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82100000005

第5章 南京安魂曲(1)

长路

当文明成为灰烬

戈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1933-),美国小说家,荣获多项文学奖,被誉为海明威与福克纳的唯一后继者。著有《血色子午线》《所有漂亮的马》《险路》等。

每一天都是谎言,而你快要死了,这是唯一的事实。

二三十年来,美国小说界出现了一批雅俗共赏的作家,文学造诣很深,深受大众喜欢。有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后,很受欢迎。比如戈马克·麦卡锡就有两三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最著名的是科恩兄弟拍的《老无所依》[1]。

《长路》也被改编成电影《末日危途》,但拍得不太好。比起电影,小说好太多了!在我过去三四年读过的美国小说中,《长路》不能说是最好的,但最让我难忘。在戈马克·麦卡锡一生的创作过程中,这部小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想象一下,你每天坐在电脑前,桌上亮一盏灯,旁边放一个水杯,里面有温热的饮料,窗外有人声、车声,街上闪着灯光。你知道今晚过后,明天太阳又会升起。你有家人、朋友、同事、伙伴,你能看到世界各地的新闻,欣赏最新款手机的广告……但是,假如有一天,大火从天而降,一切都消失殆尽了,这时你该怎么生活?那个昨晚还非常熟悉的世界,如今又有什么意义?假如你有一个孩子,面对这个被毁灭的世界,你该如何教育他?教育还有意义吗?当一切只剩下生存的时候,道德还有意思吗?所有的价值,还有什么基底来承托?

《长路》的故事背景就设定为这样的世界末日。一场大灾难将世界毁灭,幸存者在地球上苟延残喘。几年后,人们陆续饿死、冻死或自相残杀而死。海水变成灰色,河里不再有鱼,植物不再生长,人只能吃一些文明时代存留下来的食物,比如罐头。然而,这些食物也所剩不多了,人类挨不了多久。于是,盗窃、谋杀,甚至吃人肉的现象都出现了。当人们在市镇间穿梭,寻找活下去的机会时,他们会看到路边树枝上悬挂的尸体,有时甚至是死婴。妈妈生下孩子,觉得孩子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自己和家人又很饿,何不干脆把孩子吃掉?当你看到婴儿的肠子挂在火炉边,烟火熄灭没有多久,你就知道刚才有人在这里吃婴儿了。你得赶快逃离,不能和他们相遇,否则自己也会遭殃。然而,你能说他们就是坏人吗?当世界末日来临,原先的社会道德恐怕都要像尼采所说的那样重新评估了。

《长路》写的是关于父子的情感故事。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行走在世界末日的路途上,缓缓向南方海岸靠近。母亲在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时生下孩子,几年后再也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就投奔荒野自寻毁灭了。于是,剩下这对孤独的父子在世界末日求生挣扎。男人相信,到了南方,也许会有出路。除了这样的信念,他还能做什么呢?这样的故事非常难写,很容易变成情节起伏、高潮迭起的恐怖剧。可是戈马克·麦卡锡用非常饱满的想象力和对文字的极尽雕琢,创作出一种典故跟智慧夹杂融合的文体。英文原著写得非常美,用典繁多,辞藻华丽,每隔几页就迸出一些美得让人心碎的句子。翻译时要想准确掌握那种行文语气是非常困难的事,我极少称赞译者,可是台湾毛雅芬小姐的翻译水平真是上乘。

这对父子在路上漫游时,偶尔会想起文明世界的情形。男人会想起他的太太、他的童年,想起以前有蜜糖、果酱、面包的丰足日子。他梦见太太以新娘的形象出现,他和儿子走在遍地开花的树林里,鸟儿从头顶飞过,天空蓝得刺眼。梦太美了,他在梦里都知道这不是真的,所以他学会了在梦中把自己叫醒。有一天,男人忽然路过小时候住的房子,便走进去看看。他想起一个寒冷的冬夜,暴风雨导致停电,他和姐姐坐在餐厅的火炉旁做功课……这时儿子走过来对他说,我们该走了,爸爸。

漫游的过程中,男人身上带了一个很没意义的东西——钱包。有一天,他坐在路边掏出钱包,检视里面的东西:一点钱、几张信用卡、驾照,还有妻子的照片。他像打扑克牌一样,把东西摊在马路上。因汗湿而发黑的皮夹被他扔进树林里,他拿起妻子的照片看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留在马路上,起身离开。有时候男人会从废墟里找到一些东西给儿子玩。有一回他找到一支笛子,孩子开心地吹起来。父亲听到身后传来乱无章法的笛声,回头望见孩子正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像挨村宣告流浪马戏班到访的传报儿童那样,矮小丑怪,孤僻哀伤,全然不知马戏班早让野狼夺去了性命。父亲每一天活着只是为了孩子,孩子像野人般生长,很安静,不大说话。父亲知道等待孩子的命运是什么,但他不忍说出真相。

