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1500000002

第2章 虎啸山林,被霸杭州(1)

一、举家迁居杭州拱宸桥

光绪三年农历五月初四(1877年6月14日),虽是初夏,但地处江南的杭州湾一带己是一派盛夏的景象。骄阳炙烤着大地,鸣蝉在树梢上聒噪着。

当地的农民都在紧张地准备着做花糕和粽子的原料,准备过冬红节。

冬红节是杭州湾一带对端午节的称呼,慈溪县山里的农民们对这个节日非常重视,讲究也颇多。民间还流传着“冬红花糕夏至面”的谚语。因此,在前一天,家家户户便忙活开了,都在准备过节的东西。村民们一边忙活,一边闲扯说:“这才刚入夏,就这么热。看来,今年夏天又要热死人了!”

就在大家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掩映在一片树木之中的几间茅草屋却显得异常安静。没有人声,也没有鸡鸣狗叫,只有几名村妇不时从逼仄的茅草屋中进进出出。突然,茅屋里传来一声女人的惨叫,之后,便是新生儿“呱呱”的啼哭。

孩子降生了,几名前来帮忙的村妇也陆续离开,各自回家去了。村民们在路上碰到她们,大都好奇地问:“生了?男孩?女孩?”村妇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说:“张家媳妇可真有福分,又生了个男孩。”国人向来有“多子多福”的观念,在穷乡僻壤,这种观念就更加牢固了。

张家的男主人张全海是一个木匠,手艺尚可,但在慈溪县的乡间,确实没有多少活计可供木匠发挥才能。因此,张家的日子过得异常艰苦。尽管他知道妻子临产在即,但仍无法在家陪伴,因为一天不干活,全家第二天就要挨饿了。

张全海一大早便背着木工工具箱出去找活了。山区人口稀少,他走了几十里路也没能找到东家,便沿着乡间小路,迈着疲乏的步子回家了。张全海走近自家的破茅屋,听到里面传来新生儿的啼哭声,他脸上的愁云立即散去。张全海加快脚步,气喘吁吁地向家门口奔去。

妻子产后虚弱,但仍然一脸的幸福。她有气无力地对张全海说:“是个男孩。”

张全海捧着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满心欢喜地看了又看。但这种喜悦很快便被忧虑所代替。这个家本已一贫如洗,今天出去了大半天又没有找到活计,以后又要多养一个孩子,这日子恐怕要更加艰苦了。

张全海的大儿子名叫大林。因此,他顺理成章地给二儿子取名为小林。刚刚出生的小林肉嘟嘟的,颇有几分虎相,生肖又属虎,张全海又给他取了个乳名,叫阿虎。张小林,乳名阿虎者便是日后叱咤风云的上海滩三大亨之一——张啸林。

张啸林出生后,张全海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为了一家四口的口粮,他拼命地赚钱养家,白天四处找活计,打些零工,晚上回家后还要干些箍桶的活。清朝末年,民生凋敝,百姓的生活异常困苦。杭州湾一带在19世纪60年代还一度成为清军与太平军拉锯的战场,农民、手工业者时时都面临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凄惨生活。当时,木匠的收入十分微薄,箍三个桶才能赚一文钱。张家的生活过得比普通农民更加艰苦。

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里的开销日渐增多。张全海意识到,如果长期在慈溪县的乡下呆下去,全家迟早会饿死。张全海无可奈何,只得另寻生路。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张啸林十岁这年,张全海便和妻子一起,将家当拾掇拾掇,拉着孩子,举家迁到杭州拱宸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十分富庶。传说,夏禹南巡之时,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曾乘舟航行经过杭州,并舍其余杭(余杭即方舟)于此,故名“余杭”。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朝廷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开皇十一年(592年),隋王朝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

隋大业六年(610年),大都督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江南运河的起讫点。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到南宋定都杭州之时,杭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人口40余万,百业兴旺的国际大都市了。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大运河全线开通,杭州水运可直达大都(今北京),成为全国水运交通要津。这便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起了很大作用。杭州,尤其是拱宸桥一带发展更加迅速。一时间,杭州城四方客商云集,游人纷至沓来,“人间天堂”的美名驰誉中外。至清光绪年间,杭州城的人口规模已达60余万,成为中国最为富庶的城市之一。

张啸林在慈溪的老家离杭州拱宸桥约140余公里,交通也相对方便。因此,一向安土重迁的张全海一旦打定主意,决定外出谋生之时,便将目光锁定在了商贾云集,作坊林立的拱宸桥。

