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2400000105

第105章 人像一根麦秸(1)

三月末的一天,烟雨迷蒙,我从耶路撒冷家中通往希伯伦的那条大路拐下来,进入了德黑沙难民营。这里生活着一万二千巴勒斯坦人,人口密度之大在世界上亦属领先;一座座房子拥在一起,每个大家庭的住房扩充开去,四周盖起样子难看的水泥建筑、房间和壁龛,锈铁梁如青筋蔓延,像分开的手指伸展出去。

在德黑沙,饮用水全是井水。唯一的活水是沿住宅间小路流淌的雨水和污水。

很快,我便不肯在水坑间小心行路;因为这里有某种东西很荒唐——好像不公平——那就是在星星点点的污秽面前,竟保留下如此精妙的造物。

每座住宅旁——是个小院。院子不大,用波纹铝皮围起来,特别干净。里面放着个装满天然泉水的大坛子,坛子上盖着布。但是这里的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故乡村庄的泉水更加甘甜。

“在艾因·阿兹拉伯,”她叹了口气(她叫哈迪加,年纪相当大了),“我们的水那么干净,有利于健康,有个快死的人把身子浸在水里,美美地喝了几口水,冲洗身子,病一下子全好了。”她把头一歪,审视的目光将我看穿,嘲笑道:“哦,你对这事是怎么想的?”

我发现——颇具几分困惑,我承认——老太太让我想到了祖母,想到了她讲的关于波兰的故事,她从波兰被驱赶出去;想到她讲的河流,那里的果实。岁月在她们的脸上留下了同样的烙印,留下含着智慧嘲讽及对无论远近亲疏者所持有的极大怀疑。

“我们在那里有一块地,有个葡萄园。现在你看看我们在这里有个如此繁花盛开的花园。”她朝小院子挥了挥布满皱纹的褐色的手。

“但是我们修建了一个花园。”她的儿媳喃喃地说,这是位颇具躁动不安的吉卜赛野性美的女子,“我们用铁皮罐头盒建造了一个花园。”她向用煤渣砖砌成的围栏顶上点点头,几个泡菜罐头盒上开出鲜红的天竺葵,数量非常多,好像是从某种遥远的果宴和创造资源中汲取到了生命。

离奇的生活,既是双重的又是分裂的。在难民营中同我说过话的每一个人——绝大多数生来——都被训练过这种双重生活:他们待在这里,的确是在这里,由于贫困以某种残酷的力量强加进冷静,但是他们也在那里。也就是说,待在我们当中;在村庄,在城市。我问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是什么地方的人,他立即回答我说,“雅法。”

那里如今是特拉维夫的一部分。“你见过雅法吗?”“没有,但是我爷爷见过。”他爸爸明显是出生在这个地方,但是他的爷爷却来自雅法。“雅法,漂亮吗?”“漂亮。有果园、葡萄园和大海。”

再向前走,开始下坡,我遇见一个年轻姑娘坐在水泥墙上,读一本配插图的杂志。她是什么地方人?她是洛德人,距本·古里安国际机场不远,四十年前那里是一座阿拉伯小镇。她十六岁。她咯咯笑着,给我讲述洛德有多么美丽,讲述洛德的房屋像宫殿那么恢弘,“每个房间都铺有手绘地毯。土地神奇,天总是湛蓝湛蓝的”。

我忆起耶胡达·哈列维笔下那充满浓浓深情的诗句,“你沙土的味道——在我口中比蜂蜜还要纯美”,忆起那“总是装点如春”的土地歌唱的比亚利克,分离将心中所挚爱的东西美化得如此神奇,在德黑沙贫瘠灰暗的水泥世界中,聆听充满抒情气息优美动听的词句,聆听用比日常生活中还要典雅、辞采华美但程式固定、像是祷文和誓词的语言说出的话:“那里的西红柿又红又大,我们的一切都来自土地,土地赐予我们、赐予我们许许多多。”该是多么的奇特啊!

“你到洛德那地方去过吗?”“当然没去过。”“你难道不好奇要到那里去看看?”

“只有当我们回去时才看。”

其他的人也是这么回答我。大家都知道,巴勒斯坦人,正在采用古代犹太人的流亡战略,自己走出历史的舞台。他们闭上双眼面对严酷的现实,顽固地使劲儿压住眼睑,想象出自己的“希望之乡”。“明年到达耶路撒冷。”拉脱维亚、克拉科夫、萨那的犹太人这样说,其意义是他们不愿意退让。因为他们不期望有任何真正的变化。一个没有东西可以失去的人能够索要一切。在他的耶路撒冷变得真实起来之前,他不会做任何事去接近它。这里也同样是一遍又一遍地绝对索取:索取一切——那布卢斯、希伯伦、雅法、耶路撒冷。与此同时,什么都没有索取。与此同时,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将其抛弃。与此同时,是一场梦幻,一场虚空。

