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2600000020

第20章 众志成城(3)

早晨7点30分,当第二批专列2500多吨救灾物资还没有卸载完时,接车站报告,第三批专列救灾物资将在1小时后到达天水车站。刚刚卸完、运走12节车皮救灾物资,第三批专列的34个车皮就推进到了卸货站点。

两个卸货站平行展开作业,组织包括市直机关干部、驻市部队留守人员、志愿者在内的800多人的装卸队伍,和从平凉、定西、宁夏等地紧急调运的580多台运输车辆,经过57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于19日凌晨4点,将3万多顶帐篷和被褥、食品等救灾物资全部运往陇南灾区。

此时,天水已经成为一个爱心“集散地”——来自四面八方的救灾物资聚集在这里,又通过这里运送到灾区。每一位工作人员丝毫不敢懈怠,物资清点人员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认真进行登记统计,解放军战士和民工肩扛手抬,挥汗战斗。饿了,蹲在现场吃完送来的盒饭接着再干;渴了,喝瓶矿泉水继续战斗。由于过度劳累,许多战士和现场工作人员在吃饭的时候,坐在那里就睡着了,但一听到号令就抖擞精神,马上投入战斗。

5月25日,哈萨克斯坦紧急救援司司长带着本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把救灾物资运到了天水。物资到站后,他们一边认真查看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一边通过翻译介绍物资的用途和用法。当发现有一顶帐篷因多次转车造成一根篷杆遗失时,司长立即指示随同人员,要求在运送下批救灾物资时一定要补上一根篷杆,并说:“不能让中国灾区人民使用一件不配套的救灾物资。”

在这个爱心传递接力中,大学生志愿者与战士并肩战斗,残疾老人和孩子送水送饭,汽车驾驶员免费运送救灾物资,企业负责人踊跃捐资捐物,个体户送米送面,令人感动的事层出不穷,人们都在用不同方式表达着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天水救灾物资转运站成了连接全国各地与甘肃省灾区的纽带!

从5月13日深夜到6月20日,经过30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安定文先后将吉林、北京、浙江等13个省市和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越南等8个国家运抵天水的37800多吨、涉及26大类的5800多万件救灾物资通过汽车运送和空运全部运往陇南等地震灾区,有力地支援了陇南的抗震救灾工作,发挥了救灾物资中转基地和“大后方”的作用。

为了看不见的通途

5月12日下午两点多,甘肃移动文县公司经理贺东生刚躺到床上,就听见隆隆的轰鸣声,随即床剧烈地摇晃起来,床头柜上的台灯“啪”的一声摔在地上,办公室里的文件柜、办公桌椅被摇得咯吱作响。

地震了!贺东生赶紧冲出办公楼,站在院子里大喊,让大家赶快撤出来。

这时候,院子里的人越来越多。贺东生一边组织清点人数,一边拿起手机联系基层营业网点。最令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电话已无法打通。他立刻意识到:移动通信设施由于地震很可能遭到严重破坏。

就在这一刻,有多少人心急如焚,迫切需要通过手机来了解灾情、询问亲人的安危。而这每一分每一秒的信息,都需要移动通讯来传递。一想到这儿,贺东生明白了此时自己该做什么。他赶紧召集所有员工,紧急安排灾情排查和网络抢险工作。

文县山大沟深,地质情况复杂,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本来就多,一有地震,发生灾害的几率会更大,对通讯设施的破坏也会更严重。而且,文县离震中汶川很近,碧口镇距青川县只有18公里。随着排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贺东生的心里越来越紧张,心情也越来越沉重,灾情比预想的还要严重得多:光缆多处受损,辖区所有基站、营业网点已经全部中断,全县成了一个无法与外界联系的“信息孤岛”。

尖山、尚德和横丹3个中心基站处于文县整个移动通讯环路的最关键点。抢通这3个关键站,就能迅速打通国道、省道、重点乡镇的近50个基站,为全县抗震救灾赢得宝贵时间。然而,这3个站都在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就是平时,要上一趟这样的山也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尖山基站建在离县城80多公里的一座大山上。12日晚上11点多,在抢通县城基站后,贺东生带着抢修人员背着沉重的抢险工具和材料,连夜出发赶往尖山。震后的公路上,时不时有石头落下。他们一边前行,一边随时下车清理土石,走走停停,平时只用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他们竟走了4个小时,直到凌晨4点半才到达尖山脚下。由于连续降雨,泥石流和余震频发,通往尖山基站的路被滑下来的山石埋得不见了踪影。要上山,真是比登天还难。但此时此刻,就是刀山也要上!

