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42500000200

第200章 看不透的战略(二)

对事务作出判断是除婴幼儿外任何人都具有的能力,差别是一般来说古代平民基本上只有判断十里八乡家长里短、农耕畜养之类东西机会与能力;相反古代官吏才对政治问题,军官对打仗问题,商人对经营问题相比平民判断才较多,而且议论比较靠谱些。

这个原因是古代平民没什么文化知识,对外面既少认识更缺及时资讯,也不用他们去关心这些,除非是战争与灾难等来临。而就是这些东西他们听闻到的仍然是似是而非、人言亦言之类东西,因缺乏知识与经验,只能盲目信任并不高明的长辈或乡绅。

反之官吏对政治问题,军官对打仗问题,商人对经营问题能判断是他们有文化,专业于此有经验而不仅是他们的智慧过人。正因为如此他们比其他人优秀,越高层看得多更睿智。只是经验是积累起来的,他们即使再优秀也超越不了历史性的局限,这个与智力无关。

古代平民没什么知识与见识,元方忽必烈及高官们却不缺,但他们的局限同样超脱不了。他们的局限不是因他们的智慧,而是他们的见识缺欠历史性积累。这个原因非常简单,后世人能见识与学到的东西他们根本没有概念。比如说后世一个普通的学生与这时代最杰出的人比数学物理胜负不问可知,而这不是后世人聪明而是他们接受历史积累的知识教育。

同理元朝廷接到奏章知护卫队大军直逼鄂州,有人认为护卫队避实就虚应该有点见识。毕竟军事谋略有些地方就如法官判案,差别是法官量刑时多少时去和之前案件比,军事上借鉴历史战例。

中国古代战争史没有过仅占领长江一边沿岸地区的,这不是想不到,而是做不到。因而忽必烈与他的高级官员也下意识否定这样的可能性,能提出避实就虚设想也不谓无稽。

况且护卫队第一梯队包围鄂州后运输船队返回汉阳附近即靠岸,运载了秘密运动到此的护卫队四师及水军一个陆战旅加二个守备旅快速驶向武昌一线。然后以陆战旅一个营轻易攻占已被元军攻克并基本放弃重点防御的阳逻堡,剩下部队包围了武昌。这个消息传回元大都,忽必烈与他的高官们都认可了此前有人认为护卫队避实就虚的言判,规划起如何应对此后的局面。

因此前战略是放任护卫队上岸,此刻确认其作战目的地虽偏一些还不出意外,忽必烈及其高官幕僚这时规划的仅是言判护卫队此举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等元军主力灭绝义军后需不需即时调动过来,该如何堵截,在什么地方进行决战等设想。

元方因自以为看穿护卫队作战目的并符合自己之前设想,基本上没什么兵力布置的调动、调整行为(大调整也有点力不从心)。这一来并非这几处元军兵力完全空虚,而是护卫队一下子出兵水陆二军六师加一些守备旅等兵力,首波军力就有六万多人,与元军在此兵力几乎相当,算上武器优势竟然成雷霆一击之势,乃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驻守这三地主要是原襄阳守军,吕文焕仍为主将。其投元后为元招降了南宋不少沿江城市守卫将领,还为伯颜出谋画策,不管其于元是否真情实意功劳不少。不过护卫队崛起后鄂州等地原基本不驻重兵的地方,忽必烈将原来四散的这些军队调遣过来,用熟悉此地的他来领导防御。

此举乃是这些投降的原宋军在剿杀宋军时有些不得力而多余,历史上他们不是死在征日之败上,就是不断遣散掉。这一方面是忽必烈不信任这些部队,另一方面南宋灭亡后荒芜残破的经济,也养不起那么多没什么用处的军队。

护卫队一崛起这些军队找到了用处,忽必烈觉得鄂州驻扎一支重兵扼守非常必要。这不是忽必烈防备护卫队斩断魔掌计划,有先见之明,而是这里也是一条关系元军的重要通道,与扼制护卫队的一个非常重要方向。再说暂时不决战守卫距联盟稍远的重要节点乃是为反攻减轻难度,让护卫队无法一下子夺占的措施,那料护卫队棋走怪着。

