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8500000005

第5章 在塔利班到来之前(4)

他们村里的学校是一栋小小的建筑, 很多堂课都是在树下的空地上上的。学校里没有厕所, 同学们要是内急, 也只能去田野里解决。但他仍说自己很幸运。他的姐妹们, 也就是我的姑姑们, 像我的国家里数百万女性一样, 根本没有上过学。教育对他来说是个恩典。他认为巴基斯坦一切问题的根源, 就是来自于教育的匮乏, 使得政客得以愚弄人民, 恶劣的官员得以在选举中连任。他认为教育应该向所有人开放, 不论贫富, 不论性别。父亲梦想中的学校除了要有书桌和一间图书馆, 还有计算机, 墙上挂着学习海报, 最重要的是, 要有洗手间。

对于父亲的未来, 祖父和他有着不同的设想———他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位医生。父亲是家里仅有的两个儿子之一, 祖父希望他能够帮家里负担生计。父亲的哥哥赛义德·拉姆赞已经在当地的公立学校当了好多年老师。他们一家子和我祖父住在一起。每当大伯存够一小笔钱的时候, 他们就在屋子旁增建一间小小的会堂。学校下课后, 大伯会到农场里做事, 从山上采集木柴回来生火, 照顾家里的那几头水牛, 也帮祖父做那些比如清除屋顶上积雪一类的粗活。大学入学考后, 父亲收到杰哈兹布大学的入学许可, 那可是斯瓦特地区最好的大学。可祖父却不愿意支付他的生活开销。祖父在德里念书是免费的———他住在清真寺里, 像宗教学生一般度日, 当地人为他们这些学生提供饮食和衣着用品。杰哈兹布大学是免学费的, 但父亲需要生活费。巴基斯坦没有学生贷款, 他也从没踏进过银行一步。大学位于赛杜·沙里夫———明戈拉的姐妹城, 那里也没有任何亲戚家可以借住。如果他不能去杰哈兹布, 香拉也没有其他大学了。而如果他不能去念大学, 他就再也没有机会离开村子实现梦想了。

当时, 父亲已智穷计尽, 走投无路。亲爱的祖母刚在他毕业前夕过世。他知道如果祖母还活着, 一定会支持他的决定。他企图说服祖父, 却徒劳无功。他只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住在卡拉奇的姐夫身上。祖父说如果他们愿意收留父亲, 他就可以去那里念大学。父亲祈祷姐姐、姐夫能够答应。他们夫妻两人为了悼念祖母, 已经在赶回村子的路上了。

祖父在他们刚结束三天的车程、筋疲力尽地抵达村子的当下,就开口提出这个请求。他的女婿当即就拒绝了。祖父震怒之下, 在他们拜访期间, 竟然一句话都不跟他们说。父亲认为自己已经失去最后的机会了, 终将和他的哥哥一样, 在当地的学校里教书。赛义德大伯任教的学校在一个名叫瑟雾的山中村庄, 每天要走大概一个半小时的山路才能抵达。学校没有教室。老师们在清真寺的穿堂里,为一百多名五到十五岁之间的孩子们上课。

住在瑟雾的是古扎尔人、科希斯坦人和米安人。对我们来说,米安人算是文明人, 而古扎尔人和科希斯坦人则被我们称为“山番”, 大多是照顾水牛的乡下人。他们的孩童往往看起来脏兮兮的。虽然村民们自己也很穷, 仍会看不起这些孩子。“他们又脏又黑又笨,” 他们会这么说, “就让他们当文盲好了。” 老师们都很不愿意被派驻到这么偏远的学校, 所以他们彼此间会达成协议, 每天只派一位老师去为学生们上课。如果学校里有两位老师, 就由其中一位去教课, 然后帮另一位签到。如果有三位老师, 那么他们每人每周就只需要去学校两天。而所谓上课, 也就是老师用教鞭让学生保持安静而已, 因为大家一致认为教育对这些孩子不会有什么作用。

