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300000016

第16章 心灵的空间(1)

那片三月桃花

天于雷

迁居之后,一直怀念窗外的那片三月桃花天。奇怪的是,一度生命垂危时,眼前也曾闪现它蓦然开放带来的惊喜与震撼。那时,窗外是三经街。北有辽报,南有沈报。也许借得二报文采的光,每年那条街上报春的桃花开得格外早,格外迷人。

往常那条街,虽然冰雪开始消融,但由于心灵史的惯性作用以及冬之神不甘敛却余威的缘故,人常常陷于季节感的钝觉。因此,早春二月,顺着大街望去,依然天光混沌,云影模糊,枯枝泣风,寒鸦背雪。大街上流动的过客,仿佛驴皮影里的人物,一切还是那么枯燥,单调,凄凄冷冷……

如同人类史上总是有些胆大的先知,在人们昏沉不觉时将天火偷给人间,这报春的桃花竟在世间冰雪冷寂之刻将希望洒向东风。桃花盛开了。于是,流动的人物成了背景,粉红色的桃花成为主体,笑得那么温存,目光那么绚丽。也有时人物成为主体,花儿似乎成为流动的衬景,几位穿新款式风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驰过,桃花成了她的头巾,她的披肩,她的微笑……一辆摩托驰过了,像一溜闪电的乌光,仿佛车上男女的笑语飞到树上,才幻化为鲜花的。

每年经漫长的冬雪,眼前陡然闪现一排花树,我总是被吓了一跳。没有绿叶,怎么就开出鲜花了呢?一直声色不动,怎么就突然变成一片花海了呢?年年按捺不住这惊喜,年年这时注视那排街树的变化。我想,它总该有个孕育的过程,换装的过程,吐叶的过程;花蕾也该有个含苞、蓄蕊的过程……

就像孩童火急地非要识破魔术师的戏法不可似的,我年年月月,盯得很紧,看它没有任何变化,才安稳地睡个觉。岂知一向是徒劳。那桃花顾不得余雪残寒,早早就孕育成熟,悄悄地蓄足金花玉粉,但等一阵东风,夜色为她布下深闺,供她巧妆打扮,翌日清晨,凭窗一望,报春神女,已粉面驾临了。

桃花开得最早,却又花期最短。不待几日,寒风卷土重来,或是霜雪再降,那粉红色的花朵,骤然变得雪白,宛如满头银发,才二三日,便被摧折,随风飘零了。古人写过不少诗词,将花飞花落写得凄凄。其实,何需那么感伤!人生贵在希望。希望牵着欲望走。尽管希望常常引向绝望,人们还是期盼着希望的诱惑与牵引;正如春天过去,虽有冬天,但是,冬天一过,又是春天。人们执著地追求,才有了连绵不断的千古悲喜剧。说起来,

三月桃花该是希望的女神了。比起三夏浓红艳翠的平淡,莫如半春杏粉桃白的潇洒。既然最早报春,又雨里沉思,风里飘舞,给人们心灵插上一朵报春花,纵然花期三日,也够充实的了。

绚丽的人生,也许爆发在霎那;霎那间的爆发,却要有一世的付出。

我问桃花,她只顾吃吃地笑。

写在心底的遗憾

刘文玉

秋天落叶季节,加上绵绵的雨丝,伴着落叶沙沙的声音,真有种怀念故人的思绪。此时我正在南方一座大城市一家宾馆里,校阅我即将付梓的《刘文玉歌剧选》的样稿。朋友们建议最好请一位权威人士写一篇序言。我想了几位,觉得最有资格为这本书写序言的应首推戏剧艺术家、诗人、《团结就是力量》的词作者牧虹同志。他身为辽宁歌剧院院长,为我的几部歌剧花费了心血,也吃了苦头,挨了批斗。可他从不改艺术初衷。

在那浩劫的年代,我创作的歌剧《地下怒火》成了为刘少奇树碑立传的大毒草,为牧虹招来了种种罪名。他受尽了折磨:挂牌子、戴高帽、剪鬼头,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骂遍了他,打倒了他,但他依然承受着,从不把责任推卸给作者、导演或其他人,更没有说我一句坏话。我那时心里真悔,何必写这个剧本,为牧虹带来如此的灾难。我难过,我只能在另一会场中认罪、检讨。

