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7700000017

第17章 照亮一生(1)

自己要照亮自身,要照亮他人。要生活在光明中,坦然笑对生活。用微笑照亮别人,用善良照亮人生,用爱照亮道路,用汗水、智慧、机会、奋斗照亮前行的道路,美好的日子就会到来,心灵会愉悦和快乐。

第四品定慧

【原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译文】

第四品定慧

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我这个法门,是以定慧为根本。大家不要误以为定慧有别。定和慧是一体的,不是两个。定是慧的体,慧是定的用,当在发慧的时候,定就在慧中;当在入定的时候,慧也就在定中。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定慧均等修持。因此,各位修学佛道的人,不要说‘先定才能发慧,或先慧才能入定’这种分别的话。持这种见解,就表示法有二相。口中虽说着好话,心中却不存善念;徒然有定和慧的名称,却不能定慧等持。如果心与口都是善的,内与外都是一如,定和慧就能均等了。自我开悟,自我修持,不在于争辩;如果争论先后,那就和痴迷的人一样。如果不能断除胜负之心,必将增长我执法执,自不能远离‘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著。

善知识!定慧就像什么呢?就像灯光,有了灯就有光明,没有灯就黑暗。灯是光的体,光是灯的用,名称虽然有两个,体性本来就是同一个。定和慧也是如此。”

慧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所谓一行三昧,就是能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都能心行正直。《净名经》说:‘直心就是道场,直心就是净土。’不要只在口头上说正直,心却谄媚邪曲;不要口说一行三昧而心行不直。只要心行正直,不要在一切法上有所执著。愚迷的人执著法相,执著一行三昧,开口就说常常静坐不动,不起妄想杂念,这就是一行三昧。作这种见解的人,就如同没有情识的木石一样,其实正是障碍修道的因缘。

善知识!道是要通流,为何反生滞碍呢?心不滞碍于法相,道就能通流;心若执著法相,那就叫作茧自缚。如果说常坐不动就是一行三昧的话,就像舍利弗在林中静坐,却遭到维摩诘的呵斥。善知识!还有人教人静坐,看住自己的心,观想静止,身体不动,心念不起,从这里下工夫。愚迷之人不懂佛法大意,便在这上面执著,反而成为颠倒,像这样的人很多。如此教导别人,这是极大的错误。”

慧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正教本来没有顿渐的分别,只因人的根性有利钝的不同。愚迷的人渐次修行,觉悟的人顿然契悟。如果能够识得自己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就没有差别了。因此,立有‘顿渐’的假名。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自从上代祖师以来,首先建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所谓无相,就是处一切相而离一切相;所谓无念,就是虽念而不执著于念;所谓无住,就是我人的本来自性。对于世间的善、恶、好、丑,乃至冤家至亲,有言语的冒犯、讽刺,或欺凌纷争的时候,都一概视为虚空幻相,不会想到报复仇害。在念念之中,不寻思过去的境界。如果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能断绝,就叫作系缚;在一切法上,念念不住着,这样就没有系缚,这就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就叫做无相。能离于一切相,则自性法体自然清净,这就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在一切境上,心能不被外境所染污,就叫做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上,要常远离一切外境,不要在境界上起心动念。但是,如执著于什么也不想,把念头全部断绝,一念断绝就死,一样还要到别处去受生轮回,这是极大的错误。学道的人应该好好想一想,如果不认识佛法大意,自己错了还罢了,却又再误导他人;自己愚迷不见真理,又毁谤佛经。所以要建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为何立无念为宗呢?只因为那些口头说见性而心犹执迷的人,在外境上仍有所念,有所念就会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就从此产生。菩提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如果以为有所得而妄说祸福,这就是尘劳邪见。所以这个法门要建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所谓无,无的是什么事呢?所谓念,念的是什么东西呢?所谓无,就是无差别相,无一切妄见尘劳的心;所谓念,就是念真如自性。真如就是念的体,念就是真如的用。真如自性能起念,不是眼耳鼻舌等器官能念。真如本有自性,所以能随缘起念;真如如果没有自性,眼色耳声当下就会消失散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随缘起念时,六根虽然有见闻觉知,但是真如自性不会染着万境而能恒常自在。所以《净名经》说:‘善能分别一切法相,于第一义谛如如不动。’”

