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400000039

第39章 谋篇(1)

【原文】

凡谋有道①,必得其所因②,以求其情③。审④得其情,乃立三仪⑤。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⑥。奇不知其所拥⑦。始于古之所从⑧。

【注释】

①凡谋有道:谋,指设谋、进谋、施说、提出建议。道,规律、事理。

②得其所因:得知其因由。

③求其情:把握有关的实际情况。

④审:审察、弄明白。

⑤立三仪:三仪又指天、地、人。这里指三种策略。

⑥参以立焉,以生奇:意谓三仪互相参考运用,就可以产生卓越策略。

⑦奇不知其所拥:这种设计奇谋的方法并非我们的创造。

⑧始于古之所从:这是从古以来所遵从的共同规律。从,遵从、遵循。

【译文】

凡是谋划策略,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一定要得到事情的因由,以掌握有关的实际情况。详细掌握了实际情况,才可以制定三种策略。所谓三种策略,就是上策、中策、下策。将这三种策略互相参考运用,就能产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来。真正的良策奇谋是无所阻挡、无往而不胜的。这种设计奇谋的方法并非我们的创造,是古人就曾实施过的。

【原文】

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①。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②;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③。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④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⑤。斯盖其分也。

【注释】

①取玉:指入山采玉。载:乘坐。司南之车:装有指南针一类仪器以测定方位的车子。惑:迷失。

②同情:思想感情相同。相亲:互相亲近。“俱相亲”的“俱”字,疑是衍文。俱成:双方都有成效,都有收获。同欲:共同的欲望。相疏:互相疏远。偏成:只对一方有利。

③同恶:共同被人憎恶。俱害:双方都受到损害。偏害:只有一方受到损害。

④数行:屡次发生,经常发生。

⑤节:竹木的枝干交接处。分:分界。

【释文】

郑国人入山采玉时,都要乘坐装有指南针的车子,是为了不迷失方向。衡量对方才干、估量对方能力、揣度对方内心意图,对于谋臣策士来讲,就类似于做事时使用的指南针。凡是思想欲望相同而互相亲近的人,是因为双方都获得了成效;凡是欲望相同却关系疏远的,一定是只对一方有利。凡是共同被人憎恶且关系亲密的人,是因为双方都受到了损害;凡是共同被人憎恶而关系疏远的,一定是部分人先受到损害。所以,能够互相带来利益的,关系就亲密,如果相互会造成损害的,关系就疏远。这都是规律在起作用,根据这个标准来判断事物的相异相同,其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墙壁的损坏是从裂缝开始,树木折断是从节疤处开始,这大概是由于共同的规律。

【原文】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①: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②。

【注释】

①谋:谋略。计:计划,思考。议:议论,商讨。说:游说之辞。进:进取。退:退却。制:制约。

②百事:各种事物。百度:各种法度。数:法则、规律。

【译文】

所以,事物不断变化,才能产生问题,因为要解决问题才需谋划,只有通过谋划才会产生计策,研究计策才能产生相应的方法,有了方法才能游说决策者,使之前进,进而不通,再退一步,进退之中形成制度;以此制度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如此看来,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一个道理,控制万事万物也是同一法则啊!

【原文】

夫仁人①货②,不可诱以利③。可使出费④;勇士轻难⑤,不可惧以患⑥,可使据危⑦:智者达于数,明于理⑧。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⑨。是三才⑩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注释】

①仁人:有仁义道德的人。

②轻货:轻视物质利益。

③诱以利:用获利益来引诱。

④出费:提供费用。

⑤难:困难。

⑥患:忧患。

⑦危:危险的地方。

⑧达于数,明于理:通达于规律,明白道理。

⑨立功:建立功业。

⑩三才:天、地、人为三才,此中指仁人,勇士和智者。

裁之:对某事做出决定。

行:体现,表现。

【译文】

仁德君子视财物如粪土,所以不可以用钱财去引诱他,可以让他们提供资财;勇士轻视灾难,所以不可以用灾患去吓唬他,倒可以让他们镇守危险之地;智慧的人通达事理,不可用不诚实去欺骗,倒可以用大道理来晓谕他,让他们建功立业。这是三种人才:仁人、勇士、智者。相反,愚蠢者可以用欺骗手段蒙蔽他,不肖之徒可以用恐吓手段威胁他,贪婪者可以用金钱去利诱他,应该因人因事而使用不同手段。所以强者是由弱小积聚而成;直壮是由弯曲积累而成;有余是由不足积累而成。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道术”的体现。

【原文】

故外亲而内疏者①,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②,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③。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④。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⑤,高而动之。微⑥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注释】