最后我们一起下到盘锦,到大芦苇荡中去改造。

粉碎“四人帮”后,他冤案昭雪并调到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任院长。他若为我写一篇序言该多有分量啊!可此时他却重病在身,住进了医院。

外面沙沙的落叶,飘飘洒洒的秋雨,我的泪水流了下来……我捧起带有油墨香味的书稿,遥望北方,我冥想着。

1962年,也是一个落叶的季节,当我花费三年工夫跑遍了东北所有大型煤矿,并根据我自己的长篇叙事诗《矿山烽火》改编成六场大型歌剧《地下怒火》时,这朵小花经过导演、作曲家和演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就要走进排练场了。那时,我们多想搞出一部新中国的大歌剧,这可是一个艺术家终生的追求。从延安到北京,从北京到辽宁,牧虹雄心不减当年,一心想把辽宁歌剧院建设成一流的大剧院,为此他抓住这个本子不放,一道和我们深入生活,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里和我们北下黑龙江省的鹤岗煤矿,翻阅矿史,访问老矿工,开座谈会,帮助结构剧本……花费二年的工程,又排练了三个月,这天终于彩排了。

这是一部描写日伪时期煤矿工人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大暴动,煤矿不为日本人出煤的故事,主人公以办婚礼为掩护,矿工聚众开会,举行暴动;在黑龙江省鹤岗煤矿谈本子时,工人们曾建议叫《刺刀下的婚礼》。

省里的领导、专家请来了,彩排演出后,只见领导沉默地严肃地走出排练场,没有建议,没有批评,也没有鼓励,甚至连一声辛苦都没有说就走了。排练场静静地,鸦雀无声,这是创作人员三年的辛苦啊,这是演员们三个月的辛苦啊,牧虹亲自帮助修改本子,帮助导演做案头工作,又在排练场滚了三个月啊。领导们走了,专家们走了,他们一句话都没留下,这意味着什么……

牧虹院长下令,演员休息!时间已是半夜十一点多了,演员们不情愿地走出了排练场。空荡荡的排练场此时显得异样沉静,院长牧虹,导演、作曲家和我,几个人默默坐在场中,谁也没有一句话,只有外面秋风扫落叶的沙沙声。导演不住地卷着烟,一颗颗地抽着……谁也没说回家这句话。深夜十二点多了,突然外面有人闯了进来,对牧虹院长说,你夫人要生孩子了,车已经来了,你是否陪她上医院?半晌,牧虹院长说,不!我这个“孩子”还没生下来呢!我作为剧作者,此时泪水刷地流了下来。牧虹还是没有动,我说,你回去看看吧,牧虹仍没动!直到坐到午夜一点多钟,才被我们催回家。他什么也没说,但对艺术执著的追求、思索使我多么敬佩啊。

终于,1963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十八周年时这个剧本搬上了舞台,演出了,《地下怒火》成功了,连续演出百场,这时他的孩子一周岁,而这个“孩子”也算艰难地诞生了。

就是这个“孩子”,一下子在那个年代成了被批的目标,大字报、大胶版、大帽子都糊到牧虹身上,罪名是“为刘少奇树碑立传”,牧虹炮制了大毒草《地下怒火》,这把火烧毁了牧虹,成天地批斗,我这边也成天地检讨……

看着选集,不忘牧虹。然而,这时他已躺在北京的协和医院的床上,身患不治之症。我多想捧着这本三十万字的选集送到他的床前,告慰你的孩子已得到新生!当我的选集出来时,牧虹同志噩耗传来,他与世长辞了!

我想我把这选集送到他夫人仲伟同志手中,我工工整整签上了他们二位的名字,就在她从北京来辽宁时,我赶去送别,谁想她已匆匆地改乘飞机回北京了。送到北京去!然而,没有等到我去北京,一年后仲伟的讣告传来,我惊呆了!当我捧着这本送不出去的选集时,望着外边的落叶,我泪流满面。

告慰牧虹同志,你的“孩子”《地下怒火》结集出版了,你应当笑了!

