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7000000001

第1章

译序 法国诗坛之诸貌[?本文原载1976年9月25日《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曾经,我对诗在形式方面下过一个定义:“诗是体积小、密度浓、语言新、境界高的文学形式。”至于在内容方面的定义,我想引用《毛诗·大序》里的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若此,我们对诗的外形和内在都可以有一个概念,因为诗原不可能有绝对的定义。

诗为艺术之一,而艺术之可贵在于创新。在我国,诗之发展由诗经而楚辞,而汉赋,而唐诗,而宋词,而元曲,而至今天的自由诗,都是顺乎自然地遵循一个原理:文学作品不应是僵化的。在我国是这样,在法国当然也是如此。为了让我国的爱诗者对法国诗坛之诸貌有个清晰的观念,就让我在中译《法兰西诗选》出版的前夕提供一些速写。

法国诗歌起源于公元11世纪,最早的诗作是英雄史诗,以《罗兰之歌》最为著名。该诗叙述查理大帝对阿拉伯人作战时,罗兰公爵战败受伤身死的情况。由于当时法国文字之发展尚未臻于完善,在风格方面美感欠缺,繁复不足,但全篇气势雄浑,把握住了史诗之精神。

在13世纪的时候,法国诗坛上出现了训诲诗,内容以说教警世为目的,颇似中国的文以载道。其中的代表作是《玫瑰传奇》。除了非定型的训诲诗或讽刺诗以外,还出现了一些短小的,具有严谨的格律的定型诗,如叙事的或抒情的八尺诗[?即八音节诗。“尺”为尺度,指诗行中的音节(syllables)数量。

],具有叠句之二韵诗;以及被称为谣曲(Ballade)的定型短诗,由四节构成,前三节各有八行(或十行),最后一节为四行(或五行)献诗,因为那种诗的作者必然选择一个人为赠诗的对象。

直到文艺复兴之前,法国土生土长的诗歌便只限于上述各种。经过中世纪的战乱之后,欧洲各国掀起了复古的浪潮,也就是说向古希腊、罗马文化看齐。于是,法国诗坛上也采用了源自希腊的十二尺诗(或亚历山大诗体)、定型史诗、入乐的抒情诗,以及十四行诗。那便是法国文学史上的古典时期。在那个时期,诗歌方面的代表作是拉辛和高乃依的诗剧以及拉封丹的寓言诗。由于17世纪是理性时代,加之在法国是路易十四王权极盛时期,而路易十四又是文人艺士的赞助者,法国古典诗在语言方面寻求高贵、纤丽、含蓄、文雅,在内容方面则偏重普遍的真理之阐明。

18世纪是科学开始昌明的时代,法国文坛上讲求批判精神。由于科学、哲学及社会学之发达,18世纪的法国诗为之黯然失色,因为诗作中缺少情感和想象。

17世纪的古典格律和18世纪的冷静思考,都曾在法国为诗神剪去了翅翼,使天才无由横跃。法国大革命提供了个人自由,也抬高了“人”的地位,于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应运而生,诗人在格律上打破了十二尺诗的严谨,在内容上则无拘无束地歌颂自我感情之洋溢,浪漫主义者的主题多半是自我、自然、爱情和上帝,外加人道主义。

也许是物极必反吧,浪漫主义于19世纪在法国诗坛上盛行了半个世纪之后,为了反对个人热情之奔放,勒贡特·德·李勒(巴那斯派的领袖)开始主张诗中应有客观及精确之描画,这一派的诗人认为“物”并非只是创作的借口,它也有自己的存在。他们认为艺术应具有科学的品质。诗人的观察、博学和哲学思想使诗不仅为抒发个人情感之工具,而且也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自然,巴那斯派并非绝对否定情感,只是在表现手法上不同,当他们抒发情感的时候,他们借助于象征而反对平铺直叙、唏嘘哭泣。

巴那斯派的冷静客观和无感不觉又引起了一种反动,那便是特别注重心灵活动的象征主义。一般说来,自从象征主义开始,法国诗便进入了现代主义的范畴。象征主义是法国诗坛上一大主流,其特征有四:

