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9300000033

第33章 中德文化交流(2)

1.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今天仿佛汇集到了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支那(人们这样称呼它)。我相信,这是命运的特殊安排。大概是天意要使得这两个文明程度最高的(同时又是地域相隔最为遥远的)民族携起手来,逐渐地使位于它们两者之间的各个民族都过上一种更加合乎理性的生活……

2.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中华帝国:中国这一文明古国的面积同欧洲相比大致相同,而人口数量却超过了欧洲。在许多方面,他们与我们各有千秋,在几乎是“对等的竞争’冲,有时我们超过他们,有时他们超过我们……

莱布尼茨还在序言中盛赞中国的康熙大帝是英明君主:

7.中国的当朝皇帝康熙就是这样一位史无前例的伟大君主。他对欧洲人一直怀有好感,但是起初还是不敢违背辅政臣僚的意愿,以国家法律形式公开允许基督教在中国自由传播,直到他登基以后才实现了这一点。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康熙皇帝伟大而英明的蓝图使欧洲的技艺和科学更好地传人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康熙一个人比其他所有的官僚更具远见卓识。我之所以把他看成一位英明的伟人,是因为他把欧洲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了。

在拉丁文版《中国近事》出版300年后的1979年,设在德国科隆市的德中协会也以《中国近事》为书名,用德文出版了原拉丁文本中的部分内容。德中协会主席赫尔曼·赖因博特(Hermann Rein.bothe)亲自为该书撰写了序言;德中协会以编者名义撰写的《莱布尼茨与中国》一文,作为开篇也收在了这本书中。赖因博特在序言中这样说:

莱布尼茨无疑是一个自觉的福音新教基督徒。他对中国的情况完全是客观地从书本中、从同天主教传教士们的交谈与通信中得到的。在这方面,莱布尼茨没有西方人通常有的特征——骄傲自大。他当时有一段有名的大胆论断:“我们不仅要派遣传教士去中国,而且中国也应该为正确地处理和实践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派遣传教士到西方来。”这段话出自《中国近事》第19页。

当时只有很不充足的资料可供莱布尼茨使用。但他相信,通过他卓越的联想力和直觉能补偿这个不足。他当时的这些报告至今并未失去其现实意义。相反,莱布尼茨在他的《中国近事》以及他的书信中——有关中国的信件就有200多封至今尚未发表——处理了那么多问题,还提出了任务,从事研究中国的科学家们要完成这个任务还需要很长时间。

《中国近事》对中西文化交流(当然也包括中德文化交流)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莱布尼茨是中德文化交流的真正开拓者和奠基人。

(第三节)留学德国的中国精英

19世纪下半叶,在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同时,清政府也向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派出了留学生。1876年,一个士官小组被派往德国学习军事。此后,便陆续有中国公使和其他官方代表团受命前往德国,其主要任务是购买洋枪、洋炮、舰船和机器。驻德的公使和官员,多是北京京师同文堂的毕业生。公务之外,他们也学习新的知识——军工技术和理工西学。

