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5800000021

第21章 道德心理常识(6)

要消除“竞争优势定律”的负面作用,就要推崇“双赢”理论。合作,应该成为集体的主旋律,合作为我们每一个人营造了一个发展的空间。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有这样一个公式:“我+我们:完整的我”。因为绝对的我是不存在的。应该融入我们的“我”。这就是WTO中所推崇的“双赢”,而实际上也只有“双赢”才是真正的赢。

自我服务偏差

宋朝有个丞相叫张商英,他有个爱好就是书法,他特别喜欢写草书,闲来无事,他便提笔龙飞凤舞一阵,甚是得意。其实,这张丞相的书法很不到家,字写得不合体统,他还孤芳自赏,认为自己的书法颇有造诣。

当时,很多人都讥笑他,而他却不以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按他的老习惯写字。

一天饭后,张丞相小憩片刻,突然来了诗兴,偶得佳句,便当即叫小童磨墨铺纸,张丞相提起笔来,一阵疾书,满纸是一片龙飞蛇走,让人着实难以辨认。张丞相写完后,摇头晃脑得意了好一阵,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叫来他的侄子过来,把这些诗句抄录下来。

但是,张丞相的侄子拿过纸笔,准备用小楷将诗句录下,可是他好半天才能辨认出一个字,有些地方实在是怎么也看不懂,不知从哪里断开才对。他没办法,只好停下笔来,棒着草稿去问张丞相。

然其,此时的张丞相拿着自己的大作,仔细看了很久,也辨认不清。自己写的字自己哪能不认识了呢,他心里颇有些下不了台,便责骂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些来问呢?我也忘记写的是什么了!”

张商英的智商应该不低,否则的话也做不到丞相。但是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强词夺理的低级反应,以至于让他人嘲笑呢?

多数人会把原因归结于“官小口小,官大口大”,认为是张商英是仗势欺人。但是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他不过是出现了一种称为自我服务偏差的现象,这种现象或多或少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

所谓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人们有过分强调自己对成功的贡献和尽量缩小自己对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的倾向。

在生活中,自我服务偏差首先表现为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否定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使我们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得失。

心理学家韦纳经过研究认为,自我服务偏差是由个体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所决定。而归因倾向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内因与外因。个体进行归因时首先注意的是内因与外因。内归因指把行为原因归结于个体内部的因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外归因是指将行为原因归结于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等。

在内因和外因方面,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

第二,稳定性与易变性。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因素与不稳定性因素。如人的情绪易变、不稳定,而人格特点不易变、稳定。能力也是在一段时间内较稳定的因素,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定,而像气候、机遇等就属于不稳定因素。

在这方面,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

第三,可控性。个体能否控制其行为称为可控性。个体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结果,表明其可控。像工作难度、智力等属于不可控因素。

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由上述分析可见,对那些习惯于归因于内部、稳定和可控性的人来说,个人生活中的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所以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对学习和工作有更多的自我责任和自信心,他们能够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喜欢在困难面前挑战,在挫折面前更能坚持。他们倾向于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因此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并取得成就和进步。

而与此相反,一些习惯于归因于外部、易变和不可控因素的人,则认为生活中的多数事情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自己的状况,个人的努力相比之下无济于事。他们不但对自己缺乏信心,焦虑多,而且对成就活动也缺乏兴趣,即使活动成功了,他们也倾向于做外归因、非稳定型的归因。面对失败和挫折往往推卸责任于外部因素,不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企图寻求援助或是赌博似的碰运气。

其次,自我服务偏差在交际中会表现为突出强调自己的作用,而否定别人的作用。基本上,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对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有过高的估计。这种盲目的自信很少会有人承认,但它确实存在我们当中,还会使人们对外部世界产生错误的判断。

自我服务偏差在一些合作完成的工作最后的争功现象中得到最充分也最典型的表现。比如,在生活中夫妻两个人各自都认为自己在家务中做的事情更多。研究发现,夫妻双方中的每一方总认为自己在一些活动中承担的责任大于1/2,这些活动包括当两人单独时谁会主动与对方聊天以消除寂寞、解决冲突及对对方需要的敏感性等。

我们在看一个节目的时候,心里同时在担心着错过了其他频道的节目,因而不停地转台。结果,我们把时间都花在选台上,没有能够像以前一样,好好地欣赏过任何一个节目。

有位叫蒙克夫·基德的登山者在不带氧气瓶的情况下,多次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并且最终登上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他的这一壮举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想不靠氧气瓶登上6000米以上的峰顶,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基德是怎样成功的呢?

