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8000000104

第104章 四字鉴略(5)

董卓非常凶狠残暴,掌控朝政以后,肆意诛杀大臣、纵兵掠夺,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遭受迫害。又派兵挖掘汉朝几代皇帝陵墓,抢取墓中奇珍异宝。后来渤海太守袁绍等起兵反对董卓,董卓便烧毁洛阳宫殿,劫持献帝及朝中大臣逃到长安。在长安期间,司徒王允策反了董卓部将吕布,设下密谋,把董卓杀死。董卓部将李傕(jue)、郭汜又发兵攻进长安,杀王允,吕布逃走。献帝和朝内百官又被李、郭劫持。之后李、郭发生内讧,献帝和百官才得以逃到洛阳,被曹操迎往许(今河南许昌),并定都于许。从此开始,曹操自命为丞相,开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

上弑母后九锡自传

曹丕嗣位遂移汉祚

【解析】

曹操是位有着雄才伟略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获得朝政大权后,先后发兵平定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吕布、袁术、袁绍、张绣等,中国北方得到统一。接着又打算统一南方,结果却在赤壁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得惨败。三国鼎立的局势开始形成。曹操晋爵为魏王,享受“九锡”的礼待,进出用和天子一样的仪仗。然而他却不想做皇帝。他死之后,他的儿子曹丕终于篡汉称帝。汉朝到此灭亡。

时维玄德中山苗裔

起兵讨贼关张结义

【解析】

东汉末年,天下混乱,身为汉朝皇族远系,早已没落为普通百姓的刘备,胸怀大志,想趁机干一番事业。在投军途中,他碰到关羽和张飞,三人聊得投机,于是在张飞的桃园中结拜为异姓兄弟,誓同生死。因为他们三人的友谊终生不渝,后人便把他们称为“桃园三结义”,奉为结交朋友的典范。

三顾孔明克取蜀地

【解析】

刘备获知孔明是世外高人,在南阳隐居,便带着关羽、张飞前去拜访,邀请诸葛亮出来协助。一连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到第三次,才算遇到。史书上把此事称为“三顾茅庐”。诸葛亮见刘备是个英雄人物,对自己非常敬重,不厌其烦地三次拜请,便答应出山协助刘备夺取天下。他为刘备分析全国情势,说曹操占领北方,地域广阔、国富兵强,没法与他抗争;东方现有一个孙权,他们已是好几代人统治东吴了,政权巩固、地方富庶,加以人才济济,短时间也难以征服。如今只有西部蜀地,益州牧刘璋昏庸无能,应该占领作为立足之地,三分天下,待有机会,中原发生变故,再发兵统一中国。刘备听后十分高兴,便拜请诸葛亮担任军师。随后在诸葛亮策划下,当真夺取西蜀,三分天下的局面则开始出现。

亦有孙权继兄开业

瑜昭同辅东吴称杰

【解析】

孙权的父亲孙坚曾经担任长沙太守。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带领孙坚的残余军队千余人渡江,平定了江东割据势力,建立了孙氏政权。后来孙策遇刺,临死前,叮嘱其弟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后来孙权在周瑜、张昭的辅助下,政权逐渐巩固。赤壁之战,周瑜和刘备联合,使曹操惨败,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承汉正统必归昭烈

【解析】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一直以来,很多史学家认为魏是汉朝的直接继承者,并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域,应当视为正统。东吴和西蜀只是偏安一角的小国,不能称得上正统。因此称刘备建立的国家为蜀或蜀汉。实际上刘备当时所用的国号是汉,以表明他是汉朝的合法继承者。然而后来一些读书人,非常重视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在史学观点上,则认为刘备是汉朝皇族苗裔,他建立国家,是汉朝的传延,所以才称得上是正统,而曹丕魏国是篡位所建,不能称得上正统。(本书原文作者,就是持此观点。)

