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5800000020

第20章 慈禧独权(2)

慈安死了,她曾是慈禧儿时的伙伴,也曾和慈禧一同面对过庄严神秘的紫禁城深宫,后来因为没能为皇室增添子嗣,转而支持慈禧,多年来也曾懦弱无力地对抗慈禧,此时撒手人寰,再也不会给慈禧制造任何麻烦了。自此之后,慈禧想象着再也不受任何人的羁绊,独自驾驶着大清王朝这艘巨轮,成为唯一垂帘摄政的太后。

共同垂帘听政的伙伴已逝,慈禧急着摆脱所有的束缚和限制,想马上成为整个国家无可置疑的唯一统治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首脑。这条道路上最大的挡路石便是恭亲王了。

自从恭亲王与慈安太后一起处死了自己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慈禧便与恭亲王不和。与此同时,她还嫉妒恭亲王的影响力和公认的政治才能。前文我们提到,早在几年前,她便除去了他议政大臣的头衔,但是就当时的情形来看,她还离不开他的辅助,还希望能够从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尤其是卓越的外交能力中,有所收益。由此一来,她虽对他心存怨恨,但形势所需,也只好先将嫉恨之心放了下来。

1884年,慈禧感觉自己处理政事的能力已经成熟,能够独当一面了,再加上当时的中法战争(中国要求成为越南北部某地区的宗主国,由此引发战争)给了慈禧一个绝好的借口,她因此借机摆脱了恭亲王以及他在军机处的追随者。

慈禧当时撤去他们的职务的借口是,闽江一战中清军的舰队简直不堪一击,最终战败。然而真正的原因在于,她认为恭亲王正与皇帝密谋,要与自己为敌。再加上最近几位御史频频上奏,严厉指责慈禧道德败坏、奢侈无度,她也认定恭亲王为其主谋。

那封撤除恭亲王职务的圣旨,言辞巧妙,展示出了这位非凡女性能够长久统治大清朝的高超政治手腕与非凡品质。圣旨中所提到的事实与后来的历史有着直接且有趣的联系,现抄录如下:

现值国家元气未充,时艰犹巨,政虞丛脞,民未敉安,内外事务,必须得人而理,而军机处实为内外用人行政之枢纽。

恭亲王奕等,始尚小心匡弼,继则委蛇保荣,近年爵禄日崇,因循日甚,每于朝廷振作求治之意,谬执成见,不肯实力奉行,屡经言者论列,或目为壅蔽,或劾其委靡,或谓簠簋不饬,或谓昧于知人。

本朝家法綦严,若谓其如前代之窃权乱政,不惟居心所不敢,亦实法律所不容,祇以上数端,贻误已非浅鲜,若不改图,专务姑息,何以仰副列圣之伟烈贻谋?将来皇帝亲政,又安能诸臻上理?若竟照弹章一一宣示,即不能复议亲贵,亦不能曲全耆旧,是岂朝廷宽大之政所忍为哉?言念及此,良用恻然。

恭亲王奕、大学士宝鋆入直最久,责备宜严。姑念一系多病,一系年老,兹特录其前劳,全其末路。奕著加恩,仍留世袭罔替亲王,赏食亲王全俸,开去一切差使,并撤去恩加双俸,家居养疾。

宝鋆著原品休致,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李鸿藻?内廷当差有年,祇为囿于才识,遂致办事竭蹶。兵部尚书景廉、祇能循分供职,经济非其所长,均著开去一切差使,降二级调用。工部尚书翁同龢和甫直枢廷,适当多事,惟既别无建白,亦有应得之咎,著加恩革职留任,退出军机处,仍在毓庆宫行走,以示区别。

朝廷于该王大臣之居心办事,默察已久,知其决难振作。诚恐贻误愈深则获咎愈重,是以曲示矜全,从轻予谴。初不因寻常一眚之微,小臣一疏之劾,遽将亲藩大臣投闲降级也。

诏书下达,恭亲王随即淡出政治舞台,一直闲居在家,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慈禧再一次向他寻求援助,他才重新踏入政坛。那时的慈禧比当年更多了一分老成,一分睿智,但即便如此,恭亲王也不能够像慈禧垂帘听政初的那几年般位高权重了。自他1894年再次回朝任职到1898年逝世,他在国内外尤其是在洋人中间颇有威望。尽管慈禧不喜欢恭亲王,但也不得不承认恭亲王在处理自己被降职一事时依然保留了尊严。

