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300000046

第46章 曾国藩与《曾国藩家书》:百科全书式的家教杰作(1)

一、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年):清朝杰出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教育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重臣,又被称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属双峰)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嘉庆十六年生于湖广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中等地主家庭。兄妹9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但生活较为宽富厚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

曾国藩从小发愤图强,6岁时入塾读书,8岁时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但连考2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1年,在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步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少年得志,官运亨通,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曾国藩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湘军将帅之廉勇、军纪之严格,是其勇猛善战的重要原因,亦使湘军威震天下。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也是大清朝廷最为重用的汉人官员,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王夫之、颜之推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和教育巨匠。

在思想学术上,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与百科式学者,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夺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在持家教子之术上,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八本三致祥教育,曾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儿女,尽管是侯门大族,一百多年来未见有纨绔子弟,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教育思想的成功。曾国藩家教理论体系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了一套治家育人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并付诸实施。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曾国藩家书》简介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际,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孕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便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从不放弃自己的品德修养,至其年老,政治思想成熟,也不放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他的一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实写照。曾国藩立志求学,要求极严,抱负很高。他曾对其4位弟弟说:“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读书讲究“志、识、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窥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曾国藩极重择师交友,立志向圣贤看齐。他在诗中写道:“莫言书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曾国藩在这种志向的激励之下,终生勤俭谨慎,学修不断。因此,当清军镇压太平军起义屡遭失败时,他创立的湘军却能扭转败局,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清政府称他是“学本有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赞扬他是“中兴第一名臣”。在极重“立德、立功、立言”的湖湘学派中,曾国藩既是一名推波助澜者,又是一位成功的佼佼者。毛泽东服气曾国藩,就是服他是位“大本大源”、倡学促教、陶铸人心的学者和政治家。蒋介石经常向儿子蒋经国讲述他学习曾国藩的心得体会,一再叮嘱蒋经国要终生学习研究《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早年致力学问,其学术研究从历史、古文到书法、理学以及各种典章制度。他渴望多做学问,与当朝大学问家梅曾亮、何绍基等名士媲美。但他最终没有成为一位著述丰富的大学者,主要原因是他还来不及著书立说,就已升至二品高官,从此忙于官场之争,再后来投身于戎马征战之中,使他不可能固守书苑,一心研究学问。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13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1套《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朝廷对他极不放心。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因而在击败太平天国后,一方面自裁湘军,一方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曾国藩家书》自此便风靡流行,历久不衰。后经多家取舍整理,形成多种版本。总的说来,其内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这些家书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曾国藩的家书,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他毕生强调立志,常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他为自己写下座右铭道:“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在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他说:“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淡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箴规,庶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曾国藩原先嗜好吸水烟,后来他要戒绝,但也不太容易。他对其弟说:“自戒潮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曾国藩硬是凭借着顽强律己的毅力将烟戒绝。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关于曾国藩的“与弟书”,刘伯承曾对薄一波说过:“这位曾文正公,其人不可取,但也不要因人废言。他的家书,也并非都是腐儒之见,其中有些见解,我看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他给他的弟弟曾国荃写过不少的信,其时曾国荃镇守南京,已是万军之将。曾国藩在信中一条是劝他戒躁,处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多思;另一条是劝他要注意及早选拔替手,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薄一波也补充道:“曾国藩讲的这两条,作为治军为政之道,不无道理。”

曾国藩的教子书谈的多是读书做文之法,与弟书谈的多是治军为政之道。曾国藩、曾国荃的治军为政,与刘伯承、薄一波的治军为政当然是有很大不同的;但如“处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多思”,“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这类方式方法也就是战略策略,则古今前后尽可相通。故刘伯承觉得可以借鉴,薄一波也认为不无道理。

当今现代化,似乎无须熟读古人曾国藩的家书,因为它决不能指引我们走向明天的世界。但是,它虽然不能指导我们迈向明天,却很能够指引我们了解昨天和前天,即了解旧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旧中国统治阶级有它的统治思想和统治方法,这就是以儒为体,以法为用,以黄老为权,以纵横为变,在这方面,曾国藩有很深的心得。他的成功,主要得力于对传统政治权术和谋略的运用。而在与弟书中,他最充分、最坦白、最没有保留地同他的弟弟进行了交流。

