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300000017

第17章 龙之族(5)

舞前,用山草或稻草精心扎制两条草龙。舞时,由四人上场,其中两人各执一条草龙,另两人各持一合镲,四人围成一个圆圈,脚步为上、中、下三向跳步,以对角穿花程式起舞。下表示地下,中表示地上,上表示天空。基本步法以单跳步为主,左右扭腰晃肩,以镲为节,舞动草龙。下跳为单跳步,自转一圈后下蹲,并击镲舞龙;中跳为前弓箭步,于腹前击镲戏龙;上跳为后点步,身子前倾,并将龙、镲举过头顶舞动。龙虫舞以鼓、锣、镲为伴奏,击鼓者为舞蹈指挥,与击锣者均不参加舞蹈。麻栗坡县的瑶族跳龙虫舞,整个过程均由一人唱经,一人击鼓,两人手持刀,一齐手舞足蹈,偶尔还发出“哦”、“嘿”的吼声。方位强调东南西北,队形大体呈圆形。舞者头、臂、腰、腿、脚都有动作,以膝盖的转动最为明显。

在江华瑶族自治县,还流行一种叫“人龙”的表演性节目。相传明嘉靖七年(1528年),江华瑶民因忍受不了当地官绅的压迫与剥削,便推举十七名代表上京告状,终使“不准瑶民摆桌子吃饭”和“逢年过节要宴请官绅”两条陋规得以废除。十七名代表回到家乡后互相拥抱,骑肩起舞,以示庆祝,此后便逐渐形成“人龙”这个传统节目。

“人龙”一般由十七人组成,构成八节,每两人组成一节,一人站立,另一人跨于其肩,向后仰头搭在后一组跨者的腿上,并双手扶住其双脚,后一组站立者双手扣住前一组仰卧者的胸部。这样各组前后互相连接是为“龙身”。最前边一组的站立者由另一人紧贴胸前,双腿反夹其腰下部,是为“龙头”,有时站立者肩上还坐一小孩。最后一组的骑者身向后仰,悬空摆动,是为“龙尾”。运动时,由龙头领先,作之字形、圆形、弧形的路线走动,速度或快或慢。

表演者靠脖、肩、腰、腿的力量互相配合,协调行动,显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据《健身沙龙·民间传统》中国体育网2006年9月23日)。

瑶族的雕刻、彩绘艺术别具一格,龙,及凤凰、麒麟等图案,在吊楼、神龛、屋檐挑手、扇门裙板上都很常见。瑶族妇女讲究头饰,常把十多米长的绣花巾盘在头上,谓之“龙盘”。

上述之外,与龙相关者,还有建于宋代,至今有千余年历史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镇南岗排古建筑。南岗排主要有邓、盘、房、唐四个氏族,是唯一建立“龙”组织的连南瑶寨。“龙”

系按堪舆家的“风水龙脉”之说,将全寨分为三条“龙”。在每条“龙”的地势中间竖一大石,称作“龙头”。东“龙”为唐姓所居;西“龙”为盘、房和部分唐姓所居;中“龙”为邓姓所居。虽划分地缘,但中、东两“龙”是血缘组成,仅西“龙”才按地缘划分。这种聚族而居的原则,有利于“龙”的首领即“龙头”管理内部事务。“龙头”每三年选举一次。

4.苗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其先祖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

苗族崇拜龙。龙在苗人的生活中主要是以保护神的身份出现,几乎每一个苗人都认为有一条龙庇佑着自己的村寨。苗族节日中的“白洗芦笙会”、“龙船节”、“拉龙迸寨”、“祭桥”

等等,都是以龙崇拜为主要内容的节日。出现在苗族服饰上的蛇身人首龙,与族祖崇拜有关,具有一定的图腾意义。按照当地人的解释,这种龙分雌雄,赤面为雄,白面为雌。其肚腹处被挖空一块作为透视点,内有两个小人。苗族传说,大地上开始出现的是龙身人首的乌基和代基,后来才有苗人的十二个宗支和一百四十八个姓。蛇身人首龙之外,苗族服饰上还有牛龙、狮龙、象龙、马龙、羊龙、鸟龙、蛇龙、蚕龙、猪龙、穿山甲龙、虹蛾龙、螟松龙、鱼龙、泥鳅龙、螃蟹龙、树龙、花龙等。这些龙,既是苗民万物有灵观的反映,也说明了龙取材的多样性。