几名技术骨干和贺东生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往山上爬,稍不留神,就滑了下来。膝盖磕破了,手磨破了,但灾情容不得他们有一刻停留。好不容易爬到了基站,赶紧接通光缆,进行油机发电,抓紧抢修设备。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尖山基站终于抢通了。

抢修尚德和横丹基站难度更大。通往这两个基站的山更高,路更险。从5月13日中午1点到15日凌晨两点,抢修人员奔波在又湿又滑、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上,不知道跌了多少跤,摔了多少跟头。手划破了,衣服撕破了,大家都没有感觉。36个小时,大家没有合过眼,没有吃上饭。等基站抢通后,天已经黑了。大山被黑夜笼罩着,根本看不到下山的路。他们深一脚浅一脚摸黑下山,飞石不断从身边滚过。直到早晨6点多,他们才连滚带爬地下了山。

在文县,参加抗震救灾保通讯的抢险人员有500多人,受损基站和线路断点的抢修任务异常繁重艰巨,抢修人员每天的工作都在十五六个小时以上,许多人都是直接从办公室和其他施工现场赶来的,根本来不及带任何生活用品。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抢修人员仍然坚持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的退缩。

贺东生从5月6日做完碎石手术,只休息了两天。连续高强度工作十几天,伤口已经疼痛难忍,让他冷汗直流。家里人最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多次要他休息一下再干。5月14日,正是抢修横丹基站的关键时刻,妻子打来电话说,3岁的女儿得了麻疹。贺东生以为是妻子想骗他回家休息,就不耐烦地挂了电话。这里抢修工作千头万绪,紧张得让人恨不能变出三头六臂,哪能说走就走?直到第三天,一位从山下上来的同事告诉贺东生,他的女儿确实得了麻疹,高烧不退,妻子又着急又害怕,无奈之下才给他打了电话。

为了灾区的光明

大地震造成陇南电力设施严重受损,69座变电站、420条线路、1.6万台变压器停运,200多万灾区群众断电。蜡烛成了当地老百姓争相购买的生活必需品,微弱的烛光给他们更大的希望,渴望光明的焦虑始终写在他们的脸上。

在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3点30分,省电力公司接到紧急通知,要求立即组成突击队,以最快速度进入文县,迅速开展电网抢修。

下午5点,由43名党员和青年组成的第一支电力抢险队集结完毕。如同面对突然爆发的战争,队员们来不及整理行装,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匆匆奔赴受灾最重的文县。

13日晚,电力抢修队员赶到了文县。而此时,甘肃省电力公司紧急调动的14个基层单位的30支抢修队伍,以及大批的抢修物资,正在从兰州、天水、平凉、定西等地陆续向灾区挺进。

看着倒塌的房屋,扭曲的铁塔和灾区百姓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顾不上歇一口气,在县电力局的配合下,他们连夜展开了文县变电站的抢修会战。

到14日下午5点,文县变电站的抢修顺利完成,文县主城区恢复供电!

但对抢修队员来说,战斗才刚刚打响,因为全县21个乡镇还在黑暗之中。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的队员经过短暂休整,15日早晨6点,他们开始向这次抢修中最硬的一块骨头——10千伏安沙线进军。

35公里长的线路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抢险施工点大多数都在陡峭泥泞的山上,从驻扎地到施工点都得徒步跋涉,两面是高耸的石山,山体多处滑坡,峡谷中随处可见震落的石块,一旦发生余震,根本就没有地方躲。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机械化设备都派不上用场,施工材料全凭肩扛手提往上运。

抢修队员和当地老百姓一起,把塔材、工具捆在身上,一边开路,一边前进,平均每人负重都在50公斤以上,每挪动一步都非常困难。走不了一会儿,每个人都气喘吁吁,汗水一次又一次浸透了衣服。

