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90700000007

第7章 我记忆中的几个第一次(下)

第八节 我记忆中的几个第一次(下)

七、第一次吃牛肉

J县是汉族人口为主地区,牛羊肉一直比猪肉价格高,普通的汉族老百姓家里是很少吃牛羊肉的。在我的印象中1965年初中毕业之前,除了1962年自家养了一只小山羊,春节前杀了吃羊肉馅了以外,我家从来没从街上买过牛羊肉吃。尤其是农业合作化以后,不许随便屠宰耕畜,牛、驴和骡马肉基本没有卖的,市场上经常卖的只是猪肉和羊肉。

我第一次吃牛肉是在六七岁的时候,也就是合作化之前,是我老叔孟庆宇偷着从屠宰场带回来的酱牛肉。

那时J县县城西关有一个国营屠宰场,是县供销社的下属单位,不仅每天都要杀猪卖猪肉,有时也杀牛、杀驴卖牛肉驴肉。因为那时J县的农户养猪的很多,但没有专门为吃肉而饲养牛和驴的,只有少量干不动农活的老弱残畜才卖给屠宰场,或者是牲畜贩子从口外(NMG)买来牛羊卖给屠宰场。牛驴的货源不多,不是每天都杀牛杀驴。

我老叔孟庆宇从十七八岁开始就在屠宰场做小工,跟着师傅学习屠宰的手艺。我小时候常听他说杀牛的故事。据说杀猪容易杀牛难,而且还有风险。杀牛之前先用很长很粗的麻绳把牛的四肢捆牢拽到,再按住牛头,把尖刀刺进牛的喉咙。因为过去人们都以为只要把喉咙割断就会死的,不懂得割破颈部主动脉血管死亡更快的道理,有时把牛放完血解开捆在四蹄上的绳索后,尚未彻底死亡的大牛会突然站起身来乱冲乱撞,这就需要年轻小伙子们冲上前去,握住牛的犄角与其搏斗,把牠撂倒再捅几刀,把血放净牛就彻底死了。据说牛比诸更通人性,从牛栏中牵出来以后,牠就知道要被屠宰了,一边走一边“哭”,也就是低声的吼叫,并且哗哗的流眼泪。而猪和羊都没有这种表现。

那时的西关屠宰场有时也卖煮熟的大块酱牛肉,一次在很大的锅里煮熟百八十斤,煮肉需要的时间长,晚上也要加班。因为猪肉的工人不多,煮熟后值班的人当场吃些是允许的,但是不许往家里拿。因为这些屠夫们肚子不素,当场吃也吃不多,如果允许往家里拿可就损失大了。有一天晚上,大约九点钟左右,我和母亲已经躺下睡觉,但是还没睡着的时候(那时没有电视机和收音机,也不识字,又怕费灯油,晚上吃完饭没事就躺下睡觉),我老叔下班回家了,到我们窗户外边说:“大嫂子睡着了吗?”我妈说:“没睡着呢,有事吗?”老叔说:“今天晚上酱牛肉出锅了(煮熟),我没舍得吃,偷着给你们娘俩拿来了,你们快赶热吃吧。”我一听很高兴就说:“我给老叔开门去。”老叔说:“别费事了,我给你从窗户塞进去得了。”于是他就抠破一“蹬儿”窗户纸,把用倭瓜叶子包着的酱牛肉从窗户塞进来放在里窗台上,他就回家睡觉去了。当时的天气不太冷,是春天还是秋天记不清了。我们娘俩穿着上衣,点着煤油灯,看见窗台上放着一片已经散张开的洗干净的倭瓜(南瓜)叶子,叶子中间有一块大约10立方厘米的酱牛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妈说:“留明天晌午就饭吃吧。”

我馋的够呛,那里等得到明天中午饭啊,就说:“老叔说了让咱们赶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我妈见状也只好同意了,于是我就两手捧着倭瓜叶的酱牛肉,大吃大嚼起来。当然,也让我妈吃了几口,大部分被我吃掉了。