主观性?象征主义者认为,理念、大自然、情感不因它们自身的一般性和客观性而令人感兴趣,而是因为它们在我们心灵深处引起共鸣。

暗示性?象征主义者认为,诗人不应用直接的、习惯的、通俗的语言使读者了解诗,而是要借暗示及唤起使读者猜测诗。这一派诗人的表现手法也较为晦涩,因为他们的象征并不意味着令人一目了然的直喻——像以珍珠比露水,以花朵比容颜。他们认为意象之塑造不应是明显的、平行的、单一的,而应是曲折的、跳跃的、重叠的、繁复的。总之,他们要使象征和被象征之事物间的类似性是不被预期的。就让我在下面举个实例。在下面这四行诗里,维尔哈伦用多重意象表达死亡及恐惧:

经由我的恐惧之平原,面北,

吹号角的、十一月的老牧羊人来了,

站着,像一种不幸,站在阴沉的羊棚的门槛上,

在远处以号角呼唤死亡之羊群。

当浪漫主义大师雨果表达死亡之意念的时候,他使用的形象只是“一扇通向未知的门”。虽然那形象已经不是“芙蓉如面柳如眉”那么明显,但是和维尔哈伦的多重形象比起来就浅近多了。

音乐性?直到浪漫主义时期,法国诗都有严谨的格律:尺度,韵脚,十二尺诗中的停顿处,以及其他种种的规定或禁忌。而象征主义者不再注重外表的、机械的韵脚,转而寻求字的内在音乐性。为了取得音乐上的特殊效果,诗人不惜破坏文法及传统的章句法,于是有了自由诗及无韵诗。

神秘性?按照象征主义者的说法,心灵世界是复杂的、幽邃的,非法国传统语言之明朗所能表达的。因此,他们主张用绘画学中的晕抹法写诗,因为诗不属于光明之国度。

象征主义的幽晦、朦胧也同样地引起了一些反动,那便是清新、明朗、乐观的新浪漫主义,以及歌颂大众的一致主义。

两次世界大战几乎把全世界的大城市变成了废墟,使很多年轻人过早地失落了生命。于是,有一些愤怒的青年,为了反叛,为了发泄,蓄意打破一切传统——他们是达达主义;不幸地,他们只是破坏而无建设,所以他们无意义的语言很快就夭折了。

继象征主义而起的新派别中,值得我们一提的是超现实主义,这一派的领袖是安德烈·布勒东。他曾如此定义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一种心灵的自动主义。我们用这种自动主义表达思想之真实功能。超现实主义者不受理性之约束,不考虑美学或道德,只是服从思想。因此,超现实主义的技巧之一便是自动语言,也就是说,把轻微地触及我们的意识和符合我们隐隐约约地过着的生活状况,用意识被解放后的语言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

一般说来,超现实派的诗有极端相反的两种:一种非常明朗简洁,一种不知所云。后者之所以难懂,一方面是因为上下文缺乏连贯性,另一方面也因为超现实主义者认为真理和谬误、梦想与现实、理性与疯狂原是不可划分的。

上面所说的只是对法国诗坛之演变的简略介绍。在中译《法兰西诗选》里,对于被选的各位诗人我还有个别介绍加以补充。我也不忘记说,到了今天,有些诗已经像“反”诗歌了,反得连“有学问”的诗人也看不懂,因此,也没法再翻出更新的花样了。我始终认为诗只要写得好就是,不必问属于何种派别、何种年代。因此,我不特别标榜任何主义,但是强调一点:诗必须具有独创的境界,也必须具有传递性,至少对有水准的读者来说应当如此。

(胡品清)

玛丽·德·法兰西(Marie de France,12世纪)

玛丽·德·法兰西是法国女诗人,创作年代约为12世纪下半叶。她出生于法国,但长期在英国宫廷生活,因而被称为玛丽·德·法兰西(即“法国的玛丽”)。

她曾翻译拉丁文寓言,但让她名垂诗坛的,是她献给英国国王亨利二世的十二首《短叙事诗》。

◇忍冬花[此诗是玛丽·德·法兰西的短叙事诗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诗题又译为《金银花》,诗中的“忍冬花”俗称金银花。诗歌题材取自古老的凯尔特传说,讲述特里斯丹和绮瑟真诚相爱、生死与共的爱情传奇,带有明显的骑士文学色彩,是著名的爱情悲剧《特里斯丹和绮瑟》的较早文本。

