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7500000018

第18章 看.望(1)

距离“5·12”还有一星期的时候,我就在想,汶川地震两周年了应该再去灾区看看,再为灾区做点儿什么。于是我与德阳军分区的朋友联系,因为去年新书出版时,我曾委托他们替我捐赠稿费给一所小学。却不巧,他们集训去了,要到月底才结束。我不想等,决定自己去,认识不认识都没关系,就是去看看,看看惦记的人。后来转念一想,还是和编辑部的同事一起去吧,一来我相信他们也和我一样,惦记着灾区,二来嘛,人多力量大。可以多做点儿贡献。

在本周星期一的编前会上,我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说虽然过去两年了,但依然无法忘记当时的情形,依然为死去的人,尤其是死去的孩子们感到难过,依然惦记着灾区的乡亲们,想亲眼看看他们今天的生活。我还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去灾区做这件事,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虽然在今天,灾难不断,每天都有让人痛心的事发生,但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尽我们的力,尽我们的心。各位同事听了,都很赞同我的想法。

我原来打算随机而行,遇到哪所学校就帮助哪所学校。但其他同事觉得还是先找到一所具体学校为好,免得太盲目。于是我通过查号台,东问西问,问到了我捐款的那所学校的电话,找到了校办主任,和他说了我们的想法。那位主任说,最近活动多,希望我们过了5·12再去。我们就确定了今天去。

编辑部的每个人都参加了捐款。想到今年上半年,为旱区,为玉树,大家已经捐款两次了,我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毕竟是我个人的想法,但大家还是很乐意地再次拿出钱来,凑了近万元钱,我们用这笔钱,买了一大堆体育用品(因为此前问过学校,学校说希望给孩子们送体育用品):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还有跳绳和毽子,另外还有两箱我原先准备好的少儿读物。越野车的后备厢都装不下了,只好先托运了一部分篮球。

今天一早,我们5个人就出发了,代表编辑部,前往绵竹。

正是麦子成熟的时候,高速路两边黄灿灿一片,丰收在望。进入绵竹后,路上就比较堵塞了。一看,大多是卡车、货车。尘土飞扬。从这些来往的车就可以看出,绵竹正处于繁忙的建设中。有很多建筑已经竣工,有的则刚刚开始。随处可以看到江苏很多城市的标志,因为绵竹的对口援建省是江苏(如同到汶川可以看到山东,到青川可以看到浙江一样),四川人民真的应该永远记住全国人民的支持关心。

路上,我们时不时地认出当年采访时住过的地方,或者采访过的地方,很感慨。我还记得有一次堵车停在路边,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妈趴在我们的车窗上流泪,我们把车上的食品和水拿给她。也不知她现在怎样了?还有汉旺幼儿园,那片可怕的废墟,历历在目……

想到这些,依然很心酸很沉痛。

一路上看到很多新建好的百姓房屋,也看到不少尚未改善的房屋。看到那些依然破旧的房屋,我心里很不舒服,马上联想到这些天在网上看到信息,有些灾区的官员,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灾区群众利益之上(我只能这样笼统地表达),心里真是难过生气。想起头天晚上,我还和一位曾经参加过救灾的朋友,在电话里聊起过眼下种种令人生气的现象。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很强的人,也常常会感到心情不好。但我们在长吁短叹的同时,又互相打气:不要沮丧,努力去做,只求对得起良心。也要相信,大多数灾区干部,是有良心的。

当我们找到那所学校时,心里一下感觉好很多,因为那所学校修得很漂亮,全新的教学楼,绿草茵茵的环境。学生们正在上课,窗明几净的。我还特意看了一下,有一个篮球场,有上体育课的地方。学校旁边还有个新建的幼儿园,也很漂亮。

