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8000000015

第15章 游历自由(6)

要是让我们在众多的脸中选一张脸,那我们要做的不是“选”,而是排开我们所不选的。宽阔的前额,坚定的嘴形,鹰鹞般的双眸与从容不迫的身姿一起闪着崇高、顽强、机智、坦荡的光彩--一张杰出的脸出现了。它寥若晨星。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定论:随“脸”显现出的杰出品性有很大一部分是前定啪。这种品性要求具有这种品性的人必须在沧桑世事中以巨大的毅力,把这种品性当做与内心的宗教一样去恪守。故而我们很怀疑,被普遍认为是美德的“纯洁”是不是一种虚构状态?--它是那么微弱和脆弱。

脸是一个变数,在脸的修辞学中,脸不会以秩序的逻辑系统出现。你在镜中观察自己的额顶、双颊,嘴角处闪烁的光斑,你会明晰地记起42岁时在林中的一次孤旅,35岁时在江边的一次徘徊,28岁时在电影院门口的一次聚首,21岁时在大雨中的一次狂奔--年轻的意识会一直存留于老年的意识中;年轻的脸被一层松弛的、沟纹纵横的膜罩盖住了。有许多年轻时没有冲出唇的歌却是在年老时被洪亮地唱了出来。

比平视稍高稍侧是男人观察女人的最好角度。在这样的角度中,眉毛、鼻翼、脸围的轮廓特别舒展柔和。

“脸”是会随着人性的变化而改变的。有一个翻然悔悟的中年人,他曾杀人越货,无恶不行。他问佛,我这样的人能否得救?佛说,去做3000件好事。这人听罢就去了江边。他在古渡口搭了一个板棚,住在那里,每天背老携幼,不收分文地摆渡过往的行人。20年过去了,板棚前的木桩上已经划出了3000道刀痕,他的背也驼了。江边的倒影里,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

丽质只可以自己欣赏,优美才使人无法抗拒。

美丽是美丽者的墓志铭

美貌,虽然和能力无关,但却会左右我们对人的感觉。

1974年,心理学家兰德和赛格尔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些男人来看论文,要求他们看完文章后给出评价。文章的最末页贴着作者的照片:有俊有丑,但都是女性。他们最后发现,无论这些文章实际上质量如何,那些漂亮、有魅力的女作者所写的文章,通常被认为是好文章。

实际上,文章并非那些女人所写,只是实验者在文章最后随机贴了一些女人的照片。

为了证实这个观点,实验者又找了一些人来假扮法官。他给了“法官”们三组罪案资料,上面写的罪行程度都相等。其中两组后有罪犯的照片:一组眉清目秀,另一组则面目可憎,第三组不附照片。请“法官”们对这些人定罪量刑,结果也是同样:第一组多被判“无罪”,第二组则多被判“有罪”,第三组处于两者之间。

心理学家阿伦森也组织过类似的实验。他把大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听取同一个女大学生的答辩。在其中一组发言时,女大学生刻意打扮,显得很漂亮。在另外一组则把妆都卸掉,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实验结果是:尽管发言内容相同,但在第一组时发言更能说服人,得分也更高。

事实上,人的面貌俏丽或是丑陋,与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并无关系,但是人们总是倾向于那些美丽的人。在交往中,人们往往会凭对方的相貌而推测其人格及成就,从而发生认知上的偏差。

俊男美女有福了。找工作占便宜;答辩占便宜;就连犯了罪,也会被从轻判决。

且慢高兴,还有一个类似的实验,却是相反的结果。它告诉大家:美貌也不是永远的通行证。

1975年,赛格尔又做了一个实验,这次他同样找了一些志愿者做法官,卷宗背后同样附上了各式各样的女性照片。但是其中一些女性犯的罪是盗窃,另一些则是诈骗。结果发现,“法官”们对盗窃的美女很宽容,她们的刑期比不漂亮的盗窃犯短,这与以前的实验结果相同。但是对于漂亮的诈骗犯,法官所判的刑期却比不漂亮的更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法官们认为,诈骗犯是在利用自己的美貌来实施犯罪。当美貌变成犯罪工具时,非但得不到宽容,反而会遭到严惩。

生就一副好面孔,自然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平日里行为做事,也比其他人便利许多。但是加州大学对6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做了统计分析,发现漂亮的女生比一般女生的成绩低14分。“越漂亮,越容易受到社交约会的干扰。”研究员这样下的结论。

天生的容貌,很难改变,但自身的修养是可以改变的。美丽并不能走遍天下,自己素质的提高才是硬道理。当人们看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后,就会更快地逃开。林肯说:“四十岁以后,每个人得对自己的相貌负责。”把忍饥挨饿、动美容手术的时间拿出来,尝试了解自己的心灵,能让自己温柔又善良。虽不美,却有一身浓浓书卷气的女生,未必便输给浓妆艳抹的俏丽女子。毕竟,美丽是美丽者的通行证,但同时,美丽也是美丽者的墓志铭。

