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1000000028

第28章 第五讲 会意(5)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虽未破的,却不乏见地。作者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过,他不仅看到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才做入“无才思”的奇语,当有所寄寓。

“杨花榆荚”,固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带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这星星点点的白色,你不觉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为“红紫”的陪衬,那“雪”点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说,谢道韫咏雪以“柳絮因风”,自古称美;作者亦有句云:“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雪如杨花很美,杨花如雪又何尝不美?更何况这如雪的杨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征性景物之一,没有它,也就失却晚春之所以为晚春了。可见诗人拈出“杨花榆荚”未必只是揶揄,其中应有怜惜之意的。尤当看到,“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黛玉葬花词),这勇气岂不可爱?

如果说诗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罢。

【按语】

这篇赏析,着重揭示诗中反映的生活哲理,故有新意。

南园(唐)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清人王琦注此诗时加了一个题解:“眼中方见花开,瞬息日暮,旋见其落,以见容华易谢之意。”这个解释正确不正确呢?在古典诗歌中,暮春景物是入诗最频繁的题材之一,好多诗人都写过落花诗。的确,很多诗都是借落花来表现所谓“美人迟暮”之感的。但能否就此推出,李贺此诗也是表现的那同一种感情呢?关于这个问题,现成的答案是没有的。理解诗歌,首先应当从诗歌本身的艺术形象和这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出发,同时应当充分注意诗人的艺术个性,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让我们逐句分析一下吧。

“花枝草蔓眼中开”,这句说眼见南园花草繁茂可爱。“开”主要是对“花枝”而言的,而诗中“草蔓”二字告诉读者,随着春深,绿草绿叶渐渐多了。万紫千红,逐渐会被“绿肥红瘦”的景象代替。“小白长红越女腮”这句用了一个比喻形容花朵的娇艳。“小白长红”就是白少红多的意思,也就是偏于红的粉红色,与“越女腮”连文,即以美女粉红的脸蛋来比喻花瓣色泽的鲜嫩。“可怜日暮嫣香落”,这句写花落。“可怜”二字既可作可爱讲,又可作可惜可悯讲,这里应取哪一义呢?且先看落花去向:“嫁与东风不用媒”。既不是委弃尘土,也不是随逐流水。这句承上美女的比喻,把落花比作一个成熟的姑娘,不经媒妁之言,就自己随着情郎“东风”一起出奔了。显然,上文的“可怜”应该作可爱讲,而不是可悯的意思。

此诗给人以极新奇的印象,落花诗尽有佳作,但几曾读到过这样的落花诗呢?诗里虽有“日暮嫣香落”的字样,但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绝非感伤,而是一种轻快、亲切的情调,是对大自然丰富含蕴的一个奇趣的发现。这在李贺富于独创的诗歌中并不是罕见的情形。王琦的解释,不免化神奇为平庸。好诗被说坏,往往是评诗者心中先有一个旧的框框,比如一见写落花,不管诗人具体怎样写,先就得出“容华易谢”感叹迟暮的结论。不料诗人独具只眼,恰恰从人们只看得见感伤的落花景象中看出了一段优美动人的“好的故事”。他看到的不是零落成泥,或落花流水,而是燕尔新婚。这是旧题材的翻新,是化平庸为神奇。

此诗体现了李贺诗歌的一个最显著的特色,这就是奇特的幻想。古典诗歌中,用花枝比拟少女,或用少女比拟花枝,本来是习见的。在此诗里,虽然也用了这样的比拟,但毫无陈陈相因之感,反而令人觉得耳目一新。其原因就在诗人匪夷所思地把落花比作一个新娘,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少女。这一幻想使花落的景象有了更新更丰富的含义,完全摆脱了俗套,给人以美的感受。诗人这种奇异幻想,体现了他对理想的憧憬,对美好事物的神往。类似这样的童话般优美的境界,在他的《天上谣》《梦天》等诗中也可以看到。

李贺诗的独创性体现是多方面的,“辞尚诡奇”(《新唐书》本传)就是一个方面。如“小白长红”的造语就很奇特。形容色彩的程度,一般只用“深”、“浅”,间或有用“多”、“少”的,像此诗用“长”、“小”,的确见所未见。这显然是诗人有意避熟就生,不肯落入常套的缘故。后来宋词中有“绿肥红瘦”的名句,与“小白长红”实际是同一性质的创新。