后来得知,这所学校是台湾一个很大的食品集团援建的,投资1300万。难怪。后来还得知,它并不是我去年捐过款的那所学校,它们只是校名相近。因为灾后重建,有的学校合并了,有的学校分开了,有的学校改名了(这所学校就改成那个集团的名字了),找不到很正常。我跟校长说,没关系,只要是灾区的学校就行。一是因为地震两周年了,再一个也是因为“六一”节要到了,来看看孩子们,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意。校长当然是表示感谢,然后给我们介绍情况。现在孩子读小学,学费什么的,已经全免了,就是交15元钱的作业本钱,家长的负担已经比较轻了。

我还特意问了一下校长,现在的孩子们摆脱地震的阴影没有?校长说,基本摆脱了。他说得有所保留,我想是真实的,完全摆脱是不可能的,连我们都无法完全摆脱,何况身在其中的孩子。

看孩子们能在那么好的环境里读书,我们真的很欣慰。放下东西,简单参观了一下,为不打搅孩子上课,我们在学校停留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离开了。

老实说,我还是有些遗憾的,因为我很想以我们有限的财力,给那些较少得到关注的学校雪里送炭,而没打算给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锦上添花。这个学校显然属于条件比较好的。我相信还有很多学校是需要帮助的。那就明年吧。我想我们对灾区的关心,是不会停止的。

也许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很难理解我们的心情。

而我们做这些,也只是为了我们自己。

的确,此刻我的心情,比起昨天来,已好了很多。

2010年5月13日

1986年那个春天

1986年1月,我来到刚刚创刊的《西南军事文学》做编辑。当时编辑部只有三四个人,由杨景民具体负责(时任编辑部主任。正是他向领导推荐了我这个“创作人才”)。我当时二十多岁,看上去还像个黄毛丫头,但因人手少,也被派作“大用场”了。好像是4月,杨主任便派我去北京执行两大任务。第一任务,取回邓小平同志为本刊题写的刊名;第二任务,向北京的著名作家约稿,并请其中的数位大腕担任我们刊物的编委,如冯牧、刘白羽、李瑛、徐怀中、王蒙、孟伟哉等。

我居然丝毫没有推脱,一口答应,就差说一句“坚决完成任务”了。真是初生牛犊啊(须知我当时就是个刚工作的文青)。杨主任豪爽地说,你可以坐飞机去!大概算是对我执行此项艰巨任务的奖赏。于是我平生第一次坐了飞机。

到北京后,住进解放军文艺社书库(当然不是库房,是个简易招待所),顾不上见亲戚也顾不上游览,就拿着杨主任给我开的清单,每日赶公共汽车,按名单所列,一家一家去向大腕儿送我们的聘书,并约稿。还好当时是文学的黄金时期,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人和腕儿都还比较朴实,都答应作我们的编委(一分钱没有),也都答应给我们写稿,其中孟伟哉很快给了一个中篇,刘白羽和李瑛给了一组诗,刘亚洲也给了散文。记得在王蒙家约稿时,遇到了刘心武,但因为他不在杨主任列出的名单上,我就没有跟他开口——执行领导指示不走样(但实际上是我羞于开口,我觉得我们刊物毫无名气,找人家约稿完全是求人家,所以能不开口尽量不开口,开口也是干巴巴的一句:我们杨主任叫我来跟你约稿)。

印象最深的是去解放军艺术学院找莫言约稿,他当时已发表了“红高粱”系列,火得不行(我读了他的小说后几乎没信心写小说了)。我找到他时,他刚从新疆参加笔会回来,兴致勃勃的,告诉我吃烤羊肉吃得植物神经紊乱,又说马上还要出门去参加另一个会。我在一旁不做声地听着,直到和他分手,也没把约稿的话说出来,更没把崇拜的话说出来。他当然猜得到我那么老远跑北京去找他干吗,但我就是不愿意说,我嫌他太得意了(居然还敢清高!其实是有点儿嫉妒……回来后即受到杨主任的批评,我只好写信给他再约稿,终于约到了,这是后话。)

