登陆注册
4021000000016

第16章 文化概论(14)

黄羊钱鞭流传于中宁县余丁乡黄羊村,是一种集舞蹈、健身、体育和防身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宁夏独有,国内罕见,倍受广泛关注。黄羊钱鞭起源于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属于草原游牧民族的牧羊鞭舞。据传,当时有一个家境贫穷的少年呼娃,生性伶俐,所牧羊只膘肥体壮,经常得到牧主的赏钱。呼娃将麻钱拴在牧羊鞭上,前后左右甩动,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很是惬意,且随着时间推移,便成为羊群左右移动和或跑或站的信号,从而流传下来。

黄羊钱鞭融合多种传统民族舞蹈精华动作和现代舞蹈动作,套路不断推陈出新,有龙门阵、一字长蛇阵、二龙戏珠、剪梅花、四季发财、五福临门等十几种。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自觉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2006年,黄羊钱鞭被列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艺人刘秉国系代表性传承人。本项目先后应邀参加了宁夏第一届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国第十三届西部商品交易会、中国宁夏民间艺术游暨吴忠市第一届社火大赛、宁夏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宁夏第十一届运动会,多次获得自治区、市、县的奖项。

洪岗子换北位于中宁县下流水乡境内西北部洪岗子村,规模庞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族风格的古建筑。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系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教派、洪门第二代教主洪寿林的墓地和道堂。“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损坏,1987年由洪门第三代教主洪维宗组织重修和扩建,于1994年竣工。整个建筑群分为前门、学堂、清真寺、居住楼、诵经楼、沐浴堂、食堂、拱北、正厅、拱顶塔、纪念碑等。每年农历7月24日至8月14日,为洪寿林、洪维宗主祭日,有众多信徒前来游坟纪念。

洪岗子拱北建筑形式采用中国传统庭院式与阿拉伯式建筑相结合,并吸收现代西方建筑艺术的手法。拱北坐北向南,北依山峦,南面平滩。布局完整,沿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四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院落都有各自独立的功能和艺术特色,共同表达了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拱北占地约50亩,南北长400米,东西宽70米,总建筑面积28600平方米,周围植树100多亩。现成为宁夏境内最具有伊斯兰民族风情的宗教旅游景点。

十六花几故乡文化

海原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灿烂的远古文明史,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如今的海原,不再遥远、偏僻和闭塞,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个现代城市的基本要素。走进海原,平坦的公路、宽阔的街道、靓丽的广场,加之马铃薯、砸砂瓜、小茴香、葱韭蒜等优质物产,无不体现出花儿故乡的风韵。尤其是以菜园文化、西夏文化、回乡风情为主打的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使海原县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儿故乡”。

历史沿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海原县西安乡菜园村出土了大量的以石器、陶器、骨器为主的古代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考古学家们在方圆10多公里范围内,发掘清理出大量古墓葬、窑穴和房宅基地,印证了这些文明出现在相当于中原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被考古学界定名为“菜园文化”。这不仅表明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海原地区已有人类居住,而且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研究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有价值的实物资料。这一重大发现,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海原这块兵家必争的神奇土地上,人类繁衍生息不断延续。春秋时期,这里是少数民族狄戎的居住地;秦汉时期,这里曾先后隶属于北地郡和安定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在这里大规模地畜牧,曾一度呈现出“牛马衔尾,羊群塞道”壮观景象,被誉为中原边陲地带的“粮仓油盆”。东晋太元十六年(391年)之前,在今海原县东部的李旺镇附近设置了“他楼城”。隋代大业元年(605年),在今海原县的高崖一带建置“他楼县”。唐朝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军队打败突厥颉利可汗,并将其押解至长安,其部族投降归唐;唐朝贞观六年(632年),中央政权为了安置突厥降部,曾将他楼县改置为缘州。唐朝高宗时期(650~683年)在这里复置他楼县,之后改名为萧关县。五代时期(907~960年)海原地区长期受吐蕃、党项部族控制。宋夏之交,战事不断,设置西安州,这里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冲,海原也因此走上古代文明史的巅峰。清朝同治十三年(874年),设置海城县,民国3年(1914年)更名为海原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海原县在行政体制上一直隶属于甘肃省平凉行政专署。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固原行政公署划归宁夏,海原县隶属之。2004年4月28日,成立地级中卫市,海原县隶属之。全县现拥有行政区划面积6373.9平方公里,总人口46.3万人,辖属建制镇5个、乡12个,分布城镇居民委员会8个、行政村168个。

