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7700000039

第39章 陪自己走一程(3)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

偈曰: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这几乎是最后的遗言,慧能在最后还回到根本的问题。

慧能的临终启示,都是对他的弟子说的,说到的还是根本性的问题:人生与佛性,众生与佛性,佛性与生命。心即佛,佛不在他处而在心,在心之外,寻求佛,就会误入歧途。在自己的本性里寻找人生的光明出口和道路。

三毒三宝,基本概念要说清楚,就会要反复说到它们。三毒为魔,在《西游记》里,观音菩萨的坐骑身上系着的三个紫金铃,坐骑变为魔的时候,三个紫金铃就是三毒,再被降伏就变会三宝戒定慧。当孙悟空进入魔的肚子里心里,去掉魔性,就会归正,变为回归三宝本性。本性即根本。内心的光明为一生的根本。

一生做好一件事

慧能一生做好了一件伟大的事业,把一件事情做到了顶峰,做透做到位。曾经有个人说,一个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但并不是任何人的一生都能做好一件事,才智、环境、机遇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成事,不能做成事业,是因为缺少对所追求事物的投入。

王献之幼年随父王羲之学书法,就立大志做一个大书法家,到了十四五岁时,他的书法已写得别有意趣。但是离父亲的水平还相差很远。有一天,王献之走进父亲的书房,便问父亲,希望父亲能告诉他写字的秘诀。王羲之听了,就领着王献之来到后院,指着十八口大缸对儿子指出,写字的秘诀就在这十八缸水里,只要把这十八缸里的水写完,自然就知道。献之听了父亲的教导,再也不敢偷懒贪图捷径。一段时间后,王羲之想试试儿子的功力,就从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竟没有拔动,于是感叹孩子前途无量。王献之真的写完了十八缸水,他的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他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说到一生做好一件事,有一些人都做到了,梁实秋就是其中一位。他用断断续续30余年的时间独自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投入了几乎半生的精力。一开始,梁实秋和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叶公超,计划五至十年完成。后来,另外四人临阵退出,梁实秋便一个人把任务承担下来。他在抗战爆发前完成八部莎翁剧作的翻译工作。“七七事变”后,为了躲避日寇的通缉,他不得不逃离北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继续对莎翁剧作进行翻译。抗战胜利后,梁实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课之暇,他依然坚持莎翁剧作翻译工作。1967年,由梁实秋独自翻译的莎士比亚37种作品的中文译本全部出齐,在学界引起了轰动。粱实秋回忆他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梁实秋的成功,得益于一心一意的投入。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就更要投入精力。

要想一生做好一件事,那就必须专注,懂得为目标锲而不舍地投入,用自己的时间和汗水换取成功的喜悦。一个专注者往往默默无闻,普通如农人,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具有献身精神,能够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专注是有代价危险的,有的人专注一辈子,还是什么事情都干不成。能否做成一件事情,关键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做这一件事情的料子。人们的一生,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谋生,要活下去,做好这一件事情,养家糊口,就相当了不起。还要做一件更优秀的事情,就要付出更多努力,加上自己的天赋,才能办成。

不过如此

当人还没有认识美,就会仰望美,对美尊敬,当人认识了美,觉得美很有力量,享受美,除此之外,还会有一种感受,不过如此。的确如此,就说一个人天天在鲜花世界里,对鲜花的美就会习以为常,认为鲜花不过如此,美就像麻醉剂麻醉了人,身在美中跳不出来,就没有新的感觉,也不会因为美而激动。好像一个人在太多的美人世界里,就不会因为美人而激动。没有看到过美人的人看到美人才会激动。

慧能已经达到了伟大的境界,还有很多人都达到了伟大的境界,伟大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如此。好像伟大的作家写出了伟大作品,也就觉得其他伟大作品不过如此。因为同样的高度,就不会有低于别人的感觉。