一般来说不占领沿途地区只攻打大城市是非常冒险的,加之忽必烈用原襄阳守军守将守鄂州,元方觉得不说守三年五年,守半年也为元军主力争取到足够的时间。鄂州也是座忽必烈带十万多兵力也一时攻打不下的坚固大城,因而元方觉得护卫队将目标放在这里虽不致于会吃个大亏、折翼而返,让元军争取到不少宝贵时间是非常有希望的。

让忽必烈与元方对守鄂州有信心的当然不仅是此处布置兵力多,吕文焕守城有经验。另外也是吕文焕守鄂州后,奏报他吸取了襄阳、郢州、荆州、岳阳等地失守的经验教训,在守卫城墙上动了不少脑筋,还将兵力分散开来注重城墙外争夺。

在兵力布置上吕文焕将十之八九兵力放在鄂州,其守襄阳时原有十余万军队,投降时已不足十万。此后留守襄阳的丢掉一些,攻宋时损失一些,因各种原因散去或加入其他军队也有一些,此时仅有五六万。本地也有些杂七杂八的武装,加一起手下所有兵力七万多。

这些兵守阳逻堡只有千余杂牌,如此安排的原因没有水军此江心岛拦阻作用不大。且粮草一断便成绝地,防御设施被元军此前攻打破坏,要重建困难,不如仅作警戒基地。正因为此岛兵力不多,护卫队水军一个陆战营在船上炮火支援下俘虏所有守军,轻松夺占过来。

守阳逻堡兵力不多,吕文焕放在武昌的军队也不过万把人,如此布置是汉阳已在护卫队手里,此处难发挥堵截两江交通的作用。加上根本没啥水上力量,在此兵力放得多引护卫队攻打失了只用扼守鄂州的原意。

护卫队一个波次从船队下来的军队就达到近四万,从三面将鄂州遥遥包围让吕文焕有点措手不及。因护卫队之前巡逻艇遮断其军事行动被武昌守军发觉并报过来,到其在鄂州江边靠拢军队上岸时间并不太长。毕竟武昌守军一开始还认为护卫队会先拿它开刀,之所以向下游而去乃是阻拦鄂州援军,这时当然只会发出求援信。

等发现所有船只过武昌而不停,才觉得护卫队有可能直接去打鄂州了,此时军报近路肯定已被早绕过武昌的护卫队截了。武昌至鄂州水上就近二百里路,顺流而下速度快,等吕文焕纠结援不援救武昌时,接到绕道而行护卫队不是攻打武昌,而是前来攻打鄂州军报时已不剩多少时间让他从容准备了。

因为攻打阳逻堡与武昌是在围了鄂州后面,吕文焕对护卫队跳过武昌直接攻打鄂州消息一开始尚有些半信半疑,这虽未影响鄂州备战工作,但突如其来的护卫队还是至少大大打击了守军士气及吕文焕的信心。

吕文焕的信心本不多,败兵之将不敢言勇乃是主要原因,之前败于元军信心已丧失,认为元军天下无敌不可战胜很快扫平江南混成一统。他的投降有很复杂的原因,穷途末路手下分裂;元主将竭力劝降保证优待;对南宋方待遇及战略失误不满等等都有。不过对战元军多次失败,产生不可抵抗的极度悲观失败主义可能更强。他投降后极力招降宋高级将领及对南宋朝廷投降一事上的十分无情,应该是他真心觉得抵抗无用,不如早点完事为好的想法。

对元军丧失敢战之勇气,对护卫队他那里还有什么必胜之心。元军数次败在护卫队手上,辩解的话可能各有不少理由,加这些内情传出来的都是似是而非,外人不清楚具体详情就不明白其中代表的东西。吕文焕作为最高级将领,大约了解护卫队出道数战虽不是硬撼了元最强大部队,但参战人数对比及伤亡交换率都是令人难于致信的。