【按语】

如不善于会意,这首诗很容易像王琦讲解那样,不过是许多伤春诗中的一首罢了。

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在长安东南,为唐时登览胜地。这首诗写作者登乐游原遥望夕阳而触发的感受。它是一首小诗,也是一首大作。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两句写作者黄昏登上古原,为了排愁解闷。“向晚”二字的字面意义是天色向晚,然而,也可以理解为人过中年,而耐人寻味。这就是汉语因具有模糊性,而造成的魅力。“古原”是个有意思的词汇,照理说,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无原不古。然而,强调是“古原”,无非是说它未经开发,是纯自然而非人化的自然。因此,“古原”一辞,不仅与“向晚”呼应,更有一种回归之意。还要说说“意不适”。什么是“意不适”呢?纪昀说“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总之是有些介意,不能超脱。除了“驱车登古原”,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写登古原所见到的景色和得到的启示。“夕阳无限好”这一句极好,应画一路密圈。一方面是夕阳确实好,人们都知道夕阳在下山的时候特别红、特别圆、特别大,可以对视,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是人们只强调旭日东升的好,没有人强调过夕阳西下的好,特别是没有人强调过“无限好”,所以让人耳目一新。这一句提神,却增加了下一句的难度。做得不好,全盘皆输。老实说,“近黄昏”三字容易想到,特别是因为用韵,更容易想到。不容易想到的是“只是”二字,如果留白让人填写,恐怕谁也猜不到是“只是”二字吧——并不是因为奇崛、别人想不到,而是因为平易、别人想不到。通常的理解,“只是”是限制语、转折语,等于只不过、但是,这两句的意思就成了:夕阳纵然太好,无奈时近黄昏、即将没落,令人流连怅惘、徒唤奈何。是颓唐语。却有人指出,“只”乃语气词,“只是”即正是、恰是。举证:“只在此山中”(贾岛)的“只在”即正在,“游人只合江南老”(韦庄)的“只合”即正该,“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只缘”即正为,等等。这两句的意思非但不是颓唐,反而是充分的肯定,是化瞬间为永恒,也就是作者在另一诗中说的“人间重晚晴”。这再一次显然了汉语因为模糊性而特具的魅力。

人生难免遇到负面的情绪,人的一生都要注意拒绝负面情绪,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唐诗杰作,往往给人以这方面的启示,如李白《将进酒》,又如此诗。它们不但给人以思想启迪,而且给人以充分美的享受。管世铭称这首诗为“消息甚大,为五绝中所未有”,是极为中肯的。

【按语】

对这首诗的“只是”,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这与各人的经验相关,很难绝对说谁是谁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也是一首感伤之作。作者发妻王弗于治平二年(1065)死于京师,明年迁葬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至熙宁八年(1075)作此词时正好十年。全词通过记梦,暗用白居易诗“悠悠生死别经年”、“两处茫茫皆不见”、“一别音容两渺茫”、“此恨绵绵无绝期”等语意,深刻地表现了人生长恨的主题。

一说没法忘记:谁说时间可以抹去一切?有些人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有些爱是再痛苦也不忍心忘记的。如一句话剧台词所说,“爱他,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热恋的犀牛》)有一句歌词说:“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就是“不思量,自难忘”的意思了。真正深入你骨髓、血液中的爱又怎么会因为这个人不在你身边就忘记了呢?无论这个人在何处,十年相隔也好,千里相隔也好,生死相隔也好,一切早刻在你的心里。只要心还在,就没法忘记。

再说无能为力: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在两个人热恋时被迫生生分离,眼看着你爱的人远去、死去、消失,却无能为力。“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死去的人再也不会活过来,离去的人再也不会回来,甚至连可以凭吊的东西也找不到。除了从心里寻找痕迹,就是找不到一点确实的凭据,证明这个人真的存在过。一切就像一场大梦,再也看不到她的笑容,再也听不到她的声音,写出的信再也不被回复,找不到一点和她联系的方式。人在凄凉的处境中,渴望倾诉,却再也无法她倾诉衷肠。唯一表示她存在过的竟是坟墓,可连坟墓也在千里之外。

三说不堪回首:就算真的再相逢,两人也成了陌生人了吧,岁月在每个人身上都刻下痕迹。“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青春已逝,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站在她面前的好像已经不再是那个她曾爱的人,好像不是她日夜思念的那个人。由于不在身边,关照不到,他改变得太厉害,几乎认不出来。字里行间,暗示着妻子生前对他在生活上的关照,以及心灵上的抚慰、排遣。纵使痛心,也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夜来幽梦忽还乡”,遥接“不思量,自难忘”。“小轩窗,正梳妆”,对于新婚的男人,乃是一种视觉享受。然而在梦中,却产生了距离感。梦里相逢,是莫名其妙地久久地失语,不停流泪。