平时听汉族人说牛肉是腥的,羊肉是膻的,不如猪肉好吃,所以大家平时才不买牛羊肉吃。可这次我并没有吃出牛肉的腥气味来,也可能是平时连猪肉也很少吃的缘故,所以才无法比较吧。这次吃的牛肉却是我终生难忘的,因为它是我在15岁以前唯一的一次,因为过去我家不仅没吃过牛肉馅,更没吃过炖牛肉和酱牛肉。

八、第一次看电影:

第一次看电影是在猪市(现在的影剧院后面,当时的集贸市场)的空场上,哪一年记不清了,什么季节也记不清了,估计我当时也就四五岁或者五六岁。虽然BJTJ等大城市早在民国初年就有了电影院,但是J县城里建立电影院卖票放映电影却是解放后过了好几年才开始的。解放初期,J县城里还没有营业性质的电影院,放电影是一种政治宣传,在各地组织老百姓白看。放电影前,县里给各村下通知,有村公所的值班员敲着铜锣,在大街小巷边走边喊:“今天晚上猪市演电影啦,大伙可以去看电影啦。”人们在屋里听不清的,可以出院来问清楚。那年代,召开群众大会也是这样子通知的。

这天晚上吃晚饭以后,我和妈妈到猪市去看电影。我们到那里时已经开演了,电影幕布(地上埋两根立杆,中间挂一幅四五米长三四米宽的白布,四角拴在两侧的木杆上)两侧都有不少人观看。从幕布的两面观看,效果是相通的,只是从背面看到的文字是反的。幕布的底下没人看,因为那里视线不好,两面的观众人群呈现前低后高的半圆形。距离幕布近些的人们都是蹲着或坐在小凳子上的,中间的人们是坐在椅子或凳子上的,后边的人们是站着看的。

我们到那里时,人已经很多了。只看到幕布上的影像都是黑白的,没有色彩。声音很大,可夹杂找沙沙的响声,不如现在的音响效果好。我们正看到一个农民打扮的老头,在夜晚顶着大雨,敲了好几家老百姓家的门,大家都不给开。后来到一户门外敲门,屋里有老两口躲在门后边。外边的老头说:“老乡开门吧,我是老刘,刘拐子啊。”屋里的老两口说:“我们不认识老刘,也不知道刘拐子。”不开门。我们问先来的观众这“刘拐子”是啥人,他们说是八路军的区委书记。屏幕上外面的人不说话了,瘫坐在屋檐下。过了一会儿,屋里的老两口听不见动静了,打开门到外边查看,发现门外的老头说:“真是老刘啊,快进屋。”进屋后,老两口说是汉奸特务经常在夜里冒充八路军来敲门,真的一开门就倒霉了,所以大家不敢轻易开门。问别人这是什么电影,人家说是抗日故事片《五更寒》。

由于我是小孩子,站在人群后边什么也看不到,我妈抱起我看一会,当然很累,就放下我,领着我四下转,找“得看”的地方。我们有时站到前面或者后面的远处看,感觉不如近处看的清楚,有时站在幕布的杆子左近看,发现距离太近更不清楚,还晃眼。那时我年纪小,对电影的内容还看不太明白,也不大感兴趣。倒是对那个放电影的机器很好奇,也很注意看。我见到在人群外边东北面比较远的地方,有一个哒哒响的机器(当时不知道这机器的名称,后来见的次数多了,才知这叫发电机,也不知是汽油还是柴油的发电机),一根很长的电缆线通到电影放映机处。放映机是个长方形的黑色匣子,伸出两根支架,架着两个圆盘(卡轮),放电影时,两个圆盘(卡轮)都在转。

这天晚上的电影究竟看完没看完,我也记不清了,《五更寒》片子里的其他内容我也没记住,只记得这么一点故事情节。可是演电影用的发电机、放映机的形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九、第一次看评剧:

第一次看评剧看的是《张羽煮海》,地址是在文成宫的戏台处,也就是现在的东大街邮政局对面,华能集团门市楼的东半部。过去这个路口叫新鼓楼,因为在街道的正中间曾经有过一座新鼓楼,鼓楼基座的门洞是十字型的,现在的文昌街和府东路都从新鼓楼门洞中穿过。新鼓楼的西北角是文成宫(道士修行的地方),清朝皇帝去东陵上坟时,这里也和独乐寺、广福寺(J县一中处)一样,是接待“皇差”的地方。辛亥革命后,道士没有了,宫殿也拆毁了,只剩下一个戏台和一片空地。

