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1300000015

第15章 唐前李姓名人(4)

李陵自觉有愧于汉室,再加上全家被杀,为世人所痛恨,自己也无法回去。匈奴单于得到李陵后,因李家世代为将的声望,加之与其交战时李陵英勇的表现,对他非常佩服,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陵,并加以重用,封为右校王。其后,汉派遣使者出使匈奴,李陵对使者说:“我为汉将,率领五千人横行匈奴,实在是因为没有救兵而败,皇上为何却要诛杀我全家?”使者说:“全因您为匈奴练兵之事。”李陵说:“那是李绪,并非是我。”李绪本为汉塞外都尉,后投降匈奴。李陵痛恨全家因为李绪而被诛杀,便叫人刺杀了李绪。

李陵在匈奴呆了二十五年,和其夫人跖跋氏生养了几个儿女。李陵投降匈奴后不敢去见苏武。过了许久,单于派李陵在北海边摆下筵席,劝苏武归降匈奴。李陵与苏武一连饮酒数日,苏武情志坚定。李陵见苏武一片至诚,长叹道:“我与卫律的罪过上通于天!”不觉泪湿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尽管没有说动苏武,但两个人仍保持着很深的友谊,后来苏武还朝,也为李陵开脱。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八岁的汉昭帝继位,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和左将军上官桀三公辅政。霍光与上官桀和李陵曾是好友,对李陵为人向来了解,虽痛恨于李陵之降,但也同情他的不幸,明白他的苦衷,曾前往匈奴试图请回李陵。但李陵心早已如死灰,因为自己家破人亡,身败名裂,因此只有以“丈夫不能再辱”婉拒。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一直以来,李陵都是历史上颇有争论的人物。有人认为李陵战败,没有殉国反而投降匈奴,深以为耻;也有人认为他敢以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英勇无畏,仍是英雄。纷纷扰扰,毁誉参半,李陵一直都处于比较尴尬的历史地位,也许司马迁的一番言论才算是比较公正的评价。

李固

李固(94年~147年),字子坚,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人。李固是东汉以忠正耿直著称的大臣,他造福地方,政称“天下第一”;他与外戚专权作斗争,刚正不阿,坚贞不屈,深受后世敬仰。

李固出身官僚世家,李固的父亲李邰在汉安帝时,做过太常、司空;少帝时,做过司徒,曾参与拥立汉顺帝的谋划,被封为涉都侯,但李邰辞让不受。李固自幼聪颖好学,常常跋涉千里,寻访名师,因此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在太学里,李固也从不因自己是官员子弟而位高气傲,多年同窗竟然不知他是朝廷大臣李邰之子。李固喜爱结交四方有志之士,很多人慕名而向他求学。

李固不急于功名,当时的司隶校尉五次推举他做孝廉,益州刺史又举他做茂才,他都没有答应和接受,有的官府连连召他去做官,他也托病退去。他不愿在学业未成之前,过早地踏入宦海。王纲失坠,擅政不行,每每想到这些,他心中就难于平静。

125年,汉顺帝即位,梁商之女被顺帝立为皇后,其妹妹为贵人,梁商自以外戚居大位,掌握朝廷实权,同时精心培植梁家势力。而此时,李固已是三十而立,面对这种外戚专权的局面,李固难以坐视不管。阳嘉二年(133年),有地动、山崩、火灾等异常现象,似乎上天发怒,警告人世。朝廷为此特下诏书,要求人们指出时政弊端,提出良策。在众人推举下,李固上书对策,指斥时政,要求“权去外戚、政归国家”。他毫不避讳地指出,当今梁氏家族不仅垄断皇后之位,加官进爵,而且梁氏子弟全部握有实权,这是明帝、章帝时所从未见过的事,朝廷应除掉梁氏家族大权,使政归朝廷。同时,李固还将矛头指向宦官,建议罢减宦官,夺其重权。汉顺帝在看了李固的建议之后,大为赞赏,于是封李固为议郎官。然而,在具体落实上,汉顺帝却只是做表面文章而已。梁氏家族实权,不仅不减,而且梁商后来被拜为大将军,他的儿子梁冀又升为河南尹,权势更加膨胀。