克服困难,取得成就,把困难踩死在脚下,也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战胜困难的人就会有如此感受。慧能克服别人的追杀,最后成功,那些邪恶的力量,在他看来也不过如此。

当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把自己看低一点,认为成绩不过如此,就会更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自满者,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人们周围的那些洋洋得意者,仔细一想,不过如此。

受到的屈辱,过眼烟云,不过如此,看开一些。

吃点苦,不过如此。

举手之劳,不过如此,帮人一把应该,不必挂在嘴上。

就连人生也不过如此,那么很多事情都可以不挂在心上,不要成为心上的障碍。

努力要趁早

虽然人到晚年还可以立志,努力奋斗,晚年也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但晚年奋斗实在辛苦,晚年要坐享其成要退休养老了。所以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要付出努力,年轻意味着力量,要趁有力量的时候,奋斗、付出、耕耘……那么有了收获,就可以享受,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努力要趁早,当自己还没有资本挥霍,没有资本享受的时候,就要流下自己的汗水,让汗珠子作为种子,发芽长出幸福来。

慧能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五祖的衣钵,成为六祖。在三十九岁的时候,开始传法。二十四岁,年纪轻轻就获得了人生的地位,以后就只要巩固了。二十四,也是一个中国文化的吉祥数字,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一天十二个时辰二十四小时。从此可以看出慧能的成功虽有天意的成分,也与后天的努力分不开,而后天趁早努力在他的身上可以得到印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很多的励志名言警句,都在提醒人生,努力要趁早。

人生甚至就赢在起跑线上,现在的人生竞争,已经从出生就开始了,甚至从父母那里就开始了。

努力,一种积蓄,积蓄很多的时候,成功就自然主动找上门来。

努力,一种力量,力量开始得越早,实力就越雄厚,人生都凭实力说话。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努力更要在出名的前面。

吃掉逆境

慧能强调人的本性,而内心之苦为最大的逆境。

回首人生,逆境又算什么呢,一切都会过去。所有的人生都会消失。人生只是偶然一现。这么说,并不消极,而是要人在逆境中看得开,把逆境当成励志。慧能一生坎坷,打柴的辛苦、在寺庙打杂的劳顿、在猎人队伍十五年的躲藏、被人三番五次的追杀,躲在避难的石头缝隙里,最后都化险为夷。他战胜了逆境。逆境并不是人人都能战胜的,很多人在逆境里黑暗一生也突围不出来。面对不可避免的人生磨难,我们就应该学着做到诗人惠特曼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

一个有几十年养牛经验的牧牛人也说过,他从来没见过一头母牛因为草原干旱、下冰雹、寒冷、暴风雨及饥饿,而会有什么精神崩溃、胃溃疡的问题,也从不会发疯。

大思想家蒙田曾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方向,任何风向对他来说都不是顺风。”

环境有顺境、逆境、绝境之分,其中绝境最为令人窒息。人生很少有绝境,也很少有长时间的顺境,其实人生总在顺境逆境中摇摆。逆境磨炼出自信和能力,人在顺境中会有骄傲自满、忘乎所以的情绪出现。人经历逆境,才能把握住顺境中的绝好机会,才可用全力去参与竞争。

逆境是教科书,他教育出人难能可贵的意志力。强者都从风雨中走出来,跋涉于泥淖之中,最后成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道路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径经丛林。”道路也并不总是阳光和诗意,常常也会遇上沼泽、寒风或面临荆棘丛生的小道。

逆境是现代人的必修课。身遭陷害,命运莫测,受尽委屈。经济的拮据,错误的处置,意外的不幸,一时的误解都可能使人处于逆境。没有人能给生活贴上永久顺利的标签,但面对逆境的选择却依志而不同。懦弱的人尽尝烦恼;畏难的人磨去锐气;有志的人自强不息,开垦自己,超越环境的束缚、超越不如人意处、超越自身弱点。逆境培养出各种素质。

