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9900000061

第61章 赵普,大宋风云的总导演(1)

赵普,字则平,出生于幽州蓟县(今北京)。北宋初期的杰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他虽足智多谋却不好读书,后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劝告下,始读《论语》,故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他并不常出现于前台,而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然而,他参与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的统治。

1

五代十国是五胡十六国后华夏大地再次被大分割的时期,藩镇将领各自为战,北方少数民族乘势强大,百姓再次流离失所。到了后期,后周逐渐强大,占据中原腹地,意图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于是史上最具豪侠气质的帝王赵匡胤闪亮登场。

赵匡胤是天才的武术家,现今少林寺仍然有他所创的“太祖长拳”。赵匡胤不是简单的武夫,十分有头脑。他的父亲赵弘殷是一员能征善战的武将。父子二人在后周立下了赫赫功勋。但赵家当时还没有取天下的想法。直到赵普的出现,赵家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赵普在历史上有两种评价:一种是正面的,说他辅助赵匡胤平定天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国家走向和平统一;一种是负面的,说他玩弄权谋,不讲德义,只顾自身安危而放弃了仁义道德的准则。

没有赵普精心布局,就不会有“陈桥兵变”,天下不知还要乱到几时;没有赵普提前谋划,就不会有“杯酒释兵权”,藩镇割据的历史仍将继续,重武轻文的历史不会由此转弯;没有赵普拿出“金匮之盟”,背负“烛影斧声”疑案的宋太宗赵匡义就当不了合法皇帝。

赵普导演了历史风云并为大宋王朝定了基调,深刻影响了二百多年国运。因此,仅用道德标准去评判他是无益的,终其一生没有大奸大恶之举,不过是像汉代的陈平一样在行为上亦正亦邪罢了。因而,要谈智谋,赵普不能缺席。

2

赵普,字则平,公元922年生于幽州蓟县。据《赵韩王六世小谱》记载,赵普的曾祖父赵冀,当过三河令;祖父赵全宝,澶州司马;父亲赵迥,相州司马,后迁居洛阳。可见,赵普出生在官吏之家。

洛阳当时是后周的地盘。后周继承后汉基业,开国皇帝郭威把帝位传给妻侄柴荣。柴荣雄才大略,不断扩大统治地区,其疆域大概是今天的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以开封为都城。

赵普出道时已年过三十。他开始是到将军刘词的帐下为从事。刘词认为他有才能,就向枢密副使范质推荐了他。但范质没有看出赵普有什么才能,就说:当前战事繁忙,你不如到前线效力吧。当时后周的武将中赵匡胤最牛,于是赵普就拿着推荐信到了殿前都虞侯兼严州刺史的赵匡胤军中。

赵普虽也姓赵,但与赵匡胤并非同宗。不过,有范质的推荐加上赵普能说会道,赵匡胤给了他一个军事判官的职务,实际上就是参谋。赵普通过观察,觉得小他五岁的赵匡胤天资非凡,为人宽厚,部下将士都十分尊敬他,顿时产生了追随赵匡胤的想法。

看来,辨识老板是所有智谋大师的基本功。智谋是一套“软件”,没有“硬件”的支撑就是空的。

公元956年春,赵匡胤与南唐军队交战,夺下了滁州清流关,滁州破城在望。赵匡胤整军完毕已是半夜,部下就报他的父亲——右厢都指挥、检校司徒赵弘殷领着一支人马到了城下。老爷子前来,赵匡胤当然高兴,要开城门迎接。赵普却及时提醒他:现在正是攻滁州的关键时期,夜间不明虚实,还是天亮后再迎老令公进城为好。赵匡胤怒道:那是我父亲,能怀疑吗?赵普不慌不忙地说:父亲固然亲,但国家法令规定夜间不能开城门,将军不开城门,老令公不过是在城外宿营一夜,但您坚持法度、以国事为重的美名必将传扬四方,皇帝知道后会更加信任您。

