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9900000044

第44章 房玄龄,无形宰相奠定大唐底色(2)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曾不止一次说:贞观前的功劳,首推房玄龄;贞观后,魏徵出力很大。这个评价是公允的。没有房玄龄全局性的谋划,李世民很难出头。及至后来李世民听从房玄龄的建议发动玄武门之变,朝野并没有发生大的动荡,主要是李世民的确有平定天下的大功,这一点是坐镇长安的李建成不能比的。

总之,李世民后来的行动正是按房玄龄这次私谈的方略进行的。他先率领房玄龄、侯君集等人平定了河西的薛家军,再东征王世充、北讨刘武周和窦建德,经过几年的鏖战,基本扫平了北方。由于他对李靖有知遇之恩,李靖没有在乎南征主帅的位置,甘做李孝恭的副手,用几年时间平定了岭南和江南地区,打下半壁江山。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朝基本统一了全国。房玄龄鞍前马后为李世民服务,立下了汗马功劳。加上他为人谨慎,从不多言多语,常把功劳让给别人,越发令李世民赏识器重,升任考功郎中(从五品上)。

由于房玄龄的谋划,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战争中树立了威信,自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起便被任命为天策上将。这个职务很关键。别看李渊的儿子们都被封王,但天策上将是帝国最高军衔,是实职,有实权。

与李世民相比,李建成的综合实力要比李世民强,但在谋略和军事上落了下风。李建成手下有魏徵、王珪、韦挺等杰出谋士,有裴寂、封德彝、萧瑀、陈叔达、裴矩(均为当时的常委)等五大老臣力挺,以及拉拢地方势力李艺(原名罗艺,燕王)、李瑗(庐江王)、李幼良(长乐王)、李孝常(义安王)等。然而李建成最终被杀,至少有三大方面的原因。

首先,李建成把笼络前朝老臣作为巩固势力的主力军,不过这些老臣连前朝都保不住,又如何有能力在新朝发挥作用呢?李世民手下的智囊团,从武德四年就在房玄龄的建议下正式成立,当时为避嫌,叫“文学馆”(后来弘文馆的前身),设十八学士,房玄龄、杜如晦排位最前。这十八学士看似舞文弄墨,实际上是李世民的参谋团队,而且人人皆有真才实学,专门为李世民贡献才智。

其次,李建成手下的武将有薛万彻、冯立、谢叔方等,但并不出色。三将在“玄武门之变”中为保李建成殊死力战,后被李世民赦免继续当官,不过只有薛万彻还算是能征善战,但与李靖、李勣、侯君集、屈突通等第一流的将帅相比还不是一个档次。李世民麾下的尉迟恭、程知节(程咬金)、秦琼、段志玄、张公谨等将领,李建成的东宫找不出几个来。武将是巩固政权的基石。李建成认为自己是太子,只要拉拢朝中的重臣就没事了,哪知道文臣固然重要,但关键时刻下手最狠的还是武将。

第三,李建成太过厚道,没有听从魏徵的建议,政治斗争经验不足。魏徵早就劝李建成杀死李世民以绝后患,但李建成不听,怕父亲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其实当时以李建成的实力,把李世民诓到府中砍死是最好的办法,李渊就算怪罪,已成既定事实(后来李世民杀了李建成李渊不也接受了吗),又能如何?在皇权之争上,自古以来没有兄弟,杨广干掉太子的事也不过发生在十几年前,李建成无视前车之鉴,实在是悲剧。房玄龄是十分清醒的:如果李建成得胜,那么他们就废了。就算为了自身利益着想,他也要极力促成兵变。

但兵变是有风险的。李建成是太子,掌控卫戍部队已经很可怕,如果再掌握外派大将,李世民就彻底没戏了。当时,拥有大军军权的外放将领主要是两个人:李靖和李勣。李靖平定半壁江山,部下将领遍及天下,又成功抗击北方强国突厥,当时调任灵州大都督(大将军),节制大唐北方诸路军马;李勣当时任并州都督,自瓦岗投奔大唐后,随李世民征讨,按说是有恩情的,不过历史上变节的将军有的是,更何况并州是李渊起兵之地呢!李孝恭当年还是李世民推荐到南方去的,后来在李建成强势的拉拢下也暗地与太子往来。李世民要把李建成彻底整没电,就不得不顾忌李靖和李勣。如果善于将兵的二李提兵到长安“勤王”,“勤”谁谁胜,打谁谁败。

李世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建成听从太子洗马魏徵的建议,派魏徵前去灵州和并州分别找李靖、李勣谈,虽然不知道谈了些什么,但肯定是拉拢二人。李世民得到线报,赶紧找房玄龄密议。

房玄龄也认为事态严峻。他分析了二李的性情,认为李靖虽然给李孝恭当过二把手,但本质是不一样的,并没有暗通太子的证据;李勣这个人有英雄气,后来与李靖是半师半友关系,只要稳住李靖,李勣就不会乱动。

