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600000064

第64章 思潮部(61种)(5)

王鲁彦(1902-1944)著。短篇小说集。收有《秋雨的诉苦》等短篇小说11篇。《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提及此书。鲁迅对此书评价较高:“看王鲁彦的一部分的作品的题材和笔致,似乎也是乡土文学的作家,但那心情,和许钦文是极其两样的。许钦文所苦恼的是失去了地上的‘父亲的花园’,他所烦冤的却是离开了天上的自由的乐土。……这和爱罗先珂的悲哀又仿佛相像的,然而又极其两样。那是地下的土拨鼠,欲爱人类而不得,这是太空的秋雨,要逃避人间而不能。他只好将心还给母亲,才来做‘人’,骗得母亲的微笑。秋天的雨,无心的‘人’,和人间社会是不会有情愫的。要说冷静,这才真是冷静……对专制不平,但又向自由冷笑。作者是往往想以诙谐之笔出之的,但也因为太冷静了,就又往往化为冷话,失掉了人间的诙谐。”

■《雨》

巴金著。小说,见《日记·1933/5/5》。

■《玉君》

杨振声(1890-1956)著。中篇小说。《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提及这部小说,但评价不高。

杨振声,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蓬莱市水城村人。教育家、作家。

■《再亮些》

杜衡(1906-1964)著。长篇小说。先在刊物连载,后出单行本,书名改为《叛徒》。该书篇首引用歌德临终时的话:“再亮些,再亮些!”作者自称属于“第三种人”,又提倡“为艺术而艺术”,为鲁迅所反对,因此鲁迅对该书有批评。

■《炸弹和征鸟》

白薇(1894-1987)著。长篇小说。《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提及。

白薇,原名黄彰、黄鹂,别名黄素如,湖南资兴人。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武昌中山大学任教,参加创造社,加入左联。1949年后曾赴北大荒生活。有著作多部。

■《赵先生的烦恼》

许钦文著。小说。寄赠鲁迅。见《日记·1927/2/10》。

■《芝兰与末利》

顾一樵(1902-2002)著。小说。作者赠鲁迅,见《日记·1924/2/3》。顾一樵,原名顾毓琇,字一樵,别号锡山樵翁,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逝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医院,享年100岁。

■《中国短篇小说集》

郑振铎著。《古籍序跋集·〈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据以考订唐人传奇。鲁迅说:“《东阳夜怪录》出《广记》四百九十。叙王洙述其所闻于成自虚,夜中遇精魅,以隐语相酬答事。《唐人说荟》即题洙作,非也。郑振铎(《中国短篇小说集》)云:‘所叙情节,类似牛僧孺的《元无有》,也许这两篇是同出一源的。’”

■《竹林的故事》

冯文炳(1901-1967)著。短篇小说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提及此书说:“后来以‘废名’出名的冯文炳,也是在《浅草》中略见一斑的作者,但并未显出他的特长来。在一九二五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里,才见以冲淡为衣,而如著者所说,仍能‘从他们当中理出我的哀愁’的作品。可惜的是大约作者过于珍惜他有限的‘哀愁’,不久就更加不欲像先前一般的闪露,于是从率直的读者看来,就只见其有意低徊,顾影自怜之态了。”

■《资平小说集》

张资平著。《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中说:“张资平氏先前是三角恋爱小说作家,并且看见女的性欲,比男人还要熬不住,她来找男人,贱人呀贱人,该吃苦。这自然不是无产阶级小说。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张资平全集》还应该看的。这是收获呀,你明白了没有?”《张资平全集》当即《资平小说集》。

■《子夜》

茅盾著。长篇小说。1933年上海出版。并赠鲁迅。

《日记·1933/2/3》:“茅盾及其夫人携孩子来,并见赠《子夜》一本,橙子一筐,报以积木一盒,儿童绘画二本,饼及糖各一包。”

《伪自由书·文人无文》等也提及此书。

■《总退却》

葛琴(1908-1995)著。短篇小说集。鲁迅为作序推介。见《南腔北调集·〈总退却〉序》。

葛琴,江苏宜兴人。1926年后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49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有著作多部。

