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8100000012

第12章

1964年1月4日,警方发现了德萨尔沃第13个、也是最后一个受害者——19岁的玛丽·苏利文。她的尸体靠在床上,屁股下垫着一个枕头,背靠在床头板上,脑袋耷拉在右肩上,嘴里的精液流出来,滴到胸部。双腿张开,阴部插着扫帚柄,毯子上也有精液。脖子上缠着一条尼龙袜,围巾系成一个大大的蝴蝶结。她的左脚边上放着一张贺卡,上面写着“新年快乐”。

“波士顿行凶客”到此结束,德萨尔沃开始有了一个新角色:“绿衣人”。他穿上绿色的工作服和衬衣,闯进女性的公寓,将她们绑住然后强奸。他经常是刚绑好受害者、刚碰到受害者的时候就射精了,因而并未性交,然后他就向受害者道歉,松开绑绳然后离开。

做“绿衣人”的11个月里,德萨尔沃没有杀一个人。1964年11月3日,一个警探发现“绿衣人”的描述和“量体师”很像,因而拿着他的照片去和受害者核实,很快就确认了他的身份。德萨尔沃随即被捕,被送往布里奇沃特精神医院。

这时警方还不知道他们抓住了波士顿行凶客,因为那些受害者年纪较大,所以警方认为凶手是“仇恨母亲的人”,是仍和专横的母亲住在一起的人,而德萨尔沃的精神分析证明他和母亲关系良好。到了1965年春天,德萨尔沃开始坦白罪行,警方终于明白波士顿行凶客已经被羁押了半年。

德萨尔沃和当局做了个交易:如果检方不以波士顿行凶客的身份起诉他谋杀,而只起诉他绿衣人的强奸罪,他将当庭认罪并接受终身监禁的刑期。所以,在官方记录中,没有人因为那13桩谋杀案被起诉或定罪。

很多司法界人士并不确信德萨尔沃是连环杀手,他们指出,德萨尔沃很擅长引诱和强奸女性,他不需要因为性而杀人。问题是,“强奸是为了性交”的观点已经过时,事实上,强奸和引诱、杀人一样,是德萨尔沃宣泄愤怒的行为。

问题仍然存在:德萨尔沃为何杀人?又为何停止杀人?案件发生时,精神医生詹姆斯·布鲁塞尔被波士顿警方从纽约请来,和其他几名精神医生一起会诊。布鲁塞尔在心理侧写领域声望卓著,他可以通过研究犯罪行为确定凶手的个性(详见第九章)。

布鲁塞尔说,精神医生们对凶手的个性判断有很大分歧。有一组人坚定地认为有两个凶手,很多人都认为凶手仇恨母亲、可能有阳痿的毛病。玛丽·苏利文案件之后,布鲁塞尔感到非常不舒服,那种感觉就像是灵感一闪而过却再也想不起来。布鲁塞尔听到一位精神医生说:“早期的受害者身上的精液多在大腿上,后来更多在嘴里,感觉不像是一个人干的。”这句话让他茅塞顿开,他明白,精液只是象征。布鲁塞尔得出结论,凶手是一个人,他的“精神性欲”逐渐成熟,只不过他以禽兽的行径实现了性成熟。

布鲁塞尔指出,凶手的前五个受害者年纪较大,她们都没有被强奸,而是被外物刺入、摆放成羞辱性的姿势。布鲁塞尔认为,这就像是一个小男孩觊觎母亲的爱,并对母亲的身体感到好奇,进而对所有女性的身体感兴趣。但由于缺乏所谓的“母爱”,凶手的渴望演变成愤怒,导致他对前五个受害者进行猥亵和谋杀。

然后,经过四个月的沉寂,他开始转向年轻的女人和女孩。布鲁塞尔认为,那时候的凶手进入了“性的青春期”,试图做爱,却只能半途而废。

最终,凶手成熟了,“治愈”了自己的谋杀冲动。布鲁塞尔写道:

最后的受害者玛丽·苏利文象征着侮辱的终结。精液在她的嘴里,象征着凶手想把自己的性欲扔在别人脸上。他对性的轻蔑态度定型了,他也找到了性交的正确位置,因而他把扫帚把插入了受害者的阴部……

我认为他会就此停止……他想寻求两样事物:实现性成熟,对造成自己性晚育的事物进行报复。我认为这件案子之后,他已经完成了这两个目标。

我说过:“通过玛丽·苏利文,他实现了最终的侮辱和报复。我认为玛丽·苏利文可能是他最后一个受害者。我认为他‘治愈’了自己的性问题,但他还有其他情绪问题。”

布鲁塞尔的理论很迷人,但仍存在问题。首先,布鲁塞尔认为凶手和母亲关系不佳,事实并非如此,德萨尔沃爱自己的母亲,他也是母亲最喜爱的孩子。如果母亲对他毫不关心,为什么会在他被卖掉之后连续寻找6个月呢?其次,布鲁塞尔的判断掺入了太多价值因素,比如他认为口交是某种侮辱,而阴道才是“性交的正确位置”。第三,德萨尔沃从青春期就开始有性行为,而且经常挑逗女性,为什么他还要通过谋杀来实现“替代性交”呢?当然,可能德萨尔沃是想看看在性方面有多大的潜力。或许,女人们没有用珠宝换取他的一夜欢爱,或许他也并不是自称的“种马”。关于德萨尔沃以往的性历史,都来自于他自己之口。如果伊姆加德是他第一个性伴侣呢?