不幸的人要用多难兴才鼓励自己。时间不欺逆境人,只不过在逆境中需要付出成倍的艰辛,才能取得收获。

逆境吞噬意志薄弱者,造就毅力超群者。丹麦的安徒生一贫如洗,全家睡在一个搁棺材的木架上,他也常常流浪在哥本哈根的街头巷尾,但却成为世界文坛的名流豪杰。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当过学徒卖过报,吃了上顿缺下顿,但却百折不挠,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为人类敲开了电气时代的大门。

人处于顺境,应酬事务,杂事相扰,降低时间效率。身处逆境有时间优势,置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不顾,集中精力,数年如一日追求成功。长期身在逆境,锤炼耐心、恒心、韧性和悟心。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成功的波涛已到了悬崖口上,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宏伟壮观的瀑布。

不是说逆境优于顺境,鼓励人们身处逆境,也不是说身处逆境一定会高于身处顺境者,大量的人就被逆境吃掉。优越的工作、顺利的局面、宽裕的经济、健康的身体、欢愉的精神,对实现梦想自有众多的优胜之处。很多天才就被埋没在逆境中。再说人在逆境中,不论一直如何坚强,受到的打击也损耗人的生命,还有面对苦难人的本能也会有一个极限。时代的逆境会造成共同的悲剧,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都可以说明。

跷跷板:平衡艺术

慧能在自己离开人间时对自己的传法进行了一些总结。与其说是慧能的总结,不如说是慧能后来的弟子们根据他的讲话传法精神的总结。在总结矛盾的对立统一问题上,还是花了一番工夫:“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走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

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

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

三科这些东西,都是从小乘佛教里借用过来的。慧能的顿教,从大、小乘里都合理继承了一些知识。如此条理清楚,揭示一个对称的世界,不可能是在人要死的时候,说得如此清清楚楚。可以看得出来,慧能的弟子们把整理出来的慧能思想体系,即一些具有难度的语言放在慧能的遗言中,是具有很深用意的,在于提高慧能说法传之后世的权威性。

对于说明对称和平衡,跷跷板都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跷跷板,在平衡中达到快乐。平衡的重要性就像跷跷板的游戏一样给人带来快乐和轻松。平衡的结果即和谐,和谐对于人的世界来说,十分美好。

孩子喜欢跷跷板,喜欢在跷跷板的两端找到童心的天真。跷跷板的两个端点,叫做童心,这就可以来分析人所在的对称世界,人的世界,有对称的本性。对称的两端,在平衡的时候都像童心一样,一旦失去平衡,两端就不再童心。自然,大人也可以玩跷跷板的游戏,其本质很明显,试图找到童真的快乐。

跷跷板的支点,即中间点,一个提醒,一个作用力的点,说明世界的对称就像一对反义词存在。

人,生与死在跷跷板的两端,男女在跷跷板的两端,夫妻在跷跷板的两端。生活的艺术在对称世界里取得平衡,才会有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同类推荐
  • 感悟智慧心灵无边

    感悟智慧心灵无边

    人生,路漫漫,悠远长。任何时候,心怀一份感悟,生命就多一份智慧和丰富。所谓思君不见,日怀念,在感悟中留存一份记忆,在思念中保有一份真诚,生命的意思也就在这里慢慢延续。本套丛书是心灵感悟之文章集大成,每篇都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 把不幸当做幸福的起点

    把不幸当做幸福的起点

    本书系励志类图书,内容包括:调整心态;快乐处方;放飞心灵;学会放弃;打破瓶颈;处世哲学;感情生活;智慧生活;体味真爱;掌控命运等。
  • 善待自己,宽容他人

    善待自己,宽容他人

    一部改变几代人,生活观念的心灵读物。刘墉、席幕容首次联袂推荐。也许自私是每个人的天性,也许忌妒是每个人的本能,可是,当我们选择放下心灵的包袱时,自私就会转化成奉献的基石,忌妒也会转化为向上超越的动力。打开心窗,与世界相拥,与快乐同行。我们的人生会因为忘掉不愉快而变得春光灿烂。
  • 男人四十养性

