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08000000002

第2章 草窝

开门的正是这家主人李大贵,李大贵见这家人依然在自己的廊檐下避雪,心里也是异常矛盾,既庆幸自己能给这家人一些微薄的帮助,又对自己的能力有些遗憾,毕竟这家人看起来是读书人,明朝的时候,对读书人还是很尊敬崇拜的。

这家人原籍并不是太远,真定府灵寿县西北范家沟人。范家沟有百十户人家,范姓居多,这家读书人也姓范,老者叫范敬,范家原本是有几亩田地的,要是勤勤恳恳伺候这几亩田地,一家人也可以紧紧巴巴的过日子,偏偏这位范敬,一心想求取功名,每日里钻在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里面皓首穷经。由于不事农活,但是毕竟一家人要吃喝,于是就把几亩田的田皮恁了出去。大明朝的田亩分田骨和田皮。田骨就是田地的所有权,田皮就是田地的经营权,本身几亩的田地,除去赋税,收入微薄,再租给别人,那收入更是可想而知,唯一的好处就是范敬算是彻底从农活中解脱出来了。但是靠着这点微薄的租金实在是养不活一家老小。于是范敬便开了个小小的私塾,为村里的孩子开蒙习字。另外也给别人代写书信,对联,或是红白喜事记个账什么的。小日子也算过的有滋有味。典型的大明底端知识分子。中产阶级。

范敬跟大明朝的读书人一样热衷功名,屡次参加县试,遗憾的北直隶的文风虽然比不上江南,但是在全国也算是中上,范敬屡试屡败,屡败屡试,在科考的道路上奋斗了几十年,居然连个秀才都没有拿下,一晃到了四十岁,依然是个童生。如果说范敬的学问可以打个三十分的话,那么他的性能力估计也就二十分,范敬虽说不到二十就娶了媳妇,可是经过十余年的辛勤耕耘,居然一无所出,眼见就要三十而立了,村中如他这般年纪的,后面都跟着一群金刚葫芦娃,他居然连个闺女也没有,范敬每日里望着媳妇干瘪的肚子唉声叹气。范氏也觉得在村里低人一等,好在范氏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心眼却灵活,也不知道去哪里寻了个法子,居然怀上了麟儿,一朝分挽,果然不负众望生了胖小子。

这下好了,中年得子,范家欢天喜地,大宴宗族,轮到给孩子起名字了,范敬觉得一个孩子还是比较少,那个年头孩子夭折是正常的事,思索良久,引经据典。翻烂好几本书,最后起了个名字叫范二,原因很简单。乃坐一望二的意思。取个好彩头,目的是还要再接再厉,接二连三的生孩子。由此可见老范的水平,也确实够二的。

老范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虽然老范整夜不辞辛劳的造小人,可是范氏的肚皮如同铁树开花一样,千年不开花,开花管千年。时间久了,终于从希望转为失望,乃至绝望。故而格外珍惜这个独子,小小年纪便教他读书写字。范二也慢慢的出落的一表人才。十里八村的也算是小有才气。娶了个小家碧玉韩氏。早早的就把传宗接代的担子接下,第二年就生了一对粉妆玉琢的双胞胎。一男一女。添人进口是好事,可是烦心的事情接踵而来,老范父母早亡,靠收点租子,外带开个私塾养活妻儿问题不大,现在不但要养活一个读书的儿子还有儿媳和孙子孙女。并且读书人的圈子,也是人来送往。消费颇大。而且从万历后期,受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天灾连连,渐渐有入不付出的感觉。思来想去,老范决定孤注一掷,一定要让儿子在科举这条路上杀出一条血路。父子二人并肩作战。大概这就是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吧。但是八股取士实在不是人多就能发挥优势的,相反人多反而更麻烦,这么说吧,如果一个县要录取一个秀才的名额,那么一个人去应试。铁定能中,如果是十个人,那就要择优录取了。而能考中的机会就是十分之一。

