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1200000025

第25章 雨果(法)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法国民主作家、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二十岁时发表《颂诗集》,一举成名。此后长期从事文学创作。著作颇丰,包括二十六卷诗歌、二十卷小说、十二卷剧本、二十一卷哲理论著及大量游记、日记等。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诗集《光与影》、《秋叶集》等。

巴尔扎克之死

1850年8月18日,我的妻子曾在白天去看望德·巴尔扎克夫人,她对我说,德·巴尔扎克先生奄奄一息,我直奔他那里。

德·巴尔扎克先生一年半以前染上了心脏肥大症。二月革命以后,他到了俄国,在那里结了婚。他动身前几天,我在大街上遇到他,他已经叫苦不迭,大声地喘息。

1850年5月,他回到法国,结了婚,变得富有,却行将就木。回来时他已经双腿肿胀。四个会诊的医生给他听诊,其中一个即路易先生7月6日对我说:他活不到六个星期,他和弗雷德里克·苏利埃患的是同一种病。

8月18日,我跟我的叔叔路易·雨果将军共进晚餐,一散席,我便与他分手,乘上一辆出租马车。马车把我送到博永区福蒂内林荫大道14号。德·巴尔扎克先生就住在那里。他买下德·博永先生的公馆的残留部分,这座低矮住宅的主要部分出于偶然才避免拆毁。他把这些破房子用家具布置得富丽堂皇,使之变成一幢迷人的小小公馆,大门面临福蒂内林荫大道,一个狭长的院子当做小花园,小径那里切割开花坛。

我按了按铃。月光蒙上了乌云,街道杳无人影。没有人来开门。我按了第二次铃。门打开了。一个女仆手拿蜡烛,出现在我面前。

“先生有何贵干?”她问。

她在哭泣。

我报了自己的名字。女仆让我走进底层的客厅,在壁炉对面的一个托座上,放着大卫的巴尔扎克大理石巨大胸像。一支蜡烛在客厅中央的椭圆形华丽桌子上燃烧着,这张桌子以六个式样至善至美的金色小雕像作为支脚。

另一个也在哭泣的女人来对我说:“他已奄奄一息。夫人回到了自己房里。医生们从昨天起已撒手不管他了。他左腿有个伤口。生的是坏疽。医生们束手无策。他们说,先生的水肿是像猪肉皮似的水肿,是浸润性的,这是他们的话,皮和肉就像猪肉。不可能为他做穿刺术。嗨,上个月先生就寝时撞上一件有人像装饰的家具,皮肤划破了,他身体内所有的水都流出来了。医生们说:哎呀!这使他们吃惊。从那时起,他们给他做穿刺术。他们说:按常规办事吧。但腿上又生了个脓肿。给他动手术的是鲁先生。昨天,起掉了器械,伤口并不出脓,但发红、干燥、火辣辣的。于是他们说:他完了!便再也不来了。派人去找了四五个医生,都白费力气,所有的医生都回答:没有办法。昨夜情况恶化。今天早上六点,先生不能说话了。夫人派人去找教士。教士来了,给先生做了临终涂油礼。先生示意他明白了。一小时以后,他握了他妹妹德·舒维尔夫人的手。十一个小时以来,他发出嘶哑的喘气声,再也看不见东西。他过不了今夜。如果您愿意,先生,我会去找德·舒维尔夫人,她还没有睡下。”

这个女人离开了我。我等了一会儿。蜡烛刚刚照亮客厅富丽的陈设和挂在墙上的波布斯以及霍尔拜因的出色绘画。大理石胸像好似不久于人世的那个人的幽灵那样,朦朦胧胧伫立在昏暗中。一种尸体气味充满了屋子。

德·舒维尔夫人进来了,给我证实了女仆告诉我的一切。我要求见见德·巴尔扎克先生。

我们穿过一个走廊。登上铺着红地毯和摆满艺术品——瓷瓶、雕像、油画,搁着珐琅制品的餐具橱的楼梯,然后是另一道走廊,我看到一扇打开的门,我听到很响的不祥的嘶哑喘气声。我来到巴尔扎克的卧房。

一张床放在这个房间的中央。这是一张桃花心木床,床脚和床头有横档和皮带。表明这是一件用来使病人活动的悬挂器械。德·巴尔扎克先生躺在这张床上。他的头枕在一堆枕头上,人们还加上从房间的长靠背椅拿来的锦缎靠垫。他的脸呈紫色,近乎变黑,向右边耷拉,没有刮胡子,灰白的头发理得很短,眼睛睁开,眼神呆滞。我看到侧面的他,他这样酷似皇帝。

