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5800000013

第13章 情感心理常识(5)

有人请教罗斯福总统第一次戒烟很快就成功的秘诀,罗斯福总统说:“这很简单,我告诉我的家人、下属和朋友,说我要戒烟了。这样,我就真的不好意思再吸烟了。”

由于这“一诺千金”的承诺心理,罗斯福总统就真的把烟戒掉了。

古人说:“一诺千金”,“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承诺使人更明确、自觉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当决定者公开承诺、公开表明个人的立场时,他今后的行为便具有明确的规定。

承诺是对人的一种约束,它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困难,实现自己决定的目标,提醒人们退却和逃避的危害,告诫人们要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任。

心理实验:

实验一

多伊奇与杰勒德首先请所有被试者看一部录像片,看完之后将被试分成4个小组:

第一组为无承诺组,即在心里清楚,但不需要把自己的看法作公开的或私下的说明。

第二组为弱私下承诺组,要求被试将自己的看法写在一块魔术板上。这块魔术板是一种儿童玩具,在石板上覆盖一张玻璃纸后可以写字、绘画,但揭掉玻璃纸后,字画会消失,留不下任何痕迹。

第三组为强私下承诺组,要求被试将自己的看法写在一张纸上。这张纸上不需要签名,也不会被收走,但必须得让别人看到。

第四组为公开承诺组,要求被试将自己的看法写在一张纸上,签上名,并且告诉被试这张纸要被收走。

研究者请许多助手充当假被试者,请他们面对所有真被试发表意见,而他们的意见都是一致的。之后,再请真被试者们一一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果发现:那些事先未曾公布自己看法的被试有更多的从众率,即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弱承诺组的被试,虽然明知道自己写在魔术板上的看法已经消失,无人知晓,但毕竟自己曾经表达过,所以从众的情况比无承诺组要低,即有较多人保留自己的看法;强私下承诺组与公开承诺组的从众率更是大大减少,也就是说,这两组被试由于有过强的或者公开的承诺,其看法已被内心所信奉,因而难于改变或很少改变。

实验二

曼尼等人研究了将近200名4~5岁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儿童。研究者带孩子们去玩游戏。孩子们面前的桌子上有5个玩具,研究者要每一个孩子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哪一个,然后把被评价为最喜欢的玩具从桌子上拿走,接着再让孩子们从剩下的玩具中选出最好的,以此类推,直到把5个玩具按等级排列好。

随后,研究者对孩子们说:“我非常愿意送给你们一些东西,可是,这些玩具不全都是我的,所以,你可以在两个玩具中任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拿走。”研究者设计了有改变决定机会的条件和无悔改机会的条件,将孩子们随机分为两组。在承诺组,孩子们被告知:“要仔细考虑你的选择,一旦决定就不许再改变主意了。我将把你的名字写在纸袋上,然后你把它带回家。”

在非承诺组,研究者告诉孩子:“要三思而后行,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但如果以后想改变主意,决定换另一个玩具,你可以把原先的那个拿来,我很高兴给你退换。”

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承诺的条件下,孩子们的决定所花费的时间要比非承诺组的孩子长一倍。这说明,即使对于幼小的儿童,承诺也具有一种告诫作用,能使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仔细考虑选择。

看了上面的试验,我们不由想到《庄子》里的一个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古人的承诺与守信令我们感动、感慨、自愧不如。

其实,在一些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其中的人物发誓“我如果……就不得好死”;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场合,主办者或组织者也要求参与者郑重决定“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作为一名……我要……”“我愿意……”等等。

可别小看这些言辞,因为承诺意味着责任,对别人也要对自己负责。所以说,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不是空头支票,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然而履行承诺要求决定者付出巨大的毅力和代价。

不撒谎,说话要算数,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的一项基本准则,也是人生的一种美德。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喜欢诚实守信用的人,而讨厌那些油头滑脑、朝三暮四或者表里不一、出尔反尔的人。

因而,一个心理成熟且品质高尚的成年人懂得承诺的分量,他不会轻易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如果条件不具备,他不会给自己施加无谓的压力;而一旦作出承诺,他就会全力以赴。所以,在道德教育中,作为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引导少年儿童及早学会正确认识承诺,认识责任,并培养他们实现承诺的毅力和积极行动的品质。

助人为乐定律

一天,高先生来到一家珠宝店,走近柜台,把手提包放在柜台上,开始挑选项链。这时,一位男士推门走进珠宝店,也过来选珠宝。高先生礼貌地把包移开,但这人却愤怒地瞪了他一眼,意思是,他是个正人君子,无意碰高先生的手提包。不但如此,这人还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就摔门而去,临走还说:“哼!神经病!”