我大伯就负责任多了。他喜欢山里的人, 并且敬佩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求生的能力。所以他大多数时候都会去学校, 并认真地去教育这些孩子。父亲毕业后没有什么事情做, 便自愿去学校里帮助他的哥哥。这时候, 父亲的好运到了。我的一位姑姑嫁到了学校所在的那个村子。一天, 姑丈的一个名叫纳西尔·帕恰的亲戚来拜访他。

纳西尔·帕恰长年在沙特阿拉伯的建筑业工作, 赚了很多钱寄回来给家里的人。父亲在闲谈中提及自己刚毕业, 并且被杰哈兹布大学录取, 但他没有提及自己因无法负担生活费而不得不放弃学业, 因为他不想丢祖父的脸。

“你何不来跟我们一起住呢?” 纳西尔·帕夏问道。

“噢, 天哪, 我简直太高兴了!” 父亲说。

帕恰和他的太太洁雅的家成为父亲的第二个家。他们住在丝帕班迪, 一座美丽的山村, 位于通往白城堡的路上。父亲形容那里是个既浪漫又令人充满想象力的地方。父亲搭公交车到了那里, 发现与自己的村子相比, 那里实在大得不得了。他觉得自己好像来到了都市。帕恰夫妇对待父亲非常好。洁雅取代了父亲刚刚去世的母亲的地位, 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当一位村民抱怨父亲跟对街的女孩调情时, 洁雅护着父亲, 她说: “齐亚乌丁单纯得像张白纸一样, 你该注意的是你的女儿。”

到了丝帕班迪, 父亲才认识到女性有权力获得自由, 而在他的家乡, 女人只能被藏在家里。丝帕班迪的妇女在山顶上有个美丽的集会点, 她们会聚在那里聊日常琐事。女性在家以外有一个和朋友们会面的特定场所, 是非常罕见的事。也就是在那里, 父亲遇见了他的导师———阿克巴·汗。虽然他的导师本身没有念过大学, 但他借钱给我父亲, 帮助他求学。阿克巴·汗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却拥有另一种的智慧。这点和我的母亲很像。父亲常常提到阿克巴·汗和纳西尔·帕恰, 向我说明: 如果你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那么你可能也会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

父亲入读大学时, 正好是巴基斯坦历史上很重要的一年。那年夏天, 当他往返在山间小道上, 齐亚·哈克将军在一次神秘的飞机失事中丧生了。很多人说失事的原因是藏在杧果货柜里的炸弹爆炸所致。父亲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 国内举行了选举, 贝·布托赢得了大选。她的父亲就是布托总理。贝·布托是巴基斯坦首位女性总理, 也是伊斯兰教世界里的首位女性总理。突然之间, 未来看似一片光明。

齐亚·哈克时期被禁止的学生团体开始活跃了起来。父亲很快就加入了学生自治会, 成为众所皆知的演说家和辩论家。他成为巴克同(普什图人的另一个称呼) 学生联合会(原文为“Pakhtoon Students Federation”, 简称PSF)的秘书长, 他向联合会提出诉求, 要求普什图人的平等权。当时军中、官僚体系和政府里的重要职务, 都由旁遮普人担任, 只因为他们来自最大且最强势的省份。

另一个主要的学生团体是激进的伊斯兰学生社团IJT, 它是宗教政党伊斯兰大会党(原文为“Jamaat-e-lslami”, 是巴基斯坦的保守党)的学生团体, 这个团体在许多巴基斯坦的大学里都有十分庞大的势力。他们向学生提供免费的课本和学生贷款, 但他们有很深的偏执, 且他们最喜欢做的, 就是在校园里巡逻, 并去音乐集会捣乱。伊斯兰大会党是亲齐亚·哈克将军那一派的, 在选举中惨败。他们在杰哈兹布大学的学生团体主席当时是伊赫桑·哈克·哈卡尼。虽然他与我的父亲身份敌对, 但他们却互相欣赏, 后来成为好友。哈克·哈卡尼说, 他敢肯定, 如果父亲出生在富裕的贵族家庭, 一定会成为巴克同学生联合会的主席。成为学生政治团体的领袖需要的是辩论能力和个人魅力, 而政治党派就需要有钱了。

