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13200000137

第137章 见闻

看着这些衣冠严整、道貌岸然的乡绅个个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猪哥样。于望心中不禁晒然。

文人?风月?······。

说实话,后世的于望在填鸭式的教育制度下,也是背了不少的唐诗宋词。当时的他也算是一个“小文青”,对于一些朗朗上口的诗词甚为熟稔,对于古代的风花雪月、才子佳人也算是有一定的了解。

古时候的文人“骚客”不仅是妓院的常客,而且还喜欢作文传扬,李白、杜牧、孟浩然、白居易、温庭筠、柳永、欧阳修、苏轼······这些大名鼎鼎的文人几乎都曾写过诗文记述与风尘女子的交往。

为何呢?原因很简单,名士美人,相得益彰。

这些名家大腕写下了无数令人断肠的名篇。古代文人的共同心声莫过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至于这些老兄为何腰囊鼓鼓,非要跑到扬州去呢?自然是去扬州寻找另类的繁荣,寻找扬州的莺歌燕舞,寻找扬州的纸醉金迷,寻找扬州的声色犬马。

而在这个时代,扬州最出名的莫过于“扬州瘦马”。甚至当今圣上崇祯帝宠爱的田贵妃便是“瘦马”出身,足证扬州的品牌,不唯民间买账,宫廷也乐意买单。

如杜牧的自吹自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代的诗人杜牧在扬州混了十年,赢得了嫖客大家的美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光杜牧的才情,就足以让他在风月场所混的很开。诗歌里尤其是“吹箫”二字,尤为传神生动,为画龙点睛之笔也!

唐代另一位大诗人刘禹锡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色之徒”。他每到一地赴任,首先要去“视察”的公共娱乐场所就是妓院。而且对招待有方的下属,还会写诗以赠。诸如“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等等。

白居易的诗歌更是是堂而皇之的描述如何寻春:“何处春深好,春深伎女家。”

晏殊这家伙更是写下了令无数无知少女鞠了一把泪的句子:“年年岁岁好时节,怎奈尚有人离别。”“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时穷,只有相思无尽处。”“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些句子当真是让那些敏感又脆弱的风月女子疯狂啊,这晏殊不火都不行。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以青楼女子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在悲伤、痛苦之中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著,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中所指代的那个她并非亡妻,而是名妓薛涛。

当然,其中文人中在古代“娱乐圈”混的最牛逼的就是柳永了,这个老东西,号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当真是后世“***崇拜的楷模。

林林总总,汉家历代文人“骚客”的名词举不胜举,其中令于望拍案叫绝的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后世的于望十分虔诚的学习鲁迅的心态,从来不惮于用最大的恶意揣摩国人的心思。大伙可以想象下,在层林尽染,接天霜叶红遍天的绝美场景下,是个人都会情绪激昂,都会逸性飞扬,这个“坐爱”大有问题,莫非此“坐”乃彼“做”?

而这个时代的风月圈的名伎们,素质可不是盖的,要文化修养有文化修养,要道德情操也有代表杰出的人物,比如以“水太冷”而出名的钱谦益的故事。这个老东西命好,年过半百还娶了后时“秦淮八艳”出身的柳如是,当时柳如是可才是年纪在二十如许的倾国乱世佳人。

柳如是,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后时“秦淮八艳”之首。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日我闻室》一诗。清人认为柳如是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后来清兵南下,柳如是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便摇着尾巴向“我大清”腼颜迎降了。

钱降清去北京当官,柳氏留在南京不愿去。钱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

柳如是,当真是乱世之中的奇女子也!相比之下,无数所谓的“七尺大好男儿”在她面前,连根“鸿毛”的分量都没有。而这样的巾帼英雄,却是出身于后时“秦淮八艳”。

思兴飞扬的于望不由哑然失笑。要说昨天乐亭的那班武将,个个粗鲁不堪,只知道急不可耐的推倒就干,一点没有谈诗论画的高雅,悄唱低吟的唱合,这样煞风景的场合,这个“秦如烟”答应能来才怪!

在等待秦如烟到来的功夫,这些乡绅个个一脸“行家”的神情,纷纷口沫横飞,大倒如今大明“娱乐圈”的内幕。于望和他们相比,真真就是乡下土包子进城,眼界大开。

首先,这些乡绅议论的是如今大明最著名的烟花之地—秦淮。说起秦淮,可了不得,它位于南京科举考场、江南贡院附近的秦淮河岸,其秦淮河勾栏瓦肆,笙歌彻夜,青楼林立,俨然是这个时代最为繁华的歌舞地,犹如后世影视圣地“好莱坞”这样的地位。

说起秦淮,这些乡绅人人一脸的巨大的悲痛,个个叹息自己没有命去过秦淮享受,真乃人生最大的憾事也!于望心中不由想起后世金庸的名言:“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在这里或许可以这样引申:“平生不去秦淮岸,便成名士也枉然!”。

不过这些乡绅现在人人振奋,自己没有命去秦淮也不打紧,现在不是有秦淮大家到了乐亭?也算是可以“开开眼”了!

