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7700000011

第11章 梁启超讲国学——读书指导(3)

右所列第一二项,约占全书三分之二,其余六项约合占三分之一。第一项人格修养之教训,殆全部有历久不磨的价值。第四项之哲理谈,虽著语不多,(因孔子之教,专贵实践,罕言性与天道。)而皆渊渊入微。第二项之社会伦理,第三项之政治谈,其中一部分对当时阶级组织之社会立言,或不尽适于今日之用,然其根本精神,固自有侯诸百世而不惑者。第五项因人施教之言,则在学者各自审其个性之所近所偏而借以自鉴。第六项对人的批评,读之可以见孔子理想人格之一斑。第七项孔子自述语及第八项别人对于孔子之观察批评,读之可以从各方面看出孔子之全人格。《论语》全书之价值大略如此。要而言之,孔子这个人有若干价值,则《论语》这部书亦连带的有若干价值也。

读《论语》法

吾侪对于如此有价值之书,当用何法以善读之耶?我个人所认为较简易且善良之方法如下:

第一,先注意将后人窜乱之部分剔出,以别种眼光视之,免使朦混真相。

第二,略依前条所分类,将全书纂钞一过,为部分的研究。

第三,或作别种分类,以教义要点——如论“仁”、论“学”、论“君子”等为标准,逐条钞出,比较研究。

第四,读此书时,即立意自作一篇孔子传或孔子学案,一面读便一面思量组织法且整理资料,到读毕时自然能极彻底极正确的了解孔子。

第五,读此书时,先要略知孔子之时代背景。《左传》、《国语》,实主要之参考书。

第六,此书文义并不艰深,专读白文自行细绎其义最妙。遇有不解时,乃翻阅次条所举各注。

右所学者,为书本上智识方面之研究法。其实我辈读《论语》之主要目的,还不在此。《论语》之最大价值,在教人以人格的修养。修养人格,决非徒恃记诵或考证,最要是身体力行,使古人所教变成我所自得。既已如此,则不必贪多务广,果能切实受持一两语,便可以终身受用。至某一两语最合我受用,则全在各人之自行领会,非别人所能参预。别人参预,则已非自得矣。要之,学者苟能将《论语》反复熟读若干次,则必能睪然有见于孔子之全人格,以作自己祈向之准鹄;而其间亦必有若干语句,恰与自己个性相针对,读之别有会心,可以作终身受持之用也。《论语》文并不繁,熟读并不费力,吾深望青年勿蔑弃此家宝也。

《论语》注释书及关系书

《论语》注释,有汉郑康成《注》,已佚,近人有辑本;有魏何晏《集解》,宋刑昺《义疏》,现行《十三经注疏》所载者即是。但其中要语,多为后人新疏所以采,不读亦得。为便于学者计,列举以下之注释书及关系书各种:

一,宋朱熹《论语集注》、《论语或问》。

《集注》简而明,最便读者,但其中有稍涉理障处。《或问》时于《集注》外有所发明。

二,清戴望《论语注》。

此书亦简明,训诂视朱注为精审,但多以公羊家言为解,穿凿附会,间亦不免。

三,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最精博,但太繁,非专家研究者不必读。

四,清颜元《四书正误·论语之部》。

此专正朱注之误也,可见习斋一家学说。

五,清焦循《论语通释》。

此书将《论语》教义要点分类研究,其方法最可学。

六,清阮元《揅经堂集》中《论语论仁解》。

此书一短篇文,专取《论语》言“仁”之一部钞下,通贯研究,其方法可学。

七,清崔述《洙泗考信录》附《余录》。

此书为最谨严之孔子传,其资料什九取自《论语》。辨《论语》窜乱之部分,当略以此书所疑者为标准。

以上说《论语》竟。

《孟子》之编纂者及篇数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孟子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赵岐《孟子题辞》云:“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问答,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据此则汉儒传说,皆谓此书为孟子自撰,然书中称时君皆举其谥,如梁惠王、襄王、齐宣王、鲁平公、邹穆公皆然,乃至滕文公之年少亦皆如是,其人未必皆先孟子而卒,何以皆称其谥?又书中于孟子门人多以“子”称之,乐正子,公都子、屋庐子、徐子、陈子皆然,不称子者无几,果孟子所自著,恐未必自称其门人皆曰子。细玩此书,盖孟子门人万章、公孙丑等所追述,故所记二子问答之言最多,而二子在书中亦不以子称也。其成书年代虽不可确指,然最早总在周赧王十九年(西纪前二九六)梁襄王卒之后,上距孔子卒一百八十余年,下距秦始皇并六国七十余年也。