有时,在市镇街道空无一人的角落,孩子看到有小男孩在跑步,就叫父亲等着。可父亲说,不可能有小男孩,那只是你的幻想,你从没见过什么小男孩。但孩子说,爸爸,我们去接他,带他一起走,把狗也带走——孩子说他还见到一条半死不活的狗,炭黑的皮包裹着骨头,已经跟了他们两天。孩子想把这条狗也带走,就跟父亲说,狗会找东西给我们吃。父亲说,不行。孩子说,那我分一半食物给那个小男孩,行吗?父亲还是说不行。孩子哭了起来,抽抽噎噎地说,那个小男孩怎么办?其实,父亲知道,那个小男孩和狗都是幻象。

孩子一路很关心一个问题:什么叫好人?因为父亲常常要他做一个好人,告诉孩子我们不能吃狗,更不能吃人。偶尔他们闯进别人的地下室,发现一些食物,父亲叫他感恩之后再拿来吃。孩子不会祷告,只能胡乱感谢一下那些留下食物的主人。后来父亲发现,他不能为取悦孩子而编造一个世界,眼前这个世界真的什么都没有了,比如有时孩子会问,刚才天上那个是乌鸦吗?他说,不是。孩子又问,是不是只剩下书里的乌鸦了?他说,是的。

看到这个世界残酷的真相,父亲想起自己年幼时的残酷。他曾经在美国南部一个小镇上跟一帮很粗野的男人跑到荒野里,看他们铲开一些泥块,引出上百条正在冬眠的毒蛇,然后朝蛇群泼洒汽油,活生生将它们的躯体点火,像遍寻不着万恶的解药,只好着手歼灭假想的邪恶化身。燃烧着的蛇疯狂地扭动着,有几条挣扎着爬回洞底,照亮了地洞的幽暗深处。蛇本喑哑,却也好像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他们见证了蛇体的燃烧、蜷曲、炭黑,最后在冬日薄暮中解散,回家吃晚餐。现在父亲知道,自己也快要死了。在这个世界上,病了就无药可治。有一天,他看着儿子入睡,火光映红了孩子的脸。他对自己说,每一天都是谎言,而你快要死了,这是唯一的事实。

(主讲梁文道)

自由

不幸家庭之镜

强纳森·法兰岑(Jonathan Franzen,1959-),美国小说家、《纽约客》撰稿人。著有小说《第二十七座城市》《强震》、随笔集《如何孤独》、回忆录《不舒适地带:个人史》。

一些很偶然的原因会促使你迈出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把你推向无可挽回的境遇。

当今世界文坛,英语文学无疑是最具活力的一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非常多,他们将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独特腔调注入写作,使英语文学丰富多彩。英国作家看到加拿大作家写得好,可能会将其视为同行或对手。这跟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作家只跟本国作家比较。

在英语文学中,有一个国家的文学比较特别,那就是美国。美国小说界好像一直对“伟大的美国小说”这个概念特别着迷。这个名词的含义是什么呢?我有一个很粗糙的归纳:首先,它应该像《白鲸》那样人人喜闻乐见,既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又能打动一般读者;其次,它要关注一些特别宏大的主题,不仅要契合时代的关怀,还要具有永恒性与普世性;更重要的是篇幅要够长,人物要立体、具象,还要比较写实。

这样一种文学传统最近二三十年却遇到了很大麻烦,因为很多曾经写出过“伟大的美国小说”的作者,包括一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一辞世。谁是接班人呢?在美国文坛甚至整个英语文学世界着急了这么多年之后,2010年终于有一位美国小说家登上强纳森·法兰岑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时代》杂志封面。这是继2001年斯蒂芬·金[2]当上该杂志封面人物之后,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他就是《自由》的作者强纳森·法兰岑。

强纳森·法兰岑早就是个家喻户晓的作家了,2001年他出版过一本畅销书The Corrections(《纠正》),据说全球销量超过300万册。这部小说出过中文版,但好像不太被注意。强纳森·法兰岑一直坚守文学的纯正性。很多年前,他写过一篇文章,批评我们这个时代被电视毒化掉了,喜欢鼓吹一种盲目的乐观情绪,而真正重要的文学风格是悲剧现实主义,它是盲目乐观情绪的解毒剂。