](节译)

他们两人

有如忍冬花藤

攀结于一株榛树

当它纠葛其上

且将树干缠绕之顷

二者遂能久久共存

试图分离它们的人

将令榛木夭亡

忍冬花亦将与之俱丧

——美丽的恋人啊,你我便是如此

你不能没有我,我不能没有你

德·迪伯爵夫人(La Comtesse de Die,12世纪)

德·迪伯爵夫人为贵妇人,曾与行吟诗人韩博多朗士相恋,为他写了许多缠绵的情歌。她感情真切,作风大胆,为路易丝·拉贝之先声。

◇深沉的楚痛降临于我

深沉的楚痛降临于我

为了一个曾属我的骑士

但愿人们永远知悉

我曾恋他如许

如今他已背信

因我曾拒绝他的恋情

其实我爱他至于疯狂

不论是在床上或穿着衣裳

但愿我能将那骑士

迎入我赤裸之双臂,于一夕暮

我将以躯体为垫褥

为他一人

我是在热恋中

远胜于百花姑娘

我将给他我的爱,我的心

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俊俏的恋人啊,和悦善良

如你再度驯服于我爱之威力

如我和你一夕同眠

且给你热情之吻

你的悦乐,一如配偶的

将是无可比拟

假如你任我为所欲为

查理·德·奥尔良(Charles d"Orléans,1394—1465)

查理·德·奥尔良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宫廷诗人之一,又称“奥尔良的查理”。他是奥尔良公爵路易之子,国王查理六世之侄,他的儿子后来成为国王路易十二。

他的人生充满坎坷,十六岁时父亲被刺杀。1415年,他在一次战役中被英国人俘虏,囚禁于伦敦达二十五年之久。重获自由后,乃回归于法国洛瓦河畔的布卢瓦城堡,过着隐居生活,献身于诗。

他历经苦难,老迈还乡,深知逝去的岁月已无法挽回。他的诗形象鲜活,音韵优美,魏尔伦和阿波利奈尔是他诗风的继承者。

◇春 天[查理·德·奥尔良曾被囚禁于英国,不过他的牢狱生活十分舒泰。《春天》是二韵诗,共十三行,含有叠句。此诗意象鲜活,气氛愉快。

]

时间已脱下大衣,

风、雨、寒冷做的;

且穿上太阳做的锦绣,

发光、明亮而美丽的。

所有的鸟

用隐语歌唱:

“时间已脱下大衣,

风、雨、寒冷做的。”

溪、泉、河

穿着美丽的制服,

银质涓滴做成的。

人人穿新衣,

时间已脱下大衣。

皮埃尔·德·龙沙(Pierre de Ronsard,1524—1585)

龙沙出身贵族,是16世纪著名文人团体“七星诗社”的领袖。他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宫廷诗人,生前备享宫廷荣誉,逝世后由国王主持葬礼。

龙沙深受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学的影响,他和杜·贝莱等人组建了著名的七星诗社,主张借鉴和模仿古典文学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作品,对法语和法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龙沙博学多才,情感绵密细腻,诗风纤丽典雅。他歌颂大自然、爱情和人生,体现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文人的情趣和格调,为抒情诗树立了一个美好的传统。

◇海伦之树

我为你种植这西贝儿之树,这株松柏

人人每天将在其上阅读你的光荣。

我曾在其上刻画我俩的名,我俩的恋,

它们将和新树皮争相滋长。

我故乡的牧神啊,

舞蹈于洛瓦河上的牧神,

且惠助那株青松,

俾夏日不将之焦灼,冬日不将之冻毙。

河畔放羊的牧人啊,

在笛管中吹出田野之歌的牧人,

让年年在树上悬挂一块牌子;

向行人证实我们之恋和我之楚痛,

然后请用羊血和羊乳将之灌溉,

且说:“这株松柏是神圣的,它是海伦之树。”

◇丽 人

丽人,我们去看

曾在朝阳下

舒展红衣的玫瑰,

今昔是否已失落

它红衣的褶皱,

和你的肌肤媲美的。

哎!哎!丽人,

转瞬之间

它已让艳红落地!

噢!诚然,凶恶的地母,

竟然如此的花,

只持续一朝一夕!