今本《孟子》七篇,而《汉书·艺文志·儒家》云:“孟子十一篇。”应劭《风俗通·穷通篇》亦云然。赵岐题辞云:“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人依放而托也。”据此,知汉时所流传者,尚有外书四篇,与今七篇混为一本。赵邠卿(岐)鉴定为赝品,故所作《孟子章句》,惟释七篇。此后赵注独行,而外篇遂废。后人或以为惜,但吾侪颇信邠卿鉴别力不谬,其排斥外篇,不使珷玞乱玉,殆可称孟子功臣。今外篇佚文,见于《法言》、《盐铁论》、《颜氏家训》、李善《文选注》……等书有若干条,经近人辑出,诚有如邠卿所谓“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也。至明季姚士粦所传《孟子外书》四篇,则又伪中出伪,并非汉时之旧,更不足道矣。

《孟子》之内容及其价值

孟子与荀卿,为孔门下两大师。就学派系统论,当时儒、墨、道、法四家并峙,孟子不过儒家一支流,其地位不能比老聃、墨翟,但孟子在文化史上有特别贡献者二端:

一,高唱性善主义,教人以自动的扩大人格,在哲学上及教育学上成为一种有永久价值之学说。

二,排斥功利主义,其用意虽在矫当时之弊,然在政治学社会学上最少亦代表一面真理。

其全书要点略如下:

一,哲理谈。穷究心性之体相,证成性善之旨。《告子》上下篇,《尽心》上篇,多属此类。

二,政治类。发挥民本主义,排斥国家的功利主义;提出经济上种种理想的建设。《梁惠王》上下篇,《滕文公》上篇,全部皆属此类,其余各篇亦多散见。

三,一般修养谈。多用发扬蹈厉语,提倡独立自尊的精神,排斥个人的功利主义。《滕文公》、《告子》、《尽心》三篇最多,余篇亦常有。

四,历史人物批评。借古人言论行事,证成自己的主义。《万章》篇最多。

五,对于他派之辩争。其主要者如后儒所称之辟杨、墨,此外如对于告子论性之辩难,对于许行、陈仲子之呵斥,对于法家者流政策之痛驳等皆是。

六,记孟子出处辞受及日常行事等。

右各项中,惟第四项之历史谈价值最低。因当时传说,多不可信,而孟子并非史家,其著书宗旨又不在综核古事,故凡关于此项之记载及批评,应认为孟子借事明义,不可当史读。第五项辩争之谈,双方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未可偏执一是。第二项之政治谈,因时代不同,其具体的制度自多不适用,然其根本精神固有永久价值。余三项价值皆极高。

读《孟子》法

读《论语》、《孟子》一类书,当分两种目的:其一为修养受用,其一为学术的研究。为修养受用起见,《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除及兴奋。读《孟子》,第一,宜观其砥砺廉隅,崇尚名节,进退辞受取与之间竣立防闲,如此然后可以自守而不至堕落。第二,宜观其气象博大,独往独来,光明俊伟,绝无藏闪。能常常诵习体会,人格自然扩大。第三,宜观其意志坚强,百折不回。服膺书中语,对于环境之压迫,可以增加抵抗力。第四,宜观其修养下手工夫简易直捷,无后儒所言支离、玄渺之二病。要之,《孟子》为修养最适当之书,于今日青年尤为相宜。学者宜摘取其中精要语熟诵,或钞出常常阅览,使其精神深入我之“下意识”中,则一生做人基础可以稳固,而且日日向上,至老不衰矣。

学术的研究,方面极多,宜各随兴味所注,分项精求。惟每研究一项,必须对于本书所言彻头彻尾理会一番,且须对于他书有关系的资料博为搜采参核。试举数例:

一,如欲研究孟子哲学,必须先将书中所谓性、所谓心、所谓情,所谓才、所谓义、所谓理……种种名词,仔细推敲,求得其正确之意义。复又须贯通全书,求得某几点为其宗旨之主脑,然后推寻其条理所由衍出。又须将别派学说与之对照研究,如《荀子》、《春秋繁露》等书,观其所自立说,及批驳《孟子》者何如。

二,欲研究孟子之政治论,宜先提絜出几个大纲领——例如民本主义、统一主义、非功利主义等等,观其主张之一贯。又须熟察时代背景,遍观反对派学说,再下公正的批评。

三,孟子辟异端,我辈不必随声附和,然可从书中发见许多“异端”的学说,例如杨朱、许行、宋牼、陈仲子、子莫、白圭、告子、淳于髡等,其书皆不传,且有并姓名亦不见于他书者。从《孟子》书中将其学说摭拾研究,便是古代学术史绝好资料。