名胜遗存现今的海原,最具历史价值而且最引人注目的,当首推“两山两城”了。“两山”是指海原境内的西华山和南华山,“两城”为今天的海原城和早已烟没为断垣颓壁的西安州城。正是这两山两城,与海原古老而辉煌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共同见证了1000年前大夏王朝的兴衰荣辱,呈现出人类文明史的惊涛骇浪和起伏跌宕。

南华山与西华山比邻而居,双峰并峙,均属六盘山的西部余脉。不过,在西夏立国时期的几百年中,它们却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天都山。据说,这个名字是西夏国的开国皇帝李元昊给起的,有“天上都城”寓意。李元昊极为看重天都山的军事意义,在此设置了大夏国最大的军营南牟会,并在环天都山一带,建立了24座军事要塞,屯集重兵,以抗衡来自大宋王朝的军事威胁。1099年,宋朝军队在攻占天都山之后,于大夏国的南牟会军营筑城,命名为西安州。今天的西安州城,早已坍塌倾圮,天都山上的李元昊行宫,也早已灰飞烟灭。但是,如若站在西安州残缺的古城墙上,人们仍然可以依稀想见大夏王国当年的辉煌与威严。

当时间的指针对准1227年之一刻,蒙古骑兵的铁蹄踏碎了大夏王朝的百年幽梦,在完全占有了大夏国的土地之后,被这块适合放牧和栖息之地深深地吸引着,又将其称之为“海喇都”,蒙古语意思就是“前锋、前哨”。时移世易,时过境迁,随着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央政府在海城设立县治,海原城便取代西安州而成为海原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历史变迁虽然有时更替莫测,出人意料,但它分明又是生动的、鲜活的、合理的、必然的。不过,在当今人们看来,已经消逝了的西夏文明在海原县历史进程中才是最辉煌、最引人注目且最值得后人铭记的篇章。追寻古代的遗迹,触摸文明的碎片,不仅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任务,也似乎成为了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而与此相关的旅游业和服务业,无疑正在成为推动海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天都山石窟位于西安州古城西7.5公里处。这里山峰奇峻,水清峦秀,登其顶峰,顿觉心旷神怡;凭高四顾,万象在目,天晴时可远观靖远黄河。天都山四周自然环境优越,系天然避暑胜地。今天的天都山,沿山而上可见古寺数处,有玉皇、观音、三圣、子孙、白衣大士等大小洞窟,极为壮观。虽历经千年的战火和风雨,石窟的保存依然较为完好。

海原城南的南华山有大面积原始森林,青松翠柏,碧水溪鸣,花香鸟语。这里至今尚存有7座寺殿遗迹,灵光寺便是当年李元昊的避暑行宫之一,不过寺庙已经倾圮,遗址尚存,游人可以从中依稀领略到当时行宫的规模和气魄。

人文风物海原县是宁夏回族的主要聚居地,回族风情和回族文化同样构成了海原地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早在元明时期,海原就有回族居住,而回族人口在当地大量增加,则是在清朝初年以后。到了乾隆年间,回七汉三的人口构成格局已经形成,直至当下也没有多大变化。回族勤劳善良,珍视传统,信仰虔诚,生活节制而井然有序,风俗习惯迥异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每逢节日或有贵客临门,则炸油香、宰牛羊以示庆贺,表达欢迎和尊敬之意。海原回民分布广、来源复杂,在沧桑岁月里,渐渐形成了同中有异的不同教派,几乎宁夏所有的伊斯兰教派和门宦,在海原均有教众和传人。

凭借自身浓郁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黄土高原景观,海原已经吸引了国内影视界关注的目光。全国颇有影响的影视剧,如《驴嘎》《苦泉纪事》《贺兰雪》《美丽的大脚》《血性山谷》《哥哥树》《马燕日记》等,都曾以海原为拍摄景地。不过,现今让全国甚至世界都能够永远记住海原的,则是发生在20世纪之初的海原环球大地震。民国9年(1920年)12月16日晚8时,海原发生了8.5级强烈地震,顷刻间,山崩地裂,仿佛世界末日来临,地震波及全国12个省区,死难20多万人,仅海原县就死亡7万人,占当时全县人口的60%。地震之后,海原县城除一座钟楼和一口极小的土坯拱窑之外,所有建筑物全部坍塌,城墙也大半损毁。强烈的震动持续了10多分钟,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网测录到了此次地震,其能量相当于11个唐山的7.8级地震。从此,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和学者来到海原调查,收集了大量可供研究的实物资料。国际饥饿救济协会成员克劳斯于民国10年(1921年)3月实地考察后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文章说山峰在夜幕下移动,巨大的地裂吞没了房屋、驮队,村庄在一起一伏的土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地震给海原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产和生命损失,在海原人的心中留下了永远难以抹去的创痛和灰色记忆,但它也同时也给今天的海原人带来了一笔文化财富。如今,哨马营古柳、干盐池城垣、盐湖等,随处可见的地震遗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游客来这里考察、研究、浏览追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打开了海原通向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哨马营古柳根植于海原县大地已有上百年,它见证了海原的历史巨变,也亲历了1920年的海原环球大地震,虽历经磨难而傲然挺立、枝繁叶茂。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海原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中共海原县委提出了“震柳精神”,号召全县人民大力弘扬以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为特质的“震柳精神”,这正是对地方文化资源的珍视和开发利用。

