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29200000007

第7章 张守珪

张恨火在京北大学声名鹊起的具体时间,我是搞不清楚的,这当然并不是因为那会儿自己尚未与他相识。事实上,就连他的粉丝“珪苓膏”们也搞不清楚。不过,这两种不清楚的区别很大,在我而言,是一窍不通的不清楚,在“珪苓膏”们而言,主要是因为不同说法的激烈争执。

对张恨火爆红时间的考证,“珪苓膏”们经过辛苦的考索工作,最后得出了三个比较“靠谱”时间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在张恨火加入《文艺报》三个月以后,具体的日期是2013年10月21日,以他们的偶像大大,完成了长篇小说《烛台鬼话》的最后一章为标志。

这种观点自然有它的合理性,至少对我来说,这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一个意见,它的那本《烛台鬼话》我在认识他之后曾看过一遍,讲的是一个落第秀才的捉鬼故事,写的还算有趣。

因为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时任《文艺报》的主编建议张恨火改成第三人称,因为现在《文艺报》上的故事有一个特点,就是第三人称叙事的,往往人们更加爱看,而第一人称的,却每每被冷落和忽视,更有甚者,有的读者一看到是第一人称的故事,便直接弃之不顾。

张恨火对主编的想法很不以为然,他说,作者如果只知道迎合,又能写出什么好的作品来呢?大家不爱看第一人称的故事,不是因为第一人称叙事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写作者的水平有限,难以对其有良好的驾驭,跟风跑的事情,别人我不敢管,我自己绝不会干。

风气是用来扭转的,潮流需要人去引领。

这些道理主编当然也懂,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究竟能不能行,还得读者说了算。主编对张恨火的意见不置可否,只是在下一期的《文艺报》头版上默默刊登了《烛台鬼话》的第一章,作为试水。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仅仅万余字的故事,瞬间让全校人知道了,有一个不世出的才子张守珪,就生活在他们身边。大街小巷、课上课下、食堂宿舍,人们不再生活在各自的圈子和经验里,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兴趣点,就是谈论《烛台鬼话》,谈论它的故事、谈论它的人物、谈论它的作者。陌生人因为共读一书,可以随时变成好朋友,好朋友因为观点不同,却又随时变成了陌生人。

《烛台鬼话》的风行,是一个文学事件,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敏锐的文学系路教授在《烛台鬼话》爆火一周后,在新学期的课程里,增加了一门叫《鬼文化与鬼故事》的选项,备注部分写的便是:“《烛台鬼话》通讲”。人们不甘心于业余时间的短暂谈论,就挤破了头去抢着上路教授的新课。

期末到了,阶梯教室里仍旧人头攒动。路教授在最后一课作总结时,这样说道:“让妹子忘掉了欧巴,让基友扔开了刀塔,只有中国的鬼文化,只有张恨火的《烛台鬼话》。”热烈的掌声响过之后,望着同学们恋恋不舍的眼神,路教授补充道:“这门课,下学期继续!”

于是,教室里如同春雷奔涌,炸醒了隔壁正在念着教案,照本宣科的苍老师。苍老师七十多岁了,年轻时候就高度近视,到老了,看东西更加模糊。他瞅了一眼讲台前的座位,才发现下面早已空空如也,自己倒笑呵呵地扶了一扶金丝眼镜说,“上次这么热闹的庆祝,还是粉碎‘******’的时候啊!”

张恨火的作品超越雅俗、张恨火的粉丝超越身份。他的名声和拥护者像是雪崩一样,开始不可遏止的滚滚而来。张恨火爆红时间的第二种观点,开始出现了,它认为应该从张恨火加入《文艺报》那天算起。这是随着他在《文艺报》的地位逐渐提升而出现的。

人们开始说,张恨火放弃了名牌大学的特招资格,就是为了来到了京北,来到京北,就是为了来到《文艺报》,来到《文艺报》,就是为了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似乎这一切,冥冥中早已注定,不可更改。

有人提出了一种说法:“《文艺报》过往的三十年,都是为了等待张恨火,张恨火的到来,是一段历史的光荣总结!”还有人说:“张恨火迄今为止的二十多年人生时光,是为了中国文学昂扬奋斗的二十多年!”更有人说:“张恨火这样的天才,三百年才出一个!”这种观点也受到了强烈“批判”,因为有人认为是五百年一出,有人认为是一千年。

一千年的说法被明确提出来之后,第三种观点很快就出现了。它认为张恨火的走红时间,应该从他出生那天算起,这种观点同样有几个分支。有人认为,应该从张恨火胚胎在他伟大母亲的肚子酝酿时算起,有的认为,应该从他还是一个四处游走的“小蝌蚪”时算起,反正莫衷一是,谁都不能说服对方。

张恨火的名字和形象开始渐渐出现在人前的时候,人们又不约而同地发现,原来才子也可以长得这样帅。这不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张恨火的形象气质,确实还是拿的出手的。他的样子我还是少唠叨些,以免被人误会。

张恨火更多作品的涌现,让流行成为一种常态。当一群自称“珪苓膏”的粉丝们,追着张恨火屁股大喊“珪哥”的时候,他回头做了个打住的动作,以惯有的微笑姿态说道:“张守珪的珪,听着像是乌龟的龟,大家以后还是不要叫了吧。”可他一转身,尾巴后呐喊的“珪哥”又一声赛过一声。

