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1200000030

第30章 叶芝(爱尔兰)

作者简介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年)爱尔兰诗人和剧作家。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早期作品带有唯美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后期作品逐渐融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哲理思考为一体。代表作:诗歌《钟楼》、《盘旋的楼梯》及《驶向拜占庭》;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1916年的复活节》等。

最后的吟游诗人

麦克尔·莫伦大约于1794年出生在都柏林的特区弗得尔巷,离黑皮茨不算远。他生后两个星期,由于一场病,眼腈完全瞎了。然而,他的父母却因祸得福了。他们不久就有可能让孩子到街头和跨越利弗河的桥上去一面唱诗一面讨饭。他们可能真希望他们那个家庭里像麦克尔·莫伦这样的孩子越多越好,因为这孩子不受视觉的干扰,他的头脑就成为一个完美的回声室——日间每一件事物的运动,公众激情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在那回声室里悄悄地变成诗歌,变成优雅的谚语。后来孩子成了大人,成为特区中公认的吟游歌手的头领。织布工麦登,从威克洛来的瞎子小提琴手基阿尼,来自米斯的马丁,天晓得从哪儿来的门·布莱德,还有那个门·葛莱恩——后来奠伦死了,门·葛莱恩披着借来的羽毛,或者还不如说挂着借来的破布片,昂首阔步,好不神气,让别人一看,还以为压根就没有过莫伦这人。莫伦生前,门·葛莱恩以及好多好多别人,在莫伦面前都毕恭毕敬,把他看做他们那伙人的头领。别看莫伦两眼啥也看不见,他讨老婆可倒没费什么劲儿,并且还可以挑挑拣拣呢,因为他是乞丐兼天才,一身而二任焉,这很讨女人的欢心。女人,也许由于自己总是循规蹈矩的,所以倒喜爱出人意表的、曲里拐弯的和让人琢磨不透的玩艺儿。别看莫伦衣衫褴楼,他可不缺好吃的东西。有人还记得他曾经特别喜欢吃续随子酱,一次因为没有这东西佐餐,他居然义愤填膺,把一条熟羊腿朝他老婆扔过去。他,穿着那件镶着扇形花边连披肩的起绒粗呢外套,还有那条旧灯芯绒裤子,很大的拷花皮鞋,拄着一根用皮条紧紧系在手腕上的结实的手杖,那模样可并不怎么中看。假如那位国王们的朋友、吟游诗人麦克康格林在科尔克的石柱下,从先知的视像中见到莫伦的模样,一定会吓得大吃一惊的。尽管现在的短斗篷和行囊不时兴了,可莫伦却是个真正的吟游歌手,而且同样是一位属于人民的诗人、滑稽演员、新闻传播者。早晨,他吃完了早餐,他的妻子或哪一位领导就读报给他听,不断地念呀!读呀!一直到他打断他们说:“行了——让我来想”;这样想着,这一天当中要讲的笑话、要唱的诗歌就都有了。而且整个中世纪都在他那粗呢外套里面藏着呢。

他倒不像麦克康格林那样憎恨教堂和牧师,每当他酝酿构思的果实还没有完全成熟,或者当人群叫喊着要他讲更实在的故事的时候,他就会朗诵或者吟唱一首故事诗,一首民谣,讲《圣经》里的圣徒或殉教者的奇遇。莫伦站在街头墙角,只要人群靠拢过来,他就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我把一个熟悉他的人的记录照抄在下面):“都靠拢过来,孩子们,围在我身旁。孩子们,我是不是站在水洼里了?我站的地方可是湿的?”几个孩子随即嚷开了:“不,没有!你正站在好好的平地上呢。接着讲‘圣玛丽’吧,继续讲‘摩西’吧。”每个人都要他讲自己最爱听的故事。这时候,莫伦猜疑地扭动了一下身子,抓住破衣服,突然高喊着:“我的知心朋友这会儿都在我背后使坏!”最后他说:“假如你们再这样欺骗捉弄我,我就要把你们几个人往架子上吊起来。”他这样警告着那些孩子们,同时开始朗诵他的诗歌。也许他会再推迟一下,问道:“现在我周围站满了很多人吧?有没有可恶的异教徒在场?”他最著名的宗教故事是《埃及的圣玛丽》。这是一首非常庄严的长诗,是把科伊尔主教的长篇著作压缩而成的。诗中讲到一个放荡的埃及妇人,名叫玛凡,她不怀好意地随着香客去耶路撒冷朝圣。后来,她发现自己被一种神力所支配,不能进入神庙,她忏悔了,躲避在荒漠里,在孤独的苦行中度她的余生。最后,她临死的时候,上帝派主教索西莫斯来倾听她的忏悔,给她做最后的圣礼,在上帝派来的狮子的帮助下,主教为她掘了坟,把她安葬了。这首诗有一种可厌的18世纪的调子,不过它特别出名,人们总是要求唱这首诗,以至于莫伦得了个外号叫“索西莫斯”,而且凭这个外号他才被人记住。他自己也作了一首虽然不是非常接近诗但比较接受诗的作品《摩西》,不过,庄严的调子他实在坚持不下去,唱不多久他就依然用叫花调,仿照他以前唱的那样,唱成顺口溜了:

