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7200000021

第21章 19世纪的浪漫运动(1)

今天给各位介绍欧洲19世纪的浪漫运动和它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拜伦、青年雨果和波德莱尔。

启蒙文学作为一种舆论准备,直接地催生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及人的思想解放。这场大革命,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经过了三个回合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推动欧洲从封建时代转向资本主义时代。这样的一场翻天覆地的政治大革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同它相适应的文学思潮。事实上正是这样。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回声,特别是在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白热化的19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一股燥热的文学浪潮,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浪漫运动。我们说这场浪漫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回声,也可以说它同黑格尔和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康德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催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大革命当中发表的《人权宣言》使得当时很多人意识到作为人应该把自己从宗教的封建梏桔中解放出来,认识到人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人有自己的权利,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情感自由。大革命的动乱年代给人创造了无限的机会:有的人在一夜之间从乞丐变成了富翁;从一个没有任何权利的卑贱的平民登上了权利的宝座;在完全没有料到的情况下得到了鲜花和美女。于是金钱梦、权力梦、鲜花梦、美女梦……各式各样,五彩缤纷,好像天上的彩霞。但是正像大家知道的,这场大革命并不是所有这些梦想的实现,而是恰恰相反,恩格斯说,这场大革命之后,人们得到的不是那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所许诺的自由。平等、博爱,而是一幅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讽刺画。一些人升上去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更多的人受到了打击。于是不少人感到沮丧,感到悲哀,感到绝望。有些人在大革命的风暴里折伤了自己的翅膀,吓得丢魂丧魄,发现革命原来是如此残酷,特别是雅各宾党人的残暴行为使很多人成了革命的对立面。革命的逃遁者,他们也有很多自己的感伤。所有这些,汇成了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悯、自我感伤的情感热流。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对未来的期待、对现实的诅咒,统统汇成了一股情感的热流。情感把一切合而为一,而把这种情感表现得最有力量的武器就是诗歌,所以这个时期诗歌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然也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小说和戏剧),它展开了一片让人们自己看了都很惊异的关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灿烂星空。这场浪漫运动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炽热,因为人的感情积累得太浓重,过于炽热,所以它维持不了很久。德国的一位小说家说:“为什么我们在这个时候,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醒着还是睡着,都想到疯狂呢?”就是说这时候,那些浪漫运动中的先驱者,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像是发着高热的病态的孩子,眼睛里闪着一种奇异的热光。这就导致了这场运动不大可能持久。这场运动当中的一些先锋分子,大都很短命,比如拜伦、雪莱、济慈,还有像法国的缨塞,都是三十几岁甚至不到30岁就夭折了。还有一些先锋分子,活得比较长,但在过了40岁之后,他们就转向了另一个流派——脱离浪漫主义营垒而转向现实主义。比如雨果、歌德,他们在青年时代是浪漫主义者,但是进入中年后大都转了向。可以说19世纪的浪漫运动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运动。

这个运动中的浪漫派在艺术思想上的主张是什么呢?我想,最好把它和古典主义对比着来说,因为浪漫派是反对古典主义的,就是我们上节课讲到的新古典主义,他们是在反对古典主义的斗争中登上历史舞台的,我们把它和古典主义对比一下,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主张。

第一,对历史动力的认识:古典主义是一元的,它强调在整个宇宙中,有一个太阳作为中心,所有的星球都是围绕太阳旋转的,所以它是一元的。自然界是如此,社会也是如此,比如法国的路易十四王朝,路易十四就是“太阳王”——相当于整个社会的太阳。大家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拥戴这个中心。而浪漫派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历史动力应该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发光的小太阳,不能说谁围绕谁来旋转。

第二,对待理性的态度: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古典主义是崇尚理性、崇尚道德的;但是浪漫派鼓吹非理性,鼓吹反抗传统道德,强调唯美。

第三,文学艺术的目的:古典主义强调文学要起到道德劝善的作用,而浪漫派认为文学应该是不及物的,不应该强调文学有服务于客观世界的目的;在人物方面,古典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应该是高贵的、近乎完美的,一般来说应该是君主、大臣,或者至少是贵族——一个有教养的人,而浪漫派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喜欢一些畸形的、特殊的、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强调严整、典雅,而浪漫派比较强调多样、出新,特别对诡谲、华丽的形式情有独钟;在文学语言方面,古典主义强调语言要规范化,而浪漫主义恰恰反对古典主义的所谓规范化,强调出新。下面请各位看一张表:历史动力对理性目的人物形式语言古典主义一元,向心崇尚理性、道德道德劝善主要人物高大、崇高,贵族严整,典雅规范化浪漫主义多元,离心鼓吹非理性、非道德,强调唯美不及物主要人物畸形、特殊多变,破碎,诡谲反规范化。