张家在拱宸桥的西端赁屋住下。张全海在屋子临街的一面开了一家“张记箍桶铺”,仍操旧业。由于他勤劳本分,而且杭州人口众多,张记箍桶铺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了下来。

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南端著名的桥梁。桥梁总长98米,宽5.9米。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上贯穿长锁石,桥面呈柔和弧形,为三孔石拱桥。拱宸桥中的“宸”,意为帝王宫殿,高大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桥由此而得名。

二、无行少年入私塾读书

生活安定下来之后,张全海夫妇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两个儿子身上。张全海希望儿子们能够出人头地,以后再也不用像自己一样背井离乡地谋生活了。张大林已经十六七岁了,他便将其送到了一家织造绸缎的纺织机房当学徒。旧时民间有不成文的规矩,学徒不发薪水,只供吃住,再发给一些剃头钱。虽然没有薪水,但张大林的一应开销都省了下来,张全海对此颇为满意。

家里逐渐有了些闲钱,张全海便合计着要把小儿子送进私塾去念书。他发现,张啸林自从从慈溪县乡间搬到拱宸桥后,便经常与街面上的野孩子们混到了一起,染上了一身的游气,开始学坏,经常动手与别人打架。他知道,张啸林在乡间之时虽然也比较调皮,但本质不坏,只要读读书,接受先生的教诲,肯定会变好的。

在小儿子念私塾这个问题上,妻子却与张全海唱起了反调。她的理由很简单,家里的情况刚刚好转,在这个时候花费一笔钱,让张啸林进入私塾读书,似乎很不合适。但张全海却格外地固执,他一味坚持,要让两个儿子“一文一武”,将来都出人头地。大儿子学习纺织,应该算“武”,小儿子自然该去读书。

就这样,张啸林进入了私塾,开始了学生生涯。刚开始几天,张啸林每天早晨背着母亲缝制的书包,赶赴私塾,跟着先生读经、写字,有模有样。

跟街面上的野孩子也逐渐断绝了来往。张全海夫妇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好景不长,一段时间过后,张啸林和私塾中的少年们混熟之后,很快成为了他们的头头。当时,能进私塾的大部分是有钱人家子弟,像张啸林这样出身小手工业者之家的孩子并不多。

清朝末年,读圣贤书,跻身仕途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大部分有钱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提高一下自身修养,将来投身商场。因此,私塾先生对学生们的管教也并不严格。

在这种背景之下,私塾里出了一个被称为“私塾少年”的特殊组织。这些私塾少年大多都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他们不爱学习,不守规矩,喜欢小偷、小摸,并以此为嗜好,追求刺激。私塾先生拿他们没有办法,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什么也不知道。更有甚者,一些私塾少年拿点小钱贿赂一下先生,便能换个自由,想去干什么便干什么。

张啸林跟“私塾少年”组织的成员们很快厮混到了一起,并将他们的全部手段都学到了手,甚至有过之而不无不及。张啸林偷的东西大部分是自家的,所以他对别人总是说“拿”而不说“偷”字。从家里“拿”了一些小钱,他便学着别人赌博。

有一天早上,他按时来到私塾,但先生却不在。几个少年便拿出赌具,抛开书包,押起宝来。张啸林看得出了神,便很快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中午回家的路上,他暗自盘算,这赚钱也太容易了,我也要去赚钱,赚大钱,把所有同窗的钱都赢过来。

下午,张啸林在家里偷了一捆现成的木桶料,在当铺当了八枚铜板。他悄悄地将铜板揣在怀里,来到了私塾,跟一帮少年赌了起来。那次,他的手气特别好,几把下来,他竟赢了15枚铜板。张啸林望着手中赢来的铜板,欣喜若狂。从此,张啸林便爱上了赌,而且越赌越大。在他发迹之后,一场赌下来,动辄便是几万大洋。

与其他“私塾少年”的成员比起来,张啸林虽然出身贫困之家,但却有一身的力气。他在乡间的生活经历给了他强健的体魄,因而打起架来,在整个私塾里竟然找不到对手。张啸林理所当然地当起了他们的头头。同窗们每天都要向他交纳从几到十几文不等的保护费。

一天晚上,张全海想找支笔记帐,一时找不到,便去翻儿子的书包。此007时,张啸林已睡熟。张全海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竟然从儿子的书包里翻出了一张西洋春画。张全海顿时气得七窍冒烟、浑身发抖,一把将张啸林从床上抓起来,狠狠地扇了他一个耳光。

张全海怒吼道:“说,妈的,你在私塾里到底学到了什么?”