过去J县有一个评戏班子(国营后改名J县评剧团),女主角有筱金兰和刘玉兰,男主角有大小生和二小生,胡生是冯晓坡。他们到处巡回演出,自己搭台子、围场子卖票。有时在J县城里演出,就在新鼓楼戏台处。因为戏台本身只有高台和前后台之间的小门,上面没有顶盖和帷幕,演戏时也要临时“搭台子”,台上要挂几道帷幕和汽灯,还要有“布景”等装饰。那时候戏台上的“布景”是名副其实的布幔上的风景画,不是后来用幻灯片照射出来的“灯光布景”。场地外围还要用苇席(绑在木桩上)圈起来,只留一个检票的门口。场地里面没有座位,在近处有几十条木杠子,横放在地面上供大家坐着。观众自己也可以自带座椅、板凳、马扎、铺垫等,总的要求是低矮的坐前边,高凳椅子坐后边,最后边的人站着看。同时,场子里边还有卖花生瓜子的,卖冰糖葫芦的,卖烧饼麻花的,反正里面很热闹。

我第一次看戏是跟我母亲、姑姑、三姨奶奶一起去的。可能是一天的下午,哪一年记不清了,也就是四五岁的时候,就是我已经会走了,可是有时还要用大人抱着的年龄。我三姨奶奶家住城南卢新庄(原李明庄乡),我姑姑家住城东仓上屯(原逯庄子乡),她们都爱看评剧,一听说J县城里“唱大戏”了,就走来看戏,每次都要住在我们家。这次我妈也带找我一起去看了,主场演的是《张羽煮海》,“帽戏”(主场戏前加演的一小段折子戏俗称帽戏)是什么记不清了。据说门票是三千元(三角)一张,小孩子(我)不要票。当时我姑姑搬了一个方凳,到剧场里先让我三姨奶奶坐方凳,她和我妈站着看,我有时被妈妈和姑姑轮流抱着看,有时放下我在地上玩。我那时还小,也看不懂戏的内容,对唱腔听不进去,就爱看老龙王带着手持兵器的虾兵蟹将和头戴雉鸡翎腰挎宝剑的龙宫太子。还记得当时剧场里那些卖小吃的对我也没有吸引力,我也没要求大人给我买什么吃。这并不是因为我不嘴馋,而是因为我小时候从来没吃过那些东西,也不知道这些花生瓜子烧饼麻花和冰糖葫芦是什么滋味。只因为自己肚子不饿,就不想吃什么,所以看见别人吃我也不觉得嘴馋。

因为我小时候在新鼓楼这个露天剧场只看过这一次评剧,所以记忆犹新。后来县里建了大礼堂,评剧团要卖票就到礼堂去演戏,买票之后要对号入座,而且剧场里边也不许卖零食了。有时五一节和国庆节,评剧团要公演几场,不卖票,就在北操场搭戏台公演,大家随便看。

十、第一次看到棺罩:

过去,发丧老人雇佣吹鼓手(乐队)吹吹打打和用棺罩是不常见的,普通老百姓家都用不起,我第一次看见棺罩是在南大街的刘家老店。

公私合营之前,J县城里只有三家大车店,西大街独乐寺对面有何家店(现在的独乐寺影壁墙南侧),东大街新鼓楼东面有沈家店(现在的恒信金店对面的黄金珠宝城处),南大街中街口西北把角处有刘家店(现在的鼓楼广场南侧牌楼西北角)。这些大车店都是大门口,里边有空院,可以停放大马车,店里房屋较多,既有客房也有牲畜棚。

刘家店老东家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他有七个儿子,分别叫刘芬、刘存、刘云、刘雨、刘海、刘江、刘河。其中刘河与我是同班同学,刘江是我上两届的校友。

刘河他父亲病故时还没有农业合作化,他们家还开着大车店。因为家里有些钱,给老东家大办丧事,店里的业务暂停,就在大院内搭灵棚,大棺材停放在灵棚内,儿孙们白衣白帽,跪拜行礼,吹吹打打热闹好几天(J县的习俗是“小发送”停尸三天,“大发送”停尸七天,这次刘家可能是停七天),出殡那天好多人都去看,我和小伙伴们也去看了。

