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4900000014

第14章 鲁僖公(8)

晋文公重耳这才踏踏实实做了国君。随即他让追随自己流浪的这些人,把自己的功劳报上来,因为流浪了十九年,具体什么功劳,他也记不太全了。众人都报上了功劳,得到了封赏。狐偃、赵衰等人,都封为了大夫,陆续得到封邑。唯独介子推不肯上报功劳。介子推当初追随重耳,也是帮着料理(据说在重耳路上没饭吃的时候,他就割了自己屁股上的肉熬汤给重耳吃)。

但是介子推认为,晋文公的这些封赏是愚蠢和错误的,是赏赐了奸人。他认为晋文公当国君,是天意,而那些追随流浪的人,把天功归为己力,是犯了盗窃罪,是奸人。所以晋文公封赏他们,是赏了奸人,是错误的。

这帮人保着晋文公重耳流浪,使得他没有饿死,中间又出过一点主意,最后跑到秦国,借了秦国的军兵之力,杀回国内使重耳夺了君位,凭着这些个功,就恬不知耻地接受大片封地和封邑,确实是有点贪天功以为己力。但是,不管他们功劳够不够大,在分封制度下,不靠封赏一些新家族,扶植它们做自己的羽翼,晋文公是当不踏实国君的。

但介子推觉得封赏他们是错误的,于是自己也就不肯汇报自己的功劳,并且干脆扶着老妈逃到附近的绵山里去了。

重耳听说了,方才想起介子推的功劳,非常内疚,赶忙亲自追到绵山,希望介子推出来,好封赏他。介子推就是不出来,直到隐居死在山里。晋文公就把绵山一带的田地,封给了介家。晋文公说:“以此标识我的过错,并且旌表善人。”

其实,在分封制下,国君总得迁就各个家族,通过封赏他们而拉拢他们为自己服务——封给他们土地封邑,所以晋文公要把追随自己的流浪汉们赐以封地爵禄。如果硬不封赏的话,只能激化国君与各大家族间的矛盾。这些家族按照分封制的历史习惯都等着呢,你不封,就等于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最终在斗争中国君往往落败,改换上愿意封赏各卿大夫的新主子当国君。自己则甚至被弑。

所以,老介说的不封赏是行不通的,在没有法家改革者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以加强君权之前,只能顺应分封制的历史习惯,而以礼来从主观内心里约束这些受封的卿大夫。而且封赏这些新家族从短期来讲也是有助于晋文公巩固君权的。总之,老介说不许封赏他们,实在是明于义而暗于理啊。

有别的史料说,介子推在山里不肯出来,也不知谁给重耳出了个主意,就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结果老介特别倔,就是不出来,和老妈活活被烧死在大树下了。

重耳非常懊悔,就把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定成了寒食节,人们都不吃饭,以纪念他。后来演化成清明节。

郑国的附庸滑国,在北面的卫国的调拨下,背叛郑国,改听卫国的话。于是,郑文公讨伐滑国,又讨伐卫国。于是周天子周襄王就派出使者伯服、游孙伯去郑国,给滑国和卫国求情,希望郑国不要打他们了。

周天子也并有对诸侯收税的权力和系统,诸侯只是进贡些表示情义的宝器和土特产罢了,所以,周也没有财力。周因此对诸侯力度非常有限。当时距离统一的郡县制一切被中央掌控的后代王朝,还有很大不同。

郑文公不听周襄王的求情。

周襄王愤怒了,于是想讨伐郑国,可是他的实力又不够,就请附近的狄人,一起来进攻郑国。大臣富辰进谏:“亲戚是我们倚靠的力量。从前周公封建亲戚,以屏藩周,周朝获得了数百年的安定。如今天子因为一点小气,就弃掉亲戚郑国,这怎么能行呢?郑国先君是周宣王的弟弟,受封之后也多次有德于王室,是诸姬姓诸侯里,跟我们最亲的。狄人(属于蛮族)则不讲德义,也不讲忠信,这是奸人啊。您弃掉亲戚却依赖奸人,无乃不可乎?”