基德的回答是:“我认为无氧登山运动的最大障碍是多余的念头,因为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使你感觉到需要更多的氧气。作为无氧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峰顶,就必须学会消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需氧量就愈少。所以,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为了登上峰顶,为了使四肢获得更多的氧,必须学会排除一切多余的欲望和杂念。”

欲望越多所需要的东西越多,这种经验也用不着到乔戈里峰去亲自体验才能知道。而且不断地拥有配套的东西,感觉是很愉快的,但后果却可能并不美妙,因为我们仅仅顾着配套而忽略了自己的初衷。“好马配好鞍”的道理很好懂,但经不住推敲,因为好鞍容易配,再配上好骑手和好的跑马场恐怕很难,那就是一种痛苦。

对此,也许我们应该知道:只有我们自己的生活简单了,才会成为自己的主人。

狄德罗效应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协调:家具破旧不堪,而且风格也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后来心里却不舒服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他把这种感觉写到一篇文章里——《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就是说,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总倾向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我们把这种规律叫做“配套定律”。

生活中的“配套定律”是随处可见的。例如,有人送了一只高档的手表,如果要戴上,就要陪以相应的衬衫、西裤、外套、皮带、皮鞋、领带,皮夹子也要换成真皮的,然后眼镜也要换掉,然后要用香水,然后发型也要打理,吃饭也必须出入更高级的餐馆,开销越来越大。还有,人们说“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那么一件衣服”,“那一件”就是配套定律中用来和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鞋子、不同的首饰、不同的手包相搭配的衣服。

一般来说,人们买到一套新住宅,为了配套,总要大肆装修一番,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配红木等硬木家具。而出入这样的住宅,自然不能破衣烂衫,要有“拿得出手”的衣服与鞋袜……于是,就此“狄德罗”下去,也许有一天忽然发现男主人或女主人不够配套,可能就走上了离妻换夫的道路。

这种现象本质上倒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可以说是有利有弊。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面,它可以促进消费和“内需型经济增长”,是好事。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我们也应看到,人的欲望没有穷尽,而我们在一定阶段的财力是有限的,虽然“人往高处走”,但也应把握“适度原则”,避免环环相扣的“配套”,让自己透支。比如购物的时候先给自己一个定额,钱花光了就停止刷卡;一个时段制定一个要求标准,暂时达到了,就停止进一步求索。

如果统治阶级追求享受上的“配套”,可能不会对自己造成损害,却可能成为国家、民族之祸。

商朝的时候,箕子看到纣王开始用象牙筷子吃饭,非常不安,认为商朝将要衰落。箕子说,大王现在用了象牙筷子,将来就一定还要把杯子也换成玉杯与之搭配;用了玉杯,将来一定会追求精美的食物与餐具相配,这样下去,大王的生活一定越来越奢侈,国家将就此衰落。

道德定律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和智力是并行发展的,属于认识发展的一个阶段和一个方面。他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成他律性道德阶段和自律性道德阶段。

皮亚杰为了了解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设计了一系列有关小孩的笨拙行为和偷窃事件的两难故事,要求小孩判断故事主角的好坏程度,并说明理由。

其中有这样两个故事:有个叫杰思的孩子,他妈妈叫他去吃饭。他进饭厅时,不知道他妈妈在饭厅门后的椅子上放有一个盘子,所以他推门时把盘子里的15个杯子全部打碎了。另有一个叫思瑞的孩子,当他妈妈不在时,他想吃放在碗柜里的果酱。由于果酱放得高,他没有办法拿到。他就试了很多次,在这个过程中,他把一个杯子碰落在地打碎了。

讲完上述两个故事后,他就问受测验的小孩:上述的两个男孩哪一个比较坏?