在那埃及国,尼罗河奔腾土地广,

法老的女儿去洗澡,体面又大方。

洗澡刚完毕,她就跨步登上岸。

沿岸跑起来,要把她高贵的皮肤来吹干。

她碰到野草摔了跤,这时候她看到,

一捆稻草里边有一个婴儿在微笑。

她把孩子抱起来,语气温和地发话问:

“催人老的野草花,姑娘们,你们谁是这孩子的亲妈妈?”

他那幽默的诗句其实常常是那种让他的同时代人出乖露丑的冷嘲热讽和不经之谈。例如,他最乐意让一位由于爱摆阔气和手脚不干净而出名的鞋铺老板始终记住某一首诗的毫不足道的来源,这首诗只有第一节流传下来了:

在昂藏胡同的尽头真肮脏,

住着迪克·麦克伦那个臭皮匠;

在国王古老的统治下,他婆娘是个粗壮大胆的卖橘子女人。

在埃塞克斯桥上她扯着高嗓门,

“六便士一斤”是她的吆喝声。

可迪克穿着件外套簇新,这会子他终于成了个自由民。

他是个倔老头,跟他的家族一个样。

在大街上,他唱着好像发了狂,

哎唷哎唷哎哎唷,跟他的婆娘一起唱。

他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事,还要对付许多侵犯他权利的人。有一次,一个好管闲事的警察把他当做流浪汉抓了起来。莫伦提醒他的法官阁下别忘了先驱者荷马,他宣称荷马也是一位诗人、一个瞎子、一名乞丐。这时,他得意洋洋地在一片笑声中被赶出法庭。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他也就不得不面对更大的困难。各式各样的模仿者纷纷出现。例如有一位演员,在舞台上模仿莫伦讲故事、唱诗,打扮成莫的样子,用这个来挣钱,莫伦挣多少个先令,那演员就能挣多少个尼。一天晚上。这个演员正同几个朋友在一起进晚餐的时候,一场关于他的模仿是否过了头的争论展开了。结果大家都同意让群众来判断。赌的是在一家有名的咖啡馆请吃一顿四十先令的晚餐。这位演员就在莫伦常去的埃塞克斯桥上占了个位置。马上一小群人就聚集过来。他还没唱完“在那埃及国,尼罗河奔腾土地!”这句诗,莫伦本人就来了,身后也跟着一群人。两群人在极大的兴奋和笑声中相遇。“善良的基督徒啊。”假扮者喊道,“有人要那样模仿我这可怜的瞎眼人,能行吗?”“那是谁?是骗子。”莫伦答道。“滚开,你这个无赖!你才是骗子!你不怕上天赐给你的光会因为你嘲笑可怜的瞎子而从你眼晴里消失吗?”

“圣徒啊,天使啊,世界上好人真得不到保护吗?你是个毫无人性的骗子,竟想要夺去我得到面包的正当权利。”可怜的莫伦回答说。

“你,你这可恶的人,你不让我继续朗诵我这美丽的诗篇。基督的信徒啊,你们做做好事吧,能不能把这个家伙揍一顿赶走?他占了我的便宜是因为我跟前只有一片黑暗。”

这位假扮者,知道自己占了上风,于是感谢人们的同情和保护,又继续唱诗了。莫伦心中迷惑,暂时沉默,静听着。没多久,莫伦又开口道:

“你们中间真的没有人能够认出我吗?你们认不出我是我本人,而那个人却是别人吗?”

“我愿意继续吟唱这个动听的故事。”假扮者打断了莫伦的话,“我请求各位给予仁慈的关怀,让我把这首诗继续唱下去。”

“你没有灵魂需要拯救吗,你这嘲笑上天的人?”莫伦叫嚷着,被这一次侮辱激怒得几乎发狂了,“你是要抢劫可怜的人,同时毁灭这个世界吗?啊,世界上竟有这样的罪恶。”

“我把这罪恶留给你们,朋友们。”假扮者说,“请你们把它交还给那个真正的黑心肠,你们都熟识的那个人,这样,把我从他的诡计多端中拯救出来吧。”他一面说,一面收了几个便士和半便士。他这样做的时候,莫伦开始唱《埃及的玛丽》了,可是愤怒的人群抓住他的拐杖,要痛打他。正当这时,人们又发现他的外貌酷似本人,于是重新陷人了迷惘。假扮者这时冲着人群喊,要他们“抓住那个坏蛋,叫他马上知道究竟谁是骗子!”人们给他让道,让他走到莫伦跟前,可他并没有同莫伦干起来,而是把几个先令塞到莫伦手中。然后他转向人群,向大家解释说他的确只是一个演员。他打了一个赌,刚打赢了。这样,在群情激动当中,他离开了人群,去吃他赢得的那顿晚餐了。

