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0200000028

第28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3)

另外一部俄国小说在相同的方向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那里面也是另外一个人犯了杀人罪。而这另外一个人跟主人公德米特里一样,与被杀的人是父子关系。在他身上,情杀动机(motive of sexual)是公认的,他是主人公的弟弟,虽然,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的疾病——所谓的癫痫症,安排在他身上,仿佛在极力表白,他的癫痫、神经症在他身上就是弑父行为。还有,在审判中的辩护词里,有一个对心理学的著名的嘲笑,说它是一把“双刃剑”。这里是一个高明的伪装,为了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观点的深层意义,我们只有把它倒过来看。该受到嘲笑的不是心理学,而是法庭的审讯程序。到底是谁犯罪无关紧要,心理学关心的是谁渴望犯罪,罪行发生后谁会感到高兴。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兄弟——反面人物阿廖沙除外,都同样有罪,都是冲动的肉欲主义者(senstlalist),多疑的玩世不恭者(cynic)和癫痫病罪犯。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一个场面特别揭示了这一点。在佐西马神父与德米特里谈话时,他发现德米特里准备弑父,便跪在德米特里的脚下。这一行为不可能令人表示钦佩,因为这意味着该圣徒正在抵制蔑视和憎恶凶手的诱惑,并因此向凶手表示谦卑。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罪犯的同情,实际上是无止境的,它远远超出那些不幸的家伙有权得到的怜悯,它使我们想起了“敬畏”(holy awe)——而过去人们正是用此种敬畏看待癫痫症者和神经症者的。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一个罪犯几乎是一个救世主,他自己承担了本该由别人来承担的罪责。因为这个罪犯杀了人,别人就不再有任何需要杀人了,人们一定会感激他,因为如不是他,别人就不得不亲自去杀人。这并不仅仅是仁慈的怜悯,而是基于一种对相似的杀人冲动的认同(identification),实际上,这是一个稍加移置的自恋(这样说,并不是对这种仁慈的伦理学价值提出疑义)。也许这属于那种非常普遍的对别人仁慈加以同情的机制,人们能够很轻松地在这个深受罪疚感折磨的小说家的特殊例子中觉察到这个机制。毫无疑问,这个由认同心理而引起的同情心,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选择题材的决定因素。他先期描写的是一般罪犯(他的动机是自我中心主义的)和政治、宗教罪犯;直到生命的晚期,他才回到这一基本的犯罪——弑父,并在他的一部艺术作品中通过弑父者来完成他的忏悔(confession)。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遗稿和他妻子的日记的出版,使我们对他在德国时如何沉迷于疯狂的赌博(gambling)那一段人生插曲有了清楚的了解(参见费楼波—米勒和艾克斯坦的著作,1925),人们都把此看成是他激情的病态发作对他这个不同寻常的、又毫无价值的行为不乏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s)。正像神经症者身上经常发生的那样,他的罪疚感通过债务负担的方式表现出来,他可以在赌桌上赢钱以便返回俄国时不被债主逮捕的幌子下求得心安。这只不过是个借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机智足以认识到这个事实,他也承认了这个事实。他清楚他主要还是为赌博而赌博——主要的是游戏本身。他由冲动而做出的荒诞行为的全部细节都表明了这一点,同时还表明了另外某些东西。不到输个精光,决不罢休。对他来说,赌博也是一种自我惩罚的手段。他一次又一次地向他年轻的妻子保证,或者用他的名誉许诺,说他再不去赌了,或者到某一天,他就不赌了。但是,正如他妻子所说,他从未遵守过诺言。当他的损失使他们的生活极其贫困时,他便从中获得继续的病态性的满足。事后,他在她面前责骂、羞辱自己,要她蔑视他,让她感到嫁给了这样一个恶习不改的罪人而遗憾。当他这样卸掉了他良心上的包袱后,第二天又会故态复萌。他年轻的妻子已习惯了这种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而她注意到有一种事可能成为拯救他的真正希望——他的文学写作——当他们失去了一切,当他们典当了他们最后的财物时,他的写作就会变得十分出色。她当然不理解其中的缘由。当他的罪疚感通过把惩罚强加在自己身上而得到满足,那施加在他作品上的限制就变得不那么严格了,这样他就让自己沿着成功的路向前迈进几步。