应该说,一个真心希望中国现代化的人,对于在旧中国实行专制统治的“帝王将相”,以及为其制礼作乐、出谋划策的形形色色的“士师”们的政治谋略和政治权术,从理性上到感情上都不可能不深恶而痛绝之。然而,欲求中国现代化,尤其是愿意多思考中国的历史和未来的人,却又非认真研究和剖析这种代代心传的“法”“术”不可。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中国衰朽的过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专精学问,学做圣贤,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后从戎理政,也大有所成。他的门人李鸿章曾感叹地说:“吾师道德功业,固不待言,即文章学问,亦卓绝一世。”曾国藩关于治学修身齐家和立志立功立德的论述,对后人仍有研究和弘扬的价值。

三、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曾国藩重视家庭教育,是因为他对历史上官僚地主家庭的盛衰看得很清楚。清醒地认识到官场险恶、官员沉浮对家道兴衰的影响。为了保持曾氏家族的兴旺而重视家庭教育。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从其家族看,曾国藩的几个弟弟都是立功、立业有成,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诸子侄乃至后世子孙也颇多有成就。而且,其家庭教育思想超越了他的家庭和时代,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我们今天的子女教育有着不少的借鉴和启发意义。下面让我们详细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

1曾氏家教思想的源头

曾国藩自幼发奋读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从其求学历程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曾氏获取传统文化之精深、接触面之广博,这在清代列臣之中实属罕见。他是清代的大儒学家,毕生信守儒学,信仰孔孟之道,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在他精心挑选认为足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32位圣哲中,孔子就居其中,他对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推崇备至的。但曾氏并不是一位儒家思想的纯粹守望者,他并非一成不变地接纳儒学,儒学思想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传承又发展,融会又创新的特质。

他的儒学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

(1)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思想

曾国藩的人生态度是入世的,这从其奋斗不止的人生历履及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可看出来。当晚清政府面对势如破竹的太平军而束手无策时,曾氏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苦心操办团练,亲自率领湘军与数倍于自己的太平军作战,虽历经挫折磨难,九死一生,但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取得胜利,拯救了行将崩溃的晚清王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曾氏是参透了这一道理的。

他一生高度关注家庭教育,把教育子弟视为自己的重要义务和职责,这与他入世的人生态度是密切相关的,这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看重自身的社会作用,追求“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价值,他是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来规范自己和家人的。他深知家族要兴旺发达,要长盛不衰的道理:“……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知其不可而为之”出自孔子的《论语》,它是儒家思想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成为曾氏应对变幻莫测的社会人生,复杂诡异的官场宦海的至理箴言,也是他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

(2)是“调和汉宋,博采众长”的学术思想

此处讲的“汉宋”,是指儒学在不同时代产生的两个学术流派,“汉”即汉代儒学,其特点是重视对五经的考证;“宋”即宋明理学,讲求四书义理,讨论身心性命修养问题。对于儒学内部的各种流派,曾氏力持博采众长,无所偏倚的态度,因此他申明:“国藩一宗宋儒,不废汉学。”

除了儒学,他还吸纳了墨家、道家的思想,他非常推崇老庄的道家思想,列庄周为圣哲贤人,盛赞其才,屡予征引。甚至对与儒学分庭抗礼的法家,他也能择善而从。他对法家思想的吸收,这也许是作为儒家“仁义”思想信守者的曾国藩,而日后为何会成为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剃头”的最好注脚了。曾氏对传统文化兼收并蓄,既表明他治学的博大胸怀,更是其家庭教育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3)是“经世致用”的实用哲学

同类推荐
  •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当今时代,新媒体无处不在。新媒体不仅是传播手段或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传播观念和产业形态的变革,并影响到内容生产、消费方式等各个环节。那么,新媒体包括哪些形念?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对社会生活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对传媒产业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如何与传统媒体嫁接融介?这一系列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本书内容既包括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新媒体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等。重点对新媒体传播特性、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常用设备操作等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对传媒领域中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做了比较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 媒体创意与策划

    媒体创意与策划

    这是一本教材式的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书。一是为大学教学而用。二是想用于媒体创意与策划专业人士的培训。既然类似教材,当然就有自己的东西,也大量参考了别人的东西。
  •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
  •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本书在全面分析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省级强势地面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路径。
  • 警察素质与警察意识

    警察素质与警察意识

    本书把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与公安人才培养研究结合起来,探索了公安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人民警察意识的培养和人民警察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热门推荐
  • 女皇驾到:帅哥别想逃

