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800000022

第22章 李三娘:《白兔记》传奇(1)

她本是农家女子,为丈夫所抢而结为夫妻。这份被动的姻缘却带给了她别样精彩的人生。她曾经在丈夫离开后苦苦守候,终于等得苦尽甘来;她也曾在刚刚当上皇后一年时失去夫君;她曾经为儿子守护江山而费尽心力,却最终等来了中年丧子。她睿智,她聪敏,她坚韧,她痛苦。她的故事被民间一再传唱,甚至改编为戏剧,流传至今。从宋金时代的《刘知远诸宫调》到元代“四大南戏”之一的《白兔记》,再到今日潮剧、越剧的《白兔记》,始终都有她的踪影。她就是一个传唱不止的传奇。她,就是后汉刘知远的皇后李三娘。

◆美女配无赖,竟是好姻缘

五代十国一个人接着一个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正中央,上演一出出精彩的戏剧,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独特风采:我们看到了李煜的多情与温润,看到了李存勖的英勇与凶猛,看到了石敬瑭的卖国求荣……而时光的河流奔涌到公元947年时,登台表演的是刘知远,他给我们看到的是他的长久沉潜后的一飞冲天。这一年他登上帝位,建立后汉,一时之间成为中原霸主。

当我们看到刘知远的这些成就时,细细追究他的漫漫人生路,人们不难发现,他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些,与一个女人密不可分。她是他最大的支持,她为他苦苦守候,她为他出谋划策……她的身上拥有了比他更浓厚的传奇色彩,被后世一再演绎成戏剧,为民间不断传唱。她就是李三娘。

李三娘,约在公元913年生于陕西榆次鸣李。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史书并没有记载她的闺名,可是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三娘。想来应当是她在家中排行老三吧。这个谜已经没有机会得到破解了,但是这并不妨碍她的传奇在后世流传。生在乱世,随时都有可能遭遇战乱,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他们渴望的就是安稳而温饱的生活。李三娘生在农家,自幼十分勤劳,跟随父母以及兄嫂干活。她像村子里的所有女孩子一样,平淡地长大。

一寸寸的阳光移来换去,冬去春来,四季变换,树木的年轮不断增加,时光竟然如此快速流转。转眼间,李三娘就长大了。她不但聪敏伶俐,勤劳能干,而且长得十分漂亮,成为了村里的一朵鲜花,所有的小伙子见到她都侧目而视,她就如那篇著名的汉乐府诗歌《陌上桑》所说的一般: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李三娘的美也可以让耕者忘犁,锄者忘锄。

李三娘的父亲看着女儿如此娇美而且十分能干,欣喜万分。他希望才貌双全的女儿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归宿,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安稳幸福。可是放眼四周村寨的小伙子,没有一个能够配得上女儿的。可是李家并不为之忧虑,所谓好马配好鞍,好女嫁英雄,他们相信,三娘一定会嫁得好夫婿。

就在三娘正处于花开年少、豆蔻梢头的时候,一个男子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命运,并在多年后,将她带上皇后之位,给予了她无限荣宠。这个男人就是刘知远。

刘知远,为英勇好战的沙陀族人。他在乾宁二年(895年)出生在太原。不同于石敬瑭等人生在富贵之家,刘知远的家境十分贫寒。即便日后他成为皇帝后,史书也没有对他的父亲和祖父进行什么描写记载。

穷人家的孩子生活不易,他们往往会经历比其他人更多的波折,经受更多的生活的考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刘知远,性格也与一般的孩子相去甚远。他十分内向,自小沉稳庄重,不好说笑,人们很少见他与其他孩子一起厮混嬉戏。而他长得也毫不起眼,尤其是眼睛,眼白多而黑少,脸色呈紫黑色,让人乍一看之下,颇觉他少年老成。实际上,刘知远因为家境贫寒,常常遭受饥渴之苦,体质很弱。