一个赌徒的埋葬已久的童年经历中,哪一部分成了他沉迷赌博的因素?我们可毫无困难地从我们的一位年轻作家的一个故事中推测出答案来。斯特凡·茨威格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做过研究(1920),在他的由三个短篇小说汇成的集子《感觉的混乱》(1927)中,收入了一篇他起名为《一个女人生活中的二十四小时》的小说。这篇杰出的小说表面上看起来,只想表现这个女人是怎样一个漫不经心的人,甚至连她自己都感到惊讶:一次出乎意料的经历,竟驱使她走到什么样的极端。但这个故事所讲的远远不止这些。如果用精神分析理论去理解它,就会发现,它意在表现(没有任何为其辩护的意思)另外一件事,即一件带有普遍人性的事,或者干脆说是男性的事,这个解释是显而易见的,人们无法反驳。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就是这样,当我问到作者(他是我的好朋友)时,他向我保证,我对他所做的解释与他的知识和意图都是不相容的,尽管作品叙述中采用的一些细节似乎为这个隐藏的秘密提供了一条线索。

在这篇小说中,一个年岁已高的贵妇人向作者讲述了她二十多年前的一次经历。她年轻时就成了寡妇,她有两个儿子,但他们不再需要她了。在她42岁那年,对生活她已不再期望什么。在一次无目的旅行中,她来到了蒙特·卡罗赌场。这个地方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而在所有印象中,她很快被一双手迷住了。这双手似乎极其真诚和强烈地表现了一个不幸赌徒的全部感情。这双手是一位英俊的年轻人的手——作家仿佛无意中将他的年龄写得与叙述者的大儿子相同。在输掉了全部财物后,他十分绝望地离开赌场,看情形是想在卡西诺花园结束他毫无希望的人生。一种怜悯感驱使她跟踪了他,并用尽各种莫名其妙的办法去拯救他。他以为她是常见的那种纠缠不休的女人,极力想摆脱她,但她仍跟着他,并且发现自己身不由己地、极自然地到了他的旅馆房间,最后与他同床共枕。在这个即兴的爱夜之后,她让这个年轻人——此时显然他已平静下来——庄严发誓:他绝不再赌博。她给了他回家的路费,答应在他离开前到车站为他送行。然而,此时她已开始对他感到有一种极大的柔情,她准备为留住他而牺牲一切,下决心跟他一起走而不是说再见。但各种意外的事缠住了她,结果她没赶上火车。她怀着对已走的年轻人的思念又一次回到赌场,结果大吃一惊,她又一次见到了那双曾激起她同情的手:这个不讲信义的年轻人又来赌博了。她提醒他曾立下誓言,但他沉迷于他的赌博激情中,竟骂她是碍事婆,叫她滚开,并把她曾想用来拯救他的钱抛给她。她在深深的耻辱中匆匆离去。后来她才知道,她没能使他免于自杀。

这个娓娓动听的、动机纯真的小说本身当然是完美的,也肯定会深深感动读者。但精神分析学指出,小说的意图基本上是建立在青春期充满希望的幻想之上的,事实上许多人会有意识地回忆起这个幻想。这个幻想体现了一个男孩子的希望:他的母亲亲自使他了解性生活,以使他免受手淫(masturbation)的可怕伤害(很多论及救赎主题的作品都有同样的起源)。手淫的恶习由赌瘾替代了,强调手的热烈动作透露了这一由来。确实,玩赌的爱好是手淫这一原始激情的对等物,“玩弄(playing)是幼儿园里专门用来描写用手摆弄生殖器的一个词。那种无法抵抗诱惑的本质,那种严肃的永不再犯的保证(然而永远也做不到),那种让麻醉的愉快和他正在毁掉自己(自杀)这一恶性的感觉——所以这些因素,都保留在赌博这一手淫的替代方式的过程中。是的,茨威格的故事是由母亲而不是由儿子讲述的,这一定会让儿子想到:“如果我的母亲知道手淫对我有怎样的危害,那么她肯定会把我从手淫中拯救出来,而允许我把我所有的温情都发泄在她身上。”在故事中,年轻人把她看成妓女,这种母亲即妓女的观念与上述幻想相联系,它使难以接近的女人变得容易接近了。伴随着幻想的不道德的念头给故事带来了不幸的结局。同样有趣的是,我们注意到作者是如何赋予小说一个“外观”,以此来极力掩饰它的精神分析的意图,这个女人的性生活是否受到一种突然的、神秘冲动的支配,是极其令人疑惑的。相反,精神分析学却揭示出这个长期没有爱情生活的女人所做的令人惊讶的行为,其动机是十分充足的。为了忠实于死去的丈夫,她全副武装以抵抗所有相似的诱惑。但是——这里,儿子的幻想是对的——作为母亲,她逃避不了把真正潜意识的爱转移到她儿子身上,命运在这个不设防的地方抓住了她。