关于牛龙,有说与炎帝有关,因为传说中的炎帝形象是人身牛首。相传炎帝被黄帝打败后,偏守蛮荒的南方一隅,跟随他的苗民也跋山涉水最后落户在西南山区。或说是炎帝这位中华民族的“农神”、“谷神”,最后成了管辖南方的天帝,被本是当地土着的苗民认做了自己的始祖。于是,苗人就绘制牛角龙,以示崇拜。也有认为牛龙与蚩尤有关,因为传说中的蚩尤形象以牛角为标志。以蚩尤为统帅的九黎族被黄帝打败后,一部分向南迁徙,至西南山区,成为后世的苗族之祖。

白洗芦笙会是贵州省黔东南施秉县白洗一带苗族的传统节日,又称二月芦笙节。于每年农历二月中旬午日开始举行,为期三天。其来历有传说:古时某年天大旱,土地龟裂,五谷不长,人们求龙降雨,但屡求不应。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用竹筒吹着求雨,龙听到后,马上起雨。因此这一带的苗族规定:生活在江边的苗族,划龙船求龙降雨,生活在高坡上的苗族,吹竹筒求龙降雨。后来,吹竹筒演变为吹笙,而且形成了芦笙会。届时,周围的地坝、新桥、双井、翁西,以及黄平县的谷陇、新州、重安和凯里市的旁海等地的苗族群众纷纷赶来。活动先从白洗的长山寨开始,周围村寨的芦笙队,在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带领下,到长山寨的古爬坡顶吹奏,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第二天活动移到其他山寨。

居住在贵州凯里的苗族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关于此风俗的起源,当地有传说:说是很久以前,住在小江河口的老人保公,某天带着独生子九保下河打鱼。突然云聚风起,河浪滔天,从水中跃出一条恶龙,将九保拖进了龙洞。保公下水救儿,可为时已晚,恶龙已将九保咬死。老人决心为儿报仇,他上岸取拿火镰、火草,再次潜入龙洞,放火将恶龙烧死。不久,恶龙尸体飘上江面,胆大者便割块烧吃,肉味鲜美。消息传开,大家纷至沓来抢龙肉。胜秉寨(今属施秉县)发现得最早,分得龙头;平寨(分属秉雄县)分得龙颈;塘龙寨(台江县,以下均属台江县)分得龙身;榕山寨分得龙腰;施洞口的人去得晚了点;只分得龙尾,杨家寨去得最晚,仅仅分了点肠子。因此,现在杨家寨龙舟染成深绿色的(传说龙的肠子呈深绿色),称青龙。当人们把龙肉分走后,是夜,恶龙给大家托梦说:“我伤了老人的独生子,自己也赔了一条命,但愿你们老少行好、用杉树依照我的身躯,在清水江上划上几天,让我像活着一样,我便兴云作雨,让你们五谷丰登。人们听了,信以为真,就照恶龙所说,先制条小舟来划,果然灵验,降了喜雨。于是,大家纷纷做起龙舟来划。最初商定按照分龙肉的先后顺序来划。如胜秉分到龙头,排在农历五月初五;平寨分得龙颈,排在五月初六。但此时正值割麦、插秧的农忙季节,为了不误农时,各寨又协商,改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七日分期分地举行竞渡。据说改变日期的次年,就遇到了干旱,大家认为这是改变日期造成的,于是又商议恢复农历五月五日在胜秉、平兆两寨划一天作为龙舟节的开始。在平兆举行的仪式,下游宾洞寨的龙舟一定要参加,并且由他们先期到达,施洞的后到,大家划一划,表示一下意思就散走,次日仍然下地干活。到二十四日以后再举行正式的活动,尽情欢乐几天。经商议平兆寨为农历五月二十四,塘龙二十五,榕山二十六,施洞二十七,定在上述四个地点集中。这一规定,相沿成习,直到今日(据《贵州清水江苗族龙舟节》,中国龙舟协会网2004年6月7日)。