赵匡胤能成为功绩直追秦皇汉武的皇帝,自然一点就透,当即上城对父亲说:父子诚然是至亲,但城门开关是国家的事情,请父亲体谅孩儿。赵弘殷在战争中被射瞎了一只眼睛,如今却连儿子都“六亲不认”,气得大骂,但也只能在城外扎营。毕竟五十八岁了,赵弘殷生气加上身体染上风寒,第二天就病倒了。

之后,赵匡胤一鼓作气攻下滁州,把父亲安排进城修养。当时,赵匡胤抓获了一百多名盗贼,下令就地正法。赵普却认为,战时军队做事难免有不详细的地方,人死不能复生,应该详加审问,区分有罪者、罪轻者和无辜者,按照法令处置,能让皇帝和广大军民了解将军是依法办事的人,有利于提升将军的声望。赵匡胤认为很对,就重新审查,果然约一半是无辜的。

后周世宗柴荣得知赵匡胤夜间连亲爹都不让进城,而且对罪犯详加审查,深为赵匡胤遵纪守法所感动,提升他为殿前都指挥使。但赵匡胤却因为父亲生病自己又要急着上战场,很上火。这时赵普站出来说:将军尽管引兵出征,属下愿意代您照料老令公。赵匡胤很感动,说:那就劳烦你了!

赵弘殷在滁州一病不起,赵普除了每天侍汤送药,还安排人把赵匡胤的母亲杜夫人、三弟赵匡义、四弟赵光美等接到滁州来让他们团聚。赵匡胤在兄弟五人中排行老二,老大赵匡济和老五赵光赞早死。这时,赵匡胤三十岁,赵匡义十八岁,赵光美十岁。

杜夫人到滁州后,认为赵普照顾赵殷弘十分尽心,虽亲生子女,不过如此,于是问他祖籍。赵弘殷在病榻上说:凡是姓赵,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何必看近代的族谱呢?我看则平就是我们赵家人。这等于是承认赵普是同宗了。

当年七月,赵弘殷去世。在临终前,赵弘殷对前来送终的赵匡胤说:则平已认祖归宗,是咱赵家人,我儿当以兄长待之。于是在后来的私下场合,赵匡胤称赵普为兄,称赵普的妻子为嫂,当上皇帝后仍然如此。

之所以讲这一段,是由于赵普起家于“生活秘书”,也为后来他敢于出面证实杜太后让他参与“金匮之盟”做了铺垫。可见,与领导人的家人处好关系,也是获得升迁的重要手段。当今很多领导身边的秘书,把领导和家人侍候好了,自然比“外人”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为赵弘殷办完丧事后,杜夫人向赵匡胤隆重推荐赵普,认为他办事得力,可以为儿子分忧。于是,赵普被提升为掌书记(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当然,提升这一职务也不全是杜夫人的指示,而是赵普确有智谋。赵匡胤曾与他交谈天下大势,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宋史·赵普传》载“太祖尝与语,奇之”)。及至后来,赵匡胤登基,杜太后还是称赵普为“赵书记”,并慰劳他说:“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可见杜太后没把他当外人。

之后,赵普成了赵匡胤的首席高参,帮助赵匡胤屡屡获胜,并在军中树立了威信。赵匡胤因功被柴荣任命为殿前都点检,统率亲卫,总领左右卫将军、符宝郎、宿直将军、左右振肃等官,实际上就是朝廷禁军统领。

3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一代雄主柴荣去世,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皇后符氏升格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封范质、王溥为宰相,封赵匡胤为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仍兼殿前都检点。

赵普在这个时候开始谋划夺取政权。他先找到赵匡义,分析了当前的情势,认为柴宗训不可能支撑复杂的局面,而后周后期的主要战功都是赵匡胤的,在军中的基础已经很牢固了,不如取而代之。赵匡义当时二十二岁,并没有什么官职,当然希望二哥登上帝位,自己的前程一片光明。于是他问赵普:则平兄有何妙招?赵普说:你们是亲兄弟,你去劝说你二哥才行。赵匡义就去找赵匡胤,策略地讲了这个意思。赵匡胤是一位英雄,当即痛骂三弟:世宗皇帝对咱赵家恩重如山,怎么可以欺侮人家孤儿寡母呢?为兄断断不做这种不仁不义之事,此事休要再提!