■《昨夜》

顾仲雍著。小说集。李小峰赠书,见《日记·1925/6/22》。顾仲雍曾与许钦文等人在北京大学组织文学社团“春光社”。

其他类(106种)

■《爱眉小札》

徐志摩(1897-1931)著。随笔集。赵家璧赠鲁迅。《书信·360402致赵家璧》提及此书。

■《笔端》

曹聚仁(1900-1972)著。杂文集。作者寄赠鲁迅,见《日记·1935/1/27》。

《书信·350129致曹聚仁》对该文集夸奖说“:我以为内容很充实,是好的。”

■《北游》

冯至(1905-1993)作。诗集。沉钟社出版并赠鲁迅书,见《日记·1930/2/10》。

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曾留学德国,回国后在西南联大教学。有诗集多部,并有历史小说和译文集多部。

■《篥纪念刊》

《觱篥》月刊增刊。北京平民大学觱篥文学社编辑并发行。高长虹赠鲁迅书,见《日记·1925/6/29》。

觱篥,簧管古乐器,已失传。

■《不惊人集》

徐懋庸(1911-1977)著。杂文集。鲁迅读过该书一篇序言。《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打杂集〉序》提及此书。

■《尝试集》

胡适作。白话诗集。出版于1920年。

鲁迅写于1922年的小说《端午节》中说一位人物赊了莲花白酒,吸着大号哈德门香烟,“从桌上抓起一本《尝试集》来,躺在床上就要看。”这位生活拮据的人都在阅读《尝试集》,也可概见胡适这部白话诗集的流行。

鲁迅在《热风·儿歌的“反动”》中曾奚落当时的鸳鸯蝴蝶派人物胡怀琛“改削”胡适的白话诗重新发表。鲁迅此举显然是对胡适的一种欣赏、对“改削”者的一种鄙视。鲁迅、胡适时有观念冲突,且往往诉诸于文字批评甚至奚落,但这属于大师之间的“过招”,事实上,各自都对对方心存敬意。这从鲁迅的许多杂文中可以看出端倪,也可以从二人的通信中得到证实。俗见以为二人水火不容,甚或上升到意识形态冲突以从中寻求“斗争工具”,实属偏见。

■《初期白话诗稿》

刘半农编。台静农赠书。见《日记·1933/3/1》。《书信·330301致台静农》中说:“二月廿日信,讲稿并白话诗五本,今日同时收到。”这里的“白话诗”指的就是《初期白话诗稿》。

■《除夕》

杨晦(1899-1983)著。剧本。1927年北平沉钟社出版,为《沉钟丛刊》之一。鲁迅获赠书。见《日记·1934/10/17》。

杨晦,原名兴栋,字慧修,后因痛感社会黑暗,改名为晦。辽宁辽阳人。作家、文艺理论家。1919年“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之一。

■《创作的经验》

作家经验谈合集,其中有鲁迅文章。天马书店赠,见《日记·1933/6/19》。鲁迅转赠他人。

■《春水》

冰心(1900-1992)作。诗集。1925年北新书局再版。鲁迅获赠书,见《日记·1925/8/17》。

■《打杂集》

徐懋庸著。杂文集。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打杂集〉序》中推介此书说:“……‘文学概论’诗歌门里的所谓‘诗’。但和我们不相干,那里能够及得这些杂文的和现在切贴,而且生动,泼剌,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能移人情,对不起得很,就不免要搅乱你们的文苑,至少,是将不是东西之流的唾向杂文的许多唾沫,一脚就踏得无踪无影了,只剩下一张满是油汗兼雪花膏的嘴脸。”

■《大荒集》

林语堂著。诗文集。作者赠鲁迅。见《日记·1934/7/6》。

■《大西洋之滨》

孙福熙(1898-1972)著。散文集。孙伏园赠阅,见《日记·1924/3/7》。孙福熙,字春苔,浙江绍兴人。1919年与其兄孙伏园一起到北京,鲁迅介绍到北大图书馆工作。次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考入法国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回国后任北新书局编辑,1946年到上海,以卖画为生。1948年,任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