莫名其妙地被人骂一句,高先生很生气,也没心思买珠宝了,就离开商店,开车回家。

马路上碰巧堵车,高先生非常烦躁:哪来这么多的破车;这些臭司机简直不会开车;那家伙开得那么快,不要命啦;这家伙水平太臭了,怎么学的车……

在一个交叉路口,他遇上一辆大型卡车,那辆卡车先慢了下来,司机伸出头向他示意,让他先过,脸上带着友好的微笑。不知怎么,高先生的一肚子不快,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个卡车司机那样,用自己的好心情给别人带来愉快,而不要让不良的情绪无限蔓延下去。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一般来说,人们在心情好的情况下更容易帮助人。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精神爽的情况下,人们会有一个变化,就是变得更加乐于助人。

我们知道,有些人的心情会随着天气好坏而变化。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天气越好,人的心情就越好,同时也变得更加容易帮助别人。而且,在晴天里,人们到餐厅里用餐时,给的小费比阴天或下雨天给得多。

当然,影响人心情的因素还有许多。有时,就是很小的一件事也可能左右人的情绪。比如,晴朗的星期天,你外出去买东西,然后又在街上找了一个电话亭给朋友打电话。很不巧,电话虽然通了但就是没人接,无奈何只好放下话筒,伸手取回自己的硬币。就在拿钱的一瞬间,突然发现前面打电话的人的钱没有拿走,于是你就会想“没想到还赚了一次电话费”。随后几分钟里,心里总有一种乐滋滋的感觉。

那么这种情况下的人是否变得更加乐于助人呢?心理学家对此做了个实验。他们故意在公用电话里放置了一枚硬币,假装是前一个人忘掉的。这时被试者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忽然发现了这个硬币,感到非常高兴。

这时,试验者抱着一堆书籍之类的东西从他跟前走过,故意让书突然掉到地上。而刚从电话亭里出来的这个心情好的被试者,大多会帮助他捡起地上的书。而对于没有捡到额外钱币的人,帮助陌生人捡书的概率则小得多。

这很明显地证明了,心情好的确使人更容易帮助别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过类似的体会。当遇见一个好事,顿时觉得生活特别美好,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帮助那些不如自己那么幸运的人呢。为什么不能让世界有更多的美好呢?这样似乎好心情有一种惯性。

有很多人懂得这个心理规律,总是在别人遇到喜事临门、有意外收获的时候,让别人请客,或帮忙做一些事。当然这个人比平时更可能同意。比如,一位男士中了几十万的大奖,兴高采烈。此时,朋友们让他请客,他会很豪爽地请大家到高档酒楼吃一顿海鲜。而要是在平时,朋友让他在小吃摊上请客,他很可能也要算计算计。

因此,要记住,在别人心情好的时候,请求帮助,很可能会让我们如愿以偿。这个定律反过来就是,对方心情不好时,本来挺简单的事,他可能也不肯帮忙。所以人们爱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就是教人们看别人的脸色再对人采取合适的策略。

代偿行为

老安在一个研究所工作。许多年来,没有人说他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因为他不但为人正直,工作勤奋,还逐渐成为该所的技术骨干,单位凡事总缺不了他。可是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也没有如愿评上工程师职称。

开始所里卡毕业年限,等年限够了,职称评定又冻结,解冻后,又因名额有限没有赶上这班车。这使他的性格改变了。原来他对个人的事从不计较,现在逢人便谈职称问题,表示如何的不平。他的脾气也不是和和气气的了,因为一件小事可能就会粗着脖子大声嚷嚷。别人不与他谈职称,他认为人家有意不理他,有人说上几句同情话,他心里又难受。在单位有压力,回到家里不愉快,状态很不好。

他的同事老平是与老安一起分到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差不多,也是几次没评上工程师。老平虽然也发几句牢骚,但情绪却比老安乐观洒脱得多。

他说:“一开始我也很苦恼,可是时间一长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几乎毁了我的生活,家里家外搞得好紧张。我从来没有不相信自己,这次也立志要发奋。几年来,我自费学习了英语,最近又在学商业知识。我想条件成熟后去搞民办科技实体。最近我还在撰写一部丛书。这使我有更多的话题去交更多的朋友。这时再看,那些先评上工程师的人,有的却已泄了劲。没有了压力,生活得并不比我更愉快。”

