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1200000066

第66章 莫拉维亚(意大利)

作者简介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1907-1990年),意大利作家。他以娴熟的技巧,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日益丧失理想、陷入无可挽救的思想危机的现状,展示出西方社会富裕的物质生活向贫困的精神生活的尖锐矛盾。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罗马故事》、《罗马故事新编》,长篇小说《乔恰拉》、《内心的生活》等。

阿克拉人的服饰

从客房的阳台上,我可以一览无余地俯瞰加纳首都阿克拉的全景。蔚蓝的天空罩上了一层轻纱,金黄、青灰的云丝雾缕轻松地漂游,脚下的城市颇像一盆黑菜汤。刚刚煮沸的汤中浮起点点白色的面片。大株大株热带树,披拂着沉重的、浓绿的枝叶,树影墨黑,好似汤中的黑菜;一座座鲜红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而今星罗棋布般在整个城市涌现,很像菜汤中的面片。我下榻的旅馆就是这众多的新建筑之一,它坐落在一个大花园的中央,花园里一簇簇红花,如喷火蒸霞般盛开。这幢崭新的大旅馆,色彩明丽,造型精致,我姑且把它称之为新非洲风格。

旅馆的拱形走廊里,散放着许多椅子和小圆桌,游客可在那里随意休憩,喝上一杯上好的冰镇饮料。餐厅异常宽敞,一排排大玻璃窗全是淡紫、米黄色调,给人分外明净、和谐的感觉;每一张餐桌上摆好了擦得锃亮的餐具和晶莹的酒具,非洲侍役衣着的讲究足以跟18世纪芭蕾舞演员媲美;这一切都给空间平添了熠熠的光彩。旅馆的前厅宏轩、舒适,一间大酒吧,高大厚实的柜台倒有点像教堂的祭坛;电梯是完全用金属造的,把旅客送往高层各个宽阔、明亮、装着空调的走道;客房里的各种陈设,从一色上等白瓷砌的盥洗室到塑料地板,从热带植物织制的窗幔到现代风格的淡色家具,无一不透出豪华、优雅的气派。

这座旅馆建成于什么时候呢?看来是不久以前才告落成的,因为根室在他撰写的关于非洲的著作中,曾使用如此缺乏诱惑力的字眼来描绘1954年的阿克拉:“触目皆是乱糟糟的景象,用铁皮搭的棚屋,摇摇欲坠的木房,破颓的柱廊下几间简陋的小店铺,七零八落地混杂在一起。旅人获得的头一个印象,是迹近绝望的荒凉。”变化也许是那以后两三年发生的。而且,诚如我们前面所提及,这座旅馆并非独一无二的现代化建筑。只须向城市新区投以匆匆的一瞥,即可发现那些最时髦的政府各部所在的大楼,它们高耸在钢筋水泥立柱上,长长的游廊跟办公室相连,办公室里的家具是清一色的瑞典样式,官员们身穿短袖衬衫和雪白的长裤,翻阅着卷宗,他们的助手无一例外地都是衣着个时而又迷人的女秘书;绿色森然的热带草木间,点缀着白玉似的别墅和带拱廊的两色住宅。

阿克拉新区的街道,迤逦在一座座鲜花盛开的花园里,仿佛是一座大花园里的条条林荫道。街道上只能偶尔遇见几个行人,但不时有美国、英国产的小汽车急驰而过。

自然,根室描述的那个充斥卑陋民房的旧城,如今依然存在,它跟豪华的、现代化的新城和睦共处。从我下榻的旅馆驱车十分钟光景,柏油马路渐渐消隐,一锅玉米粥似的黄土路取而代之,整整齐齐排列的水泥建筑物也消失了,只见崎岖不平、路面被掘开的土路两旁,尽是犹如一丛丛野蘑菇似蔓生的茅棚和木房。阿克拉的市中心也还没有获得更新:一条歪歪扭扭的宽阔马路,跟城市的“西部地区”相连,两侧的房子形状各异,这里一座墙面全是落地大玻璃窗的时新的大楼,那儿一间屋顶用凹凸不平的铁皮盖的小棚子,远处一长列二层楼的宅邸,再往远处,又可能是一间简陋的茅屋。便道上停靠的小汽车鳞次栉比,跟露天市场紧紧挨着;露天市场里摆着一遛地摊,货主全是臃肿肥胖的妇女,大草帽遮掩着她们的面孔,丰满的臀部坐在过于窄小的板凳上。

