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96500000020

第20章 朝议

是夜无话,次日朝议,万岁吕梁临朝。

吕梁如今疏于朝政,以往的惯例每日朝议也改成了三日一次,所以今日临朝,众官都准备了不少谏书,有不少事务要处理。

那吕梁十岁时登基,十六岁主政,如今也不过二十出头,模样儿倒也不差,长一张清秀脸庞,文秀中却不失威严,不愧了当庭天子。

不过他似乎有些精神不佳,听了几条朝议后,就打了一个呵欠。不过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听众大臣上疏,一众事务,则或吩咐由谁办理,又或当庭讨论,犹豫不决的则统一交给太师上官无妄去把握。

如今上官无妄一手遮天,当朝各官基本都是他一伙,见状自也不以为意。少部分对上官无妄不太爽的,比如班饮等人,那也是司空见惯,不发异议。

奏了数轮,轮到吏部上疏,吏部侍郎郑淳上前,禀告吏部近日事务。其余的大多数是惯常事务,倒也没啥;不过说了数句后,郑淳忽然提出:“西州刺史、西州将军李罡派人上奏,他率兵出征水蛮,暂定由其主簿赵因代理西州政务、副将柳无山代理军务。出征已有月余,至今才命人来报与此事,恐有越职之嫌,微臣不敢擅专,故奏请圣上批示。”

这吏部侍郎郑淳以及他顶头上司,吏部尚书王琨都是上官无妄的人,众官心知肚明,班饮一听,也是心头一震,暗道:“沐雨兄猜得没错,麻烦果然来了。”

吕梁虽然不理朝事,但数年前李罡曾参奏过上官无妄亲信——哲州刺史江扬,那正好是他刚接管朝政不久的事,当年自己刚亲政不久,有心要做点大事,所以对于这两州之争,倒也看得挺重。不过当年他上台,主要就是靠了上官无妄的助力,他自然不能太跟上官无妄过不去,所以也就默许上官无妄将此事硬压下去,李罡虽然明明参奏得一点都没错,那江扬确实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疏于边防,但他毕竟是上官无妄的亲信,所以就任由上官无妄压制了此事,让李罡怏怏而返。

吕梁不傻,否则也轮不到他上位当皇帝了,他也知道这事李罡多少受了冤枉气,也怕上官无妄借机报复。李罡对朝廷是一片忠心,参奏江扬也是为公不为私,这个他也清楚。所以之后他也对李罡颇有安抚之意,比如各种嘉奖、又比如各种派兵征讨叛乱。这对吕梁来说,这般举措都是朝廷的嘉奖,都是对李罡忠诚的肯定;但是至于上官无妄之后如何阳奉阴违、如何拖后腿限制李罡,那就不是他关心的事、也不是他能关心的事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吕梁还是知道,这个上官无妄不可能不对李罡参奏他的事记恨的,否则他又何必把徐讼和林翔等大臣都扳倒?就是不知道他何时发作,对付李罡而已。徐讼、林翔这样的文臣,京师里要多少有多少,去了就去了,吕梁也懒得多理会,管他们是不是冤案呢。但是李罡这样的边防重臣可少不得,你看这趟水蛮作乱,哲州江扬、莫就二人就束手无策,还多亏了李罡带兵平叛。昨天并没有朝议,但因为一些特殊的渠道,吕梁也已听说了众官正在评论水蛮平叛之事,说李罡大军一道,迅速扑灭水蛮之乱,将水蛮贼兵赶出了哲州,李罡已经率兵追击而去了。哲州、西州管辖范围差不多,但两者的管辖能力确实天差地远,别人可以少,李罡少不得。

如今听侍郎郑淳这么一说,就连吕梁也知道李罡的麻烦来了,不由得眉头一皱。

不过这些年来他已经习惯了对上官无妄的依赖,所以虽然明明知道这事不该让上官无妄去处理,却还是惯性似的向上官无妄看去:“太师,军机、吏治都归你统管,这事你怎么看?”话一出口,心中倒略有点后悔,可是已来不及收回了。

班饮一听,不由得心叫糟糕。其余一些支持李罡的官也是略略皱眉,这事可大可小,只怕那上官无妄要借题发挥了。

上官无妄说道:“启禀圣上,李罡将军本是武将,兼任西州文政,本来是朝廷看他忠心一片,予以的特别嘉奖,他本来应该感恩图报之事,但是如今他却似乎有恃宠而骄的趋势,这对朝廷的声威和规矩,多少有些不利。”

