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94800000002

第2章 晋文公第一大谋士赵衰(一)

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而赵衰是晋文公的主要谋士之一,他是怎么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的,这是一个很大而且是很复杂的问题。在这里,我只从四个方面进行点简单的分析:

第一节投靠辅佐重耳

赵衰(音崔),字子余(馀),谥号为“成季”。按照《史记.赵世家》的说法赵衰是赵夙的孙子,按照《左转》的说法赵衰是赵夙的弟弟,按照清代学者梁玉绳的考证赵衰是赵夙的儿子。从他生活的年代综合分析,应当是赵夙的儿子比较靠谱。

赵衰成年之际,正是晋国多事之秋。晋献公最早娶的是霍国的公主,但没生儿子。他父亲武公死后,他又娶了自己父亲的小老婆齐姜。

在当时,按照西周的婚姻制度,凡是父亲、叔父、哥哥死了,他的儿子、侄子、弟弟娶父亲的妾室或自己的小婶、嫂子都是允许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家族的财产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可以使亡者的寡妻、幼子得到照顾(这是什么逻辑啊)。

齐姜是当时的诸侯霸主齐桓公的女儿,她为晋献公生了一男一女,就早亡了。她生的儿子叫申生,被立为太子。女儿嫁给秦穆公做夫人。后来,晋献公又娶了翟国狐氏姐妹,姐姐大狐姬生了重耳,妹妹小狐姬生了夷吾,申生、重耳,夷吾三人都非常贤能。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继位的第五个年头,他带兵灭了骊戎国,听名字就知道这应该是西部的一个游牧部落,得到了美女骊姬和他的妹妹,献公喜欢的了不得。把大、小狐姬都抛到脑后了。到了晋献公十二年,骊姬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奚齐。爱屋及乌,孩子娘受宠爱,小儿子就成了宝贝,三个大一些的儿子也就不吃香了。晋献公找了个借口把太子赶到了曲沃,把重耳、夷吾撵到了晋秦边境和晋翟边境的蒲城和屈城。

到了晋献公十六年,太子申生指挥下军随父亲晋献公灭了霍、魏、耿三国,次年,晋献公又派申生带兵征伐东山的赤狄部落。这时晋国大臣里克站出来了,他劝献公说:“太子应当留在您身旁,祭祀宗庙,照料您的饮食。你出行的时候,他应该留守监国。有别人留守时,他可以随您安抚军队,保障粮草。这是古代传下来的制度。带兵打仗,那是国君和大臣们的事。打仗必须统一号令,如果他带兵在外事事都请示您,就失去了威信。如果擅自决定,恐怕又会背上不孝的罪名。所以国君的继承人是不能率军出征的。您这样做不恰当,太子将失去威信,将来怎么接您的班呢?“

晋献公说:“我儿子好几个呢,还不定谁接班呢。”里克退下,太子问他:“我是不是要被废了?”里克说:“太子要自勉,不可泄气,既然把军队指挥权交给你,哪像是要废掉你呀。而且儿子应该怕背负不孝的名声,不要害怕接不了班,要加强自我修养,别得罪人。”

太子在外征战,献公却私下里对骊姬说:“我打算废掉太子,让你的儿子奚齐代替他。”骊姬一听,马上哭了:“那哪成啊!太子确定多年,各国诸侯都知道,而且有多次带兵打了胜仗,百姓们也都很爱戴他,怎么能因为你喜欢我的缘故而废嫡立庶呢,您非要这样做的话,我只好自杀了。”

听听,多么贤惠的女人啊,晋献公更爱她了。错了!都是假的,现在人们不是都说有四大不能相信吗:领导的许诺,下属的奉承,商人的赌咒,女人的眼泪。可惜那会儿没人告诉献公。这骊姬当着献公的面尽说太子的好话,而暗中却派人诋毁太子申生,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于是,晋国朝野议论纷纷。

(一家之言: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晋献公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治国理政,对外扩张,使晋国日益强大,算是一个杰出的君主,可是一到了家里,脑子就糊涂了,因为他宠爱美女骊姬,处处事事偏听偏信,发展到最后,竟然要杀死自己的儿子们,可见晋献公多么无情啊!!晋献公的这些荒唐做法,直接造成了以后晋国公室的衰弱,为赵、魏、韩、中行等晋国世卿大夫们专权乱国埋下隐患。同时,骊姬乱国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当今的职场之中,要注意防范小人。诸葛亮在他的千古名篇《出师表》中,劝谏汉后主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别看小人干事业不行,可是陷害、诬陷好人却是他们拿手的好戏,现在有的个别领导,鼠肚鸡肠,不听忠言,光听小人的谗言,打击、迫害正直的人才,我们要及时发现小人,远远离开小人,离开信任小人的领导才对。)