《纠正》获得了很多赞誉,大家都看好法兰岑,认为他是“伟大的美国小说”的接班人。美国电视脱口秀天后奥普拉邀请他上一个读书节目。法兰岑答应之后又后悔了,说他感觉不太好,上奥普拉的节目违背了他一向坚持的原则。奥普拉说,那就算了,你别来了。当时这件事还惹起一场争论,照我们的说法,有炒作的嫌疑。不过,在《自由》出版之后,他终于还是上了奥普拉的节目,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引起轰动。

法兰岑是一个有点孤僻的人。他喜欢观察鸟,离加州他家不远处有一片很适合观察野鸟的地方,他躲在那里,用了整整九年时间写作《自由》。他有一些很特别的写作习惯:躲在一个租来的小办公室里,早上7点钟开始写,每天写八小时,一周写六七天,写的时候一定要拔掉网线。他认为,如果又上网又开手机,不可能是个认真写作的作家。写《纠正》的时候,他戴上耳塞,把窗帘全拉上,甚至戴上眼罩,在一种几乎黑暗的状态下写作。据他解释,这能让他处在梦一般的状态,像做梦一样失去自控能力。写完一些对白后,他还会大声朗读,听听写得怎么样——这个习惯倒是很多作家都有。

在这样一种孤绝的状态下,法兰岑写出了《自由》。评论家说,这是21世纪前十年最重要的美国文学作品,甚至是此时期最重要的英语文学作品。有人更夸张地说,这是世界文坛的盛事。还有人说,这是这个时代的《战争与和平》。《自由》的确跟《战争与和平》有某些关联。但是,假如《自由》就是21世纪前十年美国文坛向世界交出的成绩单,我们会发现这太奇怪了,因为法兰岑完全回归了19世纪的写实主义,有点像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和狄更斯。但它又不像19世纪的写实主义小说那样,一下子很夸张地把整个时代包裹进去,而是像全景式的画卷慢慢铺开,集中写一个家庭,然后旁涉美国社会背景,连“9·11”事件、伊拉克战争都有。一本新世纪的小说,竟然用最传统的写法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有一点讽刺,不是吗?

这部小说的故事并不复杂,篇幅那么长是因为作者写得非常仔细,对人物的性格、心理、动作、语言刻画很多,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人性分析。在别的小说家笔下,把这样的分析夹杂进去,有几处就很有亮点了。然而,《自由》每隔几页就有一些灿烂而深刻的描写,这是最好看的部分。比如故事的主人公沃尔特从事鸟类保护工作时,因为猫总是捕杀他心爱的野鸟,他就劝大家不要让猫出来玩,甚至说应该给猫套上口罩。有一天,他忍不住把邻居家的那只猫抓起来,丢到远处一个动物保护中心。女主人马上明白他就是幕后黑手,她恨他,愿意陪他玩这个仇恨游戏。她养了新猫,故意把它们引向这个可恨的邻居。这部小说到底讲什么呢?我们可以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那句名言来描述:“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自由》主要讲述一个美国家庭如何变得不幸,沃尔特和太太佩蒂一家三代人如何变得痛苦不堪。这里面触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面临的一些共同的家庭难题,很难说清谁好谁坏,“坏人”走到那一步也是有原因的。《自由》里几个主要人物,都是想努力把事情做好的人。沃尔特是个难得一见的好男人,有原则,有社会责任感,对艺术感兴趣,对金钱不在乎,尽力讨好身边的人。他的太太佩蒂想做个好妈妈,虽然后来跟丈夫最好的朋友理查德搞出了外遇。理查德英俊性感,对性上瘾,因为敬重沃尔特,尽量压制对佩蒂的情欲。

三个人都没什么大问题,可是最后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怎么回事呢?我从小说中看到了最可怕的原因——人生会遇到无穷的人和无数的机遇,一些很偶然的原因会促使你迈出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把你推向无可挽回的境遇。比如一个男人想甩掉不那么爱的女人,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爱情,可最后他还是被捆绑住了。再比如父母跟子女的关系,佩蒂为了逗儿子开心,不加修饰地讲述邻里间的猥亵八卦,连沃尔特的种种古怪行为也不在避讳之列。看着儿子为之发笑,她并不觉得自己背叛了老公,她要儿子喜欢她——这是很多妈妈都会用的方法。后来,儿子跟他们闹翻,离开了家。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所有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残酷地说,大部分家庭都有一点点不幸,有的甚至非常不幸。不幸从哪儿来呢?我觉得反省是相当重要的。佩蒂后来得了抑郁症,医生让她以旁观者的角度写自传,梳理一下自己的人生。她才发现自己小时候一直没怎么得到父母的关注。父亲临终的时候想拍拍她的肩膀,把手放在她的肩头,最后还是犹豫不决地拿开,手悬浮在半空中。佩蒂终于明白了,父亲从来只有这一种方式来表达亲密。佩蒂为人母后,跟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出现裂痕,最疼爱的儿子跟她形同陌路。

痛苦是会遗传的,如果人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不知道怎么跟父母相处,长大后也就不知道如何跟自己的子女相处。如果不去反省的话,只会将仇恨投射到外面,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主讲梁文道)

狂野之夜!