“果然!”班饮和众臣都在心中一声哀叹,纷纷皱起了眉头。

就连吕梁也心中暗自摇头,正欲开口说些什么,不过接下来上官无妄的一番话,却让众人都大吃一惊。

上官无妄竟然说道:“不过此事倒也情有可原。一来西州将军素来对朝廷忠心一片,他可能是问心无愧,所以忽略了一些细节;二来水蛮忽然叛变,军务繁忙之下,李罡也难免有所疏漏;三来李将军毕竟是武人出身,对于吏治等事偶尔犯一些不该犯的低级错误,还是可以理解的。”

这三条一出,众人都是大为惊讶,上官无妄居然会为李罡说好话?就连吕梁,也是心中吃惊,不过他当然高兴,忙夸赞道:“太师所言极是,那依太师之见,该如何处理?”

上官无妄继续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如此处置比较合适。李将军此事自是有过,但过责也不算大,他毕竟还是想了起来,派人来补过,显见心中仍然是以朝廷为重的,只是一时疏忽罢了。所以微臣以为处罚不需过重;但本着朝廷公义,此事也不可能就此无视,微臣建议皇上派出吏部官员,赶赴西州宣示,告知此事经过,警戒西州官吏,不可再犯同样错误,再犯就要重惩了。这样才可堵住悠悠众口,以儆效尤。”

这个处置倒是有些不痛不痒,警告一下而已,吕梁大喜,连忙同意:“就按太师的意思办吧。郑淳。”

“微臣在!”

“就由郑爱卿派人前往西州宣示,告诫西州军民,此番李罡将军疏于政事,理当惩处;但念及他对朝廷一片忠诚,再加上也确实有军务紧急影响的缘故,所以此番只做警示,不再有其他惩罚,望李罡将军重视吏治,不再犯类似错误。”

“是,微臣领旨!”郑淳恭敬应命,退入朝列。

这么一番惩处,众官都松了一口气,即使是上官无妄一伙的,其实心里也不希望上官无妄就此小题大做;毕竟李罡也是朝廷栋梁,手握重权,把他惹毛了可不是什么好事。至于班饮等其他大臣,则多少有些出乎意料,难道他们都看错了上官无妄不成?

此事暂告一个段落,于是皆大欢喜,众官异口同声,齐夸朝廷宽宏大量、天子圣明,又夸丞相知人善任、赏罚分明,朝议就在这一片赞美声中结束了。

班饮满腹疑惑,回到官邸,和马春见面,将今日朝议的种种事项,与马春一一说了。马春听罢,完全出乎意料,也是颇感奇怪。当然,他不可能因为这一件事,就此改变了长期以来对上官无妄形成的防范心态,只是心中不解其妙,更添了一些担忧。

当即找班饮要了笔墨,稍作思考,文不加点,一气呵成了一封长信,将与班饮这两日所谈的事情,外加今日朝议的种种怪事,都附录其中。然后叫了一名从属,嘱予他快马加鞭赶回西州,将此事速速通知赵因。马春自家知自家事,他所长的是人际交往、监听探查以及吏政管理,要论谋略和人心探识,他可不如赵因多矣,此事他想不通,赵因或许有其他见解。

此事暂告过去,马春带同剩下的三名亲随,留在京师,寻访其他助力,有了班饮这条线,他们在京师办事倒方便了许多,毕竟很多人心中都对上官无妄不满的,只是平日里敢怒不敢言罢了,若有人从中穿针引线,相信还会找到班饮这样的同道中人;除了此事,还有寻访那穆风的相关消息,也是马春此行的一大重任。

马春再三叮嘱,要尽快赶回西州,那随从自是不敢怠慢,一路兼程赶回西州,将马春的书信交给了赵因。

此际因为将军尚未得胜归来,赵因虽然代掌西州政务,但他倒也不便替将军封赏官员,所以江松袏已被他召入西州效力有多日,至今还是一介白丁,只是以幕僚身份,帮他参赞西州事宜。