①外:外表;亲:亲密;内:内心深处;疏:疏远。

②因其疑以变之:根据对方的疑惑而随时变换自己的言辞。因:根据;凭借。

③因其说以要之:根据对方的言辞而交往于他。说,言辞,不作“游说”解。要:相约,交往。

④因其恶以权之:根据对方的厌恶情绪来权衡利弊得失。恶,讨厌,不喜欢。

⑤摩而恐之:用“揣摩”之术去恐吓他。

⑥微:暗暗地,悄悄地。

【译文】

所以,外表亲密而内心疏远的人,要从内心入手游说他;内心亲密而外表疏远的人,要从表面上入手去游说他。可以根据对方所疑惑的问题,来改变自己游说的内容;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活动是否见效;根据对方的答辞来确定自己游说的要点;根据情势的变化来征服对方;根据对方的所厌进行权衡,确定利弊;根据对方所虑对之申斥,加以防范。揣摩之后对其施以恐吓;抬高对方之后,策划行动;削弱对方之后,加以扶正;验证对方真假后,再决定是否响应他;拥堵对方后,加以阻塞;混乱之后,迷惑对方。这些就叫做计谋。

【原文】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①。私不如结②,结比③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④。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⑤;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⑥。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⑦以人之所不欲⑧而强⑨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⑩;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注释】

①公不如私:公开不如保密来得好。

②私不如结:私下谋划不如加深与对方的感情。

③比:亲密无间。

④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计一出则不可阻止。

⑤言奇:意思是进献奇策。

⑥言私:意思是要说关乎其切身利益的言辞。

⑦无:不,不要。

⑧所不欲:不喜欢的事物。

⑨强:强加。

⑩可知者,可用也:可以了解的人,可以使用。

【译文】

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保密来得好,私下密谋不如加深与对方的感情,感情很深的话就不会有间隙让别人离间了。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计一出则不可阻止。所以游说国君,一定要进献奇策;游说人臣,一定要讨论他的切身利益。关系很亲密而谈话却很见外,就会被疏远;关系很疏远而说的话很深入,就会很危险。不要将别人所不乐意接受的强加于人;不要将别人所不知道的,去教训别人。别人有所喜爱,可以学习迎合他的兴趣;别人有所憎恶,回避而不言及。所以用隐秘的方法进行而公开地收获。所以要去除某事就可以放纵它,放纵的目的在于寻找可乘之机。那些外表形色不轻易表现喜怒的人,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可以知心的人,就可以任用;不能知心的人,深谋远虑的人不会任用他。

【原文】

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①。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②也。故圣人之道阴③,愚人之道阳④;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⑤:然而无为而贵智矣⑥。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⑧也。见不可⑨,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⑩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之义者,则可与言。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注释】

①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事贵主动,先发制人,不应处于被动,为他人所制。

②制命:命运为人所控制。

③圣人之道阴:圣德的人行事的方法隐秘。

④愚人之道阳:愚笨的人行事的方法大肆张扬。

⑤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指救亡图存和转危为安都是很难的事。

⑥无为而贵智矣:他人不能为,只有智者才能做到。

⑦见可否:否,为衍字。“见可”与下文“见不可”相对为文。见可,即于己有利。

⑧自为:为己考虑。

⑨见不可:于己不利。

⑩为人:为人着想。

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不只是可用忠、信、仁、义,只要是中正之道都可采用。

道理达于此义者:能通达此理者。

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如果能够这样,就可以培养远近的关系。

【译文】

所以说,事贵主动,先发制人,不应处于被动,被他人所制。所谓控制别人,就是掌握了事情的主动权;所谓被人控制,就是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所以圣德的人行事的方法是隐秘的,而愚笨的人行事的方法则张扬外露。聪慧的人容易成就事业,而愚笨的人成事却很难。由此看来,国家一旦灭亡就很难复兴图存,国家一旦处于危难之中就很难转危为安,然而精通谋略的智者就能够有所作为。智慧是用在普通人不能了解,又不能见到的地方。施展智谋时如果可行,就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了自己去做;如果不可行,也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了别人去做。所以古圣先王行事的法则隐秘,有这样一句话说:“天地能生长万物,在于其高大与深厚;圣人处世的法则,在于其巧妙地隐秘藏匿。不仅仅是用忠、信、仁、义,只要是中正之道都可采用。”能通达此理者,才可以与他谈论大事。能够掌握这一法则,就可以培养远近的关系,从而成就天下大事。