招龙节又叫拉龙节,和苗家牯臧节一样十三年过一次,时间定在猴(申)年的二月猴(申)日。据传,在雷山控拜、麻料等村的祖先原来居住在脚高,就是今天的贵州凯里三棵树镇一带,后有一批猎人来到这里打猎,看到这里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就在猴年迁徙到了这里。为纪念这个迁居的日子,就定猴年为郎德上寨的“招龙节”。

苗族世代相传的古歌《枫木歌》中说,最早这个世界上有十二条水龙,十二条旱龙,水龙由水牛主管,旱龙由人主管。苗家人主要以养殖农耕为主,因此苗家人招龙,主要是招“水牛龙”。希望招回水龙后,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招龙节一般在山顶举行。届时,寨子里各家各户选出的代表——皆为十四岁以上男子,在祭师的引领下,扛着铜鼓,背着祭品走向山顶。到山顶后,祭师和寨子的长老们摆好祭桌,由祭师开始抛撒“招龙米”,并念招龙词,击敲铜鼓配合。念完招龙词,大家即开始返程。一路上,祭师继续抛撒招龙米,每过一个山头,都要插上一个招龙的白纸钱。当招龙的队伍来到“迎龙坪”时,寨上的男女老少早已在此等候了,供桌上摆好了祭品,祭师将各家各户聚集的招龙米和村民们在附近的龙脉上挖来的龙土,连同猪肉一起分发给寨子里的各家各户,表明已经将龙引进了各家各户,大家都得到了龙的护佑。

另外,苗族还流行接龙舞、“长衫龙”芦笙舞、龙灯舞等习俗。

5.侗族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侗族源于秦汉时期“百越”中被称为“骆越”的分支。

侗族村寨的选址讲究风水。山间水过之小片平地,侗族人认为是“龙嘴”,视为理想的寨址,侗族人称为“坐龙嘴”。寨子依靠的山脉叫做“龙脉”,龙脉止处的平坦地方称为坝子,龙脉到此称为“龙头”,龙头前面的缓坡地带即龙嘴部分,这便是寨子中人家立屋的地方。侗族村寨大致按宗族划片筑居,往往一个宗族找一处龙嘴筑居。在寨子中间,宗族团团而居的地方,多半会有一座鼓楼,这个鼓楼也就是一寨之穴位。穴者为山水相交、阴阳融凝之处,也即是龙脉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之地,故为一地最吉利之要点,亦叫“龙穴”。

侗寨的寨尾或寨头及鼓楼附近,建有一些木桥,木桥有廊有顶,俨然一座廊桥,可以避风雨纳清凉,故称“风雨桥”。风雨桥一般是坐落在龙脉消歇隐退处及一寨的水口之位置,起着贯通龙气的作用。

侗族有在农历的三月初三过“花炮节”的习俗。此节的来历说法不一,桂北侗族的说法是:很久以前,一位姑娘在河边看到一条水蛇追捕一条小花鱼。姑娘打死了水蛇,使小花鱼得救。第二年的三月三日姑娘又到河边洗衣,突然看见一位美貌的少女站在水面上,向天空撒花,岸上的人争先恐后地去接飘落的鲜花。而姑娘却呆呆地看着,忽听少女亲切地对她说:“我是龙王的女儿,去年的今天被姐姐搭救,今天特来谢恩。”从此,龙女常到人间娱乐。后来龙王知道了,就把女儿关起来,不准她与人间往来。

人们怀念龙女,便不约而同地来到江边集会,开展散花活动,以后逐渐演变为花炮节(据《幸福花炮年年放》,《巴渝论坛》2006年6月12日)。

牯脏节是侗族古老的属于信仰类型的节日。既有祭祀祖先的内容,亦有祝愿丰收的含义,同时还有“接龙”、“祭龙”的内容。历史上的这种活动一般每十一年举行一次,盛行于南北侗乡。但由于它的仪式庄重、礼节繁复、花费很大,近百年来在大多数地区业已消失,唯镇远报京和剑河小广还举办过一两次牯脏活动。

报京的牯脏节,要选出一人任牯脏头,每隔十二年过一次。在这当中的第七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一次“接龙”活动。接龙活动主要是从邻村稿雪寨接回一头白水牛。——在报京侗家的心目中,牛是龙的象征。