留在我心中的微笑

尹淑华

报纸上一帧“抚顺重点工程招商签字仪式”的传真图片引起了我极大的注意,原来那照片后排左边第二个人就是我的得意门生,正笑容可掬的站在那里,作为招商局的副局长,出席类似的仪式是司空见惯的,然而对于我这个教师来说,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学生的尊容总还是免不了多几分亲切。

人生在世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领域,活动天地,结交不同的朋友。一个平凡平常平庸的我,命中注定不会成伟人、名人。

然而因为我是教师,我幸运地能与学生为伍,置身于他们中间,我找到了最富有的感觉,有他们的前呼后拥,我才体味到了做老师的独得之乐。

我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年复一年,每年第一个把新春的祝福送给我的人。相继十多年来,他从一个普通的医生,到副厂长,到外经委副主任,未曾间断过每年第一个来给我这个老师拜年。固然,他有公务的需要,官场上的应酬,以及对父母的孝敬,然而每年大年初一到老师家来的总是他!

看到这张熟悉的面孔,更平添一份精神的慰藉,恍然之间二十几年犹如流水般地匆匆而过,但心灵上难以泯灭的记忆的残片还保存着。

那略有几分稚气和几分傲气的笑眼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不会忘记,他第一次入团申请未被批准时,那失神的样子以及那睁大了的涉世未深的眼睛。他茫然不解,他心头罩上一层痛苦的阴影,他求助般地向我哭诉他的委屈他的不平。然而我作为他的班主任除了爱莫能助地劝解安慰之外,只能告诉他勇敢地直面人生。其实那时我的心也常常被煎熬,因为那是一个黑白颠倒的年代。

一次,同学聚会,善解人意的他——专程来车接我去赴宴。师生间的小聚已经让我感到兴奋,他的这份盛情更让我感动。作为车盲的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拉达、大发、桑塔纳,就更不必说什么皇冠、奥迪、卡迪来克。孤陋寡闻的“老师”舒舒服服美滋滋地坐在了车的前边,不无得意地说了一句“这车挺漂亮”(一句话泄漏了天机,外行了不,土老帽一个)。他慢条斯理地对我说:“这是美国车,林肯,平时我也很少用这个车,今天是来接老师!”接着又说:“坐在后面的位置固然显得尊贵,但我想让您在前面坐,看得清楚。”这看似平常的话语,却让我心潮翻涌了。身居高位的二十多年后的学生仍然一如既往地尊敬热爱他的老师,并视老师为亲人,这份体贴,这份深情连同这许多年来给予我的抚慰和激励让我为之动情。

我不由得畅快淋漓,沉浸在这“林肯”的温柔之中了。虽然我还不曾饮酒,却已经陶醉了。昔日挥之不去的往事连同如今的一切都让我倍感欣慰。学生——牙医——团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副厂长——招商局副局长——外经委副主任——学生。

头衔是他们的,学生是我的。

自豪自慰之余,我想,这种尊师的品德,无论是“尊师重道”的古代,还是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现代,都该是永远值得赞美的吧!

贴在我日记本上的那张剪报依旧,他的始终微笑着的面容永在,作为老师我忘不了他和他的同学们。

路过那幢小楼——对二姐的回忆

汤士安

火车徐徐地开出牡丹江车站,接着便风驰电掣般向哈尔滨方向进发。我坐在靠车窗的座位上,眼睛观望车窗外牡丹江市的风光。火车越过了苗圃,我的心怦然一动,把头探出车窗外,向右前方望去,渐渐地看到路边那幢四层红砖楼和四层上那白色的阳台,触物生情,引起我对曾在这楼内住过的二姐深切思念。

八年前,我曾到牡丹江来,就在这幢楼的四楼二间房里,见到了我的二姐与外甥们,那是亲人相见欢聚时欢乐的时刻,大家团团围坐一桌,二姐满脸兴奋的笑容,谈着快乐的往事,我与孩子们饮酒、歌唱,大笑,小屋内充满了欢欣,二姐竟高兴得笑出眼泪。

二姐名玉兰,从小就聪明伶俐,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白皙的小圆脸,好看的鼻、嘴,十分招人喜爱。她个儿不高,但在小学读书时,不但在学校的田径场上场场夺魁,而且在全县小学生运动会上,100米至500米田径赛运动会上都取得很好成绩,每次她由县里比赛回来,都带回来许多奖品,虽然都是些背心、毛巾、铅笔、袜子之类,也使我们羡慕不已。