展现于我们眼前的是两个城市,一个是优美的、现代化的城市,另一个是衰落的、贫苦的城市;在这两个城市之间,竟全然看不到任何中间地带,譬如中产阶级的住宅区。同样,在阿克拉,乃至整个非洲,在昨日的殖民主义与今天的新资本主义之间,缺乏过渡的阶段。从戴着软木头盔的军人到身着浅色服装的银行家,从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棚屋到摩天大楼,没有任何的过渡,唯有骤然的突变。在装有空调的现代化机关里办公的年轻官员,他的父亲也许就居住在热带大草原的一间茅屋里,每日放牧牲畜,一手执着柳条鞭,另一只手握着一柄利矛,作为防御野兽侵袭的武器。

此种情形表明,新资本主义正以迅猛的气势向非洲扑去,犹如用火种去点燃一堆干燥而又富于油脂的材料。就阿克拉的大旅馆而言,它不过是从大西洋直至印度洋的黑大陆上到处涌现出来的同类建筑中的一个代表。在非洲各大城市的现代化街区,众多的新建筑在这样的旅馆旁边拔地而起,它们是欧美大资本对非洲怀有浓厚兴趣的佐证。用乌黑闪光的大理石和嵌着灰白晶粒的花岗岩盖起来的阴暗、傲慢、冷冰冰的银行大楼,跟苏黎世、伦敦、纽约和法兰克福的金融大厦如出一辙。精致的摩天大楼浑体用玻璃和金属造就,它们的黄铜门牌上镌刻的文字几乎全以令人肃然起敬的缩写结尾:ltd;百货商场里,大玻璃窗和自动扶梯光彩夺目,售货员一律身着制服,和纽约超级市场里的相差无几。

如今,旧殖民主义,连同它的颓败的带凉台的别墅,它的维多利亚式的旅馆,它的奴隶制时代的酒吧,它的尘土飞扬的商店,总而言之,连同它的全部康拉德式的优美情调,统统远离了我们。新资本主义全然不畏惧疟疾、苍蝇、潮湿或干燥的酷暑,毫不顾忌雨天的泥泞与夏令的灰尘,居民落后、原始的粗俗,道路与城市的匮乏。工业和医学的胜利经验,使新资本主义愈益强盛,它现在深信,跟人口众多的亚洲,受到西班牙传统羁绊的、沉睡的拉丁美洲比较起来,它拥有足够的力量迅速吞噬非洲。新资本主义对非洲的兴趣,不只出于对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和各种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的需求,而且是为着跟共产主义的竞争,为着尽快以消费革命去扑灭任何可能的政治革命。

诚然,一些手中握有统计资料的人,会列举各种数字和事实,比我更确凿无误地阐明,新资本主义对非洲的侵略究竟意味着什么。而我只不过是对经济学家们通常不予理会的一切发生兴趣,换句话说,我仅仅对这一侵略的最不合乎理性,却又并不因此而丝毫丧失其重要性的某些特征发生兴趣。毋庸置疑,当共产主义红星照耀亚洲的时候,新资本主义的白星在非洲上空闪烁,至少眼下的情形是如此。或者说,鉴于历史的、种族的、心理的和美学的缘由,非洲人虽然面临着跟亚洲相近的经济不发达和社会、文化落后的问题,但跟信仰马克思主义或被马克思主义吸引的亚洲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更乐意接受西方的解决办法。

这种侵略的最不合乎理性的特征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首先,殖民主义在非洲远比在任何其他地区更加残酷、更加强大,它迫使非洲人不得不接受他们与之斗争的殖民主义者的文化;此种状况的发生,部分地是由于欧洲文化中有着针对它本身包含的邪恶的最有效的解毒剂,部分地是由于刽子手和牺牲者之间一直存在的吸引和排斥的关系。其次,不能忽视非洲文化的个性特征;非洲历史上从来不曾存在过像亚洲那样频繁出现的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的大帝国;除去部落和家庭之外,非洲人像空中的鸟儿和水中的鱼儿一般自由自在。第三个原因在于非洲的拜物主义和迷信的特殊性,它们不像亚洲的宗教那样构成理解和接受工业文明的障碍,相反地,它们恰恰推动了对机器本身所蕴涵的拜物主义和迷信的理解和接受。除此而外,还可以补充另一个因素,非洲人的幼稚性:新资本主义以它大量倾销的轻工业品,装潢漂亮、精巧和几乎全是剩余的商品诱惑着非洲人,正如一二百年以前西方冒险家用威尼斯的铜丝和念珠引诱非洲人,换取黄金、象牙和珍贵的木料一样。