美丽使你引起别人的注意,睿智使你得到别人的赏识,而魅力却使你难以被人忘怀。

幸福为什么越来越少

一切在增多,幸福除外

假如你用铅笔和方格纸绘制一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民众生活变化的曲线图,你会发现所绘制的曲线多呈向上走势。可以说几乎每一项体现社会福利的客观指数,如人均收入、“实际”收人水平、人均寿命、住房面积、小轿车的人均拥有量、每年拨打的电话次数、每年旅行的次数、所获得的最高学位、智商分数等,都在增长。

然而,当我们转至人们的内心,幸福指数在近50年来没有任何增长,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欧美人拥有的一切都在增多,而幸福除外。

几乎所有人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但人们却没有觉得更幸福。社会进步中的这一悖论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幸福”,或称“主观幸福感”这一课题。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兰研究发现,在1950年,约60%的美国人说自己是“幸福”的,此后这个比例除偶尔起伏之外几乎没有更大的变动,同时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国人的比例却由1950年的7.5%降至今天的6%,而且还在继续下降。最突出的变化是抑郁症患者增多,此外还有数百万的人虽然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症状,却感受不到生命应有的快乐与满足。

第一道菜最鲜美

研究显示,随着收人的增加,幸福安宁的感觉也会随之增长,不过有一定上限。从一贫如洗到拥有自己的房子和稳定收入的这一阶段,人们的幸福感提升明显。而一旦步人中产阶级,金钱就开始与幸福脱节,两者再无必然的关系。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迪纳曾调查过一定比例位居《福布斯》世界400首富之列的千万富豪们,结果发现,与中等收入的普通人相比,这些富豪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仅略高一点。他们的确很富有,然而有些东西是金钱不可能买到的。

金钱和物质与幸福感仅略微相关--几乎所有有关幸福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基本结论。卡内曼曾这样简要地概述他的研究:“生活环境对幸福似乎没有绝对影响。”至于为什么一旦步人中产阶级,金钱便不再给人们带来幸福,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解释就是目标的不断变换。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和生活的享受也随着收入的曲线同时增长。需求是可以满足的,而欲望是永不能满足的。

研究表明,关键的因素在于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一个中等收入但工资一直在上涨的人,要比一个有着高收入但不大可能再突破的人快乐。同样,一个住在小房里,但将在五年内搬进中档房子的人,可能比一个已经拥有大房子的人快乐,因为后者知道这已是自己所能拥有的最大住宅。“第二道菜远不如第一道鲜美。”

旅途没有同行人

对未来过高的期望可能会妨碍我们珍爱现已拥有的幸福,这一现象可称为“预期下焦虑”。布鲁金斯研究所的研究员卡罗尔·格雷厄姆和斯蒂法诺·帕蒂纳托发现,在许多国家,人们普遍感觉到“预期下焦虑”。

幸福与财富不能同步的一个根本原因,或许可以用客观的经济术语来表述:人们生活中所真正企盼的,无论是爱情、友情、尊重、家庭、名望或乐趣等,都是无价的,不经过市场流通的。如果未标价码的东西你无法买到,那么,即便再有钱恐怕也无能为力。

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无标价也无法用钱买到的应该是爱。人类对爱的需求或许不仅仅是情感上的需要。在2000年出版的一本极富创意的名为《爱的普遍法则》的书中,三位心理学家作者提出,爱其实是生理的自然需求。“爱是同时发生的相互制约,一个满足另一个的需要,因为没有人能够自给自足。”

人与人相处时是最快乐的,哈佛大学的研究员爱德华·威尔逊称之为“亲生命假设”。这个假设认为生物有着一种与其他生物亲近的渴望,而人类需要人与人之间亲密的联系。

经济的繁荣很可能会促使越来越多的人独自生活、独自工作和独自娱乐,但却使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失去更具有价值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生活就好比住在一个富丽堂皇的酒店里,却享受不到美好时光,因为旅途没有其他同行人。

与其说人类的幸福来自偶尔发生的红运,不如说来自每天都有的小实惠。

黑色星期五的魔咒

同类推荐
  • 藏在手心的秘密

    藏在手心的秘密

    李振东,河南新县人,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战略管理、品牌经营、资本运作和企业文化领域的研究,曾在国内多家政府机构、集团企业担任高层领导,拥有十几年的企业经营和市场开拓实战经验,已经出版《创业经营王者方略》、《微利时代的大赢家-经营王道》、《富过三代-守住财富》、《青年创富法则》、《青年谋世的120个黄金法则》、《做减法的人生-如何掌控最好的自己》、《成败之间》、《北大的校长们》等30多本企业经营、员工励志、人物传记著作,并发表111多万字小说、散文、诗歌,现正从事教育培训、企业。
  • 马化腾的资本