那么,相信我,丽人,

当你的年华仍在新绿中绽放,

快快采撷你的青春,

只因衰老

将使你的容颜黯淡,

如玫瑰一般。

杜·贝莱(Joachim du Bellay,1522—1560)

杜·贝莱是军人兼外交家,出身贵族家庭。他曾和龙沙邂逅于一家逆旅,从此便爱好诗歌,成为七星诗社重要成员。1548年,他和龙沙发表了著名的“七星诗社宣言”——《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

杜·贝莱不幸在三十七岁时死去,遗留给我们的有十三首十四行诗,《橄榄集》、《乡愁集》以及四册《罗马古迹》。

◇乡 愁

他是有福的,那曾作过一次美好的远游的人,如余利斯,

或曾窃取金羊毛的人,如日阿颂,

之后回归家园,充满世故与理智,

终身安居父母身旁。

啊!何时我能重见我小村的烟囱

青烟袅袅?在什么季节

我能重见我贫苦的家屋的围墙?

那家屋于我比一省更为堂皇。

先人营造的家屋

比罗马的巍巍宫门更能令我悦乐,

平滑的青石板比冷峻的大理石更能令我欢畅。

我高卢人的洛瓦河远胜于拉丁的底伯赫江,

我的里赫山丘远胜于巴拉丹山岳,

而昂惹的温煦远胜于海洋之风。

路易丝·拉贝(Louise Labé,1526—1565)

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伟大的,诉诸心灵的作品是超越时空的,所以我才毅然地在原子时代介绍一位16世纪的法国女诗人路易丝·拉贝。

她生于法国里昂城,是一位富有的绳索商的女儿,被称为“美丽的制绳匠”。她曾热恋诗人Olivier de Magny,但是嫁给了一个默默无闻的绳索商。

她博学多才、秀外慧中,她的家便是当年里昂城的文化沙龙。她反对妇女的奴役地位,且和社会上一切布尔乔亚的偏见作顽强的斗争。她的诗充满着和谐的音韵,作品中所表现的愁苦是真实的灵魂呐喊,有别于无病呻吟。

拉贝留下的作品不多,而仅有的三首悲歌和二十三首十四行诗,已替她赢得永恒。

◇十四行诗(三首)

1

只要我有热泪盈眸

惋惜你我同享的逝去的欢乐

只要我的声音能倔强地传布

呜咽与叹息

只要我的手能撩拨温婉的琴弦

歌颂你的恩爱

只要我的心灵能了解你

以自感怡悦

我便尚不希冀死亡

而当我的眼睛枯涸

声音嘶裂,手指软弱

心灵在有限的躯体中

不再能展示爱恋的征象之时

我将祈求死亡使我最明朗的日子变为幽暗

2

我活,我死,我燃烧,我自溺

我因忍受寒冷而热到极处

生命于我是如此温柔,如此残酷

我极度的烦忧混合着欢乐

我猛然欢笑,猝然啜泣

我忍受楚痛于悦乐中

我的财富消逝,永不持续

我突然枯槁又肥硕青葱

爱恋无常地愚弄着我

当我预感到更多的愁苦之顷

我却于无形中将它摆脱

而当我感到快乐的真实之顷

当我到达被渴望的幸福的极度

爱恋却把我引回最初的悲怆

3

我一安睡

于温暖的眠床

我痛苦的灵魂便离开我

立刻奔走向你投降

当我知悉在我温柔的怀中

拥有曾被渴望如许的

曾使我长叹的财富

我曾多次啜泣

温甜的寐,令我悦乐的夜

充满着宁静的愉快的休憩

且让我的美梦持续于每个夜间

假如我失去恋者的心

不能拥有真实的财富

至少让它富裕,于虚谎中

埃蒂耶纳·若代尔(Etienne Jodelle,1532—1573)

若代尔是法国16世纪著名的戏剧家、诗人,“七星诗社”成员之一。他擅长十四行诗,并写过许多诗剧。他留下的诗集《恋》是纯情之作。

同类推荐
  •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书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阐明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译介和应用过程中的“原件失真”现象如何反映了中西的文化差异。
  • 唱出我们的沉默