最大的难题是怎样把电杆运上陡峭的山梁。没有运杆工具,他们就用绞磨机一寸寸往上绞,用石头垫,用木棒撬,想尽了一切办法,将电杆、工具和导线拉上了山。就这样,在峭壁陡坡上打地铆、紧拉线、换横担,装瓷瓶。手脚磨破了,他们就用纸随便敷一敷,滑倒了,爬起来再接着干。

这条线路的另外一部分杆塔位于白龙江畔的山上,由于震后山体滑坡,需要改道架线。指挥部研究决定,跨越白龙江开辟通道,新架设11根电杆。面对着水深8米、湍急汹涌的白龙江,把水泥电杆运送过去是非常棘手的问题。通过仔细查看地形,队员们在江面上拉了一根绳索,把钢丝绳牵引到河对岸固定、拉紧,然后将电杆绑好,沿着钢索凌空滑过了江面。

这条线路上的一台变压器,因山体滑坡严重倾斜,处在悬崖边上,拉线一动,承载着变压器的基座就跟着晃动。两名队员小心翼翼地登上基座,面对着悬崖峭壁,屏住呼吸,一个个螺丝、一根根接线,他们认真仔细地检查修理着,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将这台变压器修复了。

突击队员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刚开始的几天,后勤供给还不能到位,困了,大家就蜷在车上休息,饿了,就用方便面和矿泉水充饥。没有人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人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但没有人叫苦,更没有人退缩。35公里长的线路抢修完毕后,许多人的手和脚都磨起了血泡,肩上勒出了血印。可为了更多的灾区能够尽快通电,大家不顾疲劳,立即赶往下一个抢修现场。

甘肃省电力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肖创英,从5月13日赶赴灾区后,连续10天现场指挥,每天奔走在各个抢险工地,和大家一起住帐篷、啃干粮,始终战斗在抢险一线。他对大家说:“我们点亮的,不仅仅是灾区的灯光,也是老百姓的希望。”

突击队员关宇原定于6月初举行婚礼,全家人正在紧张地为他筹备着。接到抢修命令,他毅然作出了推迟婚期的决定。他对未婚妻说:“我们的婚礼可以推迟,但抗震救灾的工作一刻也不能耽搁!”

邓建农,一个憨厚朴实的汉子。去年,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兰州某高校任教,一家人还没有高兴多久,儿子就在一次体检中查出患有癌症。不久前,这个阳光、快乐的青年永远地离开了他们。他的妻子无法承受这打击病倒了。处在丧子之痛中的他,丢下了卧病在床的妻子,赶赴抢险一线。在抢修现场,看着倒塌的民房和无助的百姓,他一直沉默不语,有什么重活、苦活,都抢着去干。别人休息了,他还再那儿忙碌着。别人劝他注意身体,注意休息,他却说:“看到那些失去亲人的乡亲们,我就会想起我的儿子。只要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我的心里就会好受一些。”

经过连续苦战,5月18日晚8点,文县全境恢复供电,一扇扇窗户亮了起来,一条条街道也亮了起来,同时,也给一颗颗受伤的心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到5月21日,陇南市1242个行政村全部恢复了供电。

同类推荐
  •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的内容提要如下: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送走了自己去远方打工的父母,独自或者是在爷爷奶奶叔伯亲戚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牲畜。2009年秋天,贵州大旱,饮水都成问题,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是依然热爱自己的生活。26个留守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220篇日记,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用稚嫩甚至娇弱的身躯撑起了那一片土地,还有他们的孤独生长。又爱又累,他们依然微笑。又爱又痛,我们只能流泪?
  • 美国越南战争:从想象到幻灭

    美国越南战争:从想象到幻灭

    本书共分四章,阐述美国人对越战从想象到幻灭的过程,概述了美国越战叙事文学以及美国越战叙事文学研究,分析越战是如何被美国公众想象出来的,美国越战叙事文学如何解构美国人以前想象的越战。
  • 银杏王

    银杏王

    “银杏王”的大部分文章,都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突出一个关键词“记”。阮道明抒写了少年在家乡卖柴火、烧木炭、捕溪鱼、抓毛蟹、捉黄鳝、拾田螺、挖薯榔等生活片段为题材的那些散文,如“牛缘”、“拄杖”、“种丝瓜”、“番薯情结”等篇。作者是个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他重观察、重欣赏、重聆听、重思考、重哲理。他对身边的物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视它们为友伴,珍惜它们的存在。
  • 鲁迅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 北大文章永流传

