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0800000012

第12章 后宫风云决(4)

公元656年正月,高宗下诏立太子弘为太子。于志宁做太子太师,中书令崔敦礼为太子少师,许敬宗、韩瑗、来济为太子宾客,李义府兼太子左庶子。从这些朝臣的任命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武皇后的势力了。韩瑗、来济是老臣,为了显示不任人唯亲,还是要给个职位的,其他的基本上是武则天一边的人。立太子,必定会废掉、安置原来的太子,原太子李忠被封为梁王,就相当于梁洲的刺史,没有什么实权。李忠离京时,原来与李忠交好的官员都不敢前去相送,只有右庶子李安仁哭着为他送行。武后知道后,在百官面前赞美李安仁的美德,还请高宗提拔这样的人。武皇后做这些并不完全出于收买人心的需要,她确实深受太宗影响,有政治家的气量和胸怀。高宗很是佩服武皇后,认为自己得到这样的皇后是福气,武皇后在朝中的名气也渐渐高了起来,她在李治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了。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武后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字叫李显,被封为周王。安排好自己的家族成员后,武皇后盯上了关陇旧臣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势力是相当庞大的,宰相韩瑗、中书令来济虽然表面上看已经被她给安抚了,但实际上还与长孙无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长孙无忌一向与褚遂良同仇敌忾,褚遂良的强烈反对,长孙一定是背后的支持者,长孙无忌不除,她的地位还有可能会动摇。所以武后把目标锁定在了长孙无忌身上。

当然,长孙无忌也没闲着,自册封大典以后,他就开始策划抑制武后势力的膨胀。一场权力之争即将拉开帷幕。

这里面老臣韩瑗、来济很关键,因为他们是两方争夺的主要对象。这两个人都手握重权,哪一方赢得了这两个人就等于赢得了在朝中的大部分席位。长孙无忌在一番探问之后,发现两位老臣还是向着自己这一方的,于是,长孙请他们两位将贬到地方上去的褚遂良召回京城。这样就可以加固关陇旧臣在朝中的地位。两个人也是关陇的老将了,于是听从了长孙的建议,向高宗进谏请求将褚遂良召回朝廷。有这两位老臣当前锋后面的关陇世家就一拥而起,纷纷向皇上奏请。李治依赖武后惯了,不能做主,于是问武后。武后一听这还了得?这不是对准我来的么?我这边安插自己的人,你那边提升自己的人,这样下去,我的人哪还有地方站啊!武后也因此意识到自己的敌人还是很顽固的。长孙一派又拿出妲己、褒姒一类的人物讽谏高宗,高宗哪爱听这个,说武皇后是红颜祸水,不就是在说我是商纣、周幽么?岂有此理!于是高宗不理睬韩、来的请求,韩瑗急了,就拿辞官来威胁高宗。高宗心想又来了,你辞官我也不怕。长孙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从其他地方找突破口。

不管什么人都是有缺点的,只要肯努力找,总会找到的。下臣也罢,皇帝也罢,皇后也罢,没有没破绽的人。只许你皇帝、皇后找下臣的破绽,难道就不许我们下臣找你们的破绽?这一注意倒不要紧,还真没费什么劲就找到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链子的首先是李义府,李义府做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儿。这事儿就成了长孙一方攻击武氏一方的把柄。到底李义府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呢?

原来,洛阳有一个案子捅到了大理寺。这个案子的主人公有点特殊,叫做淳于氏,淳于氏生得很美,身边的风流韵事总是不间断。没想到就是这些风流事给她惹了麻烦,她的奸情被拿到大理寺去审了。李义府听说这个女人很讨人喜欢,便去看,这一看就看出祸来了。李义府被淳于氏的美貌吸引,怎么也迈不开步了。他串通大理寺丞毕正义徇情枉法,把淳于氏给释放了。接着就把淳于氏接到府中,想把她纳为妾。长孙无忌在大理寺也是有党羽的,大理寺卿段宝玄就是其中一位。段宝玄对李义府所作之事很清楚,便写了诏书给皇上,李义府害怕事情败露就逼毕正义自杀了。因为死无对证,李义府纳小妾的事儿又未成事实,所以也就放下了。