1905年,慈禧太后颁诏废除科举,自此“天朝大国”才对西方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真正敞开了大门。这一年,清政府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等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这一年,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所译《穆勒名学》(穆勒,John Stuart Mill)和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的《天演论》出版;这一年,美国基督教会把在上海创办的圣约翰书院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并先后设置神、文、理、医、工等学院。出国考察的五大臣之一的戴鸿慈在其所著《出使九国日记》中,对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大加赞赏,同时记下了他参观“柏林大学堂”图书馆和军事博物馆时的深刻印象。此后,便陆续有一些志向高远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德国,攻读哲学、法律、教育等诸多学科,以期凭借德意志圣火的指引,寻到强国之门径,救国之良方。蔡元培、陈寅恪、萧友梅、王光祈、宗白华、季羡林、乔冠华、王淦昌、冯至等就是他们之中的伎使者。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906年夏,身为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听到清廷拟派翰林院官员出国留学的消息,便赶赴北京等候。因志愿游学者甚少,事情便搁置下来。于是,蔡元培决定以半工半读的形式自费留德。这一年的冬天,他提出了留学申请。第二年5月,在友人的帮助下,蔡元培启程赴德。在柏林学习了一年德语之后,1905年秋天,他便进入莱比锡大学,一面攻读,一面著译。在三年的时间里,蔡元培选修了心理学、哲学史、文明史、美术史、文学史等多种课程。在《自写年谱》中,他这样写道:“讲堂上即常听美学、美术史、文学史的课,于环境上又常受音乐、美术的熏习,不知不觉的渐集中心力于美学方面。尤因冯德讲哲学史时,提出康德关于美学的见解,最注意于美的超越性与普遍性。就康德原书,详细研读,益见美学关系的重要。”在研习美学的同时,蔡元培还系统地考察了西欧各国的传统艺术,并着手撰写美学论文。他后来对美学和哲学的研究与提倡,显然都与在德国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四年后,也就是1911年的年底,蔡元培回到上海。不久便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并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鲜明的教育主张。1917年,蔡元培应聘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受命之时,许多友人劝他最好不就此职,说北大太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好,反而会坏了自己的名声;但也有少数友人给他以鼓励,说既然知道那里腐败,就更应进去整顿,即使失败,也算是尽了一份心力。蔡元培接受了挑战。在到校后的第一次演说中,他便明言:“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在他看来,改变学生的观念,是第一要紧的事情。除了大力提倡学术研究之外,蔡元培还主张不同学术派别并存,不同学术思想自由讨论。他实行教授治校,宣传劳工神圣,积极支持并参加了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又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并且具体地提出了美育的实施方法,规划出了一幅全民美育的蓝图。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作为一位颇有影响的美学家和美育实践家,蔡元培为中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寅恪在蔡元培赴德两年之后的1909年(宣统元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公学的江西学子陈寅烙(que)也在亲友帮助下,经由上海负笈德意志,考入柏林大学就读。两年后转学瑞士苏黎世大学。1912年春,因资用接济不上,只好从瑞士归国。一年后,陈寅,恪又曾赴法国,攻渎于巴黎大学。1914年秋应江西省教育司之召回国,检阅留德学生考卷,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陈寅格再度出国求学已是1919年,先赴美国,人哈佛大学,师从兰曼学习梵文。希腊文等。1921年9月,他离开美国重返德意志,进柏林大学研究院,从吕德尔敦教授攻读梵文、巴利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达4年之久。

在德国学习期间,陈寅恪博览群书,刻苦治学。他研究的重点是历史,其目的是在历史中求历史的教训。他常说要“在史中求史识”。汉语与边疆民族的关系,历代典章制度的嬗变(shan bian,演变),社会风习、国计民生与一般经济变动的互为因果,以及中国文化能够长存的原因等等,都是他研究的题目。他的勤奋,在留学生中是出了名的。

从1923年起,陈寅恪在柏林的生活曾经十分艰难。他的女儿在一篇追记文字中写道:“父亲在德留学期间,官费停寄,经济来源断绝,父亲仍坚持学习。每天一早买少量最便宜的面包,即去图书馆度过一天,常常整日没正式进餐。日子一长,营养太差,加以学习繁重,终于大病,回国休养……”

1925年年底,陈寅恪从德国归来,受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教授。此后,他又曾先后执教于西南联合大学和岭南大学,解放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并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陈寅恪一生,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对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以及佛教经典,均有深湛的研究,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专著,成为了国内外学者一致推崇的国学大师。

萧友梅德意志是音乐之邦,巴赫、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瓦格纳等大师的名字和音乐激励、感召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留学德国的中国学子中,就有一位后来成了著名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的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他叫萧友梅。

同类推荐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 中国饮食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饮食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从饮食探源、饮食思想、饮食礼仪、饮食器具、饮食流派、饮食典故、饮食典籍等方面出发,从各个角度呈现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全貌。
  •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以下几方面告诉大家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注意事项:居家建造、理财购物、机械购用、安保防护、权益保护、法律咨询、家庭医疗、喜庆辞令、实用文书等。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热门推荐
  • 总裁的明星夫人

