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97900000003

第3章 帝王的称呼与纪年

最近看了一些古装剧,回想起这辈子看的古装剧,发现再也没有八几年拍的“四大名著”系列那样经典、隽永、严谨、精细的古装剧。

虽然我黑了《琅琊榜》,但其实我还是很喜欢的,因为《琅琊榜》里我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其实都可以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不是硬伤,不是那种无可讨论的错误,因此我把这种可以讨论的地方称之为“梗”。

有“梗”可以讨论,这是一种良性的行为,并不代表我对这一部有“梗”的电视剧持否定的态度。再比如有些历史剧,把一些史书说不明道不清的地方,加以自己的合理想象,我觉得无可厚非。

然而另一类古装剧,就不是“梗”了,而是硬伤,比如《芈月传》。有些伤,很硬,硌得慌,而且是无可讨论的错误。我只看了7分钟,就关了。因为这个硬伤,是近十年来古装剧的通病,那就是各种称呼,尤其是帝王的称呼。

因此,我今天在博客里写这一篇文章,要讲一讲关于中华古代国君、帝王的各种称呼。

我在前几篇博文《姓氏字名考》里讲过,中国人很在意称呼,因此,古装剧的称呼不能马虎而过。

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君主,至少有三种称呼的方式:谥号、庙号、年号。

谥号,虽然后来是君主、大臣都可以取的,这里讲讲君主的谥号,起初是只有君主、贵族才有谥号,君臣的谥号命名法大同小异。谥号,是君主死了以后,由继任君主以及大臣,总结上一任君主一生的成就、作为,做一个盖棺定论,根据周朝流传下来的谥法,来给上一君主取一个称呼,这个称呼就叫“谥号”。因此,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唐朝以前,谥号基本上可以代表后世对君主执政的一个公正评判,比如汉武帝刘彻的武、魏文帝曹丕的文,都是好的谥号,“威彊敌德曰武,经纬天地曰文”;商纣王的纣、隋炀帝的炀,“残义损善曰纣,逆天虐民曰炀”,都是不好的谥号。还有一些亡国的、年少夭折的谥号,如殇、哀,等。当然,谥法对于一个谥号并不只有一个解释,我这里只是做了一些省略,但选择谥号的意思大抵不差。

虽然谥号是相对客观的衡量一个君主执政的材料,但在中华这么多年的历史里,总有那么几个例外的,比如楚成王熊恽。表面上看,“成”字是“安民立政曰成”,实际上,《左传》记载,楚成王被自己的儿子楚穆王与大臣商臣逼宫,最后自杀,楚穆王原本想给楚成王定谥号,叫楚灵王,但是“灵”是个不好的谥号,楚成王死了仍旧不瞑目,因此楚穆王怀疑是自己这老爹死鬼嫌弃给他起的谥号不好,于是楚穆王把熊恽的谥号改为“成”,说来也巧,谥号一改,楚成王就闭眼了。楚成王和楚穆王对谥号的“看重”,可显示君主对谥号的重视。

因此,谥号是对死人的称呼,不能用在对活人的称呼上。

庙号,指的是君主死了以后,其牌位配享于祖宗太庙时的称呼。一般来说,某祖、某宗一类的称呼,即为庙号,例如唐太宗、宋真宗、明太祖、清圣祖。庙号也是称呼死人的。

所以,当一位君主的谥号、庙号出现,证明该君主已经死亡。有一些电视剧,比如安排李世民说“我唐太宗”的,还有《芈月传》这样的“太子驷秦惠文王”的,都是脑子发昏。因此,我们也可以根据此来分辨一些作得很粗糙的假古董,比如前阵子闹得很凶的厦门的价值几亿的鸡缸杯,什么“明宪宗御用”,明宪宗朱见深要真见到这样的鸡缸杯,造杯的人目测要被诛九族。