赵匡义挨了一顿训斥,回来找赵普说:都是你乱讲,二哥不干,还骂了我一顿。赵普笑道:你还年轻啊,不懂,天下哪有不想当皇帝的人!如果让你当皇帝,你干不干?赵匡义想了想说:如果有机会,当然会干。赵普说:那就是了。你二哥性情豪爽,重情重义,所以才得到将士们的拥戴,但也怕人说三道四,才不敢明目张胆。

于是赵普和赵匡义找到了杜夫人,讲了当时的情况,说柴家的孩子太小,时间长了必定让人夺去江山,不如趁现在动手,免得刀兵四起生灵涂炭。杜夫人是个明白人,就说:你们的想法倒有几分道理,不过老二性情如此,不便行事,还得靠你们两个多想办法。柴家孤儿寡母也不容易,就算要取代人家也不能动柴家人分毫,必须确保柴家的富贵,否则老身饶不了你们!赵普得了杜夫人的准信儿,就说:请杜夫人放心,咱们做事讲良心,只是为了天下苍生,才不得已这样做。

赵匡义跟着赵普出来后,问:则平兄,你到底有啥想法呀?赵普说:很简单。说着在赵匡义的手心里写了一个“逼”字。赵匡义原本聪明,立马笑道:太好了。于是二人不再找赵匡胤商议,而是分头找赵匡胤手下的将领,探他们的口风。那些跟着赵匡胤打仗的将领们,谁不想当开国元勋?没有一个反对的。于是,赵普和赵匡义让他们暂时保密,待机会成熟时拥立赵匡胤登位。

公元960年春,赵普认为机会成熟了,就秘密联络北地的守将,上表称契丹勾结北汉,趁皇帝登基未稳,起兵入侵后周的疆土。朝廷闻报,一片慌乱。由于赵普当年曾在范质手下做过事,就求见范质说:当此危难之际,朝廷必须集大军北伐,打败北方强虏后再平定南方。范质问:谁可以为帅?赵普说:当然是相爷您啊!您可千万别错过了建立不世功勋的好机会。范质当时为宰相,心想出兵打仗的事毕竟危险,还是在朝中安全,就说:我事情太多,还是请赵太尉出马比较稳妥。

事实上,当时赵匡胤执掌禁军,就算范质想带兵出征也不可能。但赵普不直接提赵匡胤,而是让范质自主选择,反而去除了他的疑心。于是,赵匡胤接受柴宗训的命令,统率十万大军北征。

这个时候,赵普开始四处活动。大军刚离开开封,城内就传出谣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这是赵普在意识形态上做了宣传,造成民间呼声。赵匡胤何等雄杰?岂能不知赵普等人的动作?但他假装不知,引兵到了离开封四十里的陈桥驿驻扎下来。

其时,赵普、赵匡义已经同赵匡胤手下的主要将领沟通过了,于是各自的队伍都缓慢前行,说要与主帅喝酒。赵匡胤性情豪爽,酒量惊人,就与部下兄弟在帅帐中豪饮,很快就醉倒在帅案后面。这时,赵普、赵匡义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龙袍,让大将高怀德给赵匡胤穿上,掩门出去,召集各军将领开了个会,说:现在我们拥立大帅为皇帝,你们有啥意见?这些将领先前都串通好了,都表示愿意拥立新主。

赵匡胤这会儿不过是装睡而已。听到帐外吵嚷了半天,各路将领都没有意见,这才咳嗽了一声。赵普和赵匡义推门而入,见赵匡胤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慢慢站起身来,醉眼蒙眬地问:出了什么事?赵普和赵匡义自然配合他演戏,上前扶着他出了帐门。火光照亮了赵匡胤的黄袍,他才装作刚发现一样,大惊失色地说:你们想干什么!这可是要杀头的!