她小时候就知道疼爱弟弟,她长我六岁,八岁时候就背着我玩。我四岁那年,一次她上学读书,我哭闹着非跟她去不可,她怕我哭坏了,就带我上学去,上课时,就将我藏在桌子底下。

后来终于被老师发现了,二姐挨了批评,她再不敢带我上学了,每天都在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去学校。

我上学后,二姐尽力帮助我,每天早晨她先为我穿好衣服,收拾好书包后,才收拾自己书包,吃饭后领我上学。一次我放学回家,刚走进我家胡同,一个大个同学欺负我。将我帽子扔到路边水沟中,我惧他个高力大,不敢反抗。恰在这时二姐放学走在我们后面,立即奔上前质问大个同学为何欺负人,大个同学无言以对,一溜烟似地跑了。二姐从水沟中将帽子给我拣出来,教育我不能太熊包,不然要挨欺负。我上二年级的夏天,一个同学与我打架,他打了我好几拳,我只还他一脚,他就捂着肚子向老师告我打他了。老师不问青红皂白,进教室扯住我的左手就打手板,二姐闻讯,扒在教室窗户上看我挨手板,她疼得泪如雨下。当她听到老师误打了我,就不顾一切地闯进教室质问老师为何偏向那个同学而打我,并说出事实,老师被质问得不但住了手,又打了找我寻衅的同学两个手板。

这虽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但我仍记忆犹新。

二姐既心灵手巧又很要强,高小毕业后,她学会绣花、做衣、做鞋,长得又好,所以,保媒的常上门。命运却和她过不去,十九岁结婚,建国后随丈夫去牡丹江,不久丈夫就病死了。扔下她一个没有工作的年轻妇女,又领着两个孩子,悲痛与困难都落在她头上,可她很坚强,去做临时工作维持生活,后来遇到一位忠实厚道的铁路警察,他们俩结合了。生活安定了,心情也好了,她被选为居民委员会主任,因为积极为居民服务,受到群众拥护,被选为市人民代表,由于她工作出色,受到市、区多次表彰。儿女们都长大了,自立了,由于从年轻起过分操劳,身体却落下不少病。更不幸的是,姐夫又抛她而离开人世,这给她一个沉重的打击。丈夫走了,家中的事全要她操心,多年积下的病都找上来了,身体弱了。我得知她病了便带着儿子、女儿去看她,就在这幢小楼上,我们又相聚了,她高兴得忘了疾病,让儿子、女儿们为我们做了许多菜,她竟高兴地破例喝了两小杯酒。谈起一些有趣的往事,那几日她的精神非常好,一直与我们谈唠不止。我们走的那天中午,尽管做了不少菜,她一口也不吃,而且忧伤地落了泪,对侄儿、侄女说:“从此一别,不知道何年何月再见到你们,也可能见不到你们了……”我安慰她,我说明年还带孩子们来看她。虹儿为使姑母欢心,为她唱《沙家浜》智斗一场戏,一人唱三人唱腔,勉强换得他姑母的笑容。我们走时,她又落泪了,衰弱的身体不能送我们下楼,就站在四楼阳台上望着我们在对面车站候车,一直等到我们上车,她仍然站在那白色的阳台上。

谁料到那竟是最后的诀别,因路途遥远,在她临终时,我们姐弟竟未能见上一面。望着那幢四层红砖小楼,望着那白色的阳台,仿佛二姐还站在那里为我送行,我不由地流下了热泪……

火车飞快地驰过那幢小楼,我扭过头,泪眼模糊地望着那幢渐渐远去的小楼,直至看不到了。

童年旧事

陈娟

同类推荐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4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4

    许多人为了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心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藏着浩瀚的大海,一则短小的文章中孕育着博大的智慧。本书收录的数百篇读者喜爱的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本书既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 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

    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

    《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收集了作者自2002年至2006年之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2篇、散文、随笔57篇,文论、对话49篇,共40余万字,由于作者近几年未出版图书,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出版本书是为了给关心他、研究他的读者与机构一个交代。
  • 飞翔的高度