周襄王不听,于是今年夏天,狄人接受周襄王的邀请,讨伐郑国,夺得郑国栎邑。

周襄王很感激狄人,为了表示感谢,就娶了狄人的闺女做自己的王后——给狄人面子。

富辰又劝谏:“不可啊。狄人是个很贪婪的人种,您跟他们黏糊在一起,他们的要求就没完没了。女人是很可怕的,闹起妇怨来,也没完没了。不能娶啊。”

周襄王又不听。

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素来对哥哥当大王,看着眼热,觊觎周襄王的王位,不止一时了。从前他曾经勾结狄人,进攻洛阳,火烧东门,晋楚来救,于是他不得不逃奔齐国。如今,他得到哥哥襄王的原谅,从齐国回来了,但是心思不死。一时做不上大王,他觉得能泡泡大哥的媳妇也是好啊。于是,王子带就找机会,跟周襄王娶的狄女王后私通。

周襄王知道了,大怒,就把狄女王后给废了。

王后回到狄国。狄王一看自己的闺女给休回来了,真是奇耻大辱,于是,发兵去打洛阳,并且联络王子带里应外合。

周襄王抵挡不住,仓皇向东逃奔郑国,被郑文公接下住着。王子带趁机自称大王,号称天子,在温邑当自己的都城。

周襄王在郑国向鲁国、秦国、晋国等诸侯求助,说:“我道德不够,被我妈妈从前所宠爱的弟弟给打跑了。现在在郑国这里窝着呢,很不好意思,跟你们通报一下。快来救我吧。”

秋天,宋成公(宋襄公的儿子),见父亲自从泓水之战败后,时时受到楚国威胁,不得已,就亲自南下去了楚国,与楚成王相见,两国讲和,宋成公宣布跟从楚国,奉楚国当老大。

鲁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

春天,秦穆公得到周襄王的通告,于是发兵,亲自领着,向东出到黄河岸边(黄河南北流动,分开陕西、陕西——秦在陕西,黄河在山西的西南角拐弯,再横流经中原入海),准备渡河入中原,去救助周襄王。

晋文公也得到了周襄王的通报。

狐偃对晋文公(重耳)说:“要想当霸主,最重要的莫过于尊王(尊奉周天子)。如果咱们不抓紧把天子解救了送回洛阳,秦就先这个干了。不尊王,无以令天下,要想尊王,现在就是个机会。”

于是,晋文公采纳狐偃建议,派出使者向西(晋国在山西西南角),到黄河岸边求见秦穆公,请秦军回师,说我们晋国自去勤王。秦穆公应允,撤兵而回。

三月,晋文公发动勤王之师,把逃跑在郑国的周天子(周襄王)接取了,送回洛阳,又分兵围攻温邑,擒杀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平定了周室内乱。

晋文公重耳亲自到洛阳朝拜周襄王。周襄王以其有功,赏赐晋文公以阳樊、原等八个城邑。

这八个城邑都位于洛阳以北,黄河以南。太行山呈反“L”形,晋国位置在太行山东麓以西,南麓以北,再南又有黄河阻隔,进出中原,十分不便。但周襄王赏赐给晋文公的八个封邑,使得晋人获得了太行山南麓的战略要冲,为未来挺进中原,控制中原诸侯,设立了一个落脚点和桥头堡。

周襄王给重耳八个城邑,也不算是丧权辱国或者屈辱,当时既然是分封制,晋的地盘本来最初就是周给的,现在不外乎相当于又多封了一下。另外,周天子要益封重耳,不能把别的国家(比如齐国、宋国)的地盘挖出一块给重耳,人家也肯定不答应,而只能把自己直属的地盘挖出几个城给重耳。实际上,周天子现在直辖的地盘,已经没多大了,这是他已经不能控制诸侯的原因。