一个老女人,是女看护,还有一个男仆,站在床的两侧。枕后的桌上一支蜡烛燃烧着,另一支放在门旁的五斗柜上,一只银壶放在床头柜上。

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怀着某种恐怖默默无言。倾听着垂危病人大声嘶哑地喘息着。

枕头边的蜡烛强烈照射着挂在壁炉旁粉红色和露出微笑的一幅年轻人肖像。

一股难以忍受的气味从床上冒出来。我掀开毯子,握住巴尔扎克的手。它布满了汗。我捏紧这只手,他对挤压没有回应。

一个月前,正是在这个房间,我来拜访他,他很高兴,满怀希望,不怀疑会复元,笑着指出他的肿胀。

我们对政治谈论和争论得很多。他责备我“蛊惑人心的宣传”。他是正统主义者。他对我说:“您怎么能这样平静地放弃这个仅次于法国国王头衔的最美的法国贵族院议员头衔呢?”

他这样对我说:“我拥有德·博永先生的房子,除去花园,但加上街角那座小教堂的圣楼。我的楼梯上有扇门开向教堂。钥匙一转,我就能做弥撒,我更看重圣楼而不是花园。”

我跟他分手时,他送我走到这道楼梯,他走路很艰难,给我指出这道门,他对妻子喊道:“尤其要让雨果看看我所有的画。”

女看护对我说:“他在天亮时就会断气的。”

我下楼时脑际带走这苍白的脸;穿过客厅时,我又看到一动不动、冷漠无情、傲视一切、隐约闪光的胸像,我将死和不朽作比较。

回到家里,这是一个星期天,我看到几个人在等我,其中有土耳其代办黎查一贝、西班牙诗人纳瓦雷特和意大利流亡者阿里瓦贝纳伯爵。我对他们说:诸位,欧洲即将失去一个伟才。

他在夜里与世长辞,享年到五十一岁。

下葬是在星期三。

他先停放在博永小教堂,他经过这扇门:唯有这扇门的钥匙,对他来说,比以往的包税人所有的天堂似的花园更为宝贵。

他谢世那一天,吉罗雕塑他的肖像。人们本想浇铸他的面模,但是无法做到,面孔毁坏得很快。他去世的第二天早上,赶来的模塑工人发现脸孔已毁败,鼻子塌倒在脸颊上。人们把他放进包铅的橡木棺材里。

宗教仪式是在圣菲利普一杜一鲁勒教堂进行的。我站在灵柩旁边寻思,我的二女儿就在这里洗礼。从那天以后,我没有再看过这个教堂。在我们的记忆中,死亡连接出生。

内政部长巴罗什前来参加葬礼。在教堂里他坐在我旁边,追思台前面,他不时同我交谈。

他对我说:“这是一个杰出的人。”

我对他说:“这是一个天才。”

送葬行列穿过巴黎,经过大街来到拉歇兹神甫公墓。我们从教堂出发和到达墓园时,雨滴往下飘落。这一天,老天爷似乎也洒落几滴眼泪。

我走在灵柩前头的右边,手执柩衣的一根银色流苏。大仲马在另一边。

我们来到山冈上居高临下的墓穴时,那里有一大片人,道路崎岖不平而又狭窄,几匹马艰难地往上爬,要拉住往下坠的灵柩。我被挤在一只车轮和一座坟墓之间。我差点被车压着。站在坟墓上的观众抓住我的肩膀,把我提到他们身旁。

整个路程我们都是步行。

人们把灵柩放到墓穴里,这个墓穴与沙尔诺迪埃和卡齐米尔德拉维涅为邻。教士念了最后的祈祷,我说了几句话。

在我讲话时,太阳西沉。整个巴黎在我看来处在远处落日辉煌的雾气中。几乎在我脚边,泥土崩塌落在墓穴里,我的讲话被跌落在灵柩上的泥土沉闷的响声打断了。

名篇鉴赏

本文几乎是巴尔扎克之死的一篇“实录”。然而作者将深沉的感情融于详尽的客观陈述中,读之,各个情景如历历在目。巴尔扎克的病势,借“女仆”之口道出,十分详细;作者与巴尔扎克生前相见以及巴尔扎克入葬的情景,写得也颇为详尽。文中还有多次描写环境,三次巴尔扎克胸像的描写,对巴尔扎克家中的陈设亦写得很细。很显然,面对一位即将撒手人寰的伟大作家时,雨果态度是十分严肃的。他不愿漏过任何细节,这正体现了作者对于巴尔扎克的无比崇敬之情。

雨果一向以雄辩夸张、气势磅礴的文风著称,然而此文却写得朴素,不事雕琢。行文速度平缓凝重,与笔下时时流露出的沉重心情甚是相得。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也只一二句话作出交待:“这是一个杰出的人”,“这是一个天才”。然而一字千钧,简练却有分量,胜过千言万语。结尾一段,“落日”、“雾气”的描写,意蕴深刻,令人回味无穷。所有这些,都非大手笔所不能为也。

悼念乔治·桑

我哀悼一位逝去的女性,向一位不朽的女子致敬。

我以往热爱她,赞赏她,尊敬她;今天,在死亡的宁静肃穆中,我瞻仰她。

我称赞她,因为她的创造是伟大的,而且我感谢她,因为她的创造是美好的。我记忆犹新,有一天,我曾经给她写信说:“我感谢您心灵如此伟大。”

难道我们失去她了吗?