后帝昏弱初任孔明

姜维嗣之中原九战

宠用黄皓遂致沦陷

【解析】

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刘备过世后,托孤给诸葛亮,让诸葛亮辅佐刘禅。诸葛亮发兵伐魏,六出祁山,在军中病死,指定姜维统帅蜀军。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九次率兵北伐中原,都没能获胜。因为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姜维非常恼怒,痛斥黄皓祸国殃民。黄皓非常惧怕姜维,密谋诬陷姜维,姜维只好离开成都避难,托名屯田,驻兵汉中防魏。后来魏国派邓艾和钟会兵分两路攻入西蜀,钟会在剑阁被姜维所拦截,不能前行。邓艾从阴平(今甘肃文县南)小道进入蜀,绕到姜维后方,突袭成都,后主刘禅降魏。蜀汉到此就灭亡。

(从刘备称帝至后主降魏,共经历两个皇帝,有国四十三年。因此后人把刘备称为先主,刘禅称为后主。)

晋之世祖为司马炎

篡魏灭蜀君临百官

【解析】

司马懿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祖父,为曹操的部下,后来担任太子中庶子,又跟随曹丕,深得曹丕的信任。曹丕做了皇帝,司马懿地位立刻上升。因为司马懿多谋略、善权术,曹丕去世后,他成为魏国唯一能与诸葛亮抗衡的将才,所以权势越来越大。后来发动政变,捕杀曹爽一党,取代曹爽为大将军,专擅国政。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依次担任大将军。司马昭灭掉蜀汉以后,自封为相国、晋公,加九锡,不久又晋爵为晋王,为篡取曹魏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留下了一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当时当皇帝的曹髦对司马专政无法容忍,便亲自带领宫中宿卫数百人到晋王府杀司马昭,反被司马昭的部将贾充杀死。司马昭把曹髦废为高贵乡公,另立曹操的一个孙子曹奂为帝。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继为晋王。几个月后,司马炎逼曹奂禅位,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晋。

始尚仁俭志怠平吴

杂戎内居卒召五胡

【解析】

司马炎称帝后,雄心勃勃,对臣民能宽厚仁慈,生活也比较节俭。公元279年,司马炎任贾充为帅,分兵几路攻打东吴,次年灭吴。司马炎统一中国后,踌躇满志,便骄纵跋扈,沉沦于酒色之中。当时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鲜卑、氏、羌五族。被称为“五胡”。尽管他们杂居内地,但是依旧保留着原有部落的风俗习惯和军事性组织。晋朝统治阶级歧视少数民族,引起他们的仇恨和抗争,导致了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国家的分裂,相继出现了匈奴族的前赵,羯族的后赵,鲜卑族的前燕、后燕、西燕、西秦,氏族的成汉、前秦、后梁,羌族的后秦等国。

迨至惠帝贾后牝晨

祸起宗室八王树兵

【解析】

晋惠帝是有名的痴笨皇帝。依照史书记载,因为连年荒旱,百姓没有粮食吃,很多人饿死。大臣向他奏报,他居然说:“何不食肉糜?”皇后贾南风利用他的无知,掌控了朝政大权。贾后是个奸险毒辣的妇女,为了争权,她杀掉了辅政的外戚杨骏,甚至把杨骏的女儿杨太后废掉(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并逼她自尽。贾后又召汝南王司马亮进京辅政,却又唆使楚王司马玮杀亮,而贾后又把司马玮处死;赵王司马伦不服,出兵把贾后杀掉,废惠帝自立为帝。其余亲王不满,又起兵杀掉赵王司马伦。诸王相互征伐,总共持续了十六年之久,致使晋朝元气大减。史上称之为“八王之乱”。

李雄继起张方劫君

越还帝驾中毒而崩

【解析】

在晋朝诸王互相攻杀混乱的时候,巴蜀少数民族的首领李雄率众占领了巴蜀最大的城市成都,并自称为成都王,两年后又宣布建立大成国,自立为皇帝,开始打破西晋一统天下的局面。就在李雄攻占成都称王的同时,中原地区诸王正处在混战之中。晋惠帝先后被几个亲王所挟持,最后,落到河间王司马甬部将张方手中。当时司马甬担任平西将军驻于长安,张方便把惠帝挟往长安。东海王司马越发兵征伐司马甬,司马甬杀掉张方求和。司马越不答应。其部将祁弘攻进长安,迎惠帝还洛阳复位。司马甬在逃亡中被杀害。司马越掌控了朝政大权,把晋惠帝毒死,另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帝。