周天子既然没有实力来管理好诸侯,那就由诸侯中发展的好,有实力者来管理诸侯们,那就是所谓的霸主国家了,如从前的齐桓公管理诸侯三十多年,诸侯相对安定。

晋文公得到了八个城邑的赏赐,得寸进尺,又请求死了以后,用隧礼安葬——就是在坟墓里修上墓道。

当时的坟墓,都是坑穴式的:从地面挖个大坑,把棺材用绳子系下去,再往上填土盖满。你看电视上,挖开的夏商周的坟,都是这样的敞天大坑。人压在这个大坑里,住着当然不舒服,一旦死后又复活了,想从土层里钻出来都不可能。所以后来就出现了墓道,就是从棺材那里,有地道直通地面,开口于地面某个隐蔽的地方。这样的话,人复活了,就能顺着地道爬上来。地道口隐蔽,盗墓的人也不好发现。晋文公想要的就是这么一条地道。但在当时,只有天子死后才能有这样的地道,诸侯国君都只得住坑里,不许有地道。

周襄王不同意重耳所请,说道:“从周初时,我们先王拥有天下,以方圆千里的土地,供养上帝,其余土地分给各个诸侯掌管。我们再去管理诸侯。我们怎么管理诸侯呢?靠的就是礼。从中央到地方,生前死后服饰器物的色彩纹饰,是表示尊卑贵贱,绝对乱不得。这就是礼。变换一下佩玉就会改变人的步伐,变换礼仪更怎么可以。叔父作为诸侯,死了以后该怎么埋就怎么埋,隧礼是不行的。”

晋文公一听,赶紧闭嘴,接收八块封地去了。

礼仪这个东西,确实有用,大周天子要靠礼的等级次序来训练和(从内心)约束那些实力越发强悍的诸侯国君们。晋文公也是这样,他要想镇得住他在晋国所分封出去的卿大夫家族们,也要依靠等级礼仪。所以晋文公不敢再谈“请隧”的事了。分封制是一个金字塔,从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这个塔越往下走越有实力,有实力的下一层人之所以还能听上一层的话,全靠了礼的维系。老周宁可给晋文公土地,也不肯破坏礼,就是这个道理。

夏天四月,卫国卫文公去世。卫懿公好鹤亡国后,卫文公带领国民恢复生产,很有成绩。其子继位,是为卫成公。

冬天,周襄王给重耳的八个封邑中有一个原城,在河南省的北部,重耳跑到原城来接管同。但是原城人不肯接受。这个原城,其实也不是周襄王直辖的,是他封给他下面的原邑大夫的,属于该大夫家的封邑,这大夫也没犯什么罪,凭什么天子就把我的封邑给夺了,送给晋君?于是他武装抵抗,不许晋文公重耳进来。重耳只好屯兵攻打,跟士兵约定三天为期。三天还打不下来就撤退,大约避免双方伤亡太大或者说明原城人不喜欢我,那就算了。

打到第三天傍晚,晋文公命令撤退。探子从城里跑出来,说:“我在城里看到的情况是,原人顶不住啦,马上就要投降啦。”军官们请求等一下,说:“再打一会儿,原城就能投降了。”

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珍宝。得到原城却失掉珍宝,我不这样做。”终于离开了。

走出三十里,原城人听到消息,哪儿找这么好的主子去啊,赶紧下城投降,把晋文公吹吹打打接进城。而原邑大夫,则不得不出亡他处,找自己的亲戚去了。

这次打原城前,狐偃对重耳说:“您迎纳天子回洛阳,从而向咱晋国民众教导了什么叫做义。但是现在民众还不懂信,你这次教教他们什么叫信用。”所以,重耳这次就特守信用。于是,让晋国百姓也明白了什么是信用,并且学者守信用。据说,此后晋国市场上卖的东西,都明码标价,不再见人乱出价了。

接下来,重耳为了感谢赵衰追随自己的功劳,就把原城封给了赵衰做封邑。

所谓封邑,就是世代拥有,并且拥有封邑上的行政权。那位问了,给赵衰等人封个官做,多发些宝贝,不行吗,非得把城世代给他?当时其实还没有“县”的概念,一些城邑是国君(或天子)直接拥有的,此外分给大臣世代拥有。

