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0100000022

第22章 清代:天朝日暮(6)

康有为(1858—1927)是在近代中国起过进步历史作用的历史人物,也是在后来走向反面的代表人物。在19世纪与20世纪新旧交替之际,康有为曾是晚清变法运动的中坚,成了耀眼的政治明星,但他一生坚持改良,主张君主立宪,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的时候,他的思想仍旧在原位上,反而成了历史的障碍。

康有为出生于广东南海,从小就很聪明,在爷爷的管教下,读书很用功。当天学过的书,不背熟,就不上床睡觉。他还留心当时的天下大事,说起话来,满口的“圣人”如何如何。乡亲们看见他这个样子,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圣人为”。

按照圣人的说法,中国是“天朝上国”,外国都是“夷狄”,也就是没有文明的落后的地方。可是,康有为看到的现实,同古代圣人说的那一套一点都对不上号。堂堂的天朝上国一次又一次被作为“夷狄”的外国打败,还割了地又赔款。这是怎么回事呢?康有为开始产生了疑问。后来,康有为读了一本介绍外国情况的书,眼界逐步开阔了。他想:“原来外国并不像圣人说的那样落后,他们有兵舰、有大炮,还有一套比中国进步的治理国家的理论和办法呀!”

从此,康有为怀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外国。在22岁的那年,康有为到香港,看到了许多新鲜事,对外国人管理社会的办法有了初步的印象。于是,他就更想多了解一些西方各国的情况了。

康有为又来到上海,在那里,他看到许多翻译成中文的外国书,好像见到宝贝一样,一下子买了许多,其中有介绍工程技术的,有研究打仗的,更有许多关于社会国家制度的。

康有为从那些书里知道,原来俄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早先也挺贫穷落后的。后来,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很快国家就强盛起来了。康有为想:要是中国也能像俄国和日本那样,由皇帝来搞改革,不是也可以由弱变强吗?想到这儿,他十分高兴,好像找到了一服救治中国的药方。他决心要凭这个“药方”去干一番大事业。

康有为连续给年轻的光绪皇帝上书,请求变法维新,可是他的奏折都让守旧派势力给扣压了。到1897年底,祖国的大好河山,又被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宰割了不少。德国强占了山东境内的胶州湾,俄国强占了旅顺和大连,法国夺去了广州湾,英国霸占了九龙半岛和威海卫,日本也把福建划进了它的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达到了空前严重的地步。

看到这些,康有为心中十分忧愤,决定再次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求皇帝赶快变法。这是他给皇帝第五次上书了。在上书中,他说,如果再不变法,恐怕皇帝和各位大臣连当个普通老百姓都不可能了。

这封信虽然没有呈送到光绪皇帝手中,但是,报纸却把它刊登出来了,后来让光绪皇帝知道了。他就派五个大臣,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朝的外交部)找康有为谈话。

这五位大臣里,有一个叫荣禄的,是慈禧太后的亲信,旧派的第一号大头头。他第一个开口,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说:“你成天在嚷变法,可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反驳说:“祖宗制定的法,是用来保护祖宗留下来的土地的。现在,祖宗留下来的土地都保不住了,这套法还有什么用处呢?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荣禄听了,一时找不到词儿来对付,只好不吭声了。这时候,另一个叫廖寿恒的大臣开了腔:“你说说,变法应该从哪里下手?”

“从改革法律和官制入手。要改订法律,改组政府各个部门。然后,修筑铁路,改善教育……”康有为侃侃而谈。

北洋大臣李鸿章又大声发问:“难道朝廷的六部都不要了吗?难道现在的法规都不要了吗?”

“法规旧了,就会产生弊病。现在实行的一套法规、官制,都过时了,应当全部废掉。即使不能一下子都改掉,也要逐步改革。这样,国家才能富强起来。”

康有为谈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在五个大臣里,有一个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名叫翁同■。他听了康有为的主张,很赞成。第二天,他就把这次谈话的经过报告给了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听了,热血沸腾。

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在四岁的时候,被接到宫里做了傀儡小皇帝。长大成人后,他还是一点儿实权也没有,看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迫在眉睫,他觉得自己不能再沉默了。

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发布《 定国是诏 》,公开宣布他决心变法改制。这就是“百日维新”的开始。紧接着,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召见了康有为。很快,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的主张,向全国发布了许多法令。其中有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我国的工商业;改革大清法律中陈旧腐败的条款,允许官民上书、提建议;废除八股考试制度,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在全国普遍设立小学堂等等。

在光绪帝和康有为等变法维新派大干特干的时候,掌握实权、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派却不动声色。他们认为光绪帝的“变法改制”只是“幼稚胡闹”。有人去颐和园向慈禧太后哭诉,请老太后回朝训政。西太后这个老狐狸,开始笑而不言,然后边笑边骂:“你们这些傻瓜,为什么要管这些闲事?难道我的见识还不如你们?你们等着瞧吧!”也有人到荣禄面前诉苦,荣禄说:“让他们去胡闹几个月吧!闹到天下共愤,恶贯满盈,不就好了嘛!”