如元军虽强但与宋军多次大战双方兵力互有参差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襄樊之战其总兵力大于守军。虽然还有防备援军因素,投入攻城一线军队也不比守城军队少多少。至于双方伤亡交换比率总计也差不了多少,局部包围损失大一点,即使都计算在内至投降前也不过一比二左右。

而护卫队与元军襄阳、塔出、张禧、郢州----等数战基本上是以少胜多不说,伤亡交换比率据隐约透露大于一比十。这个交换比十分恐怖,一二战还好时间一长没多少士兵还有敢战勇气,且每战几乎全歼也使得元军没有熟悉护卫队战术的士兵,让元军一直不适应护卫队的打法。

被元军打掉勇气的吕文焕让他防守鄂州顶住护卫队攻打有信心才怪,况且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之前护卫队攻城几乎没人逃脱,于其攻城手段全不清楚。自元军造出回回大炮攻陷樊城靠坚固城墙守卫已经困难几倍,而护卫队有更厉害的火炮据说能打得城头难呆人,具体实情又不大清楚,如此一来如何应对?又怎能有信心守住鄂州多久呢?

吕文焕如此手下部队还有多少士气?他们自投降后已失去了本不多的为何而战的魂,投降时各部有分歧,此后又分属各将领分开作战,少了之前同气相求的袍泽之情。况且他们又大约知道护卫队不好惹,唯独因鄂州距联盟地区远才稍为安心,但突然被围困住士气一下直线下降。

守鄂州没多少信心吕文焕也不是全然只有侥幸,他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并相应又作出一些布置后稍安心一些却让护卫队突然包围给弄得胆怯起来。之后阳逻堡攻陷与武昌被围让他更紧张三分,其实阳逻堡失不失意义不大但武昌一失会让鄂州更孤立,此时唯寄希望于元军扫灭义军再加快点才好。

只是他清楚元军主力与义军交战即使速战速决战场距离鄂州却越来越远,就算二三个月能基本决束作战还要休整一下才能赶过来。二处路程也非十天半月能赶到,再顺利预计他要守五六个月。

问题是这五六个月他能守得住吗?护卫队推迟二个月来攻打或许还有点侥幸,手下部队知元军随时能来支援也多点士气,可惜世事常不如人意者八九,吕文焕心里此时只有深深的失落。

同类推荐
  • 次元之中华崛起

    次元之中华崛起

    一个国家的军队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抵御外来入侵!维持国内和平!促使国家政治有一个良好的循环!这一些都不是最终目的!抵御入侵不如打击入侵!维持和平不如去斗争!促使政治良好循环不如让政治分别开花!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科技?创新?掠夺?不!这一切都不是根本,根本在于人民!有人民才有国家,有人民才有科技才有创新,才有后来的发展!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无人敢于轻视,无人敢与入侵,依靠什么呢?武器?科技?原子弹?不!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依靠的就是人民!人民的团结,人民的创新精神!它不存在于历史,却根源于历史,只是因为某些因素它进入了次元空间!且看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穿越来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节点!
  • 奸雄曹操

    奸雄曹操

    书友群:奸雄曹操交流群587409046一个是乱世之奸雄,一个是救世之能臣一对好兄弟,一对好战友如何携手在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重振大汉于危难之际两个人物,一段传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吧
  • 霸王与三国

    霸王与三国

    乌江自杀不是懦弱没有后悔只是虞姬已不在!一个现在少年,一次地震,一次上天给的机会,回到三国战乱时期三生三世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秦汉外史

    秦汉外史

    本书写的是一个平凡小人物的成长,前期主要是以种田为主。本书情节比较慢,一开始是秦朝初期,十几年的太平日子。巫法?毒虫?英灵?邪神?大地龙脉?刘邦据川陕虎视天下,项羽占中原而伐咸阳,主角得江浙皆是楚地。天下谁皇之?正所谓龙蛇起兮,谁得白蛇而斩之,谁得火蛇而行之。水德承基,火德煌煌。气运之道,黑灰白红黄青紫也。(本站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三国之兵锋天下