私人拥有封邑的好处,是可以从长远考虑而把这里治理的更好,封邑民众与他家也世代感情深厚,于是替他家族守卫该城邑时也更歇斯底里,从而防止被外国政权抢去,也许比派官员(流官,即县长)短期轮换治理这里,效果更好。但也唯其如此,这个原城,本也是周天子下面的大夫的私人封邑,重耳来接收这里,他居然就不听周天子的,不肯交割,而是要带着登城自守,因为这是保卫他家的世代地盘。如果是县制,这个城是周天子派的县长来治理,那么重耳凭一份书命,县长立刻乖乖地卷了行李交接走掉,去哪儿当官不是当官儿啊。

但是当时还不是国属的郡县制。

这种分封的模式,在古代就叫封建制。其实,这时候才是封建社会。而唐宋明清什么的,并不是。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

春天,鲁僖公和莒国国君、卫国大夫宁速,在向地会盟。鲁国的意思是,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这几年来,齐国已经不再能号令诸侯了,不如与中原北部的卫国和山东南部的莒国搞个联盟,从而加强自己的国家安全。

齐孝公闻知了这次会盟,鲁国居然跟卫莒结盟,这是挖我的墙角,并以我为假想敌啊。于是在夏天时候,亲自带兵南下,讨伐鲁国,进入鲁国北境(齐国在山东北部,鲁国在南部)。

鲁僖公慌了,派出大夫柳下惠,跑去以辞令劝说齐孝公。

柳下惠就是那个坐怀不乱的喜欢意淫的家伙。柳下惠在北境遇到齐军,求见齐孝公。齐孝公问:“你们现在室如悬磬,野无青草(正在闹旱灾),怕不怕我们啊?”

柳下惠说:“不怕。我们靠的是先王之命。从前我们的老祖宗周公和你们姜太公(姜子牙)受命一起夹辅王室,俩家说好’世世子孙,无相害也‘,放在了国家档案馆里。您的爸爸齐桓公纠合诸侯,专门为诸侯排忧解患,弥补缺失,发扬姜太公的辅佐周室的革命精神。现在您又在位,诸侯都望您遵循桓公旧业,我们国家因此都不加守卫,心说您弃废先王之命,怎么对得起先君啊,您一定不会这样。我们两国祖上都是相好的(姜子牙和周公),何必打架呢,对诸侯影响不好啊。”

齐孝公听了,觉得自己不能不孝,就灰溜溜地撤军跑回去了。

齐军退去以后,鲁国人怕齐孝公改不掉吃屎还来,干脆南下向楚国请求发兵来帮自己,去打齐国。楚成王高兴得不得了,看有中原国家来投奔自己了,当即与鲁国结盟,发出楚军,与鲁军联手,北向出兵占领齐国的东阿,并留楚申县县长带兵辅驻。齐国国内见状,齐桓公的七个二等儿子(妾生的),跟齐孝公决裂,出奔楚国,被楚国封为大夫。

鲁国就此也倒向了楚国。

至此,宋、郑、陈、蔡、许、鲁都已改臣服楚国,曹国曹共公最近也改去事奉楚国,中原北部的卫国,新近也与楚国结为了婚姻。当初齐桓公的八国联军,全都跑去奉楚国为老大了。

秋天,宋国的宋成公,见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当了国君,形势似乎不错,而自己的爸爸从前曾经给重耳二十辆马车,关系很好,觉得可以依赖晋文公重耳。于是,宋成公又背叛楚国(前年秋天曾经入楚表示追随楚成王)。宋成公发使与晋国通好。晋文公当然接受。

楚成王于是北上发兵击宋。

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

夏天,齐孝公死去。四弟公子潘杀死齐孝公的儿子而继位,是为齐昭公。

秋天,楚成王准备再次发兵进攻宋国,因为宋国去年背叛自己,改投奔和事奉晋国。

楚成王先叫已经卸任的老令尹子玉搞一次军事演练。老令尹子文练兵,只练了早上就结束了,一个人也不处罚。楚成王不满意,又叫现任令尹子玉练兵。

子玉则猛练一整天,用小鞭子把犯规士兵饱抽一顿,屡说不改的就以箭穿耳徇于军中,楚军上下肃然。

楚国的国老(退休老干部们)都跑去祝贺上一任令尹子文,拍他马屁,说他推荐子玉做令尹,是用人得当。

蒍吕臣从前就对子文选择子玉做令尹,心怀不满。他的儿子蒍贾,这时还是小孩,也跑来子文家道喜。蒍贾来的甚晚,来了之后也不上前道贺。

子文问他怎么来的这么晚,又不道贺啊。

小孩蒍贾说:“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叫他带兵超过三百乘,就甭想再全师而归了。您推荐他当了令尹,只能败国。我是不得以才随大溜来道贺的,何迟之有。”

