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3300000010

第10章 庸常之恶(3)

于是,两个人开始出现了嫌隙,于是,敌对就这么产生了。当然,这个结论稍显夸张,很多时候不一定直接就产生敌对了,但是接受意见者感到不爽则是一定的。他们会暗想无数的事实,来证明提意见者的道德不过关,给对方"找茬"。

所以,我们总是能够将问题简单化,不管是什么事情,最后都能归结为道德上的问题。这种"简化"不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智慧,只是因为习惯把问题自然地归结为一点,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

这种糊涂的思维让我们丧失了理性思辨的能力,不管面对何种问题,都有可能将事情搞糟。当然,还有一种人就会利用这点,他们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道德模范的样子,以期得到别人的赞赏。而且,很多他们身边的人也会加入到这包装的行列。因此,我们总是给自己喜欢的人贴上道德标签,自认为那人道德上有过人之处,而又总是认为自己不喜欢的人道德上就是有瑕疵的。我们好像永远也分不清道德和智慧的关系,道德不会产生智慧,智慧的人也未必道德就会绝对过关,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康有为绝对是大大的名人,他领导了戊戌变法,对我国的近代历史走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都把他当做圣人来看待。在人们的眼中,这样的人道德上肯定是没有任何瑕疵的。可是,现实往往让我们大跌眼镜。

据记载,康有为特别好色,经常狎妓,老婆也很多。他晚年的时候非常潦倒,沦落到了上海,可是,境遇不佳并没有阻挡这位老先生的兴致。他依然经常去妓院作乐,但没钱支付嫖资。后来,被妓院的老鸨追到他住的客栈去讨债,老人家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了,就仓皇逃离,想要去广州。结果被一群妓女追到了船上,这个人可算是丢大了。

但是,如果给康有为的粉丝讲这个故事,他肯定会说,这是大文豪的风流事,是一种潇洒的处事态度。只是不知道,那些被欠了嫖资的人是否会这么认为。

总之,我们的民族是信奉道德的,但又往往为一种伪道德体系,也就是"圈子"利益至上的伦理体系所蒙蔽,所以我们总是干些不道德的事情。而每当这时候,我们还会给自己找到相应的借口。这借口往往都是那么的荒唐,我们却不自知,依然觉得自己做得对。这种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的双重标准,导致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例,而这些事例却每天都在发生着。我们要做的就是抛弃这些现有观念,培养一点点自我意识。以一种全民的约束来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跳出道德约束,以公正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如果你真的做到了,才会发现,不整天把道德挂在嘴边的时候,我们的道德反而会上一个台阶。

4.羡人有笑人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很特别,明明缺乏自我,却总是从自我的角度来说话。简单点说,就是我们都依赖别人的评价而活着,但又总是急于向别人表达自己。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正是无自我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而向别人推销自己正是最好的办法。

其实向别人推销自己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中国人的方式有些特别,在这里,大多数人推销自己不是为了传播理念,而是为了建立圈子。而且,我们建立圈子不是为了更好地跟朋友交流,而是为找到情感的依托,或者是找到向上爬的阶梯。在这里,精神上的空虚和物质上的崇拜情结占了主要原因,而这正是中国人畸形推销自己的关键。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阶梯状的,我们总是在心里把人分成很多的等级。分类方式或有不同,有的是按照财富多少分类,有的按照权力等级,有的按照影响力,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按照学识的,不过很少。但是不管按照什么分类,只要是等级分类,就必然产生畸形的观念。下面就仔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中国人总是会自动去观察自己的周围,把人分成各个等级,然后自觉找好自己的位置,说话、做事都是按照自己相应的位置来的。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位置,也懂得在自己的位置上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而且很少干预别人,即使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当权益,他们也会忍,还美其名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实是没有胆量去走出自己给自己画的圈子罢了。在中国,很多人都是自己给自己画个圈子,然后告诉自己,这里就是自己的地盘,之后老老实实地待在里面,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说,这叫做有规矩。

在这一点上,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就是个典型。阿Q虽然不聪明,但他也明白世俗的那一套,知道自己的位置,在赵太爷面前,他就会自动降格为奴才,小心翼翼地连大气都不敢出。可是,一旦他见到自以为不如自己的小D和王胡,便开始撒泼耍横了,俨然成了他们的老大。看阿Q的故事,我们都会对他的行为发笑。但是我们笑归笑,却很少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原因则很简单,因为我们也奉行着这种逻辑,这就是每个中国人的现实写照。