也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这父子二人就是屡试不中,慢慢的就传开了,甚至有些读书人给这父子二人写了副对联。“一门双童生,县试屡不中”老范倒是倔强,如同钻进牛角尖的老鼠。先是卖田地,后是卖房屋。到后来把祖上的一点资产卖个干净。最后和千千万万破产的明末中产阶级一样义无反顾的加入流民大军。

至于如何从北直隶的真定来到兖州,这里还有个小故事。也是最平常的投亲不遇。不过不是投亲不遇老范的亲兄弟早年被过继给兖州一户亲戚,开了个生药铺子,跟宋代的西门大官人是同行。只是老范拖家带口来投。弟弟半年前已经亡故了。俗话说人走茶凉。侄儿见伯父拖老携幼。当场吓得心胆据裂。期初还是一日三餐,然后各种狗血剧情轮番上演,嚎啕痛哭,诉说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不容易,如何如何的穷苦,辛亏没有一只叫小强的蟑螂从面前跑过,配合他演一出唐伯虎为了进华府当下人的苦情剧。

没办法,这一家只能离开了,手中的一点银两也渐渐花光,这才出现在李大贵廊檐下避雪的一幕。

这不,人家李大贵又出来送吃的,做的仁至义尽,一家人好话说了一箩筐,也知道人家也是中产之家,也不好意思一直麻烦人家。吃完馒头就起身告辞。范二将手中紧紧拽着的五文钱交给李大贵,确实是没办法,人穷志短,这已经是范家仅有的五文钱,李大贵坚持不收,范二努力做出不差钱的样子,无奈,一家人巴巴的眼神早就出卖了范家的窘境。一番推辞,李大贵怕伤了读书人的面子,终于收下这五文钱,临行的时候,李大贵建议范家去兖州城内碰碰运气,毕竟范家父子要是给人几个账写个字还是能胜任的。

走出一段路,李大贵又从后面匆匆追来,送来一个粗布包裹,包了一些吃的东西,老范一家千恩万谢,这世道还是有好人呀。

一行人拖儿挈女来到兖州城门口,门洞子前面站着两个兵丁检查路引,原本兖州西门内驻扎着几百兵丁,由一个千户带领。轮番守门并检查过往的行人,旗总带着十几个小兵,在城门洞子里生了一堆火,众人都围着火堆取暖,门口就放了两个倒霉蛋站岗。这两倒霉蛋,冻得悉悉索索,身上的红色胖袄已经辨认不出是什么色了,要不是手中持枪,腰下跨这腰刀,还真不容易分辨是兵。一个尖脸长鼻子的小兵见老范一家慢慢来到城门前,这时候天刚亮,加上又下雪,实在也没有什么人进出城。小兵本想在行人身上捞两小钱花。显然今日收入欠佳。老范一家还没到门口,这守门小丁便急吼吼叫到“干什么的,可有路引。”说着就装腔作势要拔腰刀,刀把锈迹斑斑,让人怀疑这刀还能不能拔出来,老范连忙挤出一张笑脸道:“官爷,小的是读书人,路引齐备,还请官爷放我们入城”说完忙掏出路引递上去,这个守门小丁,听说老范是读书人,神情一边,看来这年头读书人还是比较好用。明朝重文轻武,武人没有什么地位。守门小卒拿着路引翻来覆去的看。也许是太过专注,一不小心,冻红的鼻头内滴落几滴清稀的鼻涕,正好滴落在路引上,小卒忙用袖子擦拭,边擦边问道:“不知道先生一家人欲进城何为呀?”老范便把投亲不遇这段三言两语说了一遍,当说到真定府时,小卒失口道:“真定府,你们是真定府人士?”老范一脸诧异:“这路引上写的明明白白。”小卒一脸不耐烦的道:“老子又不识字”老范心道:“不识字你还翻来覆去的看。”两个小卒相视一笑,彼此用胳膊傍了傍对方,长红鼻子小卒一副为难的神色道:“路引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近日,闻香教的余党作乱,先生一家是外地人,又没有一个中人做保,实在是不好放闲杂人等进城。”

