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5100000015

第15章 为学生喝彩(1)

欣赏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曾听一个朋友讲过一件事:

一天晚上,我在医院陪伴住院的妈妈,出来已经快到午夜12点了。我打了辆车,希望早点儿到家,赶上电梯,不然的话,我就要自己爬上13层楼了。

上了车,第一个感觉是干净。我不禁赞叹道:“呀,这车可真干净!坐这样的车真舒服!”

“那当然,咱就是干这个的嘛!”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回答。知道我赶着回家,他走了条近路。

“您对北京的道路真熟悉,这样我能赶上电梯了。”

“那当然,咱就是干这个的嘛!”

“您的服务态度真好,坐您的车可真有福气!”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他。

“那当然,咱就是干这个的嘛!”

下车的时候,应该付11元钱,可实在找不出零钱,司机只收了10元。我连忙地说:“真抱歉,本来晚上就挺辛苦的,您还少收了钱,这可怎么好……”

“不要紧,欢迎您再坐我的车。”司机说完哼着小调开走了。

你看,得到了别人的欣赏,证明他的服务让人满意,司机是多么的开心!

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抱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对人的教育,尤须重视这“欣赏效应”。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学生分成3组,他经常对第一组学生表示赞赏和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结果表明,被经常赞赏和鼓励的第一组学生进步最快。

21世纪提倡素质教育,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教学的重点,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赏识教育的态度模式是“爱”字,使被教育者在学习中得到赏识,积累成功;赏识教育的行为模式是“导”字,使被教育者在赏识中获得成功。学生之间能力存在差异,作为教师要特别爱护差生,要善于发现,及时抓住,分析引导,给予肯定评价与热情鼓励,使一个小小的进步逐渐扩大发展,让这些星星之火,燃烧成燎原之势。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这些后进生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而对老师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成功,教师能力的转化也在成功的过程中实现了。

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我在小学曾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好“懒”,讨厌做数学作业,拖拉、潦草、“短斤缺两”、错误百出是经常的事情。更糟的是,他好“管”,“对己自由主义,对人马列主义”,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不是检举同学作业不认真,就是嘲笑同学作业错误多。但是,他在课上回答问题或考试时却是常胜将军。典型的学习态度差,且屡教不改!咋办?

我尝试改用欣赏的眼光审视他、引导他、教育他。首先允许他自愿做作业,可以全做,也可以选做,还可以不做,然后赋予他管教的权力,让他批改和辅导学生作业,最后由我检查他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的情况,据此替代他的作业成绩和评定他的学习成绩。在我的欣赏下,他的缺点变成了他的优点,“检举别人”变成了“督促别人”,“嘲笑别人”变成了“帮助别人”,并且他还体会到了以身作则和“下水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始主动又认真地做起了作业。后来的他就不再是原来的他。

欣赏可以使学生的缺点变成优点,优点变得更优。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应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不是在“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沉沦。

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赏,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学生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附庸物”的绝大部分学生弥足珍贵的自尊心、自信心必然蒙受重创,对教师,对集体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所以,教师一定要以公正的态度看待学生。

2.以发现的目光欣赏学生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学生间的禀赋、品性也各有差异。要使学生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用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不同的学生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有时欣赏他们微小的闪光点,比喝斥其显著的劣迹更有效。

就让我们以欣赏者的身份,把这股“生命的力量”馈赠给我们的学生,相信我们的眼睛里,一定会有更多惊喜的发现。

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美国的一所学校,刚刚装修的大厅安了一道门,可是自启用那天起,这道门就不停地挨学生踢。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下课的时候,手捧着足球往外冲,到了大门处伸脚就踹;放学的时候,手里拿着文件夹,背上背着书包,挤到大门处依旧用脚把门踢开……一道新门,没过多久就被踢得伤痕累累,乃至不得不撤换。学校想了很多办法制止学生踢门现象的行为,讲道理进行教育,不管用;在门上贴警示语:不要踢门,照踢不误;抓几个“肇事者”的进行现场批评教育,以“杀鸡给猴看”,顶多平静一天,踢门依旧……在换了几道门之后,教务长愁眉不展地对校长说:“我看,不如换一道铁门。他们不是喜欢踢吗?就让他们踢去,看是他们的脚结实,还是铁门结实!”校长笑了笑说:“放心吧,我已经为学生们准备了最坚固的门。”可是当校长所说的“最坚固的”的门安上之后,所有的老师都哗然:校长安装的竟然是最容易破碎的玻璃门!所有的人都认定:此门不消片刻,必死无疑。

下课了,孩子们一如既往地冲向大门,可是奇迹出现了,当他们走到洁净透明的玻璃门前,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然后轻手轻脚地、小心翼翼地推开它,侧身出去后再轻轻关上它。