这样的思维必然会导致一点,那就是羡人有笑人无。他们虽然了解在自己的位置上应该干些什么,行为上不敢越位,但内心并不甘愿处在那个位置上。所以,当他们看到别人比自己拥有的更多的时候,表面上虽然不敢说什么,在心里却是嫉妒得要死,恨不能自己也拥有那些。可惜,他们也只是羡慕罢了,从来都没有勇气走出自己的牢笼,去真正争取。也正是这样,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中国人留着口水述说某人多么有钱有势,而且,往往还会在言谈中夹杂着自己跟那人的关系,比如说,"我见过他,很随和,我们还聊过天呢……"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向身边的人炫耀,以显示自己是见过世面的。

鲁迅就曾讲过一个这样的笑话,说有一个乞丐,一天跟别人吹牛,说某地的一个富人跟他主动说话了,人们问他说了什么,他说,自己站在那富人家门口,富人出来后跟他说"滚"。

这是个笑话,但逻辑是合理的,我们常是这样,一旦跟某一个有点名望的人认识了,或者哪怕只是远远地见到了人家,就开始吹嘘了,跟身边的人说:你知道吗,我今天看见那谁谁了……这就是国人,在强者面前有着很强的自卑。也正因为他们在强者面前的自卑,导致了他们在弱者面前的自大。这样的人,在尊者面前是卑微的,但是当他们在面对不如自己的人时,却又表现出了盲目的自信和无理由的优越感。打个比方,当他们吃着肉的时候,看着那些吃鱼翅燕窝的人会馋得直流口水,而且,即使被人羞辱了也不会反抗。但当他们回头看见一个人在吃面条,他们又会露出自己丑恶的嘴脸,对那人大加嘲笑,极尽讽刺之能事。这就是他们的丑陋之处,总是把自己的生存意义建立在跟别人的对比之上。

还是回到阿Q的故事来,当他自封了革命党之后,便飘飘然不可一世了,但是骨子里的自卑还是让他在赵太爷面前下意识地表现出了奴才的样子,当假洋鬼子不让他参加革命的时候,他不敢说一个"不"字。但他看到小D也盘着辫子的时候,就完全是另一副样子了,他的表现就跟假洋鬼子对他一样,上去就打小D,但是很遗憾,自己还没打过人家。

这是阿Q的故事,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故事。我们就是这样,看到比我们强的人拥有的东西,就会无比的羡慕,看到不如自己的人的时候,则会嘲笑那人。而且更甚的是,当他们看到一个以前比自己强的人落魄的时候,还会对那人大加讽刺,幸灾乐祸。而若是看到一个以前不如自己的人突然变得有钱或者有势之后,便会心生不公之念,然后揣测别人的东西来路不正当。总之一句话,在他们的等级制度受到冲击的时候,他们总是表现得异常激动,不是暴露出自己的浅薄就是暴露出自己的邪恶。这时候,阴谋论是他们最爱使用的方法。

这就是我们,嘴上说着"四海之内皆兄弟",但生活中满是各种等级沟壑。他们永远都不敢走出自己给自己画的那个圈子,但理由却是走出去之后别人会伤害自己。他们总是在内心给自己找到无数的敌人,他们下意识地以为,这些敌人都要害自己。其实,不过是自己的内心在作怪罢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格不独立,精神上没有独立追求,又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所以,这个民族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其中很多不过都是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设限。

同类推荐
  •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行政机关需要一套完备而科学的文书系统作支点,因而,规范的文书写作就成为行政机关执行规章制度和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本书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力求完备,内容新颖规范,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写法指导,更有范文借鉴,使正在从事或将来有志于投身国家各级政府管理工作及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有志之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放矢,对问题有鲜明、深刻地认识,水到渠成地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来。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中国·电视观众节纪实

    在这本书里,讲述的是一个电视节庆活动,展示的是一群电视人组织创办的大众娱乐活动。我们汇编它,是因为这里记录了浙江广电集团举办中国电视观众节的生动历程和精彩瞬间以及他们对于推动和创新大众文化的全新认知和不懈追求。我们的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被仰视的。它集国家政治、现代技术和精英文化于一体,登高远播,凌空独步,传入千家万户,引来万人空巷。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影响面、渗透力和关注度是以往任何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在相当一个时期,我们置身于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文化之中,执着辛劳且乐此不疲,沉醉其间而陶然自得。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形象的塑造,运用的手段是各种传播媒介与沟通技巧,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最终目的是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从而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热门推荐
  • 领导艺术与公共关系(下册)