同类推荐
  • 我意战国

    我意战国

    我本人也很喜欢日本战国,所以想写一本关于日本战国的小说。其实本部小说就是从天下统一5、太阁立志传5、信长之野望。三个游戏中取材所以真实性可以保证。还有请大家原谅小说中的主人公我把他出生的时间提前的几十年请大家见谅。主人公:大友义长能力设定:统御100、武力90、智力95、政治90、魅力93.野心100。亲友评价外公毛利元就:不愧是我的外孙,就是聪明、天才、智将........等等(很自恋)岳父大人立花道雪:你要是在干拈花惹草,嗨!连我也保不住你啊。义兄织田信长:哈哈哈、不愧是我看上的人,像我(我哪里像你,说话小心点,别抹黑我)。(织田评语:真正的九州大傻瓜,魔王,(这个是私加的金龟婿)。岛津家四位义兄:岛津四人起跪在地上大哭道:恩人啊,你是我们的恩人啊,希望你可以活的久一点,不然我们可惨了。几位夫人:男人说话哪有女人的事!
  • 铁骊

    铁骊

    铁骊,意思是两匹并列的铁黑骏马。东北古国铁骊,是个山林国家。依靠大山和森林生活,多灾多难。那沙经受百般磨难,精通射箭和狩猎。他与两个美丽的姑娘,友谊日深。三人之间,你恩我爱,义深情长。他与那古青梅竹马,诚心相爱。两家为他们定下婚事,那古却成了那沙家的仇人。他与女古从小在一起,艰难中成亲。女儿刚问世,女古便被辽军抢走,那沙苦寻无果。心痛中,那沙与好友伊里,帮助铁骊王走富国强兵之路。十九年一闪即逝,那古和那沙,试图重启爱与情的征途。女古饱经摧残,风烛雨露中回到铁骊。诚实的山里人任凭生命波折,平熄不了心中信标。谁也摆脱不了自己,都在茫然的信奉中煎熬。那沙眼看着那古耗尽心血,眼看着女古苦度人生,眼看着伊里孤家寡人……。前言1、先源(序)2、初难3、不屈4、险途5、情涉6、意外7、情别8、纳新9、试志10、更始11、绝伤12、赴难13、强志14、难舍15、逝归16、非世17、悲世18、苦弃
  • 明清一百零五年

    明清一百零五年

    关于内容介绍,说实话很难写,真的很难动笔。小时候概括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什么的最难了,所以我按我的路子来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吧。首先,这是一本写历史的书,不知道精不精彩,很用心是实话。然后,这具体是一本写明末清初的书,写法随意,内容不随意。最后,希望大家喜欢。结束!
  • 奉先意

    奉先意

    三言今古梦龙鸣,一语庸贤诗墨评;看破红尘心上雾,宁虚月静玉宵明。沉波诗友赠诗
  • 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

    明洪武年,江山初定,一代令主朱元璋为固帝位,杀伐功臣,剿灭乱党,惩贪抑富。却不料杀孽太重,引来上天警示。太子拂逆,皇后重病,爱妃暴亡。洪武皇帝不得不广求天下高僧入京祈福,护佑应天。佛门凋零,后继无人,为了光耀门楣,佛门大师宗泐荐出隐匿径山寺的师弟道衍。却不妨道衍一代奇才,因缘巧合,风云际会,竟引出大明江山的一场场腥风血雨、明争暗斗,成就了千古一帝,是为永乐。
热门推荐
  • 多少风物烟雨中:北京的古迹与风俗