【历史典故】

朱棣秘密图大事

《鬼谷子》中指出:“计谋之用,公不如私。”就是说计谋的运用,公开策划不如私下密谋。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皇帝,他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也是由于他十分善于韬光养晦,私下密谋而成的。他本为燕王,靠装疯这一招赢得了时间,最终发动了叛乱,打败了建文帝,登上了皇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君主。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许多儿子,其中朱棣为人沉鸷老辣,很像朱元璋,在太子朱标病死以后,朱元璋曾想立朱棣为太子,但许多大臣表示反对,理由有二:一是如立朱棣为太子,对朱棣的兄弟则无法交代,二是不合正统习惯。朱元璋无奈,只得立朱标的次子(长子已病死)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皇太孙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年龄既小,又生性仁慈懦弱,他的叔叔们各霸一方,并不把他看在眼里。

原来,朱元璋把自己的子侄分到各处,称作亲王,目的是为了监视各地带兵将的动静,以防他们叛乱,后来就分封各地,成为藩王。这样,许多藩王就拥有重兵,如宁王拥有八万精兵,燕王朱棣的军队更为强悍了。这样一来,建文帝的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一些大臣的鼓动之下,建文帝开始削藩。在削藩的过程中,杀了许多亲王,其中当然也有冤杀者。

燕王朱棣听了,十分着急。好在燕王朱棣封在燕地,离当时的都城金陵很远,又兼地广兵多,一时尚可无虞。僧人道衍是朱棣的谋士,他对朱棣说:“我一见殿下,便知当为天子。”相士袁珙也对朱棣说:“殿下已年近四十了,一过四十,长须过脐,必为天子,如有不准,愿剜双目。”在这些人的怂恿下,朱棣便积极操练兵马。

道衍唯恐练兵走漏消息,就在殿中挖了一个地道,通往后苑,修筑地下室,围绕重墙,在内督造兵器,又在墙外的室中养了无数的鹅鸭,日夕鸣叫,声浪如潮,以不使外人听到里面的声音。但消息还是走漏出去了,不久就传到朝廷,大臣齐泰、黄子澄两人十分重视此事,黄子澄主张立即讨燕,齐泰以为应先密布兵马,剪除党羽,然后再兴兵讨之。

建文帝听从了齐泰的建议,便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谢贵、张信,掌北平都司事,又命都督宋忠屯兵开平,再命其他各路兵马守山海关,保卫金陵。部署已定,建文帝便又分封诸王。

朱棣知道建文帝已对他十分怀疑,为了打消他的疑忌,便派自己的三个儿子高炽、高煦和高燧前往金陵,祭奠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正在疑惑不定,忽报三人前来,就立即召见,言谈之下,建文帝觉得除朱高煦有骄矜之色外,其他两人执礼甚恭,便稍稍安心。等祭奠完了,建文帝便想把这三人留下,作为人质。朱棣早已料到这一着,在建文帝迟疑不决之际,飞马来报,说他病危,要三子速归。建文帝无奈,只得放三人归去。

魏国公徐辉祖听说了,连忙来见,要建文帝留下朱高煦。徐辉祖是徐达之子,是朱棣三子的亲舅舅。他对建文帝说:“臣的三个外甥之中,唯有高煦最为勇悍无赖,不但不忠,还将叛父,他日必为后患,不如留在京中,以免日后胡行。”建文帝仍迟疑不决,再问别的人,别人都替朱高煦担保,于是,建文帝决定放行。朱高煦深恐建文帝后悔,临行时偷了徐辉祖的一匹名马,加鞭而去。一路上杀了许多驿丞官吏,返见朱棣。朱棣见高煦归来,十分高兴,对他们说:“我们父子四人今又重逢,真是天助我也!”

过了几天,建文帝的朝旨到来,对朱高煦沿路杀人痛加斥责,责令朱棣拿问,朱棣当然置之不理。又过了几天,朱棣的得力校尉于谅、周铎两人被建文帝派来监视朱棣的北平都司事谢贵等人设计骗去,送往京师处斩了。两人被斩以后,建文帝又发朝旨,严厉责备朱棣,说朱棣私练兵马,图谋不轨。朱棣见事已紧迫,起事的准备又未就绪,就想出了一条缓兵之计:装疯。

朱棣披散着头发,在街道上奔跑发狂,大喊大叫,不知所云。有时在街头上夺取别人的食物,狼吞虎咽,有时又昏沉沉地躺在街边的沟渠之中,数日不起。谢贵等人听说朱棣病了,前往探视。当时正值盛夏时节,烈日炎炎,酷热难耐,但见燕王府内摆着一座火炉,烈火熊熊,朱棣坐在旁边,身穿羊皮袄,还冻得瑟瑟发抖,连声呼冷。两人与他交谈时,朱棣更是满口胡言,让人不知所以。谢贵等人见状,相互对视了一下,就告辞了。