至于“太子驷秦惠文王”这个称呼,看起来文绉绉的,仿佛有一股气息,但这不是古气,而是蠢气:其一,赢驷即位时还不是王,仍是公,四年后才称王;其二,前面讲了,“惠文王”是谥号,当出现谥号时,说明赢驷已死亡;其三,何为太子驷秦惠文王?他是太子他就不可能是王,是王就不可能是太子,这已经不是历史知识问题,这是逻辑问题。这三点说明,编剧在写这一段时,可能喝了点酒。

再一个,年号。年号纪年的制度,是由汉武帝创造的。我们平时也常以年号来指代一个皇帝,这适用与执政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的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还有一些皇帝使用很多年号的,就不太用来指代他,比如用了11个年号的汉武帝。

这里讲的是,年号是“指代”皇帝的,而不能算是皇帝的正式称呼。我们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对皇帝的指代称号代替了正式称号的现象,比如“武则天”,武则天既不是她的名字,也不是她的谥号,更不是她的庙号,她也用了数个年号,武则天在成为唐高宗的皇后之后,改名为武曌,至于她之前叫什么名字,不知道。所谓的“媚娘”,那是唐太宗喊她的,等于是唐太宗喊她“漂亮的宝贝”的那种意思。武则天的谥号是“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这等于是一种称号。还有另外一个例外,就是“汉高祖”刘邦,刘邦的谥号是高皇帝,庙号是汉太祖,但是由于司马迁创造性的把这两个称号合二为一,因此世人也就随太史公之愿,称刘邦为“汉高祖”,而一些史学家会称之为“汉高帝”。但其实,这个“高皇帝”的高字,并不符合谥法,也算是汉朝人独创。

讲到这里,您一定注意到了,为何有些人的谥号,仅仅是一个“武”、“文”字,最多两字(如秦惠文王、汉孝武帝),为何武则天的谥号却是“则天大圣皇帝”呢?这也是为何,历史上习惯把唐朝后至明朝前的皇帝都以庙号称呼的缘故了,就是因为他们的谥号太长,这也是由武则天开始的,武则天为了给自己称帝,先是改了自己的称呼,又给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位皇帝都改了谥号,加得很长,因此自她而起的皇帝,都给自己加了很长的谥号,像明清时期,还明文规定有且只有皇帝才能够起十七字以上的谥号。至于明朝以后,为何就多以年号指代皇帝呢?这自然就是因为他们大都只用一个年号,毕竟“明武宗”是三个字,其年号“正德”是两个字,谁会没事干多写一个字。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牛的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秦始皇。秦始皇兼并天下后,认为自己的功劳千古以来最大,所以,他要在自己的称呼上下文章。先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首领、君主的称呼有:三皇五帝时期的“皇”,如天皇、地皇;夏时期的“后”,如后羿、后稷;商时期的“帝”,如帝辛;周时期的“王”,如周文王。而且,这些称呼都有宗教色彩,而“帝”还用来特指天地间的主宰(三皇五帝的“帝”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也称作“上帝”,当然,在清末基督教进入中国,就根据意义,把耶和华老先生也称作“上帝”,这个词并非是基督教独创,而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的称呼。而且后来,“帝”除了特指皇帝,还指各种主宰之神,有被民间俗称的,也有统治者册封的,如玉皇大帝、中天中岳大帝、关帝等。

并且,这几个称呼,在政治制度上是不同的,“皇”的时期,还是部落时期,即;“后”的时期,是部落国家时期;“帝”的时期,是部落国家联盟时期;“王”的时期,才叫国家时期,也叫封建时期。每一个称呼都代表一种政治制度。

因此,我诟病《芈月传》的台词:先王秦孝公。王,是天下之主,公,是一个爵位,怎么能称为“先王秦孝公”呢?这不就像“大明主席朱元璋皇帝”一样荒唐么?

有鉴于每一个称呼背后的意义,秦始皇在灭了齐国以后,就说“我不能再称王了。”为什么呢?