■《东海归来》

小青著。散文集。作者自费出版,曾寄给鲁迅。《书信·340405致张慧》提及此书。

■《东游日记》

汤尔和著。见《日记·丁巳/6/9》。

■《都市之冬》

王亚平(1905-1983)作。诗集。鲁迅获赠书。见《日记·1935/6/12》。

■《斧声集》

孔另境著。杂文集。作者赠鲁迅。见《日记·1936/9/2》。

■《橄榄》

郭沫若著。散文集。

《而已集·通信》中说:“回想起我这一年的境遇来,有时实在觉得有味。在厦门,是到时静悄悄,后来大热闹;在广东,是到时大热闹,后来静悄悄。肚大两头尖,像一个橄榄。我如有作品,题这名目是最好的,可惜被郭沫若先生占先用去了。但好在我也没有作品。”

■《孩儿塔》

白莽(1909-1931)作。诗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白莽作〈孩儿塔〉序》对此有鲁迅罕见的热情推荐。从中可以考见鲁迅对朋友的真诚和道义。

■《合作同盟》

韦丛芜(1905-1978)著。政论专著。《书信·330628致台静农》中说:“立人先生大作,曾以一册见惠,读之既哀其梦梦,又觉其凄凄。昔之诗人,本为梦者,今谈世事,遂如狂酲;诗人原宜热中,然神驰宦海,则溺矣,立人已无可救……”立人,即韦丛芜。

韦丛芜在国难之际,主张国共合作,停止内战,阶级合作,停止斗争,共同对付强敌。他甚至设想了具体的方案,譬如“不仅全国土地合作化,各行业合作化,就是一切国营企业与其它国有资产也一律加入合作组织中,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国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个合作社里,全国成年男女都是社员和股东,一方面实行生产资料公共所有制,并规定全体社员生活的最高限制和最低保障,我以为这样可以取得共产党的同意;一方面实行按财汇股,使资本家享有合作社领导权,使执政党享有最高领导权,我以为这样可以取得资产阶级和国民党的同意。这种‘公产私财’的经济组织,我在当时认为是实行民主主义的具体方法,同时也是抗日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源泉”。这些想法就是《合作同盟》的主题。他印了6000册,但未向外发行,仅在朋友间赠送数十册,其中包括鲁迅。鲁迅看后,致信台静农,谈了自己的看法。显然,鲁迅不赞同他的主张,主要是认为不可行。这里表现了鲁迅清醒的现实姿态。

■《话匣子》

茅盾著。散文集。赵家璧赠书,见《日记·1934/12/18》。

■《黄花菜》

韦素园(1902-1932)辑译。诗歌小品集。为《未名丛刊》之一。见《日记·1929/3/22》。

韦素园,又名散国,韦丛芜的哥哥。安徽霍邱县人,未名社成员。编辑、翻译。译著有果戈理小说《外套》、俄国短篇小说集《最后的光芒》、北欧诗歌小品集《黄花集》、俄国梭罗古勃的《邂逅》等。创作也可观。不幸早逝,鲁迅手书“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的碑文,并撰写了《忆韦素园君》一文。

■《黄萧养回头》

署名“新广东武生”著。粤剧。其内容为鼓吹反清革命。黄萧养是明正统年间的广东农民起事领袖,景泰元年在战斗中中箭而死。剧本中说黄帝命黄萧养灵魂投生救中国。《坟·杂忆》等提及此书。

■《蕙的风》

汪静之(1902-1996)著。新诗集。诗中多有爱情描写,当时遭到浅薄的批评家的批评,如胡梦华就说该诗集“堕落轻薄”,“有不道德的嫌疑”等。

鲁迅在《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中对胡梦华的批评给予了批评。鲁迅说:“胡君因为《蕙的风》里有一句‘一步一回头瞟我意中人’,便科以和《金瓶梅》一样的罪:这是锻炼周纳的。《金瓶梅》卷首诚然有‘意中人’三个字,但不能因为有三个字相同,便说这书和那书是一模样。……我以为中国之所谓道德家的神经,自古以来,未免过敏而又过敏了。”