向大师致敬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生于纽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文学硕士,1978年起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文学创作。著有《北门畔》《大瀑布》《我们是马尔瓦尼一家》等百余部作品。

这就是天堂,我还没死,上帝就准许我先进来看看。

假如你经常阅读英语文学作品,你不可能不知道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她是一个非常多产的老牌作家,50年来出版过100多本书,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集、剧本、文学评论等,几乎所有门类都有涉及。她在大学教课,也做各种文学奖的评审,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几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不过,在有机会拿到诺奖的美国作家里,她又不算头号大热门。

同类推荐
  • 托起将星的人们

    托起将星的人们

    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真挚质朴的笔调,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了后勤指挥学院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后勤理论专家杨少俊研究员、军事仓储专家王宗喜教授、后勤管理专家李祝文教授等11位知名专家教授的教书育人之路,热情讴歌了军校教员在三尺讲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创新、拼搏、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玫瑰念珠

    玫瑰念珠

    本书是旅奥美术史学者李述鸿的随笔集,主要为美术评论。内容包括艺术杂谈、咀嚼文化、看画说话、看电影四大部分。作者李述鸿纵谈古今,既有美术经典作品赏析,又有对国内外美术界状况的独特评论。读者可以看图说话,直接面对大师经典,详细了解这些作品的来龙去脉和美术史地位。
  • 垂钓日记

    垂钓日记

    本书收录了《“战”安昌》、《云竹风光掠影》、《冰天雪地独斗寒》、《寒风砭骨》、《倾听冰声》、《在大风中搏击》、《暖泉沟空军之行》、《青海湖散记》、《买鱼竿》、《夏钓清潭》等作品。
  • 风景:流动的丹青

    风景:流动的丹青

    本书内容丰富,作者在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同时,详细地介绍了所到之处的自然、人文景观。读者既可从书中了解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底蕴,又可以更好地熟悉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在扩大自己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闲日

    闲日

    一个不一样的少年,心里的梦,和大家一起分享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残琴记

    残琴记

    虽有仙琴憾世,但天下人之欲念却无形刺伤琴心。琴问天理何从,却知人道自命天理。于是血心浩起,为护琴心。
  • 索长生

    索长生

    为道,搏击苍天为情,可堕九幽为你,倾尽芳华人生若浮梦转轮回逆红尘临绝顶索长生且看一个从零开始的少年败天下英雄一步步走上巅
  • 香染千年不及你

    香染千年不及你

    因一根红烛而穿越到北羽王朝的苏玉,竟然是秦国府的嫡小姐,而当今皇帝的儿子竟是自己的亲梅竹马,乱世的硝烟,你我的姻缘,再次拉开了帷幕~~~~
  • 树御天下

    树御天下

    一次旅游,一场邂逅,一幅绘有漫天星辰与参天巨树的卷轴,将揭开哪般神秘的面纱。持有者叶星在以树之身重生到危机四伏的亚马孙雨林后,他该如何生存,身在最底层的他,将来的路又在何方!!!
  • 帝凰之医女无双

    帝凰之医女无双

    她本是医圣传人,却因为一本《妙手秘籍》被被族人暗害致死。一朝穿越,她却成为了卿秋国的皇后。下毒药,入冷宫,她再次被人逼入绝境。为了活命,她步步为营,她发誓定要让这些害她的人付出代价!
  • 倾尽浮生妆 换他回眸一瞬

    倾尽浮生妆 换他回眸一瞬

    她是齐国公主,江湖阁主,本应无忧一生,却步履艰难。她宁愿凌霜傲雪,不然世俗。为了守护却不得不狡猾多端,心狠手辣。胞兄太子腹背受敌,青梅竹马怀中已有佳人,忘年交反目成仇。步步为谋,情归何处?沧海桑田,她这一生,命运多舛,似真似假,连她都被自己骗了……
  • 堕星计

    堕星计

    “如果有来世,我再也不要爱上你。”她这么说着,眼泪绝提而下,微微苦涩的笑颜,为谁?这一世,我要逆袭成王,只因他比她的身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