灯与光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这是慧能的话。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慧能用通俗的比喻来说法,反而充满了力量。慧能的顿教佛法,是草根佛法,因而能够温暖人心,有广泛的群众大众基础。他说的话,他的思想,就像点灯,把灯点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肯定接受。

用通俗的比喻来说明问题,在佛教中屡见不鲜,比喻为说法的常见技巧和表达手段。有一本《百喻经》,全书就用比喻来说明思想,而许多佛教名言,都是有名的比喻句,这里说的定慧好像灯光一样,就是最好的例子。

定慧同一,好比灯与光一体,心要明,就要点灯,把心灯点亮,照亮善和爱的世界。有灯,就必有黑暗。灯,驱散黑暗的武器,我们只用它作为比喻来说理。灯一明亮起来,灯周围的世界就一片明亮。灯吃着黑暗,它为什么那么瘦?最大的灯都很瘦,因为它吃黑暗,吃黑暗与吃其他东西不同,不能长胖,反而变瘦。灯与黑暗之间的斗争,很长的时间了。黑暗驱散以后,它又回来。为什么会有这么麻烦?因为世界的善恶都在一念间,善恶交织在一起,黑白就交织在一起。只有相对的真理,没有绝对的真理,原因在于人的心还不能全面回到单一的善爱世界里。但佛法说的不二法门,修心的道路只有一条,完全是那么一回事。心性归一,就可修得佛心。

要懂得灯与灯光的禅机,灯把黑暗留给自己,把光明留给别人。灯把影子留给自己喂养,把光的粮食给别人。

用灯光洗脸,用灯光洗眼,洗干净目光,目光在灯光里好似鱼儿在水里。用灯光洗耳,声音也明亮了,也听得见忠告。用灯光洗呼吸,那么人的胸腔里到处有辽阔的光明,灯光被呼吸带到了胸腔里。灯喝着自己的灯光,灯光流回灯盏里,回家,就像回家的人一样。

在白天,灯没有点亮,但灯也在静静地发光。它发出的光,有思考,有思想,有梦想的散步。在白天,灯被人们忘记。灯有自己的独立。

在白天,也要点灯,那么说明光天化日也有看不清的时候,光天化日也有黑暗走出来,那么就不光天化日了。灯在白天挺身而出,对黑暗也毫不客气。

灯就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事情就不去理会。做好了自己,也就做好了一个明亮的世界。

盲人也要点灯。盲人打着手电行走,照亮了别人,照亮了道路前进,照亮了夜前进,照亮了自己的脚前进,自己的脚印依旧需要灯光。灯光就像盲人的胸怀,明亮而温暖。

灯,每家每户养的宠物,多么具有儿童的品质,纯洁无瑕。灯光的脸洁白温暖,擦了很多雪花膏也没有这么香,因为灯光本身就有光明的香气。

万家灯火,才有人间真正的气味。每一盏灯,都有自己的点灯人。每一盏灯都有自己应有的位置。灯光在窗口,把窗子扶得立正。

奔跑的灯,那些马灯、手电筒、灯笼、车灯、萤火虫……都在赶路,光明赶路,黑暗就自己知趣,吓得逃跑,否则,就被灯光吃掉。

把灯点在夜里,灯光像补丁,说出黑暗的漏洞。

把灯点在生活里,灯光看见劳动辛苦一天回来的人,照亮其身影,好比温暖融入身上。灯光犹如春风,吹开眼睛,目光长出希望的道路。

把灯点在夜色里,灯光看见人间,看见一家人的欢笑,在晚餐的桌上,大人说着丰收的事情,说着一天的见闻和感受,孩子在饭桌的课桌边静静地长大。

灯光也看见哀愁,看见暗淡的人;看见没有打开的自己,看见光的缺席,看见黑暗的堆积像积压的货物毫无用处。

灯光看见灯下的书本,它的目光读一本书,好奇地请读书的人为它翻开书本。

要问灯光还看见了什么?看见了人的眼睛,看见了人的眼睛里的世界。

灯光看见一天就要结束了,看见疲劳,看见床就像一块休息快乐的土地。

正直与心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在这里,慧能强调了直心、正直的人品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心中有邪念、有非分之想,不坦荡,就没有正直心。心有邪念,均为私欲与黑暗,离光明甚远。一行三昧,即要按照本心(光明心)行事。