一德国浪漫运动作家

这场浪漫运动最早是从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开始的,这就是德国。德国是个很奇怪的国家:它当时在政治上可以说是很落后的,但是在精神上接受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影响,在理论创造方面超过法国,居于欧洲的最高峰。它产生了康德、黑格尔、费希特。浪漫运动从这个地方开始,也不是很奇怪的。法国有一位研究德国文学的女作家,叫斯达尔夫人,她说,德国的艺术家喜欢把一些很明明白白的事情送到黑暗里,把它们讲得很晦涩。我们说,这是从法国人的视角去看德国人。法国是一个比较爽朗的民族,作为高卢人的后裔,他们的性格比较爽朗,喜欢一些热情澎湃的很明澈的叙述方式,所以说,作为一个法国人,斯达尔夫人看德国人觉得他们是把一些明明白白的事情,有意识地送到黑夜里,把它们表现得很晦涩。比如德国浪漫运动中较早有两位作家,一位叫霍夫曼,各位可以在图书馆里很容易地找到霍夫曼的小说选集。在他写的小说里,我们常常看到一种非常奇特的构思,看到人是怎么样分裂成两半,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成两部分,互相之间产生戏剧性冲突,看到人的自我怎么转向了非我。我们读的时候,觉得这些小说很怪。这种“怪”中潜藏着某些启示和恐怖感。这些小说看起来有些晦涩,但相当有深度。另一位是比较著名的诗人诺伐利斯。他出于一种对生命的强烈渴望,而非常惧怕死亡。越是惧怕死亡,他就越接近和研究死亡、思考死亡和歌唱死亡,愿意和死亡结婚。但在这样一种情绪的背后,人们又感到他那种特别强烈的生的渴望。人们把他叫做“死亡诗人”诺伐利斯。

当然,当时的德国并不是只有这样风格的诗人和小说家。浪漫运动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回声,它最积极的影响表现为德国青年人所掀起的“狂飙突进运动”。这个运动的青年领袖是赫尔德尔,运动的纲领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叫“不”。它强烈地否定当时德国的政治现实,的的确确是一场“狂飙突进运动”。和这场运动有着非常重要关系的两位作家,一位是青年歌德,关于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我们已经在前面谈到过,这部小说是欧洲浪漫主义报春的燕子,它预告了浪漫主义春天的到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位是席勒,他在“狂飘突进运动”中发表了重要剧作《强盗》,而他的《阴谋与爱情》可以作为整个“狂飙突进运动”成熟的标志。在《强盗》这部剧本的扉页上写着“打倒暴君”。由于《强盗》的演出没有得到正式的批准,在演出后,席勒被禁闭了两个礼拜,这部戏也被禁演了。这部戏具有非常强烈的政治倾向,恩格斯讲,席勒的戏剧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我们从贬义来讲,它的政治倾向过于直露,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特别需要的。《阴谋与爱情》是一部市民悲剧,很多中国人都熟悉它,因为在中国曾多次上演。席勒在这个时期还写了诗《欢乐颂》,它构成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的灵魂。席勒的诗成了贝多芬灵感风暴的重要源泉。

浪漫主义运动得到较大发展,不是在德国,德国在政治上落后,无法提供这一运动充分发展的土壤。那么它在哪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呢?英国和法国。

二英国浪漫运动作家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早在17世纪它已经进行了所谓的“光荣革命”。但是这场革命非常不彻底。革命以后,看起来它带上了一些资产阶级的装饰物,但是整个3000万人口的英国,只有100万人有选举权,这100万人都是所谓有身份的老的贵族、新的贵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的权力掌握在4000人的手里,这4000人支配英国。这种状况,不是按照资产阶级革命理想所应该实现的政治局面,而他们还是喜欢强调英国是一个实现了资本主义的国家,非常忌讳别人戳破英国社会的种种脓疮。英国绅士的双手沾着殖民地人民的血,但他们都要带上一副白手套,喜欢谈论所谓的genileman的风度。所以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有教养的国家,但实际上有很多虚伪的东西。

同类推荐
  • 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4)。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 说人与说诗

    说人与说诗

    这是一本抒情散文,运用了积极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从说人和说诗的角度,写出了什么是诗歌,诗歌的作用等,让读者对诗歌有进一步的理解。
  • 大家评大家

    大家评大家

    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散文名家——鲁迅、周作人、林语堂、老舍、丰子恺、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茅盾、曹聚仁、钱玄同、郑振铎、施蛰存、聂绀弩、邵洵美、林徽因、俞平伯……他们的文学成就,如一座座高峰令后人仰止。本套丛书汇集了这些名家的散文经典,从他们优美而富于深意的文字中,我们将体会大家的情怀,品读他们生活的那个民国时代。
  • 金童话