更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这位批评者:“这可怜的阴险使我感到滑稽,当再写小说时,就无论如何,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但鲁迅承认:“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

■《屐痕处处》

郁达夫著。游记。作者赠书鲁迅。见《日记·1934/7/14》。

■《记丁玲》

沈从文(1902-1988)著。传记。赵家璧寄赠鲁迅。《日记·1934/9/1》

提及此书。

■《寄调筝人》

苏曼殊著。三首七言绝句,最早发表于1910年。鲁迅在《坟·杂忆》中误为《寄弹筝人》。

■《寂寞的国》

汪静之著。诗集。作者赠鲁迅。见《日记·1927/11/3》。

■《寄小读者》

冰心著。散文集。李小峰赠书,见《日记·1926/5/13》。

■《翦拂集》

林语堂著。杂文集。

《而已集·大衍发微》提及此书说:“这一篇是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三日作的,就登在那年四月的《京报副刊》上,名单即见于《京报》。……

因见语堂的《翦拂集》内,提及此文,便从小箱子里寻出,附存于末,以为纪念。”《翦拂集》中有《“发微”与“告密”》一文,其中曾提及鲁迅这篇《大衍发微》,说:“鲁迅先生以其神异之照妖镜一照,照得各种的丑态都照出来”等语。对北京女师大风潮,林语堂与鲁迅观点、态度多一致。

■《绛洞花主》

陈梦韶(1903-1984)改编。作者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剧本。

15幕。鲁迅著文为作推介。见《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陈梦韶,鲁迅在厦门大学教书时的学生。

■《精神与爱的女神》

高长虹作。诗集。鲁迅获赠书,见《日记·1925/3/5》。

■《旧时代之死》

柔石著。长篇小说。《二心集·柔石小传》提及此书。

■《卷》

冯沅君著。短篇小说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提及此书说:“冯沅君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卷》——是‘拔心不死’的草名,也是一九二三年起,身在北京,而以‘淦女士’的笔名,发表于上海创造社的刊物上的作品。其中的《旅行》是提炼了《隔绝》和《隔绝之后》(并在《卷》内)的精粹的名文,虽嫌过于说理,却还未伤其自然……”

■《君山》

韦丛芜作。长诗。《而已集·扣丝杂感》、《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等文提及此诗。

■《看云集》

周作人著。散文集。见《日记·1932/10/31》。

■《苦竹杂记》

周作人著。随笔集。赵家璧赠鲁迅。《书信·360402致赵家璧》、《日记·1936/4/2》等提及此书。

■《浪花》

C.F女士作。诗集。李小峰委托孙伏园转赠,见《日记·1923/5/20》。

■《路工之歌》

同类推荐
  • 最是元曲销魂

    最是元曲销魂

    这个王朝的曲调比横跨欧亚的辽阔疆域更有绵长的生命力。随口吟来,莫不令人销魂,但最销魂不是心头最美的那抹朱砂,而是万缕情丝,夜深漏静,不经意辗转缠绕,便是三更无眠。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却不乏江南小巷柔情。
  • 夏日山间:世界上最静心的地方

    夏日山间:世界上最静心的地方

    本书是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之作,以自然流畅的文字书写了盛夏时节的内华达山区的自然景象,描绘了每一种生活在那里的物种的有趣形态与特征,详尽介绍了地貌形成的历史研究。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同作者一同进行了一次内华达山区的远行,感受最为和谐、最为纯净的大自然景致。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远去的书声

    远去的书声

    本书为散文集。作品分三部分,以“书肆书语”“书人书语”“书外偶记”三个篇名辑录了作家的64篇散文作品。散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作者不为喧嚣的市声所动,过着行则书肆,卧对半床书的简朴生活,宣扬了读书“是吾辈常事”的高贵品质。
  • 恰似蝴蝶年少

    恰似蝴蝶年少

    本书是青年作家陈伟军的小说新作,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十七岁少女何雨谦的成长故事,亲情、友情和爱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她受到巨大的情感冲击,在一系列事件中,她逐渐成长、成熟,并最终微笑着向青春交出了亮丽的答卷。
热门推荐
  • 人心传