张恨火回到文艺报的办公室坐定,略略想了一下,便在纸上写下了三个字。“龟哥”这叫法,实在是让人听不下去,以后本大才子就叫这个了。张恨火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推崇小说家张恨水,就把自己的真名随手改成了笔名张恨火。听起来虽然有些拗口,倒和善写鸳鸯蝴蝶的祖师爷爷一脉相承。

张守珪成了“张恨火“以后,我们方才相识。千万别问那是什么时候,能回想起清楚这么多,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我的脑袋都有点疼了。

同类推荐
  • 关山月无衣

    关山月无衣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生逢乱世,以一颗侠义之心,驰骋天下,纵有万夫不敌之勇,可又能拯救黎民几何?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关山月一响,杀得这天下无衣。
  • 大漠决斗: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事

    大漠决斗: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事

    本书分为非洲战事、地中海战事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非洲初始战役、撒哈拉奔袭、阿拉曼之战、突尼斯战役、北非护航战役、地中海争夺战、克里特岛厮拼等。
  • 玄宗新史

    玄宗新史

    汉唐之盛,自安史之乱不复。然一行者梦入唐玄宗,锐意进取,革故鼎新,治大唐之弊病,挽国祚之危局。
  • 逍遥小家丁

    逍遥小家丁

    这年头流行穿越,何小羽也随大流穿了,人家非富即贵,他却比叫化子还穷,为了混口饭,不得不卖身为奴,为了保护年青漂亮的女主人,他神挡杀神,鬼挡诛鬼。
  • 世间最美的情郎

    世间最美的情郎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这是一首很有争议的诗,有人说来自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也有说法来自朱哲琴的《信徒》,但我同意第三种观点。这首诗的原形是一首较长诗的结尾四句,为了更准确地估计,我列出这下面的几句诗住在布达拉时,是日增?仓央嘉措;住在宫下边时,是浪子宕桑汪波。第三种观点是:文章前一首就是由后一首改编而来。由于此诗无论是在韵律还是在内容上是很完美的符合仓央嘉措的风格和经历的,但是在我看来却不然。有人现在就会发现了,在两首诗的区别里,内容是可以比较合适地代替的。而我的理由,就在这代替之中。
热门推荐
  • 冰天雪地之古老的诅咒

    冰天雪地之古老的诅咒

    据说每一世都有十二个被诅咒的孩子,这是一场古老的诅咒也是一场生命的游戏……
  • 哲修界

    哲修界

    穿越至哲修界数万年后的他,一降临就震撼的一方天地强者。成神途中一路平坦,最终成为的哲修界的界主,成为哲修界的神!
  • 易学的家宴菜

    易学的家宴菜

    逢年过节要准备一大桌菜时可让主妇们犯难了,那一桌子五花八门的菜式看似难学,但只要有方法,有指导,是能轻松拿下的。《易学的家宴菜》把握了家宴的特点,将繁琐的做法简化,但注重保留菜本身的特点,还注重将菜做得漂亮大气,让您能快速地学会做家宴菜。
  • 江湖奇缘曲

    江湖奇缘曲

    “我苏氏村一百九十九人被贼人杀害,只留下我一个活口,那就是上天要我为他们报仇雪恨的......”自幼遭遇坎坷,身负报仇重任,为爱痴狂。苏枫在经历重重磨难之后创立自己的门派,扫平天教,推翻朝廷,救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身世的变更,同榻而卧的伊人逐一离自己而去,那种滋味比死还要煎熬。爱恨情仇集聚一身,悲欢离合充斥一生,实为精彩难忘,值得人无尽回味。
  • 炉石的世界

    炉石的世界

    本作者的第一个作品,其间穿插了魔兽,炉石,饥荒等多游戏的元素,而且并没有模仿其他任何东西。讲述的是子赫一系列的穿越故事。
  • 这就是爱,我开始懂了

    这就是爱,我开始懂了

    一个平凡的女孩多年来一直苦恋着自己青梅竹马的男孩,她始终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发现她爱的不过是自己的一个梦。等她清醒后看看身边等待的人,才发现这才是真爱。想借此纪念我心中偶像张国荣先生,章节开始引用了许多他的歌曲,我想说,我想你!哥哥!
  • 画山水赋

    画山水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下傲世

    天下傲世

    一个少年,为了看清大千世界,遨游世间,从一个喽啰成为一个大神的,奇幻人生。谁笑少年狂,傲世游天下。新书等级:灵士,灵兵,灵师,灵尊,灵王,灵圣,灵帝,灵仙,灵命仙,灵神
  • 我是土地公

    我是土地公

    农村小子张军偶然成为了一名土地公,但需要自己不断地积累功德才能获得更为强大的法力。会遁地!能寻找到深埋地下的各种宝贝!能操控石头,吊打各路牛鬼蛇神!大巴车遇险,不用怕,我来救!儿童被拐卖,不用怕,我来救!地震灾区受灾严重,不用担心,我立马前去奋力救灾!冤魂心愿未了,不想投胎,不用担心,我来帮忙!地府大乱,不要乱,我来想办法!......一个穷小子一步步成长为法术通天的土地大神,迎娶白富美,走向了人生巅峰,最后位列仙班,成就幸福人生的故事马上开启!
  • 鬼树

    鬼树

    我出生在看似平凡却极不平凡的家庭,爷爷在我小的时候便为人驱鬼消灾,三叔更是继承了他的手段……打小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渐渐的,我把这当成了种习惯。那天,和最喜欢的女同学去捉螃蟹,遭遇水鬼寻替身,爷爷传给我的宝玉让我幸免一难,可她却再也回不来了,而那一刻,我的命运也彻底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