结果是,一般说来年龄小的孩子会认为,打碎15个杯子的男孩比较坏。这是因为他们对行为的道德判断,只看结果,不看动机,只看打碎杯子的多少,而不看为什么会打碎杯子。这说明他们的道德观念还处在他律阶段,属于客观取向。

而7~8岁的孩子就不一样了。这个年龄的孩子,有的开始认为打碎一个杯子的男孩比较坏。他认识到第二个小孩虽然只打碎了一只杯子,但他是因偷果酱吃打破的。这就开始把行为的后果和行为动机及意图结合起来考虑了。这说明他的道德观念已发展到自律阶段,也就是道德评价转为主观取向。

而对错误行为的处罚,孩子们是怎样看待的呢?

处在他律性道德阶段的幼童,一般会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应该给予处罚,而任何可以使他痛苦的方式都可以,比如打骂、不给玩具、取消零用钱等等;并且这些处罚方式可以和所犯错误的类型和程度无关。

但进入自律性道德阶段的年龄比较大点的孩子,则认为处罚方式应该结合错误的性质和程度,以便使受罚者能清楚地认识到他的错误所在。如打碎邻居的玻璃,他应该挪用自己的零用钱去赔偿,游戏时殴打他人,就该不允许他继续玩。

那些天真无邪的幼童,一看见新奇的玩具就要,想吃东西就动手去抓,他才不在乎该不该要呢。平时,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儿童作游戏就会发现,两三岁的孩子虽然表面上在一起玩,但实质上却没有游戏规则和合作精神,而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

可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儿童就会变得文质彬彬,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玩弹子,跳皮筋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了。因此,儿童从“无法无天”到“循规蹈矩”。从自我中心到有道德观念的社会人的过程,就叫道德社会化。

总之,无论是从道德的判断和对处罚的看法,都证明道德的自律是比他律更高级的阶段。这在成人世界里也是如此。一个不敢去做坏事的人,和被动去做好事的人,只能算作普通人;而一个自觉不违犯道德、主动去做好事的人,才算是一个好人。

同类推荐
  •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巅峰之作,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心理学读物。作者指出,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会和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追求事业成功、社会价值肯定及婚姻幸福时,人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身的不自信。作者将本书献给所有对生活感到挫败、焦躁、迷茫的现代人:自卑不是一件羞耻的事,它具有一种强烈的反弹力量,妥善利用,就会成为你不断突破的动力。找到自卑的根源,正确理解生活,并懂得合作的价值,你也可以实现从自卑到超越的惊人蜕变。
  • 20几岁女人要懂的心理学

    20几岁女人要懂的心理学

    个性之美是女人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如果一个女人失去个性,必然会变得与众人没有什么不同,即使你的外表多么美丽,也只能是一种装饰。通俗地讲,就是“花瓶”。所以,一个女人只有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才能符合现代潮流的审美标准,成为一名别具品位的“俏佳人”。现代女性都希望自己活得潇洒,活得快乐。在这种欲望的引导下,女人不是变得越来越失去个性,而是个性越来越突出,她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寻找恰当的个性,以求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品位。显然,一个现代女人必须要有个性气质,才能赢得大家的青睐,才能发现自己美在何处。
  • 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心理操控术

    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心理操控术

    《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心理操控术》内容简介:作为女人,懂得一点心理操纵之术,不仅可以让自己拥有良好的心态,从容地面对一切,更可以驾驭人心,让他人为你所用。如果你希望改变自己的不良心情或者不利处境,如果你想知道那些成功者是如何运用他人的能力的,可以看看《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心理操控术》。了解对方想听和不想听的、想要和不想要的、喜欢和不喜欢的以及对方担心的、顾虑的等,如此便打开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大门。人的一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参与社交活动,练就读心术,才能成为交际中的王者;在社交中运用心理操纵术,能够让你读懂人心,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成为人际博弈大赢家。
  • 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改变你一生的怪诞行为心理学

    为什么有人能够看见自己“灵魂出窍”?为什么有人会患上“恋童癖”,对儿童欲罢不能?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在一起会激发出更大的潜力和能量……其实这些行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以预测。此书将为读者解读许多怪诞行为,探秘其中的怪诞心理,“以怪制怪”,化生活的“非常态”为“常态”。。
  • 消费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2)

    消费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2)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热门推荐
  • 元之守护历练

    元之守护历练

    他们,是命中注定的守护者,前世,他们奋不顾身,为守护公主牺牲,今世,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能否挽回,魔鬼般的历练,平行空间中的任务,他们,能否完成。。。元系列蓝羽圣殿·陌夜星辰工作室陌琳·冷夜著
  • 呆萌正太看过来