没有。

高大的形象不见了,但是并没有销声匿迹。远非如此;几乎可以说,这些形象发展了。它们变成了无形,却在另一种形式下变得清晰可见。这是崇高的变形。

人形有隐蔽作用,它遮住了真正神圣的面孔,这面孔就是思想。乔治·桑是一种思想;这思想如今离开了肉体,获得了自由;她辞世了,而思想却活着。

乔治·桑在我们的时代享有独一无二的位置。其他伟人都是男人,她却是伟大的女性。

本世纪以完成法国革命和开始人类革命为其法则;在这个世纪里,由于性别的平等属于人类平等的范围内,因此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必须证明,她可以拥有我们男性的所有禀赋,而又不失去女性天使般的品质;强大有力而又始终温柔可爱。

乔治·桑就是这种证明。

既然有那么多的人给法国蒙上耻辱,就必须有人给它带来荣耀。乔治·桑将是我们的世纪和法国值得骄傲的人物之一。这个誉满全球的女性完美无缺。她像巴尔贝斯一样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像巴尔扎克一样有伟大的头脑,像拉马丁一样有崇高的心胸。她身上有诗才。在加里波第创造了奇迹的时代,她写出了杰作。

用不着一一列举这些杰作。何必把大家记得的事再鹦鹉学舌一遍呢?标志这些杰作力量所在之特点的,是善良。乔治·桑是善良的。因此,她受到憎恨。受人赞美有个替身,就是遭人嫉恨;热情有一个反面,就是侮辱。嫉恨和侮辱既是表明赞成,又想表明反对。后人会将嘲骂看做得到荣耀的喧闹声。凡是戴上桂冠的人都要受到抨击。这是一个规律,侮辱的卑劣要以欢呼的大小作为测度。

像乔治·桑那样的人都是为公众谋福利的。他们逝去了,他们一旦逝去,在他们本来那个显得空荡荡的位置上,便可以看到实现了新的进步。

每当这样一个杰出人物去世,我们便仿佛听到翅膀拍击的巨大响声;既有东西逝去,就有别的东西继续存在。

大地像天空一样,也有隐没的时候;但是,人间像上天一样,重新显现,跟随在消失之后: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就像火炬一样以这种形式熄灭了,却以思想的形式重新放光。于是人们看到,原来以为熄灭的东西是无法熄灭的。这支火炬越发光芒四射;从此以后,它属于文明的一部分;它进入了人类广大的光明之中;它增加了光明;因为把假光熄灭了的神秘的气息,给真正的光提供了燃料。

劳动者离开了,可是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去世了,但是从他的坟墓里冒出了至高无上的哲学,而他又从坟墓的上方给人们提出劝告。米什莱谢世了,但是在他身后耸立着一部历史,勾画出未来的历程。乔治·桑长辞了,但是她给我们留下妇女展露女性天才的权利。变化就是这样完成的。让我们哭悼死者吧,但是要看到接踵而至的现象;留存下来的是确定无疑的事实;由于有了这些令人自豪的思想先驱,一切真理和一切正义都迎我们而来,而这正是我们所听到的翅膀拍击的声音。

请接受我们逝去的名人在离开我们的时候,给予我们的东西吧。让我们面向未来,平静而充满沉思,向伟人的离去给我们预示的光辉前景的到来致敬吧。

名篇鉴赏

伟大的灵魂是相通的。19世纪法国女作家乔治·桑逝世的噩耗传到巴黎,与她同时代的大作家雨果倍感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悼词,并派人送往诺昂,在死者的葬礼上当众宣读。

作者在开篇即直抒胸臆,“我哀悼一位逝去的女性,向一位不朽的女子致敬”——一句话点明文章主题。紧跟着作者说明了悼念乔治·桑的原因——“我称赞她,因为她的创造是伟大的,而且我感谢她,因为她的创造是美好的”,语言简洁有力,点出了乔治·桑的形象。接下来作者并没有从正面深入地去评价或描写乔治·桑,而是采用比衬的方法,以男人、女人作比照,以对手的憎恨、攻击作反衬,以火炬作比喻,突出了乔治·桑的形象伟大、思想崇高、心灵善良。最后作者劝告人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让我们面向未来,平静而充满沉思,向伟人的离去给我们预示的光辉前景的到来致敬吧”,在深沉的悲悼中给人以无穷的启迪,巨大的鼓舞。文章的主题至此也得到了升华。