虽然法律上无法给李义府定罪,但是,事实是存在的。于是,关陇集团以李义府为借口一口咬定武后包庇李义府。御史王义方上奏继续审理这个案件,奏折中说:“李义府在皇上的眼皮底下,擅自杀死六品的寺丞。都说毕正义是自杀,实际是受李义府威胁而死的,这是他杀人灭口的做法。现在生杀予夺的大权都不从皇上您那里出了,我们怎么能任由这种风气助长呢?请皇上您斟酌啊!”但由于武皇后的力保,李治始终没有给李义府治罪,这件事被折腾了几个来回,最后竟然到了李义府和王义方到朝廷上对质的地步。王义方痛斥李义府的罪行,李义府也不示弱,两个派系之间就展开了争斗。武皇后见到两派相争,便谏言高宗责问王义方,王义方被贬为叶州司户,李义府升为中书令,兼任检校御史大夫。

对李义府的品行,高宗和武后多少有些了解,这件案子中李义府是理亏的。李义府不降反升,使得武后在朝中的口碑进一步受到影响。这样,武后的口碑继续变差,但是她的威慑力却增强了,官员们说话、做事对武后颇为忌惮。

然而,更让后宫和朝中大臣不寒而栗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这件事武后做得干净、决绝,足可以震慑后宫,也是这件事让武后与李治两夫妻的感情出现了裂痕,为以后武后与李治争权埋下了伏笔。

事情是这样的,这一天,高宗闲来无事,由侍卫陪同着到御花园散步。李治是个念旧的人,对自己曾经宠爱的萧淑妃和自己对不住的王皇后多少有些挂念。散步只是个幌子,真实目的是想看看她们。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个男人对曾经与自己有深切交往的女人,偶尔会惦记是人之常情。张爱玲说得很好: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所以啊,王皇后与萧淑妃以及武后,也是李治的白玫瑰或红玫瑰。虽然都被娶了,但是不在身边了,反而会沉淀出好来。李治一想起她们的好,就想跑过来看看。武后毕竟是皇后了,他把荣耀与爱都分给了她,剩下一点儿怜悯就想给他曾经爱过或对不起的人。李治并不想把她们怎么样,只是想看望她们一下,知道她们还好会让自己安心些。

来到后花园,由侍者指引着来到一所院落前,院子还算整洁,只是与之前两人的宫殿相比寒酸得很,有些像下人住的地方。有人曾描绘过王皇后和萧淑妃被贬为庶人的住地,说什么是个只有留有送食物的小洞的石屋,王皇后与萧淑妃多么多么凄凉。这样的情形不大可能出现,皇后与萧淑妃只是庶人,不是一般的囚徒,不会和囚徒享有一样的待遇。另外,为了彰显自己的贤德,武后不会对王皇后和萧淑妃太过苛刻。武后是个聪明人,她在后宫的地位还没有完全站稳,对王皇后和萧淑妃太刻薄会引起朝廷非议,也会让李治产生反感。所以,就算是做表面文章,王皇后与萧淑妃所住的地方也不会让人惨不忍睹,只不过与之前的奢华相比,肯定会显得寒酸许多。

李治见到王皇后与萧淑妃这般落魄不免有些伤感,走进院落问王皇后和萧淑妃是否安好。王氏和萧氏见李治来看她们,顿时声泪俱下。王皇后说:“臣妾是戴罪之身,能得到皇上探望是我的荣耀啊!”萧淑妃在一旁请求道:“皇上如果能念及我们昔日的情分,就让我们重见天日吧!请皇上赐这个院落为回心院吧!”李治安慰她们说:“朕会想办法,你们不必忧心。”

李治当然要征求武后的意见,但武后一听就翻脸了。这是怎么说的,就因为她们可怜你便想她们过得好?她们杀我孩子的时候怎么没可怜我那五个月大的小公主?她们诅咒、陷害我们的时候,怎么没想到可怜可怜我们?这事儿一点都没商量。结果李治无功而返。

李治这么一折腾倒把武后给惊醒了。李治这样心慈手软的个性,如果留着她们,总有一天,会让她们把李治给迷惑了,到时再来个二进宫,我的麻烦可就大了。我自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武后下定决心要将这两个人除掉,以绝后患。

