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2600000037

第37章 S(2)

“诸侯相见要手执玉器,这是从周朝就开始施行的礼节,所以今天这件事情要用礼来看待。用礼来看待这件事,两位君主都快要死亡了。礼,是死亡或生存的主体,人的一举一动,或左或右,以及揖让、进退和俯仰等等,就从这里选取它;朝会、祭祀、丧事、征战等等,也要用礼来观察它。眼下是正月,在一年之初诸侯相互朝见,是不顾规定的礼仪,说明他们心里已经没有礼了。朝会不合于礼,哪里能够长久?邾国君主的高和仰是骄傲,鲁国君主的低和俯是衰落。骄傲接近动乱,衰落接近疾病。鲁国的君王是主人,恐怕也会先死去!”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原文】失此二策,羌人致敢为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是既然矣。《资治通鉴·汉记》

【释义】形容只稍微差一点,结果会造成极大的错误或失误。

赵充国,是西汉时代的上圭(今甘肃清水县)人。有一次他奉汉宣帝的命令去西北地区平定叛乱。

到了那儿,一看形势,叛军的力量较大,但军心不齐。他就决定采取招抚的办法,避免兵士遭受重大伤亡。

经过他的努力,果然有1万多叛军前来投诚。赵充国便打算撤回骑兵,只留一小部分部队开垦土地,等待叛军全部归顺。

可是还未等到他把情况上报皇帝,皇帝却已下达了限时全面攻击叛军的命令。经过再三考虑,赵充国决定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打算去做招抚叛军的工作。

赵充国的儿子赵卯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派人劝他父亲接受命令,省得因违抗皇帝命令而遭杀身之祸。反正是皇帝命令出兵,打胜仗还是打败仗,都由皇帝负主要责任。

事实也确实如此。赵充国曾向皇帝建议让酒泉太守辛武贤去驻守西北边境,但皇帝却采纳了丞相、御史们的建议,派了不懂军事的义渠安国带兵,结果被匈奴人杀得大败。

有一年,金城、湟中粮食大丰收,谷子的价钱很便宜。赵充国向皇帝建议收购300万石谷子存起来,那么边境上的那些人见到军队的粮食充裕,人心归顺,他们想叛变也不敢动了。

可是后来耿中丞只向皇帝申请买100万石,皇帝又只批40万石,义渠安国又轻易地耗费了20万石。正由于做错了这两件事,才发生了这样大的动乱。

赵充国想到这些,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如今战事未停,危机四伏,我一定要用生命来坚持我的正确主张,替皇帝扭转这个局面。我想,明达的皇帝是可以对他讲真心话的。”

于是赵充国把他撤兵、屯田的设想奏报皇帝,汉宣帝接受了他的主张,最后招抚了叛军,达到了安邦定国的结果。

识时务者为俊杰

【原文】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即司马徽),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释义】比喻能认清形势和潮流的人才是英雄。

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依靠叔父诸葛玄过活。17岁那年叔父也去世,于是在襄阳城西的隆中置了一点田产,盖了几间屋子,一面耕种,一面读书。

诸葛亮在隆中住了10年。这期间他读了大量经史和诸子百家的著作,获得了丰富的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他又注意研究当时的政治形势,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治见解。

当时,刘备正依附荆州牧刘表,他觉得要成大事,必须找有智谋的人辅佐,因此一直在物色有见识的人才。

后来,刘备听说司马徽在襄阳很有名声,便去拜访他,并问他对当今天下大势的看法。

司马徽说:“平庸的书生文士怎么会认清天下大势?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是杰出人物。这里的卧龙和凤雏,才是这样的杰出人物。”

视死如归

【原文】管子复于桓公:“……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若王子城父,请置以为大司马……”《管子·小匡》

【释义】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生命。

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人,春秋初期政治家。春秋初期,齐桓公任命当时的大夫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婉言辞谢,却举荐了管仲。齐桓公问管仲治理政治、复兴国家的方针大略,管仲答复齐桓公说:

“开垦大量的土地,扩大城镇的规模,发展生产,利用土地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我不如宁越,请派他去做管理经济的官;能审时度势,说话有分寸,举止得体,礼仪娴熟,我不如隰朋,请派隰朋去管理外交;能不辞辛劳,不惜个人生命,不计较个人富贵名利,直言耿直,敢冒犯进谏,我不如东郭牙,请派他做主管监察的大臣;整肃军队,打仗英勇,战鼓一鸣,全军将士毫不畏惧,一致英勇挺进,把死看成回家一样,我不如王子城父,请派他去管理军队;断案英明,不杀无辜的人,不冤枉无罪的人,我不如弦章,请派他管理司法。您如果想治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足够了,若您还想称霸的话,那么,还有我管仲在这里。”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称赞管仲,任他做宰相,并依照管仲的意见,分派了这五个人的官职,让他们接受管仲的统一领导。这五个人果然在自己的职位上干得很好。在管仲的辅佐下,十年以后,齐国渐渐地强大了起来,成了诸侯国的霸主。