大一时, 他们最激烈的辩论议题是关于一本小说———萨尔曼·拉什迪写的《撒旦诗篇》。这本书拙劣地仿述先知在庞贝的生活, 被绝大多数穆斯林视为渎神之作。这本书引发的狂澜如此之剧烈, 以至于大家几乎都遗忘了其他议题。奇怪的是, 这本书出版时,根本没有人注意到, 而且它也并没有在巴基斯坦销售。事情的缘起是突然之间, 一个住在离我们的情报局很近的毛拉, 连续在乌尔都的报纸上发表文章, 斥责这本书羞辱先知, 并号召穆斯林群起抗议。很快, 整个巴基斯坦的毛拉开始响应, 斥责此书, 要求将其列为禁书。愤怒的抗议活动陆续展开。而其中最暴力的一次活动, 发生在1989 年2 月12 日的伊斯兰堡。愤怒的人群在美国文化处前放火烧毁了美国国旗———而事实上, 拉什迪和他的出版社都来自英国。警方朝民众开枪, 致五人死亡。愤怒的情绪不只在巴基斯坦燃烧。两天后, 伊朗精神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宣布判处拉什迪死刑, 并悬赏追杀他。

父亲的大学举办了一场辩论会, 座无虚席。许多学生主张这本书应该被禁被烧, 并执行追杀令。父亲也认为那本书是对伊斯兰教的冒犯, 但他强烈支持言论自由。“首先, 我们先读完这本书。然后, 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写一本书来反击呢?” 他这样建议。最后, 他用连我的祖父都会感到骄傲的磅礴音量问道: “伊斯兰教难道软弱到不能承受区区一本书的批评吗? 那不是我所认识的伊斯兰教!”从杰哈兹布毕业后最初几年, 父亲在一所很有名的私立大学教英文。但是教书的薪水很低, 一个月才1600 卢比(19 美元), 祖父抱怨他不拿钱回家。这点钱也不够他存起来和心爱的托·贝凯举办婚礼。

父亲在那所学校里的一个同事, 同时也是他在大学念英文学士和硕士时期的同窗———穆罕默德·纳伊姆·汗, 和父亲一样, 都对教育充满热忱。他们对学校的严格与死板感到失望。这所学校的创办者对一切都实行严厉控制。学校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 甚至对老师之间的友谊也进行管控。父亲一直向往自己开办学校, 开创自由的风气。他希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憎恨这所大学偏好顺从、对开放的心胸和创意的态度进行压制的风气。所以, 当纳伊姆因为与大学里的一个行政人员发生冲突而丢了工作的时候, 他们决定开办一所自己的学校。

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在父亲的村子夏波村办学, 因为村子里有这个需求。“就像是在一个没有商店的地方开一间店。” 父亲说。但当他们到了村里, 开始寻找办校地点时, 却看见到处都贴满了一个新学校的广告———有人抢先一步。于是, 他们决定在明戈拉开一所英文学校。他们认为, 既然斯瓦特是观光胜地, 一定会有学英文的需求。

父亲仍然在教书, 纳伊姆到处寻找可以承租的地点。有天, 他兴奋地打电话告诉父亲, 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地点。那是位于较富裕的兰蒂卡斯的一栋两层小楼, 一楼空了出来, 还有一个院子可以供学生们使用。前一位承租者也是一所学校———华美达学校。创办人为学校取名“华美达”, 是因为他在一次土耳其之旅中见到过有名的华美达酒店! 但华美达学校后来破产了, 这个现实让父亲和他的朋友对此地点有些犹豫。而且这栋建筑就在河岸边, 大家都把垃圾丢进河里, 天气热的时候, 味道十分难闻。

虽然有些犹豫, 父亲下班后还是决定去看一下那栋建筑。那天晚上夜色十分美好, 星光璀璨, 明亮的满月挂在树梢上。父亲认为这是个好兆头。“我觉得好快乐,” 他回忆道, “我的梦想要成真了。”