以前我们看的“出殡”都是把棺材绑在杠(专门用来抬棺材的框架工具,俗称为杠,是由长短粗细不一的圆木经绳索捆绑组合而成的,拆开后是单根的木杠子,出租这种工具的俗称杠房)上,八个人抬着走。抬棺材的杠是长方形的木架,要头前脚后顺着(竖着)前行,两个人抬不动,四个人抬起来横着走可以,顺着走不方便,所以都是八个人,也就是棺材的四角每角上两个人抬,俗称“八杠”,据说也有十六杠、三十二杠、最多的是六十四杠。当然用杠多的不是一般老百姓了,应该是帝王将相之家了,他们的陵墓选择离家较远,又是有棺有椁,甚至一棺多椁,体积重量都比较大,用的人少了是抬不动的。

这次刘家出殡不是普通的八杠了,抬杠的人很多,至少是十六杠,也有的人说是三十二杠,杠上面看不见棺材,而是样子和城门楼子似的一座二层斗拱飞檐的棺罩,棺罩的框架是木头的,外面蒙着几块布围子,上面画着砖墙、门窗、房顶上的房脊、瓦垄和雕梁画柱的挑檐柁檩等形状。棺材放在“一层楼”的里面,从敞开的“一楼大门”处,可以看见里面的棺材脸,看到这口棺材的棺材板要有五六寸厚,比起那种一寸厚的“薄斗子”(低档棺材的俗称)要重的多,所以抬杠的人也多。

因为这种棺罩比较宽大,从刘家店的大车门(只有两侧的门垛和两扇大门扇,没有下门槛和上门框及门楼的门)经过时,因为棺罩的“楼房飞檐”的宽度超出了大门的宽度,很多人用力把棺材杠往高举,使棺罩底层的飞檐从门垛上面过去的。在托举的过程中由于不小心还刮掉了北侧门垛上的几块砖,砸在了托举棺材杠的人身上。因为当时人们穿的衣服比较多(不是夏天穿单衣的季节),也没有受伤。把棺罩托举过大门后,就是牌楼和十字路口了,大家就把棺材杠放在板凳上(为了保持棺材的高度),由孝子们烧纸和跪拜(J县的习俗,每过一次路口都要焚烧纸钱,孝子们要跪拜一次)。然后,大家平稳的抬起杠来,向城外坟地去了。出殡的队伍是从哪个方向出城的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从刘家老店大院里出来的情形了。

这次是我在1980年之前唯一的一次见到出殡用的棺罩,所以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从1956年农村合作化之后,到1980年改革开放之前,J县农村移风易俗,红白喜事从简,再也看不到那种大办丧事和使用棺罩的现象了。

同类推荐
  • 狙击苍穹

    狙击苍穹

    世界超一流狙击手李默“荣归”故里,没想到第二天就被请到国安局“喝茶”……在签订了一连串的“不平等”条约后李默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宅男生活。没事锻炼身体,逗逗美女联络员,小日子过的无比潇洒。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李默回国的真正目的,以及让李默退出杀手界的真正原因。李默的口号:“世界上没有人是我杀不死的!”李默第二个口号:“一定要让美女联络员做我老婆!”李默第三个口号:“杀手杀人不是目的,我们只是有目的的去杀人。我杀的每个人都是该死的!!!”书虫是新人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推荐收藏多多益善苍穹群号166481101
  • 香车有毒

    香车有毒

    艾敏,在校大学生,她自称能看穿男人心思,能透析男人背景,为了证实自己那敏锐的洞察力,她拿自己的青春当赌注。结果将自己献给一位吃饱饭没事干,专为坏女人顶罪的好家伙!自那以后过后,她天生一副美人胚子,她迷人,她妖娆,她引无数美男尽折腰!
  • 男女比例1比10