此后,每个孩子经过这道门,都是这样的一系列动作,再没有人伸出脚来开门。

校长用一道易碎的门表达自己对学生的信任,而孩子们珍惜这份信任,于是本是易碎的门,反倒成了最坚固的门了。这就是信任的力量。

还是在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测验:他对一所中学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结束后他当场公布了一些他随意抽取的学生名单,说名单上的学生的未来具有最佳的发展前途。一年以后,心理学家又来到这所学校调查。结果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成绩平均都大大超出其他学生,而且个个开朗活泼,充满了自信。

这与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如出一辙,说明的都是一个道理:这些学生在学习条件、教学方式及管理等与其他学生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大的进步,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权威的心理学家“相信他们具有最佳的发展前途”。这也是信任的力量。

信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充分挖掘潜力,释放能量。当受到信任时,他会觉得他的身后有许多人支撑着,他有不负众望之心,就不会被任何重负压倒。

一个人发现自身的价值,往往是通过别人的信任。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渴望得到大人的信任,希望大人“委以重任”。

如果你不重视他们,孩子还是会用种种方式去“谋求”别人的注意。有的方式是正当的,例如认真读书,为集体做好事;有的方式是不太正当的,例如扰乱课堂秩序,打架闹事,搞恶作剧等等。

信任不仅能激励人,更能教育人。

有个女孩丢了50元钱,她知道是班上一个同学拿的,回家问爸爸怎么办,要不要告诉老师是谁。爸爸说,这样不好,拿钱的女孩以后会抬不起头来。你要信任她,她会把钱还给你的。

第二天老师问起这件事,女孩大方地说:“老师,我的钱找到了,是我不小心放错了地方。”

课后,拿钱的同学把钱还给了她,十分感激:“谢谢你这样做。”

我佩服这位爸爸。他看重的不是50元钱,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50元可以害一个人,也可以救一个人。信任可以唤回一个人的良知。

时代在进步,教育方式也在变化。许多老师在培育孩子的诚实品质方面,充分发挥了“信任”的力量。

我还曾听过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真有办法”:

前几天,我们班发生了一件怪事——“讲桌”偷拿了同学的钱,在大家的一通批评教育下,他不仅承认了错误,还把钱还了回来。信不信由你。

那天,李莉突然发现她装在钱包里的十元钱不见了。是谁拿走了呢?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正在同学们相互猜疑的时候,一直站在前面不作声的于老师发了言。

“同学们,大家不要胡乱猜疑了,这首先是对同学的不信任、不尊重。这十元钱,我知道是谁拿的。”

教室里安静极了,大家都瞪大了眼睛。于老师叹了口气,说:“这件事是我的讲桌干的,我希望同学们能对它进行批评。”

什么?是讲桌干的?怎么可能呢?可是看看于老师的表情,又那么认真、严肃,真不明白于老师的宝葫芦里装了什么药。

于老师仿佛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接着说:“请同学们到前面来,告诉这张讲桌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对它进行批评教育。”

同学们面面相觑了几秒钟,开始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有的是严厉的批评指责,有的是耐心的帮助教育。

忽然,于老师拍了拍手说:“好了,批评教育先到这儿,你们看不到我看到了,讲桌已经后悔地哭了,你们快告诉它下一步该怎么办吧!”

同学们又活跃起来,有的说:“把钱偷偷地放回去,我们还会喜欢你的。”有的说:“写一个纸条向李莉道歉,她会原谅你的。”还有的说:“要不你就交给于老师吧,她一定会替你保守这个秘密的。”

最后于老师发言:“同学们,今天你们都说得特别好。我想,这张讲桌一定会吸取教训,尽快改正错误的,谢谢你们给了它一个机会,一个找回诚实、找回自尊的机会。”

你知道吗?这张讲桌真的改正了错误,第二天李莉在书包里发现了讲桌“交”回来的十元钱,同学们都说:“咱们的于老师可真有办法!”

于老师的确很高明,她能巧妙地处理这件事,根本原因是她信任她的学生。

信任是美丽的,信任是无价的,世界因信任而精彩,教育因信任而辉煌。

让我们在信任的路上,用心开垦这一片芬芳的园地,共同创造教育的奇迹!

发现的力量——你就是奇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父亲的朋友问他:“数学精通吗?”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但由于缺乏“伯乐”而常常被忽略了,更不要说是一点点地放大它了。其实,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丰富的金矿,只要肯发现,你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

怎样去发现呢?

