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000000003

第3章 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2)

新的神经回路一开始必然是脆弱的,要用它战胜旧的神经回路,最好采取一些聪明的策略。

第一,从最容易的事情开始。一开始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只规定一些小的任务。譬如,查出明天要拨打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今天的事情就完成了;拿出所需要的资料,放到桌子上,不用急着开始工作。

一开始不要急着作大的决定,要慢慢开始,在一些小的方面向自己作出承诺并且遵守这些承诺。让你的内心引导你作出承诺。承诺一旦作出了,无论是怎么微不足道,都要遵守下去。

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何长明说:“当你作出承诺并履行承诺时,你会对自己越来越满意,你作出及履行更大承诺的能力就会增加,简单地说就是你会越来越自信……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你知道什么该做,并真的那样做了,你会觉得很开心,你会对自己很满意,会获得心灵的宁静。”

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分裂是最大的痛苦,堤坝的分裂会导致洪灾,地表的分裂会导致地震,山峦的分裂会带来山崩,爱情的分裂会带来离婚,同样你和自我的分裂会带来一生的痛苦和遗憾。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知道该怎么做却没有去做,你会自责,你会对自己不满意,你会觉得自己是渺小的、不讲信誉不可信的。总而言之,就是你开始不信任自己,自信心降低了。

第二,每天必须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曾经给自己作过很多承诺,但都没有坚持下来。那么,不要想一天把它们全实现。试着每天只规定自己必须完成一件事。这很容易实现,而实现的喜悦就是一种强化,会使你的新习惯更强大。

第三,每天必须不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有很多坏习惯,你成了它们的奴隶。不要企图一天把它们全消灭,试着规定自己每天必须不做其中一个习惯。

第四,不要积累太多的未完成的事情。每个未完成的事情都会吞噬你部分心理能量,无论这个事情多么不起眼。

第五,有决定胜过没有决定。你可能有太多的想法,但很多想法相互矛盾,所以你干脆一年一年地什么都不去做。你试图去梳理你的这些想法,却一直没有梳理清楚。

那么,不妨随机选择其中一个想法,只要它是你内心的愿望,不是你要做给别人看的。就从它开始去做,去为它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做,总比坐着想更能提高你的自信。

带着心理问题积极生活

痛苦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信号,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我们应该去改变。如果只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就是在逃避问题自身,这并不利于心灵的成长。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有意自杀的人,绝大多数都遭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的折磨。那么,是不是减少痛苦就可以让一个人远离自杀,重新恢复心理的健康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陈祉妍博士说,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痛苦了,第一反应就是想降低痛苦、逃离痛苦。但是,痛苦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信号,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我们应该去改变。如果只是一味努力降低痛苦、逃避痛苦,那就是在逃避问题自身,这并不利于心灵的成长。

这和身体疼痛的道理一样。当我们肚子疼时,医生经常不建议先服用止痛药,因为那会让身体麻木,让医生难以探察到底是哪里的内脏发生了病变,从而无法下手治疗。心理痛苦的意义是一样的。

陈祉妍说,每一种心理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有无数种方法降低痛苦、逃避痛苦,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领悟到问题的来源,并由此成长。

武汉著名的心理治疗师曾奇峰说“心灵注定要在创伤中前行”,正是这个道理。

从6月11日的第一期专题“吵架了去看心理医生”到今天9月10日的“世界预防自杀日”,我做“健康·心理”版正好3个月了。①

在这3个月里,我常常会产生无能为力感,因为收到的求助信件太多,我自己不可能一一回复,甚至都未必能帮读者找到适合他们的心理医生,因为全国的心理咨询业远不够发达。而且,一些读者自己也没有钱去看心理医生。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也和很多心理专家探讨过,怎样才能帮助广大读者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些什么样的概念和建议可以让更多人实施自助。

最终,我找到了三句话:

一、接受心理问题,带着你的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

二、打开心扉,寻找你身边的“业余心理医生”;

三、理解他人,自己去做一名好的“业余心理医生”。

痛苦只是心理问题的信号,直面问题才能减少痛苦。

首先,我想强调一点:永远不要以为你的问题独一无二,永远不要以为你是最不幸的。实际上,我深谈过的几乎每个人,包括我身边的亲人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我们都是带着心理问题在生活。不同的是,有些人陷在心理问题之中日益消沉,而有些人却能做到带着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

譬如数学家纳什(电影《美丽心灵》中的男主人公原型),他在年轻时患了精神分裂症,从未彻底治愈,幻觉和妄想一直在纠缠着他,但他带着症状去生活、去思考,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要分清痛苦与问题,可以想办法减轻痛苦,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问题。

太痛苦常常是因为不了解为什么痛苦,而太痛苦又直接导致我们逃避痛苦、恐惧痛苦……最后,我们忽略问题自身,迫切地想消除痛苦,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要带着心理问题去生活,我们必须先改变一些习惯性的错误认识,明白痛苦与问题的关系。

┣ 错误认识之一:“我是天底下最不幸的”

“一和异性说话我就会脸红,每次面对异性都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只好落荒而逃。我看别人都是那么镇定,为什么唯独我这个样子?”