江松袏确实有锦绣才华在身,甫来不久,便在欧阳枫雪和薛红梅等的大力帮助下,将西州大小事务,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剥丝抽茧,将各繁杂事务,一一梳理,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让赵因大感轻松。

比如之前让赵因最为头疼的百姓激增的问题,江松袏就建言,部分青壮,酌情选用,可以报考军旅,以军纪约束;其余的民众,则根据其实际情况,或授予一些新的劳作技能,加大城市基础建设工程,开设店铺;一些擅长农耕者,则派往西州其余各地,开垦荒芜,打造军粮供应基地。在安顿民生的同时,也加强治安管理,严惩各种有违法纪的行为,鼠窃狗偷之辈,一律严厉打击。另外,还针对之前西州的引入丝绸之路的举措,由官府支持,开设各路保镖行业,帮助路经商旅。这一极富地方特色的新行业,也得到了西州民众和过往商旅的大力支持,报名者踊跃。另外,还设想了一些其他新型行业,也对促进生计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还有个很重要的事务,如今西州大举变革,广开门路,自然要增设许多人手进行管理,如今红梅、枫雪二人都是可造就之才,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大力招募。

在军务方面,赵因和江松袏也拉了柳无山一道商量,柳无山是个急性子的人,性如烈火,向来不喜欢迂腐的酸儒,但是看到洒脱的江松袏,倒也十分喜欢;江松袏早听赵因说过柳无山这人,是他为数不多的几名知音之一,如今见到本人,本来以为他应该是个面貌粗豪的彪形大汉,没想到却是个英俊的白面将军。两人也是一见如故,和赵因一起,商量了一些军务上的大变革出来。

如此这般,种种手段下来,西州很快就有了变化,相信过了一段时间,整治效果会更明显。

赵因见状自是大为欣喜,不枉了自己这些年来招揽江松袏的一番辛苦。当然江松袏自己也挺高兴,学有所用,才华得到赏识,有了用武之地,换谁都挺开心。红梅和枫雪则随侍两人鞍前马后,也学了更多实用技能;还随柳无山也学了一些治兵、练兵的实用技能,这些技能光通过理论学习,是没太大用处的,只有切实投入军中,耳闻目见,才有大收获。

正励精图治、调整州务之时,马春派人从京师赶了回来,将书信呈交赵因。赵因看完书信,心中也是颇为讶异,上官无妄的反应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不过赵因和马春一样,不会因为上官无妄这一次表面上的亲善之举,就改变了长久以来形成的防范之心,只是一时半会之间,他也猜不到上官无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蹙眉之后,赶忙把江松袏也一并拉了过来参详,枫雪和红梅也在一旁听着。

江松袏将信边看边念,让枫雪和红梅也知道了事情大概。听罢,众人都是满头雾水,这上官无妄的反应着实奇怪啊。

为什么上官无妄没有借题发挥,众人倒是能够想明白的,显然上官无妄认为此事并没有严重到可以扳倒李罡的地步,所以还是选择隐忍不发。但是,让众人费解的是,上官无妄竟然会当庭替李罡说好话,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若是换了其他人,众人还真可有可能以为他们以前看错了人,错把好人当坏人;但上官无妄任人唯亲,贪赃枉法,怎么着也不可能是度量宽宏的好人。他仍然在等时机,或是在制造机会。

同类推荐
  • 霸业征途

    霸业征途

    一次意外的穿越,使其主人公回到青铜器时代,五国纷争硝烟四起,主人公为了解救天下苍生免受战火灾难决定一统天下,用现代的军事手段训练一批精锐的部队建立了安保社和黑蛟骑兵团踏上征途,来统一自己的帝国霸业,
  • 大明航海记

    大明航海记

    江鱼,一个现代的大学生,在一场意外中穿越到明朝。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和郑和一起下西洋,南亚,印度洋,阿拉伯,红海,一路都是未知的危险与战争,当然,更少不了的是数不尽的财富与各种美女。最远可以航行到多远?非洲?美洲?甚至全球航行?你要的一切都在这里,热血的成长,神秘的探险,陌生的国度,前进!【PS】橘子建了一个书友交流群,群号477535150,欢迎各位书友前来交流玩耍→_→
  • 游走江湖晓百事而后生