这两个人遇到了同样一件事,却一个苦恼,一个快乐。这除了他们彼此有不同的性格、志趣等因素之外,还与他们对待所遇障碍的态度有关。老安只有一个寄托——评职称,而且是始终不可变更的。这就将他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整日为此担心发愁,错过了其他许多可能的机会。

他这样做,等于是把自己喜怒哀乐的决定权交给了别人。而老平却有许多寄托——评职称、学习、办实体以及与朋友相会。职称评不上,他还可以有其他的东西作为代偿。别人决定的事听凭自然,而他去做自己可做决定的事,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并向未来投资,使自己将来的发展道路更宽。

当一种愿望无法得到满足,人具有用其他愿望来代替它,并转向其他活动的倾向。

当人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时,往往会放弃最初的目标,通过达到实现类似目标的办法,谋求愿望的满足。这种做法叫做代偿行为。例如,遇雨天不能到外边打网球时就改在室内打乒乓球;如果没能进入A公司,于是努力争取进入同一系统的B公司:假如同A的恋爱没能成功,于是跟A有相似之处的B成了新的追求目标等等。

在以上例子中,我们说B对于A具有代偿价值。假如B与A相比非常容易达到,或是与A相比价值较低时,即使达到了B目标,也不能成为对于A的代偿。只有当B与A很相似,得到B的困难度比得到A的困难度相同甚至更大时,B才会具备较大的代偿价值。

也就是说,能够使当事人感到,得到B就像得到A一样。代偿行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的。但是,对于最初的目标所抱有的愿望如果很强烈、很迫切时,就很难通过代偿行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所以,这也是因人而异,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的。

酸葡萄定律

有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被盗,他的朋友写信来安慰他。他在回信中说:“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瞧,凡事换一个角度去看,事情就显得不一样了。其实,在罗斯福的观点中,就含有酸葡萄心理,也称酸葡萄定律。这个定律是人们的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机制,即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得到是好的。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说的是一只饥饿的狐狸路过果林,看见架子上挂着一串串葡萄,垂涎欲滴,可是却摘不到,只得悻悻离开,嘟囔着:“葡萄还是那么酸,还是不吃的好。”

在西方,这个故事甚至被引入了词典,酸葡萄心理就是来自于此,是指得不到的就说不好。而心理学中也借用了这个术语,用来解释人类心理防卫的一种机制——合理化的自我安慰。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处于那只狐狸的境遇。比如,一个公司职员很想得到更高的职位,却总也得不到提升,为了保持内心平衡他会自我安慰:职位越高,责任越重,还不如现在工作轻松,逍遥自在。

与“酸葡萄”心态相对应,还有一种心态被称为“甜柠檬”心态。它指的是人们对得到的东西,尽管不喜欢或不满意,也坚持认为是好的。比如,我们买了一套衣服,回来后觉得价钱太贵,颜色也不如意。但是当我们和别人说起时,我们可能会强调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即使价格贵点也值得。

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本来是为了研究“每个人对事情的兴趣,是否影响到了工作效率”,但是间接证明了“酸葡萄甜柠檬定律”的存在。

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大学生来做一些枯燥乏味的工作。其中一件事是把一大把汤匙装进一个盘子,再一把把地拿出来,然后再放进去,来来回回半个小时。还有一件是转动计分板上的48个木钉,每根顺时针转四分之一圈,再转回,也是反反复复耗费了半个小时。

工作完成后,再分别给予他们1美元或20美元的奖励。并要求他们告诉下一个来做实验的人这个工作十分有趣。

奇怪的是,结果发现与一般的预期相反,得到1美元奖励的人反而认为工作比较有趣。

这似乎证明了,人们对已经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倾向于通过自我安慰,自我欺骗,把它的不愉快减轻。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我们都知道阿Q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胜利法,被称为“阿Q精神”。比如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揍,无奈之余,就说“儿子打老子,不必计较”,来自我安慰一番,也就心平气和了。

过去,这种明显的自欺欺人心理,成为人们的笑谈,遭到否定、批判。但是,今天的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精神胜利法在心理健康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不愉快的事,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无法更改的。那该怎么办呢?难道就要为此一味地愁苦、懊恼么?那显然不利于身心的健康,也不利于事情的解决。这时候,使用一下阿Q精神,安慰一下自己,对于心理调节可能非常有效。实际上心理健康的人,多少需要有点阿Q的精神。