在乡绅议论中,小道消息乱飞。据说这个秦如烟十六岁出道,到如今不到两年时间就是轰动秦淮,她不仅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眼界颇高,江南知名名士多如牛毛,楞是却没有一人能入了她的法眼,也就是说她并没有入幕之宾。

这个秦如烟出名后,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乐道水准,她最大、最专注的“道”就是乐道。在秦淮一隅之地困了两年后,她就开始游历于天下,致力于到处采风。如此,才有了她北地乐亭之行。

而乐亭乐道有什么好?自然就是闻名于中国的乐亭大鼓,这大鼓,即曲艺鼓书。说起本土“特长”,这些乡绅也是一脸的自豪,与有荣焉!

其中一乡绅一脸的垂涎,低低的自语道:“如此名花,居然没有豪强来硬的?如今天降良机,有了这机会,咱老子······。”

“做你的清秋大梦去吧!”旁边一乡绅一脸的鄙夷:“就你这牛粪,还想插朵鲜花?而且是倾城名花?想来硬的?你就等着破家灭族吧!”

在这旁人的冷嘲热讽中,于望也算是听明白了。

不要以为这个时代的名伎出身风尘就好欺负,这些名伎无不交游广阔,手眼通天,不论在野的名士还是居于庙堂的文官,都有自己的热络关系。据说,现时秦淮六艳之一的李香君,(后世桃花扇的女主)权贵田仰曾“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而这个田仰呢,官居巡抚四川、洛阳等处,总督漕运军务,进御前侍卫内大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

如此朝廷显贵,李香君竟然没给他面子,在见其风骨的同时,也见其身价。

就你这样一个乡下土财主,也敢打着歪心思?当真是无知者无畏,人家自己都不用动手,旁边随便跳出一个人,戳出个小指头,就能让你满家灭门!

况且,现在又有小道消息流传,由于现在的世道太乱,崇祯帝夙夜忧劳,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遣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

这个田畹也算是卖命,收罗了诸多名单,其中不提有秦淮后起之秀“陈圆圆”,秦如烟据说也名在榜上。如此,一个皇家点名的绝世美姬,也是你乡下一个土财主能动心思的?

被一顿的狂削,这个乡绅汗出如倒浆,冷汗涔涔而下,不停的拿手抹脸,一甩手,挥汗成雨,一脸的后怕庆幸神情。

乡绅这里个个伸长了脖子,翘首以待,忽然间都集体轰动了起来,在县尊老爷的率领下飞快的齐齐向着一方迎去。

于望和一众将士没有动弹,此时前面的乡绅们人人争先恐后,身影重重,却是挡住了于望好奇看去的目光,他只是隐约间看到两个卓约俏丽的身影在一众彪悍的武夫护卫下从前面县衙官厅里出来,正直接向着后院而来。

人头攒攒,于望听到的是人们一片的热烈问候寒暄,其间一女子的声音响起回应,其声音温柔之极,音调圆润软绵,充满了浓郁的吴越口音,闻之简直不像是说话,就像是在低歌一样,话音里既似叹息,又似欣喜。于望听在耳里,只觉回肠荡气,不由惊叹:天下居然还有如此悦耳好听,如此娇美的女人声音?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于望属下的那批武将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停止了吃喝,只是情不自禁的站起来,纷纷侧耳倾听,一众官将倒有一大半面红过耳,全身微颤。

毕竟今天于望是主宾,随后,陈昌言又领着这二位女子到了于望跟前引见。现在的于望终于看清楚这二女的面貌,其为首一女当前,一服饰为使女的在后。

为首的女子,想来就是秦如烟了!于望按照后世的标准的“色狼”评定眼光,先看身材,其次脸蛋。在于望的匆匆扫视下,只见秦如烟白衣,白裙,上下一色,其衣料轻薄如冰绡,白中略带粉紫,半透明,朦胧如梦,又隐隐露出卓姿身材里面包裹着的水红抹胸。

秦如烟盈盈一握的小蛮腰间又有打成蝴蝶结的白色腰带,腰带的两端长长地垂至膝下,更加显示了她身材的修长,苗条。

小龙女?电光火石间,于望脑中冒出这念头。而此时旁边那些痴痴呆呆跟随的乡绅们早就流了一口的哈喇子而不自知,天知道,秦如烟的这身打扮对于乡绅们来说,不知道有多诱惑?不知有多风雅?不知道有多令人惘然失魂?

虽然说汉家历代都一向把白衣白裙视为缟素孝服,但是这个时代不要说民间,就是明宫里的宫女都是毅然将一身素服作为自己最喜爱的服饰。以至于“女要俏,一身孝”,成为汉家美丽女子着装的典范。

眼前在秦如烟身上就完美的体现了明朝女服的优雅贤淑,汇集了古装仕女的装饰、情态之美,继承了唐宋服饰的精华,发扬光大了明朝的明快简约的服饰特色。

看到于望一双眼睛肆无忌惮的打量自己全身,秦如烟也不着恼,只见她气质娴静,体态轻盈的敛衽作礼,柔声道:“久闻将军虎威,小女子听闻蓟州大捷里,将军斩首一百余级,奴贼望风而逃。如今,小女子才知道见面更胜闻名,有将军坐镇乐亭,想必城内的军民百姓都安心多了!”