我一面这么默默思忖,一面沿着阿克拉大马路悠悠漫步;周围来来往往行人缤纷的肤色叫我大开了眼界。我惊奇地观赏着一幅令人赏心悦目而又不可思议的场景。在两列东倒西歪和参差不齐的建筑物中间,蠕动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服饰的色彩之鲜艳,构图之大胆,超出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男人们用五颜六色、图案新奇的棉布,从头到脚裹住身子,仅仅裸露出脖颈、一只肩膀和一只胳膊,很像古罗马人身穿长袍的样子。女人们把印花布紧紧裹住腰肢和胸脯,仿佛大都会的女士,或者上斯卡拉大剧院去听歌剧的太太们身穿的夜礼服,一条彩巾在头上来来回回盘裹了几圈,好像脑袋上顶了一只大花瓶似的。这些花布全是按照原始的、粗犷的格调设计和印染的,然而,行家的敏锐目光却能发现,这种原始的、粗犷的美其实是二度产物,换句话说,它渗透了欧洲先锋派的绘画经验。商贩们在露天市场向过往行人大量兜售的,大抵都是此种质地异常粗糙,但价格又极其低廉,把如此强烈而又如此瑰奇的色彩,如此怪诞而又如此魅人的构图巧妙交织、浑然一体的纺织品。看得出来,这里有着原始艺术和高更、立体主义和黑色艺术的影子。这些来自曼彻斯特、荷兰的棉布,既表达了又同时刺激了非洲人对浓艳的色彩的追求;而浓艳的色彩映在乌黑的皮肤上,总是能产生极佳效果的。

我一路上打量着这些身着长袍和晚礼服式衣裳的男男女女,他们颇像开屏的孔雀,沐着炎炎的阳光,神气昂扬地行走在飞扬着灰沙的街道上,沉浸于虚浮而永恒的节日气氛之中。我忽然回忆起访问苏联塔什干一家纺织厂时,主人向我展示的样品。假若把它们跟阿克拉的非洲人身穿的英国或荷兰的印花布比较,毋庸置疑,色彩和图案那么古板、陈旧的苏联纺织品会丢脸出丑的。由此不妨推想,西方的纺织品,乃至它的全部轻工业品,无一不在心理上、文化上为新资本主义向阿克拉的渗透清扫道路,而苏联轻工业尽人皆知的缺陷,则跟它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扩张产生迥然相异的效果。诚然,人不能仅仅为花布和其他类似的物品而活着,但也不能仅仅靠推土机、拖拉机、汽轮机、挖掘机而生存。从阿克拉人身穿五色缤纷的服饰时流露出来的喜不自胜的情绪,大致能作出这样的判断,至少在世界的这一地区,轻工业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满足,而重工业对此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名篇鉴赏

不同于一般游记描摹名胜古迹、猎取异国情调的路子,《阿克拉人的服饰》力求从知识方面发现非洲,即希望认识它和理解它,从文化角度去思考非洲今昔状况。

文中,作者把自己的观点同19世纪欧洲人对非洲的“侵略性发现”相对立。他着重叙述非洲国家独立后出现的新气象、殖民主义者遗留下来的痕迹,并展示新与旧的巨大反差与二者之间的强烈冲击,如“同样,在阿克拉,乃至整个非洲,在昨日的殖民主义与今天的新资本主义之间,缺乏过渡的阶段”,这样的语言对非洲现状分析得就十分到位。

文中作者还谴责了新殖民主义者对非洲实行的经济的、旅游的、文化的“暴力”。如“新资本主义全然不畏惧疟疾、苍蝇、潮湿或干燥的酷暑,毫不顾忌雨天的泥泞与夏令的灰尘,居民落后、原始的粗俗,道路与城市的匮乏”、“新资本主义对非洲的兴趣,不只出于对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和各种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的需求,而且是为着跟共产主义的竞争,为着尽快以消费革命去扑灭任何可能的政治革命”等等语言深刻中肯。