李世民是带兵打仗出身,深知此间利害。他问房玄龄:可有什么挽回的余地?房玄龄说:太子派魏徵去见大将军和李勣,殿下也可以派人去摸摸底,得个实话。只要他俩不帮太子,事情就好办。李世民问:谁去好?房玄龄说:大将军的弟弟李客师现为秦王府右内副率,可让他去,先见其兄,再见李勣,大事可定。

李世民会心地笑了。此事由李靖的弟弟去办,李靖不可能不重视,因为其弟李客师是秦王府的内卫副大队长,负有保卫李世民的责任,由他去探兄长的口风最好。

果然,李客师见到李靖后,李靖明确表态:作为朝廷大将,其职责是守卫国土、抵御强虏,绝不干预皇室的事情。问李勣,也是这个意思。李客师回报后,李世民不满意,认为二李应该誓死效忠他才对。房玄龄劝他说:大将军和李勣明显是商量过了,二人这样表态,就是决不帮太子,那么太子就没有外援,只要设计好步骤,完全可以在长安城内一举剪除太子及其余党。

李世民虽然下决心干,仍然担心没有胜算。房玄龄早已想好了计划,现在全盘拿出来奉献给李世民:

一是太子警卫森严,有东宫警卫团(太子卫率府)的人,还能随时调动十六卫的人,以当时李世民的兵力包围东宫取李建成的性命完全不可能,弄不好还会被当场击杀,所以只能设法将李建成引出来,再设伏痛击,方可得手(这一招与陈平诓韩信出,实施抓捕有相似之处)。

二是当时李建成对李世民产生了高度警惕,李世民约他到城外是绝无可能的,只有在城内,地点最好在东宫与内宫之间的玄武门。玄武门看守城门的偏将常何是太子的部下,可以用重金收买,再许以官职,待李建成入玄武门后立即关上城门,秦王府将领立即围攻李建成。

三是玄武门屯营将军敬君弘是自己人,让他率兵阻止东宫的兵马来救,确保李建成被完全孤立。已经训练好的八百死士由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九个秦府将领率领,以最快的速度斩杀李建成。

但如何才能让李建成毫无疑心并不带兵马来到玄武门是个问题。

李世民也在想这个问题。房玄龄随即给他支了招——让李建成只身前往玄武门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皇帝亲自召见。这样,李建成必须进宫见驾,而且绝对没有心理防备,也不会带警卫人员(入宫见驾,就算是亲儿子也不准带兵将的,这是历代铁律,不然不知要发生多少夺位事件)。

李世民连声叫好。不过他又问:有什么办法让父皇召见大哥呢?还有,老四元吉与大哥一个鼻孔出气,这次干脆连老四也一并收拾了。房玄龄出了个主意:让李世民先到李渊那里去告状,说李建成、李元吉经常勾结内宫嫔妃,淫乱后宫。皇帝知道后一定很生气,但也会怀疑秦王告黑状。到了那时,李世民就说,如果父皇认为儿臣所言不实,您可以叫太子、齐王(李元吉)进宫问个究竟。

李世民当即站起身来,叹道:玄龄的策划真是天衣无缝!好,就这么办!我先进宫面见父皇,你和辅机(李世民大舅子长孙无忌的字)、克明(杜如晦的字)、敬德(尉迟恭的字)等人负责安排玄武门的事。

接下来,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清晨,李建成、李元吉骑马入宫,刚过玄武门,常何就关了城门,敬君弘引兵隔离了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玄武门九将”对太子、齐王实施合围。李建成在惊慌之中,被李世民一箭射穿喉咙,当场毙命(看来李世民的箭术和心理素质超强);李元吉扑上来揪住二哥想勒死他,被尉迟恭当场砍了脑袋;敬君弘力敌闻讯赶来的东宫和齐王府的军队,战死。很快,李世民就控制了局面,因为太子、齐王已死,手下除了薛万彻、冯立、谢叔方等引兵逃跑,其余的都作鸟兽散。正在内宫太液池划船的李渊得知消息,差点心肌梗死。李渊并不像后世所传的那样昏庸,对照事情的前因后果,知道老二想坐江山。老大、老四已死,如果杀老二的话,会引起更大的兵变,自己的性命都难保。在这种“逼宫”的严峻情势下,李渊干脆明着跟老二说:先立你为皇太子,再传位给你,我退休,你少杀些人,老臣还得用,不要因为我们家的事让大唐受损。但李世民还是把李建成、李元吉的后代斩草除根了。

于是李世民顺利当上皇太子,国家大小事务任由他处理。到这个时候,房玄龄力劝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党羽无非也是忠于职守,最好能及时免除他们的罪过,这样天下人就会认为皇太子有心胸,也不会因玄武门之变闹得人心惶惶。另外,为稳定朝局,老臣们还得用,以后根据政绩再进行调整,不宜一下子全部撤换。