身正不怕影子斜,心正就不怕身邪。正,就要端正做人的态度,要端正内心,要端正思想。正,就要有正气,有真理之心,有浩然之气。正,要远离邪,与邪划清界限。直,要直爽,要不折腰,不屈服,不点头哈腰。直,要流畅,通气,理顺,协调。直,与歪门邪道相对。

正直心,可贵,宁折勿弯的品质气贯长虹。有了它,就会心灵干净,有气节。有了它,就会有阳光的明媚。有了它,就会昂首挺胸,使人敬畏。当然有正直心,就会要面对邪恶的挑战,就要面对嫉妒,面对不公正的考验。

正直的人会嫉恶如仇而遭到黑暗势力的打击,正直的人会吃很多苦,正直的人有时会付出很惨重的代价。所以,正直的人不多,大多数人会采取中庸的处世态度,会明哲保身。还有不少人会像老鼠一样活跃,专门干着黑暗的勾当。

正直的人站出来说公道话有说服力,人们都喜欢有正直心的人,但不敢与有正直心的人站在一起,因而他以孤独英雄的身份出现。

心灵有阴暗面的人很多,完全正直的人很少,甚至在很多人里面,还找不出一个有正直心的人。

为人正直,刚直不阿,有松树的高风亮节,实为做人的榜样。这样的人,在青史留名,在当地传为佳话,其影响力巨大,让那些灰暗人生只有惭愧的份儿。

慧能大师强调了做人的正直无比重要,实在因为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因而特别提倡。做人要正直,就会有力量在身。其实邪恶害怕正直的力量,如果呼应正直的力量躲起来,邪恶就没有了市场。我们想一想,几个小流氓光天化日之下持刀抢劫为什么那么嚣张?因为站出来的人少,正直的人站出来得不到呼应,所以邪恶才那么猖狂。正直在公共场合是一种社会公德,缺少它,社会就会处于病态;有了它,社会和谐而充满了阳光。

良好的性格是成功的保障。一个人正直,不需要多少特殊的举动。品格如水,静静流淌在正直人的日常行为中。培养正直性格可采取以下方法:

观察自己。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镜子是你最好的工具。你可以在镜子里审视自己,这将有助于你保持自信心。

读书。从健康的书籍中吸取有利的东西。而且,在读书过程中有助于对个人心性的培养。

深思。思考可以使人提高认识,使人看上去更成熟和理性。

在英语中,正直的意思就是完整。在数学中,整数的概念表示一个数不能分开。同样,一个正直的人也不能把自己分成两半,他不能表里不一,这样他才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

疏通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慧能传法,娓娓道来。他看到了疏通多心灵、生命的重要作用。堵塞,就会出麻烦。这很好理解,今天的医学告诉我们,人的血管要时时刻刻保持通畅,否则就会出大问题,各种致命的疾病就会到来。人身上的疾病,也是由于某一个方面的堵塞而爆发出来。疾病多从心起,疾病多从日常生活中来,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注意心情畅达,气顺、心顺、血顺、神顺……那么身心自由安康快乐。

身体里内部的交通远比世界上的交通要复杂,特别是思维、心灵要时刻保持通达的活力。没有远见的人,目光和思想都被堵回来。出发的目光重新返回眼睛深处。心里面的黑暗堆积如山,就被堵塞。

同类推荐
  • 沟通的艺术(智慧必读丛书)

    沟通的艺术(智慧必读丛书)

    一个人若想在职场上走得稳,走得长远,就要试着去适应。去与不喜欢的人相处、合作。当你与不謇欢的人合作、相处时,你的沟通能力和洞察力也会得到提升。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它有弊有利,你可以从不喜欢的人身上反观自己,吸取教训,避免他们身上的“坏处”。
  • 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不管是“世界如此险恶”,还是“世界如此浮躁”,当下的社会和时代,都无法让人放下奔波和焦灼而去淡然生活、御风而行,因为现实充满了各种诱惑、陷阱、迷乱和争执,由此人们心中装载着过多的悸动和浮躁,生活里灰霾漫布。比如我们常常坐卧不宁;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们常常计较自己做得太多,得到的太少;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怎么办?要学会静心!
  • 求职不能太老实