李固在做议郎官不久之后,就遭到了诬陷迫害,被调去做广汉的雒令。赴任途中,李固感慨万千:在朝中都不能整顿腐败的政治,到一个小地方去做地方官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于是在行进到白水关时,李固下定决心,解下印绶,回到故乡汉中,闭门不与人交往。而大将军梁商认为李固与一般反对派不同,还有可用之处,因此当李固在家赋闲不到一年,又提拔他为从事中郎,回到朝廷。尽管梁商让其升官,李固却并非因此而放弃对外戚专权的斗争。

李固对当时的梁商还有些看不透,认为他虽以皇后的父亲身份辅政,但对自身还有所约束,于是,李固上奏,建议梁商辞退高位,作个表率。李固写道:“爬得太高就会有危险,水过满则会溢出来,月圆了会缺,日头当顶就向下移。如今大将军已经功成名遂,为了保全您的名声,安享福寿,避免忧祸,您可以自动引退。假如你能这样,就不是一般的贪慕荣华富贵的外戚们所能同日而语的了。我之所以这样讲,是为了报答你知遇之恩。”但梁商并不领李固的情,后来又借故将李固调离朝廷,去做荆州刺史。

梁商死后,他的儿子梁冀继承父职为大将军。而李固由于治理地方颇有政绩,声望愈来愈高,有志之士便将振兴朝纲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身上,强烈要求李固回朝执政。梁冀出于社会的压力,不得不将李固调回朝廷,自此李固与梁冀在朝廷内开展了更激烈的斗争。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汉顺帝突然病逝。顺帝死后,立谁为帝,成了李固与梁冀之间的斗争焦点。在梁冀的把持下,年仅两岁的刘炳即位,就是汉冲帝,梁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掌握实权。李固升为太尉。然而,到第二年,冲帝夭折,再立谁为帝又一次被摆在面前。李固此时已有所警觉。他看中了“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于是对梁冀说:“现在再立皇帝,就应选年长些、有智慧有德行、可以亲自主持朝政的人,不要再像邓、阎外戚利用皇帝的幼弱,希望大将军能慎重考虑。”而这恰恰击中了梁冀的要害,梁冀一意孤行,立了八岁的乐安王刘缵,就是后来的汉质帝。

质帝虽然年仅八岁,但非常聪慧。梁冀的专横跋扈,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里,梁冀也因此很忌畏质帝。一次上朝,质帝看到梁冀横行傲慢的样子,实在按捺不住,对群臣说道:“真是一个跋扈将军!”尽管声音很小,但这句话还是传到梁冀耳中。梁冀大为恼怒,密使左右亲信,在煮饼中放了毒物,质帝暴死。

质帝的惨死,让李固在第三次立帝问题上决定要以死力争。他联合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给梁冀写信说:“天下不幸,近年之间,三帝驾崩,如今再行立帝,这是天下的大事。希望将军能详加选择,臣等也是愚忠一片。立皇位继承人,要寻访公卿,征求大家意见,使之上应天意,下合众望,才是最重要的事。”最后李固大声疾呼:“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

梁冀得书后,不得不召集群臣,议论立帝的事。梁冀本要立已准备娶他妹妹的蠡吾侯刘志为帝。而李固联合胡广、赵戒、杜乔坚持要立清河王刘蒜,并博得大多数朝臣的赞同。梁冀碍于群臣异议,一时难于决断,忧心不已。但后经宦官曹腾煽动,怕夜长梦多,第二天重新朝议,梁冀言辞激切,杀机毕露,不容冒犯。朝廷上下无不为他的淫威所吓倒,都异口同声地说:“惟大将军之命是从。”唯独李固与杜乔与梁冀争辩。梁冀恼怒不已,不等李固、杜乔辩驳,厉声宣布“罢会”。李固并未绝望,他深知道朝臣之所以表示服从全因被迫,内心还是向着他的。所以李固又写信给梁冀,他的再一次劝导,不仅丝毫未打动梁冀的心,反而使他更加激怒。梁冀串通梁太后罢免李固的太尉,立蠡吾侯刘志为桓帝,并下定决心除去李固。