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使年轻的赵衰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追随谁好,政治是残酷无情的,跟对了人路线就对了,可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跟错了人,就可能身败名裂。于是,他还是利用当时的老办法--占卜,看看老天爷的主意,赵衰命巫师用龟甲在火上烤,通过观察火烤龟甲的出现的裂纹来占卜吉凶。龟甲占卜这门手艺现在失传了,现代人拿不定主意时占卜比这简便多了,抛上一枚硬币看落下来是正面、反面就行了,就是找个心理慰藉呗。

赵衰把晋献公和他的几个儿子挨个占卜了一遍,结果占卜的结果是只有重耳是吉卦,没别的选择了,既是神明的旨意,那死心塌地跟着重耳干吧。

晋献公二十一年,骊姬又开始使坏了,她对太子申生说:“你父亲梦到你母亲齐姜了,你赶紧去曲沃老家的宗庙祭祀你母亲,然后把祭祀用的酒肉带回来给你父亲吃。”

申生是个孝子,不知是计,就照办了。回来时献公在外打猎,就把带回来的贡品交给骊姬,自己回曲沃了。骊姬让人悄悄将毒药掺在酒肉中。晋献公打猎回来,让厨子端上供品要吃。骊姬赶紧制止:“供品从远处拿来,要试试才能吃呀。”把酒洒在地上,这叫祭地,地上隆起一个小土包;把贡品给家奴吃,家奴当即就死了。骊姬又哭了:“太子你怎么忍心啊!你父亲已经老了,还能活多久啊,你竟等不及了要杀他。你对亲生父亲尚且如此歹毒,何况对外人呢?我知道太子之所以要这么做,都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我们母子愿意躲到其它国家去,或者自杀,以免将来受太子的折磨”。

献公怒不可遏,派人去抓太子。太子在曲沃听说后,知道有口难辩,就自杀了。

这时候,公子重耳和夷吾从蒲城、屈城来到晋都绛城朝见父亲献公。骊姬的手下向她报告说:“这哥俩因为太子申生的死怨恨您,说不定会向大王告发您呢。”骊姬很害怕,就恶人先告状,对献公说:“申生下毒药的事,重耳、夷吾早就知道。”

重耳、夷吾哥俩听说骊姬要害自己,赶紧跑回自己的城池去了。过了年,晋献公听说两个儿子到了绛城却又不辞而别,晋献公非常生气,他想:好啊,果然你们是申生的同谋,就派兵攻打蒲城。重耳下令不许抵抗,派到蒲城的宦官叫做勃披,他逼重耳自杀,重耳才没那么傻呢,他趁勃披一不留神,翻墙就跑了。勃披追杀重耳,只砍下了他一截袖子,俗话说:狗急会跳墙,人急了跳墙也利索着呢。重耳一气越过边境,跑到他姥姥家翟国去了。献公又派兵攻打屈城,夷吾在屈城早有准备,打不下来,只好暂时作罢。

(一家之言:晋献公听信谗言,要杀害自己的儿子重耳,而重耳是位处事非常灵活的人,他不听从父亲的命令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外逃,这样做既保存了自己的生命,又顾全了父亲的脸面,也为自己以后个成就霸业保留了机会。在这里,我想到《孔子家语》里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曾点叫儿子曾参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以棍子责罚曾参。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当场打昏。当曾参苏醒后,立即退到一边“鼓琴而歌”,以此告诉父亲,作为儿子的他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发表意见,批评曾参的行为,他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曾参说:“参罪大矣!”。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当父亲生气时责打儿子,打的轻呢就忍受着,如果发觉要出生命危险,儿子就要赶快逃跑,试想如果父亲打死了儿子,就会造成父亲杀子的恶名啊!这不是很愚蠢吗,这不是孝顺啊!所以,待人接物也是一门学位,我们在处理家庭、朋友、同事的关系时候,也要像重耳学习,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晋献公二十三年,灭了虢国、虞国的晋献公腾出手来,派大夫贾华率重兵攻打屈城,城被攻破,夷吾也准备像哥哥一样逃到姥姥家翟国去,夷吾的谋士冀苪(即郤苪,因封地为冀,也称冀苪)对夷吾说:“主公不可,重耳已经在那儿了,你再去,晋国必然派兵伐翟国,翟国历来害怕晋国,你岂不要大祸临头。不如到梁国去。梁国紧挨着秦国,秦国也很强大,可以作为后援,等你父亲百年之后我们就可以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国争夺国君的位置了。”于是夷吾一行就跑到了梁国。这一年,骊姬的妹妹又为献公生了个小儿子,叫悼子。