    总裁的明星夫人

    夜幕晴是夜氏集团的千金,也是娱乐圈的红人!三年前闺蜜与男友滚床单被撞见,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男朋友,同时父母在回国路上航班坠机死亡,同一天发生的事情,失去的人让她受到重大打击!三年后回国!遇见了他!同时也开始报复三年前伤害过她的人!父母的死亡也许不是意外!因为三年前的事情一切都将得到改变!
  • 做不抱怨的女人

    做不抱怨的女人

    笨女人总是抱怨命运不公,聪明的女人却懂得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她们知道没有遇到好男人是因为自己还有待完善,她们知道灰姑娘碰上白马王子的几率只有1%,所以从不挑剔眼前的男人是否足够完美,她们会在丈夫面前撒娇,而不是整天像个机关枪一样扫个不停。在好心态的女人眼中,一切都是美丽的玫瑰色,她们爱惜自己,能管住自己的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她们也耍小性子,有泪也会流,这是她们的真性情而不是假小资,她们会为自己腾出一个假期去旅行,以清除内心的垃圾更好的面对生活,她从不被别人的看法影响自己的情绪。
  • 异界之禁忌之书

    异界之禁忌之书

    蛮荒远古之时,传闻流传有一卷羊皮之书,只要能得到它,就能通往神魔禁地,获得最强的力量。这书上面记载的,是触及神魔之禁忌的内容,它总共分有五卷,分散在世界的不知名角落里,至今无人发现。千百年来,所有的种族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它,包括神!这一天,一个被蛮人村落所认定的废柴少年意外获得了。。。。。
  • 煞血

    煞血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从小就经历了寻常人不易经历的许多事。混于狼血,加入帮派,超人的体育潜能艰难的抉择……他的身上总笼罩着太多的迷。他对狼有一种莫名的崇拜,那是种混于狼血,来自于天生的崇拜。他也像狼一样,受伤时会躲在暗处静静的舔着伤口,但眼中射出的精光表明他决不是在屈服……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英雄联盟之英雄的荣光

    英雄联盟之英雄的荣光

    绝代皇帝横空出世,远古仇怨再次掀开序章,德诺两大军团,无畏先锋,雷瑟守备,陈兵恕瑞玛,是携手退敌,还是一决雌雄,掌握着大陆命运的伊泽瑞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迷失在国家和自我之间的锐雯将如何面对,瓦罗兰的命运陷入怎样的困境。
  • 超能力少年之造梦魔界

    超能力少年之造梦魔界

    一切只因为那个超能力少年为她种下的一个梦。他,夏泽渊·魔。是个有着超能力的造梦人,肩负着造梦魔界的生死存亡,在造梦魔界被一帮实力雄厚的贵族世家觊觎时,他必须尽快找到那个流落人间的魔魂,并肩一起与之抗衡。她,言唯一。三岁时父母双亡,举目无亲,十八岁从孤儿院搬出去,现为倾言杂志社的小编辑一名,在诺大的世界一角过着乐不思蜀地生活。他,维尔奇·爵。为了夺得造梦魔界,誓要找出魔魂,永久性的打垮摧毁,不曾想过,动动手指就能翻云覆雨的他,甘愿献出大壁江山,只为博得红颜一笑。
  • 木域崛起

    木域崛起

    上古时代,人,神,魔,木域四界齐名。随着时间流逝,木域渐渐落败。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主人公重振木域的辉煌!
  • 剑和剑

    剑和剑

    曾经的宝藏引来了江湖的无尽纷争,血腥的锦衣卫,黑暗的东厂,不管不顾的皇族,是为了财,为了权还是别有其他。
  • 修真狂少

    修真狂少

    叶谦,一个被家族遗弃的傻子,受尽同学欺凌,世间白眼。不想一朝觉醒,融合了前世九界第一仙人的记忆,从此,收仙界花主,踢人间二代,扶摇直上,龙腾九天。且看一个傻子,如何玩转校园,纵横都市,主宰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