    人心传

    比远古还要久远的时期,那是人类文明还没发展到辉煌,还处于弱势期间,不信神,不拜佛,不求魔,只相信自己。只是个无法言喻的一段失落的文明。当时的人们,没有修炼功法,没有成仙秘籍,只修己身,唯有天,地,人,三道而已。
  • 骤风,残月散

    骤风,残月散

    简介残月刚升起。刮起骤骤烈风所有云层逐渐消散,散尽……“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没有黑暗。而是因为已经有人竭尽全力地将黑暗挡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作者用敏感的神经和冷眼的察觉,对这个时代人性、现实、生活、真挚的感情、和社会的运作……等剖析和理解尽在文中将会体现。
  • 下一个梦:真挚

    下一个梦:真挚

    故事的发展在意料之中,却又出乎意料...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有其存在的必然...结果或者结局,只有到了那一天才知道。
  • 嗨,初恋情人

    嗨,初恋情人

    有没有搞错?公司开董事会是为了讨论她的婚事?老总裁直接将她配给他的儿子?拜托,她才见过那个所谓的下一任总裁不到十次耶,就要她嫁人----好吧,连老爸老妈也来凑一脚!那她就---乖乖地嫁吧。虾米?????这个貌似潘安的席总裁居然暗恋她这么多年?哇噻,革命精神不错哪.潘安桃花果然多........一坨一坨地跳出红颜知己....她不生气都不行,申明,只是生气,没有吃醋!!!!!!
  • 倾城罪

    倾城罪

    打开尘封的罪恶之门,黑色迷雾般的阴谋开始蔓延而出,人性的丧失,到底意味着什么?千年之后,倾的,又会是谁的城?
  • 胭脂泪:凤倾天下

    胭脂泪:凤倾天下

    她本是浮丘国宰相的女儿,却沦为杀手!处处受人牵制!还爱上了自己的哥哥…有朝一日,真相浮出!她变身亡国公主,身背复国重任。复国便复国,可为何复仇对象是他?老天爷!她不想玩了!为了复国,她阴差阳错的开启了一个玄幻大门!破了上古大阵!可是那个和她哥哥长的一模一样的男子,究竟是什么鬼!为何要叫自己“娘子”,又为何自己要叫他“爹爹”?扑扑朔朔,迷迷离离…她的清闲之路…远矣::>_<::……
  • 漫漫远兮求仙途

    漫漫远兮求仙途

    血鼎出,祸患伏;兽神屠,人间苦;赴仙府,乾坤护;幻月助,求仙途。
  • 婚期已到:腹黑黎少不讲理

    婚期已到:腹黑黎少不讲理

    简介:一场阴谋的相亲,使两人结下“深缘”,而他毫不示弱地带着她去民政局。看着两个红色的小本本,凌雨萱一脸仇恨,却是那种说不出的恨,“凌雨萱!婚后,服务我!”睡觉前,他把她关在他房间,抵在墙上,冷酷的眼神中带着饥渴的欲望,翻身把她压在床上,顾不得她的抵抗,两人很快便赤诚相对,头天早上,她揉着酸痛的腰,丢下那一串金碧辉煌的钥匙‘离开了公寓。从那天起,他就时时刻刻霸占着她,恨不得把她揉进他的身子里去,某天,她弯着嘴对他说,“黎千尧,你就那么想我吗?”“亲爱的,你忘了吗?还有两个月我们的婚期就到了,我还想趁这几天再把你吃干净点呢!”
  • 评书

    评书

    《评书》主要内容分为评书该说、传统评书、评书艺术名家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评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贵妃难为

    贵妃难为

    承恩侯府的娘子们美名远扬,而九娘子魏牡丹更是艳冠京华。从待价而沽的侯府庶女,到步步为营的王府侧妃,再到久享盛宠的皇贵妃,魏牡丹因这个‘庶’字奋斗了小半辈子,最后醒悟,嫡女、王妃、皇后算什么,她要做就做笑到最后的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