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所示,虽有些牵强附会,但自己本意是借题代指本文主人公范雎。提到鱼鹰,也是借其湿羽后需经晒干才能展翅飞翔,来暗喻范雎坎坷经历,如同驯鹰一般,历经雕琢,方成大器。而由此也暗示其一旦失势便会如同湿羽一般,无从再翱翔天际。
雎字的驯鹰含义,还另有一层意思,借指主人公最终也只是被人暗中操控驯养的一支飞禽走兽而已,由此暗合文中提到的,名为“宦”的组织,而它也是本人天书系列《五代十国传》中出现的一个幕后反派组织。本文只是番外,故点到即止,不作展开。具体,待完成的后续连载中,再作详释。
.
武安君,即秦将白起。
.
野王,地名,今河南沁阳。上党,即上党郡。白起攻取野王致上党通韩都新郑之路断绝,后上党郡守冯亭,献郡上17座城池于赵国,引秦国不满。导致不久后爆发著名的“长平之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此战前后,秦灭赵军45万人(传赵军40万降卒遭坑杀,史家对此多有争议),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
穰侯,即魏冉,范雎之前的秦国丞相。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因拥立了秦昭王之故,魏冉凭此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范雎入秦后,说服秦王将其罢免,迁到关外封邑,并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卒于陶邑。(转自网络)
.
应侯,即范雎。因其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应侯”。
.
白起将军素与穰侯交好一事,为依据史料所载而言。穰侯魏冉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转自网络)
.
孟夏,即农历四月。
.
秦王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即秦王下令动员国内(一说是边郡)年满十五岁的男子入伍参与长平之战。虽为史实,但发生时间是在白起为帅并截断赵军后路及粮草之后,秦王亲临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及附近地区)时所为。此处附会,纯属个人情节需要。
.
楚怀王被囚一事,为史实。公元前299年,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时,秦昭襄王将其扣押。公元前297年,楚怀王逃走,但被秦国追兵捉回。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忧郁成疾,命丧咸阳。随后,秦国将其遗体送还楚国。(转自网络)
.
白起攻破楚都一事,为史料所载。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亦在同年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杀。(转自网络)
.
华阳城下大败魏将芒卯,即华阳之战。秦昭王三十二年(前273年),魏冉与白起、客卿胡阳攻打赵、韩和魏三国,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所率三国联军,斩首十五万人。(转自网络)
.
荀卿,即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转自网络)
.
荀子门下弟子有二,指的是李斯和韩非。前者后来成为秦国丞相,后者成为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二人生平,此次简略不表。
.
武信君,即张仪。魏国贵族后裔,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游说入秦,为秦惠王拜相。后出使各诸侯国游说,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转自网络)
.
葭月,即农历十一月。
.
第四节,郑安平一句,皆为史料所载,其后降赵,亦然。践行则为杜撰。
.
王稽因通敌之罪被诛,为史料所载。
.
秦昭襄王依蔡泽之计,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成天下共主。为史料所载,转自网络。
.
文末的“宦者四星,帝座之西”,关乎本人天书系列连载《天书五代十国传》中的后续内容,涉及剧透,不便多言,便只是点到为止。
.
末了,再次感谢各位支持。谢谢。后续章节及番外,正加紧创作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