对于相同一件事,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论就会不尽相同,心情也会不一样。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事情都存在积极性和消极性,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如果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心情就会低落、郁闷。这时,如果换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去看,说不定能转变不良的心情。

同类推荐
  • 生活中的心理学:找到幸福的自己

    生活中的心理学:找到幸福的自己

    本书是《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版的一个品牌专栏,郭韶明用自己的视角,写了一些有意思的生活常识。
  • 你体内的囤积欲

    你体内的囤积欲

    本书介绍如何在囤积分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以现在的方式生活,以及怎样运用一些具体有效的做法来改善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而过上更整洁、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
  • 男性心理学

    男性心理学

    本书分别从男人的角色、生活、做事、处世、社交、婚恋、成功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男性在人生各方面、各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对男性的心理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本卷收录《精神分析导论》一部作品,内容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精神分析导论》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大全和精神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状况。
  • 这才是心理学

    这才是心理学

    本人心理学生一枚,学完四年心理学课程,不得不感慨一句:万万没想到,这才是心理学。进入心理学的世界,就像钻进了旋转的万花筒。生理心理学展示了身体和心理之间的秘密;实验心理学再次确认,心理学是一门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科学;人格心理学帮我结束“不知道自己是谁”的阶段;社会心理学拓宽视野,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到整个社会、人类发展的历程……除此之外,本书还介绍了心理学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术生活、实习生活以及职业选择。想了解神奇的心理学,神秘的心理学学生,请赶紧翻开本书吧!
热门推荐
  • 仙魔奇谭:九天玄女

    仙魔奇谭: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源于我的梦。女娲后人,被誉为是天界的战争女神,女娲大神的下属,掌管着月光精华,就是这样的天神,为何会堕落成了魔,三千年前,她九天玄女和太子长琴同时出山历练,一个神秘带着面具的男子突然对九天告白。面对她的告白,九天居然心动,长琴心殇却依然跟随着他们,只是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时,九天才恍然大悟,至始至终神秘男子都没有爱过他。九天玄女是古剑奇谭缘定今生的衍生版,是写晴雪三千年前的身份,希望林粉们依旧喜欢。
  •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动物植物的故事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动物植物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 六界煞神

    六界煞神

    凌驾九天,威临八方,千古一帝,六界煞神!
  • 逆灵玄羽

    逆灵玄羽

    在这整个大陆中,我认第二,谁敢第一,也不看看姐是什么时代的人。虽然一开始是有点受虐,但,姐也是有爆发力的!九岁的少女拥有二十岁的灵智!且看姐是如何在这片大陆上翻云覆雨吧!……………………
  • 成功的失败者

    成功的失败者

    阅读本书,不仅会使你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心灵的宽度、增加灵魂的深度,而且会使你发现,蓓蕾初成、芙蕖临波、秋英染金、梅映雪香,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场花季;红光暖尘、日影横江、风驰萧萧、雨洗新色,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幅图画。
  • 君霸异世

    君霸异世

    掌控火焰,焚烧敌人。这是异界大陆,所有人都会修炼,有修魔法的,也有修肉体的。这是没有任何高科技,唯有成为这个界面的最强者才可回去。这是哪?我该如何回去?
  • 跟踪外星人(千年回望神秘探索系列)

    跟踪外星人(千年回望神秘探索系列)

    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照耀着成功的彼岸。
  • 心神志

    心神志

    万千心魔扰凡尘,喜怒哀乐现真神。神魔虽有通天能,奈何心性不如人。爱好和平,却被推至争斗的漩涡。天赋异禀,却不能守护所爱之人。在利益的大染缸面前,是畏畏缩缩停滞不前被洗涤地体无完肤,还是勇敢面对不断超脱去搏一个坦荡未来。相信了亲情、友情、爱情之后,回首望去,我当问心无愧!
  • 武极邪神

    武极邪神

    武者之道,唯我独尊,血染苍穹,终成邪神!因为与一次魔尊的交易,一个懦弱的废柴逆袭了!且看他如何逆转乾坤,成为那苍穹之颠一代邪神。
  • 做一个关于他的梦

    做一个关于他的梦

    迎面走来一个高挑的人影,走进一看,是个帅哥,代菲表面波澜不惊,心里早已心花怒放,虽然许久没见到帅哥,但代菲还是忍不住,泛起了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