谢贵把这些情况暗暗地报告给了朝廷,建文帝有些相信,便不再成天琢磨着该怎样对付燕国了。但朱棣的长史葛诚与张、谢二人关系极好,告诉他们燕王是诈疯,要小心在意,谢贵二人还不大相信。过了许久,燕王派一个叫邓庸的百户到朝廷去汇报一些事情,大臣齐泰便把他抓了起来,严加拷问,邓庸熬不住酷刑,就把朱棣谋反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建文帝知道后大惊,便立即发符遣使,并密令谢贵等人设法图燕,再命原为朱棣亲信的北平都指挥张信设法逮捕朱棣。

张信犹豫不决,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说:“万万不可,我听说燕王应当据有天下,王者不死,难道是你一人所能逮捕的吗?”张信便不再想法逮捕朱棣,可朝廷的密旨又到了,催他行事,张信举棋不定,便来见朱棣,想看个究竟。而朱棣托病不见,三请三辞,张信无奈,就换了衣服前往,说有秘事求见,朱棣才召见了他。

同类推荐
  •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奇特之书、感人之书,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他对是非有很高的判别能力,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声附和,听风办事;不愿做违心之事、发违心之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平日工作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有基于“定见”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办出了北大“发展最好的时期”;兰大七年,他排除各种干扰,不顾“左”的威压,办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 中华帝王(第一卷)

    中华帝王(第一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7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 秦国光律师

    秦国光律师

    本书主要为秦国光律师个人传记,秦国光律师193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富盛镇。1957年开始任绍兴市法律顾问处主任。后历任绍兴县法院副庭长、绍兴市法律顾问处副主任、绍兴县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律师协会理事,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代理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律师协会副会长、会长,绍兴市律师协会会长,县、市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全省律师高评委主任、浙江秦国光律师事务所主任等职。1990年,被国家劳动人事部和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司法行政劳动模范”称号。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嗜血公主的蔷薇复仇之恋
  • 这次凯哥哥,不要丢下我

    这次凯哥哥,不要丢下我

    小时候晓彤和王俊凯关系很好但晓彤常常被她姐姐晓菲欺负而这个晓菲很喜欢王俊凯。等他们都长大了晓菲不知怎么有几分像她妹妹晓彤小时候就这样王俊凯和晓菲走到了一起而晓彤因为一场车祸忘记了过去的事情——
  • 沐笙青春里的陌笙

    沐笙青春里的陌笙

    遇见,或许是大家这个青春最美好的事。离别,或许是大家这个青春最难过的事。当大家再次遇见,一切,又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每个人,都是自己青春里的主角。――凉羽笙
  • 黑帮老公十八岁

    黑帮老公十八岁

    她,一个大四学生,晚上回家的路上意外卷入黑社会的斗殴中,途中得到青玉一块。第二天起床,睡衣未换,头未梳,就被某黑帮少主逼婚……她就这样无端端地嫁人了,对象是传说中的青花少主,只有十八岁的小鬼,比她还小,她不是老牛,不习惯啃嫩草,要结婚,你自个儿结去……
  • 人力资源开发实证研究

    人力资源开发实证研究

    人是最重要的资源,高素质、高智能的人才是支撑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随着经济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的价值与地位更加凸显,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与核心资源的作用日益增大。拥有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已成为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人们普遍重视人才战略的研究,并把人才战略作为科教兴国、科教兴市战略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千宠魔妃:君上,卖萌可耻!

    千宠魔妃:君上,卖萌可耻!

    一朝穿越成了五岁女童!商千洛终于明白小说里见到都是假的!不是废柴之身,而是天生王炸,没有宅斗,只有秀逗。无意捡到只真男主死缠烂打不放手,不行!她还没和温柔皇上拉拉手,没有和儒雅公子摸摸头!某幽怨尊道:“娘子,你不爱我了!”宠妻牌魔尊,你,值得拥有!
  • 世无匹

    世无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年,青春里的我们

    那年,青春里的我们

    “林普通,你知道吗?你走的这两次,无一不是在我早已千疮百孔的心上有狠狠的挖了两个大窟窿,你知道我我有多恨,多恨吗?”他怒吼。“林普通,为什么你给了我希望又把我推向万丈深渊,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普通,你知道吗,没有人愿意永远做朋友,这只不过是为爱情的迷茫圆了一个慌罢了”
  • 女帝权术

    女帝权术

    一次意外的爆炸,她以为自己会死在这场爆炸之中,没想到醒来后却已经重生穿越了。这是一个架空的时代,所有的天马行空,只为和你相遇,千年之后,不悔曾经深爱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刑事证据学原理

    刑事证据学原理

    本书抛砖引玉,以期填补相应研究空白,促进省内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法官庭审研究等学科研究跟上国内研究的步伐。同时,将理论研究与法官实务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法学教育发展和诉讼理论研究。