清晨,人们汇集在稿雪寨外的山梁上高呼:“谁家的牛吃麦苗呀!”只要听到寨上有人“哦”地应了一声,接龙队伍就顺着山梁载歌载舞地返回报京。负责宰牛的左肩斜佩一道彩带,牵着白牛走在队伍前面,白牛身后是芦笙队,人们伴着笙曲翩翩起舞,把白牛接到寨中的犀牛塘。进塘后,男女老幼围在一起跳起芦笙舞和踩鼓舞,欢庆白龙归位。之后,将白牛杀了,取角埋于塘底,表示白龙归位。随后将牛肉分别给各户享食,称为“吃龙肉”(据《侗族节日“牯脏节”》,贵州省人民政府网佳节跳《踩鼓舞》的风俗。踩鼓舞是以木鼓作为伴奏的鼓舞,是一种祭祀性的舞蹈,继承古老的传统舞蹈动作较多。报京侗寨称木鼓为龙鼓。相传很久以前在这里有一个大水潭,乡民们踩鼓前都要“引龙”,每五年都要招一次龙。在凌晨两点钟时,乡民们吹着芦笙前去“引龙”,将一头披红挂花的水牯牛从山梁上,按照规定的路线,牵到水潭边祭龙。为了引龙,尽管村寨的土地有限,但也没有在水潭边盖屋,故水潭至今尤在。

侗族中还有一种较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龙喘”。表演时,青年男女分成两路纵队,先由外向里绕,再由里向外旋,盘成螺圈状,犹如长龙迂回。

每逢中国传统佳节大年初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唐朝村的侗族民众,便聚在一起过一种独特的传统避邪节——“赶贼节”,以企盼来年平安。此节的起源,据说是过去其地经常受到山贼的骚扰,于是,为了赶贼,也为了避邪,同时也为了教育子孙后代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就兴起了这样的节日。由于以前山贼进村抢劫时,是龙姓的人把山贼赶走,同时由于龙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所以唐朝村的侗族民众定下规矩,“贼王”必须由龙姓人来扮演,预示着龙可以化邪为吉祥。其他贼则由村里的年轻小伙子扮演。过去,侗族民众以放鸟铳的方式赶贼,1997年后,当地政府开展了收枪制爆活动,侗族民众就改鸟铳为炮竹。

6.仫佬族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其余散居在罗城附近的宜山、柳坡、都安等地。

舞草龙是仫佬人春节的活动项目之一,体育运动与娱乐活动两者内容兼而有之。

草龙的做法是:将禾秆草编成一条长长的草帘,长度可由编织者自定。据说是青少年见大人做布龙闹春节,他们没有做布龙、舞布龙的能力,便用禾秆草编织草龙来舞。民间传说,是小长安乡地州屯的青少年最先兴起来的。他们编成草龙在大年三十晚上舞草龙游村,夜间不小心烧了草龙,年轻人舞起这“火龙”,别有一番韵味,大人看了忍不住也参与活动。后来,大人也编起草龙,舞草龙变为全屯性的文娱体育活动了。仫佬族舞完草龙后将它抬到河边烧掉,据说此举是为将草龙送到海龙王处,以祈求年年风调雨顺。

“群龙争珠”是仫佬族青年的水上体育竞技活动。每当夏季来临,仫佬族青年都要选择一些农活不忙却阳光灿烂的日子,拿出本地出产的水果,来到河边或水库边,举行“群龙争珠”竞技会。他们往水里投放一定数量的水果,然后把人分成两组,潜入水中将水果摸上来。

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摸获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者,奖品就是水果,负方罚游水、潜水,直到无力再游水、潜水为止(据《民族概况·民族体育》,e56民族网2006年9月23日)。此活动是以“龙”喻人。

7.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县。

毛南族以龙为图腾,龙的形象、龙的影响在毛南族人民生活中无处不在。龙的最大节日是分龙节,又叫五月庙节,它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祭祀龙的传统大节。