四,将本书所载孟子所见之人、所历之地及其行事言论钩稽排比,可以作一篇极翔实的孟子小传。

以上不过略举数例,学者如有研究兴味,则方面尚多,在各人自择而已。

《孟子》之注释书及关系书

最古之《孟子》注释书为东汉赵岐之《孟子章句》,且每章缀以章指,其书现存。全文见焦循《孟子正义》中,今不另举。

一,宋朱熹《孟子集注》。

性质及价值皆同《论语集注》。

二,清焦循《孟子正义》。

考证最精审,且能发明大义,现行各注疏未有其比。

三,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此书乃戴氏发表自己哲学意见之作,并非专为解释《孟子》。但研究孟子哲学,自应以此为极要之参考品。

四,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内《孟子》之卷。

此卷将《孟子》全书拆散而比观之,所发明不少,其治学方法最可学。

五,清崔述《孟子事实录》。

此书为极谨严孟子小传。

以上说《孟子》竟。

附论《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本《小戴礼记》中之两篇。《礼记》为七十子后学者所记,其著作年代,或在战国末或在西汉不等,其价值本远在《论》、《孟》下。自宋程正叔抽出此二篇特别提倡,朱晦庵乃创为四子书之名,其次序:一、《大学》,二、《论语》,三、《孟子》,四、《中庸》。于是近七八百年来,此二篇之地位骤高,几驾群经而上之。斯大奇矣!

区区《大学》一篇,本不知谁氏作,而朱晦庵以意分为经、传两项。其言曰:“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然而皆属意度,羌无实证。晦庵又因其书有与自己理想不尽合者,乃指为有错简,以意颠倒其次序;又指为有脱漏,而自作《补格致传》一章。此甚非学者态度所宜出也。而明清两朝,非惟以《大学》侪诸经,且几将朱氏《补传》与孔子之言同视矣。中间王阳明主张“大学古本”,对于朱氏所改所补而倡异议,然重视《大学》之观念,迄未稍变。惟清初有陈乾初(确)者,著《大学辨》一篇,力言此书非孔子、曾子作,且谓其“专言知不言行,与孔门教法相戾”。此论甫出,攻击蜂起,共指为非圣无法,后亦无人过问。自此书列于《四书》之首,其篇中“致知格物”四字,惹起无数异说,辨难之作,可汗十牛,然以此为孔子教人入德之门,非求得其说不可。由吾侪观之,此篇不过秦、汉间一儒生之言,原不值如此之尊重而固守也。

《中庸》篇,朱晦庵谓“子思作之以授孟子”,其言亦无据。篇中有一章袭孟子语而略有改窜。据崔东壁所考证,则其书决出孟子后也。此篇论心论性,精语颇多,在哲学史上极有价值。

要而论之,《大学》、《中庸》不失为儒门两篇名著,读之甚有益于修养,且既已人人诵习垂千年,形成国民常识一部分,故今之学者,亦不可以不一读。但不必尊仰太过,反失其相当之位置耳。

附论《孝经》

《孝经》自汉以来,已与《论语》平视,今且列为十三经之一,共传“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以为孔子手著书即此两种。其实此二语出自纬书,纯属汉人附会。“经”之名,孔子时并未曾有,专就命名论,已足征其妄。其书发端云:“仲尼居,曾子侍。”安有孔子著书而作此称谓耶?书中文义皆极肤浅,置诸《戴记》四十九篇中犹为下乘,虽不读可也。

附论其他关于孔子之记载书

记载孔子言论行事之书惟《论语》为最可信,其他先秦诸子所记,宜以极严冷谨慎之态度观之。盖凡一伟大人物,必有无数神话集于其身,不可不察也。今传《孔子家语》、《孔丛子》两书,皆晋人伪作,万不可读。有《孔子集语》一书,乃宋人采集群书言孔子事者,大半诬孔子而已。学者诚诵法孔子,则一部《论语》终身受用不尽,“岂买菜也,而求添乎”?

以上附论竟。

(第二章)史记

《史记》作者之略历及其年代

《史记》百三十篇,汉太史令司马迁作。迁字子长,(见扬雄《法言》及王充《论衡》。)左冯翊夏阳人,(据《自序》“司马氏入少梁”语,案推汉地。)今陕西之同州韩城县也。司马氏世典周史,迁父谈,以汉武帝建元元封间仕为太史令。谈卒,迁袭官。迁生卒年不见于《太史公自序》及《汉书·司马迁传》,惟据《自序》云:“为太史令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张守节《正义》云:“案迁年四十二岁。”以此推算,知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西纪前一四五年)。父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迁皆传其学。迁又受业孔安国治《尚书》,闻《春秋》于董仲舒。喜游历,足迹遍天下,其所经行之地见于本书者如下:

《五帝本纪》:“余尝西至空同,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

《河渠书》:“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大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螺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

《齐太公世家》:“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余里。”

《魏世家》:“吾适故大梁之墟。”

《孔子世家》:“余适鲁,观仲尼庙堂。”

《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孟尝君列传》:“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

《信陵君列传》:“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春申君列传》:“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