最后说人生之谜:命运为什么如此冷酷?为什么越是追求越是事与愿违?为什么人们那么渴望爱,渴望天长地久,渴望幸福,可是谁也得不到?“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牢记只能换来年年断肠之痛,为什么还是舍不得遗忘?为什么几天的幸福要付出几个月、几年甚至一生的痛苦作代价?为什么有的人是这么不可替代,这个人究竟有什么魔力?为什么越珍贵的东西越要失去?为什么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这些追问,有谁能够回答?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感伤诗词的创作和欣赏,都是对积郁的一种释放,其结果必然是获得轻松,获得审美的享受。晚唐到北宋词多立足女性本位,多绮艳之作。此词将悼亡引入词体创作,而且出以白描手法,也可以说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了。

【按语】

这篇析文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词的具体生活内容,而着重发挥其所蕴涵的富于哲理性的对人生的思索,这就是会意,亦即《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首诗作于绍熙三年(1192)作者任江东转运副使外出时。题中的“松源”是山区地名,“漆公店”是前一夜投宿的客栈,“晨炊”犹言早餐。题目告诉读者这样一些信息:作者山行至少走过一天山路了,又要开始第二天的行程。从头一天的行程,他取得了一个经验,也便是这首诗的缘起。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两句写走山路容易产生的一种误区。首句以“莫言”打头,是个祈使句,是过来人教训“行人”的口气。“下岭”是个关键词,犹言下坡。山行的特点是道路崎岖不平,除了上坡就是下坡,谚云:“上坡脚杆软,下坡脚杆闪”,都不好走,唯有下坡后的一段平路走起来比较轻松。然而,这段平路一般是不长的,接下来就会再上坡、再下坡。所以,作者告诫道:“莫言下岭便无难”。次句便是说那个误区,什么误区呢?就是“错喜欢”,就是高兴得太早,以为走上平路,以后就不再上坡下坡了。而这个误区是有以导之的,这个意思通过“赚得”表达出来,什么是赚得呢?说严重点就是诱骗。谁诱骗呢?这就是个悬念,且待下文分解了。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两句讲山行的崎岖,是“行人”必须面对的现实。以“正”字领起,是汉语中的正在进行时,表明某一状态的正在持续。“万山”犹群山,便是诱骗者了。当然这是拟人的手法,“圈子”犹言圈套。这里包含一个暗喻,说山行好比进入了“万山”这个家伙的圈套。什么圈套呢?这又是一个悬念。末句揭秘,令人恍然大悟:“一山放出一山拦”。“放出——拦”这样的说法,继续拟人。而“一山”又“一山”,就好像是“万山”安排在途中的圈套,前面的放你一马,让人“错喜欢”一下,后面的又拦住去路,让人愁一下。简直是一场恶作剧。“一山放出”和“一山拦”,形成句中排,出以唱叹,增加了诗的风趣。

风趣是杨万里诗(诚斋体)的生命,使诗特别活泼。在这首诗中,悬念的设置,拟人法的运用,语言的民间,比喻的妙用,都增加了诗的风趣。这些都很有代表性。谁都不喜欢别人板着脸说话,何况是诗呢。这是诚斋体所以为人喜爱的一个原因。

这首诗还不仅仅止于风趣,还有一个隐喻的层面、义理的层面,给读者以启迪。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科学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人生道路不会一味平坦,人类的事业更不是一帆风顺。必须面对一个一个的问题,必须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而且不能指望克服了一个困难就万事大吉,解决了一个问题就一劳永逸。在现代社会,问题不是越解决越少,但是还得要解决。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还得要面对。而人类的事业,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前进的。人们的危机处理意识,社会的应急机制也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当然,杨万里想不到这些。然而,文学的成功之作,都是形象大于思想的,都有重新解读的可能性。这首诗只是一例。

【按语】

这是一首山行纪趣诗,它包含的象征意蕴,是作者可能没有想到的。

同类推荐
  •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我喜欢深夜的那种静谧,几乎听得见呼吸。我的许多话语这个时候就会汩汩涌出。有意思的是,因为这种习惯,我发现许多的雨和雪都是从深夜开始下起的。而别人要等到天亮以后,才明白这个世界在昨天夜里又发生了什么。这时我才发现,一个人对世界的触摸有多深!
  •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