周王朝建国后,采取了分封的制度,也叫封建制度。所谓封建,叫做“封土建国”,封土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意义是“划定国界”,“建国”在起初的意思,并不是“建立国家”,而是“指定国君”。因此封土建国,指的是“划定国界,指定国君”。周王朝认为,这个世界在天之下,因此叫做“天下”,所以,天下等于世界,所谓的“国”,起初指的只是“国都”。周王,是上天选中来统治天下的,他是上天的嫡长子,因此称为“天子”。他在自己成为天子后,就代替“天”,把“天”的庶子——也就是自己的“兄弟”,分封到各个地方去。而各个兄弟的“庶子”,又再被分封,因此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天子的嫡长子任天子,庶子任某一国的国君,而国君的嫡长子接任国君,庶子则出任某一地区的大夫,大夫的嫡长子接任大夫之位,庶子则成为一个没有封地的贵族。周王朝在建立之初,就是这样的设想。当然,后来就乱了,因为庶子越来越多,天子不可能分封这么多庶子,同理国君、大夫也是,在周王朝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庶出都会得到一定的地位,至少有一个贵族身份。因此,周朝的初期,形成的是“一个天下,一个天子,许多国家”(关于“国家”这个词,下面还会有解释)。

周朝的分封,是按照五级爵位分封的,分别是公、候、伯、子、男,由周王分封。因此,周王朝的贵族只有四大类别,天子、国君、大夫、士,这四个称呼表达他们的贵族地位,他们也会被详细的分为王、公、候、伯、子、男等,这些爵位表示的是他们有无封地以及封地的大小,士一般是没有封地的,所以他们只有贵族身份,没有爵位。

后来,由于庶子不满只传位于嫡子这一规定,各国相继爆发了庶子这个“小宗”代替嫡子这个“大宗”的政变,整个周王朝的赖以统治天下的封建制度和礼乐制度都受到极大的打击,开始呈现“礼坏乐崩”的现象。

比如是楚国,楚国被称是蛮夷,被中原国家瞧不起,楚国则表示“你们瞧不起我?我还瞧不起你们呢!”,他并不服从周王的天子身份。所谓的天子,即是“王”,意义是“人间世界之主”,因此,天下只能有一个王,像王这个字,三横中间有一竖贯通,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指的就是王是沟通天地人的天子。而楚国因为不满周王只分封他为“子”爵,于是大怒自己称王,本应是“一个天下,一个王”的局面,变成了“两个王”。

后来,由于周朝持续衰落,礼乐制度逐渐崩坏,各国之间相互攻伐,各国也开始自称王了,比如秦君赢驷,在继任四年后,自称为王(也就是秦惠文王),此后,各个国家的国君纷纷称王。而且,像秦昭襄王还对这个王的称呼不满意,并且出于连横的战略思想,他与齐国国君并称为帝,自称西帝,齐国国君自称东帝。当然这个称呼并不持久,在连横的策略被苏秦破解后,这个称呼很快就取消了。

再比如,在晋国被七位大夫瓜分后,再由三位大夫消灭了其他四位,三家分晋,他们的称呼也从“子”爵升级为“候”爵,韩赵魏三家的国君都是候,因此有如“魏文侯”、“韩昭侯”这样的称呼,以此类推像“晋文公”的意思,就是晋文公爵,“知伯”就是知伯爵,“季康子”就是季康子爵。当然,在战国中期以后,韩赵魏三家也都相继称王。

所以,王这个称呼,实际上代表的是封建时代。秦始皇在一统天下后,就改变了“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的状况,变成了“一个天下,一个国家”的局面。因此,他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上古的“皇”,高过所有的“帝”,虽然群臣都上书,说古今君主以皇最为尊贵,而皇之中最尊贵的就是“泰皇”,因此请秦始皇自称“泰皇”,这就被秦始皇否决了。他这么一个自认独一无二唯我独尊的人,怎么会用别人用过的称呼?所以他发明了一个词:皇帝。?