这种要钱的法门老范心知肚明,奈何实在是囊中羞涩,苦苦哀求无果,最后拿出李大贵临行前所赠的馒头行贿,两个小卒恼羞成怒。一脚将馒头踢飞在雪地,举枪就打,范二护住老爹,两个孩子哇哇哭叫,范氏和媳妇抢散落在地上的馒头,一时间鸡飞狗跳,乱做一团。

城门内一个小旗探头看了一眼,又骂骂咧咧进去烤火了。连踢带打两个守门小卒赶走了老范一家人。两个小卒痛骂晦气,估计今天肯定是没有好收入,心情奇差,另外一个年龄大点的小卒颇有点乐观主义精神。从雪地上捡取一个馒头,在衣襟上擦擦到:“算了,算了,犯不着跟这几个穷鬼怄气,大冷天的,还不安生在家待着,冻死这群王八蛋,这还有个馒头,老子进去把这个馒头烤的金黄,外焦里嫩。去去寒也好。”尖鼻子小卒吞了一口口水“哎,你他奶奶的倒想的开,烤焦了分一半给我哈,可不许你个龟孙子吃独食。”

老范挨了一顿揍,虽然说蓝布袄子也撤破两个洞,漏出棉花,儿子范二搀着他一家人漫无目的顺着墙根走,边走边痛斥这些吃拿卡要喝人血的兵痞,又给儿子上了一番政治课,范婆子照旧跟老伴唱对台戏,一边抹眼泪一边冷嘲热讽。估计是不进棺材不会停止对老头自尊心全方位的打击。

不过范婆子确实在生存方面比老头要厉害多了,路边有个草垛,范婆子道:“如今天寒地冻得,万一今天无法进城,我们一家人到何处安生,不如我们一家人先抽出几捆麦草,在这个草窝里暂时避雪,老娘就不信,那两个死杀才一直守门不走,明日换个人,兴许就能进城”

老头一思索也对,不过还有点放不开面子,老婆子直接篡班夺权,指挥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扯草造窝,这是个小工程,不一会功夫,就大功告成。一家人躲进草窝,果然又暖和又舒适。只有老头还抹不开面子,“你个老不死的老王八,我们一家沦落如此,都是你害的,干啥啥不成,吃嘛嘛没够,如今道摆出读书人的臭架子了,有本事你别进来,看看冻得死你个老乌龟不”老范被臭骂一通。儿子范二出来解围,请老父亲“入洞”休息,老范这才迈着四方步,梗着头过来,以示妥协。这个草窝果然不错,范二又用一捆草堵住洞口,只留下一个小孔透气。由于一家人这几天都在人家廊檐下。早就耗的筋疲力尽,很快,一家人就在这个温暖舒适的草洞里面沉沉睡去。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绝世枭雄

    三国之绝世枭雄

    东汉末年,宦官当权,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个考古学家,一个神奇的系统,二者穿越千年会有怎麽样的故事呢,是奋勇杀敌,救人民与水火之中,还是默默无闻,消散在人山人海中,这一切都会在书中等着你。
  • 宗室之王

    宗室之王

    世界上还是好人有好报!王宗默默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地铁站里救一个小孩,于是乎...光荣了...接着..重生了。重生在辫子朝,著名的十全老人乾隆是他爹;而王宗重生为皇子,却并不是未来的嘉庆帝永琰,也不是还珠格格里的永琪,而是两岁就挂了的乾隆嫡子:永琮!好不容易又活了,咋不也能在早死了,因为不知道还能重活了,所以...奋力活下去....
  • 卿本木匠奈何做官

    卿本木匠奈何做官

    清朝的贪官穿越到明朝天启年间当清官的故事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下)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未来。我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过无数轰轰烈烈的事件,也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把这些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介绍给读者,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 双生民国

    双生民国

    民国时期,是什么原因让上海汇丰银行行长的女儿麦落躲到一个村子三个月,又为什么穿着丫鬟的衣服去挤满是贱民的铁皮火车?邻座的影楼老板的死是否和她有关,消失的八月八号的丹琪牌唇膏的发票到底去了哪儿?葛家村,发票,虎口茧,饥饿的小男孩,男尸,笔录……
热门推荐
  • 刻骨师