送聘书和约稿的任务还算好完成,聘书都送到了,稿子不管约到没有,至少话都说到了。

最难完成的是取回邓小平题词这一任务。

这里需要交待一下背景了:那个时候,西南战区的硝烟尚未散去,也正是军事文学的黄金期,因此《西南军事文学》的诞生很受关注。我们先后请到了刘伯承元帅和徐向前元帅等领导的题词(这些题词是怎么请到的我就不清楚了)。杨景民主任又跟领导建议,再请邓小平同志为我们题写刊名。领导同意后,他起草了一个报告,经一级一级领导修改后,再由我们军区当时的政委万海峰亲自改定,然后由我们军区著名的书法家方振先生,用工整的楷书抄写在宣纸上。1986年初春,邓小平正好到西南战区视察,杨景民主任就在军区万海峰政委的带领下前去汇报工作,当面将这一报告递给了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对西南还是很有感情的,爽快地答应了(形容词为本人所加)。

我们很高兴,就一直等着,前三期刊名暂时使用了印刷体。但转眼四月了,题词还没来。杨景民有些急,就派我去北京取,以万海峰政委的名义写了一封信(估计是婉转提醒,万政委对我们也真够好的),信仍由方振先生抄写在宣纸上。我的任务,就是把信送到,能马上拿到题词最好,拿不到也起一个催促的作用。

我拿着信,却不知如何才能送到他老人家手里。北京那么大,我上哪儿去找啊?想来想去,在北京认识的人里能帮上忙的,就只有刘亚洲了。刘亚洲当时在空军创作室当创作员,年初到四川采访路经成都,我有幸认识了他。我就去空军大院找刘亚洲。刘亚洲特别够意思,当即就告诉了我邓家的地址。

我就按那个地址去找(再一次表现出初生牛犊的精神),转了几次公共汽车,问了路人甲和路人乙,终于在北京数不清的胡同中找到了那个重要的胡同。那胡同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知道的人肯定啥也看不出来。我找到那个门牌号码,是一扇很旧的大门。我敲门,大门上的一扇小门开了,出来一个哨兵。

他严肃地问我,你什么事?我说,我是成都军区的,来送一封信。哨兵说,送什么信?你不能进去。我当然知道这种地方是不随便能进的。我态度很好地说,我不进去,你帮我把这封信交给邓小平同志就行了。(多朴实啊。简直像我党地下交通员)。哪知哨兵根本不接,瞟了一眼说,不行,拿走。我很奇怪,问为什么,你帮我拿进去不就行了吗?哨兵说,谁知道你信里有什么东西?我递给他说,你摸一下嘛,里面什么也没有,就是一封信。是我们军区政委写给邓小平的信。(朴实到家了。)哨兵还是不接:那也不行。跟着他又加了一句,万一你信里有毒呢?

他说这话时,有点儿故意气我的样子,我还真给气着了,他居然把我当成坏人(现在想来哨兵当然是对的,他怎么可能随便接东西进去呢?绝对是有严格纪律规定的)。我大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讲理?是领导要我送来的,完不成任务你负责啊?哨兵看我生气了,居然笑了起来:瞧你那样,军容都不整,还想进去。赶快走吧。说完就要关门。

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军容不整,看他撵我走,真生气了,转身就走,走了两步气不过,回头冲着他说,你有什么可神气的,你不就是个站岗的吗?那哨兵大喝一声,你给我回来!吓得我撒腿就跑。呵呵,真丢人。跑了两步回头看,哨兵还在原地站着笑。才想到他不会追的,他不能离岗啊。

我走进商场找了个镜子一照,发现自己军衣左边的领章歪了,肯定是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给挤歪的。难怪他说我军容不整。

我没辙了,只好再去找刘亚洲,气呼呼地给他讲了自己的遭遇,连比划带形容的,还加了一点儿小小的夸张,差点儿没掉眼泪。刘亚洲好言好语地安慰我说,别生气,别跟他们一般见识。这样吧,你把信交给我,我来帮你转交。