皇帝这个词,侧重的是“帝”,“皇”字算是形容词,皇皇大帝,意味伟大之极人民的救星大帝;像“皇上”也是侧重“上”字,而“吾皇”是省略了,意味着“我最伟大的”,这和“亲爱的”用法相同,省略了个“你”。

因此,我们讲的“帝业”,讲的就是“皇帝之业”,所以,《芈月传》里的台词“以图帝业”,那也是发昏,那时候根本没有人知道一统天下之后会有“皇帝”的出现,这词是一统天下后秦始皇脑洞大开自创的,而战国时期的“帝”和“王”是平级的——帝是天主、王是人主,当时提倡“人为贵”,因此“天皇”不如“泰皇(人皇)”,天主不如人主。楚威王已经称王,何必再需要“称帝”呢??

皇帝这个词的出现,意味着封建时代开始落下帷幕,帝国时代开始走上舞台。而帝国制度在秦始皇创立、汉武帝完善的情况下,终于变成了一个绵延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

秦始皇除了在皇帝这个词上下了工夫,还废除了谥号。在周王朝,无论是王公候伯子男爵,死后都有谥号,周武王、秦孝公、赵烈候、魏文子等都是谥号。秦始皇说谥号是“以子议父、以臣议君”,大不敬,所以废除了谥法。他声称自己为始皇帝,后面叫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万世皇帝,当然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了。在他身死国灭后,汉朝就立刻恢复了谥号的制度,这一制度绵延至清帝国灭亡。

而我们后世的人,常以那个国家的那个国君的执政年份来纪年,比如秦孝公二十年,但是这必须是秦孝公去世以后才能够使用的称呼。假如我们穿越到了公元前234年的秦国,执政者是嬴政,此时他尚未称皇帝,不能用始皇帝纪年,他也活得好好的,我们也不能用谥号来称呼,何况他也没有谥号,那我们应该如何称呼呢?此时正是嬴政登上王位13年,我们的纪年就应该是“秦王政13年”,当然,假如我们穿越到了赵国,虽然我们知道此时的赵王赵迁的谥号是赵幽缪王,我们也应该纪年为“赵王迁2年“。因此,战国时期每国的纪年都不同。

秦国被灭到汉帝国成立之间,还是有几年的空白时间,我们既不能以秦纪年称之,也不能以汉纪年称之,但好在那个时候刘邦已经称汉王,成立了一个“汉王国”,我们便以“汉某年”来称呼那个时代。

而我们作为后世,我们在汉帝国立国后,当然可以称之为“汉高帝某年”“汉文帝某年”,但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是如何纪年的呢?暂时不知,有待研究。但所幸,汉武帝创造了年号制度,从此我们的纪年大大方便了。

关于帝王、君主的谥号、庙号、年号,讲了一下来龙去脉,以及比较混乱的先秦(指秦帝国建立以前)时期。还要在另外小讲一个内容,那就是帝王的名与字。

我在《姓氏字名考》里讲过,古人的名是出生时就有,而字则是成年后行过了成年礼才有的。但是奇怪的是历史不记载帝王、以及先秦贵族的字,只有开国皇帝的字做记载的缘故,是因为他们当皇帝时已经成年,而像唐太宗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却也留下了字因为他出名时还不是皇族。我当时还疑心是帝王无字,但后来我查到,帝王是有字的,只是不流传,之所以不流传,是因为尊卑问题。我在《姓氏字名考》里已经讲了,字一般只能由他人来称,而且是长辈、兄长或者是关系极好的朋友,但是作为一个皇族,能称呼他字的,只有皇族人,因此不向外流通,而作为一个皇帝例如朱元璋,世上有谁能够拍着他的肩膀喊他“朱国瑞”呢?但是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以前他的字就已经流传了,而其他皇帝的字不能流传,就是因为知道的人太少,喊的人也太少。同龄人称“字”,像我们男人之间关系好的,互称“你个狗比”差不多,所以,字不能用来自称,例如“我曹孟德”,原因就是你一般不能自称“我个狗比”。