    多少风物烟雨中:北京的古迹与风俗

    本书作者用兼具理性和诗意的笔触,淡淡地向人们诉说着老北京的古迹和风俗以及那些逐渐远去的故事。
  • 穿越之嫡女悍妃

    穿越之嫡女悍妃

    本是Z国很有名化妆品公司销售总监,却不料被祖传戒指带穿越。睁开眼“What”穿越?相府嫡女?还是得此女得天下……“What”出嫁??可对象谁呀!“太子”,哦!这还不错嘛!说不定可以混个皇后当当。“What”花轿能错?那那那我嫁给谁了?“傻王爷”?老天不带这样玩我的吧!还能不能愉快玩耍啦!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傻王爷是吧!不管你是真傻还是假傻跟我混你将不再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决胜职场的120条人生经验

    决胜职场的120条人生经验

    职场人士突破瓶颈的必读制胜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办公室必备书。最经典的案例、最实用的生存法则、最具针对性的职场生存技巧。在本书中,应对职场问题和提升自身能力的经验会尽收眼底,你会在阅读不同故事的同时,了解职场中的各种生存之道,体会做人处世的道理。
  • 狂拽宋校草

    狂拽宋校草

    一个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盛高,不巧撞见了盛高学校的腹黑狂拽的校草大人,接着又出现了圣心学校的外冷内热的校草大人,后半截又迎来了新人物的掺与,各种情感的袭来,不知道小女主是否能招架得住?做的对选择呢!
  • 哑与君圆南国梦

    哑与君圆南国梦

    前世:父母双亡,万贯家产被夺,亿万富少沦乞,指桑骂槐引火上身,老天爷赏了我一记闷雷。死了倒一了百了,可一切皆乃开端。转世:“妖童临世王者之家,克杀其母祸害其国,罪孽深重落地成哑,杀妖献祭保国太平”我吗?笑话。。。
  • 傲娇甜心的霸气总裁

    傲娇甜心的霸气总裁

    帝都的某个声色场所,一位资深吃货正迷糊的她;一块无人注意的幕布之后,一位气质独特的男子。下次相遇竟是在自家门口。她相信她一定会等到幸福,即使要很久很久,他第一眼见到她,便知道她今生会是他的唯一。
  • 杀戮第七夜

    杀戮第七夜

    “我不会让你死的!”――终结的红色彼岸,凄美的曼珠沙华。断桥涯,那里是一切的终点,也是故事的起点。当意识再次回归,残缺的记忆,陌生的世#界。熟悉的身影,却是不同的演绎。初遇见她时,他是受伤的少年,她是逃亡的女孩。携手共患,红颜未续。七夜的学院,传承的意志。他们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少年少女。本不会有接触的生命,因着共同的目标,却是不同的背负。齐聚在第七夜。从此,命运纵横交错。跨越的时空,追寻的真#相。他和她,他们和她们。究竟是逃不过的命数,还是不退缩的撰写下命运。
  • 九天囚魔记

    九天囚魔记

    妖魔在世,究竟又有谁能做到真正斩妖除魔,所谓的修仙者无非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家伙罢了。这是一个修真的少年,无意间接触到了上古封印,为了天下苍生,从此开始了封魔的故事。
  • 风等她对他心动

    风等她对他心动

    二十岁,洛成笙遇到了林执与。三个月后,他们陌路。二十二岁,他们相逢。三个月后,他们相隔两岸。一年后,他们再见。“你生命中必定会遇到那么一个人,改变你以往所有的标准,他即是标准。”“你可知,在你离去后,大洋彼岸的我再无所爱。我在黎明前,在黑暗中,看众多人来来往往,13亿人中独独没有一个你。”
  • 战统

    战统

    主角信条:“我名龙鳞!龙有逆鳞!触者必死!”父母要求1:“我们不要求你什么!只要求你!保护好自己的女人!保护好自己的妹妹!对得起兄弟!”父母要求2:“身为男儿!应当顶天立地!不畏一切!”父母要求3:“无论在哪!照顾好自己!”但奈何,意外总是接连不断,他不认命!为了能回家而变强!为了能不受系统限制而变强!他能否成功呢?!一切尽在《战统》!本书慢热,不会三章出矛盾金手指,五十章为限,这之前都是一些铺垫!极度重要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