    求职不能太老实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求职准备不能太老实——老实人不知道的那些事儿、职场定位不能太老实——职业规划很重要、寻求面试机会不能太老实——如何获得面试机会、个人形象不马虎——注重面试时的修饰和衣着、说话不能太老实——面试时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等。
  • 说话的智慧与禁忌

    说话的智慧与禁忌

    《说话的智慧与禁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寓理于简单明了的故事之中,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告诉每一位读者,成功的说话方式要遵循哪些原则,失败的说话方式在措词和形式上存在哪些错误。
  • 失败者缺什么

    失败者缺什么

    本书从成功学角度出发,列举了16个成功所需的人生底牌,只要你抓住了这16个关键的底牌,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热门推荐
  • 和鬼怪相见的日子

    和鬼怪相见的日子

    鬼,不可言之,之物;怪,不可相信,遇见,就遇见吧!害怕?兴奋?只有生活的岁月在流失,谁又记得?
  • 卓越校长的5个习惯

    卓越校长的5个习惯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十二册,本书从校长的自我管理、员工管理、家长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成就一个卓越的校长做出了规划,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既为新校长准备了一系列简便易学的实用技巧,又为有经验的校长提供了一套学校科学管理的参考策略。
  • 封魔师神的禁章

    封魔师神的禁章

    本书的男主人公东堂直司,因为各种原因,从出生起,就丢失了神明赐予所有凡人的力量——神祗力,被从小称为废人的他,在一发泄之后遇到了神秘的老人,授予了他名为封魔师的远古力量(尽管本书并不是讲封魔什么的)于是他便与他的小伙伴们踏上了——弑神之路!(直司:就由我来粉碎神明的真正的面目!人类,并不是玩物!)
  • 末世之异能时代

    末世之异能时代

    丧尸横行,资源贫乏,一个充满暴力,杀戮,血腥的世界,恶劣环境下,求生是第一法则。
  • 望古神话之蜀山异闻录

    望古神话之蜀山异闻录

    蜀山、血魔,传说中的剑仙游侠世界,却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年张羽在朋友消失之后,知道世界之外,还有许多平行世界,因果牵连,导致主世界遭到反噬。为了拯救朋友,张羽毅然进入蜀山界,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
  • 斗塔神魔

    斗塔神魔

    时空轮回,强弱尽在掌握之中。人的探知,深不可测!但,这为何?征途起点,非神非魔!但,又为何?因为,这片时轮的创造者,并非神魔,而是人……人,神,魔,他们是这里的主宰者,不过,这存在于亿万年之前……当年,人族族领创造这片时轮之后,人族的名声大传七界,于是,有不少势力想要斩芽免患,众生混乱之时,神、魔两族组盟侵略这片时轮,危难之际,人族族领自牺,将盟军赶出时轮,不过,人族在这一刻被封印了……
  • 风云再起之暗夜魔灵

    风云再起之暗夜魔灵

    沉睡千年、一朝醒来,四方追杀,言说得魔灵者得天下。好在遇到一萌娃,舍身相救,逃过一劫,只是为什么这萌娃那么腹黑,明明已经记得了前事,却还缠在她身边怎么敢都赶不走?他难道不知道自己是最危险的魔灵么?他是真不怕还是假不怕?自己那吃人不咋眼的大哥一出现、自己都阻止不了他嗜血成性的性格,为何面对这小家伙却束手无策了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澜雨晨花香

    澜雨晨花香

    她非为他而来,他却与他相遇,在千万个回眸中沉沦了各自的心。但她知道这是一份无果的情,她不懂到底该坚守,还是放弃。【假如:“澜儿,快滚回来,有你的任务。”澜:“没空,找别人”】全剧终:)
  • 泪御罗牌

    泪御罗牌

    13张卡片的出世,一个警察的苦苦寻主,一场铁血的爱国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