厥弟怀帝天资亦明

时违势逆行酒狄庭

【解析】

晋怀帝同痴笨皇帝晋惠帝不一样,是位聪明知礼的皇帝,只是他命不好,生在乱世。“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西晋的经济,各少数民族领袖纷纷叛晋。匈奴贵族刘渊,见到西晋皇室骨肉相残,便在离石(今属山西)起兵叛晋,因为他姓刘,便冒充刘邦后代,因此国号“汉”。刘渊做了七年皇帝后病死。他的儿子刘聪继位,派部将刘曜攻破洛阳,把晋怀帝掳获,送往刘聪驻地平阳(今山西临汾)。刘聪设宴给群臣庆功,让晋怀帝穿上佣人的青衣,为大家斟酒服侍。在场的晋臣失声哀哭。之后刘聪担心有后患,便把晋怀帝处死。

愍帝嗣立出降刘曜

逖侃诸贤亦罔克效

【解析】

皇太子司马邺得知晋怀帝被杀的消息后遂在长安即皇帝位。把驻扎在建业(今南京)的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为左丞相、大都督,督陕东诸军事,命令他出兵北伐,攻克洛阳。但是司马睿却不愿出兵。驻守京口(今江苏镇江)的爱国将领祖逖获知此消息,请求出兵。司马睿便把他任命为豫州刺史、奋威将军。祖逖带领部下渡江北伐,船行到江心,他击楫立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表明了他不恢复中原决不回江南的决心。另一爱国将帅陶侃驻守武昌,他有北伐的宏图伟志,可惜由于四处用兵,平定南方叛乱,无力北伐。祖逖的北伐军连连胜利,中原人士都认为他恢复中原指日可待。但是这时,刘曜的大兵已直接抵达长安。晋憨帝无力抗衡,只能出城投降。到此为止,西晋灭亡。

元起江左鲜志中兴

王敦谋逆未能讨平

【解析】

晋憨帝司马邺死后,在江南的晋朝贵族王导、王敦等拥立琅琊王司马睿为帝,即晋元帝。定都建康,史上称之为东晋。司马睿做了皇帝后,倒是非常想干一番事业,恢复中原,然而他却缺乏英明帝王的雄才伟略。在北伐名将祖逖出征中原、收复大片疆土、兵临荥阳之际,他却任命亲信戴若思为都督。此人鼠目寸光,不谙兵法,祖逖受他束缚,心中不快,忧闷成疾而死,北伐大业前功尽弃。此时王敦权势日益增大,元帝非常担忧,与近臣刘隗等商讨削夺王氏权势。王敦得知后大怒,以诛奸臣刘隗为名,出兵进攻建康。元帝令刘隗、戴若思等出兵抵抗,戴若思兵败,被王敦所杀,刘隗逃离东晋,投奔在北方建国的后赵皇帝石勒。王敦攻入建康,滥杀无辜,纵兵抢掠。元帝对他束手无策,只能下旨封王敦为丞相、总督中外诸军和录尚书事。王敦受封,觉得篡晋的时机还没到,也不去拜见元帝,大肆抢掠一番后还兵武昌。元帝忧虑成病,不久病逝。

明帝继之躬殄不衅

【解析】

晋明帝即位后,不能忘怀的大事,就是实现元帝遗愿,平息王敦叛乱。他把王导任命为大都督,会同大臣温峤、庾亮等商议征讨王敦的计策;并召刘遐、苏峻等地方官吏,发兵入卫建康。此时,王敦病重,听说这消息后,非常震怒,便命令他的兄长王含和部将钱凤等出兵,以诛奸臣温峤为名,杀奔建康。双方交战之时,王敦病死。前线得知该消息后,王敦叛军都丧失斗志,很快就被击败,王含、钱凤被掳获处死。王敦之乱到这里得以平息。