    男女比例1比10

    世界男女比例达到1:10!女多男少,女生嫁人成严重社会问题!!!“强制一夫多妻制已势在必行,男性有义务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适婚年龄必须要提前,谈婚论嫁要从娃娃抓起!”“商业大亨苦无继承人,貌美千金持币待嫁!”“女子要求男友专一,被批得寸进尺不顾大局!”“我去,是不是有点修改过了?”叶承看着被自己修改的世界说。“不过还可以修改成好多风格呢,玄幻、科幻、仙侠、二次元……”
  • 璀璨星穹

    璀璨星穹

    浩瀚宇宙、神秘星空存在无数可能,璀璨星穹的最深处存在不为人知秘密。一切从这里开始......一段流传已久的预言。一个充满奇幻和未知的世界,权与利的争锋,黑暗世界的巨大阴谋,神秘组织的强势压迫,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局势。普通修炼者严莫意外得到修炼奇物——星核,从此踏上了传奇的人生之路。你若死去我不独活的前世恋人;拒人千里只为有你的幼时初遇;再次相遇而后悔当初的初恋;他该如何抉择。身陷乱世阴谋唯有独立巅峰才可由我做主,看严莫如何执掌星空。
  • 超级购物中心

    超级购物中心

    王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大型购物中心,做一回大老板,而在一个神奇的系统下载之后,这个梦想竟然开始慢慢实现了......。系统奖励发放,系统任务开始,未来的王总来了......
热门推荐
  • 驭兽上尊

    驭兽上尊

    他是上尊,驭兽、炼骨是他的双绝!可惜重生之后灵法虚弱,被逐出家族的过程中才体会到“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占据“人和”优势的他,渐渐驭兽归来,炼骨控族!
  • 我叫好姑娘

    我叫好姑娘

    不同时间不同心情、进入大学后的辗转。大师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不要做一个带着哀怨撑着油纸伞走在深巷的姑娘,不怕。所有的疼痛与苦难都会过去,而我都能承受。一梦惊醒了不安的睡眠世界太小别来无恙。现在你也会等待种花浇水的年纪许久之后,而你会发现幸福也可能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神鬼雕龙策

    神鬼雕龙策

    他生来就被镇压于鬼山之下,亿万山石压不弯他的脊梁。十年后,当他从地底爬出,血肉尽失,仅剩一具骷髅,天地为之震动。十万雷霆从天而降,他谦恭地跪倒在地,坦然身受。然后有天地元气自八方涌来,为他重塑肉身。有人问:“你是谁?”他轻语呢喃:“我非孤魂,却是野鬼。”他肩负着神秘的使命,一个瑰丽宏大的玄幻世界,将由此展开……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tfboys之终于遇见你

    tfboys之终于遇见你

    本书完全是虚构,讲的是三个女孩偶遇tfboys,然后擦出的爱情火花
  • 你是我逃不过的劫

    你是我逃不过的劫

    当她是冰山美人之称的祁雲鸾时,他只是一介凡界的常人,但当时光流转,她终成魔帝时,他又该如何挽回她的心
  • 精灵学院的趣事

    精灵学院的趣事

    精灵女王来到精灵学院上学,被人欺辱,被人咒骂,却任不肯暴露身份,而作为青梅竹马的他却看不下去了,出手救了她,别人说她配不上他,等她身份暴露,才知道什么叫自打嘴巴,她恋他,他却爱上了别人,她讨厌他,他却没皮没脸的要追她,她怒:“想丢就丢,现在又要追,你当我是什么啊!”“我老婆。”
  • 暗雷玄灵

    暗雷玄灵

    故事发生在一个异界大陆,几个主人公们为了同一个目标,汇聚到同一个地方;上演着神奇的事情......
  • 吴越备史

    吴越备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能力胜过学历

    能力胜过学历

    《能力胜过学历》: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越好的技术人员,越不敢活用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层次和高度,没有一个恰当的学历,你再强的能力也往往不被人所发现。而没有相应的工作经历和足够的能力,再高的学历最终仍逃脱不掉被社会淘汰的命运。本书就是本着这样的出发点,让人们明白经验和能力比学历更重要这一点。本书是一本职场励志类的智慧读本,在职业的发展道路上,学历和能力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是也会互相影响,高学历的人应该避免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弊端,而低学历的人群应当更注重实际技术和经验的掌控,让人们都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