这时的刘知远是这样寻常,常常让人们遗忘了他的存在。可在他的心中,始终有着远大的梦想,那就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虽然他没有读过什么诗书,但是从小村里的老人就讲过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故事,他也静静等待着,等待有一天,自己有了足够的力量,也会想鸿鹄一样展翅高飞,博得属于一片自己的湛蓝天空。

刘知远长大后,大唐已经灭亡,五代十国的精彩拉开了序幕。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他有了出场登台的机会。乱世多作战,作战必用兵,用兵便需征兵。晋在与后梁的战斗中,需要不断征兵充实前线。刘知远想,与其在村中混混度日,不若到军中长长见识,说不定也能够立得军功。在这种想法下,他充军做了一名士兵。

入得军中,他才发现,事情并不像他想得那样美好。他想的是征战沙场,用自己的智谋和勇猛来助自己脱颖而出。可长官却让他做了一名马奴,主要职责就是放牧战马。这就好比兴奋的齐天大圣兴致勃勃地上得天庭等待封赏,最终却封了个弼马温一般。他心中很是不满,牧马无非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的才能何时才能展露呢?但既来之,则安之,眼下也只能先这样做着了。

刘知远跟随的军队就驻扎在晋阳,因此他便在晋阳牧马。一天,他在放牧的时候,马儿乱跑,竟然走到了鸣李。他去找回战马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寻常的小村子。他急切地走着,忽然,他听到了一阵银铃般的笑声,这个声音是如此动人心魄,他不禁回头看个究竟。只见那个女子是那样漂亮,顾盼神飞而眉目含情,刘知远不禁看呆了。过了好一会儿,这个女子离开后,刘知远还愣在那里,回味不止。他确定,这就是他要找的妻子。

他的爱慕之心让他觉得此时刻不容缓。他急忙打听了李三娘的住处,回去后就立刻托人向李父求亲。这样的求亲李父经历了太多,而他想选的是个乘龙快婿,衡量的条件自然是对方的家世与对方的才能。李父便向来人询问刘知远的情况。随即了解到刘知远家境贫寒,而他自己仅仅是个放马的奴才。这样的人怎么能够配得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女儿如果嫁给他,难道是要陪着他放马,日日受苦?

李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便拒绝了这门亲事。媒人回去将李父的话转告给了刘知远。孰料刘知远已经是深深爱上了李三娘,在他心里非李三娘不娶。无论如何,他一定要与李三娘结为眷属。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刘知远稍加思考,便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已经跟随大军多年,虽然没有直接在前线冲锋陷阵,但是熟谙人情世故。他明白,对于普通的百姓,最怕土匪强盗,也怕士兵乱抢。他好好地托人去求亲,老汉敢拒绝他,但如果他来硬的,强抢美女,老汉恐怕反而不敢说什么了。

很快,刘知远就找来几个自己的好兄弟,如此这般吩咐一下,他们就出发了。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待得李家人歇息后,他们便越墙而入,直奔李三娘居室,将其抢走。李三娘疾呼,李父及家人出来后,他们已经离去。

就这样,李三娘被刘知远直接抢走占有。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知晓个中究竟,但李三娘终究与刘知远就此成为夫妻。很快,刘知远就来拜见岳丈。李父发现他就是之前来提亲的那个人,一切都已晚矣。李家只好自认倒霉,他们痛惜三娘不但没能嫁个好夫婿,反而要开始跟着这个无能的无赖受苦了。

心疼女儿的李父对刘知远说,既然你是如此喜欢我女儿,那便应当给予她安稳的生活,不能让她跟随你放马受苦。刘知远无奈,他并无家产,如果不在军中放马,他又能做什么呢?只见李父说:

“你不如就入赘我家,在我们这里辛勤劳作,只要不怕吃苦,你们肯定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就这样,刘知远入赘到了李家。

仅仅不到二百年之后,刘知远和李三娘的故事就被演绎成了民间戏剧《刘知远诸宫调》,至元代,又被人改编为《白兔记》。在《白兔记》里,刘知远的入赘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