    女皇驾到:帅哥别想逃

    她,一个异界灵魂。如何遇见自己的真爱;如何杀掉那些敌人;如何斗情敌;如何扮猪吃老虎。他,冰冷可怕,如何遇见自己的真爱,如何护女主如何爱女主?那个蓝颜祸水的少年,笑着对她说:蓝凌月,你被我看光了,你要为我的眼睛负责。
  • 骑马与砍杀之大领主

    骑马与砍杀之大领主

    身为东方大辽国二皇子的拓拔宏受到哥哥拓拔野的迫害,幸好被平南大将军李凡拼死相救,两人为躲避拓拔野的追杀,漂洋过海来到了卡拉迪亚大陆,开启了一段争霸天下的征程。
  • 命运神域

    命运神域

    你可曾见过百万人一同穿越的场景?一个自称‘神’的家伙将他们邀请至这片大陆参与一场游戏,作为最后的胜利者,将被赋予无上的权利与永生……当穿越者们被永生二字蒙蔽了双眼,相互厮杀之际。幕后黑手也露出了他的獠牙,所谓的‘游戏’不过是一场阴谋,而他们便是其中的棋子。谁又能想到,有那么一颗棋子脱离了掌控,一路横冲直撞,最后甚至掀翻了整个棋局……
  • 符法天下

    符法天下

    茅山弟子和苗疆仙娘之后。离奇的身世和绝阴之体会给这个平凡的安凡带来怎么不平凡的际遇。一符降魔,一符除仙。万物符生,万物符灭
  • 心智的艺术

    心智的艺术

    她是故乡黄土原上一片深秋的柿树叶子,褪尽绿色素,薄得红得像一帧生命的请帖。是那方石磨,磨孔睁着深邃的眸子望着我,似在诉说那方旋转于日月下的热土。是那辆纺车,吱溜作响着,撩逗我一颗发酸的游子寸心。那叫做南凹村的向阳凹形的山原轮廓,常要把我揽入她朴厚、拙讷而温存的臂弯里去。
  • 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今年的保莱比亚学院貌似格外地热闹,帅哥美女集于此地。性格活泼、机灵古怪、不爱学习但成绩却出奇的好的少女天才伊涵诺和冰山似的天才校草欧阳苡铖碰到一起又会磨出怎么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洪荒道统

    洪荒道统

    洪荒毁灭后,道统流转到另一世界。仙道世家少年,心中藏着一个大世界无数纪元的智慧结晶。青莲摇曳,太上紫气,元始三宝,灵宝截经,又有教外别传,极乐寂灭,菩提妙法。洪荒道传,会在另一个仙道世界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 再见,时光,再见,亲爱的你

    再见,时光,再见,亲爱的你

    (短篇小说,不长,只是想用自己稚嫩的文笔记录一些东西)青春会散,有些人会离开,有些人从未离开。洛筱在很久以后才明白,所谓回不去,只是因为我们都已不再年少。
  • 吞噬星空之龙的传人

    吞噬星空之龙的传人

    番茄是大神,吞噬是神书!地球上资质最强的到底是谁?十二黄金圣斗士中最强的到底是谁?洪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雷神又到底是谁?未来几十年地球人生活和科技将发生如何的变化?男生送的礼物妹纸们你们还敢收么?地球真的是土著星球么?为何地球上有人族、虫族、妖族、星空巨兽、植物族、金角族等众多宇宙族群汇聚?吞噬世界宝物排名第二之星辰塔果真要那么费力九死一生6092多年才能认主?地球前两个认主星辰塔失败的牛人是谁?魔音山隐藏着什么秘密,需要用三十二座宫殿来掩盖?龙塔星果然就只是杀龙那么简单?原始宇宙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吞噬世界最强的无疑是至高规则,那么至高规则到底是什么?
  • 奉旨休夫:魔眼王妃

    奉旨休夫:魔眼王妃

    身怀异能,一朝穿越,容颜已毁。伤势未愈又被一堆人抓情在闺房,奸夫是堂堂的风流侯爷,他许诺娶她为妻,却为另一女人的幸福;而他,风华绝代,却被送去邻国为质子,在异国忍辱偷生,冷酷无情,遇到她却是他一生的劫。他说“竭尽所能,我要许你一个自由国度。”她轻笑,“那我便助你得天下!”谁言女子该以夫为天?拿圣旨休侯爷夫,她便要谋一世笑傲江湖!……【新书上路,请大家顺手收藏一个,多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