1846年4月,人们告诉神甫说麦克尔·莫伦已处在弥留之际了。神甫到培特立克街十五号屋里草铺的床上找到了他。屋子里挤满了那些贫穷的吟游歌手,他们来到这里,在这最后的时刻给莫伦一点欢乐。他死后,吟游歌手们带着提琴之类的乐器又一次来到这里,为他好好地守灵,每个人都用自己掌握的方式,如唱支歌,讲个故事,说句古老的谚语,或者吟一首优雅的诗,来增添欢乐的气氛。他已经结束了他的一生。他已经祈祷过了,忏悔过了,他们怎么会不诚心诚意地为他送行呢?第二天就举行了葬礼。他的一大帮崇拜者和朋友们同他的棺材一起登上了灵车,因为那天下雨,天气糟糕透了。他们还没有走远,突然一个人说:“天气真是冷得要命,是不是?”“加拉,”另一个人回答说,“等我们到了墓地就会跟死人一样僵硬了。”“让他倒霉好了。”又一个人讲道,“我真希望他再坚持一个月,到那时候天气会转暖的。”一个叫卡罗尔的人随即拿出了半品脱威士忌酒,他们全都喝起酒来,为死者的灵魂祝福。然而,不幸的是灵车超载了,还没有到达墓地,灵车的弹簧就崩断了,酒瓶也碎了。

莫伦在他正在进入的那另一个王国里一定会感到不舒服,感到尚未死得其所,而这时候,也许他的朋友们正在为他祝酒呢。我们真希望有一个宜人的中间地带已经为他准备好;在那里,他只要用新颖而更加悠扬的调子吟唱下面这样古老的谣曲,他就能把披散着头发的天使们召唤到他周围来:

围拢来,孩子们,你们可愿意在我的身边围拢来?

老婆子萨莉还没有把面包和茶壶给我送过来,

快来听我把故事讲起来。

在那里,他会把令人讨厌的冷嘲热讽和无经之谈投向众天使。尽管他衣衫褴褛,但很可能他已经发现并且采集了那崇高真理的百合,那永恒之美的玫瑰。很多爱尔兰作家,无论是著名的,还是被人遗忘了的,正由于没有采集到这些花朵,所以都像海边碎裂了的泡沫那样,无声无息地消逝了。

名篇鉴赏

作为一种职业,“吟游诗人”听起来似乎很“雅”,而且在当年曾受到过尊重和爱戴,比如瞎眼的诗人荷马正是如此。然而,从叶芝的时代开始,这种职业就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两眼一抹黑、会说唱的乞丐,常常成为被愚弄的对象,这一点可以从《最后的吟游诗人》中得到印证。

文中那位叫莫伦的盲人便是作者所说的“吟游诗人”。在这里,叶芝对于他显然是偏爱的。因为在叶芝看来,盲人“不受视觉的干扰,他的头脑就成为一个完美的回声室——日间每一件事物的运动,公众激情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在那回声室里悄悄地变成诗歌,变成优雅的谚语。”作者所欣赏的正是他们身上的真实性及充溢在他们心中的真实感情。

然而,这只是文章的一层思想,在欣赏之外,作者更想说的是另外一种情况。作者接着写了一件看似很滑稽的事:凭着自己的天赋,“吟游诗人”莫伦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但麻烦也接踵而至,模仿他的人纷纷出现,甚至有个演员为了要白吃一顿四十先令的晚餐与人打赌,在莫伦常去的地方用莫伦固有的腔调有板有眼地吟唱。当莫伦来到的时候,演员竞反客为主指着他的鼻子斥责道:“你这个无赖,你不怕上天赐给你的光会因为你嘲笑可怜的瞎子而从你的眼睛里消失吗?”两人的身后各有一群笑不可抑的闲汉。真莫伦百口莫辩,欲哭无泪,假莫伦见好就收,得意洋洋地去吃他的白食了。这件事表面看来有些可笑,但字里行间却流露着作者的无奈。因为尽管这位被作者所钟爱的“吟游诗人”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在最终他还是难以摆脱被欺辱的弱者处境。这是一种文化的没落,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哀。而这种悲哀在文章的最后体现得也更为深刻:莫伦的死为“吟游诗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守灵的都是他的同行,他们或唱歌、或吟诗、或讲故事、或说谚语……热闹中透着冷清,有一种凄凉而伤感的美。而在这个时代,代表一种真实、自由的文化形式的“吟游诗人”大概就应该如此“收场”吧。