加拿大人类学家、连环杀手专家艾略特·莱顿认为,不应该用心理学来分析阿尔伯特·德萨尔沃,而要用社会经济学的观点。莱顿指出,德萨尔沃多次自称是底层人民,和他的父亲一样,德萨尔沃通过婚姻“升级”了——伊姆加德和德萨尔沃的母亲一样来自受人尊敬的中产阶级家庭。而最终,伊姆加德抛弃了德萨尔沃。

由于“量体师”被捕时,德萨尔沃告诉警方:

我一生穷困,家庭破败,你们也知道的,我骗你们干啥?听着,我不懂模特、照相机……那些姑娘接受过大学教育,而我没有,明白了吗?我愚弄她们……让她们听我的话。

德萨尔沃在中低层民众、学生、低层公寓住户中寻找受害者,但他们都比德萨尔沃的社会地位高。他想去勒死一个名叫斯沃姆斯科特的有钱邻居,但没有自信:

斯沃姆斯科特那种人,住着豪宅,受过良好教育,小时候我曾经和他们一起玩闹,但他们长大后,结婚生子……我就不去找斯沃姆斯科特了,因为他们让我无地自容。

在审讯期间,德萨尔沃对一位州检察官说:

你是一个普通人,你明白我的意思,你的同学中肯定有发大财的,他们接大案子,但你裤子里也有那玩意儿——我觉得这是你的问题,先生,你这样的男人竟然还要自己解决。你见过那些发骚的女人,有些非常年轻,但你得不到。你不愿意承认,但你就是这样的社会地位,你只是一个普通人。

这么说吧,坐在我对面一脸震惊的先生,我说……我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我对你们的世界一点也不在乎。你们只要有钱就行……你想过如果没钱的话你们会变成什么样吗?我敢说你没想过。

德萨尔沃曾说过,他停止杀人是因为伊姆加德对他好了一些,但他还是用社会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我的妻子对我好了点,可能是因为我振作了,我变好了。其实我的工作干得不好,但他们喜欢我,给我升了两级。”

德萨尔沃说他曾想早点自首,但妻子说如果他承认是波士顿行凶客,她就杀了两个孩子并且自杀。有时候,德萨尔沃认为他的妻子并不爱他,最后几个月对他不错只是因为他的收入增加了。这让他愤怒,所以他坦白了。他告诉妻子:“我们最后的两个月,你让我觉得自己是个男人。你给了我不敢想象的爱。但是为什么?因为你有了自己渴望的一切……渴望的一切,房子修好了,钱也多了。”坦白罪行就是他的报复。

是布鲁塞尔的心理学观点,还是莱顿的社会经济学观点更准确,我们无法得知。1973年11月26日,他在囚室内被人刺中心脏,关于他的疑问再也无法得到解答。他的谋杀仍是疑案,就像他为何杀人、为何停止一样谜团重重。

伴随着波士顿行凶客案件,暴力事件在20世纪60年代席卷美国。1966年发生了两起臭名昭著的连环谋杀:芝加哥的理查德·斯派克在宿舍里杀了8名护士,得克萨斯的查尔斯·惠特曼狙杀了16人。两起案件都轰动全国,影响极大。连环犯罪史学家米歇尔·牛顿写道:

记者查尔斯·库拉特曾将1966年称为“举世疯狂的年代”,仿佛为后来四分之一世纪的众多谋杀做了预言。那一年,《时代》杂志封面上的上帝死了,魔鬼的教堂则在旧金山敞开了大门。性解放和嬉皮士文化席卷全国,越南战争通过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街头上遍布流浪汉。

肯尼迪遇刺,街头骚乱不断,种族暴动,石油危机,水门事件……就像战后的德国和前苏联一样,美国文化开始瓦解。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上,美国的通胀比战后的德国和前苏联更严重,在社会层面上,则一样猛烈。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精神和价值观与50年代很不同,或许是这种激进的文化,也可能是价值观的紊乱,或许是对未来的迷茫,导致了连环谋杀增多。当时的一切看起来都向着杀戮狂奔而去。

如今我们正站在更糟糕的峭壁边缘。实现社会经济地位上升的途径几乎被堵死,相当多人口的社会地位还不如他们的父母,实际收入持续减少,中产阶级不再是穷人奋斗的幸福天堂,也不再是更进一步的跳板。更好的安全感,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收入,都没有了。对于有些人而言,唯一的梦只剩下不停杀人。

同类推荐
  •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将成长赋予深刻的社会性具有很强的意义,使人明白成长的存在就必须进行自我实现,就必须去创造成功,实现成长的价值,向着完美人性和健康成长的倾向发展。因此,为了完善我们的成长,谁不努力去自我实现呢?今天,我们的个人成长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社会发展,那么,我们个人的成长就必须更加具有社会性,使成长具有自我实现的意义,为我们创造成功,为社会创造财富,那么,我们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成长理论中可以获得人生成长的新方向和新目标。
  •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