如果对赌博的沉迷,连用破除这一习惯所做的不成功的努力,以及它所提供的自我惩罚的机会,是手淫冲动的重复,那么,我们对它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中占有这么大的地位,就不应感到惊奇。毕竟,我们没有发现一例严重的神经症患者,其童年期及青春期的自体性欲满足,是不起作用的,而压制自体性欲满足的努力和对父亲的恐惧之间的关系,则早已真相大白,更无须多加赘述了。

附录

弗洛伊德致西奥多·赖克的一封信

[英文版编者按]在弗洛伊德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发表后的几个月,西奥多·赖克(Theodor Reik)在《意象》杂志上发表了对此文的评论(1929年第2期,第15卷,第232—233页)。虽然赖克在评论中对弗洛伊德的文章总体上是赞赏的,但他仍以相当的篇幅指出弗洛伊德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德评价偏颇且苛刻,而且对弗洛伊德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所阐述的道德观也持不赞同的态度。赖克甚或对弗洛伊德的论文形式、以及结尾的明显脱离正题提出批评。弗洛伊德读了这些批评后,寄给赖克一封信作为回答。此后不久,当赖克把自己的文章收在他的一本论文集再行发表时(1930),弗洛伊德同意把他的复信也收进去。两者文章的英译版见后来赖克发表的著作《我与弗洛伊德的三十年》(纽约,1940;伦敦,1942)。得到西奥多·赖克博士的同意后,我们才在这儿发表弗洛伊德致他的信的修订译文。

1929年4月14日

我怀着极其快乐的心情拜读了你对我的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批评文章。你所有的批评意见都值得我考虑,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是恰当的。我想提出一点我的辩解意见。当然,这将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我认为你对这件小事提出了太高的标准。我写它是要让某人高兴,并不是情愿的。我如今写作总是不情愿,毫无疑问你已注意到这一点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为我草率、虚假的判断开脱,而仅仅是为这篇文章粗糙的结构做一个解释。我不否认我在文中加入了对茨威格的精神分析,的确给我的文章带来了不和谐的效果,但细想一下,它的出现也有几分道理。假如我对我的文章发表在什么杂志、报刊上不予考虑的话,我一定会写道:“我们可以推断,压抑手淫的欲望,在伴随着严重的罪疚感的神经症史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个推断被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赌博的沉迷完全证实了。因为,正像我们从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中所看到的那样……等等。”这就是说:这个短篇小说中用于这类描写的篇幅不是由这种关系——茨威格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另一种关系——手淫与神经症的关系决定的。尽管这样,这个结论是不令人满意的。

我坚信对伦理学的科学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因此,我不愿否认优秀的庸人也有好的伦理行为,尽管他要以自我约束为代价。但是,与此同时,我承认你所支持的伦理学的主观心理学观点的合理性,尽管我同意你对当今世界和人类的判断,但是你知道,我不能认为你否认美好的未来的悲观看法是合理的。

正如你所建议的,我把作为心理学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包括在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之列,对他我能提出的另一个反对意见,是他的洞察力太局限于反常的精神生活。想想看,面对爱情时他是多么令人惊讶的无奈。他真正了解的只有残酷的、本能的渴望,受虐狂的屈从和出于怜悯的爱情。尽管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了热烈和卓越无限的赞美,但你怀疑我并不真正喜欢他,在这一点上,你也是对的。这是由于我对病态现象的耐心已在精神分析的实践中消耗殆尽了。在艺术和生活上,我对它们也无法容忍。这些是我个人的性格特质(character traits),而未必属于别人。

你打算在哪里刊出你的论文?我对它的评价很高。科学的探索必须戒除自以为是。当然,人各有志,各抒己见是在所难免的……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心理学常识(经典珍藏版)

    每天读点心理学常识(经典珍藏版)

    心理学是研究心智与行为的科学,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洞察人性、解释行为。人的心理千变万化,正是这一点使得心理学成为一个奇妙、复杂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对于很多心理现象,人们也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才使之显得神秘和难以琢磨。心理和心理现象是所有人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的,是人类生活和生存必需的。可以说,复杂的心理活动正是人类与动物的一个本质区别。心理活动虽然隐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可以通过行为、语言来表现,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来具体化。
  • 和希望一起飞

    和希望一起飞

    中考时,因没考上重点高中,我不禁感到心灰意冷。父亲的斥责在我眼里成了唾弃,母亲的鼓励也被我视为唠叨。一种难于道明的青春年春年少时期的叛逆使我开始憎恨这个世界,开始与父母、老师甚至自己作对。班主任曾私下不止一次对我的同学断言,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有出息的话,那一定是上天瞎了眼。对此,我从来深信不疑。那时候的我是学校最鲜活热辣的反而教材,老师可随时毫无顾忌地当着同学的面将我贬得一文不值。
  •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 心理操控术