“视死如归”是管仲答复齐桓公治国方略时说的一句话,意思说不怕死,看到死就如要回家一样,用以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献出生命。

司空见惯

【原文】髟委(wo)鬌(duo)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赠李司空妓》唐·刘禹锡

【释义】司空:古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较为出色,被白居易推崇为“诗豪”。

刘禹锡从小就很爱学习,22岁时就考中了进士,与柳宗元一起考上的。他雄心勃勃,立志干一番大事业。

贞元21年(公元805年),唐顺宗当上皇帝,重用主张革新的王叔文。刘禹锡支持王叔文的改革,也受到提拔,皇帝让他参与管理全国财政。

刘禹锡勤于处理政事,不辞劳苦,满腔热情,以为可以一展宏图、安民济世了。不料守旧派大臣极力反对,迫使顺宗退位,拥立太子李纯,就是历史上的宪宗。

宪宗即位后,当即赐死王叔文。刘禹锡作为改革派代表人物也被逐出长安,贬往江南边远山区。

刘禹锡贬官之后,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研究民歌,从中汲取养料,因而诗的风格发生剧变,名气也大振。

刘禹锡的诗质朴明快,生活气息浓郁,在当时的诗坛上独树一帜,大受赞赏。司空李绅就是其中之一,他很仰慕刘禹锡的才名。

刘禹锡回京后,李绅专门设宴,邀请刘禹锡,宴席过后,叫来一个年轻的歌妓,让她唱了一首当时的名曲——《杜韦娘》——来为刘禹锡送行。刘禹锡非常感动,当即吟了一首诗:

髟委(wo)(duo)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江南刺史肠。

这首诗说的是歌妓宫样妆的打扮,她梳着高高的像一团黑云一样的发型,迎着春风唱了一曲《杜韦娘》。这在司空眼中,本是屡见不鲜平淡无奇,但对我来说却令我这个江南刺史愁肠寸断啊!

李绅听罢,当即把歌妓送给了他。

死灰复燃

【原文】(韩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燃)乎?”田甲曰:“然(燃)即溺之。”《史记·韩长孺列传》

【释义】死灰:熄灭的火灰;复燃:又烧起来。燃烧后熄灭的灰烬,又燃烧起来。比喻已经消失的人或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人或坏事。

汉景帝在位时期,朝中有位足智多谋、谦逊厚道的能臣叫韩安国。他曾领兵平息了以吴王刘濞(bi)为首的七国叛乱,因而深得景帝的赏识,成了皇帝的宠臣。

有一年,韩安国受到一件案子的牵连,被关进蒙县狱中,等候判决。蒙县狱吏田甲是个心术不正的势利小人,他见韩安国失了权势,就经常找借口欺侮韩安国,对韩安国百般凌辱。

韩安国哪里受过这样的侮辱。一次,田甲又借故辱骂韩安国,韩安国实在忍受不住了,就指着田甲的鼻子大骂道:“你这个卑劣无耻的小人,不要以为我韩某从此再没出头之日了,你把我看作为灭了火的灰烬,难道死灰就不可能重新燃烧起来吗?”

田甲听了,嘻嘻冷笑几声,满不在乎地说:“倘若真的死灰复燃了,我就撒泡尿浇灭它!”说完扬长而去。

过不多久,景帝的兄弟梁孝王感念韩安国的功劳,就请求景帝赦免韩安国。景帝同意了,将韩安国从蒙县狱中释放了出来。韩安国出狱后,当了梁孝王的内史,官职比以前还高。田甲听到这个消息,吓得魂不附体,忙逃之夭夭了。

韩安国一出狱,就命手下人寻找田甲,准备好好戏弄他一番,还故意放出风声,如果田甲不来见他,就将田甲满门抄斩。

田甲慌了神,只好硬着头皮去韩安国那儿请罪。一见面,田甲就扑通跪倒在地,一个劲地磕头求饶。

韩安国见田甲这副丧魂落魄的狼狈样,忍不住笑了起来:“田甲,现在死灰复燃了,你来撒泡尿浇灭它吧!”

田甲吓得面无人色,瘫软在地上……

四面楚歌

【原文】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形容人的环境险恶,已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

秦末农民大起义后期,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为争夺天下,在中原大地展开了一场殊死决战。公元前202年,刘邦率领汉军,将项羽的楚军重重包围在垓下。

楚军被围困了好多天,形势十分危急。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领着楚军突围了好几次,都没能冲出去。一天深夜,项羽正在帐中阅读兵书,寻找策略。忽然,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楚地的民歌。项羽听了,不由大吃一惊,心想:汉军难道已完全占领了楚地?不然,汉军阵地上怎么有那么楚人!其实,汉军并没有完全占领楚地,这四面楚歌,是刘邦命令汉军用楚地的方言唱的,目的是为涣散楚军的军心。果然,楚军士兵听到汉军阵地上传来了乡音,都以为自己家乡被汉军占领了。这四面楚歌激发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就跟着汉军哼唱起来,不少人一边唱,一边哭泣,一时间,楚营上空哭声一片。