刘知远原本家境富贵,他却整日胡混,热衷赌博。俗话说,十赌九输,很快,刘知远就败光了所有家产,不得不四处流浪。流浪途中,他为财主李文奎所收留,在李家做了一名佣人。

李文奎有女李三娘,生得俊俏伶俐正待字闺中。李文奎决意让女儿嫁个好女婿。就在这时,一次他到佣人房中查看,看到刘知远正在呼呼大睡。他刚想责骂刘知远懒惰,却看到熟睡中的刘知远的七窍中有蛇穿行。李文奎由此断定他日刘知远必将飞黄腾达,且富且贵。原来,在古人的心中,蛇即为龙,龙则为王,这是大吉之兆。此类传说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汉高祖刘邦醉斩白蛇之事。传说,刘邦做亭长时一次醉酒后,挥剑斩断了挡路的一条大白蛇,而后有人看到一位老妇人在白蛇死去的地方痛哭。待得上前询问为何而哭时,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化为蛇。如今他在道路中间时,为赤帝之子杀死了。我就是在哭我的儿子啊。”日后,刘邦成为汉代的开国皇帝。原来,他就是赤帝之子,那条白蛇也是帝王之子。

就这样,李文奎确定眼前这个佣人就是自己的乘龙快婿。李父就此决定,将刘知远招赘入李家。这件事却遭到了三娘兄嫂的反对。原来,三娘的兄嫂嫌贫爱富,他们本以为三娘长得这样漂亮,一定要嫁个富家公子,赚些彩礼。现在,父亲竟然要将妹妹嫁给这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他们不但赚不到彩礼,这个穷小子还要入赘李家,将来必定会分李家的财产。这怎么让他们接受?可李文奎主意已定,不顾二人的反对,向刘知远表达了要他入赘李家的意愿。刘知远听后大喜。原来,他来到李家,第一次见到三娘就心生爱慕,而这段日子接触下来,他更觉得小姐不但生得漂亮,而且温柔贤惠。可他一穷二白,想要与三娘结为连理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只好将爱慕之心隐藏起来。现在,李老爷竟然主动提出将三娘许配给自己,这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就这样,刘知远入赘到了李家。

不论是史书记载,还是民间传说,我们都可以看到当初的刘知远是一穷二白,而李三娘家里条件相对较好。这样的搭配无异于鲜花插在牛粪上,可是李三娘并没有埋怨。虽然起初她也是很不满,刘知远抢亲的行为无异于地痞无赖,可相处下来,她就发现,刘知远既胸怀大志,又待她以真心。她相信,总有一天,刘知远会展翅高飞,实现他的理想。他绝不会永远这样庸庸碌碌下去。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一次偶然事件后。他在放牧的时候,一个不小心,马儿冲入了庄稼地,踩踏毁坏了一些庄稼。这块地属于一个寺庙,僧人听到动静后,迅速赶了出来,抓住了刘知远。虽然刘知远不断道歉,可是僧人不依不饶,将他捆绑起来揍了一顿。刘知远虽然自幼贫寒,可是他从未受过屈辱。如今竟被这些和尚欺负,他心中十分不忿。这件事深深刺激了他,他想到如果永远这样下去而不奋力一搏,无疑这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了。于是,他决定出去干一番事业。唯有走出去,唯有征战沙场,他才能一飞冲天。

机会很快就到来了。李克用与后梁朱温的矛盾不断激化,兵马之需不断扩大。终于,刘知远决定要借这个机会摆脱马奴的身份,而要上战场去一展豪勇。当他做出这个决定后,便告诉了心爱的李三娘。李三娘很是不舍,如果夫君去了战场,冲锋陷阵而砍砍杀杀,是那样危险,一不小心就会送命;二来即便不死,此去诸多艰难,根本不可能顾家,三娘在家便要独自面对生活的艰难。她也许曾经想要阻止,用自己的似水柔情来化解掉他的“铁石心肠”。然而,经过一番思虑之后,她还是决定要放手,刘知远胸怀大志,而且通过朝夕相处,三娘早就看出了刘知远的才能。是雄鹰总要飞上天空,是猛虎总要入得山林,好男儿自当上战场英勇杀敌,进而建功立业。三娘这样想着,遂改变了主意,她告诉刘知远,支持他入到军营去,并嘱咐他不必担忧自己,只求他能够实现志向,他日能够衣锦还乡。