钟灵必毓秀,地灵则人杰,悠久历史记忆必然会托起沉思和想象的精灵。时下的石舒清就是一位从海原的山沟中走出来、走向全国的着名作家,或许正是海原独特的地域文化,培养了石舒清,使他在对生活对人性的沉郁而宁静的思索中,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学术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青年数学家李星,在政坛上颇有建树的李成玉、李锐,以及荣获全国“十大杰出母亲”的马志英,都以各自突出成绩成为了海原人民的骄傲。近年来,海原县作家群体已经形成,文坛影响力与日倶增。有的作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令人陶醉;有的作品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言之有物有理,令人产生共鸣。解光荣、魏秀云、程彩萍、罗庆、李风刚的作品五彩缤纷,罗玉林、李四营、周改琴、杨志云的作品美艳韵致,共同支撑着当地的文学天地。

花儿艺术“花儿”是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最早流传于六盘山下的海原县一带,俗称“干花儿”。因大多是歌唱爱情的,又称为“骚花儿”。海原花儿何时形成?无史料可考。但据调查追溯,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花儿已经盛行于海原。当地回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以小调方式哼唱,并逐渐吸收了甘肃河湟花儿、陕北信天游等民歌的特点和音乐风格,逐步形成了具有海原地方特色的花儿。今天,时代赋予花儿新的韵致,以歌唱新生活、新气象居多,花儿已成为海原县一张靓丽的名片。“院子里长的是绿韭菜,你不要割,就让它绿绿地长着;高高山上的山丹花,你不要摘,就让它久久地开着……”情发自肺腑,气出自丹田。

始建于1979年的海原县民族文工团,最初以秦腔、眉户等戏曲演出为主,鼎盛时演职人员达到50多名,现有演职人员32名,致力于发挥“花儿故乡”优势,以挖掘回族民间文化资源为主,承担着文艺创作、艺术培训、送戏下乡等任务。自2007年以来,创作编排了大型花儿歌舞剧《大山的女儿》和《海风吹绿黄土地》、花儿风情剧《回乡婚礼》、回族叙事剧《宛嘎斯》等一批享誉自治区内外的花儿优秀剧目,并培养出马汉东、妥燕、撒丽娜、李海军、罗建华、杨德武、黄亚、李嘉欣、金晓慧、杨生财、张正国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花儿歌手。2008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海原籍“花儿王子”马汉东一首深情的《绿韭菜》,让全国人民对花儿有了新的认识。如今,花儿皇后妥燕的《尕妹妹就在大门上站》《黑猫儿卧在锅台上》《眼泪花花把心淹了》等广为流行。花儿歌舞《富民政策到山庄》荣获2010年全国首届农民艺术节展演精粹奖。由马汉东和妥燕演唱的《心中的花儿火辣辣》、罗建华演唱的《尕相片印到了纸上》等,分别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亮相,马汉东和撒丽娜先后还走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2008年,海原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花儿艺术之乡”。2013年,全面反映和展示花儿艺术魅力的音像资料《花儿海原》,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正式出版,并纳人宁夏农家书屋配送工程,面向全区发行。

剪纸刺绣海原县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系列灿烂的文化。这里的民间艺术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习俗、节庆等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浸透着泥土的清香,其中剪纸、刺绣艺术经过长期传承发扬,已经形成风格独特的艺术门类,全县20余万妇女有近一半会剪纸、刺绣。

这些手工技艺除少数来自祖传之外,大多数属于自创,抑或无师自通,作品的构思创意富有情趣、色调调配淳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较高艺术品位和商品价值。

剪纸刺绣工艺在海原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并在当地回汉人民手中得到了传承和保护。逢年过节,汉族有贴窗花的习俗,主人家备好彩纸,庄邻四舍中剪纸能手应邀而至,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也有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屋内顶棚、门窗、箱柜上到处贴有以红绿为主体色调的“双喜”“喜鹊登梅”“雄鸡报晓”“梅鹿争春”等,兼有花鸟、瓜果、蔬菜之类的剪纸饰物,尽显喜庆气派。回族人家至今还延续着女儿出嫁的嫁妆必需品——公公婆婆各一双绣花鞋垫、小姑一双绣花鞋、洞房置绣花枕头、饰物等,结婚典礼仪式上还保持着由媒人说“针线”风俗。