再说重耳逃到了翟国,受到了翟国国君的热情款待,这里毕竟是他的母邦吗。他的一些亲朋好友、下属亲信也陆陆续续来到这里与他会合。重耳平时为人忠厚礼貌,他一向象对待父亲一样尊敬狐偃,象对待老师一样尊敬赵衰,象对待兄长一样尊敬贾佗,所以许贤士在他危难之时也愿意追随他。

翟国因文化较中原地区落后,当时也被算作狄人的一支,所以有些史书上也称翟国为狄。重耳等人的小日子在这里过得也还算滋润,翟国讨伐蔺咎如部落,得到两个美女,翟国国君就把小的美女嫁给了重耳,大的美女嫁给了赵衰,这一下两人又成了连襟了。

晋献公二十五年,晋国因为翟国收留了重耳派兵讨伐翟国,翟国也在黄河渡口采桑一带袭扰晋国,晋国只好退兵了。

晋献公二十六年夏天,当时称霸诸侯的齐恒公在宋国的葵丘会盟诸侯,晋献公抱病参加,还没到呢,病加重了,只好返回晋国。临终前向旬息托孤,当时奚齐仅有十一岁,旬息为相,主持国政。到了秋天九月份,晋献公死了。里克、邳郑一班大臣希望重耳回国主政,就带领公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旧部于十月在献公的停灵处刺杀了奚齐,当时晋献公还未下葬。执政的旬息只好又立刚刚四岁的悼子为君。十一月,里克等人又在朝堂上杀了悼子。旬息以身护主,也被杀了。骊姬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她不是设计陷害太子申生,非要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王位,奚齐、悼子也不会死的这样早,这样惨。晋献公如能在此事上有主见,也不至于让晋国蒙受如此打的动荡,有时真应了那句话叫做:“女人当家,房倒屋塌”。

里克等人杀了奚齐、悼子,便派人到翟国去邀请重耳回国登基。重耳推辞说:“违抗父命出逃,父亲死了也没有尽孝道守丧,现在怎么敢回去继位呢?请大臣们还是另立他人吧!”

从逃出晋国流亡到翟国已是四年多了,我不相信重耳真心不愿回国继位。应该是他和他的那些追随者们看到晋国国内的局势太乱,不愿马上去淌这潭浑水。来人回去报告了里克,里克只好到梁国去迎请夷吾。胆大贪权的夷吾,显然比不上重耳看的远,他马上表示愿意回国继位。这时冀苪又说话了:“晋国国内还有一些王族的公子,为什么要到国外来请您呢,恐怕是互相争斗各不相让的原因吧。你这么回去会很危险,不如先争取到秦国的支持,然后再回国。”

于是,这夷吾便派冀苪带重金去贿赂秦国,很快就见到了秦穆公,有关系呀,秦穆公的夫人不是太子申生的妹妹吗?这夷吾也算是秦穆公的舅子了。冀苪便代表夷吾与秦国约定,秦国支持夷吾回国登基后,夷吾将把黄河以西的部分晋国土地割让给秦国,作为回报。夷吾又写信给晋大臣里克:如果我能被立为晋侯,我将把汾阳这座城邑封给您。一切准备停当,夷吾才在秦穆公的重兵护送下回到晋国。

称霸的齐恒公听说晋国内乱,也率领一些诸侯国的联军来到晋国的高粱(今山西临汾东北)。齐恒公派大臣到秦营来协商,议定共同推举夷吾为晋君。夷吾登基,史称晋惠公。齐恒公看新的晋侯登基了,也没进都城,带兵直接打道回府,撤了。

第二节忘恩负义的小人晋惠公

晋惠公登基了,但黄河以西的土地他却不想给秦国了。或者说当初他也没真想给秦国,就是一张空头支票。他派大臣邳郑到秦国去向秦穆公道歉说,当时夷吾将黄河以西的土地许给您,在您的帮助下才当上了晋候,本来应该即行交割手续。但朝廷上许多大臣反对,说“土地是前代国君的,夷吾流亡在外时还不是国君,没有权利将土地许给秦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该决定不符合法律程序,承诺无效,议会不批准。夷吾一再力争也未能通过,只好派大臣来谢罪了。