实际上刘知远也舍不得李三娘,可是作为一个男人,他不当如此庸庸碌碌,给不了心爱的妻子荣华富贵,反而要她日夜劳碌。他要用自己的雄心壮志,要用自己的勇气智谋,为他和妻子博得更好的生活。就这样,他要启程了,此后不知将要天南地北如何向了。

李三娘依依不舍地为刘知远送行,她亲眼看着他一步步远离,直到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在此一别,不知此后何日相见,“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此后的日子里,他们也就是“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的重复了。可在她的心底,更有那么一份坚定的信念和希望——刘知远,这个暂时落到平阳的猛虎终一定会如当年的苏秦,最终名扬天下。

在《白兔记》里,刘知远的离开也不同寻常:

婚后的李三娘和刘知远生活很是幸福。可没过多久,李文奎就得病死去了。这下,李家兄嫂有了机会。他们早就想摆脱掉这两个累赘了,于是经过密谋,心生一计。他们以分家的名义,让刘知远去看守家中的瓜园。李三娘听到后,大吃一惊,接着连连劝阻刘知远别去。原来,李家的人都知道,这个瓜园中有个可怕的瓜精。兄嫂派他去,无疑是想借瓜精之手将他除去。刘知远听了之后,却更坚定了去看守瓜园的决心。

刘知远入赘李家后,就感到了兄嫂的敌意。他明白兄嫂是嫌弃自己家贫,于是更加卖力地干活。可现在,兄嫂竟然想置他于死地,真是过分至极。如果他不去,兄嫂必定以此为理由将他们赶出家门。他不怕自立门户,可这样走掉,将增长兄嫂的气焰。他一定要用实际的行动证明给兄嫂看,三娘没有嫁错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身为男人,要借此一搏。

当刘知远向李家兄嫂表示接受去看守瓜园时,兄嫂偷偷笑了。刘知远进入瓜园之中,看着生机勃勃的瓜苗和又大又圆的瓜,想如果这就是他和三娘的,他就可以给予三娘幸福而安稳的生活了。为了三娘,他一定要坚持下去。他明白,瓜精一定就躲在某处,所以倍加小心时刻防范。

是夜,凶神恶煞的瓜精果然出现。刘知远毫不畏惧——他幼时就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现在正是用的时候。经过一番恶斗,刘知远不但杀死了瓜精,并且意外得到了藏在瓜园中的兵书和一把绝世宝剑。

当三娘看到他安然回来,喜极而泣。然而,刘知远却一脸严肃地告诉她,他将要从军去。他明白兄嫂对他的不满,他之所以接受看守瓜园的任务不是为了分家产,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现在,他将瓜精杀死了,兄嫂的目的落空,势必更加生气,他在家里将要接受更多的刁难。他要到外面闯出一片天地,唯有如此,才能彻底离开李家。三娘本想反对,可听了这番话,觉得丈夫说得颇有一番道理。如果继续相处同一屋檐下,矛盾只能更加激化。现在又无处可去,只有等待刘知远能够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待得他衣锦还乡,便可远走他乡,拥有两个人的独立天地。

分离时刻,李三娘深情相送,二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昔日农家女,今朝牡丹王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从秦始皇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建立的千秋大业,再现了这位中国始皇帝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中国封建王朝“首任皇帝”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而学习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坚韧、顽强、勇敢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认识。
  •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陶勇(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早年参加革命,从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曾任红军团长、新四军团长、苏皖支队司令、解放军华野四纵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东海舰队司令,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67年,莫名而死,成为至今尚未知晓谜底的“文革奇案”。
  • 诸葛亮传奇

    诸葛亮传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国家陷入了分裂割据局面。一介布衣刘备,自称是汉室血缘,中山靖王刘胜以后,流离失所,戎马终身,最后在诸葛亮的全力辅佐之下,才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事迹。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与华盛顿、林肯齐名。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筱晓姑娘大大爱