同类推荐
  •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品茶,是一种生活方式,爱茶的人,内心都不会太浮躁,当你推开茶馆的门,你就开始了修炼。从古今茶人到名茶轶闻,从茶馆风貌到人生百态,本书是茶友了解茶文化的绝佳读本。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热门推荐
  • 沉渊路

    沉渊路

    她本来是在峭壁上,后来不知不觉地沉入深渊,渊下的路,是她一步步走出来的,只是最后仍旧毁灭,她的愿望,从来没有结果。
  • 墨染晞间

    墨染晞间

    “娘亲好,我叫墨染。”却不知自己已死。心似漠然,却单纯如纸。明早已无七情六欲,却沉迷于爱恨情仇。杀身之仇?与我何干?倒不如趁没死之前爱个痛快。
  • 我命由我不由天:异界流氓

    我命由我不由天:异界流氓

    对美女:咱俩就好比两堆干柴,你那头燎得挺旺,我这一泡尿把火尿灭了!对敌人:是鬼别装人,是人别装神,是B别装紧,是货别装纯。对老天: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现代的一名流氓头子穿越到异世大陆,且看他是如何搅乱异世大陆,赢得众美芳心!
  • 花花世界之论剑

    花花世界之论剑

    人这一生,当为何?“人这一生,当仗剑天涯,锄强扶弱,快意恩仇,好不逍遥,好不自在!”“花花世界,美女如云,日日换新衣,夜夜做新郎,好不潇洒,好不快活!”人这一世,当为何?“人这一世,当掌权。掌天下生死,群雄俯首,执天地剑,四海称臣!”“煮酒一壶,浊酒一杯,一场宿醉,半梦半醒伴天下。天为布衾,地做草席,酣然一梦,半疯半痴伴人生!”切记这世间之人,如天下之水,至善至恶。这世间之事,如这天下之人,亦真亦假。你二人尘缘未了,这便下山去罢!自凡尘中来,当归于凡尘!谁输谁赢,谁对谁错,这一生,不过黄粱一梦!
  • 莎士比亚喜剧集

    莎士比亚喜剧集

    德国诗人歌德有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中国戏剧家曹禺曾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莎士比亚是公认的世界级戏剧大师,他的剧作中蕴涵了浩瀚的人生,渊博的知识和发掘不完的深邃思想。本书就收录了莎士比亚六部喜剧代表作,包括《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错误的喜剧》,《第十二夜》,《温萨的风流婆娘们》,主题大同小异,情节却生动而且丰富,不落俗套,错综复杂的情节经常由许许多多的欺骗、偶合、乔装打扮和奇遇组成。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充满着欢乐气氛和乐观精神,歌颂了人类的美好爱情和纯真友谊,具有永恒的魅力。
  • 霸宠冰山小新娘

    霸宠冰山小新娘

    他和她是黑帮培养的顶级杀手。父母被杀,弑亲之仇不共戴天。他,邪魅霸道;她,冰山孤傲。当爱情渐渐觉醒,心却如刀割般疼痛....
  • 异界之麒麟变

    异界之麒麟变

    废物?可笑至极,麒麟一族,岂是尔等目光短浅之辈能看透!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吾必将千百倍报复!承诺?万金难求,必将拼尽全力,即便会粉身碎骨!爱人?生死相依,吾一生得此红颜,夫复何求!!!且看主角张昊如何一一实现他的目标。
  • 邪王霸爱娇宠妃

    邪王霸爱娇宠妃

    21世纪金牌杀手云汐意外身亡,灵魂穿越到古代,成为了摄政王府懦若无能,胆小怕事,人人唾弃的嫡小姐,姐妹陷害,姨房毒打,灵魂重生,那些曾经欺负我的人,我会让你们后悔活在这个世上,爱妃,本王来了。
  • 学园都市的观测者

    学园都市的观测者

    变身,穿越,学园都市……大概就是这样。脑洞和恶趣味的混合产物,不定期更新。欢迎留言、收藏、投票以及回答作者调查。
  • 逆天魔神妃,不好追

    逆天魔神妃,不好追

    从来不知道爱为何物的她,在明白爱是什么的时候,因为他的背叛而跳下万丈深渊........老天的眷顾使她活了下来,但却失去了所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