众将衣甲鲜明,齐刷刷地跪下,说:如今大帅身披龙袍,如果不当皇帝就会被夷灭三族,我等也要受株连。于是山呼万岁。

赵匡胤显得很为难,推辞不受。众将表态:如果大帅不做天子,我们各自引军散了。赵匡胤只得说:兄弟们,你们把我放在火上烤,是因为你们自身贪图富贵!不过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我跳到黄河也洗不清!都起来吧,咱们再仔细议一议。于是又开始摆酒,商议下一步怎么办。

有人提出,干脆提兵杀回开封,把后周宗室和老臣全部干掉,反正京畿空虚,守城主将又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石守信,回兵夺位易如反掌。赵普认为不可,接着阐明大帅是个仁义之人,怎么会做赶尽杀绝的事,只要回军到东京讲明道理,请小皇帝下诏禅让才是正道。赵匡胤非常赞同赵普的意见,说柴家对我等有恩,不能伤害他们分毫,否则要当天子你们当,我绝对不干!众将都表示一切听从赵匡胤的。

这时,赵匡胤才把赵普和三弟赵匡义喊到内室,对他们两个说:你们干的好事!但事已至此,已经没有退路,你们说怎么办吧?赵普当即磕头认罪,称天下久乱,需要您为黎民百姓谋福,又何必计较是不是夺位呢?如果大帅不夺,别人也会夺去,跟随您征战多年的将士也会寒心,这是人心所向,请大帅不要犹豫。接着又说了些冠冕堂皇的话,主要是从心理上安慰这位未来的皇帝。接着,赵普又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确保太后、皇帝不受侵犯,对原有宗室待遇不变;二是以前的大臣如范质、王溥等仍然要用,以稳定朝局;三是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出榜安民,大赦天下,减少赋税,争取民心。赵匡胤大加赞赏,说:则平兄如此大功,将来如何封赏你呢?赵普连忙摆手说:有幸辅助陛下(改口了),是臣的福分,陛下千万别对臣有赏赐,臣只要做些幕后工作就可以了。

于是赵匡胤下令严肃军纪。本来北方契丹进犯就是子虚乌有,大军掉头回了开封。守卫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把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促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处死了。

之后,赵匡胤在各位将领的簇拥下到了朝堂,赵匡胤手下的将军罗彦环按剑盯住范质、王溥等大臣,迫使这些大臣下跪称“万岁”。于是柴宗训向赵匡胤授予禅让的诏书,禅让仪式正式举行。由于赵匡胤任归德军节度使时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因此改国号为宋,仍然以开封为都城,封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封三弟赵光义(为避讳改名)为晋王、开封府尹;继续以范质、王溥为相;分封百官,重赏参与起事的诸将领。后周多数州府的将领见大势如此,都表示归附新朝。由于赵普有言在先,这位陈桥兵变的总导演只封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这两个官职都是闲官,地位尚在翰林学士之下,可见赵普当时不愿暴露自己,先帮助新皇稳定朝局。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不流血的异姓王朝更替,是一次独具匠心的大谋划,整个过程丝丝入扣,使政权得以平稳交接。后世认为,赵光义是主谋。但当时赵光义才二十岁出头,在把握全局、协调和平衡各种关系上还没有达到赵普的水平,因此首功当推赵普。当然,主演赵匡胤心知肚明,因而配合赵普出演了这场大戏。

然而赵普不求封赏,是想避嫌,将“陈桥兵变”转移到武将身上去。武将固然重要,但赵匡胤将兵多年,这些武将根本不可能“逼”他,除非他自己愿意被“逼”。

4

大宋王朝建立后,天下仍然群雄割据。赵匡胤把赵普找来说:虽然朕做了皇帝,但无法睡眠,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这话虽然夸张,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不仅是原先没有平定的国家仍然虎视眈眈,就连后周的将领也有不服的。如当时义成军节度使李筠、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都不服新宋,拒不称臣。

同类推荐
  • 三国刘循兴汉

    三国刘循兴汉

    刘寻,刘循,傻傻分不清楚。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真的成为刘循了,而且自己的老爹居然是刘璋。东汉末年,真的是末年了,天下大势已成,三分鼎立之势的苗头已经起来。刘循,益州少主,能让刘备夺了这益州吗?系统在手,那争一争这天下又何妨!PS:本书和历史没一点关系
  • 紫荆衣