同类推荐
  •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是重庆诗人李海洲近年来的诗歌自选集。本书收诗47首,共5辑,后附访谈和评论各一篇。“一个孤独的国王”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寂寞里抒情,语言里穿梭,恣肆着想象,玩味着孤独。这些诗,无一不是自由个性的产物,彰显出诗人无拘无束的才情,浪漫,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山城与江南的意象中尽情穿越梦游。在诗歌艺术的纯粹性方面,颇有造诣。
  • 古寺钟鼓声

    古寺钟鼓声

    知名作家张记书的作品集《古寺钟鼓声》知识性 、新闻性的因素较多,作家是靠一种机智的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进而启迪读者的。《古寺钟鼓声》所收录的小小说,尽管也有意蕴深厚,余味悠长 的作品,但多数作品给人一种泾渭分明的感觉,要么 直截了当,作家的态度在作品中一目了然;要么作家把无解的生活原生态地放到读者面前,交给读者由读者自己定夺。小说艺术本就是一种留白艺术,是由作者与读者来共同完成的一种艺术。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西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西学精粹

    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篇篇美文、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孑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糟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

    本书汇集了许立志2010年以来所写的近200首诗,其中大部分诗作是在富士康打工期间内完成的。在艰辛的打工生活中,在劳碌的流水线生产操作之余,他一直坚持颇具水准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朴素、斩截而又强烈,兼具抒情性与批判性,常以荒诞的或令人震惊的笔触书写悲辛的底层生活与幽深的死亡诗意,以此来为两亿多命运的同路人立言,为底层的生存作证。
  • 故乡是一段岁月

    故乡是一段岁月

    本书是一部有关童年、儿童、儿童文学的论文集,分为四辑:写给春天的文学、天籁之音、他山之石、文学与家园。
热门推荐
  • 柯南之为新星而穿越

    柯南之为新星而穿越

    是梦吗?柯南世界……穿越?怎么可能?!不管是不是梦,在那里面度过的一切回忆,将记录在这本书里……
  • 网游老婆是修真者

    网游老婆是修真者

    网游老婆是真正的妹子这种事,已经足够匪夷所思,然而她居然还自称是修真者,非要拉我也进入修真界?!妹子,你长的如此可爱却搞这种新型传销真的好么?这是一个大好青年被网游老婆拉入都市修真界,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都市修真,恣意纵横的生活,结果……为什么你们修真者日子过的如此贫苦,为什么你都穷成这样还整天玩网游?什么,你说玩网游也是修真的一部分!?
  • 诞辰与丧葬习俗(中国文化史丛书)

    诞辰与丧葬习俗(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尸仙记

    尸仙记

    一朝入道迷途海,绝壁荆棘艰险路。世间万物稀如愿,苦心尽智化刃行。得道长生为哪般,时光若回着青衫。
  • 王源:莫忘初衷似念君

    王源:莫忘初衷似念君

    他和她之间什么都没有,却都还爱着对方,谁都不敢越过那条线,这发展复杂,后面却又牵扯着一个又一个事件……(文章纯属虚构,请勿上升真人,作品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拐个王爷当夫君

    拐个王爷当夫君

    喝凉水噎死的陶依然穿越时空刚上高冷妖孽小王爷从此誓要把妖孽王爷纳入自己的名下某王爷:我只是着凉有些头痛为什么要脱衣服某女:我这是对你的身体负责快让我看看有没有转移到其他地方某王爷扶额感冒也会转移吗·····听说丞相女儿喜欢王爷······哎呀我去这必须扼杀在摇篮里什么小荷花,白莲花通通连根拔起以绝后患·····
  • 莫家阿宝

    莫家阿宝

    数年前,她乃莫家娇女,而他是朝廷捉拿的逃犯。她于破败的土地庙中救下他的性命。他说他叫十二郎。数年之后,他名动天下,成为功成名就的护国将军;而她沦为罪人之女,阖家被抄。可十二郎久久未至。渐渐地,她也就忘记了十二郎其人其事。只是,她不知道,她与十二郎早已痴缠了许久,久于她所知道的那些时光。
  • 琁君传

    琁君传

    一个人的一生会牵引出多少爱恨情仇?一个人的爱又能包容多少仇恨心酸?在这场情感的交锋中,没有赢家与输家,有的只是一段段过往,一次次辛酸。
  • 染血纪元

    染血纪元

    动荡不安的世界,少年踏上修炼之路,黑暗时代来袭,俯视群雄,剑指苍穹。
  • 异世界的那些事

    异世界的那些事

    邂逅可不是什么闹着玩的东西,一个简单的事情可能就会引起一个巨大的爆炸。这是我小学构思的一个,虽然可能内容语言不好,但这就是童年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