我松了口气,心里真是万分感激,觉得刘亚洲太好了,太够朋友了。其实我叫了半天苦,就是想让他帮我。我把信给了他,卸下这个重担,就打道回府了。

刘亚洲果然将信转交到了邓小平办公室。没过多久,5月中旬,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刊名就送到了成都,是杨主任亲自去机场取回的。我们大家一见,高兴坏了,都知道邓小平同志从没给文学刊物题写过刊名的。于是从第四期起,就用上了他老人家的手书,一直用到现在。

一晃24个春天过去了,在越来越不是滋味儿的今天,我常常想起那个春天,想起随和可亲的万海峰政委,想起重情重义的刘亚洲老友,想起充满热情的杨景民主任,想起朴实平和的“大腕儿”们,想起才华横溢的年轻的莫言,想起那个调皮的哨兵(他也应该人到中年了吧),想起只有二十多岁的我,想起那种无需“打点”就可以办事的单纯的美好的日子。

在想起这一切的时候,我的耳边正播放着汪峰那首《春天里》……一时间,热泪盈眶。

2010年7月30日

做一名环保居士

今天是世界环境保护日。

应邀写了这篇随笔。

作为一个在地球上生活了半个世纪的人,对所处的环境,肯定是非常关注的,一关注,就不可避免地感到忧虑:高原草原的沙漠化、江河湖泊的干涸、植被的大肆破坏、土地的深度污染,等等。这样的忧虑很深很真切,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影响到我们的生存质量。

因为忧虑,每每看到注重环保的人和事,总是非常欣喜,并且印象深刻。比如2004年夏,我跟随军车行走川藏线,路经世界高城理塘(海拔4014米)时,吃惊地得知,这个小小的远离繁华的城市,已经开始禁用塑料袋了。买菜购物一律自带布袋或纸袋。当地一位藏族妇女很淳朴地告诉我,理塘风大,到处乱扔塑料袋,刮到草原上去,就会形成白色污染,对牛羊不好。我不知道提出这一措施的是谁,但是我在心里向他(或她)致敬,直到今天。

还有著名的九寨沟,十几年前我去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在环保上做的很好。比如进沟的车辆严格控制,垃圾随时捡拾,还有很特别的一条,不论天气怎么炎热,游人都不能下水,不能赤脚在溪流里或者五彩池里戏水。也许有人认为为了招揽游客,让游客戏水没什么,能脏到哪儿去呢?但须知九寨沟每天接待的游客是四五千,一年上百万,天长日久,几亿双脚洗下来,不臭才怪。

青藏铁路修建时,我曾沿线采访,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环保。各铁路工程局在给我们介绍情况时,都把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和环境作为重点,比如,施工时专门为路过工地去产子的母藏羚羊停工数天;后来又专门为它们打了涵洞,以便他们今后往返。施工时,在草原上专门划出汽车行驶线路,两边插上小红旗,减少汽车压过草原的面积;还有的把草皮整块铲下保存好,施工之后再填回去。这让我深深感到,我们的社会的确是在进步。半个世纪前修建青藏公路时,因为赶工程,也因为条件太差,根本顾不上环保,一年下来,路通了,路两旁的草原和灌木毁坏一空,沙漠化非常严重,过了50多年都没缓过来。

同类推荐
  • 游学在台湾

    游学在台湾

    本书作者以一个游学在台湾的学生的视角,生动有趣地记录了在台湾清华大学交流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有台湾大学课堂上的妙趣横生,教授风采,作业、讲座等学习生活,也有课余生活吃穿、游玩、追星、做志愿者的丰富的生活体验;作者用敏锐的目光,游刃游余地流畅自如娓娓道来,对于台湾的老荣民,对于乡情,对于两岸同胞、同根的和平的期许都有情真意切的触觉。有感性的文字,也有理性思考,是大陆生在台湾交流以来比较全面记录游学在台湾生活的第一本书。
  •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 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 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 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 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让我糊涂一回