毛南族居住区,因地势、气候、民俗的不同,分为上团、下团两个区域。

因两团分别举行祭祀龙的活动,故称分龙节。另有传说,每年农历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龙日)前后,天上的龙开始“分水”。人们可以安排农活,争取丰收。因是在龙的分水之日过的节,故称分龙节。

同类推荐
  • 民俗文学心理学

    民俗文学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民俗、文学、心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民俗中的心理学、灵异传奇、作家与文学心灵等内容。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传统与文化

    传统与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奔腾向前、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跳动脉搏,继承、创新和发展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 辽宁民间文化

    辽宁民间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也滋润了一方水土。民间的文化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文化——那是哺育我们生命的根源所在。她宛如珍珠璀璨,她的朴实脱胎于质感的生活。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她有自娱自乐的属性,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本书研讨生肖虎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万古蛮帝

    万古蛮帝

    一息尚存,道心不灭。一念尚存,万古轮回。一代仙主帝俊战陨,重回大荒故土,这一次再踏上人生路,必将辉煌重铸!茫茫仙主路,生死尽头时。
  • 决裂苍穹

    决裂苍穹

    亘古有至尊,其名盘古氏,又曰盘古大帝,开天辟地,身化宇宙星河,从此诞生了万古洪荒,诸神先圣;有一生灵一朝顿悟,从此知晓天地有道,大道有缺,便于三十三重天外传道先圣,进而开启了仙神时代,然时至今日,仙神绝迹,道法不存,悠悠上古,是什么终结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什么样的灾祸致使先圣陨落,星河暗淡……易初只是一个平凡的地球人,却因为一个意外血脉返祖,走上了修行之路,一步步变得强大,一步步揭开了太古时代诸神黄昏的内幕,从一个普通的凡人开始,强大到诸天万族都知道他来自一个名为地球的生命之星,其上诞生过无数圣贤,更是万族之祖地
  • 快穿:系统请淡定

    快穿:系统请淡定

    /『古代』他说,“这天下,这江山,比不上与你的一场风花雪月。”/『修仙』他说,“我愿意散去全部修为,只为和你相厮相守一分一瞬。”/『灵异』他说,“我变成那样的人,你爱我好不好?”/『豪门』他说,“我见过的女人千千万万,但只为你栽跟头。”/『黑道』他说,“就算你把我当兄弟,我也要上你!”……/她从落花飞舞的桃林走出,穿越了几生几世……而他……在她穿越的尽头等她,穷尽了生生世世……
  • 梦一回修仙1

    梦一回修仙1

    在异世他以为爱可以永恒但最后带给他的伤痛是永无止境、突遭背叛让他觉悟、他发誓要让自己强大、强大到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他逆天而修、在他的世界里不允许任何人伤害他的逆鳞、敢问等我足够强大踏六道、寻轮回有何不可!
  • 灵珠之爱恋

    灵珠之爱恋

    一场上古神魔大战,使一群少年走上一条不平凡的路。前世今生,时空倒转。一次不同初中时期。每周六,周日,更新。
  • 夫子

    夫子

    李慢慢只想成为大唐帝国的一名优秀夫子,仅此而已。
  • 西山亮禅师语录

    西山亮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叶罗丽精灵梦之茶雨月璃

    叶罗丽精灵梦之茶雨月璃

    三世奇缘,三世奇怨,爱与恨,注定了命运,羁绊了所有。倾尽一切,换来的却是永无止境的绝望。让你无法想象这等残忍。初甜之味,接下来的,就是长相守护。一个孩童的轻轻诺言,真得有这么大的约束力吗?倾尽所有,以生死相许,赴汤蹈火,也不足惜。梦尽,红尘之坠,埋葬了太多太多。终究是一回幻想······残酷?残忍?唯有淡淡痴醉······
  • 都市花捕

    都市花捕

    一个出生在武术小镇的少年,因救了一位老人,阴差阳错的得到了一本上古流传的武功心法和神秘吊坠……文静的校花,潇洒的美女警察,邻居家的漂亮姐姐……美好的生活开始了……
  • 夜幕之坟

    夜幕之坟

    龙神陨,化为魂,大陆跌宕,终成黄土一捧;龙魂聚,化为神,败寇成王,只留血雨满目。若哭,若笑,经历过后,才明白;何为神,只为羁绊。何为魔,只为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