事态发展到9月中旬,当光绪帝还忙着要开懋勤殿,以鼓励臣民向朝廷直接荐贤进言时,慈禧太后脸色突变。光绪帝便立刻知道大祸临头、皇位难保了。为了保位保命,光绪帝临时抱佛脚,一面下密诏请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人设法营救,一面又让康有为以办官报的名义火速出京。

康有为毫无警觉,还以为皇上真的是要他去上海办官报呢!正当他大模大样,悠闲南下的时候,慈禧太后已经回宫发动了政变,宣布从9月21日开始,自己临朝“训政”。很快,幽禁光绪皇帝,逮捕新党,并尽废新法,恢复旧法。随后,“戊戌六君子”未经审讯被杀,推行了103天的变法全部失败。

在消息灵通的英国大使馆的帮助下,康有为逃出了西太后的追捕。从此,他辗转国外,过起了流亡生涯。而他的思想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后来成了保皇派的首领。他一直活到1927年,在民国的统治下,年近70的他孤零零地死在了山东青岛。

相关连接

范文澜谈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中国的封建制度相沿几千年,流毒无限,清朝统治者,选择一整套封建毒品来麻痹知识分子,务使失去头脑的作用,驯服在腐朽统治之下,这些毒品是程朱理学、科举制度、八股文章、古文经学(训诂考据)等等。所有保护封建制度的东西,一概挂上孔圣人的招牌,不许有人摇一摇头,其为害之深之广,与象征帝国主义的鸦片(当然不止是鸦片)可称中外二竖,里应外合,要中国的命。(范文澜《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末代状元张謇

1894年的春天,为了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破例多开一次科举考试,中国知识分子获得了一次新的机遇。在这次“恩科”取士中,一位年已不惑的考生拔了头筹,成为状元,他就是来自江苏南通的张謇。

张謇祖籍江苏常熟,出生于海门长乐镇,祖父是文盲,父亲识字也不多。越是这样的家庭,对孩子读书做官、出人头地的兴趣越高。因为,对于所有的农家子弟而言,除了科举,也没有其他社会流动的机会。张謇自小读书就很勤奋,也很聪明,据说5岁时便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千字文》。他16岁就考中秀才,但直到33岁才考中举人。此后,连续四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他虽然没有像洪秀全那样气得铤而走险,也曾一怒之下,把应考用具都砸了个粉碎,发誓再不参加科举考试!没想到,已经心灰意冷的张謇在43岁这年又意外地中了状元,真是造化弄人!

经过26年科场蹉跎才得到这个功名,他应该聚精会神地开始所有知识分子士、官、绅的人生演化轨迹,对自己的朝廷尽职尽忠,效犬马之劳。可是,一次特别的战乱,使他的政治细胞发生变异。1894年的夏天,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史称“甲午战争”。身为翰林苑编修的张謇,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堂堂清帝国在东洋小国的进攻面前,举措乖张。他不畏权势,满腔义愤地上奏光绪,希望弹劾延误战机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

国难当头,又添家忧。这年秋天,张謇的父亲因病去世,他只好离开京城,回乡守孝。1895年2月,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消息传到南通,张謇悲愤至极。在短短的一年里,从大魁到父丧,从家破到国亡,张謇喜极、怒极、悲极、哀极。

其实,早在1892年,40岁的张謇曾经对自己的前半生进行过一场深刻的反思,对自己科考之路不堪回首,痛下决心“愿为小民尽稍有知见之心,不愿厕贵人,更不值计较之气;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甲午战败,张謇痛定思痛,深感中国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业,以求民富国强,从而发出了近代中国最响亮的“实业救国”的呼吁,并义无反顾地身体力行!