    北大文章永流传

    全书收入有蔡元培、杨昌济、王国维等几十位北大先贤的精彩文字数十篇。这些文章是诸多北大先贤所写文字的一部分,这些先辈英才自然是我们所要记住的,而他们的文字,也是要永远地流传下去的。愿本书能为今天的读者架起一座通往诸位先贤思想深处、心灵深处的桥梁。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仙路莽莽

    仙路莽莽

    少年杨峰因为一枚指骨,而踏上了一条精彩绝伦的修道之路,也是因为如此,他才一点一点地看清了这个庞大修仙世界的真正面目……
  • 剑气惊世

    剑气惊世

    人类初期是怎样征服万物的?在这个没有法术,玄幻魔法的世界里人怎么面对比自身大百倍,堪至千倍的生物,真相只有一个武,什么样的武,不会飞,但我们征服了天空凶翼,轻功不够快,征服更快的凶兽代步,不会呼风唤雨,但我们能吸扯远边的河流为我所用。一个为救母而渴望变强的少年,将带领我们领略世界之初,解答出什么是生命,做到不放弃,挑战一个个难题……
  • 青落

    青落

    叶轻,他有些懒,也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但他正值青春年少,少年骨子里的朝气是掩藏不住的,他有少年的活跃,他有少年心中对正义的判定,他有少年的热血(虽然不多),他也有少年的懒惰,当然他也有少年对美丽青春感情的向往。已建qq群545226413,没事大家都来唠唠嗑。
  • 因为刚好互相喜欢

    因为刚好互相喜欢

    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一个想的太多,一个不愿意解释,总认为想给彼此最好的,却不知道对方是否需要,不愿解释,不愿多说,两人越走越远,最终只有分开!真心相爱的两个人,不论相隔多远,心永远是在一起的,因为对方就住在你的心里,你也住在对方心里!
  • 安居田园

    安居田园

    现代孤儿林一朵,一场车祸,来到了未知的世界。一贫如洗的家,一家五口等着她来养,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就嫁人了,还是个住在深山老林的人。看她如何发家致富,过上美好田园生活。
  • 时光沙漏与异族少女

    时光沙漏与异族少女

    那是一个时间混乱的时空,不同平行世界里的人,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他们的历史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次次地上演喜剧以及悲剧。。。。他们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的同时,就在一个契机里,她,诞生了。。。她不会流泪,甚至是没有感情的女子,她的诞生也许是个错误,或许是一种命里的注定的笑话。没有名字,没有身份,甚至没有容身之处的她,孤独寂寞,渐渐地产生了自己的意识。。。。在错乱的交织中开始萌发。。。她的心灵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
  • 成长历程

    成长历程

    《成长历程/中学生必读经典美文》无论是选文、编排体系,还是阅读建议的编写,无不贯穿着我们的编辑理念——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中外兼容,情理为上。精选文章,精编内容,与同学们共鸣经典、分享精品、同述感动。《成长历程/中学生必读经典美文》力求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终身能力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真正地体现出对人的精神培植。编者们从浩瀚的书海中“淘”出这些经典美文,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趣味盎然的阅读世界,使同学们受到智慧启迪、情感陶冶以及价值的切实提升。愿亲爱的读者朋友徜徉在美的阅读享受中!
  • 鬼域警戒线

    鬼域警戒线

    没算过命,没拜过神,刑警学院接触的也是纯正的唯物论;只是我怎么也想不到毕业后的第一案居然就和灵异扯上了关系,一系列的事件让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但是这一切又如此真切的刺激着我所有的感官;火辣辣的像一种神经般的痛!从山城到古村,从荒漠到海域;我们拉出了第一条鬼域的警戒线,或许惩罚有时候是无能为力,但是真相谁也不容许掩盖,罪恶必须暴晒与烈日之下!本书搜集的是我在全国侦破的一系列灵异案件;平静的生活中,它们都时时刻刻让我毛骨悚然、惊心动魄;让我冷汗浃背、寒气直冒。《鬼域》:314057790。鱼人老群,欢迎过来冒泡调戏!
  • 把握当下

    把握当下

    把握当下就是要对自己当前的现状满意,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