《屈原贾生列传》:“余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

《蒙恬列传》:“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取为秦筑长城亭障。”

《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余视其母冢。”

《樊郦滕灌列传》:“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冢。”

《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乡射邹、峰。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

吾侪试取一地图,按今地,施朱线,以考迁游踪,则知当时全汉版图,除朝鲜、河西、岭南诸新开郡外,所历殆遍矣。迁初仕为郎中,及继父任太史令,则奉召修太初历。自发议迄颁定,皆迁主之;始末具详《汉书·律历志》。修历事毕,从事作史。史未成,因上书救李陵,获罪下蚕室。已而为中书令,尊宠任事。其卒年无考,大率在武帝末年。今据王静安(国维)所著《太史公系年考略》,略表其行历年代如下:

西纪前一四五(景帝中元五年)迁生。

前一四(武帝建元元年)六岁。

前一三六(建元五年)十岁,自序云:“年十岁则诵古文。”

前一三四(元光元年)十二岁。

前一二八(元朔元年)十八岁。

前一二六(元朔三年)二十岁。自序云:“二十而南游江淮,过梁、楚以归。”(全文见前。)所记或不止一年事,要之自二十岁起游学四方也。

前一二二(元狩元年)二十四岁。《史记》所记事,讫于是年。说详下。

前一一六(元鼎元年)三十岁。《自序》云:“于是迁仕为郎中。”其年无考,大约在元狩、元鼎间。

前一一(元封元年)三十六岁。《自序》云:“奉使西征巴、蜀,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迁归自南,见父谈于河、淮之间。未几,谈卒。遗命使迁撰史。

前一八(元封三年)三十八岁。始为太史令。《自序》云:太史公“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细史记石室金匾之书”。

同类推荐
  • 月锦绣,锁清秋

    月锦绣,锁清秋

    这是第一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并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蕴文化进行唯美解读的品质读物。这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
  • 民风民俗知识(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

    民风民俗知识(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为:亚洲风俗,元宵节的来由,寒食节的来由,端阳节的来由。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热门推荐
  • 从小到大我是我

    从小到大我是我

    一个留守的女孩,一样昂首阔步的走过她多彩的青春。
  • 全职业祖师爷

    全职业祖师爷

    这个世界人人供奉所从事行业的祖师爷或大师。享受香火,炼化成就香火之力,能翻江倒海不所不能。这里虽然有士农工商以及文化娱乐,却没有形成后世各种异彩纷呈的职业。一个现代国家图书馆管理员带着满脑的职业知识穿越到这片大陆,他要做的就是开创各种职业和文化学术流派,成就圣祖之路。
  • 无双霸主系统

    无双霸主系统

    地球少年罗凌风来到异界大陆,获得无双霸主系统。“杀人也能升级?”“当然!”“杀人也能爆神装?”“当然!”“诸天万界的人来找你怎么办?”“碾碎他们!”
  • 一剑破空宇

    一剑破空宇

    天地浩劫,神魔大乱后的神州浩土出现了一个普通的乡村少年,看他如何能跻身修真界的巅峰,在,人.鬼.魔.妖.仙.神六界中留下他那不朽的传奇.
  • 皇后很忙

    皇后很忙

    及笄待嫁的凤三姑娘身材好,声音好,性格好,就是长相……看不清。幸好,凤三姑娘的“后台”不错,所以姑娘应当不愁嫁。可惜,姑娘一嫁克夫,二嫁悔婚,三嫁……冤大头龙二公子表示,他比较注重颜值。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猎人禁岛

    猎人禁岛

    异国风情,荒岛冒险,情节紧张而又刺激,神秘而又悬疑。当反派们真正明白贝壳这个“庄稼汉”的愤怒,整座岛屿已被他以猎人的名义划为禁地,休想再轻易离开。贝壳将在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探寻自己的身世之谜,弄清这一切的真相,弄清班波顿号货轮遭受诡异袭击的真相!
  • 王俊凯求爱季

    王俊凯求爱季

    俊才轻折桂,凯旋献清庙。芝草为余拾,馨香与颜色。我不曾想我的生命会缀上你的颜色,你也不曾想我的颜色会缀上你的生命······本是栀子芬芳的季节,又是什么让男孩为女孩植了一片向日葵的金色海洋?
  • 国之重器啊

    国之重器啊

    一个无父无母在酒肆打杂的小伙计立志要考上进士。可是自从在河边捡到了一个婴儿后,两个人的吃饭问题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 网王浅云深爱

    网王浅云深爱

    她张云,坚强,开朗,自信,向往未来的美好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来到了另一个世界——网球王子的世界。没有看过漫画,从没碰过网球的她,该怎么在众王子中立足呢?她高苍云,胆小怕事,寡言内向,脱离群体,因为看到不该看的,听到不该听的,她选择了逃避,将身体让了出来,却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