    男人四十养性

    四十岁的男人,做事要学会从大处用心,对于小的得失一定不要去斤斤计较。该重视的要重视,该放弃的就放弃。但是你必须摆正心态,对一切都要泰然处之。四十岁的男人,你该多花点时间来重新审视你的生活,你需要用减法来拨算自己的人生,丢掉那些没有止境的欲望,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回到幸福与宁静。四十岁的男人,应该能悟透生存的智慧,能屈能伸、圆融大度,能够很快适应任何新的环境,能料理妥当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样必能减少前进的阻力。
  • 生活的艺术:让内心获得幸福、快乐与宁静

    生活的艺术:让内心获得幸福、快乐与宁静

    《生活的艺术:让内心获得幸福、快乐与宁静》以格言汇集了爱比克泰德一生的思想精华,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义。书中处处闪烁着作者独到的智慧,相信这本小册子能让读者在当今这个混沌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生活秩序。读者将从中分享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对人生、幸福、待人处世的感悟与教诲。
热门推荐
  • 大空

    大空

    一把神秘的妖刀让一个身世奇诡的少年,追索一个年代的隐秘。表世界、里世界、天外天,三域遍寻!归墟井、渊祭海、殛雷峰,绝地踏遍!阴谋与热血,信任与背叛。当最终演出的幕布被拉开时,便如同盛大的晚宴——让人灵魂颤抖!究竟几人活?几人死!
  • 木下微凉,有你便是天堂

    木下微凉,有你便是天堂

    “我很庆幸遇见了你,殷梦我的女孩””我的爱人杨琛,有你我更完美“
  • 公主万福

    公主万福

    太困了打个盹,醒来却发现手里拿着一把刀!我天!差点成了杀人凶手!生活太艰辛,不仅要斗王爷,砍小妾,还要当的一手好间谍?
  • 真爱不缺席

    真爱不缺席

    外表正太、内心腹黑的大灰狼弟弟,如何一步一步吃掉,外表御姐、内心率直单纯的小白兔姐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青涩尘嚣

    青涩尘嚣

    陈儒是超级“富二代”,她挥霍无度、年少任性,对西方社会的盲目向往,让她刚踏上留学生涯,就抛弃了中国男友,痴情于一个俊朗的澳洲男孩。生活无常,她的高官父亲由于贪污逃亡海外,经济困境袭击让她经历着艰辛的蜕变:打工、苦读、沦为小三、最终获取奖学金...当她沉醉于新的爱情时,她的过去却成为基督教戒律下的罪恶,像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挡在她和恋之间。“青涩尘嚣”呈现一个90后中国留学生在悉尼這个大都市的喧哗中沉浮。她开放、热烈的性格冲击着西方保守、傲慢的一面。她好,她坏,她让人爱也让人恨,她就是一个有争议的女孩。男女主角這对年轻的恋人最后在一个热门的电视相亲节目里鸳梦重溫。若有雷同,纯属巧合,他们的爱情──就在欢呼祝福中画上完美的句号。
  • 最卓越的管理理念

    最卓越的管理理念

    本书针对中国职业经理人所面临的全球化竞争环境和E时代的经营理念挑战,提炼出15个影响中国企业未来的管理理念。
  • 逆光女王

    逆光女王

    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包括生活和情感,幸运儿会得到上帝的亲睐,不幸会被上帝玩弄在股掌之间。人生的预想仅此而已,所有的事情都有命中注定,也有事在人为,三个主人公步入社会由逆境转为顺境,完成她们属于自己的大逆转,也遇到了自己的真爱。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传奇,越是困境就越要逆光而行,现在开始——你的逆光传奇......
  • 萨特

    萨特

    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The Railway Children

    The Railway Childr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