    唱出我们的沉默

    成长的真理是—— 自我教育。是的,你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接受教育,惟因如此,我要让你们现在就记住这个真理: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且不说今天的教育体制有诸多弊端,不论体制之优劣,你们都不可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你们要自己做这个过程的主人,这便是自我教育的涵义。放弃做这个主人,任凭成长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对成长的真理的背离。
  • 云岩河的歌

    云岩河的歌

    本书的作者是一群曾经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他们以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讲述了40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插队生活,向人们再现了“文革”时期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一幕。
  • 追梦

    追梦

    本书是散文集,作者是一位年近花甲的女人,年轻时有许多梦想,到了这个年龄,在她回忆旧时的梦想时,那文字就显得愈加深沉,让读它的人有许多同感。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综论篇”,探讨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文献学、社会学、形式分析、经济学等主要视角与方法;下编为“个案篇”,以最能体现一个世纪小说研究全貌与视角方法转换成历史的《红楼梦》研究为个案,考察分析了红学史上曾出现的10种研究视角与方法。
热门推荐
  • 幻想链接器

    幻想链接器

    当幻想与现实交错,将何去何从?如何一步步创建属于自己的世界?
  • 倾盖如故

    倾盖如故

    人山人海,我终将走向你,也只会走向你。或许在这世界上,没有一种关系牢不可破。可是,万水千山,走走停停。终归是与你重逢。
  • 人间鬼事

    人间鬼事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你我没有遇见过的,我们没有遇见过的事情,并不代表着它不存在。传说,很多时候不仅仅只是传说。而传统,之所以能成为传统,就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理由。
  • tfboys我不完美的梦

    tfboys我不完美的梦

    tfboys,那年盛夏,我们的三位女主,同时也三小只一样是明星,听从父母安排,分别来到重庆的凯氏集团,源氏集团和易氏集团,他们分别是十大家族的前六位,六家又是世交,从小就定下了娃娃亲,她们的这次到了,又将会给凯源玺带来怎样的经历呢?
  • 诸神的后裔

    诸神的后裔

    神迹,龙,超能力,这些藏在书中的奇幻东西却活跃在这个世界上,只是不为人知而已。一个以超能力而存在的学院却守护着这个世界的和平,抵抗着藏匿在黑暗中的势力。当天才被别人当做疯子的时候,他显得十分的落寞。高中还没有毕业,而却受到来自美国神秘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为证明自己是拥有超能力的超人,毅然决然的踏上异国之路,远走他乡。走到那才发现,原来在学院里生活着一帮和自己‘同病相怜’的怪物。
  • 一方阁楼一方事

    一方阁楼一方事

    一个小小阁楼,是城市的安静之处。里面的人做着自己的买卖,里面的香散发自己的味道。里面的主人,戴着自己的面具,活着自己的命。人们来这里做的买卖既简单又不简单....
  • 若你不泣,此生不离

    若你不泣,此生不离

    奈何时光匆匆,开始,注定是一个错误。—白笙若有来生,你会选择我吗—沈莫离如再有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选择放手。—颜离我与坟墓中的他是最近的距离,也是最远的距离,在无以自持的伤痛里,我忆起有人好像说过,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笙离死别,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我想说,不是的,最远的距离,永远是生死相隔,如果,他能活过来,我会鼓足勇气说出口,可是永远不可能了—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未曾想,时光已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他想说一句…一句他已来不及说的话:对不起,我爱你…她失魂落魄地靠在桥上,为什么…一切都晚了!下辈子,你若不弃,执手相依,不要把我抛下,因为,我会心痛…
  • 刺秘

    刺秘

    江湖事朝堂事事事烦心,惊魂夜悬疑晨层层之谜。夏小秋,带着嬉皮笑脸和他的随从,一路漫步于各个谜团。查的不是案,是人心。探的不是谜,是人情。刺的不是秘,是人性。
  • 一度繁华,一句过客

    一度繁华,一句过客

    流年之间,许诺中真假难辨,又怎敢许下你地老天荒,不如就此相忘于尘世间。花期渐远,断了流年
  • 王者归来之重返校园

    王者归来之重返校园

    上官毅,一个传奇的人物,18岁在雇佣兵世界做起了王者,之后的那一次转移给他的兄弟带去的死亡......之后的他回到了京都,开始他的泡校花,少女,空姐.................................谁动她们一下我会让你看不到明天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