纳伊姆和父亲投入了所有积蓄, 大概有六万卢比。他们还借了三万卢比, 将房子重新粉刷, 并在对街租了一栋棚屋来住。然后,便开始挨家挨户地招生。不幸的是, 学英文的需求并不高, 而且他们有许多预期外的支出, 很快便榨干了他们的收入。从大学毕业后,父亲持续投入政治探讨活动。每天, 他的这些活动伙伴都会来到棚屋里或是学校里吃午餐。

“我们招待不起这些人!” 纳伊姆对此抱怨道。渐渐地, 他们也发现, 即便是最好的朋友, 也未必能成为生意的伙伴。

除此之外, 因为父亲在这里有了可以落脚的地方, 香拉县开始不断有许多朋友来访。不论有多不方便, 我们普什图人都不能拒绝任何亲戚或朋友。我们不在乎隐私, 也没有来访前事先预约的习惯。

访客可以随性地不请自来, 想待多久就待多久。这对刚开始创业的人来说, 简直是场噩梦, 也快把纳伊姆逼疯了。他开玩笑地说, 如果他们两人之中有谁的亲戚来过夜, 就要交一笔罚款。我父亲便一直说服纳伊姆的朋友和家人来过夜, 好让他也被罚一笔!

三个月之后, 纳伊姆受够了。“我们本来应该已经开始计算报名费的收入了, 但现在唯一会来敲门的, 只有乞丐! 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补充道, “我没办法再忍下去了!”

到了这时候, 这对昔日死党已经几乎不跟彼此说话了, 还得劳驾长辈前来调停。父亲实在不愿放弃这所学校, 他答应把纳伊姆出资的那一部分还给他。但他完全不知道钱从哪里来。幸运的是父亲大学时的另一位好友希达亚图拉出手介入, 表示愿意接手纳伊姆的位置。这对新的搭档再次挨家挨户去招生, 告诉大家他们成立了一所新式的学校。父亲是个很有魅力的人, 根据希达亚图拉的说法,他就是那种如果受邀去你家, 就会跟你的朋友都结为好友的人。但是虽然大家都很乐于与父亲聊天, 他们却还是都想把孩子送去念名校。

他们把学校命名为胡沙尔学校, 追崇我父亲心中的另一位英雄———胡沙尔·汗·哈塔克, 一名斯瓦特南方阿卡拉的战士。他曾在17 世纪时, 试着将普什图的所有部落联合起来, 对抗莫卧儿王朝。他们在学校大门旁漆上了一句箴言: 我们致力引领潮流, 打造全新趋势。父亲还设计了一个屏风, 上面用普什图语写着一句哈塔克的名言: “我以阿富汗的荣耀之名, 将刀剑系上腰间。” 父亲希望我们能受到伟大英雄的启发, 但要学会使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使用的工具———笔, 而不是刀剑。就像卡塔克希望普什图人能团结起来抵御外辱一样, 我们也要团结起来, 抵御冷漠。

不幸的是, 没几个人相信这一套。学校开学时, 他们只有三个学生。即便如此, 父亲依然坚持照章办事, 从唱国歌开始一天的学习。然后, 由来帮忙的侄子阿齐兹升起巴基斯坦国旗。

因为学生太少, 他们没有钱替学校添购设备, 而且很快, 钱也就用尽了。他们经常收到讨债的各种信件, 两人都无法从家里要到钱。而当希达亚图拉发现父亲还积欠许多大学同学的钱时, 也很不高兴。

父亲去办注册时, 情况更加糟糕。在苦等了数个小时后, 他终于被带到负责官员的办公室里。官员藏身在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后面, 几个攀权附势的人坐在一旁喝着茶。“这是什么学校?” 官员拿着父亲的申请表, 嗤之以鼻地问道: “你们有几个老师? 才三个! 你们的老师没有受过训练。人人都以为自己可以随随便便就开所学校!”