    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你是否渴望了解任性复杂的根源,洞察人的心理从而建立威信,施与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运用不露痕迹的心理战术,让你轻松与领导、同事、下属、客户、朋友、亲人、陌生人等的相处,迅速化敌为友,结交死党,让你拥有超强人气,成为终极赢家!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心理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心理课

    本书以哈佛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为依托,运用心理咨询术对调整人们的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生活的压力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 焦虑

    焦虑

    本书作者通过从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中精选出若干个案,以极富现场感的描述,实录了心理咨询的过程,分析和解读患有焦虑或疑似焦虑症状的人群的病因及心理疏导办法。是一本实用性和可读性俱佳的心理咨询类普及读物。
  • 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集合了60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涵盖几十位心理学大师,哈佛、耶鲁、斯坦福等数十所世界名校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并将心理学经典理论、心理学实验、心理测试和心理小贴士结合起来,内容十分丰富,适合心理学爱好者和大众读者阅读。在读完本书之后,读者不仅能对心理学的理论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还能在好玩、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试中弄明白自己,看清楚他人,用心理学知识武装自己,指导生活。
热门推荐
  • 点点滴滴,这就是爱

    点点滴滴,这就是爱

    幸福是什么?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幸福是,每天醒来可以看见心爱的人也爱意满满的看着你。
  • 一朝为妃

    一朝为妃

    她自幼被母亲嫌弃,生性良薄还处处与人为敌,兖州城内人人喊打的刻薄红颜。他是第一个对她微笑的董熠表哥,却与同胞的妹妹寄柔订下婚约。她想托付终生的男人苏宁安,却只想卷了她的银子与他人私奔。她为爱所伤却越挫越勇,直至遇见改变她命运的李鈭谦。一场错认的恩情,妹妹飞上枝头成为鈭谦的宠妃,她却迫嫁年老富商填房,沦为克死文府父子的扫帚星。她是他妻子的姐姐,他是她妹妹的夫婿,彼时再见相隔银河万里。她见过他对妹妹的百般宠爱,在文府争斗中失利败北,被撵出府门。本以为就此了结残生,终抵不过命运的捉弄,以寡妇身份迎入宫内,一朝为妃立于君侧。她受尽他人嘲笑,成为偏安一方的冷宫娘娘,他却帝宠突降,将她卷入步步惊心的宫闱争斗之中!
  • 带着神器混漫威

    带着神器混漫威

    梅琳达·梅:杨凡,神盾局危机重重,九头蛇内部开花让我们损失惨重,我需要你的帮助。杨凡:好啊,但你们的一些科技资料得与我共享,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彼得·帕克:嘿,杨,你的拆你死功夫真棒,这楼顶上跑的比我用蜘蛛丝荡的还快。杨凡:嘿嘿,哥有钱,跟哥混咋样?彼得·帕克:好,以后你是我亲哥!托尼·斯达克:嘿,老兄,你抢了我的台词。平凡杨,你的名字很谦虚,但你做事怎么这么高调?杨凡:没办法,谁让我比你帅,比你年轻,比你阳光,比你厉害,最主要的是还比你有钱。娜塔莎·罗曼诺夫:杨,复仇者散了,神盾局也销声匿迹了,以后我没工作了!杨凡(一脸猥琐):没事,哥有钱,以后哥养你,那个啥,晚上回去帮暖下床先......
  • 天黎尘封录之焚天传

    天黎尘封录之焚天传

    千年之债终将报;踏上巅峰震宵小;邪魔之战震天地;为谁落泪为谁殇!
  • 魔女嫁到:神尊宠不停

    魔女嫁到:神尊宠不停

    缘起缘落,从来只因一句因果;情生情灭,向来不由一颗人心。
  • 狼人雇佣兵

    狼人雇佣兵

    主人公经历千辛万苦最终和少狼当上超级雇佣兵,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成为了狼人,然而和少狼一伙人在挑战美国雇佣兵时全员阵亡,只剩主人公自己。在回国的过程中他穿越了,等他回到属于他的时代的时候这个世界完全变了,四处都是丧尸,他该怎么生存呢?
  • 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

    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

    国际舆论将中国视作正在崛起的大国,浙江省则是这个蓬勃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先行省份。本书的研究以该省为主要模本,正是基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改革在全国所处的领先地位,因为先行探索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当然,聚焦浙江并非局限于浙江,本书的着眼点在于探讨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模式创新的实现途径。
  • 风行剑尊

    风行剑尊

    少年孤门越,自青州而来,一步步走向巅峰,一次次创造奇迹,终成一代传奇,风行剑尊!
  • 最强学霸君

    最强学霸君

    海誓山盟变成一种玩笑,谁许谁天荒地老,谁守护谁亿万年华?经历了漫长的黑夜之后,我终于醒了过来。
  • 十八岁的回忆贰

    十八岁的回忆贰

    老天总是这样,它让我们遇见,却不让我们相识,它让我们相识,却不让我们相爱,它让我们相爱,却最终会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