注释:① 慈禧不喜欢李鸿藻,因为正是李鸿藻在1861年时受肃顺指使,起草了那封咸丰帝的遗诏。

恭亲王被撤职后,接替他的是礼亲王,八大亲王家族之首,努尔哈赤小儿子的后代。同礼亲王一起进入军机处的还有张之洞的哥哥张之万和孙毓文?。这后者与太傅翁同龢素来互为死敌。不难明白,慈禧之所以将此人调入军机处,是为了在大臣之间制造间隙,维持朝臣间权力的均衡,牵制他们的权力,加固自己的权威。

接下来,慈禧的举措招来一片反对、谴责之声。她下诏:在向皇帝报告任何紧急事件前,军机处都要首先与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商讨,待皇帝长大成人,会在此事上下发新的指示。这样的事之前从未出现过。如若太后履行此诏,醇亲王就变成行政权力的真正拥有者,这有违1875年慈禧对臣民做出的郑重承诺:为同治皇帝立嗣。

此事又一次触动了大众的神经,大家担心在醇亲王的劝导下,光绪皇帝可能会无视为同治皇帝立嗣的承诺,以醇亲王为首成立一支新的皇族家系。醇亲王这样做的动机很强,这样他和自己的福晋(慈禧的妹妹)便能够在有生之年获得皇族头衔,死后还能够得到皇族谥号。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同治皇帝的统治就此结束。

一个名叫盛昱的皇亲,与几名士大夫联名上书,言辞恳切,乞求慈禧太后收回之前成命,说如若真的需要醇亲王的意见,也应该是直接向她汇报而不是到军机处禀报。上奏者还提出了诸多论据,一方面极力保全醇亲王颜面,另一方面阻止他接受慈禧的任命。他们认为此职压力大、事务繁重,醇亲王身体状况欠佳,怀疑其无法承受如此压力。同时他们预见到授予醇亲王独裁者般的权力,无疑会让他不得人心,这定是慈禧太后本人不愿看到的。另外,嘉庆皇帝于1799年宣布:“仁宗睿皇帝圣训,本朝自设立军机处以来,向无诸王在军机行走等因,钦此圣谟深远。”

注释:①孙毓文一直身居要职,非常得宠。直到1894年12月,在翁同龢劝说下,光绪皇帝将其撤职。当时慈禧太后整日待在颐和园中沉迷在戏曲及其它娱乐之中,很少积极参与朝政的管理。对于朝政采取了一种观望的态度,因此,当时孙毓文生命确实受到威胁。

“事实上,”他们总结道:“凡皇族血亲,身份使然,不能如一般臣民受同样处分,由此不应担任朝中职务,虽恭亲王在朝中身居要职,然也仅仅是暂时之职,而这次赋予醇亲王的职务则更高更重。臣等恭请皇太后遵照祖制,收回赋予醇亲王军机处议事权力的成命。”

最后,上奏者建议,醇亲王不得日日上早朝,也不得将军机大臣带至自己的居所商讨军机事务,以避免篡权之嫌。如若亲王入主军机处,即使犯了错,御史大臣也不好指责。

御史赵尔巽?也因此事上奏,称如果军机处每件事都需先与醇亲王商讨,则军机处就浮于形式,又何必设立。醇亲王作为皇帝生父,断不能担任此职。他接着说道:“太后若真需要醇亲王建议,为何不直接召见他,当面陈述?如若太后如是下令,则群臣应无异议。”

对于这些满含谴责之声的奏折,慈禧批复如下:

圣谟深远,允宜永遵,惟自垂帘以来,揆度时势,不能不用亲藩进参机务,此不得已之深衷,当为在廷诸臣所共谅。本月十四日,醇亲王奕譞,与军机大臣会商事件,本为军机处现办紧要事件而言,并非寻常诸事,概令与闻亦断不能另派差使,醇亲王奕譞再四坚辞,碰头恳恩,当经曲加勉励。并谕,俟皇帝亲政后,再降懿旨,始暂时奉命。此中委折,尔诸臣岂能尽知耶。至军机处政事,委任枢臣,不准推诿,希图卸肩,以专责成。经此次剀切晓谕,在廷诸臣,自当仰体上意,毋再多渎。盛昱等所奏,应毋庸议。

如此诏书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英国伊丽莎白在收到恪职尽守臣子类似的请愿时的处理方法。