建和元年(147年)十一月,刘文与刘鲔联合谋立清河王刘蒜,这恰好与李固要拥立刘蒜的计划不谋而合,给了梁冀陷害李固的口实。李固被诬与刘文、刘鲔同谋罪而下狱。李固的下狱,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震动。王调和赵承等数十人带着铁铐木枷上诉,准备与李固一同下狱。梁太后害怕事情闹大,不得不将李固放出来。

李固出狱,京师全城的人们欢喜若狂,街头巷尾皆呼万岁。看到李固如此得人心,梁冀、梁太后大为震惊,更加顾忌李固的存在。于是梁冀再次上奏梁太后,指出李固与刘文、刘鲔合谋确有其事。李固含冤被处斩,享年五十四岁。

李膺

李膺(110年~168年),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东汉时期的著名大臣,为官期间坚决与宦官作斗争。

李膺出身于东汉官僚世家,祖父李修是汉安帝时太尉,父亲李益为赵国相。李膺生性高傲,不爱随意与人交往,只是和同郡荀淑、陈寔等师友往来。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黄河直流到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同阙门,水流湍急。一般的鱼类都登不上去,登上去的鱼,据说就能成龙,故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那时候的东汉人,把攀登李膺的家门,比之为“登龙门”。一般士人一旦为李膺所接待,就身价十倍。

李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既能传道授业,又能领兵打仗。他起初举孝廉,后来被司徒胡广所看中,历任青州刺史和渔阳太守等职,不久转为蜀郡太守。当时鲜卑族屡屡进犯边塞,李膺被任命为乌桓校尉。他身先士卒,带领将士大破鲜卑。后来因事被免官,回家乡设馆教书。李膺教授的学生常达千人,名盛一时,为世人所仰慕。荀爽拜谒李膺时,因能够为他驾驭车马而感到特别高兴,并宣传此事。有的士人以被李膺接待过为荣,名为“登龙门”,可见世人对他为人的仰慕。后世以“李膺门”﹑“李膺门馆”誉称名高望重之家。

永寿二年(156年),鲜卑进犯云中,汉桓帝只好重新起用李膺为度辽将军。李膺一到边境,鲜卑慑于他的威望,望风臣服。后来李膺担任河南尹、司隶校尉。面对东汉当时宦官专权的局面,他与廷尉冯绲、大司农刘佑等一起与宦官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斗争。李膺执法不畏强暴,一次,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自恃其兄被桓帝所宠信,凶狠残暴,无恶不作,甚至剖杀孕妇取乐。事发后,张朔畏罪潜逃至其兄张让家,藏于“合柱”中。李膺听闻此消息之后亲自带人进入张让府中,破柱逮捕张朔。经审讯录供后,张朔被立即处死。其兄张让向桓帝诉冤,桓帝于是质问李膺为什么不先奏而后斩?李膺义正言辞地回答:“过去孔夫子做鲁国司寇,上任七天之后就诛杀少正卯。现在臣到任已经十天了,才杀掉张朔。臣以为陛下会因为臣除害不速而降罪于臣,想不到却是因为臣及时处决张朔。臣深知因此而惹祸,死期快到,但请求皇上让臣再活五天,除掉那祸首,然后陛下再用鼎烹煮臣,臣也心甘情愿。”李膺的一席话使桓帝无言以对,只得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张朔的罪过,李膺又有什么错呢?”自此以后,宦官们大为震慑,再也不敢像平日里飞扬跋扈,甚至大声说话都不敢。桓帝感到奇怪,宦官就叩头向桓帝哭诉说是因为害怕李膺。