于望看着面前眉目如画,清丽难言的丽人在作礼,尤其是她那双清亮的大眼睛,转动间满蕴空灵之色,配合上她的气质,给人就是一股让人惊艳继而自惭形秽的感觉。

就是于望这种两世为人的人,也不由在肚子里憋出几句酸的:

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真如谪仙之在凡尘,

如云出之岫,如珠之在盘,令人望之而销魂。

同类推荐
  • 伦巴蒂之章

    伦巴蒂之章

    故事发生在上一个故事前两百年,也就是第三纪元南联邦共和国成立前149年,第三纪元自由界第七次南北战争也是历时最长的一次南北战争(史称南北百年战争)末期。讲述了位于南自由界东南部汉顿王国伦巴蒂王朝在王权衰落与内外战争消耗背景下四大权势家族的斗争以及伦巴蒂王朝的复兴。
  • 军令状

    军令状

    推荐《驾临仙女宫》,下方有直通车。
  • 中世纪生活变成这样居然没错

    中世纪生活变成这样居然没错

    这是一本关于身处中世纪的青年守护心中之人的书。为了她,他层层布算,但也难免伤痕累累。此间恋爱奋斗,阴谋诡计,斗智斗勇,攻城围城,幕幕上演。··················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疯秀才

    疯秀才

    良家少女为何频频失踪?深闺小姐深夜不归,究竟是何人指使?小尼姑怀孕的背后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秘密?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敬请观看《疯秀才》,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 山河图鉴

    山河图鉴

    一个超级倒霉催的小人物刘三在人生的最低谷荒诞离奇地经历了一次穿越,来到了战国末期的齐地,在这片战火纷飞、大秦将建的中国大地,展开了一段平凡而又神奇的人生轨迹......
热门推荐
  • 青梅竹马:男神,不许逃

    青梅竹马:男神,不许逃

    黎忆和林清是闺蜜关系很好,林清结婚后就生下了男主,两年后,黎忆生下了女主。林清很喜欢女主,黎忆也很喜欢男主。慕染记事后就一直粘着冷景深,于是两家家长打算让女主和男主订娃娃亲...女主16岁后,男主18岁,男主成了四大校草之一,女主和男主的关系基本上没几个人知道,女主在学校受欺负男主都会为女主出气,随后女主成了学校里的公敌……
  • 智者大师别传注

    智者大师别传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极修炼系统

    无极修炼系统

    原本再为生活打拼的雇佣兵林峰在一次偶然的战斗中,得到了无极修炼系统,并穿越到了异界大陆,从此开始了他的超凡旅程。
  • 白玉兰:若相惜

    白玉兰:若相惜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始终相信一切的经历都有它的理由,无论是重生还是穿越。“你可曾记得。那年有个人在那院子里为你画像。就是那时候她已经爱上你了。她曾想从此后泼墨吹蜡,点笔寒桠,只为你温纸入画。”繁华落尽皆成空。他才知有她的天下才是天下。“我弄丢了一个人,她跟你长得一模一样。不一样的是,在我弄丢之前,她很爱我。你能帮我找回她吗?”“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我爱的人都是你。”“从前你说天下和我你选天下。如今他愿意放弃天下,陪我浪迹天涯。而我愿意成全你的天下,从此与他逍遥山水人家!”
  • 寰天劫

    寰天劫

    三生三世,置果成因。魔消道长,一印生死!若遇见是这命中注定的劫,那便寰天都成劫!若一剑斩不断这浩渺苍穹,那便撕裂寰宇,重组三界!不相忘,不能忘,那便勿须忘!寰天劫起,度灭由心,缘明缘晦,不昧初心。懵懂青衫少年郎,自苍莽北域走来,一步踏出,踏尽万古尘烟!
  • 寰宇创世纪

    寰宇创世纪

    这里有科幻、有玄幻,有末日。讲诉追溯万物起源,探索万物之始的故事。
  • TFBOYS之星空下的承诺

    TFBOYS之星空下的承诺

    里面的内容很复杂几句话是说不清楚的我不想透剧大家进来看看吧
  • 都市魔能少年

    都市魔能少年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莫名其妙的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围杀!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因为一群陌生人到来变得支离破碎!一个普通的男屌丝,最后变身成为了一个都市的守护神!一个普通的矿泉水,让男主肩负着成为都市邪恶的猎人!这一切,是命运还是巧合?伴随着魔能少年的脚步,一场扑朔迷离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
  • 佛说最无比经

    佛说最无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经历失恋不足以谈爱情

    不经历失恋不足以谈爱情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我没有勇气做你的感情判官,别人给你的情书,我没有勇气接受,你的暗语我没有读懂,失去和等于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