    心理操控术

    《心理操控术》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大众心理读物。如果您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甘愿成为潮流的忠实追随者,买那些奢侈但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会成为泡沫经济的牺牲品,去投资一直不被看好的股票,那么不妨阅读一下本书.它让你开阔自身的视野,丰富思考的路径。
  •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将成长赋予深刻的社会性具有很强的意义,使人明白成长的存在就必须进行自我实现,就必须去创造成功,实现成长的价值,向着完美人性和健康成长的倾向发展。因此,为了完善我们的成长,谁不努力去自我实现呢?今天,我们的个人成长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社会发展,那么,我们个人的成长就必须更加具有社会性,使成长具有自我实现的意义,为我们创造成功,为社会创造财富,那么,我们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成长理论中可以获得人生成长的新方向和新目标。
热门推荐
  • 步仙踪

    步仙踪

    上古时期,通天路断。从此云中界修士以人仙自居,慰无法成仙之憾。时光流逝,白驹过际。仙踪飘渺,早已无处可寻。一把长生尺,度天量地可转乾坤。方莲执尺问天,何为长生,何为仙道,若通天路再续,仙踪能否再现?这是一个孤女被命运推向仙路,一步步走上顶峰的故事。——————日更。
  • 魔道狐鸣

    魔道狐鸣

    传说中的天魔重出世间,神秘的世界一步步揭开。为爱而战,我若是神,天下无魔!我若是魔,天下无神!天御王朝的覆灭,一代剑仙的成长历程。一剑之中,有百剑,一念之间,百剑为一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当天魔遇到了剑仙,当狂遇到了浪。成王败寇就在一瞬间!!!双线并行是本书的亮点,希望各位喜欢。
  • 叛逆星空

    叛逆星空

    潘多拉之盒,里面装载着所有的灾难,瘟疫,祸害和折磨。当有人打开后,世界会变成怎样。一个普通的少年,看到了一次军火交易,被发现后拼命逃跑的少年在垃圾堆遇到了一个名为潘多拉的战甲,当少年开启潘多拉后,命运又会变成怎样。
  • 家丁修仙传

    家丁修仙传

    一个仙人家族的家丁,不肯向命运屈服,逃出生天,励志修仙几经辗转,跌落起伏间看他如何成为笑傲天下的一代大修!
  • 破虚帝王

    破虚帝王

    废物陈天,由于获得种种机缘,慢慢地走上了武者巅峰!成为了一代强者!
  • 高冷皇后翻身记

    高冷皇后翻身记

    她被未婚夫推下了高楼,她的心也在那时死了,再次醒来,已然穿越,成了小说里的一位失宠皇后!收拾好心情的她,杜绝情爱,为了孩子,开始了后宫争霸!
  • 决斗世界

    决斗世界

    世界中还存留着一个奇幻的世界,主人公在机缘巧合下出生在这奇幻的时间里。主人公一直想当这个世界的最强者,当然,他也会在这道路上生存下去!他会不断的变强,在他的身边总有一群小伙伴在帮助他!于是,他便踏上了争霸的路途了!杨彦要在三条大道上选择一条道路。这三条分别是决斗大道,黑暗大道,战神大道!杨彦会选择哪条呢?
  • 豹的世仇

    豹的世仇

    十八年前,狒狒杰瑞德和花豹卡罗莎是在同一片土地上长大的伙伴。长大后,狩猎的冲突使它们疏远了彼此,唯恐对方侵入自己的领地。一个旱季的夜晚,为了采摘可以救命的猴面包树叶,狒狒杰瑞德爬上了花豹卡罗莎世代居住的巨大的猴面包树,不慎撞落了卡罗莎储藏在树上的猎物……为了报复狒狒杰瑞德,卡罗莎偷袭了杰瑞德狒狒家族,却惨败而归。杰瑞德率领庞大的狒狒家族,趁机抢占了花豹卡罗莎世代居住的猴面包树。为了争夺巨大的猴面包树,花豹家族和狒狒家族爆发了一次次血战。
  • 快穿:打打脸,撩美男

    快穿:打打脸,撩美男

    黑莲花叶槿兮历尽艰辛好不容易爬上影后的位置,在颁奖前夕却意外身亡。为了重获生命,叶槿兮就必须为自称发糖无下限的某宠文系统,完成各种任务。然而——被继父虐待?老公情系初恋?丈夫为亲妹弑妻?叶槿兮掀桌:“系统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说好的发糖无下限呢?说好的宠文呢?”系统立刻抱头逃窜……
  • 情愤

    情愤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