    刻骨师

    把人的名字刻入对方的骨子里,一辈子或爱或恨,永远都忘不了。正因为见过太多的人因为如此生不如死,刻骨师才永远那般冷清......【看文指南】①照常更新,一星期三章。②另外一本等好基友的丧尸文完结才重新填坑。③求收藏求点评!④新浪微博:梧桐非梦,欢迎互粉!
  • 奶奶的金色阳光

    奶奶的金色阳光

    人的一生会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经历;平凡人也会有不平凡的经历;帝王将相有种,普通百姓也会创造历史;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酸甜苦辣史;有苦有乐才构成了人生。
  • 倾城佳人殇

    倾城佳人殇

    一场政治联姻,引开一场血雨腥风的夺嫡风云,一纸明晃晃的圣旨将她送到了那个男人的身边,从此舍命为谁?他娶她只为她是手握重兵的将军之女,不为情。她放弃了自己心中倾慕的人,嫁给他不为将来的母仪天下,只为护她纳兰一家平安。他们之间本是因为各自的利益,而互相利用的,不能爱的偏偏爱上了,这究竟是爱是恨,是缘是孽?是否一开始就注定这漫漫纠结,难分难舍。且看天下群雄逐鹿,演绎一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爱恨嗔痴!
  • 如果我们曾爱过

    如果我们曾爱过

    我曾经说过三次谎。第一次是在十六岁的时候,我答应顾欢宜,以后会过得很幸福。第二次是在二十二岁的时候,我答应成雅,绝不会让自己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第三次,是这六年来,我一直都告诉自己,我不爱你。不爱你,聂青玄。我想,第三个谎言,也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仍然不可避免会被拆穿。因为我比她们都更加爱你。即使,你的爱情里注定了欺骗。即使,我的爱情里注定了伤痕。
  •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lander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land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交融,逐渐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电子商务的系统结构而言,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互联网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学科的诞生与发展,标志着互联网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经济管理领域一门极其重要的实用性学科。
  • 我对他的所有回忆

    我对他的所有回忆

    十年后的遇见,物是人非,她的伤痕累累让他心痛不已。如今她已无法容纳他内心的阴影面积,而他或许也变成了她内心阴影的一部分而已。”你要我找个爱我的人好好过,可爱我的人都离开了我。”请允许我用这样一个故事纪念曾经喜欢你的那些岁月,十年未见了,从未开始过的爱情一直沉淀在心里,时常想起,从未割舍,就让这个故事抚慰我心里的怀念吧。如果有一天,你也看到了路边开放的矢车菊,就想想你跟我说过的那句话“你没发现吗,其实已经变了很多了。”即使现在想起这句话,都会不争气的热泪盈眶,或许对你不足轻重。我过得很好,虽然不富裕,却还算幸福,和所有人一样为了活着挣扎。只希望你也过得幸福,在你说的你的世界里,为活着幸福的挣扎。
  • 嫣嫣

    嫣嫣

    他们都叫我嫣嫣姐,我其实不是自愿过这种生活,可是走到这一步了我总不能倒退。我要把那些看不起我的,欺凌我的一个个踩在脚下
  • 通天玄徒

    通天玄徒

    不一样的修仙之路,不一样的仙侠故事!主角一介布衣,却一往无前地在仙途中艰难跋涉!历经万险,打破替他人做嫁衣的宿命,谱一曲弑仙灭神的壮歌!终窥得天道,写下一段不朽传奇!【初次写书,不足在所难免.期待您的意见或建议。欢迎加群:29454106】
  •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以崭新的视角和真实的情感展示了基层派出所民警丰富的内心世界,评论界人士指出,主人公是老百姓期望的有真性情的警察化身,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作者用率直的情感、崭新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绮丽优美的山区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乡村警察的真实生活。《大罗山纪事》的整体行文风格是随笔和散文式的,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抽出来成为一篇独立的随笔或者散文。本书的成功首先是敢于讲真话,这是一本警察题材的文学作品,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的精彩,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多情的文笔,不仅给读者展示出了大罗山下绮丽的田园风光,而且也展示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派出所民警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