    马化腾的资本

    腾讯公司1998年成立,在创始人马化腾的带领下,公司实力由弱变强,员工人数由少变多,公司业务由结构单一化到生态多元化,腾讯公司从一个当初整天吃不饱的“小企鹅”发展到如今的“企鹅帝国”,堪称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经典神话。本书所讲述的既是马化腾历经时间沉淀的商业智慧和人生感悟,更是马化腾驰骋商场多年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精华。
  • 教你成功丛书(温州人和你的想法不一样)

    教你成功丛书(温州人和你的想法不一样)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 跨过心灵的河流

    跨过心灵的河流

    本书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成功可以少走弯路

    成功可以少走弯路

    本书通过研究成败案例,阐述了如何回避创业路上的陷阱和误区,如何积累创业经验,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热门推荐
  • 残星永恒

    残星永恒

    有那么一些生命,来自于浩瀚的星海,在危难之前降临在人间,守护这世间“以星海之名,守护”在不断的挣扎,不断的努力后,来自星海的少年,站在世界之巅。
  • 邪世废尊

    邪世废尊

    雨浅夜,一名被俘虏的少年,在与看守侍卫发生矛盾后惨遭毒打,他的爷爷为保护他被活活打死。而后两人被丢在乱葬岗。雨浅夜侥幸不死,机缘巧合之下拜神秘少女为师,确因先天经脉堵塞严重,至多只能修炼成最低级的武者……可是天无绝人之路,金刚不坏神功突然降临…………
  • 弑王归来

    弑王归来

    他手持一剑大战神级宗派只为将来他主体归来百年后他的主体回归却成为了16年的废物且看皓弑如何重新成为新一代弑王,重整弑神殿成为神魔大陆巅峰人物
  • 衙门逻辑

    衙门逻辑

    本书是历史作家张程评点中国古代政体得失的力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皇帝也疯狂”(古代帝王的奇闻轶事)、“古代的官不好当”(古代官员的生存之道)、“衙门里面怪事多”(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官府与百姓有什么关系”(权力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底蕴展览千年,将皇帝、官员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亦庄亦谐,将古代王侯布衣为得到权力、保有权力、攀附权力、避免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而表现出来的世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欲知大道,必先治史。”闲时一读,可以怡情;静心思之,足以明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可以在本书里笑谈千年历史、淡看宦海浮沉。
  • tfboys十年在一起

    tfboys十年在一起

    成都少女遇到重庆少年,会碰撞着这样的火花,霸气小凯,暖心王源和高冷千玺会找到什么女孩,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陌上花飘零

    陌上花飘零

    一路丢下的不安,终究没能让岁月安稳,原来失去你比得到更快乐。
  • 吴商帝国

    吴商帝国

    在茫茫的宇宙中,存在着众多未知的生命体系,任何历史的推进,时代的进步,往往都带着令人难忘的分娩之痛。木伦大陆,一个愚昧和文明共存的世界,一个落后和先进共生的世界,都因一个小人物的闯入而缓慢改变了轨迹……
  • 斗破苍穹之再世炎君

    斗破苍穹之再世炎君

    斗破苍穹之再世炎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曾经的萧炎汗出国如此令人热血沸腾的话语,但是当时间再度重来,当萧炎不再是那个热血男孩,另一个灵魂获得了这一次重生的机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抉择,不同的未来。斗破,已经不仅仅再是那本简简单单的小说,当它变成活生生的世界呈现在你的面前,你才会发现自己的无奈与悲哀。但是,路是人走出来的,无论如何,既然做出了抉择,那么就要一往无前的继续下去。
  •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的内容提要如下: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送走了自己去远方打工的父母,独自或者是在爷爷奶奶叔伯亲戚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牲畜。2009年秋天,贵州大旱,饮水都成问题,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是依然热爱自己的生活。26个留守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220篇日记,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用稚嫩甚至娇弱的身躯撑起了那一片土地,还有他们的孤独生长。又爱又累,他们依然微笑。又爱又痛,我们只能流泪?
  • 禁域谜局

    禁域谜局

    预言师说:踏入他不容冒犯的禁域,会不可救药地爱上他的寒冷,但你却只能在另一个男人的宠溺里沉沦,36区无爱之地,城市之外的异世界,一切黑暗都成了可以放上桌面谈判的价码。职业契约人冯藤卓,笑容无害而温暖的男人,却是最富心机,只为利益而存在的首领。当“落单”和“双绚”问世,他离那座终极秘岛还有几步之遥?当旅途里遭遇能看透人心的预言师,角逐游戏才算开始。输赢的标准——谁先动了心,用了情,谁就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