李膺与横行霸道的宦官势力的斗争,既招来了宦官极度忌恨,也赢得了众多士人和太学生的敬仰。太学生称道:“天下模楷李元礼。”但是,李膺在士人和太学生中影响愈大,宦官就愈害怕,愈要置李膺于死地。延熹九年(166年),李膺因为将交结宦官、教人杀子的方士张成正法,宦官由此便指使人诬告李膺等人笼络太学生,结成朋党,毁谤朝政,败坏风俗。在宦官的煽动下,汉桓帝十分震怒,下令布告天下,逮捕党人。此次事件除李膺被捕之外,200余人都被牵连下狱。他们的项颈、手、脚全部被加上所谓“三木”的刑具,头被蒙盖着,遭到严刑拷打。第二年,颍川人贾彪自告奋勇到洛阳替党人申冤。桓帝皇后的父亲窦武,因为一直以来也喜欢结交太学生,于是他以桓帝岳父身份上疏桓帝,请求释放党人,并以托病交上官印相威胁。同时,李膺在狱中也采取以攻为守的办法,他故意招出了许多宦官的子弟,说他们也是党人。宦官畏惧,于是对汉桓帝说:“现在天时不正常,是时候大赦天下了。”于是两百多名党人被全部释放。然而,宦官却不许他们留在京城,打发他们一律返乡,并把他们的名字通报各地,让他们永生不得做官。

永康元年(167年),桓帝驾崩,十二岁的灵帝继位,窦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窦武掌握实权,陈蕃以太傅身份录尚书事,也掌握一些实权。于是,在陈蕃和窦武的共同商议下,曾经被废黜禁官的李膺等人再次为官。同时,陈蕃与窦武也下定决心要铲除宦官。这使得宦官大为震恐,随即他们反诬窦武、陈蕃要废帝谋乱,以曹节为首的宦官劫持了窦太后和汉灵帝,并纠集全部官兵,窦武因寡不敌众,自杀,陈蕃亦被捕遇害。

窦武、陈蕃被害身亡,第二次“党锢之祸”也接着降临。建宁二年(169年),宦官侯览因为地方官张俭曾经检举过自己,便命令其同乡朱并上书密告张俭等二十四人阴谋造反。于是,灵帝下令追捕张俭。此时,宦官曹节又暗中指使有关的人奏请扩大追捕乱党的范围,于是,李膺、杜密、范滂等百余人被捕死于狱中,六、七百人被禁锢,太学生一千余人被捕。这次的党锢之祸,从建宁二年(169年)起一直延续了十余年,株连之广,远远超过了第一次。张俭之事恶化之后,有人劝李膺趁机逃走。但李膺回答说:“临事不怕危难,有罪不避刑罚,这是做臣子的气节。如今,我已年过六十,死生由天,还能往哪里逃呢?”李膺自动赴诏狱,被拷掠而死。他的妻子徙往边远地区,父兄门生故吏等均受牵连下狱。

李典

李典(180年~215年),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颇有长者之风。

李典年少就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很有才华。早年跟随父亲李乾效力于曹操,在吕布与曹操交战期间,李乾因不肯降敌,被吕布手下薛兰、李封所杀。李典后被曹操任为离狐太守,中郎将,在战役中多负责粮运后勤。

有一次,曹操攻击袁尚,李典和程昱负责运军粮,当时走的是水路。而袁尚早已率军驻守在河上断绝水道。曹军的运输队无法通过,曹操面对这样的状况也无可奈何,于是下令让李典水路走不通就走陆路。当时李典年仅二十出头,已经颇有良将之才。他认为敌军凭借着地理优势,防备又比较松懈,有可乘之机,攻之必破。于是说服程昱及其他将领渡河攻击袁军,果然大破敌军,打通了通往曹军主力的水路。

同类推荐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实用对联三千副

    实用对联三千副

    本书包括春联、婚姻生育联、寿联、挽联、宅第联、待业店铺联、治学联、修养联、风景名胜联等20类。这些对联有吉祥联、阳光联、科技联、民间民俗联。这瞟对联即可用于民间年节办事书写,也可供楹联爱好者欣赏研究。文字优美、可读可用。
  •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本书将展示给您历史中的种种玄机:关于攀升的学问,关于明哲保身的计策,关于统驭天下的智谋,关于处世的哲学,关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争斗……带给您的必是耳目一新的感受!当您掩卷而思时,您会发现这是历史、文化与智慧最完美的融合体!
热门推荐
  • 巨星法则