    三国之兵锋天下

    重生三国,成了汉末小世家林氏的唯一嫡子。而三国,这是一个枭雄辈出,天下纷争的时代,曹操,孙权,刘璋,马超,公孙瓒......这又是一个将星迭出,谋士如云的时代,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庞统,法正,贾诩,郭嘉,徐庶等等千古风流人物。来到三国,面对千古枭雄,他敢于之争天下否?
热门推荐
  • 幻夜之战

    幻夜之战

    一个生活在森林中的少年,拥有着强大的实力,无意被强者看中,最后成为了同伴。然而初入尘世的他,却被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在那灭世的危机之下,同伴身负重伤无法逃离,而少年却因为机缘巧合,救下一名身世离奇少女,最后才险象环生。可他却因此身负重伤,成为了废人。看少年如何恢复实力,揭露阴谋,斩杀仇敌,挑战少女身后的强大势力,最后成为一代强者。
  • 明界无双

    明界无双

    当平静的生活因战争而毁灭,当美满的家庭因欲望而破碎,当记忆重拾,茫茫大陆,千年的兄弟是否能够找回,是选择找到能回原本世界的路,还是选择融入新生的世界,手足之情,爱恨情仇,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苦苦心碎。。。沙场悲歌洒热血,壮志凌云手足亲。国破家亡山河碎,笑谈生死一世情。。。PS:开篇基本结束,发现自己大场面的把握很差。虽然读的人不多,但是很感谢各位能瞅上一眼。最近正在换工作,时间比较少,更新得也慢,大家可以养肥了再来看,如果写的不够好,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 少年轻狂的日子

    少年轻狂的日子

    在学校处处被人保护的少年,如今却要独自外出求学,他最终是处处被人欺负,还是受人敬仰,让我们一起回顾曾经那少年轻狂的日子。
  • 九轮焚野

    九轮焚野

    诸帝时期,诸帝与六王大战,并将其封锁在了六王秘境。三阳时期,三阳共天,遮天盟现世,黑海逼迫苦境,江湖现在一段腥风血雨。数万年后,巍峨不动城现世,深海之蓝、时间之城现世,祸事九龙降临,江湖新一轮的争霸也拉开了序幕。今天,一位少年,为了追寻心中的道而踏入到了江湖,从而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传说。
  • 回忆过去的暗恋

    回忆过去的暗恋

    “谢谢,我喜欢你”短短的一句话,你又把我拉进你的世界,少年暗恋你五百六十三天,终于等到你说喜欢我,不过,我已经走出你的世界,不可能再回头
  • 谁的青春不层留过伤

    谁的青春不层留过伤

    本书主要介绍花溪苍凉的婚姻,在这段婚姻中她就像张爱玲所说的低到尘埃里,开出美丽的小花而败落,枯萎......,她开始思索人生,从和研究生的失败恋爱到和青梅竹马的惨痛分手。
  • 双面呆萌甜心:腹黑殿下咬定她

    双面呆萌甜心:腹黑殿下咬定她

    曾经,那一季飘零的思念,在忧伤的风中,飘摇。曾经,那一季浅舞的忧伤,在平仄的文字里,蔓延。曾苦苦躲避着流年的回忆,却躲不过牵绊的丝线,悄然痴守着一季落寞的时光,藏于掌心,任其在心中婉转成陌路的风景。
  •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本书对《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报道特点、标题、版式、发行、广告、人才、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全景展现了《环球时报》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揭示出其成功的秘笈。本书指出,在国内国际新的传播环境下,《环球时报》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报,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材料着实、图文并茂,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叙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可为传媒从业者提供借鉴,也可为传媒及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
  • 战气凌云

    战气凌云

    十五年前,一颗即将升起的新星陨落,化为一个出现在凝衣大路偏远小镇上的婴儿。十五年后,婴儿已经长大,带着蓝城的秘宝,带着惊天的回忆,再次崛起,一步一步,重登大陆之巅······
  • 圣尊浮屠

    圣尊浮屠

    仇恨真的能忘记吗?若是,那我该何去何从?我这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