    领导艺术与公共关系(下册)

    本书内容包括领导活动概述、领导理论简介、领导者的素质与修养、领导的决策艺术、领导的用人艺术、领导的授权艺术、领导的激励艺术、领导的沟通艺术等十章。
  • 绯天倾城

    绯天倾城

    意外的意外给世界造就一个怎样的人?他随和,他像个书生,荡尽回馋,可惜到了都市后……颠覆古道传统,风起云涌暗潮凶猛。…………云涌暗潮,轻浮一过。
  • 高冷总裁私密爱

    高冷总裁私密爱

    盛景钧,滨城最神秘的男人,大家只知道他有一张夺魂摄魄的颜,却不知他的心狠手辣。而她,从孤魂野鬼卓婉君变成了滨城第一美人卓繁花,借尸还魂的第一天就被迫卷入这场被坊间戏称为豪门秘闻的三角恋。面对这么复杂的恋情关系,她为什么要嫁,何况,这件身体的前主人并不爱他。于是,她当着盛家一家老少的面,让他颜面扫地,“盛景钧,我不想嫁你。”他拿着餐巾悠然擦拭着薄唇,淡淡开口,“订婚宴开始了,你告诉我你不想嫁?”后来,她才知道上帝是如此眷顾,才让她遇见了他。当这个男人冷漠的时候,她只好热脸贴冷屁股欺身而上,“盛景钧,不如我们早入洞房。”男人冷冷将她摔出了门外,“盛夫人,懂点儿矜持。”终当她爱上他的时候,她才知道这一切除了她主动走上前的第一步,后面的种种,其实都是他的安排,他爱的是她却似乎不是她。“盛景钧,你爱的是我的灵魂还是身体?”这个回答对她很重要。男人略略蹙眉,装作听不懂她的话,“夫人的美色我爱,却也不全爱。”盛世繁花,有夫景钧,爱到深处,方知所嫁非人。
  • 我真不是小人物

    我真不是小人物

    小人物也有一颗王者心,让我们一起看草根的艰辛奋斗史……成长的苦涩和成功的收获。
  • 花影渐凉:人去楼空

    花影渐凉:人去楼空

    她,一个懵懂的少女,周边一派祥和,殊不知在这温和的外表下还有另一派景象,暗潮涌动,危机四伏……在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情况下,她不得不成长,不得不学会自保……他,叱诧风云的他,杀伐果断,心狠手辣,冷漠无情,关心他,爱护他的人,却是多年潜伏在身边的敌人,只为了某一刻杀了他,为了什么呢?
  • 天乾记

    天乾记

    茫茫寰宇,太极开化。朗朗乾坤,巍巍华夏。圣降八卦,格物天下。包罗万象,佑我中华。女娲神皇座下,八卦神将之乾圣将守护华夏、快意恩仇,保卫神仙界,做到“乾坤合力,神界无敌”,成为“慧灵新神仙界”至尊守护神。
  • 婚姻碰碰车

    婚姻碰碰车

    生活,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就像本书主人公易南平的名字一样——意难平。人生中,“到底意难平”之事终究是太多。如果说婚姻就是一座围城的话,那城中的两个人难免有着想看看城外的风景的一天,然后,两个人就开始像游乐场里的碰碰车一样,碰啊撞啊。本书通过对易南平、闵昊以及申磊等三位好友的婚姻生活的平实描写,诠释了婚姻生活就如坐碰碰车,在磕磕碰碰中相扶相持。
  • 燃尽华颜

    燃尽华颜

    她,前世是唐门门主,因被门内长老杀害。重生于玄云大陆,这一世她要活出自己的风采。可,真的能如她所愿吗?作为“暗”的小姐,她背负着数人的命运。面对这个世界的家人,朋友,她会毫不留情面吗?
  • 偷偷爱你

    偷偷爱你

    大学毕业后的我在南京开始了职场生涯,并结识了几位非常好的朋友,但却因为朋友的一场意外连累我成为公司怀疑的对象,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我离开南京来到北京,欲重启新的生活。本书主要描写了我进入贵圈后的所见所闻和职场宫心计,贵圈中很多人和事都重新刷新了我曾经单纯的三观。。。
  • 明伦汇编闺媛典闺藻部

    明伦汇编闺媛典闺藻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