而关于皇帝的名,我们都知道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古人在书写长辈、君主的名字时,都要“避讳”,不能书写自己长辈的名字,写要少一笔或多一笔,而君主的名字则要改字,或者自己的名字里有与君主同字、同音的,要改字。比如开唐名将徐世勣(“勣”同“绩”),字懋(读如“茂”)功,他因为功劳很大,被唐高祖李渊赐姓为李,所以称为李世绩,后又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他为了避讳,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李绩。而在历史上,有些避讳,甚至改变了我们数千年。

比如,国与邦。实际上,这是一个周王朝留下来的观念,他们按等级来分,分为天下(也就是全世界,因为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邦、国(前面讲了,国当时指的是国都)、家,天子把邦分封给国君,国君把家分封给大夫,邦、国、家指的都是封地,家在当时的意思,和我们现在的家完全不同。实际上,古代的“邦”字就等同于现在的“国”字。现在,“邦”字的用法还和古代相同,但是“国”和“家”都已经大不相同。“家”的演变原因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大夫管理的“家”除了封地,还有“家族”的意思,由家族变为家庭,就接近现代的意思了。而“国”字的演变,就和一个人很有关系。这个人就是刘邦。

刘邦的名字里有个“邦”字,所以,当时的书写自然而然的就要避讳。因此,很多当时经典文学作品在传播时,就把“邦”字避讳为国了,并且,由于汉初年间重黄老学说,道家的经典中,“邦”字纷纷被改为了“国”字,相反,儒家经典反而受到的影响较少,当然大小戴《礼记》还是受影响很大的,但是《论语》一类的书就相对小。至此,“国”一词完全就替代了“邦”,所以《现代汉语词典里》,“国”的释义是“邦国”。

汉朝因为避讳,还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远不止此。刚才讲了,道家的典籍被迫避讳而修改的相对严重,因此,我们日常所说的《老子》的开篇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实际上也是避讳的产物,《老子》的原句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是在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这是近年来的考古出土所发现的新证据。因此,同样是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汉人才把道家、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大恒”一词,改为“太极”,这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词汇。

讲到这里,还要再讲一句,关于古代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的称呼,实际上只有两种,一种是徽号,一种是谥号。在刚开始,这些女子都只有徽号,而没有谥号,更没有庙号、年号,但是,从某一个时候开始,她们突然开始有了谥号,但还是没有庙号。不过至于是具体从什么时候、又是谁做出的贡献,而使得她们有谥号的,我还不得而知。而我还是不负责任的瞎猜一下吧,也许是从武则天死后吧,毕竟刚死的时候是有“则天大圣皇帝”的谥号的,后来被改为“则天大圣皇后”,再后来又被她的孙子唐玄宗改为“则天皇后”、“则天顺圣皇后”,因为其特殊的身份,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有谥号的皇后。

同类推荐
  • 超品圣手

    超品圣手

    身为芸芸众生之中一员的黎灿,前十八年过着和寻常人一样平淡无奇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他在路边摊买了一只小乌龟后......从此黎灿的生活开始风生水起。励志考上医科大学的黎灿,扮猪吃老虎的装叉人生。
  • 水浒日记

    水浒日记

    作者以市井角度解构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梁山好汉。嬉笑怒骂中针砭时弊,荒诞风趣中有着现实的投影。语言诙谐,文笔独到,让文学形象与现实生活相接。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让《沙僧日记》和《悟空传》都显得笑点低的诙谐之作。这里有比沙僧更吐槽的李逵,这里有比唐僧更厚黑的宋江,史上最给力的搞笑日记,你不看,就out了。
  • 燃烧的青春时代

    燃烧的青春时代

    一个宅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并在一次次的任务中完成了自身的蜕变
  • 明星风水师

    明星风水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邵子传人魂穿香江!香江有三大风水师,李,苏,麦?不,从今天开始,一王压三仙!
  • 韩娱蒲公英

    韩娱蒲公英

    喜欢是蒲公英的种子轻轻地坠落到地上温柔而愉悦的感情。爱则是蒲公英的种子轻轻地落下然后开花,虽然可能随时会飞走,但是为了让它开花就要给它浇水为它挡风,要精心的照料。这才是爱
热门推荐
  • 魔典