    紫荆衣

    “立皇储,杀亲母”,“铸金人,立皇后”是北魏的两大体制!他,生在皇族,长在江湖;身在商场,功在庙堂。且看一个商人如何在大魏帝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边塞风云录

    边塞风云录

    我心永恒10:15:25一个是绝世英雄,对兄弟肝胆相照;一个是盖世枭雄,对兄长视若仇人。一个为了情,宁愿得罪天下人;一个为了钱,哪怕杀尽天下人。当人中龙凤化为苦命鸳鸯;当神仙眷侣化为生死仇敌;一切光鲜亮丽的外表不过是人性泯灭的薄纱。清末民初,发生在中国西北边陲三凤县及其管辖下的李家村,发生了一幕幕尔虞我诈、波谲云诡的故事。计中计、连环计,谁是幕后真凶?局中局、连环局谁又是罪魁祸首?当设局的枭雄遇到破局的英雄,又会碰撞出多少巅峰对决的火花?当亲情成为棋子;友情成为了遮羞布,爱情成为了导火索,一场充满了血雨腥风、跌宕起伏的人性大剧缓缓拉开了帷幕……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一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一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史记(第五卷)

    史记(第五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热门推荐
  • 三国志之霸王大陆

    三国志之霸王大陆

    一场意外让胡明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建安三年,那正是一个诸侯并起,群雄逐鹿的纷乱年代。胡明手无缚鸡之力,却依靠自己过人的历史知识,尤其对三国的酷爱而投入到吕布麾下,先助吕布徐州脱险,后灭公孙瓒,平袁绍。吕布临死之前将大位相传,胡明领众英雄豪杰横扫黄河以北之地,又先后平了北方乌桓、匈奴、鲜卑各族,胡明、曹操、刘备成为新的三国主宰。三国时期诸多名将悉数上场,文韬武略,尽显风骚。究竟胡明如何与曹操、刘备三国角逐,请细细品味《三国志之霸王大陆》
  • 转世白狐传

    转世白狐传

    [【2016年女频新书】]修真教派之女乌绣莲继承新掌教,却在路中遭人劫杀,死后来到地府,却阴错阳差带着记忆投胎成为一代白狐,而后修炼仙法百年化为人身.........物去他时明于心,残破明月哀失切,悲与欢长永依,难难难...【男频新书《纹耀王座》:还请各位兄弟姐妹多多支持~~】
  • 穿越时空:只为遇见你

    穿越时空:只为遇见你

    她流落异界,丟了记忆;她被世界抛弃时,遇见了他,;她待在异界时空,不知为了谁……或许她的世界还需要她……他在异时空遇见了她;他原本冰如坚冰的心被她融化;他为她抛弃世界与所有;而她就是就他的世界。。。
  • 龙凤宝宝:爹地追妻路漫漫

    龙凤宝宝:爹地追妻路漫漫

    三年前,你能逃出我的手掌心,三年后我就是你的如来佛祖,小悟空接招吧~
  • 中外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中外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鬼人勿语

    鬼人勿语

    为什么农村新娘出嫁时袖口上一定要插根针,若是不差这根针又会发生什么?一切都会在本书展现!
  • 接轨

    接轨

    一名不学无术,只知道耍帅的的外科医生被医院开除,不敢告诉家人的他,毅然的将全部身家投入了虚拟网游《星空》,没想到虚拟照进现实,世界在悄然改变。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周宋风云

    周宋风云

    李从珂举家自焚,后唐灭亡,一名将军怀抱一名年幼皇子从熊熊燃烧的城门中冲出。十二年后,皇子长大成人,外出游历,与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们产生了交集,他的行为推动了历史的巨轮。
  • 我学阴阳道术那几年

    我学阴阳道术那几年

    故事是从一个少年因车祸事故进入阴曹,寿元未到,经过姚远“跳大神”而返阳后开始的故事。你是否对那些身怀异术的人心生崇拜和爱慕?他们知晓驱鬼画符,身怀奇门遁甲,灭妖诛怪,无所不能。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本领已经不被这个社会所承认,他们该如何选择呢?本书所讲的就是一个游乐于人间的阴阳先生所经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