李世民采纳了他的意见,对薛万彻、冯立等不予追究;对李建成的高参魏徵予以释放,拜谏议大夫,令其安抚山东;把流配的太子旧属王珪召回,亦为谏议大夫。太子党羽,纷纷倒向李世民,唯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起兵谋反,事泄被杀。

玄武门之变,总策划是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协助,尉迟恭、张公谨、侯君集等将领负责执行。一个月后,李世民任命房玄龄为中书令(中书省行政长官,宰相)。

当年八月八日,李渊退位,李世民“再三辞谢”后当了皇帝,是为唐太宗。事实上,玄武门之变后两个月的权力过渡期,李渊就不管事了,大唐的事务全由李世民处理。

4

然而李世民只集中精力清除异己,忽略了大唐外部最强大的敌人突厥汗国。突厥颉利可汗趁唐朝内乱之际,提兵十几万骤然逼近长安,让刚刚继位的李世民措手不及。

要论兵力,长安只有数万卫戍部队;突厥方面,除了颉利可汗的十几万人,还有突厥东部突利小可汗的几万人,共二十万人。前文讲过,历史上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是马背民族,特别能战,唐朝以前与突厥打仗,十战九败。如今大军直逼都城,稍有不慎,就有灭国之危。

李世民急召大臣商议,但都没有什么好的对策。李世民私下问中书令房玄龄和兵部尚书杜如晦的意见。房玄龄认为突厥人突然到长安,就是乘陛下登基之际来占便宜。突厥人连年犯边,烧杀抢掠,但又不派兵守卫攻下的城池,其目的就是抢夺粮食、钱帛、用具和奴隶。这次犯长安,如果硬拼,大唐是打不赢的,很可能会被灭国,不如把府库钱粮全都拿出来给突厥人。因为突厥军队由各部落组成,各部首领虽然名义上归颉利可汗统治,但各自都有小算盘,只要拿到好处,还不损伤部落的实力,就会退兵。

杜如晦很认同房玄龄的建议。他补充说,如果仅仅是给突厥人钱粮恐怕不行,因为突厥人要是打下长安,不仅国库里的东西全部都要顺走,连官员和百姓的财物也一并要了,所以还得从军事上施压。当前来看,可命尉迟恭引兵从泾阳骚扰敌人后方,让敌人感觉到长安并非孤城;急令李靖率大军出灵州,截断颉利北归之路;急令李勣起并州军过黄河拱卫京师。此外,还要动员长安城内百姓筑城护守家园。

李世民对房、杜二位心腹谋臣的建议是认可的,但他舍不得拿出府库钱粮。大唐立朝九年,连年征战,国库还比较空虚,把老底全部交给敌人,以后怎么过日子?他问房玄龄: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房玄龄说:克明讲的军略是对的,臣再加上一条:派人去说服突利,从而达到牵制颉利的目的。

突利小可汗是始毕可汗嫡子、颉利可汗之侄,本来是汗位的法定继承人,但因年纪太小,先由始毕可汗之弟处罗可汗代为执政。处罗死后,颉利占据汗位,只让突利在突厥汗国的东部当小可汗。突利长大后对颉利是有怨恨的。以前,颉利大军攻打唐朝时,李世民曾与突利义结金兰,有感情基础。但突利胆小,性格也比较柔弱,非常害怕颉利灭了他以除后患,所以表面上对篡位的叔叔无条件服从。

房玄龄与李世民、杜如晦分析了这个情况,认为现在突利并没有与颉利合兵一处,而是缓慢地跟在后面,就是担心颉利攻下长安后再回头打他,他那几万人是无法战胜颉利的,恐怕连草原都回不去了。在这种情势下,不如暗结突利,承诺与他永结盟好,将来在适当时机帮助他复国,让他按兵不动。

这是一着高棋。颉利这个草原上的枭雄,疑心很重。他见突利不疾不徐,始终不往前冲,就认为侄儿是故意慢军,等他与李世民两败俱伤后坐收渔利,所以他也放慢了进攻的脚步,在渭水边扎营。

这时,李世民收到了李靖的来信。原来李靖探得颉利绕过他的关卡直下关中后,在未得到朝廷命令的情况下率大军星夜出灵州前住长安救援。灵州离长安有一千里,等李世民派长孙无忌去传令时,李靖的大军已经进入关中。李靖先派人来送信,说现在大唐的军力还不能彻底打败颉利,必须训习精锐、购买良马,才能与之决战,所以现在只有拿出府库的钱粮让颉利退兵。这个主张与房玄龄不谋而合。李世民虽然暗怪李靖无令出兵,但情势紧急,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割肉退敌。