    《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是一本文学评论写作的入门教材,全书分理论篇、实践篇、欣赏篇三部分。理论篇介绍了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理论;实践篇精选了全国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评论写作部分的试题材料六篇进行解析,配以范文和学生的优秀考场文章;欣赏篇精选了111篇中外文学评论名篇,并配以导读。通过《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的学习,学生可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掌握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方法,开阔学术眼界,提升文学素养,并通过具体的实践练习提高文学评论写作能力。
  • 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本书收录了窗台上的圣诞树、吃一只鸡有多难、拉面馆里的秘密、世界上最丰盛的晚餐、雪在白菜心里起舞、美女不怕输到底、借钱等故事。
热门推荐
  • King Henry VI Part 2

    King Henry VI Part 2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停不了的穿越

    停不了的穿越

    一普通姑娘被迫进行穿越,想停也停不下来呀,被世界法则排斥没死就不错了,不要奢侈的想东想西了。身体被外来灵魂占领了,主人倒是被迫去穿越了,这是什么事呀!我不管,我一定要回去,让那个鸠占鹊巢的孤魂野鬼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是谁能告诉我这都是些啥地方呀!!!
  • 噤声!快逃!

    噤声!快逃!

    2116年,世界大战,恐怖主义横行,A国受到冲击相对来说较小,可是黑暗依旧笼罩在这个国家,为此,军区总部决定成立一个精英部队来与恐怖主义对抗,T部队正式成立……1:本故事纯属虚构2:本文没有男尊女尊,也不是高干文,只有一群人逐渐建立起来的基情友情亲情爱情3:老落见识短浅,一些数据事件是经不起大家考究的,希望大家多担待。附:错别字大王,偶然看到会改,还是需要大家来找茬,如果看到错别字或者是语句不通的地方可以在评论里告诉老落,老落一定改。
  • EXO暗涌

    EXO暗涌

    EXO勋鹿|HE|校园自欺欺人的海誓山盟,不过是黄梁一梦,时间终究会不着痕迹地将它带走。
  • exo之我的邻居

    exo之我的邻居

    我愿意用我的命,去守护你;我愿意用我的命,去换回你--by鹿晗累了,就靠在我的肩膀上睡会,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这守护你--by吴世勋韩欣然,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去守护你--by边伯贤笨蛋,我经常损你,那是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关系--by黄子韬当一个人在你的心中是最重要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但她离开了自己以后,生活和躯壳是如此的不堪一击,那是因为她在你的心中,已经深深的种下了根苗,陷入到了无法自拔中.。。--by韩欣然
  • 丑女的绝地大逆袭

    丑女的绝地大逆袭

    她长得奇丑,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她获得了一颗丹药,变成了美貌倾城,会做生意,会设计,还会唱歌跳舞,简直就是天才啊,引得无数美男的追求,看男主怎么排除万难,跟她一生一世一双人
  • 重生水浒之大宋天王

    重生水浒之大宋天王

    最近看到一个编辑写要珍惜自己的读者,是啊,我非常喜欢这几个仅有的还在支持小七黑帮的同学,可能大家不知道,现在黑帮后台状态是无效,意味着什么?搜索不到了。我一点不想对创世多说什么,我对这个网站没感情,可以不支持我,但他封杀我了。也封杀了我当年的激情梦。现在我打算去17了,新书将会以父一辈的剧情展开,可能大家不太适应,会更加真实,我会坚持,这是我的梦,我要完成被打碎的梦,谢谢大家了新书名字定下来了,叫跟谁俩呢,观看的朋友请留言,谢谢。
  • 痞子公主2

    痞子公主2

    温柔+阳光=林俊泽帅气+冷漠=司徒浩天恶魔的笑容+冷酷=司徒夜风到底我们的公主选择谁呢?
  • 聚宝斋

    聚宝斋

    一步错,步步错。世间哪儿来的那么多无缘无故的喜欢,不过是打着喜欢的借口,图他所想。而我只不过是那呆呆受骗的傻子而已,而我这样的傻子竟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无尽仙道

    无尽仙道

    仙是什么?仙是长生不死,仙是永远飘渺,仙是无敌天下。到何种境界才是仙?仙只是一个称呼,还是一个境界的区分?……………………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