同类推荐
  • 我不是天后

    我不是天后

    本书是潘晓婷的第一本自传,文中展示了她从一个普通少女到世界冠军的成长历程,同时,还记录了她作为一个美女的时尚感悟。书中从她天赋初显露、成为美院落榜生,曾被认为“不良少女”等多个侧面展示了她多彩的少年时代。
  •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文学大师,历来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名著《堂吉诃德》可谓家喻户晓但目前国内对塞万提斯本人及其著述的研究则相对很少,作者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撰写了这部《塞万提斯评传》,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本书打破了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基万提斯研究的零星状态,以其内客的系统性、丰富性、翔实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弥补了这一学术研究的空白。此书无论对专业工作者、教学人员还是文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 柴可夫斯基(名人传记丛书)

    柴可夫斯基(名人传记丛书)

    柴可夫斯基是个天才,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用音乐传扬19世纪的俄罗斯精神的艺术家,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魂”。他的一生是痛苦的,祖国的命运、人民的苦难、个人的不幸始终折磨着他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就在这难以忍受的痛苦中,他给世界人民创作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作品。
  •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本书用最唯美、最诗意的文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林徽因,还原她一生的起起落落与悲欢离合,讲述她几段情缘的始终,以及在感情路上,她如何巧妙维护、理性取舍。愿她的智慧能开启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在孤独中坚强,在爱的路上不离不弃。
  • 林则徐(名人传记丛书)

    林则徐(名人传记丛书)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他自幼就勤奋好学,饱读诗书,这和他的家世是分不开的。相传林则徐的家谱,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时期。
热门推荐
  • 无声戏

    无声戏

    《无声戏》另名《连城壁》,讲述了以宫闱生活隐私、民间男女风月等为主的故事内容,语言精雕细琢,词句华丽香艳,极具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
  • 邪神现世:命运

    邪神现世:命运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又能预测未来呢?众人惧怕的邪神,众人崇敬的月神,正与邪,谁能化解。她对她说“你为正,我为邪,我们注定势不两立。”;她冷笑“我一心为正义,正义却将我推向邪恶。”化魔,他对她说“如果可以,我愿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在阴谋背后,有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呢?她化魔,又为了什么,不是那么简单......【小锦处女作,勿喷】
  • 冰封的心还在那儿

    冰封的心还在那儿

    很多的时候在我们身边都会发生很多的情感问题。然而我们处于这样的一个事情中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自己激动,冲动的时候做出的事情都是不经过大脑的,我以前是,现在也是。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是像我一样的执着,我只是我,我的作品我懂,那么你们呢?
  •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只要把与她相关的名字罗列起来: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莎乐美”便会如雷贯耳。这位出生于俄国,夹杂着法、德、丹麦、俄国四种血统的女子,一生之中,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吸引并征服了众多“时代名人”,直至生命末年,依然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她凭借的不是超人的美貌,而是迷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非凡的领悟性和异常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她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无可妥协的独立灵魂,本书讲述的就是莎乐美充满传奇的一生,由法国知名女作家、国务秘书弗朗索瓦丝·吉鲁完成。
  • 妈妈说你是我老婆

    妈妈说你是我老婆

    乔友安和王源的漫漫恋爱来袭。本文毫无尿点良心制作超级甜,超级宠,超级青春!!!同时...北葵我是不会弃文的。不好看不要钱!!!诶,,,貌似好看也不要钱哈。。。
  • 1-2年级,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1-2年级,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结束幼儿园的生活,孩子就要进入小学低年级,也就是1-2年级。这个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隐隐中都会透着一丝陌生感以及恐惧感。通常我们认为,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开始,要帮孩子开好上小学的头,家长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期。
  • 元帝武天

    元帝武天

    在元力大陆上,无数的人拥有特殊的力量——元气。少年秦天身负重任,在强者的道路上,无数次的劈荆斩棘,占到了大陆的顶点。
  • 让我再来一次

    让我再来一次

    一个经历各种失败的大龄剩女,重返高中校园,弥补缺憾。
  • 三天易髓

    三天易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圣齐天之宿命

    大圣齐天之宿命

    仙石育猴,是天意,还是神为?不在五行中,不受轮回苦,是机缘,还是谎言?教他无上大法,是缘分使然,还是别有深意?上天入地,神鬼不过尔尔,却难逃五指之间。五百年的噩梦,五百年后,是结束,还是开始?一朝梦醒,一怒成魔,他要消灭万千妖神,三界六道大乱,谁能阻挡?征服天下,他想要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