一个饱读诗书、满口仁义道德的状元郎,要蜕变成满脑子成本与利润的资本家,张謇精神世界的紧张是不言而喻的。他始终把“救国”当成他从商的终极关怀,实业是救国的手段,他为纱厂取名“大生”也出自《 易经 》之“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民”、“强国”成为他克服内心世界矛盾的根据,使之获得了道德和理性的力量。

张謇对南通社会的了解,以及他长期的游幕生涯所积累起来的丰厚的社会资本,成为他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撑。他巧妙地利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政府支持,把南通花布商人沈燮均、陈维镛、刘桂馨,上海洋行买办郭茂芝、潘鹤琴,以及上海绅商樊时勋等人凝聚在一起,实现了权力、知识与资本的融合。张謇出任总经理,其他几位就成了大生历史上最早的“通沪六董事”。

1899年4月14日,大生纱厂在一片嘲笑声中开工生产,纺出了第一缕棉纱。从此,通海大地震耳欲聋的机器声淹没了琅琅读书声,张謇吟诗作赋的闲情逸致也被四处奔波的营销公关所取代。看到洁白的棉纱从机器中绵延吐出,张謇似乎感到就像自己文思泉涌,激动得热泪盈眶。看热闹的人感到奇怪,了解内情的人却不觉得意外。他们知道,为了纱厂,前后五年间,张謇不知吃了多少辛苦,受了多少磨难!他一个堂堂的“状元公”,不得不东奔西走,集资筹款,看人家的冷脸,听人家的嘲讽。在上海筹款无着,竟然靠在街头卖字换取返回的路费。工厂招工时,乡间传说女工进厂后,要被洋鬼子割乳房,闹得满城风雨。直到前几天厂里试机,还有看笑话的人在说:“纱厂烟囱高,何时才冒烟?机器虽然响,何时纺出纱?”如今烟囱冒烟了,机器出纱了,张謇能不喜极而泣吗?手捧洁白的棉纱,张謇丝毫不敢懈怠,连夜用自己写惯了八股策论的笔,拟订了中国近代最详备的工厂管理制度——《 大生厂约 》。在19世纪末的中国,张謇就能制定出这样一套非常完整新颖的管理制度,应该说是很有见识的。这些措施的实行,对于形成企业文化,完善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此后,大生一路高歌猛进,不断进行资本扩张。到1922年张謇70岁时,大生集团四个纺织厂,资本已达900万两白银,有纱锭15.5万枚,占全国民族资本纱锭总数的7%。在盐、垦、牧方面,他先后开办了20个盐垦公司,把沿海滩涂开发成优质棉花基地。他构建的产业链包括资生铁冶厂、广生榨油公司、大隆肥皂公司、吕四盐业公司、镇江铅笔公司、上海大达轮船公司、江浙渔业公司等,涉及棉纺织业、机器工业、食品工业、出版印刷、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房地产业、证券交易等40家企业,资本额达2400万两,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实力最雄厚的民族资本集团。

1920年前后,张謇个人职业生涯进入鼎盛期,他身兼南通实业、纺织、盐垦总管理处总理,大生纺织公司董事长,通海、新南、华新、新都盐垦公司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总理,南通电厂筹备主任,淮海银行董事长,交通银行总理,中国银行董事等职。张謇坦言:“不敢惊天动地,但求经天纬地。”实际上,他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政局的重量级人物,被公认为“东南实业领袖”!在张謇的苦心经营下,南通这个默默无闻的城市,脱颖而出,凌驾于苏州、无锡、常州之上,号称“中国近代第一城”,被《 密勒氏评论报 》称为“地球上的人间天堂”!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相关连接

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历史学家余英时写有《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一书,认为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的精神。张謇的“实业救国”理念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在古代社会,儒家是重义轻利的,经商为社会不齿,居社会之末流,但到了明清时代,工商业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提高。尤其到了近代,“清末新政”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实现价值的老路已被堵死,只能另辟新径。所以大批官僚士绅纷纷弃官经商,下海创办实业。这是对千百年来官本位思想的冲击,是社会的进步。古老的中国大树开始发出新枝!

五大臣出洋

1904年,小小日本一举击败俄国。中国知识分子不禁回想起十年之前甲午之战,而这场战争也无情地击碎了洋务派的“自强”梦想。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日本的强大,以至于连续打败了诸如中国和俄国这样的老大帝国?

1905年7月16日,清政府一纸令下,正式宣布派遣官员出访日本和欧美等国家,考察宪政,学习先进国家的政治体制。

其实,从清朝政府决定派遣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到颁发圣旨的这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出洋大臣的人选问题一直变化不定,但最终还是确定下来了这五位官员,他们分别是宗室镇国公载泽、户部左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这五位大臣的头衔和官职不一,有的是来自清朝宗室,代表了满族皇室的大臣,有的是来自地方改革势力,属于锐意进取的新式官员,有的是来自掌管财政和商业的大臣,也有统筹军事方面的官员。

同类推荐
  • 天筹

    天筹

    长安市上少年游,荣华任东流,青云于我意何如?寒山宿雨露,千年一梦回。夕阳西下煨清酒,不醉不罢休,浮生唯倾逍遥途。黄沙散尽后,再忆百年身。
  • 西凉马超

    西凉马超

    马超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英雄,也是一个值得期许的枭雄!若是有这后世之灵魂,他们之间又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想必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
  • 逆袭之王