最后作者对非洲大陆迷人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也给予了真切细致的描绘。如“大株大株热带树,披拂着沉重的、浓绿的枝叶,树影墨黑”、“我一路上打量着这些身着长袍和晚礼服式衣裳的男男女女,他们颇像开屏的孔雀,沐着炎炎的阳光,神气昂扬地行走在飞扬着灰沙的街道上,沉浸于虚浮而永恒的节日气氛之中”等语句为我们展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非洲。

从艺术上看,作者把对非洲社会深层状况的探索熔铸于生动细致的描绘之中;将平实的叙述同富含哲理的论述紧密交织,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文章颇具可读性。

同类推荐
  • 文学概论新编

    文学概论新编

    本书内容包括文学本体论、文学功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鉴赏论、文学发展论五章。
  • 用破一生心

    用破一生心

    一提起智慧,一谈到哲学,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柏拉图与弟子们散步其中的古希腊阳光下的花园。可是,洛阳宫长生殿的镇殿金狮子,似乎却被很多人漠视。
  • 午后的镜子

    午后的镜子

    杨森君,笔名杨迈,宁夏灵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致力诗歌创作二十余年。已出版诗集《梦是唯一的行李》、《上色的草图》、《砂之塔》(中英文对照本)、《午后的镜子》,随笔集《冥想者的塔梯》(与人合著)、《草芥之芒》。《午后的镜子》是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之一。收录了作者《十一月的山上》、《向下望去》、《观察一滴水》、《清水营湖》、《高空》、《黑山》、《桃花》、《再次来到镇北堡》、《五月十六日在磁窑堡西夏瓷窑遗》、《在东庄子草原上》、《登秦长城》、《荒芜之述》、《东塔寺院》、《中午之蔽》等。
  • 见贤集

    见贤集

    该书收录的21篇文章,按“解读书味”、“品读书画”和“点读书章”分类。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热门推荐
  • 寻根之炽焰

    寻根之炽焰

    “为何而战,因何而生。我为谁狂,谁为我哀。亿万年的等待,为红颜一战,只剩心碎。你是开创者又如何,我要打破这个规则!”龙炽焰双拳周围无数星辰围绕,散发着七彩光芒,将开创者束缚,没有声音,只有强烈的光芒,和如玻璃碎片一样的画面。“我为人王,为苍生而战,为正义而战!”-龙炽焰。
  • 全职抓鬼人

    全职抓鬼人

    一个初下山的小道士,全职抓鬼,兼职泡妞。且看他如何怀抱温香软玉,在一次次酣畅淋漓的战斗中走向人生巅峰!扣人心弦、痛快过瘾,绝对爽文,速来关注!
  • 女科折衷纂要

    女科折衷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韩娱之女神恩惠

    韩娱之女神恩惠

    新人练手只为尹恩惠!
  • 我心永恒完美人生

    我心永恒完美人生

    沧海一粟,人间沧海变沧田,世上哪有什么完美,一个少年出身豪门,却从荒芜走出,一路荆棘勇闯天涯直达巅峰,天地为之颤抖,我心永恒制订完美人生。
  • 末世之不死之身

    末世之不死之身

    一次看似毫无风险的实验却发生意外的爆炸实验病毒的泄漏让无数生物得以感染……从此人类不再是生物界中的领头者,取而代之的是从未在这文明世界中出现的一种生物--“丧尸”无尽的变异与进化,一代又一代的丧尸群体蔓延在世界中的各个角落人类该何去何从?末世之中又该如何生存下来?逃避?厮杀?还是堕落?挣扎在末世,他该如何保护自己?且看他在这末世当中如何夺取属于自己的天下,进化为最高的强者!
  • 魔动大荒

    魔动大荒

    莫欺少年穷!看一个天才少年如何成为废物,又是如何走上天才之路。曾经的他,是魔界尊主;曾经的她,是天界神女。千年前,他为爱慷慨赴死;千年后,他为爱大杀四方。他对她说:“世人不允,吾便杀光这世人!”“能救你一命,纵然屠杀万里,罪孽缠身,又有何妨!刀斧加身,我心依然。”“逆天改命,为天不容;我命偿还,吾心情愿。只为再见你一抹笑颜...”“一生一世?笑话,我要的是百世归一!”
  • 白芍花谢

    白芍花谢

    白芍花开在那年被我们遗忘的日子,又谢在我们记起的时光。
  • 超时空战略支撑

    超时空战略支撑

    主角被外星人改造后能穿越现代和40年代,利用外星舰的功能,用现代物资支撑八路军抗日,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