于是就有了渭水之盟,就是李世民与颉利两位国君杀白马为誓,缔结友好。

同类推荐
  • 跟着三丰做道士

    跟着三丰做道士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跟着张三丰悠哉悠哉的去做一个不关心任何事情的道士,岂不美哉。然而命运却把他们推向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演绎出了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生。
  • 穷书生的山贼路

    穷书生的山贼路

    北宋,一个文人的时代。一介穷苦书生,奈何原因种种,上了山,做了贼。入了朝堂,却又重头再来。
  • 佞臣贼子

    佞臣贼子

    一个英雄辈出的朝代,一轴改朝换代的画卷,一段乱臣贼子的传奇。闹事屠狗辈,一脚入了皇城,风云十五载,天下终归李家。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五代小书生

    五代小书生

    穿越到五代十国,家有良田千倾,又有小鬟相伴。本来也算个优哉游哉的富家阔少。奈何莫名掉进巨坑,徒然人财两空,眼看就要到手的荣华富贵,全都灰飞烟灭,不翼而飞。和郭威拜把子,和冯道论权谋,和赵延寿当情敌,给耶律德光当师爷,与花蕊夫人玩暧昧,和花间词派比文采。五代十国,茫茫乱世,求生实属不易,旷世极品小才子苏小丁奇葩的谋生之路,就此上演。~~~~~~~~~~~~~~~~~~~~~~~~~~~~~看厌了唐宋明清,小弟带你感受下五代十国的历史风情。每日两更,弱弱的求收藏~~
  • 异世梦华录

    异世梦华录

    我们三个,在一次野外宿营中无意间来到了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是争霸天下,收纳佳丽,还是一腔豪情浪迹天涯,看我们怎样演艺我们的异世人生,
热门推荐
  • 品质与修养(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品质与修养(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俗话说:美色好看,美德感人。所以品质与修养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优秀的品质加良好的修养就等于美德。《品质与修养》针对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底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加以研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很具现实指导意义。全书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材料丰富翔实,经验之谈让读者感悟,适当的理论化又让读者得以升华。
  • 公子重生记

    公子重生记

    这是讲述一个纨绔子弟重新做出人生选择的故事。大端朝立国三百年,西凉北莽如虎狼在侧。朝堂之上的昏君佞臣,边关沙场的士卒亡魂,朱门酒肉的达官权贵,纸上谈兵的士子文人。当山河沦陷风云骤起,当大厦将倾万民流离,当家门破败存亡于旦夕......他年我若为青帝,抱与桃花一处开。陆御之想了想,上辈子就挺遗憾的,这辈子怎么也不能重蹈覆辙,天下我不要,我就摘点桃花。
  •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
  • 自然登上修罗殿

    自然登上修罗殿

    五百年前,最后我看着你逝去,却无力挽回。而今,你看着我逝去,稍微有……三百年前,我离开了你,只为那悲剧不再上演。你是我的救赎;我是你的堕落。天使粘上了鲜血,与恶魔一同,五十四层地狱,走过多少悲欢离合?何为情?不过携手游行……不悔不弃。
  • 校草追甜心路漫漫

    校草追甜心路漫漫

    第一次见他,该死的竟然被他撞了,而且还不道歉,哼!没礼貌的家伙,不跟他计较,可是……竟然还跟这家伙同桌,每天都在欺负她,还,夺走了她的初吻,慢慢的,她竟然喜欢这种感觉了,啊啊啊!这是怎么回事?有一天,她看见他睡觉后,躲着他逃跑,可是被他抓住了,把她壁咚在床上,:“慕容茵,谁给你的胆子逃跑,你还欠我巨款呢!”
  •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落必有花开

    花落必有花开

    超欢脱王道文,CP是勋鹿灿白开度繁星。行星饭快戳进来
  • 江东

    江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没有她的世界城之说

    没有她的世界城之说

    只有想见的人,世界才注定不会孤单。而我们却生活在这座城里,仅仅是生活在这座城里。
  • 绝色姐妹的九个夫君各个惹人爱

    绝色姐妹的九个夫君各个惹人爱

    现代是死党兼好友,穿越后竟然成了亲姐妹,穿越的她们在四个月会说话,在一个月的时间就学会走路,从此她们名字响彻天下,两姐妹虽然在皇宫长大,却向往江湖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向和平共处的四国却也因她们搞的战火连天,究竟是她们太过于美好,还是怪他们忍不住爱上了她们。因机缘巧合她们得到了本应属与她们的东西却也为此想起了前尘的往事。只因他和她的相爱,使她要跌入轮回的深渊,她问她为了爱他值得吗?她微微一笑说:“值得,爱他我从未后悔过即使牺牲我的生命也在所不辞。”她虽然不明白她对他的感情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让她一个人跌入轮回的深渊,于是她陪着她一起跳进了轮回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