    巨星法则

    正常版文案——无论是巨星,还是天王,都有属于自己的绝对法则。而我,沐隐,将要在无数的镁光灯和大屏幕上面,向全世界宣布,属于我的巨星法则,从来都只是一个人——连煜。你的每一句话,都是专属于我的,巨星法则。狗血版文案——一个当红偶像遭遇感情危机被挂掉重生在富家公子哥身上,做回老本行遇到妖艳贱货经纪人,从此守得云开见月明,最后走向人生巅峰顺便被妖艳贱货经纪人抱回家的狗血故事。扫雷——本文1V1。内容虚构,如有雷同,纯属胡诌。文中出现时间地点人物均虚构,作者三观不好衡量,文中出现BUG请自动忽略,均为符合情节,勿对号入座。
  • 灿白之梦境

    灿白之梦境

    一场车祸引起的一场沉睡于梦境中的故事...之后的之后只能你们看了才知道,新手文。。多给意见
  • 我的女友是冥帝

    我的女友是冥帝

    一个屌丝的前世今生,前世缘今世孽。何时就让我们一看吧
  • 地府巡检司

    地府巡检司

    任和平,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突然一天遇到了鬼帝张衡,在张衡的一步步安排下,他被带进了阴曹地府,进而发现了前世曾向阴曹地府许下的三大承诺,为了追明自己前世,也为了让自己的挚友还阳,他被迫为地府效力,做起了阴间巡检司。
  • exo之爱如初雪

    exo之爱如初雪

    “小雪!!”伯贤摇摇幻雪的手,“干啥呢?我耳朵又不聋,吼啥!”幻雪掏掏耳朵,“要BO~BO!”伯贤嘟起小嘴,幻雪愣了会,“报告大部队!伯贤要我BO~BO他!”幻雪马上朝楼下喊道,“什么!!!”楼下传来11声怒吼,边伯贤身后马上聚集11道黑影,边伯贤逃也逃不了只好僵硬地转过头,干笑着,“其实。。那个,我。。。不是。。呃。。好吧,是的~”边伯贤垂下头真诚地认错,谁知,“边伯贤,你吃熊心豹子胆啦!要BO~BO就要BO~BO,至少也要带上我们好不。”11人十分“猥琐的”邪笑。下面场景少儿不宜,马赛克
  • 薄荷音少年的约定

    薄荷音少年的约定

    前提【本小说纯属虚构,请看的家人不要当真哦!】这本小说写了黎韵音_小汤圆与TFBOYS王源的约定。在一次偶然中,王源与黎韵音就成了一对欢喜冤家,在之后两个人居然还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还成了同桌,之后就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搞笑事情,黎韵音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怎么会没有人喜欢呢?正是因为这样,黎韵音的好闺蜜-单橙儿,总是会给韵音出一些馊主意,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单橙儿是一个搞怪的女孩子,从而,让韵音出了许多笑话,也让韵音很头疼......【限木子-作者的文化有限,如有写的不好的地方,多指教哦】木子-作者qq3268370282,希望家人可以喜欢木子的小说,谢谢┏(^ω^)┏?木子会加油的!
  • 天才庶女:超级元素师

    天才庶女:超级元素师

    一千多年前,神界陨落,世间仅剩三位神。一位,被关在撕裂极地,是导致神界毁灭的元凶。一位,掌管着仙界诸事,待在栖凤殿里一千多年。还有一位,是被神界遗弃的神,却受着天道的保护。这三位,本是与她毫无干系的人,可偏生命运作祟,让他们与之纠缠在一起。一边是魔鬼,一边是天使,她该如何选择?是与魔共舞?还是遵从天命?最后的最后,她只道一句:我若成魔,神奈我何?天若诛魔,要天如何?(群号码:214087626,敲门砖:任意角色名。)
  • 至尊龙王

    至尊龙王

    以前没写过书,我承认只是来尝试一下的,如有看过的观众,提点建议,也是极好的。
  • 异界纵横之王者的崛起

    异界纵横之王者的崛起

    穿越异世界,由贵族天才被迫害成奴隶,由奴隶一步步崛起成为人皇。这是个脑残加流水账加想哪写哪,自娱自乐的中二作品,如有雷同绝对是蒙着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