“口吃让我痛不欲生。为了治口吃,我什么方法都尝试过了,还是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口吃,我屡屡丢人现眼,每次都有想死的心。看见别人流利地说话,我又羡慕又嫉妒,为什么他们那么自如,而我就这么不幸?”

“我是一名大学生,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断了一节小手指,从此以后特别自卑,觉得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在大学里,我非常担心别人会看到我的残疾,总是把手插在口袋里。每次不得不把手抽出来时,我心里都会咚咚地跳个不停……自己的一生就毁在这一节小手指上了。”

“我失恋了,看着别人成双成对地走在一起,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

…………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且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有大量的“同道”。但人们经常看不到这一点,以为自己的痛苦独一无二,总是感叹“为什么不幸的偏偏是我”,将自己的问题无限扩大,并将它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用一切资源去纠正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心理问题的人以为自己的问题是洪水猛兽,不敢将它暴露出来,但在封锁自己的问题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最不幸的人了。

口吃者如此。很多口吃者一开始将自己视为最不幸的人,但一旦接触到口吃团体,发现居然有这么多人和自己一样不幸,他的痛苦就减少了一半。

各种社交恐怖症患者也如此。脸红恐怖症者以为天底下就自己一个人一见人就脸红;对视恐怖症患者以为天下就自己一个人“眼神下流”而不敢和人对视……但实际上,患有他们这些病症的大有人在。心理治疗师在治疗社交恐怖症患者时,第一步常常是给他们看其他人的案例,等他们发现有这么多人和他有同样问题时,痛苦就减少了大半。

无论多么古怪的心理问题,基本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同类,没有谁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总有别人和你一样不幸甚至更不幸。

“我们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句话从这个角度讲是有道理的。再不幸的人,发现同样不幸的人总会觉得像找到亲人一样。

┣ 错误认识之二:“痛苦都是因为现在”

产生了惧怕、恐慌、愤怒、焦虑、忧愁等负性情绪,我们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个时候,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

一个27岁的女孩写信说,她只谈过一次恋爱,分手后再也不敢谈恋爱了,因为“我很怕失去,很怕那种如坐云端却顿时坠入谷底的感觉,很害怕”。

无数人在恋爱中分手,但多数人后来又开始了新的恋爱,为什么这个女孩“很害怕”而不敢再谈恋爱呢?

一般来说,这可以回溯到童年。这种不敢再谈恋爱的女孩多在童年遭受过严重的分离焦虑的伤害。譬如,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开她很长时间,甚至,父母一方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这种严重的分离焦虑最后化为一种无意识,深埋在她的心底,分手重新唤起了她的无意识,又一次诱发了她严重的分离焦虑。于是,她宁愿麻木,也不想再有亲密关系。

恋爱中死去活来的痛苦大多与童年分离焦虑有关。当痛苦时,不要只沉浸在痛苦中,或者以寻找刺激的方式来降低或麻木自己的痛苦,而要思考一下“我为什么这么痛苦,我重复了童年的什么体验?”

一对姐妹,在同一所大学读书。妹妹失恋后割腕自杀,姐姐从此发誓再也不谈恋爱。她果真坚持了下来,四十多岁了仍然单身。

从表面上分析,姐姐可能是因为太内疚,同时又认同了妹妹,以妹妹的身份恨那个男人,也恨所有男人。但是,如果追溯到童年,就可以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她们的爸爸辜负了妈妈,有了第三者后和妈妈离婚,也离开了她们。当时,她们一个四岁,一个两岁,正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爸爸的离开给她们造成了严重的分离焦虑,她们一早就埋下了对男人的怀疑和愤怒。妹妹年纪小,产生的主要是自卑;姐姐大两岁,产生的主要是恨。

很多人谈恋爱会分手,但妹妹之所以割腕自杀,是因为分手唤起了她两岁时爸爸离开导致的绝望感。而姐姐之所以恨所有男人,并不仅仅是因为妹妹的遭遇,更是因为她心中早就埋下了对男人的恨,妹妹的事情只不过再一次证实了这种恨是“合理的”。

这个27岁的女孩,和这对姐妹,对她们来讲,她们的逻辑看似是合理的,因为成年的体验重复了童年的灾难。

但是,如果她们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惧怕和愤怒究竟从何而来,她们就会明白,自己的惧怕与愤怒是建立在有限的人生体验上的,是不合理的。

┣ 错误认识之三:“用一切办法减少痛苦”

孔子说,人的认识能力分四个层次,“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以前,我觉得他的话说得非常漂亮,非常有道理,但在我有限的31年人生中,迄今尚未遇到真正的“生而知之者”,我所知道的心理学大师,都是“困而学之者”。

譬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因为提出了患者中心疗法、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概念,被心理治疗界认为是最有贡献的心理治疗家。他对医患关系的论述更是精彩绝伦,关系也成了他的治疗理论的精髓。但是,罗杰斯在成为心理学家之前,一直是非常自闭的,他的妻子是他第一个真正的朋友。他很痛苦,认真思考人际关系,并最终找到了爱的真谛——“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从此,他比绝大多数人更懂得理解,更能接受任何人。