张啸林被打得懵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他以为自己在学校里赌博的事被父亲知道了,便在父母的责骂下吞吞吐吐地将所有事情一股脑地都道了出来。张全海气得脸都变了形,他伸手又是几记耳光。他原以为,儿子不懂事,弄张春画只是好玩。打一顿,吓唬吓唬也就罢了。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然有这么多劣迹。

打完之后,张全海又是一声怒吼:“你书包里的那东西是从哪来的?”

张啸林被打了之后,反倒平静了许多。他明白了父亲说的是什么,也知道了挨打的根源。既然挨打了,不如一次挨个够。他坦然地回答道:“是我花了七枚铜板从世兄那里买来的。”

张啸林口中的世兄是指私塾先生的孙子。当时,为套交情,私塾里的学生大多将先生的儿子或孙子称为世兄。张啸林也不例外。张全海听了儿子的叙述,心中颇为愤懑。先生为人师表,对家人应该严加管教才对,怎么能让孙子拿这种东西害人呢!张全海无力地挥挥手,示意张啸林回屋去睡觉。

张啸林进入房间之后,一会儿便打起呼噜来,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张全海却没有如此坦然,他开始为儿子的前途担忧起来。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张全海便加紧了对张啸林的看管,规定他一放学必须立即回家,不准再和“私塾少年”们厮混了。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张啸林明显收敛了很多。私塾先生年过六旬,学问一般,但字却写得苍劲有力。张啸林对写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铺开纸笔练字。日复一日,长进不小,字写得很像样了。父母见他如此,这才感到一丝欣慰。多年之后,当张啸林已经成为上海滩大亨之时,他常以自己能写一手好字而自豪。他每到一处风景名胜之地,便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灵隐寺、莫干山等地都留有他的题额。

三、成为游手好闲的流氓

自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帝国主义便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受到了外国势力的极大冲击。小商人、手工业者在沉重的压力下苟延残喘,傍徨失措,宣告破产倒闭者时有所闻。“张记箍桶铺”也没能逃脱厄运。由于洋铁桶逐渐在民间普及,箍桶铺地生意逐渐清淡,几乎到了要关门停业的境地。

光绪十六年(1890年),江浙一带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素被誉为“天下粮仓”的江南失收。一时间,老百姓衣食无靠,饿殍遍野,疫病纷起。难民们投亲靠友,纷纷涌入杭州、宁波、上海等大城市。生活无着者便铤而走险,干起了打家劫舍,剪径劫道的勾当。老百姓在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下,生活日益困苦。

张家靠着平日的积蓄,总算勉强撑了一阵子。但不幸还是降临了,张全海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很快便丢下孤儿寡母,撒手归西了。张家的顶梁柱塌了,一切都乱了套。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年甫20的张大林带着母亲和弟弟扶柩归乡,将张全海葬在了慈溪老家。

办完丧事之后,母子三人重新回到拱宸桥。张大林结束了纺织机房学徒的生涯,和母亲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继续经营箍桶铺。张家的生活日益艰难,年甫13岁地张啸林也明白家庭的变故带给这个家的将是什么样的后果。009有一天,张啸林突然对母亲说:“姆妈(吴方言区旧时对母亲的称呼),我想离开私塾去找一份事做。”母亲听了张啸林的这番话,潸然泪下,她发现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小儿子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母亲考虑了一番,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艰难地点了点头,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就这样,13岁的张啸林,在哥哥的安排下进入了纺织机房,当了一名学徒。

随着时间的消逝,父亲的死在张啸林心中留下的伤痛逐渐痊愈。张啸林很快和机房里的其他学徒厮混在了一起,赌博、喝酒,玩得不亦乐乎。但学徒工没有工资,每个月只有几块钱的剃头钱,张啸林很快便穷得“叮当响”了。于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开始从机房里偷纱锭,偷来之后低价卖出去,再拉着一帮狐朋狗友去酒店喝酒。

时间一长,机房老板便发现了张啸林的偷盗行为。但是,张啸林能打在拱宸桥一带是出了名地。他怕挨揍,不敢直接去找张啸林,便去威吓张大林。张大林身为一家之主,尽量息事宁人。他赔尽了理,赔足了钱,总算把这桩事了结了。

不偷东西便没有钱,张啸林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有一天,他看见许多工友放工后神秘兮兮地走进了一间极为简陋的棚子,里面立刻传来吆五喝六的声音。此时已是赌场老手的张啸林马上明白了其中的玄机。他眼睛一亮,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每天放工之后,张啸林便一头扎进了赌棚,有时甚至旷工去参加赌博,一赌就是一天。张啸林的赌运似乎特别好,总是赢的时候多,输的时候少。很快,张啸林便成了赌棚里的一颗明星。很多工友纷纷慕名前来,和这位年仅十几岁的少年在赌桌上厮杀一番。