    让我糊涂一回

    本书收录了“女孩”、“世界是由不安分的人创造的”、“让我糊涂一回”、“生活向你提供信息”等20余篇文章。
  • 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作品赏析

    本书包括:司马迁、施耐庵、蒲松龄、曹雪芹、鲁迅、张资平、庐隐、郁达夫、萧红、莎士比亚、斯特林堡、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加缪、奥斯特洛夫斯基、海明威等人的作品。
热门推荐
  • 神纸空间

    神纸空间

    人族与兽族、仙人与凡人、修真文明与科技文明、星际殖民与虫族掠夺。各个种族在浩瀚的宇宙中各自绽放着夺目的光芒。且看穿越到异界的人族小子,如何一步步在各个位面中纵横驰骋。
  • 极品女鬼爱上我

    极品女鬼爱上我

    在路边上看到重金求子的的广告,才打算试试的,毕竟我也不吃什么亏,就怕对方把我的肾给偷去……
  • 校园全能狂少

    校园全能狂少

    主角周东一直很傻,因为一次巧合而恢复记忆称霸校园,屌丝逆袭而主角的父母事某神秘组织,有一批神秘组织想要抢主角父母留下的九天残卷而一直追杀主角,主角因母亲留下的项链而改变整个人生,周东一直和他的姐姐相依为命。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相遇不再分手

    相遇不再分手

    童年的约定,久别十五年已经长大的他们,再次相遇,彼此不再相识,命运是否让他们再续前缘
  • 西游记之定海神针

    西游记之定海神针

    孤儿齐小悟做兼职意外被东西东西砸到,没想到竟是传说中的定海神针化身定如意女子,不仅出现在齐小悟的生活中,还将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故事呢?
  • 九笙繁叶

    九笙繁叶

    留下的,淡淡的背影,是我此生无边的挚恋,至爱成殇。十里铺下的红妆,是我此生无边的期待。而你,是我此生唯一的目的,乃至绝缘帝王。帝王君怀我前,我却一笑而绝,仅是为你此生浮灿,与之想爱。可这盛世,却容不下我,和你的爱情,只得留下千年离殇,拾不得。
  • 最小的缝隙

    最小的缝隙

    主人公赞扬,无意之中进入虫洞,从此穿古越今,不仅穿越到清朝大办贪官,“走私”现代产物,还穿越到小时候帮助小时候的自己,甚至穿越到未来,被当成出土文物,上演各种匪夷所思令人啼笑皆非唏嘘不已的事情。
  • 真灵异祖

    真灵异祖

    “我命由我不由天!如果真能做到破后而立,想必家主爷爷也不会责罚于我!”少年轻狂,在堂哥的煽动下前去偷盗家族镇族之宝。却不料是堂哥给自己下的陷阱。但他却因祸得福,融合了跟随盘古开天辟地的斧‘眼’以及一世强者的一丝神识。他的真灵品级开始提升,他的废物之名开始掉落,他终成一世异祖!
  • 封魔少年白一眉2

    封魔少年白一眉2

    故事接连上一部的尾端开始,讲述封魔少年白一眉的除魔之路,本部将解析上一部的疑问同时将新整几个新故事,杨凡再次出现却已经变成吃肉狂魔,影子少年是否是幕后黑手?是什么人屡次要杀死白一眉?想杀他之人是否别有用心?阴谋四处浮起,在爱情与他人生命的道路上他该如何选择?诡异村庄的诅咒,吃人肉的恶魔,变态碎尸的杀手,亦或者是恐怖的医院,令人永远迷失的街道……恐怖,刚刚上演!因为是男男爱恐怖小说,所以还有挺搞笑的,并没有那么吓人,我那么胆小的人都看笑了,所以此书不恐怖的啦第二部将合并到第一部里,同时世界会回到几年前,大家继续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