同类推荐
  • 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

    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

    《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内容简介:每个人都会遭遇高峰和低谷,这是人生的常态,生活的快乐,交织于人生的波折起伏变化之中,而不是一成不变,一成不变的生活会让人厌倦,而峰与谷的交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 敢想敢作敢为(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敢想敢作敢为(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本书提取了众多成功学大师的理论精髓,又引述各领域名人事例,作为典型加以分析,敢想敢做敢为,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你就能成功!
  •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哈佛送给青少年的礼物》总结哈佛大学办学300多年来的择生标准、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发展规律,向青少年展现世界一流大学里认可的人才标准,同时也鼓励那些不能进入哈佛深造的学生可以有目标,有方向地自我培养,自我成长起来。每一条规律就像一样帮助孩子成长成才的礼物,是以为书名。
  • 唯有青春,最难将息

    唯有青春,最难将息

    中国年轻人和日本年轻人是性格反差很大的两个文化群体,本书围绕爱情与婚姻、职业与梦想、情绪与自我展开讲述,是作者近藤大介先生在日本成长、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笔记和观感,着重对比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差异,中国年轻人与日本年轻人的区别。分析了日本人没有梦想、家庭教育失败、工作方式僵化、虚荣和贪婪冒进的性格及这种性格在推动日本从蛮荒之地、欧洲的弃儿走向繁荣富强道路上的突出作用。在对比中日两国年轻人的一些迥异的同时,点出了属于两国的优劣之势,让我们更加了解青春,也通过一个异国人的眼睛参透自己应如何度过青春。
  • 活学活用博弈学

    活学活用博弈学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例子,介绍运用博弈智慧在困境、谈判、职场、商战、爱情等世事中掌握处世智慧、说话技巧。
热门推荐
  • 诡谈阴阳

    诡谈阴阳

    “我叫薛翎,是个阴阳先生,无意中获得祖传三清书,陷入命运的阴谋之中,为了摆脱命运的控制,我将踏上前往阴阳界的路程!将会发生如何的一场旷世诡谈呢!
  • 邪神战尊

    邪神战尊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众仙,性张狂,磨剑数年,今日显锋芒;烈火再炼双百日,历艰险,经风霜,利刃断金刚。雏鹰羽丰初翱翔,披惊雷,傲骄阳,狂风当歌,不畏冰雪冷霜;欲上青去揽日月,搅风云,舞波澜,洗乾坤苍茫!嬉笑怒骂,邪魅嚣张,这天下任我闯,少年自有少年狂!经典语录战逍遥:要战便战,唯我逍遥。战逍遥:不给别人点颜色看看,他们就会把你的脸当画布。唐婉儿:不论天涯海角、不论刀山火海我都会陪着他。只要他不弃,我定不离。
  • 月季花的约定

    月季花的约定

    “等我五年可好?”他说着摘下一朵月季花递给眼前的女子。她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期待,只希望就这样平淡的过完日子直到遇上他……·
  • 姜莞悠悠殇离别

    姜莞悠悠殇离别

    “莞儿妹妹,这、这、这是赵伯送来的…红枣,可、可、可甜了,你快尝、尝尝。”男孩口齿不清的说道。“少爷,还是不要了。呆会儿姚婶又得骂我了。”我一脸黑线的看着那几颗正接受男孩口水洗礼的红枣。妈蛋……
  • 正值青春的那些年

    正值青春的那些年

    青春对我们来说不需要回忆,青春对我们来说不需要追追忆。
  • 至尊宠婚:老婆别想跑

    至尊宠婚:老婆别想跑

    她是欧洲黑道之王,统治着暗夜下的西欧。他是全球名列前茅的跨国公司的总裁,统治着属于他的商业帝国。当她遇上他,强者相撞,势均力敌。一纸契约,一夜欢愉。最后她却决然离开。三年后,她携天才宝贝强势归来,重新走进他的世界。他发誓,这一次,一定要把她绑在他身边,再也不让她离开“女人!你跑不掉了。”(男强女强,一对一,有兴趣的书友请跳坑啊!)
  • 檀香纪

    檀香纪

    一个群雄争霸的武林,一汪深不见底的江湖,究竟谁能风云再起,笑傲天下……
  • 魔法公会

    魔法公会

    菲奥雷王国有1700万人口的永久中立国,那是一片魔法的世界,买卖魔法是再平常不过的这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人驱使魔法并以此为生,人们称他们为魔导士,魔导士们分别隶属于各个公会,他们接下委托并圆满完成委托,这些公会遍布全国而在某个城镇里,有一个魔导士公会曾经?不,今后也将继续谱写传奇的公会…根据《妖精的尾巴》改编而成,不喜勿喷。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
  • 末世之苍穹之主

    末世之苍穹之主

    末世来临,必有鼎天之人!屌丝大学生张震在混乱无序,丧尸横行的世界中,偶的史前文明的帮助,战天战地战丧尸,横扫各种势力,最终成长为一代苍穹之主,留下无尽的传说……群QQ:1292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