晋惠公元年的四月,周襄王派代表召集齐秦两国的大臣到晋国,为夷吾举行正式的册封登基仪式。这时候的东周国王已经无力干预各国内政了,为诸侯伯的齐恒公也不过是打着效忠他的旗号带着一帮诸侯来实现自己称霸的野心,就像今天的美国对联合国的态度。但周王还是挺要面子,给夷吾补了个委任状作为顺水人情,夷吾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对外不讲信义的人,对内能讲信义吗?原来写亲笔承诺登基后赐给里克汾阳邑,自然也就不做数了,并以里克私通重耳谋反的罪赐里克死。他对里克说:“没有你寡人当不了晋候,但是你杀了奚齐、悼子两位国君和荀息大夫,做你的国君我没有安全感啊。”

里克回答:“不是我废了奚齐、悼子,您怎能当上国君。想杀我,你还找不到理由吗?我懂你的意思了!”。在朝堂上伏剑而死。就是剑柄着地,剑尖冲上,身子往上一扑……惨吧!过了些日子,邳郑从秦国回来了,夷吾又指使吕省、郤称、冀苪等几个亲信大臣把邳郑以及太子申生统领下军时的七舆大夫共华、贾华、叔坚、骓歂、累虎、特宫、山祁都杀了。邳郑的儿子邳豹逃到秦国去了。这下江山算是坐稳了。晋惠公如此背信弃义,擅杀大臣,晋国的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与其离心离德。

晋惠公四年,也就是公元648年,晋国大旱,闹饥荒。无奈,晋惠公只好派人找秦穆公买粮。那时各国对粮食也都是限制出口的。许多秦国的大臣都说夷吾是背信弃义的小人,不应该卖给他,邳郑的儿子邳豹更是建议穆公趁机讨伐晋国。唯有大夫百里奚说:“旱是天灾,各国都会交替出现。帮助邻国救济灾民,是大国应尽的道义。晋国国君夷吾不是个东西,晋国的老百姓并没有罪过呀。应当卖粮给他们。”

秦穆公最终听了百里奚的意见,运送粮食的车辆从秦国都城一直排到晋国的都城,绵延数百里。黄河里的运粮船也是络绎不绝。总算让晋国安然渡过了这个灾荒年。这里需要交待一下。百里奚本来是做为晋公主穆姬陪嫁的奴隶来秦国的,因不愿为奴逃亡到楚国。被楚国的边防哨兵捉住了,秦穆公听说他在虞国当大夫时很有才能。就用五张黑羊皮把他换了回来。经过与他促膝长谈,发现他确实是满腹经纶,在治国安邦方便很有见识,就让他当了秦国的大夫,人们戏称他为“五羖(音谷)大夫”,就是五张黑羊皮大夫。

过了一年,晋惠公五年的冬天,晋国风调雨顺了,秦国又闹起了旱灾,秦国也要向晋国买粮。晋惠公召集群臣商议。大夫庆郑说:“大王是靠秦国的支持登基的,现在用不着人家也不能背信弃义。晋国闹饥荒秦国卖给我们粮食,现在秦国饥荒向我们买粮,当然要给人家,没有什么需要商量的。“

另一个大夫虢射却说:“往年晋国闹灾,正是上天赐给秦国吞并晋国的好机会,秦不来打我们反而卖给我们粮食,傻帽啊!现在老天爷把吞并秦国的机会给了晋国,我们晋国岂能违背上天的旨意,应该赶紧出兵打他们。晋惠公说虢射大夫之言正合我意,不但不卖给秦国一粒粮食,反而发兵攻打秦国。

秦穆公这个气呀,这算什么舅子,恩将仇报,乘人之危,立即发兵迎敌。由于晋国的兵士知道晋惠公发动的是不义的战争,师出无名。不肯卖命;而秦国的军民同仇敌忾,结果在秦国境内打了三仗,晋惠公全败了。

到了晋惠公六年的春天,晋惠公一直败退到晋国的韩原,与追击晋军的秦兵进行决战。仗打到关键时候,晋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沼中,庆郑等大臣谁也不去救援,结果晋惠公彻底失败,当了秦军的俘虏。还多亏他那位同父异母姐妹(根据推算,穆姬年龄应小于重耳、夷吾)秦穆姬给他说情,并带着太子、次子和女儿相威胁,秦穆公才心软了。他又和秦穆公盟誓,表示永不背叛,秦穆公才把他放回了晋国。回国后,他立马杀了庆郑,重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在这场战争中,晋国黄河以东的部分土地被秦国占据。到晋惠公八年,太子圉到秦国做人质,娶了秦女怀赢,秦国才把黄河以东的晋国故地还给晋国。

(一家之言:晋惠公和秦穆公是秦国和晋国的领导,秦惠公还是在秦穆公的大力支持之下才成功继位的,但是他却不遵守自己对秦国许诺的诺言,毫无诚信可言,最后恶有恶报,遭到连续的失败。而秦穆公一言九鼎,遵守自己的诺言,最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惠公的失败和秦穆公的成功,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诚信第一,没有人是傻瓜,当你尽情挥霍自己的承诺,殊不知,你的威信也在你的谎言而丧失殆尽,你要想取得成功就会成为空想!!)