成帝嗣立逆谋苏峻

向非温峤何以存晋

【解析】

只有五岁的晋成帝继位,由庾太后垂帘听政,庚亮、王导辅政。不久,王导过世,所有大权归于庾亮。庾亮见到苏峻自平息王敦叛乱立下战功以后,手掌重兵,势力迅速猛增,实为朝廷隐患,便设法解除他的兵权。苏峻获知后,出兵叛乱,以征讨庾亮为名攻进首都建康。自封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驱役百官,专擅朝政,又允许他的部属在京都恣意抢掠。庚亮逃离京都,投奔江州刺史温峤。温娇便与荆州刺史陶侃等联合,从武昌出兵,东向征讨苏峻。结果苏峻兵败被杀。平息叛乱后,温峤仍然回到武昌。他先后平定王敦、苏峻的叛乱,挽救了晋朝。因此说假如不是温峤,那恐怕东晋就要不存在了。

康帝二载穆帝幼龄

【解析】

王导过世后,庾亮的兄弟、扬州刺史庾冰入朝辅政。庚冰非常有才能,史书上把他称为贤相。晋成帝病危时,由于儿子年幼,接受庾冰建议,把帝位传给兄弟司马岳,即晋康帝。康帝身体不好,朝政交给庾冰等人。两年之后,康帝和庾冰先后病逝,康帝的儿子司马聃即晋穆帝即位。他的母亲褚太后垂帘听政。这时,掌控国家军队大权的庾翼(庾冰之弟)病逝,他的好友桓温接替他的官职,担任安西将军、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不久,桓温起兵灭掉了割据蜀地四十多年的成汉政权,名声大振,晋爵为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逐步掌控了东晋军政大权。

哀皇帝奕简文孝武

桓温跋扈安石辅政

【解析】

晋穆帝过世之后的十二年内,东晋一连更换了四个皇帝。在此期间,一直由桓温掌管国政。桓温努力树立自身威名,先灭掉蜀地的小国成汉,又出兵北伐,进攻前秦和前燕。桓温攻前秦,曾收复西晋首都洛阳,进兵关中,已逼近前秦首都长安,由于军粮不济而退回。攻打前燕,大军抵达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又因为粮运不继,受挫败退。桓温北伐不成,又想在朝内树威,先后立司马奕、司马昱、司马曜为帝。桓温自认为功高盖世,暗示朝廷应给他加“九锡”的荣誉。但是他的副手谢安是位识大体的人,特意拖延不办。没过多久,桓温病故。

苻坚入冠玄石殄寇

【解析】

前秦皇帝苻坚,是位雄心勃勃的皇帝。他即位后,先后灭掉前燕、前凉、代国,又占领了东晋的汉中、益州等地。公元383年,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大举伐晋。东晋丞相谢安命谢玄、谢石统兵八万迎敌,两军在淝水对峙(今安徽寿县附近)。这时苻坚非常骄傲,觉得自己兵马众多,企图一举灭晋。晋军首先在洛口击溃秦军前哨后,在八公山下驻扎。苻坚登上寿州楼远眺,只见晋军列阵严整,远看八公山上,草木晃动,以为都是晋兵,才开始有点害怕。这时,晋军要求秦军退后一些,以便晋军过河决战。苻坚想等晋军渡河,在半渡中加以突袭,一举击败晋兵,便下令秦兵后退一些。岂料苻坚兵马虽多,人心却不齐,士卒远征,非常厌战,而各少数民族将领,并不甘心被迫投降于苻坚,倒希望苻坚战败,以便割据独立。得知后退的命令,一退即不可收拾,苻坚难以抑制,加上在襄阳被俘而被编入秦军的原晋国将士,便大呼秦军已败。于是接连数十里的秦军营寨一片混乱。这时晋兵已渡过淝水,趁机追击,秦兵在逃窜中,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兵到来。谢玄趁机攻克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和洛阳。苻坚狼狈地逃回关中,又被羌族领袖姚苌擒杀,夺取了秦国帝位。史上把姚苌所建的秦国称为后秦。

至于安恭遂失神州

【解析】

淝水之战后,谢安过世。皇族司马道子与他的儿子司马元显执掌朝政大权长达二十年。司马道子父子专事聚敛,挥霍无度,结果百姓仇恨,将士离心。公元402年,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叛变。起兵攻入建康,杀死司马元显父子,废去安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楚。公元405年,东晋将领刘裕出兵反叛桓玄,桓玄兵败被杀。刘裕扶持安帝复位,自此刘裕遂掌控东晋大权。后来刘裕又把安帝杀死,另立司马德文为晋恭帝。公元420年6月,刘裕代晋称帝,把晋恭帝废为零陵王。东晋遂亡。