综观全文,本文没有一般博文的感伤,感情真挚,气势磅礴,文字凝练隽永,富于韵律美,充分展示了一代浪漫主义文豪雨果的语言风格。

同类推荐
  • 我在母亲怀里:冰心笔下的人生絮思

    我在母亲怀里:冰心笔下的人生絮思

    本书是女作家冰心的作品选集,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与人生。这里既有对母亲深沉的敬爱,又有对孩童慈祥的疼爱;既有对爱人浓烈的挚爱,又有对朋友切切的关爱……阅读此书,可触摸到最敏感的心灵,感受到最精致的笔墨,在爱的怀抱里,让漂泊的灵魂得到片刻的休息。
  •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文艺学理论研究部分成果的结集。孙先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既沐浴了五四文化重镇诸多学术大师的思想余泽,又得到当时云集北大的朱光潜、蔡仪、金岳霖等各具代表性的哲学、美学、语言、文学大家的学术熏陶与逻辑训练,而十几年僵化的庸俗社会学的教条则孕育了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梳理和总结了具有百年文学翻译历史的浙江省文学翻译家的译介工作。这在引进世界文学,弘扬世界文学精神,发挥文学教育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影响联系,又涉及到借鉴接受。它将作为一部地方翻译史反映近百年浙江省翻译家的风风雨雨、睿智才华、辉煌成就与深远影响。它试图通过丰富的内容,精炼的文字,清晰的条理,从学理层面探索浙江译学发展脉络。
  • 湖畔随笔:寂静中聆听

    湖畔随笔:寂静中聆听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 大刀红

    大刀红

    本书是由一个个小故事构成的,分为神农架记事、传闻及野史、当代聊斋进行时构成。作者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所听所闻,将以前听到的故事,重新演绎,用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其实,生活就是一个故事,当你理解他,他便会馈赠你。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男主掰弯记

    快穿之男主掰弯记

    若凡,快穿专业户,他的口号是“打倒女主,扑倒男主”不料,主神来插一脚,横刀夺爱,男主与主神的战争,谁会胜利…………
  • 野爷们:提刀

    野爷们:提刀

    唯有爷们一词激发出男人的热血铁血,想起了初中的打架,高中的对冲,大学的狂。接下来鄙人为你们呈上一部暴力美学的成长史。
  • 慕如清风

    慕如清风

    请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的爱情真的如清风般,温暖淡然。
  • 大罗仙踪

    大罗仙踪

    两个从地球裂缝中进入这片祖先存在的大陆,熟悉抑或陌生,原本无欲无求,奈何因果不歇,只有逆流修长生,崛起为强者,何为变者,改变也,变己,变世,变风云。
  • 斩尽天下

    斩尽天下

    天亡我,不服,便要逆天。天逆我,不从,便去斩天。不从我者,斩!斩天,斩地,斩尽天下,谁让我翻手为云,覆手遮天。
  • 穿越爱恋:乱世小妖妃

    穿越爱恋:乱世小妖妃

    过眼风云,乱世如虎。穿越爱恋,她是人人皆恶的妖女;一纸休书,她接的哆嗦,看的心痛。乱世妖女,她不甘沉沦。“曾经的天花乱坠,都不及现在的脚踏实地。亦许我的命本就如此,我认命,我认命。”路途苍茫,重蹈覆辙的命运齿轮像是玩笑一般,束缚着她的一切。王宫佳丽,金碧辉煌,软榻梦席。她笑自己只是一介妖妃!
  • 萌学园之神祇的召唤

    萌学园之神祇的召唤

    光与暗是共存的,暗黑大帝虽然被打败了,但是暗黑势力却仍未终结,萌骑士们能否书写奇迹呢?(该死的人一定会死,不该死的不一定活着,不过到最后可能会发现没有人该死!)
  • 神叹

    神叹

    在这个世界有着数个位面,强大之人不计其数,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都变了,神之国这个无法知其源头的组织出现了。给所有位面带来了灾难
  • 兽灵崛起之成人礼

    兽灵崛起之成人礼

    兽灵英雄塔阳在2000年前就告诉人们,总有一天,兽灵会重返原大陆今天,猎鹰高原风迹部落一名叫做齐格的兽灵少年,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 记少年一梦天下

    记少年一梦天下

    杨莲很是欣赏一个大文豪身上那天上地下老子最潇洒的不羁气质,但他可不想做个诗人,在如今这个看似平常普通的世界,不为人知的魔域重新现世,身附女娲之心的男人,天狗与人类之子,他虽然只是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但人生不来点刺激怎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