武后的凶残与暴戾在这时候尽显无遗,她先是派人把二人拖出,各打一百仗,接着又将她们的手脚砍掉,最后把她们杀死。就在这件事上李治对武后有了新的认识,他开始质疑武后的性情和为人,对武后逐渐产生了反感。

朝中旧臣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对武后的行为提出了强烈抗议。但是抗议也是没有用的,还是像李勣那句话说的,这是皇家的家务事,没你们大臣什么事儿,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其他大臣不敢说话,但是心里腹诽的不少。旧臣们不能正面抨击这件事,就编造了一些谣言来诋毁武后。武后认为洛阳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都比长安更适合做都城,所以将洛阳定为东都,旧臣们攻击武后说,她是因为怕王皇后、萧淑妃变成厉鬼来找她报仇。这也确实给武则天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武后做了亏心事,心里也是不安的。但是想到自己也曾被王皇后和萧淑妃攻击,不是她们死,就是自己亡,心里也就平静下来了。连自己孩子都能杀的人,还有什么事不敢干的呢?

武后明白这是旧臣造的谣,她怎么可能任由这些人放肆下去呢?于是武后指使许敬宗和李义府参奏韩瑗、来济和褚遂良暗中谋反。高宗对这一事件是有所怀疑的,加上之前武后对待后宫王、萧的做法,李治就更加怀疑了。但是,虽然证据不足,表面的证据还是存在的,况且因为自己立武后以及武后排除异己的行动引起他们不满,进而起反叛之心也是有可能的。所以,高宗还是把韩瑗赶到了海南岛做刺史,来济也被赶到浙江台州做刺史。褚遂良更倒霉,被赶到爱州,就是今天的越南清化去做刺史了。从对几个人的发落上来看,高宗还是留有余地的。谋反可不是一般的事情,是要被杀头的大罪,而这里高宗只是把他们贬为刺史,可见,高宗虽然软弱,但是并不糊涂,他是对武后存有戒心的。此时的武后也是老江湖了,对李治的态度变化不可能没有察觉。于是,她自己也留起了心眼儿。夫妻两个一旦产生隔膜,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修复。如果没有修复,那么夫妻关系只会越闹越糟,更何况是皇帝与皇后的关系!皇帝后宫多的是女人,皇后不如意,就找其他女人消遣。李治在政治上依赖武后,但在房事上还是相对自由的,结果李治与武后的裂痕更在无形中拉大了。

通过上边的行动,基本上关陇旧臣的主力被瓦解了。既然破了旧,就要立新。在韩瑗等人被贬的同时,许敬宗被提升为侍中,兼任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杜正伦兼任中书令,李义府因为与杜正伦不合,两人互相扯皮、指控,双双被赶出朝廷,一个发配横州,一个发配普州做刺史去了。这下关陇旧臣就只剩下长孙无忌在朝廷中鹤立鸡群,但武后还是不放心,想将长孙无忌也一起铲除了。但是,长孙无忌不是一般的人,他不只是皇亲国戚、关陇核心、枝繁叶茂这么简单,他还是李治当太子的支持者和顾命大臣。也就是说李治能做上皇帝,并且把皇帝的位子坐稳了,是与长孙无忌分不开的,李治对这位舅舅一直心怀感恩。即使有些事情做得过分些,也不会与他太过计较,关陇集团在朝中把持朝政的局面李治是知道的,李治也希望这个集团瓦解,但是不希望自己的舅舅被贬。但武后可不能放过长孙无忌,对于她当皇后,长孙从根本上就是不赞成的,她要培植自己的势力,长孙是最大的障碍,不除去他,难以让武后安心。我们的国舅即将走上末路了。

公元659年四月,李治和武后在东都洛阳处理朝政,洛阳人李奉节控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吏李巢结党营私,高宗让许敬宗和辛茂审理这个案子。谁知审着审着韦季方竟然自杀了。这下许敬宗可找到了借口,什么借口呢?原来韦季方是长孙无忌的门生,许敬宗就说韦季方是受了长孙无忌的指使,想要谋反,事情败露后就畏罪自杀了。高宗吃了一惊,大为怀疑,一个劲地说,有人陷害长孙舅舅。许敬宗反反复复列举长孙无忌的反常之处,请高宗不要犹豫,并且危言耸听地说,再迟疑,长孙无忌准备好了,大唐的社稷就不保了。高宗就有些动摇了,毕竟长孙无忌是有些傲慢的,自武氏封后以来,他始终不上朝,还与人商量着将贬到地方上的老臣召回,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想到这些高宗不免想到了谋反的事儿,忽然就伤起心来。一边流泪一边说:“我家门不幸,亲戚们老是存有疑心,前些时候,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现在舅舅也反了,我还有什么脸见人呐!”他不知道,真正的家门不幸是因为他立了武后。