同类推荐
  • 常德传印象

    常德传印象

    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媒体近年来对青岛港老总常德传事迹和人格力量的报道,全书分别以纪事、对话、评论为题,集萃的几十篇文章中,分别透视了常德传的精神世界和青岛港的建设成就。
  •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本书从成功心理学的角度,介绍成功的销售大师的经历,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并致力于阐释商品之外的他们推销的“思想、理念”、甚至他们缔造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神话”。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奇

    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爱国侨领”陈嘉庚、“亚洲糖王”郭鹤年、“银行界翘楚“郑鸿标、“农牧巨子”谢国民、“金融大王”陈弼臣等十位海外企业家的创业史、奋斗史、商业史,向读者展示了海外华商的经营智慧、商业战略。
热门推荐
  • 春季奇招抗过敏

    春季奇招抗过敏

    大家对过敏并不陌生,很多人都经历过过敏。过敏虽然似乎无时不在,但是也有高发季节,如春季。春季本是欣欣向荣、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季节。却也正因为它的欣欣向荣,容易催发过敏的发生。如何才能避免过敏,尽情享受这样美好的季节呢?本书将重点为大家讲述春季易于发生的过敏有哪些,以及如何防范和对症治疗。希望本书能对读者有帮助,并祝读者度过快乐的春天!
  • 英雄联盟之豪门归来

    英雄联盟之豪门归来

    当所有人都不认可你的时候,就用你的成绩去糊住他们的嘴;当所有世界豪门战队都对冷言冷语的时候,用虐泉去打哭他们。用战绩,让世界上所有英雄联盟的教徒都为你高呼”德玛西亚“吧!
  • 八荒剑帝

    八荒剑帝

    【2017玄幻新书爽文】八荒剑帝如若天下人负我,那我就负天下人。修魔,修仙那又如何?滚滚红尘,天地不仁,谁对,谁错?ps:八荒剑帝书友群573669831新书:惊世剑帝已发布。
  • 风暴骑士物语

    风暴骑士物语

    我们生而为凡人。没能有雄鹰的敏锐,猎豹的敏捷;棕熊一般的力量,狮鹫一般的勇气。但无论如何,我们设法在这个危险的世界上生存下来了。这是一本西方奇幻题材的骑士小说,但是在这个奇幻的世界里,大多数凡人仍旧是凡人,主角也不例外。他们不能推开几吨重的石门,也不能一跃三四米做出令人惊叹的劈斩动作;他们也不能从冒险中找到的宝箱里发现魔法道具,或者能赋予他们神奇力量的上古宝具;无论怎么修炼也无法超越人类的极限。他们都只是凡人而已。诚然,这是一个奇幻的世界。这个世界蕴藏着无尽的、未知的力量与奇迹;但在圣骑士的发源地,神圣帝国,他们都这么说,“不敢以凡人之躯面对不朽之物的人们,又如何能取得与之抗衡的不朽的力量?”
  • 一拳无双

    一拳无双

    面对支离破碎的世界,拯救或是毁灭,都只需一拳就够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末世之无限纪元

    末世之无限纪元

    盘古开天辟地,也许我们的祖先是想用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某些强大生命体的体内。我们是他的组成部分,他的每一次进化,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末日。
  • 情断殇

    情断殇

    尘埃飞过,河边再遇,情醉,水月,轩窗前,凝眸远思。回望一生,此时知回首,铁骑,一人执剑断尽天下殇
  • 蓝色妖姬之冷公主de复仇代价

    蓝色妖姬之冷公主de复仇代价

    她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女孩子,因她最好的闺蜜背叛她、因最爱的人不相信她,而消失!最好的闺蜜让她失去家人,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她将会怎样让他们让他们付出怎样的代价………
  • 圣湖山

    圣湖山

    那个命运多舛的王子,他的柔弱、忧郁和优美和妖魔一样,让我着迷,我为何把他的命运写的如此不济,我为何要残忍地把他和爱他的人写到永世不会在一起,难道说他胸前血红的王徽是一道命运的符咒,要刻意将生命的路程引向黑暗的宿命?在命运的十字架上,每个人都要背负着不能承受之痛,去克服那永难停止的忧伤?冰海,雪域,茫茫极地。征服,异族,谶语和城邦。这些字眼统治了小说的角角落落。刻意要让史诗一样的语言去驾驭这个忧伤而又充满烈血性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