刘裕篡晋为宋高祖

清俭寡欲严正有度

【解析】

同类推荐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 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这本《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是“中国古代命书经典”系列之一。《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古文逐一对译成白话,并加上必要的提示。《渊海子平(最新编注白话全译)》将原书中明显错误之处在遵照原义的基础上予以订正。书中的错字、繁体字等一律改正为简化字,但原书中有的论述虽有欠妥之处,为忠于原著,则不予改动。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热门推荐
  • 总裁回归:老公大人太强势

    总裁回归:老公大人太强势

    乔薰蕾回国发现自己要嫁给一个毁了容的男人。可说不定没有毁容呢嘻嘻qwq被自己妹妹顾乐儿推辞给她的结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期待wuli厉霆深男神的强势回归吧qwq
  • 神魔地球

    神魔地球

    一阵血雾过后,神魔系统降临,地球被改造成为了神魔游戏场;地球人类,在神魔系统降临之前,因为是地球上的主人,所以获得了玩家资格;同时,地球人类的居住地,被改造成了,一座又一座村庄;地球上的动物,被改造成为了怪物,而怪物的巢穴,则是开启了加速生长的能力;地球上的植物,加快了生长的速度,并根据植物的特性,产生进化;更可怕的是,大量的异族生物降临地球,并和地球人类,地球怪物,争夺生存的空间!
  • 女校先生

    女校先生

    医界两大神医中,以下刀精准、绝无差错闻名于世的北美第一神刀纳克。以中华武学训练十八年的绝世天才少年。这么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少年,奉从师父之命来到日本东京,做了全日本第一贵族女校樱花学园的先生。在学校和生活之中,他会和哪些美少女们展开笑料百出的缠绵爱恋呢?
  • 凰女倾城:惊世王妃

    凰女倾城:惊世王妃

    一朝穿越,凰女重生,等待她的究竟是未知还是可知?“言府大小姐言倾璃,德才兼备,性娴礼教。今兹仰承皇太后慈谕,赐婚于泠王三曰后成婚,钦此。”一道圣旨,被迫嫁于泠王度泠霄,等待她的又将是什么?
  • 九月的桃花

    九月的桃花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个行为都书写自己的传说,尽请一阅
  • 正牌君子

    正牌君子

    本是让人既愉快又难舍的西藏毕业旅行,一股诡异的龙卷风却把二十一世纪那个青春、张扬、帅气、搞怪的李瑞文刮到了十六世纪的明朝。此明却又非彼明。文哥哥很无辜,文哥哥很无奈,文哥哥扮书童,文哥哥装才子,人人都说他假小人、登徒子,奈何奈何,明朝第一正牌君子是也!
  • 等,第一次发现很漫长

    等,第一次发现很漫长

    一个平淡的女孩宋茜倩和她的姐姐宋冰莹原本过着非常平淡的生活直到遇到了他,从此生活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 如此娇妻:嫡女倾城

    如此娇妻:嫡女倾城

    某土匪郡主翘了翘嘴角:本郡主缺个压寨夫君?男一高贵冷艳地抬头:那必须得我!男二愤愤瞥了一眼:你奏凯,她偷了本少爷的心!男三弱弱道:霄云,你可曾记得大明湖畔的某表哥吗?
  • 战神联盟之在地球的欢乐日子

    战神联盟之在地球的欢乐日子

    地球获得无尽能源后,逐渐恢复原貌。对此功不可没的战神联盟作为贵宾被邀请到地球做客。然而因为五人名气太旺,一系列状况频出。究竟他们会怎么处理呢?
  • 雷霆公敌

    雷霆公敌

    罗伊:机甲,机甲,就知道机甲!机甲开的好,就一定是好人吗?!总统:罗伊这家伙,得到的功勋和招惹的麻烦一样多。嗯,还是麻烦多一点!大老婆:哼,罗伊这家伙,沾花惹草的本事不比他的机甲格斗技术差!朋友:谁是罗伊?我不认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