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唤起“后进生”信心的故事,令很多教师感动。

他说——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这对“后进生”同样适用。每当我自己感到学生不听我的话时,就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和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发现他可取的地方并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看待孩子也一样,许多优点、长处常常被埋没、被忽略。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有一句名言:“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重视孩子,就是最富有力量的爱。

我去西安兵马俑参观时,导游为我们讲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参观兵马俑时,曾问:这兵马俑是谁发现的?人们告诉克林顿,是一位姓杨的老农民。他在家里挖井时,挖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瓦块,感觉很不一般,就交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经过考察,结论是这个瓦块是秦始皇时代的殉葬品——兵马俑。克林顿十分佩服这位老农民,提出想与他见见面。老农民来后,克林顿掏出一个小本子,恭恭敬敬地请老人签名。老杨头不识字,便认认真真地在上边画了三个圈。

克林顿走后,当地一位书法家教老杨头写字,只写他的名字那三个字。现在,这位老人天天在兵马俑博物馆签名售书,吸引来大批游客。

导游还告诉我,由于发掘出了兵马俑,这里昔日贫瘠的土地成了旅游胜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过去生活贫穷的农民也一天天富裕起来。当地农民中流传着一副挺有趣的对联:

上联:翻身不忘共产党

下联:幸福不忘兵马俑

横批:感谢老杨

仔细想一想,我们应该感谢老杨。他挖出一个瓦块,看到了它的不同,发现了它的价值。

我们做教师的,如果也有老杨这样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孩子也会感谢我们的。

武汉市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就把手高高举起。可叫他起来回答,他又答不上来。

老师课下跟这个同学聊天,问他原因。

“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总举手,想让大家看看,证明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学生对老师实话实说。

老师了解了真情,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且跟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你举右手。”

老师心里有了底,以后上课就抓住这名学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表扬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变得很有起色。

同类推荐
  • 最草根生活

    最草根生活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平民阶层生存状态的纪实力作。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展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
  •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休闲活动和休闲生活,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马克思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将休闲看作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休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国外已有百年,在我国大约也就十年光景。时间虽短,从原来一般视“休闲”为游手好闲、享乐主义,到当下重视休闲、研究休闲,发展休闲业,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象征,是人向自身本来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回归。
  •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热门推荐
  • 傲娇男神老婆你去哪

    傲娇男神老婆你去哪

    某男人意外发现那个自己认为的儿子,居然不是自己的儿子,该死的,怪不得,那个儿子那么嚣张,他急冲冲的冲到客厅指着角落里玩玩具的儿子,说,“那个孩子不是我的,是谁的。”某女淡定的瞥了他一眼,“我从来没说过这个儿子是你的。”揪着那个孩子的衣领,恶狠狠的瞪着他,“说,你爸爸是谁?”那个傲娇的孩子白了他一眼,“无聊。”“……”
  • 换头之后

    换头之后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窗外的热风已经有些懊燥的感觉,只好将玻璃窗合上,打开空调享受一下清凉的空气。心气渐渐清静下来,盛一碗冰凉的绿豆百合汤慢慢喝下,一种惬意涌了上来。望望窗外,天空是蓝色的,几片棉絮状的白云点缀其上,让人有一种朗目悦心的感觉。一切的一切都是惬意的,心中似乎有一种浓浓的暖意,生活正化育出无数的诗心涌出,让我一时竟无法表达了。
  • 再见,白莲花

    再见,白莲花

    “李蕊!你简直不可理喻!”陈沐把她抱在怀里。其实不过是稍微扭了一下,并没有严重到不能走。她藏在陈沐的肩头,露出小鹿一样的双眼,望着渐渐缩小的人影,在幽暗处扯起嘴角。…………“我会去到我想去的地方,一定……”
  • 陪你静静走过

    陪你静静走过

    那些年,有着那些年少时的欢愉,也有着年少时的烦恼,有着痛快时的笑脸,也有着默默时的眼泪,那些年承载着他们的一去不回的时光,那些年依旧散发着童年的味道与记忆,虽然那些年已经远去,那些人也早已远去,但那些年他们共同走过。
  • 暗末法时代

    暗末法时代

    科技的进步就像一把双刃剑。有的人的欲望是权;有的人的欲望是钱,而有的人的欲望是青春永驻……人类为了欲望,把美好的世界推向末日……李林、鲁由、王多将在这末日法则中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 万化魔尊

    万化魔尊

    天不容我,我化身为魔,仙挡杀仙,天挡灭天.
  • 圣果奇缘

    圣果奇缘

    一颗圣果加上一个天才会是什么?没错那是妖孽般的天才。偶有挫折———没事,就当下酒菜吃掉!越到后期修炼越困难?不好意思没感觉到!越到后期修炼越慢?对不起,这个真没感觉到!《圣果奇缘》期待您的到来。哎呦,我看好你哦!
  • 文明延续者

    文明延续者

    浩渺的宇宙中,有着数不胜数的外星文明。当不同的文明形态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是战争还是和平,是强盛还是毁灭…………当选择权就落在你手中的时候,你又将如何选择?
  • 家里有贼

    家里有贼

    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选自《雨巷》我相信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心里一定充满了一种优美的感觉,就像丁香一样。我很想知道,如果这个诗人最后却发现,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偷了他的钱包,随意挥霍,再拿了他的银行卡,狂刷一条街的话,不知道诗人再写这首诗的时候,心里到底是优美还是忧桑了。
  • 太上独神

    太上独神

    穿越异界九死一生,血杀天下,草根崛起,执掌天地,为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