同类推荐
  • 王爷的猥琐第一妃

    王爷的猥琐第一妃

    话说,人生不猥琐哪行啊!我是女滴也可以啊!我就是猥琐大妈嘎嘎!墙芳悠仰天大笑!哈哈哈!
  • 贴身书童

    贴身书童

    一个看起来平常的书童,却给人惊人的才华和谋略
  • 三国之猛将快来

    三国之猛将快来

    一个历史老师睡着后醒来结果发现自己穿越了,看他如何在三国时代大展拳脚
  • 大明女摄政

    大明女摄政

    “知识就是力量。”一个有着超凡之力的大明,一个拥有后世智脑的穿越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苍茫大地,天命竟是谁属?变身百合,不喜勿入。请各位书友多推荐,多宣传。你们的支持是作者更新的动力。书友群:135968400
  • 三国杀之水煮三国

    三国杀之水煮三国

    三国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也许你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三国!在这里你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也许会颠覆三国在你心中的杀戮、正统的形象!少不看三国的说法将在这里打破!同时,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热门推荐
  • 无限宇宙逍遥

    无限宇宙逍遥

    一个幸运的人,无意中得到一件宇宙流浪的神秘戒指,从此开始了一段关于他的传说。。。。。
  • 先天经文

    先天经文

    吾不安于天命,吾不安于人事;悠悠岁月百载,坟头青草七尺。登临武道巅峰,奈何岁月无情;欲求长生永世,哪怕万劫不复。九星九斗星斗出,改天换地演新生;武林纷争由此起,万世浩劫从此现。天生圣体便是罪,亲情爱情更无缘;渴求一生淡若水,修得先天经文时。月牙有心开天路,神道降临统世间;呜呼世人贪念多,轻抚衣裳飘尘隐。qq群:316556202
  • 规则密码

    规则密码

    天下万物,皆受规则所束缚。无论是神,还是人,或是刍狗……一个神奇的种族——规则之族,其族能建立,宇宙之规则,但是本身难道就不被束缚了吗?无论多强的文明终将覆灭,生生死死循环往复……他是一位超级科学家;是一名能生死人肉白骨的圣医;是规则之族最后的遗脉;是最后的“皇”。他有着神秘的力量……地球将是他重新光复文明的起点……他将成为一位超级强者……
  • 青春的阳光

    青春的阳光

    青春是一次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旅行,它青涩、单纯、懵懂,但它的时间很短,短得几乎令人想要多旅行几次。
  • 消失的武林

    消失的武林

    武林,是一个拥有武功底子的人所处的大团体,是一种坚韧,向上和不死的精神,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武林已经日渐凋零。武人不死,武林不灭,看一个流浪的高手如何来拯救这即将消失的武林!
  • 视觉盛宴(超级智商训练营)

    视觉盛宴(超级智商训练营)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人们靠视觉寻求快乐或意义,虽不能替代话语,却使感受直观、高效。视觉的深层体验是感知图像聚在一起的潜逻辑,这种体验丰富我们的视觉经验,指引注意力脱离表象,并上升到视觉的意义,灵魂因此升华,激动或者喜悦。这正视觉流行旅行的真正价值。
  • 将的王

    将的王

    一人一妖,一王一将,你守我百年,我守你江山。猫妖渊兮遇人间帝王,甘为其为人臣,何为爱,能相守便是。
  • 独破轮回

    独破轮回

    世间一切皆为虚幻,天地不仁,轮回无道,这天地,这六道,还有什么值得众生俯首。
  • 朕乃明元大帝

    朕乃明元大帝

    首先我本来是名文科生屌丝,无学历无钱无权。然而我是位将军,戎马一生。最后朕的子民称朕为明元大帝。我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专修文言文,儒学,一无是处,古代的人大多不说文言文!辅修历史,收钱帮人上课点名是我一生最正确的事。我一直在找回去的路,一条长达一千六百年的路。
  • 灵与法

    灵与法

    依托于游戏背景故事的奇幻冒险之旅。勇士、屠龙、异次元、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