许敬宗看出了高宗思想的动摇,便顺坡下驴说:“房遗爱可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高阳公主也是个妇人,他们能成什么大气候?但是长孙无忌不同啊,他是同先帝一起征战的老臣,声望极高,权力极大。他做宰相三十年,天下有谁不知道他呢?他要是想谋反,皇上您怎么阻挡啊?多亏了宗庙有灵,皇天痛恨恶人,从一个小案件里牵扯出一个巨大的阴谋来,这是天下的大幸啊!如若不然,他举手一呼,乌合云集,那可就成了宗庙社稷的大祸了!我曾听说过去隋炀帝信任宇文化及父子,结成了儿女亲家,委以重任。宇文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化及就在江都反了,杀死不响应的大臣,我的家就是在那时被毁的。后来连大臣苏威、裴矩等也不得不屈服。大隋江山是亡于旦夕之间啊!请皇上赶紧决定吧!”高宗被他这么一说给说蒙了。心里头不愿意相信,但是又害怕长孙真的谋反,只得叮嘱许敬宗仔细查清楚。

许敬宗奏报说:“韦季方曾承认与长孙无忌谋反。问他原因,他说:‘韩瑗、来济、褚遂良的外放使长孙无忌日日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于是找我商议谋反的事。’臣已查明供词,符合实情。请皇上下旨逮捕长孙无忌。”高宗痛哭流涕地说:“就算舅舅果真如此,我也不忍心杀他呀!天下人会怎么看朕,后世人又怎么评价我呢?”许敬宗又说:“薄昭是汉文帝的舅舅,文帝做皇上薄昭功不可没。后来薄昭杀了人,文帝让百官穿上素服,哭着杀了他,至今人们还在称赞文王的圣明。而长孙无忌不念两朝对他的大恩,竟然想谋朝篡位,他的罪可比薄昭大多了。幸好这样的阴谋暴露了,逆贼自然而然地服刑,皇上您还顾虑什么呢?长孙无忌是王莽、司马懿一样的奸人啊!皇上您再迟疑恐怕会发生变故,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高宗一听是这么个道理,觉得亲自审问实在无法面对帮自己这么多的亲舅舅。于是审都没审就削了他的太尉职,封邑也收回了,只留下个扬州都督的官职,接着又外放到黔州做官。李治对这个舅舅没有赶尽杀绝,怕他饿着,给了他一品官的俸禄。

同类推荐
  • 井冈英豪

    井冈英豪

    为了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继承井冈山的优良革命传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使广大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中记写的英烈,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优秀代表,他们多数是共青团员,他们的事迹生动而又壮烈。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充实井冈山斗争历史读物的内容,而且成为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学生的一份精神食粮。
  •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

    本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没有严厉的呵斥,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这种爱完全是一位父亲情感的宣泄,赤裸奔放、情真意切。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同他们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婚姻感情。他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当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 The Answer:阿伦·艾弗森传

    The Answer:阿伦·艾弗森传

    本书是介绍NBA篮球明星阿伦?艾弗森的名人传记类图书。人称“答案”的阿伦·艾弗森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汉普顿黑人街区,并不幸福的童年记忆,塑造了他狂放不羁、自由随性的性格。1996年成为NBA选秀状元拉开了阿伦?艾弗森征战NBA的精彩战幕。从贫寒的家庭身世、充满挫折的成长过程、到后来光芒耀目的成功,铸就辉煌的NBA职业生涯经历,这位从入行以来就充满争议的黑人球员,成就了一个美国式的成功梦想,激励着许多热爱体育的年轻人。本书由著名NBA作家张佳玮先生历时一年,倾心写作而成。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翔实的赛事史料和技术数据统计资料,书中收集了上百张艾弗森从高中至今的珍贵图片,对艾弗森生平重要的历史时刻做了完整记录,超强图文展现艾弗森的传奇人生路。
  •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事迹。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与华盛顿、林肯齐名。
热门推荐
  • 纤纤劫