    筱晓姑娘大大爱

    她第一眼看到他就被他迷倒,他是她老师,她是他的学生,可她却一点也不在乎,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爱一个人就是死缠烂打,他是经管系出名的冷面教授,年轻多金,可却偏偏看上了她这个小女生,他说:"肖筱晓,你已经十八岁了,该为自己的感情负责了。"他说:"肖筱晓,我等你"他说:“你是我的毒药,我甘之如饴”
  • 弃女遗心材方露

    弃女遗心材方露

    穿越林家废物二家姐。穿越后的林梦菲开启了她的非凡之路。受自家姐妹嘲讽丶无视与屈辱,被负心人抛弃,被母亲驱逐,但正是驱逐丶抛弃丶屈辱与嘲讽无视,而燃起她想成为强者的欲望!!!偶遇太子与姐姐。身世迷离。一夜之间腰缠万贯,森林奇遇。古兽。魔族。情。友谊。帝国与家族的战争。源源不断。到底还有多少未知??时间倒流异世旅行巅峰成长魔幻升起!!![COMEON][SHOWTIME]
  • 中原法师

    中原法师

    仁祖16年间,僵尸出没,危害百姓,朝廷派出一名清朝道士前去消灭僵尸,确保他们永世不再踏入。
  • 玲琅心卷之罪奴王妃

    玲琅心卷之罪奴王妃

    双心,月圆!姐妹二人前后来到异世,在续姐妹缘。一个军事奇才,却以罪臣之女,奴婢之身,只手遮天成为一人之下的权贵!却不想,最终把心也丢了!“……你生则我活,你死则我亡。上穷碧落下黄泉,这世间,有你有我,你若不在,我便是毁了这世间又何妨……”当一切谜底解开,却原来是如此让人心疼,那个人怎么可以让人如此又爱又恨……
  • 哪怕万年

    哪怕万年

    他对她,不冷不淡;她对他,誓死相随。他的无情,她的残酷,他们不曾离弃。注定的劫难,谁的力量,才能够阻挡劫难……
  • 霸道王爷我来收服你

    霸道王爷我来收服你

    一个意外她当场将男朋友捉奸在床。一心自杀,却再次意外的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是梦境还是事实。“公主,您醒啦。”一纸诏书,一场赐婚,再次改变了她的命运。万人羡慕的婚礼,万人羡慕的夫君。世人皆称:绝配。她面前,冷若冰霜;他们面前,他温柔体贴。——夫妻平等,管你什么制度,欺我就是不行,三妻四妾就是不行。
  • 笨蛋,我喜欢的是你

    笨蛋,我喜欢的是你

    “喂,你给我站住...跟我转校去!”“不要。”她和他,从小相遇,注定两人一世的情缘。却因女主角的迷糊让男主角饱受艰苦。一个天真暴力,一个帅气体贴。两人终究会因何在一起?中间又有多少难过等着他们?在N次的转校中,又会有多少的奇遇?
  • 界模式

    界模式

    浩瀚宇宙群雄并起,狂穹血脉继承者林枫撞奇遇、创秘术一路狂暴。亲父遗传下的狂穹血脉被林枫一步步开发,留下的化身蕴魂术被一步步完善,这两样东西为林枫傲视天穹打下坚实基础,其后遇奇人,得奇术,创奇功,一路逆天而行,征战各界,不屈不挠,留下惊世神话!新书求收藏!!
  • tfboys之奈何总情深

    tfboys之奈何总情深

    她说:“我的心很小,只能装下一个人。”他说:''那我会让那个人变成我的。''时光可以冲淡记忆,但冲淡不了内心的伤痛。因为心痛是刻骨铭心的爱上一个人很难,但恨一个人却很容易。时隔多年,再相见,又该如何面对?她说:“如果可以再重来一次,我宁愿不认识你!”他说:“可惜人生没有如果!”是形同陌路,还是重归于好?她们/他们,又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