项羽坐在帐中,眼看着军心涣散,再也不可收拾,不禁心乱如麻。这时,他所钟爱的妃子虞姬为安慰他,就一边舞剑,一边用凄楚的嗓音唱起楚歌。项羽听着看着,忍不住泪流满面。虞姬为了不拖累西霸王,唱完就刎颈自杀了。

当天夜里,项羽带领一支几百人的江东子弟兵,杀开一条血路,突围南逃。万余名汉军紧紧追杀上来。项羽逃到乌江边上,身边仅剩下20余骑。

在这危急时刻,乌江亭长撑着小船赶到江边,他苦苦劝说项羽渡江,回到江南重振旗鼓。项羽以为大势已去,自觉没有面目重见江东父老,宁死不愿渡江逃生。他挥舞着宝剑,同追杀上来的汉军进行了殊死格斗,一个人杀死数百名汉军将士,最后,他自刎在波涛汹涌的乌江边上。

同类推荐
  • 寂寞如花落无声

    寂寞如花落无声

    本套书是一套给青少年的散文读物,内容丰富多彩,从文学与思想的尖峰话题到青春时代的镜像风景,从瞬间速朽的绿菌传奇到绚烂舞台后的寂寥烟花渗透着激情与锐思的文字,无不沉淀着青春年华中令人感念的情愫。
  • 年轻思绪(读者精品)

    年轻思绪(读者精品)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
  • 历代名赋

    历代名赋

    从先秦开始,赋体之文就已出现。赋是介乎诗和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画卷中,赋体文学也曾有过它光辉灿烂的一页。本书对于历代的辞赋,选的比较全面,从中不难看出历代辞赋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

    本辑共收入论文30篇,其中学术论文16篇,教学改革论文14篇。论文的作者大都是文学院现任教师,也有从文学院调入我校艺术研究院的教师、与教师合作论文的在读或毕业的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收入本辑的所有论文均是在此首次公开发表,可以作为反映文学院教师科研、教学的一个窗口。
  • 在屋脊上行走

    在屋脊上行走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毛泽东的话。感谢生活是所有从事文学艺术创作者的切身感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理想,很难做到感同身受。而当一个写作者真正具有了这两种生活的时候,他的感受就具有了天然的真切、哲学的思辨、刻骨的铭记,是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在屋脊上行走》在记录生活的主人公们艰难行走的同时,《在屋脊上行走》折射出了他们所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我感谢生活。
热门推荐
  • 迷岭诡墓

    迷岭诡墓

    三十多年前的河南洛阳,一处闲置了二十多年的老宅意外失火,又意外的揭开一段尘封了两千多年的秘密,谓之为“秘密”只因其线索分崩离析散布中华大地!而“我”也因此意外的脱离了原本应有的生活轨道。这一段解密之旅,让我足足走了二十多年!越是深入,谜题就越多,一环又一环,环环相扣!以至于让我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一切皆为意外,一切又非偶然。神秘的诅咒,诡异的陵墓,绝地逢生,惊心动魄!跟随着“我”的脚步,走进尘封千百年的神秘墓穴,亡灵安息之所,生人勿近……
  • 南洋鬼事

    南洋鬼事

    降头自古便是邪术,但南降这一支却是以破邪为天命,时隔百年,人丁凋零,身中绝命尸王降的韩涛不甘命运,想要破除身上的绝降,就这样,与还在大学里的林羽欣,邂逅了……
  • 神狱至尊

    神狱至尊

    神狱塔现,囚诸神,镇苍穹,寂灭天地!……神狱战神的至尊之路,从一个武学废柴伊始。
  • 前世萌狐妖

    前世萌狐妖

    续缘池边捡到的小狐妖涂山露露,续缘池边失踪的涂山二当家涂山莲莲,续缘池边被发现的东方阴日尸体,一切都似乎毫无关联,但却如此巧合……
  • 初和遇的故事

    初和遇的故事

    向往做一只单身狗,在纠缠不清的时候;向往月下甜蜜清香,在单身狗的时候;向往不再向往的时候。单身狗
  • 奶爸修星记

    奶爸修星记

    洛少扬以为重生了可以过得更好,无奈他多了一个娃。“妞妞,回家吃饭了。”“爸爸,还没赢呢!”“洛晚归,你惹到爸爸生气了!”洛少扬拉起正在玩弹珠的妞妞。“贝贝姐姐,快救我……”……
  • 黄帝阴符经注夹颂解注

    黄帝阴符经注夹颂解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述

    医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主大人求抱抱

    金主大人求抱抱

    “你跟她一样,骨子里透着’诱’人的媚气。”他的唇轻轻地贴着她的耳边,在旁人眼里仿佛是恋人般耳鬓厮磨。“你说,我该怎样才能把你藏好不让别人发现夺走你呢?”说完眼里抑制不住的悲伤犹如汪洋大海快要把她溺死,可也只是一刹那变消失不见。她知道,他说的她并不是她……
  • tfboys醉红颜

    tfboys醉红颜

    小时到长大,tfboys3只和3个青春少女一起邂逅,希望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