    纤纤劫

    混沌年初,世间荒芜,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之中静静的酝酿着一灵种,渐渐的化为人形。出于无知造出了天地万物,至今人们只记得一位骑着雪狼的女子却没有人真正的见过她。被奉为那个世间的神话被誉为创始神女。她是谁?花妖或神女?不~她谁也不是,她只是师傅的好徒弟……师傅……我爱过你,你可曾记得……
  • 百世成圣

    百世成圣

    百世轮回是尽头还是开始?神秘莫测的仙侠世界,光怪陆离。一个轮回转世的少年九死一生夺得一份机缘,从人后走上前台。他一杆战戈,轰杀各种绝世天才,揽尽天下美女。他一步步登临巅峰,前尘往事逐渐觉醒,前世的无情道,这一世他是否还要继续?修道,难道真的要放弃所有?
  • 办公室里的柔情

    办公室里的柔情

    是不是每一个踏入城市的农家男孩与生俱来骨子里刻着自卑?当遭遇人生命运转折时,这种自卑是减轻还是趋重?世间到底有什么可以改变一个人?没有答案,因为世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便是人类的感情,在你遇到你的真爱之前!
  • 百转重生

    百转重生

    一个活了三千年的妖孽,几千年的时间以来,做过神医,做过相师,做过道士,做过各种朝代高官,甚至做过皇帝,而如今的他,刚在现在的都市中苏醒却先想开一个酒吧玩玩,不过,以他的想法,首先要请服务员,可这服务员,必须要美女,而且还是要那种绝代的美女,从此暧昧不断……
  • 武破仙国

    武破仙国

    项云,一个被家族排挤,早早是去父母疼爱的落魄少爷,却因为悉心照顾一个瞎老爷子,继承了远古武神的武魂,以武者之荣耀,坐拥美人,驰骋天下。聚武魂,炼神体,武破苍穹仙朝,身怀惊天技艺,任尔修为通天,法术彻地,实力冠绝仙国,我自有远古十二武神之武魂武技,踏破伪善仙国,掌控最强力量。武神出世,霸绝天下!仙国通缉榜上永远的赏金传奇!
  • 平龙认

    平龙认

    元末明初,群雄并起,金戈铁马,仗剑天涯。这是火器一统天下的前夕,也是武侠重新辉煌的开始!
  • 诡道圣典

    诡道圣典

    在古老的传说中盛传着,人的一生需要经历六道轮回,而不为人知的是,六道的力量十分强大。被称之为废物他是否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在六道宫中能否寻求到他的身世?最后他能否拿到属于他的诡道圣典?
  • 心寄彼岸:却同消散

    心寄彼岸:却同消散

    彼岸花开,花开彼岸,花开无叶,叶生无花。传说,有两只妖精,共同的守护着彼岸花。一只是花妖,曼珠。另一只则是叶妖,沙华。因为不甘屈服在这花开叶落的规则上,两妖一同转世来到凡间。阎王无奈,只能跟随她们下凡带回黄泉。在最后一刻,二人紧紧依偎在一起。“你知道吗?和你在一起的时光让我很快乐,可我们就要消失了,下一世你还会记得我吗?”“会,一定会!你还没有实现我们白头偕老的誓言呢!我怎么可能,会忘记你……”不论几生几世,我都会等着你。直到,我们都能够完成那个誓言,白头偕老不分离。
  • 遗天沉梦

    遗天沉梦

    无名精灵穿越到星莉雪晞世界,她获得了自己的名字伊莉雪晞緈。人情旦幕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如孤信则终信之,定会莫悔!现在你还这样认为吗。。。求月票,求推荐票,求书评,求收藏,谢谢您的支持。
  • 穿越之绝魅皇后

    穿越之绝魅皇后

    她毒舌,腹黑,她是杀手。穿越古代一个历史没有记载的国家先是与某王爷偶遇,加上碰见了一个冰山帅哥,谁知道他居然是夜国皇帝“夜琰,你今天要跟我那个什么什么,那么你以后就别想在和别的女的乱搞了!”某女骑在某皇帝上,霸道的说!“有了你,朕才懒得看那些庸脂俗粉!”“那你为我遣散后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