那全是“波里提卡”(希伯来文,意即“政治”,正确发音应为“坡里提卡”),巴勒斯坦人说。即便那些能够发出“政治”一词中“坡”音的人也要说“波里提卡”,表示某种藐视,个中含有某种自我讥讽的味道;“波里提卡”,意思是说整个游戏在我们的头顶上操作,我们却束手一旁,在所有的占领之下控制了我们几十年,将我们从生活和行动力量中逐出,把我们化为尘土,那全是“波里提卡”,土耳其人和英国人,还有那侯赛因……如今突然又成了巴勒斯坦人的保护者,还有那些以色列人,原因是在汽车上两个恐怖主义者杀了人就想要推翻政府,他们以一位严谨得不可挑剔的法学家那深思熟虑的残忍,改变了我们的法律,颁布了一千二百条新法,剥夺了我们的土地,剥夺了我们的传统,剥夺了我们的荣誉,在这里有我们修建了某种伟大的启蒙监狱,那时他们真正所想的就是我们会从这所监狱中逃离,接着他们就会彻底不让我们回去——他们用我们完全无法理解的狂妄的狡诈,用绳索将我们束缚住,我们则像牵线木偶一样为他们跳舞。

“那全是波里提卡。”那个女人充满讥讽地笑着,令我隐约想起我的祖母,隐约想起《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那个狡猾、苍老、粗俗的意大利人,那个对自豪的美国人内塔利解释为什么美国人最终会战败、意大利人也打不赢但会生存下来的人。一位智者曾说过,“占领区内的阿拉伯人能够调动起来反对我们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就是毫不动摇。”的确,当你走过德黑沙难民营时,好像感觉到那种观念已不由自主在这里深入下来,沁入老百姓的心田,化作一种力量;藐视我们不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不会想方设法去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好像浇铸进水泥中的一则咒语停留在你们面前。

她忽然想起:“在那边,在艾因·阿兹拉伯村子里,我们点起麦秸烤面包,这儿却不能。因为在这儿我们没有牲口,也没有牲口饲料。”她沉默了下来,抱住肩膀,额头一阵阵紧锁,惊愕地抽搐着,皱巴巴的褐色手指不自觉地来回揉搓。

其他地方也发生着不同的事。并非此时。是在另一个所在地。在辉煌的过去或是翘首期望的未来。最当务之急的事情在这里是没有的。不知怎么,人们感觉到这里的人自愿变做以前另一个所在地那个真正自己的对应物。变成手中只持有等待能力这唯一财产的人。

而我呢,身为一个犹太人,深深地知道这点。

“当一个人从他的土地上被驱逐出来之后。”一美国犹太作家曾对拉马拉的巴勒斯坦作家拉吉阿·希哈德说,“他开始用象征的方法想象那块土地,好像一个需要创作色情作品的人。我们犹太人也成了经验丰富的色情作品作者,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期望被编织成无尽的象征。”作家说的是数百年前的犹太人,但是当我去往德黑沙时,以色列议会正就“朱迪亚和撒玛利亚”之名的象征意蕴展开激烈的争论,议员盖乌拉·科恩要求只把此名作为唯一的合法称号,“西岸”和“占领地”等所有变更过来的术语不得使用。“朱迪亚”和“撒玛利亚”确实显得颇为意味深长,富有象征色彩,对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这一术语激活了某种令人愉快的历史映象,某种抵达过去深层次之中那使人心满意足的战栗,在那里同样激起对巴珊、吉拉德、霍兰等其他沉睡字眼的思念涟漪,这些地方以前属古代大以色列所有,如今成了叙利亚和约旦的一部分。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所撰写的有关中国古典文艺学与美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的汇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生要是关于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全书以现代阐释与历史还原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命题或理论形态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作了深入剖析,并对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些重要研究作了学术史清理。批判性地把握中国古典文艺美学问题的起源语境和演变历史的谱系学,注重其理论精髓、文化基质和精神原型的敞现及其现代意义的发掘,是作者的重要学术追求,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所汇集的研究义章的一大特色。
  • 纸上还乡

    纸上还乡

    30余篇约14万字精美的散文作品,凡是有乡村生活经历和体验的人,都可在其中找到过去的青春记忆和无法消释的故土情怀——以乡村为经,以情感为纬,在喧嚣的现代语境中,以一颗对故乡、亲人、生命的感恩之心,描绘出一个“80后”作家疼痛、细腻、诗意的生活图景,并以此完成了一代人“纸上还乡”的精神历程。
  • 当我们变理智,如何谈爱情

    当我们变理智,如何谈爱情

    张躲躲是个随性的人,对爱情之道体味尤深。书中故事,多发生在她身边,贵在真实.世上的故事,不是每个故事都足够曲折,也不是每个故事都温暖治愈,还好,这本书做到十几个故事,上演十几场文字电影,讲述十几个人的爱情故事。时光虽不能倒流,但愿意我相信,你在故事中定能找到当初的自己和曾经的他。 听张躲躲讲故事,体味流着泪的幸福,感受当时不顾一切的自己。他的故事,你的人生。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见证风雅