    呆萌正太看过来

    拥有着不平凡身世的慕容正季因偷了神秘人师傅江陆刻的宝贝——紫云剑,而被江陆刻变成了看起来只有6岁的呆萌小正太。某天,慕容正季走在街上竟不小心穿越到现代,穿越就穿越吧,可他竟到了他姐姐慕容绯悦的转世楚绯绯的家里。一对千年前的姐弟重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请看《呆萌正太看过来》
  • 九宫天启

    九宫天启

    凡间一世,淡淡无常,回首一望,却无熟人。这路,是走是停,他,该如何选择。唯一的选择只有不断变强,只有站在最高的位置,那一切,才能重回……
  • 神医弃妃

    神医弃妃

    新文《暴君宠妻:爱妃,太凶猛》已开,求支持~“沐府二小姐,勾引当今狂王,被废了双腿!”大街上谣言满天飞。穿越当天她清白被毁,双腿被废,转眼便成为整个慕辰国的耻辱笑柄。韬光隐晦,有着惊人的医术,倾城的容颜,还有那一身起死回生的药血注定将她卷进争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类保卫力量

    人类保卫力量

    人类保卫力量(HFS,HumanSecurityForces)是一家民间性质的公益组织。现因业务发展需要,面向社会招聘:超级英雄(内、外勤方向,全、兼职皆可)岗位职责:与丧心病狂,草菅人命,妄图奴役他人的邪恶势力或个人作战,维护无辜者的安全与自由;抵御一切针对人类文明的袭击,保证人类文明的延续。岗位要求:超能力者;为人正派;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愿意为人类的尊严、生存与价值而战;待遇:无工资,无保险,无奖金,只有无数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麻烦。如果你是一个独行侠,恭喜你,你找到组织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英雄,恭喜你,你找到组织了!这里是英雄的基地,我们站在最深沉的黑暗,只为更多人能够看到光明!!!
  • EXO十二暖男之寻觅真爱

    EXO十二暖男之寻觅真爱

    女主是张艺兴的亲生妹妹,从小就没有父母的陪伴。后来因为想念哥哥与死党一起考上了韩国首尔的大学,与EXO队友黄子韬一见钟情。。。四朵奇葩会与EXO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倾国倾城冰山相爷要抱抱

    倾国倾城冰山相爷要抱抱

    一袭男装,白衣翩翩,公子美若玉。却是被他迷了心。红梦一世,黯淡年华。吾已看破世俗,人界,仙界,魔界。少年笑到,那,霁相怎会动了情?人界帝王和世间第一位魔皇痴恋终是了然。谁也未想到他竟然是女的。霁钰,这一生一世,我陪你过。
  • TFBOYS:梨涡酒窝

    TFBOYS:梨涡酒窝

    易烊千玺看着眼前搞怪的某人,嘴角不由得抽搐了几下,修长的手指不禁扶了扶额头:“安黧梦,你注定是我这辈子的克星。”“易烊千玺,是我对不起你。我们开始只是因为意外,我们不能把这场意外继续下去了,我们...结束吧。”安黧梦一脸平静,没有丝毫痛心疾首的样子。她转身之际,易烊千玺是放手还是挽留?看他们如何演绎这场虐恋。“王俊凯,王源,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哥们!”叶欷未的疯狂追爱,是茫然的他全然招架不住。直到有一天,她再也不敢去触碰不属于她自己世界的任何。她一再认为,自私如她,他是属于她的。看他们三人如何演绎这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恋,看王源是顾及兄弟情义还是儿女情长。五个人将会如何抉择?
  • 浮沉安晓

    浮沉安晓

    还记得那个唯美的青春吗?袁玖和阮长月就相识在那个花季。在相恋两年的那天,长月提出分手,大学毕业后,袁玖出国了,长月认为一切都结束了,直到三年后袁玖的回归。那时的她已经是一个著名的钢琴谱曲家了。一场别后重逢的虐心爱情就此展开…花开花谢,因你而美好。我只愿你一世浮沉安晓。
  • 五行四象

    五行四象

    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悲痛,众叛亲离的痛苦,肩负着报仇的责任,拯救大陆的义务。见证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