    金童话

    《金童话》是一部令人灵魂战栗的小说。陈占敏以“黄金”作为镜子,以他一以贯之的冷峻、梦幻而诗性的想象,对人性、政治、权力、欲望、历史等等永恒的主题进行着悲壮的拷问与“挖掘”,写实与寓言、魔幻与现实、此岸与彼岸在小说中彼此交融,作家深邃的眼光、悲悯的思考更是穿透遥远的时空,使“黄金”拥有了艺术的灵光。散发出了超越自身、超越世俗的光芒。
  • 冯骥才作品精选

    冯骥才作品精选

    《冯骥才作品》是“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之一,收录了冯骥才创作的散文、小说作品。《冯骥才作品》收录了《珍珠鸟》;《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在雅典的戴先生》;《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萨尔茨堡的性格》;《燃烧的石头》;《精神的殿堂》;《古希腊的石头》;《离我太远了,皮兰》;《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大雪入绛州》;《羌去何处》;《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谁能万里一身行》等作品。
热门推荐
  • 绝品少年

    绝品少年

    周骏,一位处在纯良与无良之间的少年,面对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该如何抉择?
  • DOTA我的塔

    DOTA我的塔

    多年以后,依旧单身的我在那个不经意的晚上醒来,忽然找不到任何人生的意义。坐起身,点燃一根烟,在袅袅的升起的一缕细烟中看不清未来我的样子。仍然是盛夏,仍然是海边,仍然是一个人,仍然是独自玩DOTA到手酸。不同的是我,迷茫的不知所措的我。如同暴露在刺眼明亮阳光下萤火虫,想飞向光明,却发现四周都是光明,茫然不知去路。拧开买来很少听过的收音机,只是想在深夜听听一个人的声音。听到一首老歌,想起一个人。于是我做出了一辈子不会后悔决定。有了决定后,忽然感觉人生一下子清晰起来。于是兴奋的我,把自己佩服到不行的我,脱光了衣服,从海边还有半年租约到期的小房子里跑了出去,跑向大海。
  • 大陆传奇之斗气王者

    大陆传奇之斗气王者

    本作品是阅读了大部分小学而幻想出来的,希望有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 铁盟世界

    铁盟世界

    为了获得更多宇宙资源,为了殖民更多的星球,掠夺更多的宇宙空间。他们在战争,他们将最新科技的飞船和战争机器用在战场之中。而我所做的一切只为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之中活下去。
  • 守得花开伴月明

    守得花开伴月明

    “从前,她认为生命中的那个人不可能再出现了。可究竟她比较幸运。使得她可以遇到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人。海枯石烂,至死不渝。”
  • 左右逢源好人缘

    左右逢源好人缘

    不用左右为难成为矛盾焦点,巧用心思让自己彻底左右逢源,只有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职场达人才具备了“人和”这个最重要的因素,职场之道可走得远、走得畅。其实生活中也一样,无论对亲情,朋友,爱人乃至家人,都要巧妙的运用左右逢源有个好人缘,这样的生活才够轻松,精彩!
  • 我们的十年青春篇

    我们的十年青春篇

    本书是寄《我们的青春竟无处安放》,重新写的,因为不喜欢那个名字,感觉自己盗了《我们的青春无处安放》的命名权似得。所以改成了《十年》,十年是书名的缩写。对不起呀,大家!夏敏,一个28岁都市剩女,接到了高中至今为止的闺蜜,潘乐乐的电话,是她们班级曾经十年前的约定。想起来他们的青春回忆。最终他们遥向何方…青春的方向最终在哪里落点…
  • 重生之耀辉人生

    重生之耀辉人生

    重生之耀辉人生入天下。看叶斌重生后如何耀辉一世,系统。我有,范冰冰是我二奶,刘亦菲是我大奶,大S小S是我的忠实粉丝,刘德华跟我称兄道弟,孙艺洲私下叫我斌哥,这样的感觉真是太爽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毁灭物质

    毁灭物质

    遥想当初,我们曾经一起战斗过。遥想当初,我们曾经一起努力过。末日,或许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 残念之回忆的殇

    残念之回忆的殇

    “哥哥,我想去上学”“好,去最好的学校,让校长教你”“哥哥,我想去旅游”“好,我们现在就出发”“哥哥,我想减肥”“不行,看你瘦的,对身体不好,得多补”开启无限妹控之路,突然有一天她听到爹地说他们不是亲兄妹,两兄妹默默的看了一下对方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了,他确实有个妹妹,但是却因为他死去,她确实有个哥哥,却因为她下落不明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父母居然知道了这件事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父母从一开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