    游走江湖晓百事而后生

    ‘百晓生’,作为一个路人甲人物,人们常常以为并没有这个人,实际上,只是这个人,以及这个人的伙伴还有师傅等人地故事,并没有流传到江湖之中而已!原来:历史之中,真的有“百晓生”!
  • 諰,东周春秋

    諰,东周春秋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春秋时代的国际风云绝不逊色于当今世界;王夫之说:“史乃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春秋各国内政外交对当下的启示意义不可小觑;阿克顿说:“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春秋的故事绝对可以帮我们看懂这个世界。化用恩格斯的话说:“不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 李承乾

    李承乾

    一个三流大学中文系毕业,没权没势,连工作都连番碰壁的三无屌丝男穿越回了大唐,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倒霉皇太子李承乾。且看他如何逆天改命,斗世家,争皇位,灭突厥,平吐蕃,镇伏四夷,安定天下,打造一个远超先古的绝代盛世。
热门推荐
  • 风之世纪

    风之世纪

    上古世纪早已远去但在这片新大陆上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面貌但有着一个共同的种族使命回到原大陆创造新的世纪且看风的种族怎样缔造一个新的世纪
  • 活人阴缘

    活人阴缘

    小时候缝鬼嫁,不小心坐了鬼新郎的白马,揭了鬼新娘的红盖头,却没有想到这并不是儿戏,那鬼新娘从此以后一直纠缠于我,要我娶她为妻,可是我是活人如何能娶……
  • 史上最强班

    史上最强班

    这,是一个神圣的班级体;这,是一个充满欢乐的班集体;这,是一个无比牛逼的班集体。在这里发生过许多许多的事……
  • 独家秘爱:权少的冷情契约妻

    独家秘爱:权少的冷情契约妻

    跟随父母回本家过年的夏寒无意中撞见堂姐和男友分手,天地良心,她只不过是想看看从小到大样样比自己优秀的堂姐吃瘪而已,没想到被渣男拖下水当挡箭牌,“你可能不知道,夏寒才是我女朋友,我们前段时间吵架了,她不理我,我没办法,只好借你来接近她。”于是,在众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她成为苏家大少爷的“未婚妻”。
  • 快穿之萌系天下

    快穿之萌系天下

    世界开启全新模式啦!谁说只有女主有光环,╭(╯^╰)╮偶告诉你们,小说里面的配角也是有哒!夏琉璃就是一个例子,别小看软萌萌的妹子噢!萌萌女配也是会打脸哒!
  • 王子不骑白马来

    王子不骑白马来

    “呵呵,记得吗,我曾经向你借过十秒钟,所以,现在你发财了,我打算用一辈子还你。”看着他身上散发着神一样的光辉,我想我醉了,快扶我!
  • 复仇校园:老师我不嫁

    复仇校园:老师我不嫁

    小三插足家庭,私生子比自己大两岁!?母亲被小三害得流产,大出血而离开人世。一连串的打击,没有击垮她,反而让她更加坚强,更对小三的怨恨加了一成。父亲黑心想要利用她,心灰意冷,让她懂得了人情冷暖,心将封闭。多年以后,强势归来,上得了厅堂,下不了厨房,复仇天天吃外卖。如此哀伤~【友情ps:本书全免-不定期更新-写着玩-作者节操无下限-入坑需谨慎!】
  • 复仇公主绝美归来

    复仇公主绝美归来

    五年前,她的青梅竹马杀了她全家,她因幸运而免于一死,却又遭表姐虐待。五年后,她带着一身荣耀绝美归来!虐小人,为全家和自己报仇!“哼,现在知道求饶了?当初你们是怎样对待我的?现在知道怕了?当初我就发过誓:你们现在怎样对待我的,来日,我必百倍奉还!”尊贵的身份,强大的权利,掌握着无数人的生死,却又让无数人倾倒。
  • 傲世雷圣

    傲世雷圣

    武之一路、先入淬体、解开潜力、以之结丹、而后破丹而出元灵、入生死而悟神之一境、以神之境踏入巅峰之列
  • 博河之韵

    博河之韵

    本书分上篇“古韵”和下篇“新咏”,上篇选录的是东晋以来历代名人赞美德安秀丽风光和厚重人文的诗词歌赋,下篇选录的是当代德安儿女以及曾在德安工作的人士讴歌时代、赞美乡土的诗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