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这是一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小说,小说展示的美好理想,是作者也是全人类共同美好的愿望——返老还童。
返老返童,依现在的科学技术是不太可能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生、老、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古代有许多帝王令人炼造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结果无一遂愿。有的皇帝还让人到遥远的地方去寻觅长生不老的仙药,结果寻药人是一去兮不复还。
世界上万物都是有生有灭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长短不同。有的只能生存几个小时,也有能生存上百亿年的(地球)。
现代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不把希望寄托在长生不老的仙药上,而是脚踏实地的去锻炼身体,以此延长生命。“生命在于运动”,这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颠扑不灭的真理。
尽管如此,但人们真的还想再多活五百年。
(一)
牛山工刚要打开自己的房门,一个老太太气喘吁吁步履蹒跚的从楼下走上来问:“小伙子,你找谁呀?”
“张姐,您不认识我啦?我是山工啊!”山工说得这个張姐其实比他还小两岁呢,因为她老公年龄比山工大,因此才尊称她为张姐。
“山工?听声音到像,可你咋这么年青啊?看样子也就是十七、八岁,你这几年干嘛去了?你连着好几年不露面,派出所按失踪人员对待,把你的户口给註销了。”
“張姐,我先到派出所去上户口,回头再跟您细聊。”山工一个箭步就冲出了七个台阶。
“这山工真是变了,过去他脚疼、腿疼、胳膊疼,走路还不如我快呢。如今他下楼都箭步如飞了,他这是咋得了?”張姐望着牛山工的背影自言自语的说。
到了派出所,牛山工把这几年不寻常的经历详细的向魏所长作了汇报,魏所长听了深感匪夷所思,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牛山工,一九四七年出生在太行山深处,如今他已是六十的人了,退休都五年了。
他这一辈子很不顺利,爱情失意,事业还不得意,这主要是因为他情商低造成的。
这情商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情商低,人们就会说他(她)虎、缺火、缺魂儿、二儿、三八、十三点等。在人们心目中留下这种印象的人,既使做了几件漂亮事,人们也会说那是他(她)此时正赶上好运,蒙对了。
古今中外,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有情商低的。有一位将军他将战争玩弄于手掌之中,每次战斗就象做游戏一样的把敌人轻易的打败。由于他情商低得罪了许多人,最终遭到的却是同一战线人的暗杀。
牛山工若不是情商低,他会大有前途的。牛山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参加工作的,正式分配工作前他在县供销社办得职业学校学习了半年,实际上就是岗前培训。
临毕业前老师组织学员们到千年古刹——潭柘寺游览,当游览到流杯亭时,牛山工不禁被老祖先留下巧夺天工的杰作所震撼。于是他就围着流杯亭转了三圈,三圈过后,他就口占一绝:题流杯亭
流杯古亭赤朩撑
汉白掘沟似虎龙
欲知此亭何人建
众匠才智藏其中
当时牛山工才十七岁,许多公园的园林工人和游客都啧啧称赞的说:“这孩子真不简单,将来必有大事可为。”
在那个年代里,人们说,一个青年人如果能干、能说、能写,此人必有前途。这三样牛山工都占全了,但他一辈子也沒能入上团和党,甚至连一次先进生产者也沒当过。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他们供销社由于人手少,活茬多,都是一人干俩人的工作。有个顺口溜就能说明这个问题:睡得比狗晩/起得比鸡早/工时比农民长/工资比工业少/……进了供销社的门/找不到闲着的人。
当一人顶两人用时,牛山工却一人顶仨人用。在库房时他从早晨六点钟起床,一直干到夜里,最早十二点钟才睡觉。一起来就打开库房门给各分销处来提货的牲口驮子装货,装完货开调拨单。牲口驮货刚走,县百货批发部和副食品公司的两辆卡车就来了。大伙儿赶紧帮忙缷車,缷完車刚吃完饭(一天两歺,上午十点和下午五点),不等喘口气就推上手推車给近处的分销处送货去了。一天得送好几趟,平均哪天也得走三十多里路。晚上回来吃过饭就开始验收、检斤,汇总、复核、对帐面上的进、销、存过帐,哪天都得干到后半夜一、二点钟才能睡觉。
牛山工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要求一切都是美的。他长得很美,音质音色也很美,发型留得是电影名星王心刚式的,裤线毕挺的能削罗卜。他虽然没当过兵,可他走路特象军人走路。
后来调他去分销店售货,他售货是快、准、美。他售货速度快得一人顶仨人,而且是一把准,一勺准,一刀准。农村供销社不像城里分得门儿清,而是店里啥都卖“上至绸锻,下至葱蒜”。“向阳花木易为春”他要在北京城里早出名了,可在深山小店里,就没人给他传名。
别的售货员卖盐时,都是噘着屁股用称盘在盐缸里撮盐。他觉得这个姿势很不雅观,他卖盐时半蹲半跪,有点像礼炮兵发射礼炮的姿式,只伸进胳膊用称盘撮盐。除了个别老职工学不来,年轻的售货员都学他的姿势售货,顾客们都说牛山工卖货的架势真好看。
人们开始都非常喜欢牛山工,但由于牛山工情商低,不会来事,不会说话,慢慢的人们就逐渐疏远甚至讨厌起牛山工了。其实牛山工经常反思,但就是琢磨不出啥地方得罪大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