    逆袭之王

    屌丝如何才能逆袭?一要有本事,二要有贵人,三要有运气。本来该被炸死的黑道小子赵丰穿越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时空,开始自己的逆袭之路。怎样展现自己的本事才能让人觉得既有才又没威胁?怎样跟自己的贵人相处才能得到贵人的信任但不会沦落为奴才?怎样才能让运气站在自己这边、甚至在逆境中也能绝处逢生?这部小说告诉你,逆袭绝对是个技术活儿,而且是个没有终结的过程……赵丰在外能打仗,在内能斗权臣,最终成为逆袭之王。
  • 那朝

    那朝

    一个原本在三流大学混吃等死的毁容学生,因为一场手术事故莫名其妙来到了...这是什么朝代?不知道?那就叫那个朝代吧...一心想回家,但可能吗?在陌生的朝代同样混吃等死梦中回家,还是...自己建造一个家?看男主在新世界的生活、奋斗、争夺。“不忘初心,不忘本心。”
  • 反江南全传

    反江南全传

    北宋徽宗年间,花石纲流毒江南,遭虐至甚。东南大地民怨沸腾。以方腊为首的各路英雄豪杰,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风暴。
热门推荐
  • 十四界之破晓之明

    十四界之破晓之明

    当陆明出现在这个大陆上之时,神碑上就出现了第一个名字。隐藏在层层的强者等级中的,不仅仅是力量还有无尽的掌控
  • 虚无妖主

    虚无妖主

    鸿蒙之初,众生平等,为何到了今日,我却要躲躲藏藏?生为半妖,非我所愿,为何浩瀚世间,竟无我立足之地?唾弃!羞辱!被虐杀!“不!我不要!这样的命运,我不要!”练武艺、战对手;修妖术、打情敌;习道术、救父母;六合八荒,登高一呼,天地震怒!半妖将出,问世间谁主沉浮?
  • 穿越一星期

    穿越一星期

    男主角没有赚大钱,也泡不到美女,更没有能力去混11。只是一个普通高中生的故事无限的YY到是真的------------------------此文思路混乱,不定期更新,随时可能太监,不值得推荐或收藏。
  • Vailima Letters

    Vailima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草殿下是恶魔

    校草殿下是恶魔

    她刚回国,妈咪就叫她和冷漠无情的他同居,时间长了,两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产生了感情,可是,很快,妈咪又告诉她她还有个姐姐。这个所谓的姐姐,却是她的好闺蜜!
  • 噬天龙神

    噬天龙神

    神尊之子,转世重生,横扫诸天,君临万界。十万八千年前。一代天骄龙轩,被他最心爱的女人杀死,机缘巧合之下,转世重生到了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从此,踏上了一条神挡杀神,魔挡杀魔,我若要有这天不可无,我若要无这天不可有的逆天之旅!留下了一段为父母忍辱负重,为兄弟两肋插刀,为红颜冲冠一怒的不灭传说!
  • Prester John

    Prester Joh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封契纪

    封契纪

    因为迷镇,让他去寻找答案,真相的背后却是一个更大的迷团,他迷茫中进行了一场古代三日游,等待他的不是归零,而是一场巨大的改变,谁曾想一这场改变牵连出一次绝地的封神时代
  • 无限玩家终端

    无限玩家终端

    一个不一样的无限人生,为的是自己,为的是家人,为的是未来,有着无限玩家终端在手,原本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后宫!陈铭:“我有女朋友!我有老婆!后宫与我如浮云!她是谁?呵呵,她就是——双儿。”
  • 袭月墓

    袭月墓

    米仓山借尸还魂,皇泽寺邪刀作祟,明月峡恶灵出没,鬽魇族忽现人间,古墓的谜团,苍县的僵尸,古老的传闻,千年的宿怨,考古队员神秘失踪,上千死尸突现荒山,小县城一夜之间成为炼狱,这一切究竟是谁布下的惊天之局?宋朝的墓冢里,为何会出现清朝的壁画?是时空扭曲,还是另有玄机?八百多年前的宋朝,又究竟发生过什么事,而为后世的惊天血案埋下伏笔?以马小小为首的“M.C”组,破除重重迷雾,所得到的真相比却表象更加不可思议。这一路走来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对是错?古老血族的复苏,竟与她真正的身份交结纠缠。她的身世逐渐明朗,越接近真相,却为何越加难以看清事实?袭月墓,到底是一座普通墓冢,还是早已留下了事件真相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