    魔典

    人生就是充满了种种意外与传奇,这不邹辰误打误撞修炼地摊书遇到雷劈,穿越到异世。从此他将踏上新的征程,逆天改命,热血奋斗,问鼎巅峰,且看主角如何诛杀各路神魔。
  • 迷失少女萌翻奇异世界

    迷失少女萌翻奇异世界

    魔法!它真的存在吗?或许是我一个人的幻想。我轻轻的踏入这片草地,清爽的风吹动了我的发丝,我远远的看到一座古典带有欧式风格的城堡在我远前……“你会飞吗?”她还是像以前一样的语气问着他“会”“那你会入地吗”“会”“那你会死吗?”还没听到他的回答,她的双唇以经被他堵上了他松开了她的双唇轻笑“你想你未来老公死吗”她无语的打了他一挙便转身离开了……少女们会怎样萌翻奇异世界呢?大家快点击收藏吧!里面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呦!!
  • 响彻山河

    响彻山河

    七年光阴,他从天才变成废物。一夜之间,他重获元气,飞速成长。为了变强,他踏遍大陆河山,战破宗族异兽!顶级符文、超强元武、破天剑法无不信手拈来!就在他魔剑恸指天下,威名响彻山河之际,一声叱问划破天际,你是谁?!
  • 做强小公司胜于做大大公司

    做强小公司胜于做大大公司

    本书结合当前我国公司发展的实际和现状,提出了“做强胜于做大”的经营理念,有针对性地指出经营公司应考虑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如何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如何才能把公司做强、做久,而不是一味地做大,给读者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 那时阳光

    那时阳光

    军训开小灶引发的尴尬相遇,神秘消失多年后再次相见,此去经年,却是缘已深植,一切都是那么的“舒服”……然而在经历爱情和友情,梦想和现实的艰难抉择和考验后,还能否再现昔日的那时阳光……
  • 诡娇娘

    诡娇娘

    双胞胎哥哥突然暴毙,荒唐父母竟逼迫我伪装成哥哥,娶了他未过门的媳妇,而在洞房当晚,我却……
  • 气象在玩变魔术

    气象在玩变魔术

    气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学到有用的气象知识。反过来,还可以用学到的气象知识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本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神秘性,能够启迪读者思考、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能够激发读者关心世界和热爱科学,能够培养读者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 一念动乾坤

    一念动乾坤

    “下流,你简直是没有下限的无耻下流,”这是别人对他的评价。无耻吗?那好,他就无耻给他们看。“冷血,你的心是冷的!”他冷吗?【“我想一辈子跟着你,”少女昂着头,仰慕的看着他。他挑眉,很是不屑。她说:“我知道你。”简单的一句话,却深深撞进少年心中,令少年心弦猛地一颤。一句话简介:阴差阳错萝莉的她成他剑魂,与他一起闯天下
  • 影士历险记

    影士历险记

    她出生在影士家族,刚出生便被送至古代。15及笄后回归,遇上了无良未婚夫。他18岁就将她骗入自己户下,借着疗伤的借口带着她培养感情,从没有称呼到哥哥……而她从教养嬷嬷到秘书,再到……
  • 藏龙穴:探寻龙族宝藏

    藏龙穴:探寻龙族宝藏

    在这场诡秘的博弈和历险中,往昔的友人和敌人都已凋零,唯我一人侥幸苟活。可这段噩梦一样的经历如今已成真正的梦魇,折磨得我近乎疯狂,活着也并非是一件幸事,如果你有过跟我一样经历,你肯定也会这样想吧。我想我若是再不将这些事情讲出来,恐怕马上就要陷入彻底的癫疯状态了!所以我选择用文字的方式将这些事情记述下来,不管有没有人能够看到,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释放和解脱。藏匿于中华大地各处地底古墓之中的玉龙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神偷时迁后裔又有怎样的盗墓绝技?两个知青误入古墓,偶得一枚玉龙却引发出惊天之谜,阴错阳差、鬼使神差,他们不得不跟随三大江湖家族共展开诡异的寻宝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