    飞翔的高度

    本书是作者的精品散文集,包含江山多娇、我爱我家、走进美国等。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人的智慧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人的智慧才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我们相信我们的智慧,就让它高飞;我们凭借智慧,让幻想高飞,让精神驰骋。
  •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辛以词作著称于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其词作被称为“英雄之词”、“词中之龙”。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辛弃疾除了词作著称于世外,还写有大量的诗文,辛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 墨染时光梦笔寒

    墨染时光梦笔寒

    本丛书为经典阅读类图书,将20世纪初至今大约百年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美文作家的代表作选编成书100册(第一辑25册)。该丛书由桂晓风组织编写,拟请王蒙作序,陈忠实、莫言等知名作家及国内多家畅销期刊主编推荐,每册约10万字,包含美文赏读、作家档案等内容。该书除有文化积累和历史传承价值,还兼具陶冶青少年读者性情、培养其品格、抚慰其心灵的特点,以其经典性、权威性、实用性可望成为经久不衰的“中国美文经典阅读范本”。
热门推荐
  • 明年再见

    明年再见

    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明明心里有伤却一次又一次的原谅他到头来遍体凌伤总裁总是不放过她她还能否逃出他的手掌呢
  • 回到最初的美好

    回到最初的美好

    青春在很多人眼里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因为你记不起,也并不是因为你没有过,只是你不愿意去回忆,因为你有了新的生活,不管你当初笑过,哭过,累过,心酸过,让我们一起,一起从这个虚无,平淡,现实的世界里回去,回到最初那个让我们一起欢笑的地方,回到那个我们曾一起走过的走廊,回到那时...最初的美好
  • 霸气归来:废材逆天二小姐

    霸气归来:废材逆天二小姐

    这一世,她被未婚夫和妹妹杀害。她发誓,总有一天她会踏血归来,让那些背叛过她的人后悔,后悔当初招惹她。却没想到生命中闯入一个他,她不敢相信任何人,却不知冰封的心在慢慢融化。
  • 炼神修魔

    炼神修魔

    佛曰度尽众生,乃证菩提。奈何世事苍凉,修魔为道,少年许凡修魔炼神,成就万年之唯一。
  • 宇函录

    宇函录

    天地为关隘,是谓宇函。众生求己道,我自来此。那年蝉鸣,沙弥念号,应如是空。昔日霞天,老道唯诺,希侓如斯。今夜月明,冷天残令,我道莫言情。施主,莫要拜佛。净坛已朽。公子,什么是道?灵台空筑。君子一句仁义至,山河气象压魍魉。都道无晴是有晴,叫声施主气难平。
  • 如果时间听得见

    如果时间听得见

    我,叫年陌欢。记忆里,我是个很安静的女孩,安静到有些病态。从小,我拒绝和任何人对话,只把自己关在那个小房间跟那只流氓兔自言自语。到了上学的时候,我也总是不被人发现,教过我四年的班主任竟不记得我的名字。我总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我叫年陌欢,新年的年,陌生的陌,欢快的欢。但,没人记得我。
  • 窃天传说

    窃天传说

    一个因一副无头美人图改变人生轨迹的平凡少年,一个拥有碧蓝眼珠身世离奇的美丽少女,一个天资千古难见的俗家弟子,究竟谁能够撼天动地,舞动这九天风云,成为真正的九天之王?
  • 天天营养百味:大众招牌菜

    天天营养百味:大众招牌菜

    《大众招牌菜》以市场为“风向标”,其选用的原料取材方便,制作过程简单易行,可使您快速掌握各项精要,烹饪出色、香、味、形俱全,且营养健康的家常菜肴。不论是娴熟的烹饪高手,还是初涉厨事的年轻人,都能以字导视,顺利操作,快速掌握菜肴制作的原理和精髓,真正体验到烹饪带来的乐趣。
  • 神秘的公寓

    神秘的公寓

    梦雨是端木家的养女。他们搬到了一个旧的公寓里后,梦雨经常听到不熟悉的脚步声,与此同时,再也修不好的闹钟滴答滴答的倒着走起来。梦雨的身边还陆续出现了许多神秘的事情,神秘的电话,神秘的玩偶...为了解开这一系列的谜,梦雨根据公寓里的线索终于解开了几代人之间的关系与秘密。考试阶段不在考试以后再更
  •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