注释:① 一个正直的官员,曾任东北三省和四川省的总督。

同类推荐
  • 盛世囚徒李世民

    盛世囚徒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稍逊风骚”的开国皇帝,也是公认的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并非名正言顺,“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大污点。从弑兄夺位,到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如何成为明君的?他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从而名垂千古的?本书深入挖掘史料,描述大唐从玄武门之变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李世民以及诸位贞观名臣,反映了他们治理天下之道。
  •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从秦始皇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建立的千秋大业,再现了这位中国始皇帝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中国封建王朝“首任皇帝”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而学习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坚韧、顽强、勇敢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认识。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纠缠不是禅

    纠缠不是禅

    本书解读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前半生(以1918年出家为界)所经历的人生故事。全书共分七个章节,前六章节描述了李叔同处于不同身份时的相关故事,第七章节为已发现的李叔同出家前的作品展示。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创世刺客

    网游之创世刺客

    一个家破人亡,至亲至爱惨死自己眼前的可怜人。受尽世间苦难与厌恶,一次机缘巧合。或者刻意的安排下。他进入到划时代虚拟游戏“创世”中阴谋,爱,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人难道真如被圈养的畜生般吗?“世界为何如此肮脏,世人为何如此病狂。谁能告诉我?”“杀,唯有杀,用血来清洗世间的污秽与肮脏,用杀来拯救这个世界”“从此天下无我不可杀之物,无我不可刺之人”神刺之路,刺绝天下。
  • 情缘不了天道缺

    情缘不了天道缺

    只觉苍天方溃溃,欲凭赤手拯元元。一个个慷慨激昂之士会让你沉醉,一副副瑰丽的逆天行将为你展开,你且看,且行。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 渡鸦传

    渡鸦传

    「为什么人类老是这样子?明明想死,到要死了,又要后悔。」秦夜尽叹息着,她是来自灵界的使者,渡鸦。渡鸦之职责是超渡人间死去的人的灵魂,使一众灵魂放下执念,安心到灵界修行。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秦夜尽出于不忍,甘冒干犯灵界规条之险,挽救了本欲寻死,但死前却欲求生的郎我。郎我检回一命,许下诺言,帮分身不暇的秦夜尽超渡数量过剩的亡灵,过程中逐渐揭出郎我的异能,身世和他的宿命的使命。
  • 我在大学遇见青春

    我在大学遇见青春

    阿文年少时对爱情的渴望,对友情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最终阿文长大了,找到了自己的路
  • 资本大明

    资本大明

    悲催的政治系学生朱小辉,意外穿越到了晚明时期,还未登基的朱由检身上,一过来,就要被魏忠贤谋害。好不容易解决掉魏忠贤,又要解决后金还有那个该死的李闯王。在这个群雄并起,乱世枭雄的年代,朱小辉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要想将大明变得强大,小辉没有高科技武装,没有飞机大炮,也没有强大的逆天系统,唯一有的就是大脑中一系列的国家体系。因为他觉得不解决掉大明的政治体系根本,是不能真正做到强国强军的,只有体系变了,国家才会真正的变强,他日大明的铁骑才能称霸世界。看现代的学生朱小辉,如何将封建下的大明国家制度,改造成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社会体系,一切精彩在此开始。
  • 史上最懒的穿越:傻妃落跑

    史上最懒的穿越:傻妃落跑

    前一辈子生活在忙碌的21世纪,每天为了生活劳累奔波的她终于有一天爆发怒火,手指夜空大骂老天不长眼,结果她华丽丽的被更不长眼的大卡车给撞死到地府报告去,生死簿上写明了她能活到老然后自然死的,却被鬼差阴差阳错的钩了魂,阎王爷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给了自己一个重生的机会,诞生在古代宰相成为整个家族中唯一一个女娃,话说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她决定了,要做所有无才女子中最最无才的那个。
  •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通过讲解和生动的举例,对记忆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记忆的种类,判断出自己的记忆类型、记忆等级,本书中,作者抛开繁杂深奥的理论,利用生活小故事层层激活你的大脑,带你突破记忆力极限,检测记忆训练效果,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 养“宠”为患

    养“宠”为患

    狐容亲自养大了一只“小宠物”,后来这只宠物被他虐死了,并弃尸荒野。不想几日后,发现她又活了,而且性情大变。他觉得,这换了一个人似的小宠物其实也挺好玩的。只是玩着玩着……把心玩丢了……于是,本就已经黑化过的他,变成彻头彻尾的蛇精病了。
  • 仙栈

    仙栈

    他有一间客栈,接待南来北往的客人……一些特殊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