    见证风雅

    本书以南阳作家群中五旬以上部分骨干作家为写作对象。采取散文形式、述评笔法、纪实风格,结合作品及作家创作经历、心路历程,深入探讨盆地文化对南阳作家人格塑造及创作的影响,折射现代、后现代语境下言说方式和叙事模式的变化,以语言本体论来观照当代文学现象,展现作者与文本、生存与命运、艺术追求与语言探索、民族传统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热门推荐
  • 大明饕鬄

    大明饕鬄

    说明末战火大汉千秋传颂警醒路,道祖宗千年阖族血泪征战史。彼说,中国之大历千秋万代人文传承,深远悠悠,所长众多,然何以泱泱大国为宵小所窃者三百载,极至天下大乱,道之所丧?又说,神州万里鹤起千行人才皑皑,治世之经典,强国之策论,沧海万粟云云察之不啻千年无终,何以沦为野蛮粪土,外强口食?政治?军事?文化?终其一查,不可居一。为小人者不论天下兴亡,为富贵者不察匹夫疾苦。
  • 我的修真女友

    我的修真女友

    我不会告诉你们女主角是只鬼的,嗯,一定不会告诉你们的,因为人鬼恋太恐怖了,没人敢看。
  • 护花极品高手

    护花极品高手

    【宁惹花蝴蝶,不见鬼千手】传说之人为何无故消失?多年后出现,“他”又是谁?当年的种种到底是......?“他”又有怎样的使命?沉默寡言的杨文昌,做化学实验爆炸,身体变异,性情大变。带着一身自信,谨慎。人生的起落,失意,快乐......。骗局?美女?爱情…,是阴谋?诡计?新书需要大家的多多支持,无痕在这里拜谢......!
  • 他们如冰

    他们如冰

    本书讲的是一个具有无数秘密的漠世公子在爱情束缚下的无能为力。她的前女友在无数感染下,与他的好友之间的虐恋。
  • 妖魔战神

    妖魔战神

    上古蛮荒时代,大地之上,妖魔肆虐…大地人族圣贤,开辟万千武道,与之抗衡…后有另辟蹊径者,智比天高,采集妖魔血脉,提纯,以无穷灵药炼化,寻找人族武者中的特殊血脉者,植入妖魔血脉,使其在保留人族特征的前提下,亦可变身为妖魔…此类武者,被称之为‘妖魔武士’,拥有妖魔亦难以望其项背的杀伤力,潜力无穷。拳可碎星辰,掌可断江河,日月经天,吼落星辰…妖魔血脉品种繁多,故而,妖魔武士或变身为飞禽鸷鹰,翱翔于空;或如兽之精髓,强爪暴齿…更有甚者,变身太古凶兽,一拍翼就能刮起毁灭风暴,可以召唤雷电冰雪,也能够吸收日月星光,生命几近永恒不灭,与天地并存……
  • 我的世界之造物纪元

    我的世界之造物纪元

    我的世界:亡灵意志方块大陆历1324年,一直蠢蠢欲动的不死亡灵族大举进攻人类王国,五大王国联合由五位国王组成议会,来指挥人类为对抗亡灵,我们的主角也深受战争迫害,失去家园,被一伙路过的佣兵收留,故事就此展开。===========================书友群:570300316
  • 规则帝王

    规则帝王

    一次穿越,王权流落到墨舞大陆,一次次奇迹,一次次危难发生在他的身上。。。一切的一切竟在规则帝王……
  • 拯救地球的二次元之旅

    拯救地球的二次元之旅

    会很痛苦吗?会很难受吗?没有我们能够帮上什么忙的地方吗?(QQ群:544982145)
  • 琴剑山河之剑客行

    琴剑山河之剑客行

    火鸦祸,大漠郎,从师修,再出山,天下惊五方密,镇河山。剑客不需剑,剑只为剑客手中客。
  • 漫水随

    漫水随

    微弱的阳光从窗缝透进房间,感觉眼睛被刺痛年轻女子匆匆伸手去挡。“医生,她这样可以出院吗?”一旁的中年女子满脸担忧的问。“没事,她只是太久没有接触外界,稍微不适应,慢慢引导自会好的。”白衣的男子走过去拉上窗帘遮住光线。当我清醒的第一天,就呆在这灰暗的病房,没人告诉我原因,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谁?”这个问题,从醒来一直缠绕着我,每当绞尽脑汁思考时,医生总会用“慈爱”的眼神告诉我“过去如烟云,即使想起也没有意义,不如从现在起好好生活。”他好像有魔法,看着他的眼睛,听着他的声音,会感觉脑袋空空,然后闭上眼睛美美睡上一觉。后来“我是谁?”好像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